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城(01668)
搜索文档
 华南城(01668):周伟成及潘路洋已获委任为授权代表
 智通财经· 2025-08-13 18:29
 公司人事变动 - 郑松兴及陈庆畴不再担任公司授权代表 [1] - 周伟成及潘路洋获委任为新授权代表 [1] - 变更自2025年8月13日起生效 [1]
 华南城:周伟成及潘路洋已获委任为授权代表
 智通财经· 2025-08-13 18:26
 公司治理变动 - 郑松兴及陈庆畴不再担任公司授权代表 [1] - 周伟成及潘路洋获委任为新授权代表 [1] - 变更自2025年8月13日起生效 [1]
 华南城(01668.HK)委任周伟成为授权代表
 格隆汇· 2025-08-13 18:23
 公司治理变动 - 郑松兴和陈庆畴不再担任公司授权代表 [1] - 周伟成和潘路洋获委任为新授权代表 [1] - 变更自2025年8月13日起生效 [1]
 华南城(01668) - 註册办事处地址及授权代表之变更
 2025-08-13 18:19
 公司信息变更 - 公司注册办事处地址于2025年8月11日起变更为香港鲗鱼涌英皇道979号太古坊濠丰大厦35楼[2] - 郑松兴、陈庆畴不再担任授权代表,周伟成、潘路洋自2025年8月13日起获委任[2]  清盘相关 - 公司债权人及相关者查询可联系清盘人,邮箱为ProjectCompassFTI@fticonsulting.com [2] - 所有联席主席、执行董事及非执行董事职权于2025年8月11日清盘命令颁布时终止[3]  董事会成员 - 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联席主席李文雄及郑松兴等[3]
 华南城股票停牌,被香港高等法院下达清盘令
 新浪财经· 2025-08-13 11:55
 正兴隆房地产 - 因存在重大不确定事项 "21绿景01"和"21绿景02"自8月13日开市起停牌 [1] - 2024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亏损38.10亿元 较2023年亏损7.18亿元同比下滑430.30% [2] - 存续债券2只 债券存量规模9.76亿元 [2]   融创房地产 - 2025年6月新增到期未偿付借款本金10.89亿元 累计到期未偿付借款本金达1071.03亿元 [2] - 新增9项失信行为 部分自持物业和销售物业资产涉及司法事项 [2] - 2024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亏损166.94亿元 2023年亏损353.98亿元 [3] - 存续债券19只 债券存量规模107.57亿元 [4] - 境内债重组已完成 境外债务重组计划聆讯定于2025年9月15日在香港高等法院召开 [2]   兰花煤炭 - 子公司亚美大宁能源有限公司涉及重大仲裁 申请人要求确认合作期限延长至2030年5月12日并索赔经济损失 [4] - 截至2025年5月31日新增借款67.45亿元 其中银行贷款52.45亿元 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15亿元 [4] - 新增借款占2024年末净资产比例达36.58% 主要用于购买煤炭资源和生产经营 [4] - 存续债券2只 债券存量规模10.00亿元 [4]   晟晏实业 - 重要子公司能源循环经济有限公司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 涉案金额17.475万元并被限制高消费 [5] - 2024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亏损11.20亿元 2023年亏损19.45亿元 [5] - 存续债券2只 债券存量规模11.38亿元 [6]   华南城 - 香港高等法院于8月11日下达清盘令 委任富事高咨询有限公司周伟成及潘路洋为清盘人 [7] - 公司股票自8月11日上午10时55分起停牌 [7] - 清盘呈请涉及2024年4月到期的2.8884亿美元优先票据欠款3.061704亿美元 [7] - 2024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亏损89.86亿港元 为上市以来首次大额亏损 [8]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约4114万港元 无法覆盖157.42亿港元违约借款 [8] - 总资产875.51亿港元 总负债609.44亿港元 有息债务302.2亿港元 其中即期部分182.41亿港元 [8] - 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28.48亿港元 审计师对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疑问 [8] - 存续中资离岸债券5只 余额13.203亿美元 其中10.930亿美元已违约 [9]   川财证券 - 因债券交易业务内部制度建设与内控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被四川证监局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 [10] - 2024年营业收入2.96亿元同比下降16.18% 利润总额1557.65万元同比下降41.19% 净利润1504.27万元同比下降38.64% [10] - 营业收入行业排名第119位较2023年下降9位 利润总额排名第124位下降13位 净利润排名第123位下降12位 [10] - 自2022年起连续四年因债券交易、承销等业务被出具警示函 [10]
 8.13犀牛财经早报:99%权益类基金近一年收益为正 中国恒大将于8月25日被取消上市地位
 犀牛财经· 2025-08-13 09:43
 建设银行个人消费贷款贴息 - 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财金〔2025〕80号通知要求的客户进行贴息 [1]   权益类基金业绩表现 - 近一年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34.06% 其中99%产品实现正收益 54只产品净值翻倍 [2] - 北交所主题基金表现亮眼 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混合基金近一年收益218.96% 三只同类产品收益超150% [2]   上市公司中期分红 - 逾50家上市公司筹划中期分红 以基准股本估算派现规模超820亿元 [2]   AI企业港股上市趋势 - 约50家AI企业递交港股IPO申请 占213家申请企业的23.5% [2] - 恒生人工智能主题指数今年以来累计涨幅30.69% [2]   隔膜行业反内卷共识 - 八家隔膜企业达成五项共识:价格自律 科学释放产能 暂停扩产 加强产业链合作 社会监督 [3] - 要求将价格稳定在成本线以上 参考供需比60%合理区间 未来两年以消化现有产能为主 [3]   即时零售增长数据 - 手机闪购成交额同比增长超300% 智能手表等电子产品增长超200% [3] - 运动鞋服销量同比增长超200% [3]   技术研发突破 - 新型太阳能电池创室内光电转换效率新纪录 [4][5] - 毫米级晶粒石墨薄膜性能接近单晶石墨理论极限 [6] - AI从古菌中识别出新型抗菌化合物 [6]   资本市场动态 - Circle将发行1000万股股票 其中公司提供200万股 [6] - 乐舒适有限公司在港交所递交IPO申请 [6]   上市公司重大事件 - 中国恒大将于8月25日上午9时起取消联交所上市地位 [7] - 华南城被香港高等法院下达清盘令 股价较2023年峰值下跌99.6% [8] - 金龙鱼第六次宣布募投项目延期 未使用募集资金达24.86亿元 [8] - 恒信东方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 [8][9]   贵州茅台半年报 - 上半年营业总收入910.94亿元同比增长9.16% 净利润454.03亿元同比增长8.89% [9] - 日均净利润2.5亿元 [9]   股东持股变动 - 金风投控减持上纬新材158.44万股 持股比例降至5% 拟协议转让4.40%股份 [9]
 太平洋房地产日报:深圳光明区5地块规划调整-20250812
 太平洋证券· 2025-08-12 23:18
 行业投资评级   - 子行业评级中房地产开发和房地产服务均为无评级 [3]     核心观点   - 2025年8月11日申万房地产指数上涨1.24%,沪深300上涨0.43%,中证500上涨1.08% [3]   - 深圳光明区5地块规划调整涉及4宗居住用地,用地面积分别为8333平方米、21443平方米、21499平方米和8333平方米,容积率分别为3.0、4.4、4.0和3.0 [5]   - 广州国企珠实地产推出保价行动,覆盖7个楼盘,承诺买贵补差价(最高20万物管费),活动截至2025年10月15日 [6]   - 深圳皇庭广场即将拍卖,起拍价约30.53亿元(评估价43.61亿元的7折),总建筑面积约13.8万平方米 [8]     市场行情   - 房地产板块涨幅前五个股:深物业A(10.01%)、万通发展(9.96%)、天保基建(6.65%)、福星股份(6.41%)、津投城开(6.01%) [4]   - 跌幅较大个股:荣丰控股(-4.81%)、亚通股份(-2.92%)、华丽家族(-1.70%)、光明地产(-1.11%)、上实发展(-1.04%) [4]     公司公告   - 华南城控股被香港法院下达清盘令,股份暂停交易 [9]   - 华发股份调整"21华发03"债券票面利率,从3.90%降至2.30%,发行总额20亿元 [9]     行业新闻   - 深圳光明区规划调整包含1宗文化设施用地(47679平方米)和1宗公共绿地 [5]   - 皇庭广场拍卖标的由皇庭地产集团和皇庭国际共同投资,深圳融发投资开发 [8]
 欠花旗国际23.9亿港元,这家知名房企被下令清盘!去年巨亏89亿港元,负债609亿港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2 21:09
 清盘事件 - 公司于2024年8月11日被香港高等法院下令清盘 [1] - 清盘申请由花旗国际于2025年1月27日提出 涉及2024年4月到期的3.06亿美元(约23.9亿港元)美元债违约 [1] - 债务重组谈判失败导致清盘 此前5月19日法庭聆讯已押后至8月11日 [1]   财务恶化状况 - 2024财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亏损89.86亿港元 为上市以来首次大额亏损 [2]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4114万港元 无法覆盖157.42亿港元违约借款 [2] - 总资产875.51亿港元 总负债609.44亿港元 有息债务302.2亿港元 [2] - 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28.48亿港元 即期有息债务达182.41亿港元 [2] - 融资成本高达15.23亿港元 严重侵蚀利润 [3]   审计与持续经营风险 - 安永审计师对财报"无法表示意见" 认为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疑问 [4]   股权结构变化 - 2020年引入深圳国资背景特区建发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 [5] - 2022年5月特区建发以19.095亿港元认购33.5亿股新股 获29.28%股权成为单一最大股东 [6] - 特区建发后续通过"维好协议"协助完成五笔美元债展期 并以50亿元收购西安华南城69.35%股权 [6][7]   市场表现 - 当前股价0.107港元/股 市值约12.2亿港元 [7] - 特区建发当初19.095亿港元投资额已高于公司当前总市值 [7]
 负债超600亿港元!知名房企被下令清盘,市值仅剩12亿港元
 证券时报· 2025-08-12 20:17
 公司现状   - 华南城被香港高等法院于2025年8月11日作出清盘令,并委任富事高咨询有限公司周伟成及潘路洋为共同及各别清盘人,公司正式进入清盘程序 [2]   - 公司股票自2025年8月11日上午10时55分起暂停买卖,并将继续停牌,直至另行通知 [2]   - 公司股价目前为0.107港元,市值仅剩12亿港元,较巅峰时期的300亿港元市值大幅缩水 [1][2]     财务状况   - 截至2024年底公司总负债高达609亿港元 [2]   - 2024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亏损近90亿港元 [2]   - 清盘直接导火索是2024年4月未能如期偿还一笔3.06亿美元债务 [2]   - 债权人花旗国际作为美元债信托人于2025年1月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清盘呈请 [2]     公司历史与业务   - 公司于2002年5月成立,2009年成功登陆港交所 [3]   - 作为国内知名的大型综合商贸物流及商品交易中心开发商和运营商,业务一度遍布全国多个城市 [3]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拥有深圳、南昌、南宁、西安、哈尔滨、郑州、合肥、重庆共8个华南城项目,总规划建面8105.33万平方米 [3]     经营问题与纾困尝试   - 2021年前后已出现经营问题,包括营收下降、毛利率下滑及短期债务过大 [3]   - 2022年5月特区建发以19.095亿港元认购华南城33.5亿股新股,获得29.28%股权,成为单一最大股东 [3]   - 特区建发及深圳国资委旗下企业多次为华南城输血并展开合作,但未能扭转局面 [4]   - 2023年12月公司公告称面临重大资金流动和现金流紧张问题 [4]   - 2024年2月公司宣布流动性日趋紧张,债务还本付息压力巨大 [4]     清盘后续影响   - 香港法院将指定清盘人接管公司资产进行系统性清算 [4]   - 清盘人将优先处置香港本地资产,内地资产需经内地法院认可后才能处置 [4]   - 清盘人可能会尝试保持业务持续(如重组或出售核心资产)以最大化破产财产价值 [4]     行业影响   - 华南城成为最早获得国资纾困的房企之一,但仍难逃清盘命运 [5]   - 公司盈利能力恶化、外部融资环境收紧及再融资压力徒增是主要原因 [5]   - 市场关注出险房企是否能被央企、国企救助,但华南城案例证明即使引入国资背景战略投资者也难以扭转局面 [5]
 负债超600亿港元!知名房企被下令清盘,市值仅剩12亿港元
 证券时报· 2025-08-12 20:10
 华南城清盘事件   - 香港高等法院于2025年8月11日对华南城(01668 HK)发出清盘令 委任富事高咨询的周伟成及潘路洋为共同清盘人 公司股票自当日上午10时55分起暂停交易 [1][3]   - 清盘直接导火索为2024年4月一笔3 06亿美元债务违约 债权人花旗国际于2025年1月提交清盘呈请 经数月谈判未果后法院最终裁定清盘 [5]   - 公司非执行董事冯星航于2025年8月10日辞任 原因为专注个人事务 [5]     财务与经营状况   - 当前股价0 107港元 市值12亿港元 较巅峰时期300亿港元市值缩水96% [1][4]   - 截至2024年底总负债达609亿港元 2024年归属母公司净亏损90亿港元 [4]   - 2021年公司在全国8个城市拥有总规划建筑面积8105 33万平方米的商贸物流项目 但同期已出现营收下降 毛利率下滑及短期债务集中到期问题 [7]     国资纾困与失败原因   - 2022年5月深圳特区建发集团以19 095亿港元认购29 28%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 并多次提供资金支持 [8]   - 2023年12月公司公告承认流动性危机 2024年2月明确表示债务偿还压力巨大 销售去化缓慢导致经营持续恶化 [8]   - 行业分析指出 尽管获得国资救助 但盈利能力恶化与融资环境收紧导致再融资压力激增 最终未能扭转清盘结局 [9]     清盘后续影响   - 清盘人将接管公司资产并优先处置香港本地资产 内地资产需经内地法院认可后处理 可能尝试通过重组或出售核心资产最大化破产财产价值 [8]   - 该案例引发市场对出险房企国资救助效果的质疑 显示若运营基本面未改善 仅靠战略投资者难以挽救危机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