机器人大讲堂

搜索文档
埃斯顿登顶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汽车焊装应用彰显硬实力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17 19:13
财务表现与市场地位 - 上半年营业收入达25.49亿元,同比增长17.50% [1] - 工业机器人出货量市场份额达到10.5%,首次登顶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首位 [1] - 推动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国产化率提升至55.3% [1] 市场战略与行业应用 - 通过“通用+细分”市场战略拓展新能源、金属加工、汽车、电子、焊接等细分行业 [1] - 参与三座锂电行业灯塔工厂、全球首座光伏灯塔工厂、全球首座煤机行业灯塔工厂和一座工程机械行业灯塔工厂建设 [1] - 覆盖汽车覆盖件冲压、焊装、总装等多个制造环节 [11] 技术研发与高端制造突破 - 推出700KG级工业机器人,采用自主研发动力学算法和轻量化结构设计 [3] - 即将推出1200KG国产最大负载六关节机器人,弥补国产机器人空白 [3] - 掌握高性能伺服系统、核心控制器和统一软件平台等全链路自主化技术 [3][4] 产品性能与认证 - 机器人产品通过120000小时MTBF认证、欧盟MD指令、北美NRTL标准(UL1740、Z434)和CE认证 [4] - 点焊专用机器人电机长度缩短30%,最高转速达5000+rpm,最大过载能力达300% [6] - 在重庆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实现自动化率100%的生产目标 [6] 汽车领域合作与解决方案 - 与比亚迪、五菱、柳汽、理想、奇瑞、吉利等主流汽车厂商及供应链体系建立稳固合作关系 [11] - 提供柔性化产线解决方案并成功打入海外市场 [1] - 在白车身焊装线应用场景中具备高刚性、高精度优势 [8] 航空与轨道交通技术突破 - 在轨道交通领域实现0秒换产,颠覆传统工作站5-10分钟换产时间 [12] - Rapid深熔焊工艺实现4mm熔深焊接,Tandem双丝焊接工艺熔敷率达25kg/h [12] - 在航空制造领域实现高精度机器人应用于飞机结构件装配、舱门对接等关键环节 [14] 未来发展方向 - 持续深化工业机器人工艺能力投入与创新,提升高端制造应用领域核心竞争力 [16] - 拓展机器人在高端制造场景的应用边界,提升国产机器人在复杂工艺环境下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16] - 发挥中国本土供应链效率优势,优化成本结构,构建全球化服务、研发和产品交付能力 [16]
浙大高飞博士创业企业「微分智飞」连续完成近两亿元PreA&PreA+轮融资!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17 19:13
机器人大讲堂获悉, 微分智飞(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微分智飞 ") 近日 连续完成PreA轮和 PreA+ 轮 融 资 , 总 金 额 近 两 亿 元 人 民 币 。 PreA 轮 融 资 由 东 方 富 海 、 洪 泰 基 金 领 投 , 雅 瑞 资 本 跟 投 。 PreA+轮由华映资本领投,深创投、尚颀资本、长石资本跟投。老股东光速光合、五源资本、银杏谷资本、首 程控股及BV百度风投持续追加投资。 此次融资将加速微分智飞在技术研发、产品迭代、团队扩建及市场拓展 方面的布局,进一步强化微分智飞在飞行机器人具身智能与群体智能领域的领先优势。 作为今年备受关注的团队之一,微分智飞究竟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成立于2024年具身智能兴起之际,微分智飞精准把握时代机遇,创始人高飞博士提出 "飞行具身" 这一创新 方向,明确以 "让飞行机器人连接千行百业,飞入千家万户" 为使命,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飞行具身大脑及 通用群体智能系统。公司依托 自主导航、具身决策、端到端控制及群体智能 四大核心技术,突破环境限制, 打造面向多样复杂场景的飞行机器人基座模型,驱动构建应用于家庭、工业、城市与自然空间的 "空天智能 ...
快讯|Figure融资10亿估值达390亿美元;Rethink Robotics再次倒闭;西湖大学研发昆虫尺度软体机器人等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17 19:13
1、 Figure完成C轮融资10亿美元 Figure周二宣布,已完成C轮融资,新资本超过10亿美元,估值达390亿美元。此轮融资由Parkway Ventur e Capital领投,其他参与者包括Nvidia、Brookfield Asset Management、Macquarie Capital、Intel Capit al、Align Ventures、Tamarack Global、LG Technology Ventures、Salesforce、T-Mobile Ventures和Qua lcomm Ventures。Figure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Brett Adcock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一里程碑对于开启人形 机器人的下一阶段增长、扩大我们的人工智能平台Helix和BotQ制造规模至关重要。新合作伙伴的支持以 及现有投资者的持续支持,既反映了Figure的市场领先地位,也体现了我们对未来这项技术将成为日常生 活自然组成部分的共同信念。" 2、 法国工业公司Niryo宣布推出其新的机器人平台Nate 法国工业公司Niryo宣布推出其新的机器人平台Nate,Nate是一个模块化平台,它汇集了快 ...
罗永浩VS西贝带火炒菜机器人?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17 19:13
行业发展趋势 - 炒菜机器人行业正从概念验证期迈向规模化商业应用的爆发临界点 [1] - 2024年中国炒菜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已超过30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117.2亿元 [2] - 连锁餐饮企业大面积应用炒菜机器人实现2-4分钟快速出餐,较人工烹饪效率提升60%以上(例如辣子鸡从10分钟缩短至4分钟) [1] 技术突破与应用优势 - AI大模型技术实现"千人千味"个性化烹饪,通过10档控火和8种调味动作1:1复刻大厨技能 [2] - 红外感应与NTC温度传感器实现±1℃精准温控,达到猛火快炒口感和锅气还原 [2][10] - IH立体包锅火与阿基米德螺线桨技术实现360°无死角翻炒和自动防糊锅 [10] 企业布局与产品进展 - 科沃斯旗下添可品牌已推出食万3.0pro至食万天工系列产品,净菜数量超100道,价格从5000元下探至2000元级 [2] - 苏泊尔Cook3以1000多元价位占据京东炒菜机器人排行榜首位,2024年重点发展用户创作食谱和AI食谱生成 [4] - 拓邦股份商用炒菜机2025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2.77亿元,其子品牌"厨纪"获全国炒菜机器人大赛一等奖 [7][8] - 瑞德智能与添可、纯米等企业合作实现炒菜机器人量产,重点研发高精度控制模组和低延时通信模块 [6] - 九阳股份已推出5款炒菜机器人产品包括CJ-A9、A8Pro等,未来将通过苏宁易购线下渠道加速推广 [12] 市场渗透与合作案例 - 小菜园上市募资部分用于采购3000台炒菜机器人 [2] - 老乡鸡部分餐厅采用自动机器人设备,湘式盖码饭品牌"霸碗"所有门店配备自研炒菜机器人 [2] - 炒菜机器人助力连锁餐饮实现SKU精简与厨房操作标准化,并通过OTA远程更新菜品 [1]
链接技术与产业生态,聚焦落地与真实场景!2025年第二届中关村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大赛持续征集报名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17 17:01
在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技术浪潮以迅猛之势席卷全球的当下,人形机器人如何落地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9 月以来,诸多聚焦落地的人形机器人订单接连达成,似乎为这一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优必选与国内某头 部企业签署 2.5 亿元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采购合同,直击工业场景的痛点需求;智平方与慧 智物联达成战略合作,在未来三年内于将部署超 1000 台具身智能机器人,覆盖从仓储物流、上下物料、零 部件装配到质检测试等全流程;众擎机器人与多伦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未来三年内采购不低于 2000 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用于重点领域场景落地;星尘智能与仙工智能达成人形机器人千台级订单战略合 作,预计在未来两年内推动上千台 AI 机器人在工业、制造、仓储、物流等场景大规模、分阶段部署。 这些商业化订单无疑揭示了人形机器人火热的现状,那么在还有哪些真实场景人形机器人还有表现机会?还有 哪些企业有望脱颖而出? 即将于 11 月拉开帷幕的第二届中关村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大赛,作为一场聚焦人 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技术真实场景落地的关键赛事,将设置针对性且丰富的应用场景、集中的赛事场地,率先 检验人形机器人的落地能力。 我们相 ...
两月连融两轮!「模量科技」领跑触觉传感赛道!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17 12:15
在人工智能与具身智能浪潮翻涌的今天,视觉与听觉感知已日趋成熟,而触觉正成为机器认知物理世界的最后 一块关键拼图 ——也是最难攻克的技术高地。 随着人形机器人迈进量产前夜、工业智造迈向微米级控制、智能穿戴与医疗康复走向精准感知,高精度、高柔 性、可规模化的触觉传感器已成为刚性需求。 据 VMR 最新报告, 2028 年全球触觉传感器市场规模将突破 260 亿美元。而在中国,仅人形机器人电子皮 肤赛道,到 2030 年市场规模便有望达到 9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64.3% (长江证券数据)。无论是 工业检测、具身智能,还是智能汽车、智能穿戴领域,谁掌握触觉感知,谁就握住了下一代智能设备的"感知 之门"。 模量科技拒绝 "纸上科研"。公司以材料创新与算法融合为核心,构建出覆盖多场景、多形态的触觉传感产品 矩阵,真正做到——不仅灵敏,更可量产: 机器人大讲堂获悉,模量科技 近日成功完成 千万级 Pre - A 轮融资, 本轮融资由 青橙资本独家投资完成, 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模量科技扩充产线,提升交付能力;加深在机器人、智能汽车、新能源、消费电子、医疗 健康等场景的渗透;持续攻坚高精度、多模态传感的材料研发和算法 ...
全球瞩目,湖北人形机器人产业生态大会九月启幕!剑指国家级产业高地,重塑机器人创新格局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16 20:00
2025年,被视为中国人形机器人实现产业化爆发的关键元年。 随着 人工智能、多模态感知与智能控制等前 沿技术的深度融合,人形机器人不再局限于单一场景的初步应用,而是逐步具备多任务执行、自适应环境与协 同作业的能力,迈向量产应用的新阶段。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加速形成,中国凭借在硬件制造、算法迭代与市 场应用方面的深厚积累,已成为人形机器人供应链的核心主导力量, 国产关键零部件如减速器、 伺服电机、 灵巧手 等不断突破技术壁垒,产业化、规模化生态正在迅速成型。 在这一背景下,湖北武汉作为华中地区的科技与产业创新高地,展现出独特的系统竞争力。 依托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研发机构,本地在机器视觉、运动控制、仿生结构 与具身智能等基础技术领域积累深厚,可快速构建 "产学研用"紧密联动的创新生态。 同时,光谷作为区域创 新极核,也已汇聚大量高新技术企业,覆盖具身智能、云计算与高端制造等关键环节。在省市两级政策的有力 引导下,企业积极拓展 人形 机器人落地应用,加速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线、走向市场。 为进一步提升湖北在机器人与具身智能领域的影响力和集聚力,吸引全球高层次人才与创新 项目 ...
跻身国产四大家的“技术黑马”:珞石机器人+AI,高增长背后藏着哪些破局关键?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16 17:06
2024 年至 2025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正式进入 " 总量增长、结构分化 " 的新阶段。宏观层面,虽然行业 整体增速较前几年有所放缓,但仍保持稳健增长,这一增长背后不再是普适性的市场红利,而是深刻的结构性 变革与竞争逻辑的重塑。一方面,传统领域如汽车、 3C 电子行业的需求进入平台期,但如精密焊接、抛光打 磨、柔性装配 、喷涂喷漆等 细分工艺场景的需求正在 市场接受度持续提升下集中 爆发;另一方面,新能 源、光伏、半导体等新兴行业 更是 为机器人应用开辟了新的增量空间。 市场增长动力已从 " 机器换人 " 的 初阶诉求,转向 " 提质、降本、工艺优化 " 的综合价值诉求。 在这一背景下,企业的发展路径出现明显分化 , 单纯依靠价格竞争或规模扩张的企业面临增长瓶颈, 聚焦高 附加值场景、深耕底层技术、构建开放生态的企业 开始脱颖而出。 近日睿工业公布了最新工业机器人市场情 况,机器人大讲堂注意到,除了国产化率持续提升外,非常令人瞩目的是, 珞石机器人 这个后发玩家, 近两 年的发展速度让人惊叹 , 2024 年就已成功进入中国机器人市场销量 TOP10 ,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 , 进 入 2025 年, ...
AI+机器人智慧零售赛道黑马「安诺机器人」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16 17:06
机器人大讲堂获悉,安诺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诺机器人")近日官宣完成数千万元的天使 轮融资。 本轮融资由同创伟业独家投资完成,将用于支持安诺机器人在技术研发、场景落地及全球化业务拓 展方面的布局。 在技术研发方面,安诺机器人未来将继续深化 " 多模态感知 " 与 " 人机共生 " 等方向的研究,巩固技术壁 垒,为产品规模化和多场景应用提供支撑。同时,安诺机器人也计划向合作伙伴开放技术接口,推动 AI 机器 人从单机作业向系统协同演进,构建集成化机器人生态。为进一步响应市场需求,安诺机器人计划将融资重点 用于智能化产线升级与产能扩 张,以提升整体交付能力。在市场拓展方面,安诺机器人将持续聚焦餐饮、文旅与商业服务等高潜力场景,并 推出相应定制化解决方案,加速全球化业务推进。 据机器人大讲堂了解,安诺机器人(品牌名:RobotAnno)成立于2017年, 是一家专注于桌面级机械臂及 AI机器人智慧零售应用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及专精特新企业, 同时也曾 获央视《新闻联播》认证"中国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以人工智能技术为驱动,以"易操作、高性能、多元 化"桌面级机械臂为载体,安 ...
华科大团队重磅突破!《Science》子刊:磁驱光纤机器人,突破膝关节微创手术难题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16 17:06
膝关节作为人体最大且最复杂的关节,几乎承担着全身的重量,其健康状态直接决定了人的运动能力。一旦膝 关节发生损伤或退行性病变,如半月板撕裂、软骨磨损或韧带损伤,患者的日常行走、奔跑甚至站立都会受到 严重影响。目前,临床上常见的膝关节手术方式包括开放式手术和关节镜辅助手术,但这些方法在操作精度和 灵活性方面仍存在显著不足。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 膝关节内部空间极为狭窄,腔隙宽度通常小于 10 毫米,这种复杂的几何结构给微创切 除手术带来了巨大挑战。 传统手术器械如骨钳和磨钻往往需要借助厘米级的切口才能进入关节区域,这类刚 性工具不仅操作范围受限,难以精确定位病灶,还极易对周围的健康软骨、血管及神经造成额外损伤,从而导 致术后恢复周期延长、疼痛增加,甚至对青少年患者的骨骼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 光纤机器人:破解膝关节手术困境的技术方案 针 对这一临床挑战,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陶光明教授的 研究 团队 开发了一种创新的磁驱动多材料光纤机器 人。 这个机器人的设计巧妙结合了多种技术:内部是多芯光纤结构,用于传输中红外激光;外部则包裹着磁 性 弹 性 体 材 料 , 使 机 器 人 能 够 在 外 加 磁 场 控 制 下 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