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能源报
icon
搜索文档
@能源青年企业家,ESG案例征集!
中国能源报· 2025-11-03 17:06
活动背景与核心目标 - 活动旨在汇集全球能源青年企业家在ESG方面的成功案例和最佳实践,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样板借鉴 [1] - 核心目标是发掘并推广青年企业家在能源领域的ESG典型实践,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新活力 [1] - ESG理念与新质生产力的深度融合被视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1] 组织架构与申报要求 - 活动由四家机构联合发起: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G20青年企业家联盟中国总部、苏州工业园区城市发展研究院 [2] - 申报人年龄须在45周岁及以下,为企业创始人或核心高管,企业成立需满3年 [2] - 企业主营业务需聚焦新能源、电力、节能环保、储能、氢能、生物质能等领域 [2] - 申报企业需在技术、产品、商业模式等方面有显著创新突破,并对行业发展有突出贡献 [2] - 申报企业需在环境、社会、治理等ESG各方面表现突出,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借鉴性和推广性 [2] 活动流程与时间安排 - 案例征集时间为2025年6月至11月16日 [3] - 完整的流程包括案例征集、专家评审、案例发布和宣传推广四个阶段 [3] - 最终案例将于12月4日在“2025第八届中国能源产业发展年会”上发布 [3] 资料提交与联系方式 - 申报需提交申报表、申报人半身彩色照片,且所有信息必须真实可靠 [4] - 申报资料指定接收邮箱为zgnyb_2009@163.com [4] - 活动咨询电话为010-6536 7131/9485/9497 [4]
美方声称中方正在秘密测试核武器,中方回应
中国能源报· 2025-11-03 16:16
中方核政策立场 - 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负责任的核武器国家,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 [3] - 中国恪守"暂停核试验"的承诺,愿意同各方一道共同维护《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权威,维护国际核裁军和核不扩散体系 [3] 对美方期望 - 中方希望美方能够切实遵守《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义务和"暂停核试验"的承诺 [1][3] - 中方希望美方以实际行动维护国际核裁军和核不扩散体系,维护全球的战略平衡与稳定 [3]
美财长称美国可能会对华加征关税,中方回应
中国能源报· 2025-11-03 16:16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外交部回应美国财长关于稀土出口的言论 强调对话合作是解决中美经贸问题的正确途径 反对威胁施压[1][3] 外交部回应内容 - 发言人毛宁表示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政策立场已由主管部门多次阐明[3] - 中美经贸团队吉隆坡磋商成果表明对话合作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3] - 威胁和施压无助于问题的解决[3] - 当务之急是双方落实两国元首釜山会晤重要共识 为中美经贸合作和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稳定性[3] 事件背景 - 美国财长贝森特表示如果中国继续阻止稀土出口 美国可能会对华加征关税[1]
俄罗斯等八国达成共识
中国能源报· 2025-11-03 16:16
以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为首的"欧佩克+"八国决定暂停2026年1月、2月和3月的增产。 声明还指出:"除此之外,考虑到季节性因素,八国还决定暂停2026年1月、2月和3月的增产。" 八国还重申,每日1 65万桶的调整量"可能视市场情况变化逐步部分或全部恢复"。 "欧佩克+"的"开闸"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市场对供应过剩可能导致油价暴跌的担忧。 据埃菲社11月2日报道,以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为首的"欧佩克+"八国部长11月2日在视频会议上决定,自12月起增加每日13.7万桶石油 供应,同时宣布2026年1月至3月将不再逐月增产。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在一份声明中指出,此次宣布的增产,是"鉴于全球经济前景稳定,且当前市场基本面健康,这体现为石油 库存水平较低"。 欧佩克表示,此次增产将"在2 023年4月宣布的每日165万桶额外自愿调整基础上"实施,并补充称,下一次相关会议将于11月30日举 行。 来源:参考消息 End 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国能源报(c ne ne rgy) 责编 | 李慧颖 但与此同时,鉴于美国对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和俄罗斯石油公司实施新制裁,以及美国与欧佩克成员国委内瑞拉之间紧张局势加 ...
我国装机规模最大,顺利投产!
中国能源报· 2025-11-03 15:36
北仑电厂9号机组投产 - 北仑电厂9号机组于11月3日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后顺利投产[1] - 9号机组是国内首次在百万千瓦机组上应用烟气冷凝等多项技术,使污染物排放下降60%[3] - 机组试运行期间平均负荷率达100%,各项性能指标优异[3] - 北仑电厂总装机容量因此达到734万千瓦,成为中国装机规模最大的火力发电厂[1][3] 北仑电厂运营数据 - 北仑电厂9台机组满负荷下日发电量约1.76亿度,可满足约2000万户家庭一天用电需求[5] - 预计北仑电厂年发电量将超过400亿度,极大满足华东地区安全用电需求[5] - 最新投产的8号和9号机组供电煤耗为257.24克/千瓦时,是国内同类型机组的绿色标杆[3] 全国电力设施建设动态 - 江苏南通华能燃气轮机示范项目正加紧建设,将投运两台745兆瓦燃气机组,预计年发电量约52亿度,每年可节约标煤137万吨[7] - 浙江安吉在建最大燃气电厂1号燃机完成点火,机组将力争年底前投产以保障浙江电网迎峰度冬[7] - 广东汕头华电电厂2台1000兆瓦燃煤发电扩建项目主体工程已开工,计划2027年底实现双机投产[9] - 江苏金坛华能盐穴压缩空气储能二期项目单次充电可存电280万千瓦时,能满足约10万辆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11]
百亿煤企迎“70后”新任总经理
中国能源报· 2025-11-03 15:36
公司人事任命 - 山西兰花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聘任毕琨为公司总经理,任期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至本届董事会届满之日止 [1][3] - 董事会同时提名毕琨为第八届董事会董事候选人,该议案尚需提交公司股东会审议 [3] - 毕琨具备履行相关职责所需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未发现有不适合担任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情况 [3] 新任总经理履历 - 毕琨出生于1979年6月,拥有研究生学历 [6] - 其职业履历包括在唐安煤矿担任财务、销售等多个职务,并曾担任晋城市安达科工贸有限公司经理、董事长 [6] - 近期职务包括日照兰花冶电能源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以及兰花销售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于2025年10月起任兰花科创总经理 [6]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1998年12月,是中国上市公司500强企业,也是山西省唯一一家地方国资控股的A股上市公司 [7] - 公司现有注册资本148,512万元,年营收常年维持在百亿元水平 [7]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58.86亿元,归母净利润1,051.39万元 [7] 公司核心产业与产能 - 公司以煤炭、化肥、化工为核心产业,主要煤炭生产矿井位于全国最大的无烟煤基地——沁水煤田腹地,资源储量丰富 [7] - 公司现有全资或控股生产矿井10个,年总产能1,410万吨,并参股41%的亚美大宁煤矿,年总产能400万吨 [7] - 公司另有在建资源整合矿井2个,年总产能180万吨,并积极依托煤炭资源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 [7]
美高官排除核爆炸可能
中国能源报· 2025-11-03 14:44
美国核武器试验政策 - 美国总统特朗普下令美军立即重启暂停33年的核武器试验进程 [1] - 美国能源部长克里斯·赖特表示,目前进行的核武器试验不涉及核爆炸,而是系统测试和非临界爆炸 [1] - 试验涉及核武器的其他所有部分,以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并进行核爆炸,并将应用于新系统以提升性能 [1] 核试验历史与技术 - 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进行了核试验,并收集了有关爆炸的详细信息和测量数据 [1] - 凭借现有科学水平和计算能力,美国可以精确模拟核爆炸的条件以及改变炸弹设计时产生的效果 [1]
下一个五年,电网格局将迎大变化!
中国能源报· 2025-11-03 14:03
文章核心观点 - “十五五”时期电网发展面临新能源高比例接入带来的安全保供、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等多重挑战,需加快构建主配微协同的新型电网平台以应对[3][7][9] “十四五”时期电网发展成就 - 截至2024年,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达96.1万公里,同比增长3.5%,变电设备容量达57.8亿千瓦,同比增长4.9%[5] - 2024年全国电网工程建设投资达6083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5.3%[5] - 配电网投资连续11年超过输电网,2024年220kV及以上输电网投资2666亿元(增20.5%),110kV及以下配电网投资3216亿元(增10.1%)[5] - 建成特高压“20直22交”格局,直流特高压工程输电容量合计约1.6亿千瓦,线路长度约3.5万公里[6] - 城乡平均供电可靠率达99.9%以上,用电报装“三零”服务全覆盖[6] “十五五”时期电网发展挑战 - 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对电网承载能力提出极致要求,出现“新能源等电网”现象,需建设远距离大容量输电通道并提升配电网开放接入能力[7] - 电力系统安全运行风险增大,新能源出力不确定性导致源网匹配度下降,需完善源网荷储协同控制体系防范系统性风险[7] - 电动汽车、精密制造等产业对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提出更高要求,电网需提升灵活调节和智能化水平[7] - 西北“沙戈荒”、西南水电等能源基地外送面临输电走廊资源紧张,高海拔、深远海等复杂环境电网建设存在世界级难题[8] 未来电网发展路径与技术方向 - 需加强各级电网统一规划,构建坚强主干电网网架,增强配电网多元接入能力,因地制宜建设智能微电网[9] - 优化区域电网主网架结构,探索潮流控制技术,强化输电走廊资源顶层设计和集约化利用[9] - 攻关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新型智能输电、全直流组网等新能源输送技术,研发高电压等级功率半导体器件[9] - 突破高海拔、高地震烈度地区工程设计及500千伏高压大容量电缆水下敷设技术[9] - 推进数字孪生、装备智能感知与决策融合,研发电力人工智能大模型[9]
下一个五年,氢能市场产值将超万亿元!
中国能源报· 2025-11-03 14:03
政策规划与行业定位 - 氢能被列为“十五五”规划中前瞻布局的未来产业,产业将从示范探索迈向规模化商业化发展的黄金期 [1][3] - 规划提出推动氢能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3] - 行业专家预测到2030年中国绿氢产量将达300万吨以上,形成万亿元以上大市场 [3] 产业发展现状与规模 - 截至2024年底,全国氢气产能超过5000万吨,生产消费规模超过365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 [5] - 截至2024年底,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产能超过每年12万吨,建成加氢站超过540座,推广燃料电池汽车约2.4万辆 [5] - 2024年绿氢产能为12万吨,占全球比重近50% [5] - 2024年12月底氢能生产侧价格降至每公斤28元,消费侧价格降至每公斤48.6元,同比分别下降15.6%和13.7% [5] 地方实践与应用场景 - 佛山已建成加氢站17座,投用氢能公交1350辆,两轮车超1万辆,并实现氢能油船、无人机及“氢能进万家”示范社区落地 [6] - 山东凭借化工大省优势推进“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在港口、物流、工业园区等领域拓展应用场景 [6] - 包头依托风光资源打造绿氢自循环创新之城,其绿氢成本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0%,未来有望降至每公斤个位数 [6] 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 “十五五”时期氢基能源将与传统工业、交通、能源融合发展,成为绿氢产业链创新实践的重点领域 [3] - 需强化应用场景导向的科技攻关,针对工业、交通、能源三大领域持续降低氢能应用成本 [3] - 产业发展面临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风光资源与负荷中心错配、电动汽车快充技术竞争等挑战 [8] - 未来发展需建绿氢大基地,通过全国一张网的跨区域协同,形成绿氢工业体系 [8]
下一个五年,力争建成100个左右零碳园区
中国能源报· 2025-11-03 14:03
零碳园区政策与目标 - 国家层面明确部署零碳园区建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建立一批零碳园区”,政府工作报告亦作出明确部署 [4] - “十五五”时期,力争建成100个左右国家级零碳园区,为绿色低碳产业带来巨大发展空间 [1][3] -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首次从国家层面提供系统性指引,标志着建设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4] 零碳园区的定义与意义 - 零碳园区是指通过规划、设计、技术、管理等方式,使园区内生产生活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降至“近零”水平,并具备进一步达到“净零”条件的园区 [4] - 园区是需求侧资源协同的“试验田”,能以低碳方式实现能源供应与需求的实时匹配,直接降低整体能耗与碳排放,并为电网提供灵活性服务 [4] - 构建低成本、低碳的能源供给模式,能够促进东西部地区能源与产业的优势互补,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能 [5] 零碳园区的战略价值 - 在产品层面,通过降低产品碳足迹,有效帮助企业突破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国际贸易壁垒 [5] - 在企业层面,依托绿电直连和大比例绿电应用,助力企业实现RE100目标及供应链碳中和要求,显著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5] - 在园区层面,构建绿色电力成本洼地,将绿电资源从商品属性转变为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石,实现从“卖绿电”到“引产业”的转变,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5] 零碳园区建设面临的挑战 - 当前存在将零碳园区简单等同于“风光+储能”项目的认知误区,部分地区出现“挂牌子、戴帽子”的现象,可能导致建设“脱实向虚” [7] - 首要挑战是绿色能源的稳定供给,需实现分布式与集中式清洁能源的高效协同,满足企业对电能质量的严格要求 [7][8] - 园区产业布局需要与能源结构实现精准匹配,不同产业对电能质量和碳排放特征需求各异,需做好产业规划与能源规划的统筹 [7] 推进零碳园区建设的路径 - 园区需准确核算碳排放来源,识别主要排放企业与能源类型,系统规划重点方向,并按照经济性和减排潜力优先排序减排项目 [10] - 需建立“园区主导、企业实施、电网支撑、第三方服务”的多元协作模式,形成推进合力 [10] - 推进策略是通过典型地区、典型行业开展先行先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再向全国和全行业推广 [10] 因地制宜的实施策略 - 国家将根据产业代表性、综合示范性、碳减排潜力等因素确定首批国家级零碳园区名单,在政策、体制机制、重大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 [11] - 各地区应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发展阶段,科学确定建设路径和方式,避免盲目决策、贪大求全 [11] - 例如,国家级园区要求清洁能源占比超过90%,而某些省级标准可能在50%—60%,体现了对不同地区差异的考量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