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联通(香港)(00762)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联通双万兆AI赋能行动发布 2025年双万兆产业将进入商用全面加速阶段
证券日报网· 2025-05-09 13:12
双万兆AI赋能行动发布会 - 北京联通正式发布"双万兆AI赋能行动" 展示双万兆网络 产品 终端 生态 服务等领域的升级成果 旨在通过双万兆网络与AI技术深度融合 加速推动民生服务提升和行业数字化转型 [1] - 北京市通信管理局肯定北京联通作为"排头兵"和"主力军"的引领示范作用 打造全国首个万兆光网村直播基地和全国最大万兆体验空间 [1] - 北京市经信局提出三点期望 持续夯实网络基础 引领产业创新发展 强化关键技术研发创新 [1] 北京联通战略部署 - 公司围绕融合创新战略 推动网络向新 技术向新 服务向新 通过"网联新生 聚合新智 践行新诺"三大举措 全面推动家庭万兆宽带网络规模化发展 [2] - 万兆宽带能力已覆盖京城超50%的小区 数量近5000个 5G-A用户规模突破150万 [2] - 以云网融合为核心构建全方位万兆产品生态 提供超智能AI产品矩阵 超云算数码终端 重构智慧生活工作新场景 [2] 万兆网络技术应用 - F5G-A 5G-A万兆网络实现下行10000Mbps/上行1000Mbps 可应对200+大型智能设备接入 满足家庭多设备稳定运行 演唱会多人上网 户外直播等场景需求 [3] - 2025年双万兆产业将进入商用全面加速阶段 AI赋能双万兆网络 推动AI与业务融合创新 打造个人和家庭云智产品 [3]
“治”理变“智”理!武汉联通为江夏村民幸福“加码”
中国经济网· 2025-05-07 17:23
数字乡村建设 - 武汉联通在江夏区累计建设4G/5G基站1900余站,村村通千兆光网工程覆盖200余个自然村,新增覆盖户数25万余户,覆盖率超95% [1] - 通过数字技术与乡村智慧治理体系结合,缩小"数字鸿沟",形成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筑牢数字底座 [1] 数字党建 - 针对农村党员分散问题,构建闭合式网络平台,实现"征集-接单-服务-评价-反馈"全流程管理,解决传统"双报到"参与不便捷等问题 [2] - 搭建"订单式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多渠道搜集民情民意,实现需求和资源双向认领,达到精准服务效果 [2] 智慧养老 - 通过视频监控、物联网和穿戴式设备形成综合信息反馈系统,覆盖高峰村53户独居老人,部署一键报警、燃气报警器等设备 [3] - 平台通过短信和预警弹窗通知村级管理人员,形成"预警-应答-处置"闭环养老看护模式,已解决群众问题400余件 [3] 智慧旅游 - 建设综合管控平台,通过5G专网回传118处视频监控、水质检测等数据,利用AI实现人流、车流、气象等预警 [4] - 预警信息推送至景区负责人及相关部门,提升管理效率,间接带动旅游消费收入2000余万元 [4] 智慧农业 - 在雷岭村打造数字化田园综合体,应用无人化虫情监测、水肥一体化等设备,实现大棚种植关键指标动态监控 [5] - 实时监控空气温湿度、土壤状况等,农民可智能化调控大棚环境,推动"靠天种田"向"科技种田"转变 [5]
人工智能加速普惠民生 广州举办“AI赋能 大集大利”活动
中国青年报· 2025-05-03 21:29
活动概况 - 广州联通举办"AI赋能 大集大利"活动,通过展演和体验相结合的方式推广人工智能技术,首日参与市民超过3万人次 [1] - 活动采用"1+1+N"模式,包括珠江新城海心沙主会场、广州大学城分会场及市内多个社区分会场同步开展 [1] - 展示内容包括低空足球、中医AI号脉、数字人交互等十余项互动体验场景 [1] 技术展示亮点 - 主会场无人机足球赛成为焦点,搭载AI技术的无人机完成高速穿越、精准射门等高难度动作 [3] - 大学城分会场展示AI智慧教育创新,学生可免VPN直连校园网 [3] - 社区分会场提供AI云游戏、AI看家、AI智能机器人等体验项目 [3] 活动意义 - 通过路演体验、社区科普、电竞融合等方式推动AI技术普及应用 [5] - 公司表示将持续发挥数字技术融合创新优势,推动AI与各行业深度融合 [5] - 目标是丰富人工智能服务场景,提升智慧生活体验 [5]
中国联通(00762) - 2024 H1 - 电话会议演示
2025-05-02 21:38
业绩总结 - 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9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8] - 2024年上半年税前利润为1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4%[8] - 2024年上半年服务收入为17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8] - 2024年上半年营业成本合计为1,847亿元人民币,占营业收入比为93.6%[67] - 2024年上半年管理费用率为3.4%,较2023年同期进一步下降[1] - 每股中期股息为0.2481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2%[57] 用户数据 - 联网通信用户规模达到106,569万,其中移动出账用户数为33,939万[77] - 2024年上半年5G套餐用户数为27,615万,较2023年同期增长[77] - 2024年上半年物联网终端连接数为56,238万,显示出持续增长趋势[77] 收入来源 - 2024年上半年联网通信业务收入为125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20] - 2024年上半年算网数智业务收入为4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6%[20] - 2024年上半年联通云收入为3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3%[30] - 2024年上半年数据服务收入为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6%[36] - 2024年上半年网信安全收入为1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8.2%[44] - 2024年上半年国际业务收入为6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4%[48] 资本开支与负债 - 2024年资本开支(CAPEX)预计为65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3.4%[14] - 2024年上半年带息负债为31.7亿元人民币,资产负债率为45.5%[71][73] - 2024年上半年流动资产为1,738.41亿元人民币,非流动资产为4,938.99亿元人民币[76] 新技术与服务 - 智慧客服问题解决率达到98.7%,智能服务占比为84.6%[1] - 2024年上半年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保持稳定,销售通信产品成本为304亿元人民币,占比10.7%[68]
中国联通(00762) - 2024 H2 - 电话会议演示
2025-05-02 21:36
业绩总结 - 2023年中国联通的营业收入为372.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8.7%[8] - 2023年净利润为20.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4%[8] - 2023年总连接用户规模达到11.4亿,净增1.5亿用户[11] 用户数据与市场扩张 - 2023年国际业务收入为125亿人民币,国际市场扩展至40个国家和地区[52] - 2023年计算与数字智能应用(CDSA)业务收入占服务收入的24%,同比增长9.6%[14] 新产品与技术研发 - 2023年云计算收入为68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7.1%[14] - 2023年智能服务收入为56亿人民币,预计2024年将增长至71亿人民币[48] - 2023年研发投资占比达到9.1%,技术创新人才占比42%[32] 财务展望 - 2024年股息支付比率预计为60%,较2023年提高5个百分点[58] - 2024年总运营费用为373,557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4.5%[65] - 2024年网络、运营和支持费用为64,320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7.2%[65] - 2024年员工福利费用为64,931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3.2%[65] - 2024年电信产品销售成本为42,466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16.7%[65] - 2024年利息负债比率为46.5%[67] - 2024年资产负债率为1.78,较2023年下降9.9%[67] - 2024年财务费用为1.98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1.2%[67] - 2024年折旧和摊销费用为83,392百万人民币,同比下降1.7%[65] - 2024年一般管理费用为70,249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6.0%[65] - 2024年销售费用为36,975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3.2%[65]
中国联通(00762) - 2023 H1 - 电话会议演示
2025-05-02 21:33
业绩总结 - 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918.3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8.8%[11] - 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23.9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3.1%[11] - 2023年上半年EBITDA为535.4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1%[11] - 2023年上半年服务收入为171.0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3%[11] - 2023年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405人民币,同比增长13.1%[11] - 2023年上半年国际业务收入为5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1%[35] - 2023年上半年每股中期股息为人民币0.203,较去年同期增长23%[4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运营成本为180.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8.4%[55] - 2023年上半年保持了双位数的净利润增长[51] 用户数据 - 2023年上半年5G套餐用户渗透率达到71%,同比增长13个百分点[17] - 2023年上半年“宽大连接”用户数达到927.92百万,较2022年上半年的804.77百万增长[65] - 5G套餐用户数从2022年上半年的184.92百万增长至232.45百万[65] - 物联网连接数达到4.43亿,同比增长57.68百万[17] - 物联网终端连接数从2022年上半年的335.53百万增长至443.22百万[65] 财务状况 - 2023年6月,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46.4%[5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659,329百万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1日的642,663百万人民币增长[64] - 2023年上半年资本支出为276亿人民币,占总支出的28%[13] - 2023年上半年网络、运营及支持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保持稳定[56]
中国联通(00762) - 2022 H2 - 电话会议演示
2025-05-02 21:33
业绩总结 - 2022年运营收入为354,944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8.3%[10] - 2022年服务收入为319,348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7.8%[10] - 2022年EBITDA为99,169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3.0%[10] - 2022年净利润为16,745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16.5%[10] - 2022年每股收益(EPS)为0.547人民币,同比增长16.5%[10] - 2022年每股分红为0.274人民币,同比增长26.9%[10] - 2022年运营成本为56.4亿人民币,占运营收入的15.9%[87] - 2022年网络、运营及支持费用为86.8亿人民币,占运营收入的24.4%[87] - 2022年折旧和摊销费用为60.7亿人民币,占运营收入的17.1%[87] - 2022年员工福利费用为34.7亿人民币,占运营收入的9.8%[87] 用户数据 - 移动账单用户达到322.70百万,创历史新高[14] - 5G套餐用户数为2127.3万,较2021年的1549.3万增长了37.0%[100] - 5G套餐用户渗透率达到66%[27] - 物联网终端连接数为3855.4万,较2021年的2953.0万增长了30.6%[100] 市场趋势与展望 - 2022年行业互联网收入为70,458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28.6%[10] - 2022年大数据安全收入增长380%[56] - 大数据产业年均增长率(CAGR)为32%(2018-2022年)[78] - 中国的大数据产业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3万亿人民币[45] - 5G行业应用项目累计超过16,000个,行业领先[48] - 5G私有网络合同价值签署达到31亿人民币[49] - 大数据收入市场份额超过50%[45] 研发与创新 - 2022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3%[61] - 2022年5G+工业互联网项目累计超过5,000个[50] 财务状况 - 2022年总资产为6426.63亿人民币,较2021年的5910.76亿人民币增长了12.5%[99] - 2022年总负债为2991.27亿人民币,较2021年的2576.43亿人民币增长了16.1%[99] - 2022年公司净利润目标保持双位数增长[85]
中国联通(00762) - 2023 H2 - 电话会议演示
2025-05-02 21:25
业绩总结 - 2023年中国联通的营业收入为372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0%[4] - 2023年净利润为11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1.8%[4] - 2023年股东权益回报率(ROE)达到18.7%,创下近年来的新高[4] 用户数据 - 移动用户数在2023年达到3.33亿,同比增长10.6%[11] - 固定宽带用户数在2023年达到1.13亿,同比增长9.79%[13] 收入来源 - 信息服务收入在2023年为10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6.2%[16] - 云计算收入在2023年为51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1.6%[22] - 国际业务收入在2023年为10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5%[32] 资本支出与分红 - 2023年资本支出(CAPEX)为740亿人民币[34] - 2023年每股分红为0.3366人民币,分红支付比率为50%[42]
上海三大电信运营商等发起成立“智能终端出海服务创新联合体”
快讯· 2025-04-30 11:27
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上海"主题展区 -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上海"主题展区于2025年4月30日举办 [1] - 上海市数据局指导该展区活动 [1] 智能终端出海服务创新联合体 - "智能终端出海服务创新联合体"在展区正式发布 [1] - 联合体由上海电信、上海联通、上海移动、优咔科技、中企通信、浦江数链等首批建设单位共同发起 [1] - 上海市数据局副局长钱晓表示联合体将作为产业协作加速器 [1] - 联合体目标是搭建"技术+服务+规则"平台 [1] - 联合体旨在为智能终端企业出海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 [1] - 联合体致力于打造有韧性、能闭环的"出海生态圈" [1]
数据资产入表元年 92家公司交出年度成绩单
上海证券报· 2025-04-30 04:02
数据资产入表整体情况 - 2024年是数据资产入表元年,共有92家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披露数据资产入表情况,入表总额达24.95亿元 [1] - 数据资产入表公司数量从一季报17家、半年报40家、三季报55家增至年报92家,入表总额从一季报0.79亿元增至年报24.95亿元 [2] - 中国移动、云中马、中国联通、中国电信4家公司数据资产入表金额过亿元,分别为6.16亿元、4.15亿元、3.79亿元和3.71亿元 [2] 行业分布特点 - 计算机、通信行业领跑数据资产入表,食品饮料等传统行业公司开始尝试 [1] - 数据资产入表公司广泛分布在23个行业,计算机、交通运输、通信、传媒、医药生物行业表现更为活跃 [2] 会计处理方式 - 无形资产成为主要入表科目,超过60家公司将数据资产计入"无形资产",总额超过13亿元,占比约60% [3] - 20多家公司将数据资产计入"开发支出",少数公司计入"存货" [3] - 多数企业数据资源的摊销年限集中在3年至5年 [3] 对企业的影响 - 数据资产入表能优化财务报表,影响公司资产规模与净利润,如国源科技营业利润较上年同期增加283.91万元,增长33.87% [3] - 为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探索数据交易、共享、增值服务提供基础,如中国联通通过行业数据库和模型入表支撑数据产品服务收入 [3] 规范化挑战 - 并非所有数据资源都能够成为资产,数据资产判定最为严格,上市公司普遍面临鉴别困难 [4] - 一些上市公司尽管具备数据资产基础,但在入表时较为谨慎,如应流股份、福石控股等公司在年报中披露的数据资产金额为零 [5] - 福石控股子公司持有的数据资源评估价值为1492.53万元,但基于谨慎性原则尚未进行资本化 [5] 政策背景 - 2024年《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正式实施,明确数据资源的确认范围与会计处理适用准则 [2] - 财政部发布的《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方案》提出围绕数据资产台账编制、登记、授权运营等重点环节试点探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