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城(01668)
搜索文档
 华南城将被清盘!第三大股东腾讯23亿投资打水漂
 新浪财经· 2025-08-12 16:10
 公司财务状况与清盘事件 - 公司被高等法院下令清盘并停牌 成为继恒大后又一家被清盘的大型房企 [1] - 账面现金仅3743.1万元人民币 短期有息负债高达165.96亿元人民币 现金覆盖率极低 [1][2] - 总市值约12亿元人民币 远低于554.47亿元人民币的总负债 资不抵债程度严重 [1][2] - 2024年净亏损89.76亿港元 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28.48亿港元 [2] - 157.42亿港元有息负债发生本金或利息违约 另触发3.75亿港元交叉违约借款 [2]   债务违约与重组过程 - 花旗国际因3.06亿美元到期美元债于2024年1月提出清盘呈请 [2] - 债务压力自2022年开始暴露 曾对境外美元债进行多次展期 [2] - 2024年出现正式违约后启动债务重组 但未能提出完整境外债务重组方案 [2] - 安永对2024年报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结论 质疑公司持续经营能力 [2]   股东投资与损失 - 腾讯通过THL H Limited持有公司8.35%股份 为第三大股东 [1][3] - 腾讯2014年分两次以总价23.225亿港元认购新股 平均持股成本约2.544港元/股 [3] - 清盘偿还顺序中股东权益处于末位 巨额负债可能导致股东投资血本无归 [3][4]   业务模式与转型失败 - 公司以综合商贸物流中心模式起家 通过工业仓储用地开发商铺及配套住宅销售获利 [5] - 2012年开始布局电商产业园 2014年引入腾讯谋求转型 [5] - 原计划在电子商务、品牌特卖、O2O零售、支付及仓储物流等领域展开合作 [5] - 电商竞争转向供应链优势后 批发零售模式面临商户流失和店铺空置挑战 [6] - 最终重新回归开发业务 但转型未能成功 [6]   行业背景与投资环境 - 腾讯2014年产业基金规模约50亿元 全年参与超30起投资包括滴滴、京东等知名案例 [5] - 公司被投资时正值电商行业快速发展期 阿里巴巴与京东相继赴美上市 [5]
 华南城遭香港法院清盘,步入“预料”中的清算时刻
 华夏时报· 2025-08-12 15:37
 华南城清盘事件 - 公司于2025年8月11日被香港高等法院下令清盘,富事高咨询有限公司周伟成及潘路洋被委任为清盘人 [2] - 清盘原因是重组方案未能获得债权人足够支持,成为自中国恒大以来资产规模最大的中国房地产公司被清盘案例 [3][8] - 美元债近期交投不活跃,债权人计划通过清盘变卖资产及维好诉讼追偿 [2][7]   国资纾困历程 - 2021年12月深圳特区建发集团通过配股融资19.1亿港元成为公司单一最大股东 [5] - 特区建发后续提供多维支持包括:12.57亿港元收购物业公司50%股权、110亿港元股权投资基金、50亿港元收购西安项目69.35%股权 [6] - 2023年3月推动签署60亿港元银团贷款,年利率4.7%,预计年省利息2-3亿港元 [6]   债务危机恶化 - 2023年12月五只美元债展期方案未获债权人同意 [6] - 2024年2月特区建发公告明确不并表、不兜底立场,与公司划清界限 [7] - 2024年6月花旗国际起诉特区建发索赔14.07亿美元未履行维好协议义务 [8]   经营财务状况 - 2024财年物业销售收入29.95亿港元占比73%,同比增长18.7%但后续增长乏力 [9]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计提亏损24.83亿港元,自持资产占非流动资产87.04% [10] - 计息债务302.2亿港元中即期182.41亿港元,现金仅7.177亿港元且94%受限 [11] - 年度亏损89.76亿港元创上市记录,融资成本同比增140.3%至15.22亿港元 [11]   商业模式与市场影响 - "华南城模式"以商贸物流园为主,深圳项目曾获政府重点支持 [9] - 香港法院清盘裁决强化"无实质进展即司法出清"先例,预示海外投资者将更依赖司法途径 [8] - 特区建发投资账面亏损81%,当前持股价值低于初始19.1亿港元投入 [12]
 华南城被颁令清盘,成第五家内房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2 14:43
 公司清盘事件 - 深圳房地产开发商华南城于8月11日被高等法院下令清盘 [1] - 富事高咨询有限公司的周伟成及潘路洋获委任为共同及各别清盘人 [1] - 公司股票暂停买卖并将继续停牌 [1]   行业清盘现状 - 本轮行业深度调整中已有5家内房企业被颁令清盘 [1] - 华南城是第5家清盘内房企且为首家有国资背景的开发商 [1] - 此前清盘企业包括新力、大发、佳源国际和中国恒大等4家 [1]   公司历史重组努力 - 2022年引入国资力量进行资产处置和融资活动 [1] - 在国资支持下推进境外债务展期 [1] - 历经近三年努力仍未能实现根本性恢复 [1]
 华南城,被清盘了
 财联社· 2025-08-12 14:02
 公司清盘事件 - 华南城因未能偿还2024年4月到期的3 06亿美元债务被花旗国际提出清盘呈请 香港高等法院于2025年8月11日作出清盘令 委任富事高咨询有限公司周伟成及潘路洋为共同及各别清盘人 [1][3][4] - 公司总资产规模为875亿元 总负债高达609亿港元 成为继恒大之后最大的内房清盘案例 [1][9] - 停牌前股价报0 107港元 市值缩水至12 24亿港元 [2]   债务危机发展历程 - 2022年5月深圳特区建发集团以19 095亿港元认购33 5亿股新股 获得29 28%股权成为最大股东 后续通过维好协议和50亿元收购西安华南城69 35%股权进行输血 [7] - 2024年2月公司正式宣布违约 2024年底即期计息债务达182 41亿港元 现金及银行存款仅7 177亿港元 [7][9] - 花旗国际就维好协议起诉特区建发 申索不少于14 07亿美元赔偿 索赔额接近其全年净利润 [11]   历史经营情况 - 公司2009年登陆港交所 曾是中国知名大型综合商贸物流及商品交易中心开发商 业务遍布多个城市 [4] - 2020年8月标普上调其信用评级 野村证券看好其8个一二线城市交易中心及房地产开发业务 认为经常性收入强劲且土地储备充足 [5] - 2024年度收入40 83亿港元(同比+16 4%) 但净亏损89 76亿港元 为上市以来首次大额亏损 [12]   资产与业务现状 - 截至2024年末拥有八个城市总土地储备3105 95万平方米 用途包括交易中心 住宅 商业 仓储等 [12] - 清盘人将优先处置香港本地资产 内地资产需经内地法院认可 可能尝试重组或出售核心资产 [10] - 深圳 西安 郑州等地商贸物流中心运营前景不明朗 这些"造城项目"成为沉重负担 [12]   行业影响 - 作为第二大内房清盘案 事件可能对资本市场关于困境房企的信心产生深远影响 [10] - 反映出即使引入国资战略投资者 在市场持续下行过程中也难以扭转企业运营不善的局面 [11] - 普通债权人因处于清偿序列末位(清盘费用→优先债权→有担保债权→普通债权→股东权益) 回收率通常较低 [10]
 又一知名房企将被清盘!
 中国经营报· 2025-08-12 13:53
 公司清盘事件   - 华南城于8月11日被香港高等法院下令清盘 成为继中国恒大之后资产规模最大的被清盘开发商 [1]   - 公司自8月11日上午10时55分起暂停买卖 停牌前股价为0 107港元/股 市值仅剩12亿港元 [3]   - 花旗国际有限公司因3 061704亿美元欠款于2025年1月27日提出清盘呈请 公司曾表示极力反对 [4]     行业背景   - 本轮行业调整中已有5家内房企被清盘 包括新力 大发 佳源国际和中国恒大 [3]   - 华南城早在2022年引入国资并推进债务展期 但最终仍未能摆脱清盘结局 [3]     财务状况   - 2024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亏损89 86亿港元 为上市以来首次大额亏损 [5]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约4114万港元 无法覆盖157 42亿港元违约借款 [5]   - 总资产875 51亿港元 总负债609 44亿港元 有息债务302 2亿港元 其中即期部分182 41亿港元 [5]   - 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28 48亿港元 融资成本高达15 23亿港元 [5]     债务重组进展   - 境内银团要求优先处置南宁等非核心项目 反对贱卖深圳资产 [5]   - 美元债持有人拒绝债转股 要求50%现金偿付并申请冻结股份 [5]   - 部分非标债权人提出将54亿港元债务转为郑州项目股权 该项目减值率达60% [5]     审计意见   - 安永审计师对公司2024年财报"无法表示意见" 认为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疑问 [6]     公司背景   - 华南城为香港上市的综合商贸物流企业 旗下拥有商业管理 物流 物业 金融科技等多家子公司 [6]
 深圳这家房企踏入清盘终局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12 13:53
 公司清盘事件   - 深圳房地产开发商华南城被高等法院下令清盘,成为第5家被清盘的内房企,也是首家有国资背景的开发商[2]   - 清盘由花旗国际提出,涉及一笔3.06亿美元的2024年4月到期美元债违约[3]   - 公司自2022年起多次尝试债务展期但经营状况未改善,导致2024年2月两笔美元债利息和赎回款违约[3][4]   - 清盘聆讯三次延期后仍未能与债权人达成一致,最终法院下达清盘令[4]     债务与财务状况   - 2023财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43.2亿港元,即期计息负债162.95亿港元,现金仅11.43亿港元[7]   - 截至2024年底,总计息负债约302亿港元,即期部分182.4亿港元,现金等价物仅0.4亿港元,157.42亿港元有息负债已违约[8]   - 2023年尝试对5只美元债展期,仅1笔成功,其余被债权人否决[7]     国资介入与纾困措施   - 2022年引入深圳国资特区建发作为大股东,持股29.28%,创始人持股稀释至20.16%[6]   - 特区建发推动5只美元债展期至2024年,利率从10%以上降至9%,并提供资产收购和60亿港元银团贷款支持[7]   - 特区建发因维好协议被花旗国际起诉,申索不少于14.07亿美元赔偿[9]     行业背景与影响   - 行业深度调整下已有5家内房企被清盘,反映现金流枯竭与债权人谈判困境的普遍现象[4][5]   - 市场预期更多中小开发商及再融资能力弱的企业将面临清盘压力[5]   - 清盘后需优先处置有抵押资产以提升回收率,避免价值流失[4][9]     公司历史与业务结构   - 华南城成立于2002年,2009年上市,主营综合物流及商品交易中心开发,物业销售占比约70%[6]   - 深圳华南城曾是最大跨境电商产业聚集区,业务覆盖深圳、南宁等城市[6]
 深圳这家房企踏入清盘终局
 第一财经· 2025-08-12 13:42
 公司清盘事件   - 深圳房地产开发商华南城于2025年8月11日被高等法院下令清盘 富事高咨询有限公司的周伟成及潘路洋获委任为共同及各别清盘人 [3]   - 华南城是第5家被清盘的内房企业 也是首家有国资背景的开发商 [3]   - 清盘由花旗国际在2025年1月27日提出 涉及一笔2024年4月到期的3 06亿美元美元债违约 [5]     债务违约与重组   - 违约始于2024年2月 公司因销售不及预期和现金流紧张未能支付2024年10月票据的强制赎回款项及2024年4月票据的到期利息 [6]   - 2024年4月公司启动境外债务重组 但直至清盘呈请提出时仍未披露完整方案 [6]   - 清盘聆讯三次延期后仍未能与债权人达成一致 最终法院下达清盘令 [7]     国资介入与纾困措施   - 2022年5月深圳国资特区建发斥资19亿港元认购华南城33 5亿股新股 持股29 28%成为第一大股东 [9]   - 特区建发推动华南城5只美元债展期至2024年 票面利率从10%以上降至9% [10]   - 国资支持包括12亿港元收购华南城旗下物业公司50%股权 50亿港元认购西安项目69%股权 以及60亿港元银团贷款 [10]     财务状况恶化   - 2023财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43 2亿港元 即期计息负债162 95亿港元 现金仅11 43亿港元 [10]   - 2024年底总计息负债约302亿港元 其中即期部分182 4亿港元 现金及等价物仅0 4亿港元 [11]   - 2024年有157 42亿港元有息负债出现违约 净亏损达89 76亿港元 核数师对财报"无法表示意见" [11]     行业影响与趋势   - 花旗国际起诉特区建发要求赔偿不少于14 07亿美元 因后者未履行维好协议义务 [12]   - 专家指出当前内房离岸重组呈现"拖而不决—法院介入—加速出清"趋势 法院对拖延战术容忍度下降 [7]   - 市场预期更多中小开发商及再融资能力弱的主体将面临清盘压力 [7]
 华南城(01668.HK):冯星航辞任非执行董事职务
 金融界· 2025-08-12 11:36
 公司人事变动 - 非执行董事冯星航因个人事务辞任 自2025年8月10日起生效 [1] - 公司股份于2025年8月11日上午10:55起在联交所暂停买卖 [1]
 华南城被颁令清盘,华南城股票将继续停牌
 第一财经· 2025-08-12 09:16
 公司清盘事件 - 深圳房地产开发商华南城于8月11日被高等法院下令清盘 [1] - 富事高咨询有限公司的周伟成及潘路洋获委任为共同及各别清盘人 [1] - 公司股票暂停买卖并将继续停牌 [1]   行业背景 - 本轮行业深度调整中已有5家内房企业被颁令清盘 [1] - 华南城是首家有国资背景的被清盘开发商 [1] - 此前被清盘企业包括新力、大发、佳源国际和中国恒大等4家 [1]   公司历史状况 - 2022年引入国资力量进行资产处置和融资活动 [1] - 在国资支持下推进境外债务展期 [1] - 历经近三年努力未能实现根本性恢复 [1]
 深圳5宗地块调整规划;华南城被香港高等法院下达清盘令 | 房产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2 08:20
 土地规划调整 - 深圳光明区调整5宗地块规划 其中4宗为二类居住用地 面积分别为8333平方米 21443平方米 21499平方米和8333平方米 容积率分别为3.0 4.4 4.0和3.0 [1] - 规划调整增加住宅供应 优化居住配套 提升区域居住功能与吸引力 为光明区房地产市场注入新活力 [1]   房企债务风险 - 华南城被香港高等法院下达清盘令 停牌前股价报0.107港元/股 市值12.24亿港元 重组方案未获债权人足够支持 [2] - 公司运营面临重大变革 股东权益不确定性大增 资产处置将提上日程 加剧市场对高负债房企担忧 [2]   公司治理问题 - 东方雨虹收到北京证监局警示函 存在信息披露不准确不及时 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 财务报告编制不规范等问题 [3] - 公司需限期整改 治理形象受损 可能引发市场对企业合规性审视 [3]   资金运作情况 - 世荣兆业子公司提前向关联方大横琴集团还清1亿元借款本金 借款期间累计支付利息68.06万元 [4] - 提前还款操作增强市场对公司资金运作自主性信心 优化资金流转形象 提振投资者对房地产企业资金良性循环预期 [4]   资产处置动态 - 深圳皇庭广场将以30.53亿元起拍价拍卖 相当于43.61亿元评估价的七折 项目占地面积4.23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 [5] - 若成功拍出可缓解皇庭国际债务压力 可能引发核心地段商业资产价值重估 促使行业重新审视运营模式与债务风险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