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大讲堂

搜索文档
线下活动报名|智源“具身智能新基建”Workshop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16 17:06
活动信息 -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将于2025年9月24日14:00-17:30举办具身智能新基建Workshop 聚焦智源具身智能领域最新工作进展[1][2] - 活动地点为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150号智源大厦一层报告厅[2] 参会企业分类 - 工业机器人企业包括埃斯顿自动化 埃夫特机器人 非夕科技 法奥机器人 越疆机器人 节卡机器人 松灵机器人 珞石机器人 盈连科技 集萃智造 优傲机器人 CGXi长广溪智造 阿童木机器人 极智嘉[7] -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企业包括亿嘉和 晶品特装 七腾机器人 史河机器人 九号机器人 普渡机器人 小笨智能 机器姬[7] - 医疗机器人企业包括元化智能 天智航 思哲睿智能医疗 精锋医疗 佗道医疗 真易达 术锐®机器人 罗森博特 磅客策 柏惠维康 迪视医疗 水木东方[7] - 人形机器人企业包括优必选科技 宇树 云深处 星动纪元 伟景机器人 逐际动力 乐聚机器人 大象机器人 中科深谷 魔法原子 众擎机器人 帕西尼感知 赛博格机器人 数字华夏 理工华汇 傅利叶智能 天链机器人 开普勒人形机器人 灵宝CASBOT 清宝机器人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动易科技 智身科技 PNDbotics[9] - 具身智能企业包括跨维智能 银河通用 千寻智能 灵心巧手 睿尔曼智能 微亿智造 推行科技 中科硅纪 枢途科技 灵巧智能 星尘智能 穹彻智能 方舟无限 科大讯飞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擎朗智能 戴盟机器人 视比特机器人 星海图 月泉仿生 零次方机器人[10] - 核心零部件企业包括绿的谐波 因时机器人 坤维科技 脉塔智能 青瞳视觉 本末科技 鑫精诚传感器 蓝点触控 BrainCo强脑科技 宇立仪器 极亚精机 思岚科技 神源生 非普导航科技 锐驰智光 NOKOV度量科技 因克斯 褔德机器人 巨蟹智能驱动 微悍动力 凌云光 元客视界 璇玑动力 意优科技 瑞源精密 灵足时代 Xynova曦诺未来 HIT华威科[11] - 教育机器人企业包括硅步机器人 史河科教机器人 大然机器人[11] 合作与社群 - 企业合作咨询可通过机器人大讲堂客服19560423866(手机与微信同号)进行对接[5] - 机器人大讲堂提供读者讨论群 可通过添加微信robospeak2018加入社群 共同探讨机器人相关领域话题及共享前沿科技产业动态[12]
快讯|印度公司推出会爬楼的扫地机器人;美国工业机器人国标发布;斗山机器人创新中心启动等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16 17:06
美国工业机器人安全标准更新 - 美国先进自动化协会发布ANSI/A3 R15.06-2025国家标准 主要增强机器人分类、协作机器人应用指南及安全功能测试方法[1][3] - 新标准起价655美元 可通过A3标准在线商店购买[3] 斗山机器人研发中心建设 - 斗山机器人在京畿道盆唐新建2000平方米研发中心 容纳公司40%员工[6] - 创新中心聚焦人形机器人、AI软件、多臂控制及防撞技术开发 并开展极端条件耐久性测试[6] - 公司任命前Toss证券首席技术官吴昌勋担任常务理事 领导AI与软件开发工作[6] 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突破 - 首尔国立大学开发AI整理技术 使用224,225张图片训练整洁度评分分类器 涵盖咖啡桌/办公桌/餐桌/卫生间4种环境及170类物体[9] - 团队结合离线强化学习与蒙特卡洛树搜索完成TSMCTS算法 使机器人能自主规划高效整理任务[9] - 印度MecTURING推出R1爬楼扫地机器人 配备6400毫安时电池、25,000帕斯卡吸力电机(10年保修)及NavPro5激光雷达 售价低于10万卢比[12] - 设备具备学习能力 能从零开始学习并预测需求持续调整 设计灵感源自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月球车[12] 机器人产业化进展 - 剑桥大学Dani Clode公司产业化3D打印机器人假肢"第三拇指" 可辅助握持物体、稳定物品及演奏乐器[14] - 该技术曾于2022年皇家学会夏季科学展测试596名3-96岁参与者 增强携带能力与多任务处理能力[14]
全球瞩目,湖北人形机器人产业生态大会九月启幕!剑指国家级产业高地,重塑机器人创新格局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16 08:00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发展 - 2025年被视为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爆发关键元年 人工智能 多模态感知与智能控制等技术深度融合推动多任务执行 自适应环境与协同作业能力提升[2] - 中国凭借硬件制造 算法迭代与市场应用积累成为全球供应链核心主导力量 国产减速器 伺服电机 灵巧手等关键零部件突破技术壁垒[2] - 产业化 规模化生态迅速成型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加速形成[2] 湖北武汉产业竞争力 - 武汉作为华中科技与产业创新高地依托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机构在机器视觉 运动控制 仿生结构与具身智能等领域积累深厚[2] - 光谷汇聚大量高新技术企业覆盖具身智能 云计算与高端制造等关键环节 构建产学研用紧密联动创新生态[2] - 省市政策引导企业拓展人形机器人落地应用 加速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线与市场[2] 2025产业生态大会概况 - 大会于2025年9月26日至27日在武汉光谷科技会展中心举办 由长江证券 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产业联盟主办 聚焦前沿技术 产业应用与生态建设[4][5] - 采用专家论坛加产品展览模式 推动整机企业 零部件供应商 科研机构与终端用户深度合作[5] - 主题为人形汇聚 生态共赢 助力湖北打造全国影响力产业高地[5] 大会亮点举措 - 聚源:汇聚百余家产业链头部企业 500余位院士专家与企业领袖 成立国家级专家委员会 开展技术突破与商业化对话 头部企业集中发布整机与零部件新品[6] - 聚势:推动重点项目签约落地形成千亿级资本闭环 开展企业分级投融资路演 结合场景开放计划以揭榜挂帅机制推进制造 医疗 应急等领域供需对接[6] - 聚能:首创楚才回家高端人才生态圈 联合高校共建具身智能课程 发布产业白皮书与颠覆性技术报告 主导制定行业团体标准[6] 大会板块设置 - 主论坛聚焦技术开源 资本闭环 政策赋能与人才输送 打造政产学研用金全要素对接平台 开展行业专家圆桌对话[7] - 产品展汇聚六十余家人形机器人细分赛道头部企业 设置人形机器人 具身智能 核心零部件及开发者生态四大主题展区[7] - 展览展示国内外企业 科研机构与高校最新产品 技术与解决方案 提供前沿科技互动体验[7] 参会企业与机构 - 工业机器人企业包括埃斯顿自动化 埃夫特机器人 非夕科技等14家[12] -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企业包括亿嘉和 晶品特装 七腾机器人等8家[13] - 医疗机器人企业包括元化智能 天智航 思哲睿智能医疗等12家[14] - 人形机器人企业包括优必选科技 宇树 云深处等25家[15] - 具身智能企业包括跨维智能 银河通用 千寻智能等23家[17] - 核心零部件企业包括绿的谐波 因时机器人 坤维科技等26家[18]
登顶《Science》子刊!芝加哥大学最新研究揭示,机器人伴侣能有效缓解儿童朗读焦虑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15 17:08
机器人,能否成为一种有效工具,帮助孩子减轻在社交场景中的焦虑感? 几名孩子坐在教室里,面对一个白色的机器人,深吸一口气,开始朗读手中的故事书。他们的声音起初有些颤 抖,但逐渐变得平稳、流畅。 这并非某 段短视频 Vlog 的拍摄现场,也不是什么 AI 教育广告的摆拍,而是一场严肃科学实验的真实记 录。 但朗读只是开始。 接下来的几分钟, 研究人员通过摄像头、麦克风、心率监测仪乃至热成像设备,默默采集孩子们声音、心跳 甚至面部温度的细微变化。 直到所有数据传回分析系统,这场略带 "赛博朋克"氛围的实验,才暂告一段落。 而当研究者们煞费苦心设计实验,在数据中捕捉 孩子们情绪变化 的痕迹时,他们想测量的不只是一次朗读的 表现,而是另一个更深层问题的答案: ▍ 被忽略的 "朗读焦虑" 如果翻开一本教育学教材,你会发现 "朗读焦虑"是经常被忽略但却极其影响学习效果的情绪障碍。尤其对 8-11 岁的孩子来说,正是从"学习阅读"转向"通过阅读学习"的关键阶段。一旦在这个时期因焦虑厌恶阅 读,可能今后再也追不上了。 ▍ 如何 "看见"焦虑?研究 团队设 计了一场极其细腻的实验 其实早在之前,就有些研究发现 , 孩子似乎更愿意 ...
拓斯达入局人形机器人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15 17:08
公司核心产品与技术布局 - 正式发布首款轮式人形机器人"小拓",采用四舵轮设计并支持360度全向运动,基于高端伺服技术及与智谱共同构建的预训练具身模型COT-VLA基座,实现复杂任务的自主推理与决策 [1] - 机器人硬件核心零部件完全自研,包括多关节本体和机械手臂,部分结构部件采用埃弗米GMU400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加工,具备关节及躯干等核心部件的定制化加工能力 [4] - 自主研发运动控制器并批量应用于机器人及注塑机等产品,与国创工软合作开发基于欧拉操作系统的新一代X5机器人控制平台,实现多轴联动毫秒级实时响应及高精度遥操作能力 [3] 技术研发与产业协同 - 公司围绕控制器、伺服驱动、视觉技术三大底层核心技术持续投入,构建"场景+数据+AI"多驱动体系,探索具身智能与工业场景融合 [1] - 与华为云、智谱、阿里云等大模型厂商深度合作,基于真实工业场景数据训练AI模型,形成"工艺数据→AI模型→执行"闭环,推动机器人从"能干活"向"会干活"进化 [6] - 通过集成3D相机与AI视觉检测系统,实时识别注塑件良率并自主完成装盘等工序,实现检测到操作的全流程自动化 [6] 应用场景与市场验证 - 轮式机器人设计针对工业厂房及车间场景,依托对15000家工业客户的场景理解,已在注塑车间完成多轮验证,强调实用性与高性价比 [1] - 公司服务覆盖3C、医疗、汽车、日化等多个领域,累积近20年经验,为机器人规模化应用提供扎实验证基础和拓展空间 [8] - 计划将轮式人形机器人拓展至装配、检测等应用场景,切入自动化智能装备的千亿级市场 [8] 生态建设与战略规划 - 发起成立"拓斯达人形机器人生态创新联盟",整合产、学、研、企资源,加速机器人在多元场景的规模化落地与创新应用 [8] - 松山湖全球研发总部基地正式投入使用,以具身智能为核心攻关方向,重点突破智能感知决策算法及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 [8] - 通过收购埃弗米机床企业布局上游高端数控机床赛道,满足机器人高性能化对设计、材料及制造工艺的挑战 [4]
快讯|Agility Robotics全身控制基础模型揭秘;印度学校设立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教学;日本7-Eleven试用机器人等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15 17:08
1、 日本7-Eleven试用机器人 外媒报道,日本最大的便利店连锁店7-Eleven已开始试用机器人员工,以解决该国严重的工人短缺问题。 该公司东京的一家便利店将率先测试这些自动机器人,它们可以执行堆放货架和清洁窗户等任务,该公司 希望未来能够全面推广该机器人。今年早些时候,7-Eleven还开始在东京的人行道上测试使用四轮机器人 的送货服务。目前,日本正面临卡车司机短缺的问题,而且顾客年龄较大,难以前往商店。送货机器人试 验将持续到2026年2月,之后该公司将决定更广泛地推广该服务。7-Eleven运营主管Hiroki Takei在与当地 媒体分享的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的目标是提高生产力,创造一个可以挑战自我、创造新的产品组合和 服务的环境。" 2、 优傲机器人推出UR8 Long UR机器人在芝加哥FABTECH展会上宣布推出其最新型号UR8 Long。该机器人专为高要求和空间受限的 工业应用而设计,现已开放订购,预计将于10月开始发货。UR8 Long拥有1750毫米(68.9英寸)的作业 半径和纤薄轻巧的设计,有效载荷为8公斤(17.6磅),同时在紧凑坚固的框架中提供出色的作业半径、 稳定性和精度 ...
5个月完成两轮大额融资!这家企业25Q2订单量暴涨4倍!超60+项目落地!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15 17:08
融资进展 - 公司近期完成数千万级Pre-A+轮融资 由浙江德创企业管理有限公司领投 宝山技术等跟投[1] - 五个月前刚获得Pre-A轮融资 由汉理资本投资 数月内连续完成两轮融资[1] 技术实力 - 公司拥有全栈自研能力 具备人形机器人头部表情系统 柔性关节运动控制 大模型驱动的自主决策能力等核心技术[3] - 全球首个共情头部系统能精准模拟人类微表情与情绪变化 头部搭载19自由度微表情系统 通过语音驱动生成情绪化表情[3][10] - 采用独创FOC算法与柔性关节执行器技术 使动作更接近人类自然姿态 双足行走系统支持多地形自主导航[11] - 打造多任务泛化认知引擎 机器人能从环境中学习并自主优化服务流程[14] - 已获得及正在申请的专利共计52项 其中发明专利28项[17] 团队背景 - 创始人兼CEO王磊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拥有清华大学领军工程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为具身智能与大模型 曾任职西门子研发工程师及上市公司副总裁[5] - 联合创始人沈阳为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与新闻学院双聘教授 首席科学家王生进现任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长聘教授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重要奖项[5] - 软件算法负责人罗志竞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 专注机器人运动控制 表情捕捉 动作克隆等方向[7] - Pre-A轮领投人钱学锋为汉理资本董事长 耶鲁大学博士 曾参与分众传媒 汽车之家 阿里巴巴等早期投资[5] 商业落地 - 2025年上半年订单量同比增长4倍 新增落地项目超过60个 覆盖国内一线城市[18] - 客户包括清华大学 理想汽车 旷视科技 以及文旅项目和"一带一路"合作国家客户[18] - 产品在商业综合体 文旅景区 医院 连锁咖啡店 直播间等多垂类场景实现规模部署[3] - 在文旅领域提供接待服务和互动演绎 在医疗陪护场景协助缓解患者情绪 在连锁零售和智慧咖啡场景提升品牌辨识度[20] - 工业级应用涵盖智能制造与自动驾驶座舱测试 可实现7×24小时不间断自动化测试[22] - 产品已落地机场 高校 酒店及电商直播等多种场景[24] 行业前景 - 2025年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加速推进 多家企业获得大额战略投资 部分融资金额达数亿至数十亿[24] - 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从2019年195.23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737.55亿元人民币 年复合增长率30.45%[25] - 2025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增长至850亿元人民币[25] - 公司在部分市场无先验案例(如汽车座舱系统检测) 属行业空白 通过真实场景验证技术可靠性[25]
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北大团队用可解释模态分解方法赋能侧线感知,实现机器鱼高精度、多场景运动估计!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14 12:06
研究突破 - 北京大学团队提出融合模态分解与物理建模的可解释数据驱动框架 解决仿生机器鱼自主运动状态估计难题 [1] - 方法基于人工侧线传感器时空压强数据 通过本征正交分解提取主导模态并结合Lighthill压强理论解释物理含义 [2] - 框架在动态摆动参数 不同鱼体形态及尾流干扰复杂流场中均展现出色鲁棒性与泛化能力 [4] 技术原理 - 压强数据分解为三个主导模态 分别对应鱼体前进运动 摆动运动及两者耦合产生的压强变化 [6] - 代表前进运动的模态系数与游动速度呈显著二次函数关系 可直接用于速度和轨迹精确估计 [10] - 基于模态信息预测最少传感器数量及最优位置 并通过流场可视化解析分布特点及流体力学原理 [13] 应用价值 - 为水下仿生机器人提供高效可靠自主感知策略 开辟人工侧线系统设计与应用新思路 [4] - 适用于不同形态鱼类模型包括盒子鱼形和鳗鱼形 展现跨形态通用性 [14] - 推动仿生技术与数据驱动方法融合 为水下机器人智能化自主化协同化发展开辟新技术路径 [16]
国家专项新突破!中国团队自主研发核磁兼容手术机器人,实现亚毫米级精度!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14 12:06
文章核心观点 - 神经系统疾病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 脑肿瘤、帕金森病等随年龄增长患病率上升 当前临床诊疗手段存在局限性[1] - 传统立体定向手术操作复杂且依赖医生经验 无框式机器人缺乏术中实时影像监测能力 术中MRI引导技术面临多自由度运动与高精度定位难以兼顾等挑战[3]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设立脑神经介入核磁兼容穿刺机器人项目 聚焦驱动、感知、成像导航与植入器械四大核心方向 致力于实现气液混合宏微驱动等关键技术突破[3] - 上海交通大学团队首创气液宏微驱动及仿生蠕动穿刺技术 研制出国际首台术中MRI导航的气液混合驱动脑神经介入手术机器人 具备毫牛级力感知精度和亚毫米级定位精度[4][5] - 该机器人系统在3T核磁环境下完成多轮验证 包括人体标本与活体动物实验 解决了精度有限、兼容性不足等关键问题 推动高端医疗装备国产化[5] 技术突破与系统构成 - 系统由8自由度气液混合宏微驱动立体定向系统和2自由度仿生蠕动式软体驱动器构成 结合宏微MRI成像实现交互导航与闭环控制[7] - 8自由度系统包含4自由度气动宏驱动模块和4自由度液压微驱动模块 磁共振图像信噪比损失不超过2.3% 几何畸变率低于0.18% 末端夹持点刚度达12.04 N/mm以上[8] - 2自由度仿生蠕动驱动器平移速度超过0.2 mm/s 旋转速度大于0.5 rad/s 穿刺力高于0.8 N 最大锁定力达13 N 解决受限空间精准穿刺难题[11] - 自适应宏微MRI成像策略在距离靶点≥10mm时采用1mm²分辨率/2.5秒每帧 距离<10mm时切换至0.39mm²分辨率/17.9秒每帧 空间分辨率提高2.6倍[16] 实验验证与性能表现 - 体模实验使用3D打印人类头骨模型 七次靶点定位误差均小于1mm 平均精度达0.39±0.12mm[20] - 人体标本实验以底丘脑核为靶点 平均深度约65mm 术后定位精度为0.68±0.13mm 针道最大宽度1.79mm[22][23] - 活体猪动物实验定位误差仅0.14mm 病理切片显示未损伤神经元密集区域 周围细胞形态正常[24] - 整体性能达到亚毫米级定位精度 二维成像时空分辨率1mm/80ms 在3T强磁场环境中保持良好兼容性[5][8]
π0.5宣布开源!这下机器人泛化难题有解了?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14 12:06
技术亮点 - 采用异构数据协同训练方式 整合多个机器人、高级语义预测、网络数据等多种不同来源数据 实现更广泛泛化 [2] - 多模态数据深度融合 包括图像观察、语言命令、目标检测、语义子任务预测和低级动作数据 建立不同模态间关联 [4] - 基于通用视觉语言模型构建 通过优化网络结构减少信息传递损耗 采用高效卷积神经网络提取视觉特征 改进网络结构增强长文本理解 [6] - 通过调整参数更新策略如自适应学习率算法加快模型收敛 在有限时间和资源下充分学习数据源知识与模式 [6] 泛化能力突破 - 泛化性能随训练集中不同环境数量增加稳步提升 经过约100个训练环境后性能接近直接在测试环境中训练的基线模型 [7] - 在全新真实家庭环境中成功完成"抽屉内物品整理""洗衣篮归置"和"水槽内餐具清洗"三项测试任务 [8] - 能够理解任务语义并拆解复杂任务流程 在训练数据未遇到过的新家庭环境中完成清洁任务 [8][9] - 通过联合训练不同模态数据增强从语言到策略的知识迁移能力 实现更灵活泛化 [11] 合作伙伴关系 - 广和通推出新一代具身智能平台Fibot 搭载自研高算力机器人域控制器与多传感器融合系统 通过VR眼镜实现操作员与双臂机器人联动操作 已成功投入到π0.5模型数据采集进程 [13][15] - 方舟无限长期提供硬件支持 在2025年5月模型演示中使用机械臂在陌生厨房卧室环境中执行复杂指令 产品贯穿Physical Intelligence多代模型迭代 [16][17] - 星尘智能为早期合作伙伴 2024年11月Astribot S1机器人嵌入初代模型π0 采用绳驱传动技术模拟人类肌腱用力方式 为π0.5模型训练提供多维度数据资源 [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