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器人大讲堂
icon
搜索文档
京东、美团、阿里持续加码,互联网公司卷入人形与具身智能投资乱战,打法略有不同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24 17:58
核心观点 - 京东、美团、阿里三大科技巨头正从外卖战场转向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领域的竞争,通过投资、技术布局和生态构建争夺未来生产力主导权 [1] - 2025年仅半年人形机器人领域公开融资突破40起,单笔最高吸金近10亿,资本密集涌入 [1] - 三家公司战略差异显著:京东采用"投资+生态+场景"多线出击,美团以"早布局+重金+场景刚需"先发制人,阿里依托"技术底座+大模型"稳步推进 [1] - 行业已进入百亿级资本混战阶段,商业化落地能力将成为竞争分水岭 [22] 京东战略布局 - **投资动作**:2025年完成8笔机器人领域投资,7月21日单日领投千寻智能(近6亿Pre-A+轮)、众擎机器人(近10亿A1轮)、逐际动力三家顶尖企业 [3][4] - **技术生态**:3月成立具身智能专项部门,推出JoyInside平台整合大模型能力,已覆盖十余家头部机器人品牌包括众擎PM01、鲸鱼机器人等 [4][5][6] - **场景优势**:618期间智能机器人自营销售额同比增3倍,具身智能机器人销售额暴增17倍,依托物流和服务场景积累大量应用Know-How [8] - **核心能力**:具备AI算法、感知交互技术积累,家庭场景数据洞察深度,家电家居业务渠道协同三大差异化优势 [9] 美团战略布局 - **投资规模**:2021年至今累计投入超十亿,2025年领投自变量机器人(数亿A轮)、它石智航(1.22亿美元天使+轮)、星海图(超1亿美元A4+A5轮) [10][11] - **战略逻辑**:本地生活业务(配送/餐饮/酒店)对自动化有刚性需求,创始人王兴将科技列为三大新方向之一,定位"中国具身智能第一投资人" [13][15] - **技术补强**:2022年成立深圳美团机器人研究院,但缺乏自研大模型产品,目前依赖外部投资弥补AI技术短板 [15] 阿里战略布局 - **技术底座**:通义千问Qwen2.5-Omni多模态模型开源赋能行业,具备千卡/万卡算力集群经验,数据处理效率提升10倍(2-3小时完成原需2-3天工作) [18][19][20] - **投资路径**:2024年投资星动纪元(近3亿Pre-A轮)、逐际动力(A轮),蚂蚁集团成立灵波科技子公司,前达摩院团队创建有鹿机器人并发布LPLM-10B模型 [16] - **基础设施**:无影专业工作站提供云端开发环境,智能辅助驾驶领域的技术迁移能力显著 [19][20] 行业竞争格局 - **市场潜力**: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突破后将重塑配送、服务、家庭等场景规则,形成万亿级市场空间 [22] - **参与者**:除三巨头外,腾讯、百度、小米、字节跳动等均积极布局,形成全行业技术军备竞赛 [22] - **决胜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爆款应用打造、完整生态构建将成为制胜要素 [22]
快讯|马斯克称Optimus 3五年将年产100万台;大疆扫地机器人来了;优必选发布Walker S2等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24 17:58
大疆扫地机器人发布 - 大疆将于8月6日20点发布全新扫地机器人产品DJI ROMO系列 外观设计简洁现代 以白色为主色调 [1] - DJI ROMO系列包含三个版本:标准版ROMO S(水箱/自动上下水)、进阶版ROMO A(水箱/自动上下水)、旗舰版ROMO P(水箱/自动上下水) [1] 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 - 优必选推出面向智能制造的全尺寸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2 身高1.76米 [5] - Walker S2采用群脑网络2.0和自研Co-Agent技术 实现单机自主与群体协同 [5] - 具备全球首创自主换电技术 支持7×24小时不间断作业 [5]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进展 - 特斯拉暂停当前版本Optimus生产进行升级 目前移动速度低于人类工人 [8] - 马斯克表示Optimus 3设计无重大缺陷 计划五年内实现年产100万台 [8] - 第三代Optimus将整合Grok语音助手 支持AI自然交互 但在实际测试中出现故障 [8] 美国机器人法案动态 - 马萨诸塞州推动S.1208法案 规范机器人使用 禁止改装/销售/操作武装机器人 [11] - 法案禁止使用机器人实施威胁/限制人身自由/骚扰行为 但国防相关机构获得豁免 [11] - 执法人员使用机器人需司法授权 紧急情况除外 [11] 农业机器人融资进展 - TRIC Robotics获55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专注自主病虫害防治 [14] - 开发Luna拖拉机规模机器人 使用紫外线技术替代化学农药 首先应用于草莓种植 [14] 机器人行业企业名录 - 工业机器人:埃斯顿自动化、埃夫特机器人等16家企业 [19] -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亿嘉和、晶品特装等8家企业 [19] - 医疗机器人:元化智能、天智航等12家企业 [20] - 人形机器人:优必选科技、宇树等24家企业 [20] - 具身智能:跨维智能、银河通用等20家企业 [21] - 核心零部件:绿的谐波、因时机器人等24家企业 [23]
超高采样率,超低串扰,国产六维力传感器走向高端化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24 17:58
行业背景与政策支持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具身智能写入未来产业培育重点,工信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2025年实现人形机器人的批量生产 [1] - 人形机器人行业迎来时代机遇期,特斯拉Optimus、优必选、智元、宇树等公司已推出样机并进入工厂应用 [1] - 产业链核心在于关节、指尖、传感器等零部件的"黑科技",掌握核心零部件的企业将掌握产业话语权 [1] 坤维科技新品发布 - 公司发布三大六维力传感器新品:MEMS应变计六轴力传感器系列、超高性能六轴力传感器系列、经济型CSR六轴力传感器系列 [3][4] - MEMS系列采用玻璃微熔技术实现全流程自动化生产,硅应变计灵敏度达传统贴片应变计的50-100倍 [3] - 超高性能系列采用自研钛合金材料,重量减轻近一半,准度优于0.3%,采样速率高达30kHz [3][6] - CSR系列涵盖60mm~100mm五种型号,性能指标对齐进口同类产品,支持微定制 [4] 技术突破与竞争优势 - 六维力传感器技术壁垒高,进口品牌占据80%以上市场份额,耦合误差需控制在1%以内(医疗领域0.5%以内) [5] - 公司通过自研钛合金材料实现准度优于0.3%、采样速率30kHz的突破性性能 [6][8] - 自主研发精密温控烧结设备与全自动连线系统,实现MEMS系列全流程自动化生产 [13] - 玻璃微熔技术使硅应变计灵敏度达人工贴片的50-100倍 [13] 量产能力与市场前景 - 公司构建三个月新增年产能15万台的快速响应体系,出货量稳居国内市场首位 [13] - 东海证券预计2029年六维力传感器全球市场规模将达120亿元,国产替代率有望从2024年的10%提升至40% [12] - 公司采用柔性自动化产线,移植汽车传感器行业成熟工艺,提升产品环境适应性和可靠性 [12] 行业生态与战略合作 - 公司新品发布会获得汇川技术、深创投、舜宇光学、博众精工等产业领袖支持 [14][16] - 汇川技术董事长朱兴明表示看好公司未来发展,愿意继续担任创业导师 [14] - 经济型CSR系列旨在破解行业低价内卷困境,通过高性价比和易用性构建良性生态 [9] 公司战略与未来展望 - 公司战略聚焦"力出一孔、建立标准、成为权威",目标是对齐甚至超越进口高端品牌 [5] - 三大产品系列承载打破国外垄断、攀登技术高峰、满足高端制造需求的使命 [21] - 公司展现从实验室创新到大规模量产交付的完整能力,以高性价比产品引领行业发展 [21]
国讯芯微 NSPIC 具身智能全家桶震撼登场,驶入具身智能新蓝海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24 17:58
具身智能行业发展趋势 - 具身智能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国讯芯微在2025年7月21日全球首发NSPIC具身智能全家桶,为行业带来技术盛宴[1] - 蓝领机器人产线需求催生创新产品,成本敏感和端到端泛化性不强是主要挑战,边云协同模式成为高效解决方案[2] NSPIC产品线技术亮点 NSPIC-R005NP+(入门级) - 定位成本敏感型客户,搭载8核Cortex-A78AE 2.0GHz处理器,157TOPS INT8算力,支持1.5-3B VLA大模型[3] - 硬件接口包括4路千兆以太网、3路EtherCAT同步多主站、2.5G激光雷达接入、6路GMSL同步摄像头,MTBF超100000小时[4] NSPIC-R006NP+(中端) - 已获70家具身客户认可,采用12核Cortex-A78AE 2.2GHz处理器,275TOPS INT8算力,支持3B-7B VLA+VLN大模型[6] - 网络配置升级为8路千兆以太网+万兆接口,12路GMSL同步摄像头,算力与接口能力显著提升[7] NSPIC-R007NP+(旗舰级) - 全球首款可运行32-70B端侧VLA+VLN大模型的控制器,14核ARM v9架构2.6GHz处理器,FP8算力达1035TFLOT,推理能力为R006的6倍[11] - 配备两路2.5G千兆接口、涡扇散热系统,MTBF保持100000小时,实现端到端高效控制[12] NECRO白泽系统技术优势 - 实现纳秒级响应与多主栈核心同步,采用微秒级系统抖动控制的囚牛硬实时操作系统[14] - 融合多模态感知与大模型推理,支持EtherCAT同步多主站技术,实现机器人关节交响乐团式协同[15] 行业影响与市场定位 - NSPIC全家桶覆盖从入门到旗舰全产品线,满足中小企业成本控制与大型企业高性能需求[16] - 技术方案推动蓝领人形机器人产线大规模应用,加速具身智能产业化进程[16] 产业链相关企业 - 涵盖工业机器人(埃斯顿、节卡等)、服务机器人(亿嘉和、普渡等)、医疗机器人(天智航、精锋医疗等)及人形机器人(优必选、宇树等)领域[19][20][22] - 核心零部件企业包括绿的谐波、思岚科技等23家供应商[23]
投入2000万!年产7000套!阿童木机器人万平基地正式启用!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23 11:50
核心观点 - 阿童木机器人投资近2000万元打造的无锡基地正式启用,标志着长三角机器人产业自主创新与规模化发展迈出关键一步 [1] - 无锡基地将专注于减速器、控制器等"卡脖子"部件的自主研发,未来年产能达5000套协作码垛机器人与2000套并联机器人 [4] - 公司通过全栈自研技术路线打破外资品牌垄断,为行业自主创新提供实践范本 [20] - 基地落成将加速形成"核心部件-整机制造-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推动无锡制造向智造跃迁 [20] 政企合作与技术自主 - 惠山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表示将与企业共成长,政企同心共筑技术自主"桥头堡" [2] - 无锡基地专项投入1000万元建设数控加工中心与SMT贴片线,强化核心零部件研发能力 [4] - 多位投资机构代表、产业伙伴及行业协会专家共同见证基地启用,体现跨区域协同发展 [1][6] 产能与技术创新 - 无锡基地占地面积1万平米,年产能规划为5000套协作码垛机器人与2000套并联机器人 [4] - 公司展示微米级精度核心零部件与全栈自研智能产线,实现从算法到硬件的自主掌控 [9] - 新品发布环节推出全新协作码垛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点燃行业热情 [14][17] 区域协同与产业生态 - 长三角产业链与京津冀技术研发优势通过阿童木实现深度融合 [11] - 基地落地加速技术成果与本地制造业场景对接,形成"研发-生产-应用"生态闭环 [11] - 与温州兄弟机械、苏州悦凡达等战略代理商签约,开拓技术输出与市场反馈双轮驱动格局 [17] 战略意义与行业影响 - 公司从并联机器人"隐形冠军"向多品类机器人服务商转型,夯实"中国工业机器人名片"根基 [19] - 无锡基地为长三角AI+机器人创新高地提供支撑,贡献全球产业变革的"中国方案" [21] - 中国机器人产业通过"技术自主+产能落地+生态协同"实现从跟跑向并跑、领跑的跨越 [20]
2025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定档9月,汇聚全球智慧,共绘医疗科技革新蓝图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23 11:50
2025年,医疗机器人产业已进入深水区。产品形态不断演进,临床路径逐步清晰,资本趋于冷静,产业生态 日趋复杂。 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以 " MedRobot Next|下一站技术未来 " 为主题,聚焦智能手术系统的系统 化升级、全链条生态构建与全球化路径。 这不仅是手术机器人整机企业的舞台,更是技术路线、供应链变革、医院系统升级、国际趋势对话的交汇点。 在这里,不只讨论"哪款设备领先",更定义 未来医疗系统如何因机器人重构 。 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 Global Medical Robotics Conference 2025 暨MedRobot行业颁奖典礼 一、活动日期 2025年9月5日-6日(星期五、六) 二、活动地点 北京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交易中心会议中心 三、会议议程 【开幕式】 【参观机器人租赁医院落地场景】 (仅限受邀) 【手术机器人营销负责人晚宴】 (仅限受邀) 大会议题预览(部分板块) (话题仅供参考,以实际议程为主) 【技术系统与智能演进】 多位政府与产业机构领导致辞 《全球手术机器人行业报告2025》首发 MedRobot年度行业颁奖典礼 下一代手术机器人的核心架构 ...
快讯|安川在美国投建机器人工厂;机器人护卫犬公司获新一轮融资;杭州之江机器人产业服务港启航等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23 11:50
机器人开锁技术 - Sparks and Code频道网友开发了一种机器人开锁方法,利用空心钥匙中的细线、测力传感器和伺服器模拟人类开锁匠撬动弹子锁 [1] - 该方法通过感知锁销状态和安全弹子位置,结合旋转和撬动式技术,采用Sputnik算法快速测量锁销长度,可在十分钟内开锁 [1] Asylon融资与产品 - 美国机器人公司Asylon完成2600万美元B轮融资,由Insight Partners领投,Veteran Ventures Capital等跟投 [5] - 公司提供DroneDog机器人护卫犬服务,改造自波士顿动力Spot机器狗,并与Guardian指挥控制软件集成 [5] - 业务涵盖无人机、机器狗及软件,以机器人安全即服务(RaaS)模式运营 [6] 杭州之江机器人产业规划 - 杭州西湖区启动之江机器人产业服务港建设,签约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浙江分中心等重大项目 [10] - 目标到2027年带动行业产值超100亿元,集聚企业100家以上,推动杭州在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领先 [10] 拓邦股份机器人业务进展 - 公司空心杯电机8mm/10mm产品平台实现批量供货,可提供集成执行器组件 [14] - 商用炒菜机器人性能行业领先并实现市场突破,割草机器人进入推广阶段 [14] - 工业机器人子公司已运营,未来考虑资源整合 [14] 安川美国工厂布局 - 安川在威斯康星州富兰克林市新建机器人制造工厂,首次实现美国本土生产 [18] - 工厂将整合制造、包装及培训功能,未来3-8年扩展至80万平方英尺园区,成为驱动部门北美总部 [18] 机器人企业名录 - 工业机器人领域包含埃斯顿自动化、节卡机器人等23家企业 [23] - 服务/特种机器人领域涵盖亿嘉和、普渡机器人等8家企业 [23] - 医疗机器人企业包括天智航、精锋医疗等12家 [24] - 人形机器人赛道聚集优必选、宇树科技等20家厂商 [24] - 核心零部件企业涉及绿的谐波、思岚科技等25家 [27]
人形机器人的下半场!众擎机器人为何屡成资本的“香饽饽”?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23 11:50
融资动态 - 众擎机器人完成Pre-A++与A1两轮融资,总金额接近10亿元,Pre-A++轮由星航资本投资,A1轮由京东领投,宁德时代旗下溥泉资本、银泰集团等参投 [1] - 中东资本、国香资本等老股东连续增资,资金将用于量产交付、产品矩阵拓展和具身智能应用落地 [1] - 京东7月完成对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三联投,覆盖核心技术、本体制造及具身智能算法,战略布局明确 [2] 京东战略布局 - 京东成立具身智能专项部门,由前商汤科技副总裁沈徽负责,释放加码该赛道的信号 [3] - 推出"JoyInside"具身智能品牌平台,整合客服、数字人等场景经验,已与十余家头部机器人品牌合作 [5] - 京东商城上线数十款人形机器人产品,2025年618期间具身智能机器人销售额同比增长17倍,接入JoyInside平台的产品销量突出 [5] 众擎机器人核心竞争力 - 全栈自研构建硬件、核心零部件及算法全链路技术壁垒,在运动控制、硬件稳定性等领域形成优势 [8] - 商业化策略务实,产品迭代效率高,已跻身人形机器人第一梯队 [10] - 团队研发人员占比超80%,创始人赵同阳曾主导小鹏PX系列机器人开发,成员多来自清华、伯克利等高校 [12][14] 产品与技术进展 - 产品矩阵覆盖科研教育(SA01售价4.2万元)和商业服务(PM01售价8.8万-18.8万元)场景 [16][18] - 融合传统运动控制与强化学习算法,实现全身具身智能技术模块Pipeline [20] - 攻克Sim2Real技术,PM01实现全球首例人形机器人前空翻,动作精度达毫米级 [22] 商业化与产能规划 - 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商用出货量预计达5000-10000台,2025-2027年为小批量交付关键期 [23] - 众擎计划将生产交付能力提升5倍,已实现核心部件自主量产并协调供应链加速产能 [25][26] - 客户覆盖高校、科技大厂,与英伟达、亚马逊等建立深度合作生态 [22] 行业前景 - 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或达万亿元,中国2025年规模预计82.39亿元占全球50% [27] - 政策推动下行业进入落地加速期,资本向头部企业集中,众擎有望成为赛道核心代表 [27]
【倒计时10天】CCRS2025丨分论坛:机器人前沿论坛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22 19:27
会议概况 - 第六届中国机器人学术年会(CCRS2025)将于2025年8月1日-3日在湖南长沙召开,主题为"人机共融,智向未来",预计参会人数超3000人 [4] - 会议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器人分会等8家国家级学会联合主办,涵盖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热点主题 [4] - 大会主席由湖南大学王耀南教授等4位权威专家担任,组织委员会主席由湖南大学张辉教授等5位学者牵头 [5] 论坛亮点 - **机器人前沿论坛**由大连理工大学王东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共同主持,聚焦多智能体控制、人形机器人等方向 [6][7][8][9] - 水下鱼眼视觉感知、医疗微纳机器人、绳驱机械臂等8项前沿技术报告将亮相,其中北京大学喻俊志教授展示的水下视觉系统可提升机器人全景感知能力 [13][16][17] - 微尺度智能集群研究取得突破,香港科技大学顾红日团队实现200个6微米机器人的协同控制,搬运重量达单体10倍的货物 [20][22] 产学研生态 - 会议吸引埃斯顿自动化、优必选科技等超80家企业参与,覆盖工业机器人、医疗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全产业链 [74][75][76][77] - 核心零部件企业如绿的谐波、坤维科技等将展示谐波减速器、力传感器等关键技术 [79] - 钻石级合作方包括蓝思科技、朗道机器人等,金牌合作方含宇树科技、中科深谷等创新企业 [71] 日程安排 - 8月1日设高水平期刊主编论坛、青年学者论坛等5场平行活动,14位顶尖期刊主编参与交流 [40][41][42] - 8月2日开幕式后,丁汉院士等8位专家作主旨报告,并举办机器人具身智能专题论坛 [42][43] - 8月3日设11场分论坛,涵盖海洋机器人、群体智能等方向,上海交通大学王贺升教授等将分享主题报告 [44][45][46][47][48]
Figure推出人形机器人防火电池,续航飙升94%,成本降78%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22 12:06
核心观点 - Figure公司推出第三代专为人形机器人设计的F03电池,能量密度提升94%,成本降低78%,并实现垂直整合关键硬件系统的战略目标 [1] - F03电池通过UN38.3和UL2271安全认证,采用多层保护措施和主动冷却系统,充电功率达2千瓦 [1][2] - 公司采用大规模制造方法实现年产12,000台机器人的目标,并建立完整供应链体系支撑未来扩展至10万台产能 [3][10] - 公司估值达26亿美元,已融资23.4亿美元,机器人产品开始应用于工业场景,单价超过3万美元 [6] - 创始人预测人形机器人将在个位数年份内进入家庭场景,目前产品已在办公室实现基础交互功能 [7] 电池技术突破 - F03电池提供2.3千瓦时电能,支持5小时峰值性能运行,完全集成在机器人躯干中作为承重部件 [1] - 采用冲压钢和压铸铝结构材料,相比F01系统节省空间和重量并提高机械耐用性 [1] - 配备定制电池管理系统(BMS)和阻火系统,在测试中成功阻止热失控蔓延 [2] - 正与UL合作制定人形机器人电池新安全标准,当前设计满足23项电动汽车电池测试要求 [2] 生产制造体系 - BotQ工厂采用注塑成型、压铸等模具化工艺,零件生产时间从1周缩短至20秒 [10] - 部署ERP/MES/PLM等企业级系统,团队扩至293人支撑量产计划 [5][9] - 自动化测试站利用机器人实现电池单元快速扫描和组装,形成"机器人制造机器人"的混合生产模式 [12] - 建立可靠性团队进行加速生命周期测试,配备高温炉等专用设备分析故障原因 [13] 公司发展现状 - 成立于2022年,已与OpenAI合作开发Figure 01/02机器人并投入生产线 [6] - 自主研发"Helix"控制系统提升物流场景作业效率,300台机器人已在汽车工厂应用 [6][15] - 计划2024年Q3将产量提升3倍,第一代生产线年产能达12,000台 [9] - 供应链设计支持未来四年扩展至30万个执行器的生产规模 [10] 行业应用前景 - 人形机器人开始进入工业现场,在汽车装配和物流场景展现效率优势 [6][15] - 公司技术路线显示神经网络已接近人类交互水平,可完成送水、巡逻等基础服务 [7] - 底层硬件突破推动产品向家庭场景渗透,预计短期内实现"有用工作"能力 [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