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器人大讲堂
icon
搜索文档
长三角(昆山)具身智能大赛聚焦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低空飞行器三大赛道火热开赛!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31 22:32
具身智能产业发展 - 全球科技竞争进入具身智能时代,产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1] - 昆山作为长三角科技创新与制造业重要区域,正积极布局具身智能产业,通过政策引导与场景创新推动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 [1] 长三角(昆山)具身智能场景应用大赛 - 大赛由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和昆山高新集团联合主办,是国内首次聚焦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低空飞行器三大类具身智能产品场景应用的赛事 [1] - 创新采用"场景化+产业化"竞技模式,依托工业制造、无人运输、智慧物流等真实应用场景,考验产品任务执行能力 [4] - 吸引了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低空飞行器领域的优秀企业和创新团队,展现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赋能融合趋势 [4] 三大赛道亮点 机器人赛道 - 8月1日在昆山市体育中心体育馆举办,参赛队伍包括上海节卡、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山东珞石等知名企业及高校团队 [2] - 设置工业制造、物流仓储、商用服务三大场景,考察机器人精准操作、环境交互和任务执行能力 [2] - 包含机器人踢足球、叠衣服、番茄采摘、跳舞等才艺展示项目 [2] 智能网联汽车赛道 - 7月31日在玛吉斯测试场开赛,比亚迪仰望U8、赛力斯问界M8、小米SU7等24款主流智能车型参赛 [2] - 比赛内容包括复杂路况建图、动态路径规划、辅助泊车和避障等实战场景 [2] - 重点考察智能网联汽车感知、决策与控制、精细化操作能力 [2] 低空飞行器赛道 - 8月1日在昆山市白莲湖低空飞行试验场举行,杭州智翔航空、上海翰动浩翔等20余支团队参赛 [3] - 设置智慧物流与工业巡检两类场景,包括城市定点投放和河道巡检2个赛项 [3] - 重点考察无人机数据采集分析、精确定位及巡检能力 [3] 赛迪机器人检测实验室 - 依托多项核心资质,是国内首批国家授牌的第三方机器人检验检测服务机构 [5] - 拥有3000余平米专业测评环境,25类百余款软硬件测试工具和专用仪器设备 [5] - 具备80余项机器人相关标准检测能力,牵头/参与制定50余项机器人领域相关标准 [5] - 提供检测、认证、标准、咨询、培训、供需对接等一站式公共服务 [5] 参赛企业名单 - 工业机器人企业:埃斯顿自动化、埃夫特机器人、非夕科技等 [9] -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企业:亿嘉和、晶品特装、七腾机器人等 [10] - 医疗机器人企业:元化智能、天智航、思哲睿智能医疗等 [11] - 人形机器人企业:优必选科技、宇树、云深处等 [13] - 具身智能企业:跨维智能、银河通用、千寻智能等 [14] - 核心零部件企业:绿的谐波、因时机器人、坤维科技等 [15]
快讯|卓益得“行者二号”获上海戏剧学院博士录取;UL FS 开发多机器人系统探索月球表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保姆机器人大会正式启动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31 22:32
具身智能与机器人教育突破 - 卓益得"行者二号"优化版机器人"学霸01"获上海戏剧学院戏剧与影视专业博士录取 成为全国首位具身智能机器人博士 采用rena仿真人技术和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 学制四年[1] - 该项目由上海理工大学与上海戏剧学院联合设计培养方案 包含基础 艺术 系统 任务四大模块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建伟评价为突破性教育实验[1] - 两校于2021年签署协议 此次启动国内首个机器人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1] 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 - AiMOGA Robotics人形机器人Mornine成为全球首款自主开车门机器人 通过端到端强化学习实现无需人工干预的开门动作[3][5] - Mornine借助车载传感器和全身运动控制 经数百万次模拟循环训练 采用Sim2Real方法部署 已在奇瑞4S店实现接待 车辆介绍 商品递送等功能[5] - 该技术突破体现在实时感知门状态 自主聚焦正确区域 并在真实零售环境中与人类协作[5] 太空探索机器人系统 - 卢布尔雅那大学与UCLA开发的月球探测多机器人系统在德国LUNA设施完成测试 包含五辆升级版探测车[7] - 系统优势在于单元简单便宜 协同工作 单个故障不影响任务 测试中完成13次不同光照和规模实验 展现高度可靠性[7] - 技术难点包括无GPS环境下的共享地形图建立 团队收集数据以提升太空探索自主性和效率 项目获欧空局资助[7] 机器人行业活动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启动"智享未来——保姆机器人大会" 聚焦生活场景机器人革命 设置四大垂类赛道竞赛[8][10] - 大会采用"1+4+1"架构 包含四地分会场竞演和年度展演 同期推出四集微纪录片《Hi机器人》[10] 农业机器人融资进展 - 加拿大4AG Robotics获4000万加元B轮融资 由Astanor和Cibus Capital领投[11][13] - 其Forager HX-400型蘑菇采摘机器人已在加拿大三大洲运行 实现全天候自主采摘 修剪和包装 获40多台设备定金 订单排至2026年2月[13] - 该机器人即插即用集成现有农场设施 预计2025年收入700万加元 同时通过数据采集优化蘑菇产量[13] 机器人行业企业名录 - 工业机器人领域包含埃斯顿自动化 埃夫特机器人 非夕科技等15家企业[18] -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领域涵盖亿嘉和 晶品特装 普渡机器人等8家企业[18] - 医疗机器人行业涉及元化智能 天智航 精锋医疗等12家企业[19] - 人形机器人赛道聚集优必选科技 宇树 云深处等20家企业[19] - 具身智能领域包含跨维智能 银河通用 科大讯飞等20家企业[20] - 核心零部件企业涵盖绿的谐波 因时机器人 坤维科技等24家企业[22]
Science子刊:成功率100%?头戴式手术机器人实现眼科手术"动态零误差"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31 22:32
视网膜下注射手术的挑战 - 视网膜厚度仅0.3毫米(300微米),比三张打印纸叠起来还薄,而医生手部颤抖幅度达0.1-0.25毫米,几乎与视网膜厚度相当[1] - 患者头部因呼吸、吞咽等产生的移动幅度达2-5毫米,相当于在地震中穿针引线[1][3] - 注射精度要求极高:针头需精准放置在视网膜与色素上皮层之间,偏差会导致药物泄漏或组织损伤[2] - 注射速度需保持0.18毫升/分钟以减小损伤,但完成0.3毫升注射需100秒,期间保持稳定极其困难[2] 头戴式手术机器人解决方案 - 采用0.8公斤高精度机器人,定位精度优于1微米(比人手颤抖小两个数量级)[7] - 机器人固定在头戴支架上,与患者头部形成整体运动,消除相对位移[6][7] - 使用38号柔性聚合物针头可被动补偿微小移动,保持针尖稳定[9] - 配备OCT成像设备实时显示针头与视网膜横截面,辅助深度判断[7] 技术性能验证 - 21次注射尝试实现100%成功率(95%置信区间84.5%-100%),显著高于手工注射的63.6%[9] - 17次完整注射中,10次液泡扩张持续整个100秒注射过程,5次持续90秒,显示系统稳定性[10] - 混合实验设计:将猪离体眼球安装在志愿者佩戴的护目镜上,模拟真实头部运动[7] 临床应用前景 - 可避免全身麻醉风险,仅需局部麻醉即可完成手术,对老年患者更安全[11] - 设计考虑临床实际需求:无菌安装、磁性连接器械等[12] - 技术可扩展至神经外科、耳鼻喉科等其他头部高精度手术领域[12] - 有望解决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在眼科应用中的手术瓶颈[11]
大新闻!机器人"大脑"真能批量生产了!智元、宇树们开始共享"大脑"了?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31 22:32
具身智能产业发展现状 - 行业处于技术曙光初现阶段,类似2010年的计算机视觉领域,企业采用不同开发框架和数据格式,缺乏统一标准[1] - 行业存在重复造轮子现象,难以形成合力推动产业进步[2] - 15家头部企业已接入上海AI实验室的Intern-Robotics平台,涵盖人形、四足、机械臂等多种机器人形态[5] Intern-Robotics平台技术突破 仿真引擎 - 通过升级版桃源系统实现极简开发:1行代码跨机器人部署算法,3行代码定义任务,5分钟即可启动[8] - 采用"图式控制器级联设计"解决高层规划与底层控制耦合问题,支持多模块一体化开发[10] - 分布式部署能力支持模拟1000个机器人协同工作,成本仅为传统方案的0.06%[10][16] - 可模拟火灾、地震等极端场景,提升机器人系统鲁棒性[11] 虚实数据融合 - 真实数据与合成数据最优配比为1:5至1:10,导航任务可完全依赖合成数据[14] - 平台拥有10万级场景物体资产,结合神经渲染技术生成逼真训练场景[14] - 单台服务器日合成5万条数据,成本较半年前降低66%[16] - 与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合作,使青龙机器人在极端场景表现提升40%[16] 训测一体化 - 提供导航、操作、人形控制等6大工具库,包含10个标准化测试场景和数百种测试物体[17][20] - InternVLA系列模型在导航任务10项基准测试中达国际领先,操作任务真机成功率超业界顶尖模型15%[22] - 统一训练范式支持10余种机器人形态,实现模型跨平台部署[22] 产业生态建设 - 平台全面开源,已支持6大主流任务、20多种数据集和50多个模型[23][24] - "具身智能光合计划"提供200万仿真合成数据,覆盖17类强推理任务和15种原子技能[26] - 本体厂商、应用企业和研究机构均可从平台获得差异化价值[28] - 越疆科技、松灵机器人等企业反馈平台显著提升开发效率[29] 标准化与规模化前景 - 平台类似Android对智能手机的标准化作用,建立统一开发流程降低行业门槛[30] - 实现世界首个六大具身任务的超大规模验证,数据采集成本降至传统方案0.06%[30] - 统一框架支持10余种机器人形态适配,推动产业向规模化发展[30]
00后团队!再获两轮亿元融资!将量产500台,这家具身智能企业凭什么?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31 10:35
合肥零次方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零次方") 近期宣布完成天使 + 轮与天使 ++ 轮亿元级融资。天使 + 轮由包河创投、同创伟业、力合科创共同出 资,天使 ++ 轮由水木基金、包河创投、瑞穗力合、拉尔夫创投 联合投资。 据悉,继2月份拿下天使轮融资,零次方已于半年内完成三轮融资。 依托专项场景大模型突破、全模态数据基座构建及量产交付加速,这家 由 00 后团队 2025 年 1 月 创立 的 年轻公司正打造国内具身智能创新引擎,商业化落地初显 "黄金矩阵"。 该公司 表示, 资金将重点投向 三个方向 : 1. 技术攻坚: 深化具身智能专项场景大模型算法研发,突破复杂场景动态决策瓶颈 , 加速具身智能商服场景 落地; 2. 量产提速: 加速人形机器人柔性产线建设,推动年底 500 台多型号机器人量产交付; 3. 生态布局: 联合产业资本、政府机构打造具身智能数据枢纽,破解具身行业数据模态缺失、数据采集流程 繁琐、任务数据管理繁杂、模型训练推理部署门槛高 " 等难题,以具身行业基建设施建设,加速具身产业发 展。 ▍ 持续创新:定义具身智能新范式 零次方在 具身智能 核心技术上的突破是其赢得资本青睐的关键 。 ...
【倒计时2天】CCRS2025丨重磅嘉宾倾力助阵,多个精彩主旨报告不容错过~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30 22:00
机器人学术年会概况 - 第六届中国机器人学术年会(CCRS2025)将于2025年8月1-3日在湖南长沙召开[15] - 会议主题为"人机共融 智向未来" 预计参会人数超过3000人[15] - 由8个国家级机器人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 包括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器人分会等[15] - 聚焦机器人前沿技术 行业发展与创新成果 涵盖工业/服务/特种/人形/仿生机器人等领域[15] 主旨报告核心内容 - 机器人化智能制造是制造学科研究热点 可赋予制造装备在线学习与知识进化能力[20] - 融入AI算法的机器人触觉感知技术将推动更精准的环境感知和人机交互[23] - 强人工智能发展路径包括数据驱动大模型 知识引导混合模型和机器记忆智能三条技术路线[25] - 仿生智能系统研究重点在于极端环境下的精确可靠自主控制[29] - 数据与模型协同驱动是提升机器人能力的关键方向[32] 主题报告技术亮点 - 基于脑机接口的临场感机器人技术实现神经信息交互[51] - 多模式移动操作机器人突破腿臂融合设计和多模态协同控制[54] - 空间飞行器自主诊断重构技术实现深空探测全自主运行[59] - 人形机器人柔性感知技术达到超高灵敏度和极低检测限[62] - 双重欠驱动飞行吊运系统解决复杂耦合控制难题[65] 行业发展趋势 - 协作机器人需提升运动柔顺性 人机交互安全性和定位精度[99] - 具身智能体框架涵盖感知系统动态适应和行为策略学习[102] - 深度具身智能技术突破使复杂任务对机器人触手可及[104] - 特种移动机器人自主越野能力面临复杂地形挑战[69] - 生物微纳操控技术赋能先进制造和生命健康领域[73] 会议日程安排 - 8月1日举办青年学者论坛 主编论坛等平行活动[106] - 8月2日进行开幕式和7场主旨报告[113] - 8月3日设置10个分论坛 涵盖工业/医疗/海洋等专业领域[107] - 特别设置机器人具身智能主旨论坛和海报展示环节[113]
比到最后,还是航凯微电的"高可用+高性价比"立体式三维触觉传感器让人没法拒绝?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30 17:39
在人形机器人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灵巧手作为核心组成部分,其感知能力的提升对于完成复杂操作任务具 有重要意义。 苏州航凯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凯微电")凭借自身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 成功研发出立体式多模态复合型触觉传感器。 该传感器为人形机器人灵巧手提供了强大的感知能力,为人形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截至目前,航凯微电与多家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包括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中科灵犀、银河通用、星辰 智能等企业,以及东京电气通信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 01 传感器核心优势:曲面全覆盖,拒绝感知盲区 航凯微电推出的 立体式多模态复合型触觉传感器指腹搭载先进的三维力检测模块,能够实时解析 X/Y/Z 轴 的力反馈,让灵巧手的抓取操作不再是简单的"夹取",而是像人手般精准感知力度的深浅。这一功能在人形 机器人的实际应用中意义重大,例如在抓取易碎物品时,灵巧手能够根据实时反馈的力信息,精确控制抓取力 度,避免因用力过猛导致物品损坏,或因力度不足导致物品滑落,从而显著提高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传感器的两侧与指尖配备了压力检测区,形成了曲面全覆盖检测能力。这一点在实际 ...
2025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火热招商中!汇聚全球智慧,共绘医疗科技革新蓝图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30 17:39
2025年,医疗机器人产业已进入深水区。产品形态不断演进,临床路径逐步清晰,资本趋于冷静,产业生态 日趋复杂。 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以 " MedRobot Next|下一站技术未来 " 为主题,聚焦智能手术系统的系统 化升级、全链条生态构建与全球化路径。 这不仅是手术机器人整机企业的舞台,更是技术路线、供应链变革、医院系统升级、国际趋势对话的交汇点。 在这里,不只讨论"哪款设备领先",更定义 未来医疗系统如何因机器人重构 。 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 Global Medical Robotics Conference 2025 暨MedRobot行业颁奖典礼 一、活动日期 2025年9月5日-6日(星期五、六) 二、活动地点 北京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交易中心会议中心 三、会议议程 多位政府与产业机构领导致辞 《全球手术机器人行业报告2025》首发 MedRobot年度行业颁奖典礼 下一代手术机器人的核心架构趋势 AI+手术机器人:如何提升自主性与系统协同效率 【商业化与医院系统落地】 【全球化战略与出海路径】 【研发者专场|医工融合与技术转化】 【供应链与智能生态体系】 为什么你应该来? ...
2025 WAIC华为展台机器人“独苗”,这家企业为啥能独受青睐?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30 17:39
核心观点 - 戴盟机器人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展示的机器人夹爪技术成为全场焦点,其触觉感知技术获得华为认可并成为唯一受邀联合展示的机器人企业[1][3] - 公司由香港科技大学团队孵化,专注于视触觉传感器等前沿技术,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强,技术实力国际领先[3] - 自主研发的视触觉传感器技术通过光学原理进行力信号检测,简化结构降低成本,性能指标赶超美国[6] - 推出三大新品实现机器人"感知-操作-学习"全链路贯通,为具身智能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9] 技术优势 - **视触觉传感器DM-Tac W**:全球首款基于视觉原理的多维高分辨率触觉传感器,感知密度达每平方厘米4万个感知单元,远超人类手指240个的密度[10][11] - **五指灵巧手DM-Hand1**:集成自研指尖视触觉传感器,11自由度设计,接近人类手部操作能力,可完成焊接电路板等精细操作[15][18] - **遥操作数据采集系统DM-EXton**:轻量化设计仅2.5kg,支持54个自由度动作捕捉,无线连接半径30米,采样频率800Hz以上[19][21] 产品性能 - DM-Tac W通过500万次极端按压测试,仅表面轻微磨损,核心性能稳定[13] - 温升控制优异,最大温升仅6.5℃,工作温度最高31.5℃,优于消费电子产品标准[13] - 已通过欧盟CE和美国FCC认证,在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实现商业化应用[14] 研发背景 - 技术积累源于与MIT教授6年科研合作,视触觉感知技术研发持续8年[23] - 创新采用单色光原理,攻克三色光方案的小型化、算力要求高等难题[23] - 显著降低生产成本,为视触觉产品大规模应用扫清障碍[24] 行业影响 - 技术方案可广泛应用于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等领域,推动机器人技术产业化落地[8] - 为人形机器人精细化操作提供重要支撑,解决缺乏实时触觉反馈的技术瓶颈[6][18] - 创新成果为机器人行业发展提供新思路,助力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24]
快讯|巨星传奇联合宇树科技开发IP消费级机器人;Skild AI发布通用机器人模型;强瑞技术布局人形机器人业务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30 17:39
机器人行业动态 - Skild AI推出通用AI模型"Skild Brain",适配工业机械臂到人形机器人等多类硬件,具备跨任务执行与环境适应能力,技术核心在于提升机器人自主决策与导航水平,推动行业向通用化场景转型[1] - 巨星传奇联合宇树科技开发具陪伴功能的四足机器狗产品,结合巨星传奇IP资源与宇树科技硬件技术,拓展消费级机器人市场,合作覆盖全球范围[2][4] - 强瑞技术已开展人形机器人相关业务并实现少量订单交付,其粉末冶金及MIM技术可生产高精度复杂结构件,相关工艺已应用于现有产品线[5][7] 行业活动与技术进展 - 英伟达机器人与边缘计算副总裁Deepu Talla将在RoboBusiness 2025大会发表主题演讲《机器人新时代的物理人工智能》,探讨物理AI推动机器人从规则驱动转向自适应智能体[8][10] - Apera AI完成超额认购的A轮融资,资金用于技术研发及团队扩张,其4D视觉系统通过AI算法提升工业机器人视觉识别精度与作业速度,服务于汽车等领域客户[11][13] 机器人行业企业名录 - 工业机器人企业包括埃斯顿自动化、埃夫特机器人、非夕科技等[17] -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企业包括亿嘉和、晶品特装、七腾机器人等[17] - 医疗机器人企业包括元化智能、天智航、思哲睿智能医疗等[18][19] - 人形机器人企业包括优必选科技、宇树、云深处等[19][20] - 具身智能企业包括跨维智能、银河通用、千寻智能等[21] - 核心零部件企业包括绿的谐波、因时机器人、坤维科技等[22] - 教育机器人企业包括硅步机器人、史河科教机器人、大然机器人[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