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资源(01130)

搜索文档
 中国环境资源(01130) - 2025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2025-10-16 16:57
 业绩总结 - 2025年温室气体间接排放(范围2)为12,686千克二氧化碳当量,2024年为13,946千克二氧化碳当量[46] - 2025年其他间接排放(范围3)为7,054千克二氧化碳当量,2024年为514千克二氧化碳当量[46] - 2025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19,740千克二氧化碳当量,2024年为14,460千克二氧化碳当量[46] - 2025年总面积为976平方米,2024年为1,273平方米[46] - 2025年温室气体排放密度为20.2千克二氧化碳当量/平方米,2024年为11.4千克二氧化碳当量/平方米[46] - 2025年公司耗电量为33,383 KWh,较2024年的35,758 KWh有所降低;用水量为33立方米,较2024年的15立方米有所增加;能源消耗密度为34.2 KWh per M2,用水密度为0.033 M3 per M2[64]  用户数据 - 无  未来展望 - 公司计划在2029年前将能源消耗密度和用水密度较2024年各减少1% [66] - 温室气体排放密度目标为到2029年在2024年基础上减少3% [49] - 产生的有害废弃物密度目标为零产生,基准年为2024年 [54] - 产生的无害废弃物密度目标为到2029年在2024年基础上减少3% [54]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无  市场扩张和并购 - 无  其他新策略 - 董事会在督导集团ESG事宜方面担当主要角色,2025年度评估风险并制定相关政策[10] - 集团每年进行重要性评估,通过三步评估ESG方面的重要性[12][13] - 集团将不时检讨ESG相关目标的绩效和实施进度,未达预期或业务有变时或作修改并沟通[17] - 公司将按重要性分析结果评估及优化可持续发展战略重心[34][37] - 公司将在运营中融入可持续实践,管理气候相关风险,增强与利益相关者的透明度和沟通[78] - 集团设有“采购及投标程序”政策,要求新聘供应商及承包商有可靠且满意的往绩记录[120] - 集团设有“防贪防腐防违规指引”政策处理贿赂及贪污[136,142] - 集团为相关雇员举办产品责任及规格培训课程[124,126] - 集团提供多种沟通渠道收集客户反馈并处理[127,128,132] - 集团在企业治理和员工合约中明确数据隐私及保密义务[130,133] - 集团鼓励员工参与慈善活动和社区服务[147,149]
 中国环境资源(01130) - 致非登记股东 – 通知信函
 2025-10-16 16:55
 报告发布 - 公司2025年年报、2025年10月17日通函、2025年ESG报告已编制中、英文版本并在公司及港交所网站刊出[2][6][7]  会议安排 - 股东周年大会将于2025年12月4日举行[6][7]  通讯获取 - 此前要求印刷本的除2025年ESG报告外已随函附上[4][6][7] - 可书面或电邮要求免费收取公司通讯印刷本[2][4] - 非登记股东电子收取需联系中介提供邮箱[3][5] - 2025年ESG报告仅电子发布,要印刷本可向香港股份过户登记处申请[7][8]  咨询方式 - 对信函有疑问可在工作日9:00 - 17:00致电(852) 2849 3399查询[4][5]
 中国环境资源(01130) - 致登记股东 – 通知信函及回条
 2025-10-16 16:54
 资料发布 - 公司文件有中、英文版本,于公司及港交所网站刊出[2][6] - 2025年年报已发布[9][10] - 2025年10月17日重选退任董事等事项通函已发布[9][10]  会议安排 - 股东周年大会将于2025年12月4日举行[9][10]  报告版本 - ESG报告2025仅电子发布,可书面申请印刷本[9][10][11]  联系信息 - 公司网站为www.cergroup.com.hk,港交所网站为www.hkexnews.hk[12] - 香港股份过户登记处为联合证券登记有限公司[12] - 电邮通知邮箱为1130 - corpcomm@unionregistrars.com.hk[12]
 中国环境资源(01130) - 股东週年大会通告
 2025-10-16 16:50
 股东周年大会 - 2025年12月4日上午11时在香港帝苑酒店2楼兰花厅举行[3] - 以现场会议形式召开[1] - 代表委任表格最迟12月2日送达指定地址才有效[2]  财务相关 - 省览及采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年度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等报告[4] - 授权董事会厘定截至2026年6月30日止年度董事酬金[4] - 续聘中汇安达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为核数师[4]  股份相关 - 董事可配发、发行及处理股份总数不超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股)20%[6] - 董事可购回股份总数不超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股)10%[10] - 扩大授权购回股份数目不超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股)10%[9]  人事相关 - 重选梁广才、戚道斌为执行董事,香志恒为独立非执行董事[4] - 董事会建议三人膺选连任董事[5]  其他 - 批准公司现行组织章程大纲及细则修订,采纳新大纲及细则[11] - 12月1日至4日暂停办理股东及股份过户登记手续[4] - 股份过户文件及股票最迟11月28日下午4时前送达指定地址办理登记[4]
 中国环境资源(01130) - 於二零二五年十二月四日(星期四)举行之股东週年大会(「大会」)(及其...
 2025-10-16 16:48
 会议信息 - 股东周年大会于2025年12月4日上午11时在香港帝苑酒店举行[1]  财务相关 - 省览及采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年度财务报表等报告[2] - 续聘中汇安达为核数师,授权董事会厘定酬金[2]  人事相关 - 重选梁广才、戚道斌为执行董事,香志恒为独立非执行董事[2]  授权相关 - 授权董事会厘定2026年6月30日止年度董事酬金[2] - 授予董事会发行、购回及扩大发行新普通股的一般授权[2]  章程相关 - 考虑及通过修订公司现行组织章程大纲及细则[2]  其他 - 代表委任表格须提前48小时送达公司香港股份过户登记分处[4] - 公司可披露股东个人资料,股东有权查阅修改[6]
 中国环境资源(01130) - 建议重选退任董事以及发行股份及购回股份的一般授权以及修订现行大纲及细...
 2025-10-16 16:44
 股东周年大会信息 - 公司拟于2025年12月4日上午11时在香港九龙尖沙咀东部麼地道69号帝苑酒店2楼兰花厅举行股东周年大会[3] - 代表委任表格须在股东周年大会或其任何续会指定举行时间48小时前交回[3] - 2025年12月1日至12月4日暂停办理股东登记和股份过户登记手续[75] - 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记录日期为12月1日[75] - 股份过户文件及股票最迟须于2025年11月28日下午4时前送达公司香港股份过户登记分处[75]  董事相关 - 公司董事会现有9名董事,包括6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3] - 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分别担任该职位约11年、2年及1年[13] - 梁广才、戚道斌、香志恒将在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席退任并膺选连任[14] - 香志恒自2015年1月起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超9年,其续任需由股东以独立决议案形式审议通过[14] - 梁广才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年度收取酬金总额360,000港元[33] - 戚道斌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年度收取酬金总额618,000港元[33] - 香志恒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年度收取酬金总额120,000港元[34]  股份相关 - 公司股份每股面值0.10港元[10] - 最后实际可行日期为2025年10月10日[10] - 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已发行股本包括488,769,147股股份,获批后董事可购回最多48,876,914股股份[40] - 杨智恒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持股102,247,200股,占比20.92%,悉数行使购回授权后占比23.24%[44] - 远航控股有限公司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持股59,900,000股,占比12.26%,悉数行使购回授权后占比13.62%[44] - 张惠峰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持股62,802,400股,占比12.85%,悉数行使购回授权后占比14.28%[44] - 桂四海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持股62,802,400股,占比12.85%,悉数行使购回授权后占比14.28%[44] - 股份在2024年10月至2025年10月最高成交价为0.830港元,最低成交价为0.193港元[48]  授权与决议 - 2024年12月3日股东周年大会授予董事发行不超97,753,829股、购回不超48,876,914股的一般授权,授权将在本次股东周年大会结束时失效[19] - 本次股东周年大会将提呈向董事授予新一般授权,可配发达97,753,829股新股份,占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股份)20%[19] - 将提呈授权扩大发行授权以包括根据购回授权购回股份总面值的决议案[19]  大纲及细则修订 - 董事会建议修订现行大纲及细则,包括允许股东虚拟参会投票、符合无纸化上市机制监管规定、加入轻微修订等[24] - 本次股东周年大会将提呈特别决议案批准修订并采纳经修订及重述大纲及细则,修订须待股东特别决议案批准,通过后生效[24]
 中国环境资源(01130)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10-16 16:38
 东莞投资物业出售 - 公司持有位于中国东莞的投资物业80%权益,土地面积约72,335.9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598.80平方米[14] - 公司已同意出售上述中国投资物业的全部80%权益,已收到定金1,180万港元,完成时将收取余款4,720万港元[15][17] - 买卖协议完成日期已第二次延长至2025年8月11日或之前的营业日[21] - 买方已支付的定金总额1,180万港元在任何情况下均不获退还,且买方不可撤销地放弃追索该定金的权利[20][21] - 买卖协议的先决条件(a)、(b)和(c)项已被视为在签署第二份补充协议时已满足[21] - 买方将在完成时按物业现状接受该物业,并豁免卖方因政府当局对物业采取的任何行动而产生的保证责任[21] - 公司没收买方按金作为违约赔偿金,金额为1180万港元[23][29]   香港投资物业(停车位)表现 - 香港投资物业的95个停车位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年度租金收入约为352.8万港元,较上一年度约393.2万港元下降约10.3%[26][31] - 香港停车位租金收入在2024财年约为393.2万港元[26][31] - 公司考虑在停车位安装电动车充电设施以提升竞争力及使用率[26][31] -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持有香港投资物业100%权益,包括95个停车位[25][31]   种植土地及生物资产 - 公司持有新疆石河子市约30,000亩种植土地的30年伐木权,自2008年7月1日起生效[27][32] - 生物资产公允价值评估采用市场法,计算公式为:立木蓄积量×出材率×木材市场价格-采伐成本+废料销售收入[35] - 根据独立林业勘查报告,种植土地上立木总蓄积量为460,461立方米[36] - 公司对种植土地进行分层随机抽样,将30,000亩土地划分为3,824个抽样区域,并选取了548个进行抽样[36] - 生物资产公允值为人民币172,756,000元,计算方法为(可采伐林木总量460,461立方米 × 采收率80%)× 木材市价每立方米人民币481元 – 砍伐成本(收益的6%)+ 废料销售收入(收益的3.5%)[41][43][44][46][47] - 可采伐林木总量为460,461立方米,较上一财年增加1,064立方米,增幅0.23%[38][46] - 杨树木材市价为每立方米人民币481元,较上一财年每立方米人民币496元下跌3.02%[41][46] - 采收率变动±10%将导致生物资产公允值在人民币151,161,000元至194,350,000元之间波动[43] - 木材市价变动±10%将导致生物资产公允值在人民币155,516,000元至189,996,000元之间波动[46] - 生物资产公允值(以港元计)下降至约189,080,000港元(2024年:约190,958,000港元),主要归因于木材市价及人民币价值下跌[46] - 经营权的剩余使用寿命为13年(2024年:14年),估值使用的折现率为15.6%(2024年:14.3%)[52][53] - 公司经营权可收回金额使用15.6%的贴现率进行估值(2024年:14.3%)[58] - 公司法律顾问认为,尽管未取得部分许可证,但集团对种植土地的经营权利仍得以维持[34][37]   种植销售业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财年,种植销售业务无伐木活动,因此无相关收入(2024年:无)[55] - 种植销售业务在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年度未产生任何收益(2024年:无)[60] - 公司正积极探索利用种植土地产生的碳信用参与碳市场的机会[56]   业务收益表现(同比变化) - 金属回收业务收益大幅下降至约283.1万港元,较上年的约982.2万港元下降约71.2%[61][65] - 汽车及汽车配件业务收益下降至约4876.9万港元,较上年的约6372.6万港元下降约23.5%[63][66] - 香港及台湾市场轮胎销售额下降至约3814.3万港元,较上年的约5305.7万港元下降28.1%[64][66] - 中国市场轮胎营业额下降至约634.9万港元,较上年的约966.1万港元下降约34.3%[64][66] - 集团收益减少26.6%至约6074.9万港元(2024年:约8281.7万港元)[149][152] - 集团毛利减少25.2%至约1325.2万港元(2024年:约1772.4万港元)[149][152]   业务运营挑战 - 公司已大幅减慢在本地金属回收业务的投入和开支[62][65] - 高端汽车销售仍然面临困难[63][66] -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导致公司高端汽车轮胎订单交付受到干扰[67][70] - 原材料运输问题导致供应商生产不稳定,影响交付计划[67][70]   贷款业务表现 - 贷款利息收入为约36.8万港元,相比2024年的约30.7万港元增长约19.9%[7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应收贷款本金净额为约531.5万港元,相比2024年的约551.7万港元下降约3.7%[73] - 贷款业务规模通常不超过500万港元[7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贷款组合总额约为1581万港元[86] - 最大借款方贷款额约为717.7万港元,占贷款组合总额的约45.4%[86] - 第二大借款方贷款额约为409.1万港元,占贷款组合总额的约25.9%[86] - 第三大借款方贷款额约为403.3万港元,占贷款组合总额的约25.5%[86] - 本年度及2024年均未对应收贷款计提减值亏损拨备[7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贷款组合总额约为1581万港元[87] - 最大借款方贷款余额约717.7万港元占贷款组合总额的45.4%[87][88] - 第二大借款方贷款余额约409.1万港元占贷款组合总额的25.9%[87][88] - 第三大借款方贷款余额约403.3万港元占贷款组合总额的25.5%[87][88] - 最大借款方适用年利率为6.5%还款日期为2025年12月采用一次性还款方式[88] - 第二大借款方适用年利率为30%还款日期为2023年12月采用一次性还款方式[88] - 第三大借款方适用年利率为12%还款日期为2025年11月采用三年内分36期还款方式[88] - 第四大借款方贷款余额约409.1万港元适用年利率为0%还款日期为2023年11月[88] - 第五大借款方贷款余额约18.2万港元占贷款组合总额的1.2%适用年利率为20%[88] - 贷款组合中仅第三大借款方的贷款以名贵手表抵押并有担保第二大借款方贷款有担保[8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偿还应收贷款总额(扣除预期信贷亏损的亏损拨备前)约为1580万港元[9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集团未偿还应收贷款(扣除减值亏损拨备后)净额约为750万港元[90] - 贷款一的利率从9%(2016年9月至2020年12月)修订为2%(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并进一步修订为6.5%(2023年12月至2025年12月)[90] - 贷款二的利率从20%(2018年10月至2020年8月)修订为30%(2020年9月至2023年12月)[90] - 贷款四的利率从12%(2018年4月至2020年11月)修订为2%(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以及零(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90] - 就贷款二、四及五的未偿还应收贷款分别计提减值亏损拨备约400万港元、410万港元及20万港元[90] - 贷款一利率提高至6.5%[97] - 借款方一为上市公司,2018年市值高达130亿港元[95] - 贷款二年利率由20%修订为30%[101] - 借款方二违约后,公司于2019年收回部分应收贷款[102] - 针对借款方二的未偿还贷款,公司于2024年采取法律行动,传票于2025年4月送达[103][104] - 贷款三因抵押品有满意贷款抵押品比率及良好还款记录,还款条款修订为分期付款[108][109] - 授出贷款二时,借款方二资产负债比率低于1,信贷风险较低[100][105] - 贷款三信贷风险可控,贷款可收回性较高[106] - 贷款四未偿还本金及应计利息总额约470万港元[111][112] - 贷款四自2020年11月起获提供较低利率[110] - 贷款五本金为200,000港元[122] - 贷款五于2021年9月还款条款由一次性还款改为分期还款[123] - 贷款五还款日期延长至2023年9月13日[123] - 借款方四在2021年12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提前偿还部分利息[116][117] - 公司于2024年就贷款四对借款方四采取法律行动[118][119] - 针对借款方四的法律程序在2025年提交同意传票[118][119] - 借款方五自2022年7月起违约,公司于2023年5月收回部分应收贷款[12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偿还应收贷款总额(扣除损失拨备前)仅与5项贷款相关[129] - 未偿还应收贷款总额占公司总资产约2.6%[129] - 贷款五的初始授信金额为20万港元[127] - 公司基于预期信贷亏损模型对应收贷款进行减值评估[129][132] - 公司持续评估收回未偿还应收贷款的可能性及法律行动的成本效益[125][126] - 公司认为其信贷评估工作及借贷业务内部控制政策有效[125][12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年度,贷款交易不构成须予公布的交易[128][131] - 减值评估程序包括监控借款方信用度、抵押品价值及财务状况的重大变动[130][132] - 公司已遵守上市规则第14章及/或第14A章的规定授予或延长贷款[128][131]   利润与亏损 - 年度亏损减少至约4294.0万港元(2024年:亏损约7208.4万港元)[149][152]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8港仙(2024年:16港仙)[150][153] - 来自主要非流动资产之亏损净额合共约25,592,000港元(2024年:约60,445,000港元)[48] - 投资物业公允值亏损约1568.0万港元(2024年:约1729.4万港元)[150][153]   资产与负债 - 集团总资产约为6.077亿港元(2024年:约6.614亿港元)[154][157] - 现金及银行结余大幅减少至约192.0万港元(2024年:约2285.7万港元)[154][157] - 集团借款总额约为6809.9万港元(2024年:约8484.1万港元)[155][157] - 资产负债比率改善至17.9%(2024年:20.2%)[155][157] - 集团资产净值约为3.806亿港元(2024年:约4.190亿港元)[155][15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拥有负债净额约2.03673亿港元[167] - 银行借款约6354.4万港元,由账面总值约1.7亿港元的停车位等资产作抵押[163][169]   公司治理与董事信息 - 执行董事刘亚非于2024年8月2日获委任,拥有超过15年国际贸易及采矿业务经验[187][189] - 独立非执行董事李智豪于2023年12月5日获委任,在财务、审计及会计领域拥有超过20年经验[191][193] - 独立非执行董事赖碧芝于2024年10月3日获委任,拥有超过30年审计、会计及财务管理经验[194] - 执行董事鍾少樺于2014年8月14日获委任,在酒店、博彩及娱乐行业拥有超过8年经验[185][188] - 独立非执行董事香志恒于2015年1月16日获委任,在法律专业拥有超过23年经验[190][192] - 执行董事戚道斌于2016年4月15日获委任,在卡拉OK音乐产品特许经营及娱乐业务方面拥有广泛经验[186][188]   业务范围与公司活动 - 集团主要业务包括金属回收、电机及电机配件、车位租赁、贷款业务以及证券交易和投资业务[198] - 集团在中国及海外从事环保、农业、有机和绿色技术市场的绿色业务[198] - 集团在尼泊尔拥有酒店租赁业务[198] - 集团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年度的业绩列于综合损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200] - 公司主要附属公司的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41[199] - 公司活动为投资控股[198]   其他运营事项 - 员工人数从2024年的44名减少至2025年的31名,降幅约为29.5%[162][168] - 公司未就2025财年建议或宣派任何股息[164][170] - 公司正在追讨一笔逾期未还的1100万港元可退还有抵押按金及相关利息[173][176]
 中国环境资源(01130) - 建议修订现行大纲及细则及建议採纳经修订及重述大纲及细则
 2025-10-16 16:36
 组织章程修订 - 公司建议修订现行组织章程大纲及细则并采纳经修订及重述大纲及细则[3] - 建议修订包括允许股东用虚拟会议技术出席股东大会等内容[3] - 修订须经股东周年大会特别决议案批准,通过后即生效[4]  人员信息 - 董事会有六名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6] - 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为杨智恒[5]   时间信息 - 本公布刊发日期为2025年10月16日[6]  后续安排 - 公司将适时寄发通函及股东周年大会通告给股东[4]
 中国环境资源(01130) - 至二零二五年九月三十日止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10-02 14:27
 股本与股份情况 - 截至2025年9月30日,法定/注册股本总额3亿港元,股份30亿股,每股面值0.1港元[1]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4.88769147亿股,库存股份0,总数4.88769147亿股[2]  购股期权情况 - 截至2025年9月30日,购股期权计划月底结存股份期权0,本月发行新股0,可能发行或转让4073.0762万股[3] - 本月行使期权所得资金0港元[3]
 中国环境资源(01130)发布年度业绩 股东应占亏损4030.5万港元 同比减少40.43%
 智通财经· 2025-09-30 21:08
 财务业绩摘要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年度收益为6074.9万港元,同比减少26.65% [1] - 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为4030.5万港元,同比收窄40.43% [1] - 公司每股基本亏损为8港仙 [1]   收益与毛利变动原因 - 收益减少主要归因于汽车业务及物料回收业务的收入下降 [1] - 毛利减少主要由于汽车业务的贡献降低所致 [1]   亏损构成因素 - 年度亏损主要源于行政及营运开支、投资物业公允值亏损、生物资产公允值变动减出售成本产生的亏损 [1] - 应收账款减值亏损拨备及融资成本也是导致亏损的重要因素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