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和(00001)
icon
搜索文档
72小时内被三次点到,李嘉诚依然装聋!关键时刻,中方出访巴拿马
搜狐财经· 2025-03-24 15:28
交易概况 - 长和公司计划以228亿美元价格出售和记港口集团80%资产给美国贝莱德牵头财团 [1] - 交易涉及全球23个国家43个港口及配套物流网络 [1] - 交易包含巴拿马运河两端关键港口巴尔博亚和克里斯托瓦尔 [1] 战略重要性 - 巴拿马运河承担全球约6%海运贸易量 [1] - 中国商船货运量在巴拿马运河占比达21.4% 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用户 [1] - 美国可能通过交易加强对巴拿马运河港口的控制 [3] 官方反应 - 中共中央港澳办与国务院港澳办在3月13日和15日两次转载港媒批评文章 [3] - 官方媒体指出交易绝非普通商业行为 质疑美国企图将运河"美国化""政治化" [3] - 长和公司面对官方三次点名批评始终保持沉默未作回应 [1][3] 中方应对措施 -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于3月14日至15日率团访问巴拿马 [3][4] - 中方表示愿与巴拿马政党智库加强交流巩固中巴友好关系 [4] - 巴拿马方回应称愿深化友好交往推动双边关系发展 [4] 地缘政治影响 - 美国一直将拉美视为"后院"并寻求加强对巴拿马运河控制 [6] - 交易加剧地区局势紧张 中方出访旨在稳定中巴关系共同应对外部挑战 [6] - 中方行动彰显在国际事务中维护公平正义和多边主义的立场 [8] 经济影响 - 巴拿马运河对中国贸易和能源运输至关重要 [6] - 美国控制港口可能影响中国贸易成本和供应链稳定 [6] - 中方寻求与巴拿马在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加强合作 [6]
李嘉诚赌输?中国直接反将一军,局势逆转,特朗普手伸的太长了
搜狐财经· 2025-03-24 15:28
交易概述 - 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与贝莱德牵头的财团达成原则性协议 出售其全球港口业务核心资产 包括巴拿马港口公司90%股权 [1] - 交易涉及全数出售和记港口控股及和记港口集团控股股权 二者合计控制和记港口集团80%全球权益 [1] - 标的资产覆盖亚欧美洲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 [1] 交易结构 - 买方财团包括美国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及其全球基础设施投资合伙企业 以及地中海航运旗下码头投资公司 [1] - 交易被美方称为"对华竞争胜利" 贝莱德CEO芬克多次密会特朗普汇报进度 [3] 资产质量争议 - 公司管理层称出售的为"低效港口" 但巴拿马港年赚数亿 盐田港利润占集团60%却未出售 [3] - 交易被质疑存在资产质量披露不实问题 [3] 地缘政治影响 - 交易涉及巴拿马运河关键港口 美国可能通过控制港口对中国航运收取过路费并实施贸易限制 [4] - 巴拿马运河管理权虽于1999年收回 但美国持续通过经济施压和政治渗透施加影响 [4] 行业监管环境 - 国家安全法对涉及关键基础设施的跨境交易具有约束力 [3] - 中方主张经贸分歧应通过平等对话解决 强调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原则 [8] 社会舆论反应 - 香港社会知名人士公开批评交易 强调商业行为不应损害国家利益 [6] - 舆论质疑交易可能涉及国家经济安全领域 [3][6]
李嘉诚,最新公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21 12:23
长和2024年业绩核心数据 - 2024年总收益4766.82亿港元,同比增长3%,但IFRS 16后盈利170.88亿港元同比减少27%,每股盈利4.46港元,拟派末期股息每股1.514港元 [1] - 港口业务收入452.82亿港元(占比9%),同比增长11%,EBITDA 161.72亿港元(+19%),亚洲/澳洲分部贡献224.51亿港元(占港口总收入49.6%)[3][5][6] - 零售业务收入1901.93亿港元(占比40%),同比增长4%,非东盟亚洲地区表现疲弱但欧洲及东盟亚洲业务强劲 [10] - 电讯业务收入883.71亿港元(占比19%),同比增长2%,欧洲3集团贡献817.1亿港元 [10] - 基建业务收入553.24亿港元(占比12%),同比增长1% [6] 港口业务表现 - 全球53个港口吞吐量增长6%至8750万标准货柜,仓储收入增长13%,航运联营公司表现理想 [5] - 亚洲/澳洲分部收入224.51亿港元,欧洲143.52亿港元,和记港口信托及内地/香港合计42.9亿港元 [5] - 泊位总数295个(覆盖24国),与2023年持平,EBIT利润率提升至29%(2023年为25.9%)[4][5] 财务与战略调整 - 综合现金及可变现投资1294.45亿港元,总债务2590.59亿港元,净债务率维持稳健 [11] - 管理层明确将限制资本开支和新投资,优先保障现金流,并通过技术工具降本增效 [7][12] - 2025年预计全球贸易受地缘政治及航运联盟重组影响,供应链中断可能持续 [8] 市场反应 - 财报发布次日股价下跌3.79%至43.15港元/股,反映市场对盈利下滑27%的担忧 [13]
长和(00001)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0 16:38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收益总额476.682亿港元,较2023年的461.558亿港元增长3%(呈報貨幣計算)、4%(當地貨幣計算)[2] - 2024年基本盈利20.828亿港元,较2023年的23.5亿港元下降11%;呈報盈利17.088亿港元,较2023年下降27%[2] - 2024年每股末期股息1.514港元,较2023年的1.775港元下降15%;每股全年股息2.202港元,较2023年的2.531港元下降13%[2] - 按IFRS 16前基准,以当地货币计算基本EBITDA较2023年增加2%,基本EBIT较去年下跌1%[4] - 按IFRS 16前基准,普通股股东应占基本溢利207.7亿港元,以当地货币计算较2023年下跌10%;按IFRS 16后基准,呈報溢利170.88亿港元,较去年减少27%[5] - 按IFRS 16后基准,2024年EBITDA为255.94亿港元(2023年:255.07亿港元),EBIT为140.99亿港元(2023年:138.49亿港元)[12] - 2024年公司收益总额为476.682亿港元,较2023年的461.558亿港元增长3%[29] - 2024年公司EBITDA总额为125.108亿港元,较2023年的127.309亿港元下降2%[29] - 2024年公司EBIT总额为58.758亿港元,较2023年的62.770亿港元下降6%[29] - 2024年公司除税前溢利为34.708亿港元,较2023年的38.570亿港元下降10%[29] - 2024年公司除税后溢利为23.784亿港元,较2023年的30.179亿港元下降21%[29] - 2024年普通股股东应占溢利为17.088亿港元,较2023年的23.500亿港元下降27%[29] - 2024年收益总额为476.682亿港元,较2023年的461.558亿港元增长3%,按当地货币计算增长4%[31] - 2024年EBITDA总额为102.6亿港元,较2023年的104.88亿港元下降2%,按当地货币计算下降2%[31] - 2024年EBIT总额为54.431亿港元,较2023年的58.568亿港元下降7%,按当地货币计算下降7%[31] - 2024年除税前溢利为34.776亿港元,较2023年的38.421亿港元下降9%[31] - 2024年除税后溢利为23.79亿港元,较2023年的29.921亿港元下降20%[31] - 2024年普通股股东应占溢利为17.03亿港元,较2023年的23.243亿港元下降27%,按当地货币计算下降26%[31] - 2024年收益为36071百万美元,2023年为275575百万港元[57] - 2024年除税前溢利为3663百万美元,2023年为33212百万港元[57] - 2024年除税后溢利为3058百万美元,2023年为30209百万港元[57][60] - 2024年普通股股东应占溢利为2191百万美元,2023年为23500百万港元[57] - 2024年普通股股东应占之每股盈利为0.57美元,2023年为6.14港元[57] - 2024年全面收益总额为510百万美元,2023年为38961百万港元[60] - 2024年非流动资总额为117994百万美元,2023年为956517百万港元[62] - 2024年流动资总额为24640百万美元,2023年为202386百万港元[62] - 2024年资产净值为83666百万美元,2023年为670549百万港元[62] - 2024年普通股股东权益总额为68553百万美元,2023年为544035百万港元[64] - 2023年1月1日权益总额为829.88亿美元,2023年12月31日为859.68亿美元,2024年12月31日为836.66亿美元[66][69] - 2023年度内溢利为38.73亿美元,2024年度内溢利为30.58亿美元[66][69] - 2023年除税后其他全面收益为11.22亿美元,2024年除税后其他全面收益(亏损)为 - 25.48亿美元[66][69] - 2023年全面收益总额为49.95亿美元,2024年全面收益(亏损)总额为5.1亿美元[66][69] - 2023年已付2022年股息为10.24亿美元,已付2023年股息为3.71亿美元;2024年已付2023年股息为8.72亿美元,已付2024年股息为3.38亿美元[66][69] - 2023年向非控股权益支付股息为6.08亿美元,2024年为10.17亿美元[66][69] - 2023年永久资本证券之分派为0.21亿美元,2024年同样为0.21亿美元[66][69] - 2023年赎回永久资本证券无记录,2024年赎回45.75亿美元[66] - 2023年非控股权益之权益贡献为0.08亿美元,2024年为0.8亿美元[66][69] - 2023年有关出售附属公司部分权益收益为0.08亿美元,2024年有关出售附属公司权益/部分权益亏损为0.69亿美元[66][69] - 2024年经营业务所得现金(未计营运资金变动)为96.32亿美元,对应港币751.3亿港元,2023年为754.16亿港元[72] - 2024年已付利息支出与其他融资成本(已扣除资本化)为17.01亿美元,对应港币132.67亿港元,2023年为120.83亿港元[72] - 2024年已付税项为5.96亿美元,对应港币46.52亿港元,2023年为39.31亿港元[72] - 2024年来自经营业务之现金净额为69.53亿美元,对应港币542.28亿港元,2023年为514.37亿港元[72] - 2024年用于投资业务之现金流量为25.52亿美元,对应港币199.02亿港元,2023年为154.15亿港元[72] - 2024年融资业务前现金流入净额为44.01亿美元,对应港币343.26亿港元,2023年为360.22亿港元[72] - 2024年用于融资业务之现金流量为51.72亿美元,对应港币403.46亿港元,2023年为467.84亿港元[72] - 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值减少7.71亿美元,对应港币60.2亿港元,2023年为107.62亿港元[72] - 2024年现金、速动资金及其他上市投资总额为165.96亿美元,对应港币1294.45亿港元,2023年为1431.09亿港元[73] - 2024年债务净额为169.26亿美元,对应港币1320.29亿港元,2023年为1338.3亿港元[73] - 2024年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总收益为28.1351亿港元,2023年为27.5575亿港元,同比增长2.1%[79] - 2024年销货收入为16.2682亿港元,2023年为16.1147亿港元,同比增长0.95%[79] - 2024年服务收益为11.0586亿港元,2023年为10.5838亿港元,同比增长4.49%[79] - 2024年应收货款为1.5327亿港元,2023年为1.6297亿港元,同比下降5.94%[86] - 2024年合约资产为7121万港元,2023年为7580万港元,同比下降6.05%[86] - 2024年合约负债为 - 5500万港元,2023年为 - 5948万港元,同比增长7.53%[86] - 2024年应收货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7.17亿港元,2023年为6.53亿港元,同比增长9.8%[86] - 2024年合约资产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10.18亿港元,2023年为9.27亿港元,同比增长9.82%[86] - 2024年自合约负债年初结余确认为收益的数额为47.92亿港元,2023年为46.14亿港元,同比增长3.86%[87] - 2024年分配至余下履约责任的交易价一年內为122亿港元,多于一年为71.21亿港元,总计193.21亿港元;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153.84亿港元、51.95亿港元、205.79亿港元[89] - 2024年EBITDA总额为10.26亿港元,占比100%,2023年为10.488亿港元,占比100%[103] - 2024年EBIT总额为5.4431亿港元,占比100%,2023年为5.8568亿港元,占比100%[104] - 2024年折旧及摊销总额为48.65亿港元,2023年为46.756亿港元[105] - 2024年资本开支总额为22.35亿港元,2023年为25.301亿港元[107] - 2024年资产总额为111.2542亿港元,2023年为115.8903亿港元[109] - 2024年负债总额为45.995亿港元,2023年为48.8354亿港元[109] - 2024年公司总收益为476.682亿港元,2023年为461.558亿港元,欧洲地区收益占比最高,2024年为52%,2023年为50%[110] - 2024年公司EBITDA为102.6亿港元,2023年为104.88亿港元,欧洲地区EBITDA占比最高,2024年为55%,2023年为49%[111] - 2024年公司EBIT为54.431亿港元,2023年为58.568亿港元,欧洲地区EBIT占比最高,2024年为52%,2023年为43%[113] - 香港地区2024年收益为33.906亿港元,占比7%,2023年为34.411亿港元,占比8%[110] - 中国内地2024年收益为24.339亿港元,占比5%,2023年为27.336亿港元,占比6%[110] - 香港地区2024年EBITDA为2.353亿港元,占比2%,2023年为2.868亿港元,占比3%[111] - 中国内地2024年EBITDA为3.19亿港元,占比3%,2023年为3.706亿港元,占比4%[111] - 香港地区2024年EBIT为 - 0.072亿港元,2023年为0.399亿港元[113] - 中国内地2024年EBIT为1.712亿港元,占比3%,2023年为2.092亿港元,占比3%[113] - 亚洲、澳洲及其他地区2024年收益为73.198亿港元,占比15%,2023年为68.435亿港元,占比14%[110] - 2024年资本开支总额为223.5亿港元,2023年为253.01亿港元[115] - 2024年资产总额为1112.542亿港元,2023年为1158.903亿港元[115] - 未计一次性项目前,2024年EBITDA总额为1063.4亿港元,2023年为1048.8亿港元[117] - 按地区划分,欧洲2024年EBITDA为56.514亿港元,占比53%;2023年为52.128亿港元,占比49%[119] - 2024年按HKFRS 16前基准计算收益为281,351百万港元,2023年为275,575百万港元[134] - 2024年按HKFRS 16后基准计算除税前溢利为28,570百万港元,2023年为33,212百万港元[134] - 2024年按HKFRS 16后基准计算除税后溢利为23,853百万港元,2023年为30,209百万港元[134][136] - 2024年普通股股东应佔溢利按HKFRS 16后基准计算为17,088百万港元,2023年为23,500百万港元[134] - 2024年普通股股东应佔之每股盈利按HKFRS 16后基准计算为4.46港元,
港澳办官网转载《大公报》文章:李嘉诚拟出售港口给美企 大事大义大节前当三思
凤凰网财经· 2025-03-15 23:42
交易背景 - 香港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拟向美国贝莱德牵头的财团出售旗下和记港口集团80%的资产 包括分布于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及配套物流网络 涉及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和克里斯托瓦尔港口 [1] - 交易时间点敏感 特朗普政府近期高调宣称要"收回"巴拿马运河控制权 美国务卿鲁比奥外访首站即选择巴拿马施压 [2] 交易性质分析 - 贝莱德CEO芬克与特朗普私交甚笃 收购洽谈期间曾向特朗普汇报 特朗普公开宣称此交易为"阻止中国控制巴拿马运河"的"Big Deal" [2] - 巴拿马运河承担全球6%海运贸易 中国商船货运量占比达21% 是美国可能实施选择性限流或加征"政治附加费"的关键节点 [2] - 交易完成后贝莱德将控制全球10.4%集装箱码头吞吐量 跻身全球三大港口运营商 可能配合美国政策提高中国货运成本 [2] 战略影响 - 美国计划通过行政命令对中国船只收取特别停靠费用 并敦促盟友效仿 否则实施报复 直接影响中国造船 航运 外贸及"一带一路"建设 [2] - 交易可能成为美国"长臂管辖"范本 通过政治施压全球并购港口 威胁中国船舶停靠权益 [2] - 美国智库将交易视为"对华竞争重大胜利" 反华政客视其为"夺回战略枢纽"的关键步骤 [2] 舆论反应 - 网友批评长江和记公司"跪低" 认为其唯利是图 漠视国家利益 背叛民族大义 [3] - 舆论呼吁企业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问题上明确立场 [4]
长和:全球多元化龙头价值重估-20250307
第一上海证券· 2025-03-07 14:4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目标价56.31港元,给予买入评级 [4][4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长和是多元化跨国巨头,2023年全球业务亮眼,各业务有增长动能 [2][3] - 出售巴拿马港口资产是明智选择,可获现金流入、降负债率、优化财务成本,为股东回报提供可能 [4][43] - 长期看公司多元化布局稳固,预计2024 - 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达240.0/269.4/288.0亿港元 [4][43] 公司概况——全球多元化巨头 历史沿革与股权架构 - 长和1971年成立,由李嘉诚家族控制,业务涵盖零售、电讯等多领域,在全球多地有布局,旗下有屈臣氏等知名品牌 [6] - 股权以家族控制为主、国际资本为辅,李嘉诚家族通过关联实体持股,国际资本如BlackRock和Vanguard也有持股 [6] 资产重组后的战略聚焦 - 2015年重组后长和聚焦电讯、零售、基建、能源四大核心领域,提升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8] - 业务注重协同效应,加大亚太和欧洲市场投资,抓住区域经济增长机遇 [8] 2023年全球业务版图拆解 - 欧洲市场贡献超五成收入,亚洲与澳洲及其他地区、中国香港和中国大陆也有贡献 [9] - 零售业务是主要收入来源,占比近四成,电讯等业务也贡献稳定收入,多元化结构增强抗风险能力 [12] 核心竞争优势 - 多元化业务结构和广泛市场覆盖分散风险,增强抗风险能力,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强 [14] - 在各业务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带来品牌影响力和增长动力 [14] 行业趋势与分部业务增长动能 零售:消费复苏与数字化重构 - 零售业务含屈臣氏等知名品牌,2023年收入1833亿港元,同比增长8.1% [15][17] - 增长得益于消费复苏和数字化重构,店铺增加349家,拓展新兴市场,深化O+O模式增强客户粘性 [18] 电讯:5G渗透率拐点与成本优化 - 电讯业务由CKHGT等组成,5G网络建设成果显著,多个国家覆盖率高 [21] - 用户结构优化,合约客户占比提升,转化非合约用户可提升收益能力,但业务受成本等因素短期挑战 [22][26] - 未来有望通过成本控制、技术投入和合作探索新增长点保持稳健增长 [28] 能源转型:Hutchison Medias能源资产绿色化改造 - 基建业务涵盖水务等多领域,2023年收益总额547亿港元,增长1%,收益稳定 [29] - 能源转型战略聚焦智慧电网等关键项目,2023年减排约74万吨二氧化碳,达减碳目标18% [30] 港口与物流:全球贸易链重构机遇 - 港口业务是核心板块,2023年在24个国家53个港口经营293个泊位,处理8210万个标准货柜 [32] - 2023年收入因贸易环境下降,2024年上半年改善,全球网络优势使其在贸易链重构中占有利位置 [33] 长江和记实业出售港口资产:战略转型与价值重塑 事件概况 - 长和与贝莱德牵头财团达成协议,出售和记港口集团80%权益,涉及23个国家43个港口199个泊位,不包括中国部分港口 [35] - 交易资产权益估值177亿美元,购买价142.12亿美元,预计带来超190亿美元现金收入,需通过审查和股东大会批准 [35] 背景与战略意义 - 巴拿马港口特许经营权虽延长至2047年,但地缘政治紧张,集团出售资产可规避风险、优化资产结构 [39] 交易亮点与财务影响 - 巴拿马港口吞吐量占集团3.2%,EBIT贡献约16%,退出后对集团整体EBIT影响不高于1% [40] - 交易定价超预期,完成后预计获190亿美元现金收入,有息负债率有望降至20%以下,优化财务成本提升利润 [40][41] - 集团历史分红慷慨,现金流充裕,未来分红水平可能提升 [41]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2024 - 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达240.0/269.4/288.0亿港元,目标价56.31港元,有19.6%上升空间,给予买入评级 [4][43]
李嘉诚,突然出手!暴涨24%!
券商中国· 2025-03-05 15:01
核心观点 - 长和宣布与贝莱德牵头的财团达成原则性协议,出售其全球港口业务核心资产,涉及巴拿马港口公司90%股权,预计交易将为集团带来超过190亿美元的现金所得款项 [1][3][4] - 该交易显著提升长和的价值,若将部分收益用于偿债,净负债率可能降至20%以下 [1][5] - 交易纯属商业性质,与近期媒体关于巴拿马港口的报道无关 [1][6] 股价表现 - 3月5日港股开盘后,长和股价大幅拉升,盘中一度暴涨超24%,截至13:45涨幅仍超20%,最新总市值升至1777亿港元 [2] 交易细节 - 交易涉及出售和记港口控股(HPHS)及和记港口集团控股(HPGHL)股权,二者合计控制和记港口集团80%的全球权益 [4] - 标的资产覆盖亚欧美洲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涵盖199个泊位及配套的智能码头管理系统、全球物流网络等核心资源 [4] - 出售资产不包括和记港口集团信托股权,即该信托在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营运的港口 [4] - 和记港口集团出售资产的总企业价值已协议为22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57亿元) [4] - 交易预计在2025年4月2日或之前签订最终文件 [4] 财务影响 - 交易完成后,长和2025年的EBITDA将减少约10% [5] - 截至2024年6月底,长和的总债务为2780.17亿港元 [5] 巴拿马港口背景 - 长和运营的巴尔博亚港及克里斯托瓦尔港位于巴拿马运河两端,自1997年起拥有控制权,续约至2047年 [6] - 巴拿马运河承担全球6%的海运贸易量,2024财年共有9944艘深吃水船舶通过,总收入49.86亿美元,净收入34.53亿美元 [6] - 长和巴拿马港口公司已为巴拿马经济贡献超过59亿巴波亚(约合59亿美元),创造数以千计的就业机会 [7] 地缘政治背景 - 巴拿马总统穆利诺否认"中国控制运河"的言论,称其为虚假信息 [7] - 中方表示从未参与运河管理运营,从不插手运河事务 [7]
里昂:维持长和“跑赢大市”评级和61港元目标价
证券时报网· 2025-03-05 12:49
文章核心观点 - 长和拟出售和记港口集团80%权益交易超预期,将带来超190亿美元现金,提升资产净值并改善资产负债表,里昂维持其评级和目标价 [1] 交易情况 - 长和拟出售旗下和记港口集团80%权益 [1] - 交易预计带来超190亿美元现金 [1] - 作价高于里昂对其估值43% [1] - 交易价格相当于13倍企业价值对EBITDA,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0倍) [1] 交易影响 - 交易完成后长和资产净值将提升13% [1] - 交易完成后长和资产负债表将转为净现金状况 [1] 评级与建议 - 里昂维持长和"跑赢大市"评级和61港元目标价 [1] - 即使交易完成,考虑长和目前估值及资产负债表,向股东返还现金仍是合理选择 [1]
美国贝莱德将收购长江和记巴拿马运河港口业务
日经中文网· 2025-03-05 11:48
收购交易概述 - 贝莱德集团率领的投资者联合体以228亿美元收购长江和记实业旗下和记港口在巴拿马运河港口业务90%的控制权 [1] - 交易还包括收购和记港口在全球23个国家运营的43个港口的80%股份 [1] - 交易方包括贝莱德旗下基础设施投资公司BlackRock Infrastructure Partners和瑞士投资公司Terminal Investment [1] 长江和记实业背景 - 公司由李嘉诚创办 通过香港及中国内地房地产业务实现飞跃发展 [2] - 2010年代转型为全球基础设施运营商 业务涵盖通信 能源 自来水等领域 [2] - 自1997年起拥有巴拿马运河两侧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控制权 2021年续约至2047年 [2] 地缘政治背景 - 特朗普政府曾对巴拿马施压 要求限制中国在巴拿马运河的影响力 [1][2] - 巴拿马总统穆利诺宣布退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 [2] - 巴拿马政府曾考虑解除与长江和记子公司的合同 [2] 交易影响 - 贝莱德获得巴拿马运河控制权被视为特朗普政府的胜利 [2] - 贝莱德CEO表示该投资将为客户带来全球规模的投资回报 [2]
美国参议院批准卫生部长和农业部长的任命
中国经济网· 2025-02-14 08:46
文章核心观点 美国国会参议院13日投票批准小罗伯特·弗朗西斯·肯尼迪出任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长、布鲁克·罗林斯出任农业部长,此前特朗普就职总统后参议院已批准多个重要提名人选任命 [1] 分组1:小罗伯特·弗朗西斯·肯尼迪相关 - 参议院以52票赞成、48票反对的表决结果批准其出任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长 [1] - 他是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侄子、前司法部长罗伯特·弗朗西斯·肯尼迪的儿子 [1] - 曾参与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民主党党内初选,后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选,8月退出竞选并支持特朗普 [1] 分组2:布鲁克·罗林斯相关 - 参议院以72票赞成、28票反对的表决结果批准其出任农业部长 [1] - 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曾担任白宫国内政策委员会代理主任 [1] - 曾任保守派智库得克萨斯州公共政策基金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1] 分组3:其他信息 - 特朗普1月20日就职总统以来,共和党占多数席位的参议院已批准国务卿等多个重要提名人选的任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