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00728)

搜索文档
智通港股通持股解析|8月18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8-18 08:45
港股通持股比例排行 - 中国电信(00728)以103.74亿股持股量位居港股通持股比例榜首,占比74.74% [1] - 绿色动力环保(01330)和中国神华(01088)分别以69.84%和68.35%的持股比例位列第二、三位 [1] - 前20名公司持股比例均超过56%,其中弘业期货(03678)64.57%、天津创业环保股份(01065)64.17%、復星医药(02196)63.91% [1] 港股通近期增持情况 - 小米集团-W(01810)获最大增持11.50亿元,持股数增加2175.20万股 [2] - 比亚迪电子(00285)和FIT HON TENG LIMITED(06088)分别获增持8.25亿元和7.55亿元 [2] - 南方恆生科技(03033)增持6.22亿元,中国人寿(02628)增持5.66亿元 [2][3] 港股通近期减持情况 - 快手-W(01024)遭最大减持29.31亿元,持股数减少3918.43万股 [3] - 盈富基金(02800)和安踏体育(02020)分别被减持26.10亿元和9.68亿元 [3] - 美团-W(03690)和药明生物(02269)减持额达8.92亿元和7.81亿元 [3]

中国电信稳健增长半年赚230亿 加码AI维持全年836亿投资计划
长江商报· 2025-08-18 08:24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694.22亿元,同比增长1.3% [2][3] - 净利润230.17亿元,同比增长5.53%,营收及净利均创历史新高 [2][3] - 中期拟派发现金股息165.8亿元,占上半年股东应占利润的72% [7] - 上市以来累计分红7次,总金额达786.05亿元(A股666.84亿元+港股119.21亿元) [8] 业务收入结构 - 移动通信服务收入1066亿元,同比增长1.3% [3] - 固网及智慧家庭服务收入641亿元,同比增长0.2% [3] - 产业数字化收入749亿元,其中智算中心(AIDC)收入同比增长7.4% [3] 战略新兴业务增长 - 天翼云收入573亿元 [2][3] - 智能收入63亿元,同比增长89.4% [2][3] - 安全收入91亿元,同比增长18.2% [4] - 视联网收入同比增长46.2%,卫星收入同比增长20.5%,量子收入同比增长171.1% [4] AI技术赋能成果 - 围绕21个重点领域打造160余个AI应用 [2][5] - 累计开发80多个行业大模型和30多个智能体应用,赋能超2万家行业客户 [2][6] - 智能客服占比达87.5%,月调用量超2000万次,服务约6万名一线员工 [5] - AI数字门店覆盖1.2万自有营业厅,推动传统营销向AI智能营销转型 [5] 运营效率提升 - 基于网络大模型打造23类数字员工,故障工单量压降9.8% [5] - 工单处理时长减少13%,家宽装维智能体故障处置时长压降8.7% [5] 用户规模与基础设施 - 移动用户达4.33亿户,宽带用户1.99亿户 [3] - 移动ARPU为46.0元,宽带综合ARPU为48.3元 [3] - 5G基站总数454.9万个,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12.34亿个 [4] - 光缆线路总长7377万公里,移动电话用户总数18.1亿户(含5G用户11.18亿户) [4] 资本开支规划 - 上半年资本开支342亿元,同比下降27% [7] - 维持全年836亿元资本开支预算,将根据发展情况动态调整投资 [2][7]
中国电信(601728):2025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5%,进一步提升分红比率
国信证券· 2025-08-17 13:20
投资评级 - 中国电信(601728 SH)获"优于大市"评级 [1][6][1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694亿元(同比+1 3%),通信服务收入2491亿元(同比+1 2%)[1][9] - 归母净利润230亿元(同比+5 5%),ROE提升0 2pct至5 0%,EBITDA率提升3 03pct至30 3%[1][9] - 中期派息每股0 18元(同比+8 4%),全年资本开支计划小于836亿元[1][3][19] -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351/370/389亿元,对应A股PE 19/18/17x,PB 1 5/1 4/1 4x [19][21] 业务发展 基础业务 - 移动通信服务收入1066亿元(同比+1 3%),固网及智慧家庭收入641亿元(同比+0 2%)[2][10] - 移动用户4 33亿户,ARPU 46 0元;宽带用户1 99亿户,ARPU 48 3元[2][10] 战略新兴业务 - 产业数字化收入749亿元(AIDC收入+7 4%),天翼云收入573亿元[2][10] - 智能收入63亿元(同比+89 4%),安全收入91亿元(同比+18 2%)[2][10] - 视联网/卫星/量子收入分别增长46 2%/20 5%/171 1%[2][10] 技术创新 - 构建"息壤"智能云体系,整合算力/平台/数据/模型/应用[3][16] - "星海"数据中台汇集10万亿token语料及350TB行业数据[3] - 开发80+行业大模型、30+智能体,服务2万+政企客户[3][16] - 量子通信用户突破600万,覆盖3000+政务/金融客户[3] 行业比较 - 可比公司2025E PE:中国移动16 1x,中国电信19 1x,中国联通17 2x [21] - 中国电信PB 1 45x,低于中国移动1 7x,高于中国联通1 0x [21]
中国电信招标结果:【海南】2025年中国电信海南公司国际通信出入口局水泵和板式换热器设备采购项目成交候选人公示
搜狐财经· 2025-08-17 10:17
公司动态 - 中国电信海南分公司发布2025年国际通信出入口局水泵和板式换热器设备采购项目成交候选人公示,中标供应商为海南江科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中标金额1014740元 [1][2]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对外投资企业数量达88家,参与招投标项目119523次 [1] - 公司拥有商标信息285条,专利信息17239条,著作权信息7396条,行政许可72个 [1] 业务发展 - 中国电信海南分公司正在推进国际通信出入口局基础设施建设,涉及水泵和板式换热器设备采购 [1][2] - 采购项目位于海南省,预计2025年完成 [2]
运营商免费手机的秘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6 17:24
运营商"免费送手机"业务模式分析 - 业务本质为分期贷款合同 用户每月缴纳的话费实为还款 手机成本通过话费分期扣除 合约期内无法取消 违约将影响个人征信 [2] - 运营商通过"0元购""免费送"等话术包装分期业务 一线营业员因业绩压力(底薪500-2000元)回避贷款属性描述 第三方代理营业厅提成驱动业务推广 [3][7] 运营商与金融机构合作架构 - 中国电信通过全资子公司天翼支付控股甜橙融资租赁 推出"橙分期"信用购机 用户话费部分转入翼支付账户用于向贷款公司还款 [4] - 中国联通与招商永隆银行合资成立招联消费金融 中国移动与四川世纪银通等分期公司合作 资金链路涉及多机构 结构复杂 [4] - 合作机构多为类金融机构(如融资租赁公司) 2023年央企"退金令"要求收缩类金融业务 中国电信已出售部分金融子公司股权 [9] 业务执行与监管问题 - 规范流程要求用户手持告知书拍照留存 实际存在代签、偷拍等违规操作 老年人及金融知识薄弱群体易受误导 [5] - 监管存在真空 金融机构受金融监管部门约束但运营商不受限 营业厅成为监管灰色地带 [8] - 持牌金融机构(如招联消费金融)未充分履行《金融消保法》要求的消费者意愿确认流程 2024年该机构营收登顶消费金融行业 [9] 行业运作逻辑 - 分期模式旨在防止用户套现(如转卖合约机) 确保3年以上用户留存 复杂规则导致沟通成本高 促使营业厅简化说明 [7] - 专家建议重点规范金融机构与运营商合作 对类金融机构加强分类治理 持牌机构需强化场景合规审查 [9]
运营商免费手机的秘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6 17:12
运营商"免费送手机"业务模式分析 - 核心观点:运营商"免费送手机"实为分期贷款业务,通过话费套餐捆绑用户并隐藏金融风险 [1][4] 业务运作机制 - 用户每月缴纳的话费实际包含手机分期还款金额,运营商将部分话费转至关联支付平台(如电信的"翼支付")用于向金融机构还款 [2] - 合约期通常为3年,提前终止需支付违约金,欠费可能影响个人征信 [1][4] - 业务推广话术刻意规避"分期""贷款"等敏感词汇,采用"0元购""续约有礼"等诱导性表述 [1][4] 运营商与金融机构合作架构 - 中国电信通过全资子公司甜橙融资租赁开展"橙分期"业务,资金流向涉及翼支付账户 [2] - 中国联通与招商永隆银行合资成立招联消费金融(持牌机构),2024年营收居消费金融行业首位 [5] - 中国移动与四川世纪银通等类金融机构合作,资金流转链路复杂涉及多机构 [2][5] 销售环节问题 - 规范流程要求用户手持告知书拍照留存,但实际操作中存在代签、偷拍等违规行为 [3][4] - 第三方代理营业厅销售人员底薪仅500-2000元,主要依赖业务提成驱动 [2] - 隐瞒金融属性的动机包括:防止用户套现转卖手机(如苹果合约机历史案例)、降低销售沟通成本 [4] 监管与行业治理 - 类金融机构(如融资租赁公司)与持牌金融机构(如银行)存在监管差异,运营商合作方多属前者 [5] - 2023年"退金令"要求央企收缩类金融业务,中国电信已出售部分金融子公司股权 [5] - 专家建议重点约束金融机构合作行为,持牌机构应落实《金融消保法》要求的消费者回访制度 [5]
eSIM有望重启,迎网联化+智能手机无卡时代
民生证券· 2025-08-16 15:44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eSIM行业给予"推荐"评级,认为其将引领智能手机进入"无卡时代"并加速物联网发展[5][40] 核心观点 eSIM技术优势 - eSIM通过芯片集成实现远程配置运营商信息,具备灵活便捷、安全可靠、节省空间三大优势,占用空间仅为Nano SIM卡的1/3[1][14][18] - 相比传统SIM卡,eSIM可提升设备防水防尘性能,并支持多终端协同与全球化漫游[17][20][34] 市场发展现状 - 全球eSIM智能手机连接数预计2025年达10亿,2030年增至69亿(占智能手机总数76%)[2][33] - 美国eSIM渗透率从2020年12%提升至2024年38%,欧洲车载eSIM出货量从2018年120万增长至2023年1100万[34][35] - 国内eSIM渗透率较低,主要集中于可穿戴设备场景,产业链生态尚未成熟[2][36] 运营商动态 - 中国联通已在25省市重启eSIM业务,中国移动处于系统优化阶段,中国电信进度滞后[1][24] - 苹果iPhone 17 Air将采用eSIM方案(机身厚度仅5.5mm),倒逼国内运营商加速布局[30][40] 产业链投资机会 技术演进路径 - SIM卡历经四代尺寸变革(Standard→Mini→Micro→Nano),现向eSIM/vSIM演进[10][20] - vSIM通过软件实现通信功能,彻底消灭实体卡体,代表未来技术方向[20] 重点公司布局 - **芯片厂商**:紫光国微(市占率60-70%)、汇顶科技(eSE技术领先)[39][40] - **封测/平台**:新恒汇(eSIM芯片封测)、东信和平(管理平台)[39][40] - **苹果供应链**:高伟电子(PE 18x)、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4][40] 商业化进展 - 中国联通推出eSIM Pad包年套餐(年费100-500元,含80-500GB流量)[31] - 全球271款消费级eSIM设备中智能手机占比63%,123个国家和地区开通服务[32][33] 注:数据引用均来自原报告标注段落,关键公司估值及预测参见原表[4][40]
中国电信招标结果:【广东】2025年惠城镇村卫生一体化村卫生站医保结算(调测)服务采购直接采购公示
搜狐财经· 2025-08-16 10:34
公司投资与业务动态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分公司发布2025年惠城镇村卫生一体化村卫生站医保结算(调测)服务采购直接采购公示 [1] - 采购供应商为隆玛(广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中标金额未披露 [2] - 采购项目位于广东省 发布日期为2025年8月13日 [2] 公司资产与知识产权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对外投资88家企业 参与招投标项目119523次 [1] - 公司拥有285条商标信息 17239条专利信息 7396条著作权信息 [1] - 公司持有72个行政许可 [1]
中国电信招标结果:【广东】2025年惠城镇村卫生一体化村卫生站医保结算(软件开发)服务采购直接采购公示
搜狐财经· 2025-08-16 10:34
公司动态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分公司发布2025年惠城镇村卫生一体化村卫生站医保结算(软件开发)服务采购直接采购公示 [1] - 采购方为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分公司 供应商为深圳市华美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 - 中标金额未披露 项目位于广东省 发布日期为2025年8月13日 [2] 公司概况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共对外投资88家企业 [1] - 公司参与招投标项目119523次 [1] - 拥有商标信息285条 专利信息17239条 著作权信息7396条 [1] - 公司持有行政许可72个 [1]
运营商不会告诉你的“免费手机”的秘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6 10:29
运营商分期购机业务模式 - 运营商通过"免费送手机"等营销话术吸引用户 实际背后是分期贷款合同 用户每月话费相当于还款[2][3] - 合约期内无法取消套餐 提前终止需支付违约金 欠费可能影响个人征信[2] - 中国电信通过旗下天翼支付控股的甜橙融资租赁推出"橙分期" 用户话费部分转入翼支付账户用于还款[4] - 中国联通与招商永隆银行合资成立招联消费金融 中国移动与四川世纪银通等分期公司长期合作[4] 销售环节操作问题 - 营业员底薪500-2000元 主要依赖业务提成 分期购机业务成为重要业绩完成途径[3] - 规范流程要求用户手持告知书拍照留存 但实际操作中存在代签、隐瞒分期性质等违规行为[5] - 老年人及金融知识薄弱群体易被误导签约 部分工作人员刻意回避"贷款""分期"等关键信息[5][6] 行业监管与合规挑战 - 运营商与金融机构分属不同监管部门 营业厅成为监管灰色地带[8] - 专家建议重点约束金融机构与运营商合作行为 对类金融机构和持牌机构分类治理[9] - 持牌机构如招联消费金融2024年营收行业第一 但存在消费者回访与贷款意愿确认等合规缺失[9] - 2023年"退金令"要求央企退出类金融业务 中国电信已出售部分金融子公司股权[9] 业务设计底层逻辑 - 分期模式可防止用户套现转卖手机 确保3年以上使用周期[7] - 运营商作为业务场景方 金融机构负责资金流转 形成复杂资金链路[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