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南城(01668)
icon
搜索文档
华南城(01668) - 截至2025年8月31日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3 18:16
股本与股份 - 截至2025年8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0港元[1] - 截至2025年8月底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1,441,892,848股[2] 购股权计划 - 购股權計劃(13 - 9 - 2019)上月底及本月底结存股份期权数目均为15,000,000股[3]
华南城(01668) - 内幕消息;可能延迟刊发於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止六个月期间中期...
2025-08-29 20:32
业绩与报告 - 可能延迟刊发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业绩,需8月31日前刊发[3] - 可能延迟刊发2025年中期报告,需9月30日前刊发[3] 交易与管理 - 股份自2025年8月11日上午10时55分起暂停买卖,继续停牌直至通知[4] - 董事会成员职权于2025年8月11日清盘命令颁布时终止[5] 公司状态 - 公司处于清盘状态,股份代号为1668[2]
华南城(01668) - 自愿性公告
2025-08-20 22:39
清盘相关 - 公司于2025年8月11日发布清盘公告[3] - 公司董事职权于2025年8月11日清盘命令颁布时终止[7] 业务与财务 - 境内子公司业务维持正常营运[4] - 清盘人收集资讯评估财务状况[5] 股份情况 - 公司股份自2025年8月11日起暂停买卖,继续停牌直至通知[6] 债务与投资 - 2024年4月29日探讨境外债务重组方案[5] - 有意投资者可联系清盘人[5]
“华南城四少”傲基股份延续“增收不增利”
南方都市报· 2025-08-20 07:14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预期为1亿元至1.3亿元 较2024年同期下滑50%-62% [1] - 2024年营收为107.10亿元 美国市场贡献75.54亿元 占总营收70.5% [2] - 物流业务2024年营收24.41亿元 同比增长47.7% [2] 盈利能力下滑原因 - 关税政策调整及物流成本上涨导致整体成本大幅攀升 [1] - 新增租赁仓库收入未完全显现 但使用权资产摊销使营业成本大幅上升 [3] - 战略孵化项目处于前期阶段 投入成本较高稀释整体利润 [4] 市场与业务结构 - 美国市场为最主要市场 营收占比约七成 短期转型难度较大 [1][2] - 公司从3C数码产品转型至精品家居及物流供应链领域 [4] - 全球仓储网络持续扩张 2024年新增仓库面积318万平方英尺 [2] 风险应对措施 - 公司计划通过调整终端售价、拓展新兴市场及布局全球供应链应对关税波动风险 [2] - 中美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增加美国市场业务拓展难度与风险 [1]
“白武士”输血拯救未果 华南城“清盘”背后的困局
新京报· 2025-08-19 22:21
公司清盘事件 - 香港高等法院下令华南城控股有限公司清盘 富事高咨询有限公司周伟成及潘路洋被委派为共同及个别清盘人[2] - 清盘程序正式启动 公司更改注册办事处地址和授权代表[2] - 清盘呈请由花旗国际提出 涉及2024年4月到期的2.89亿美元9.0%优先票据违约 欠款金额约3.06亿美元[3] 财务与债务状况 - 截至2024年底总计息债务达302.204亿港元 持有现金及银行存款仅7.177亿港元 其中受限制现金为6.766亿港元[4] - 存在157.42亿港元有息负债违约 触发3.75亿港元有息负债于要求时偿还[4] - 2024年融资成本增加140.3%至15.225亿港元[8] - 安永对2024年报出具"无法表示意见" 基础包括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28.48亿港元[5] 市值与股价表现 - 停牌前股价0.107港元 市值仅剩12.24亿港元 较2014年峰值300亿港元缩水超90%[2] 国资救助努力 - 深圳市特区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5月以19.1亿港元认购33.5亿股成为第一大股东[6] - 特区建发后续通过股权收购持续输血:12.57亿元接盘深圳第一亚太物业管理有限公司50%股权 50亿元认购西安华南城约69.35%股权[6] - 2023年3月在中国银行等机构助力下签署60亿元流动资金银团贷款 贷款期3年 年利率4.7%[7] - 特区建发签订"维好协议"协助获得美元债展期[6] 救助失败后果 - 特区建发因"维好协议"被花旗国际提起诉讼 索赔不少于14.07亿美元[9] - 特区建发对华南城股权投资确认10.92亿元损失 计提37.80亿元减值准备 股权投资账面价值降至48.92亿元[9] - 特区建发2023年净利润为-43.67亿元[9] 业务背景 - 公司主要开发及运营大型综合物流及贸易中心 2009年港交所上市后在全国八座城市扩张[3]
华南城被颁清盘令,609亿港元债务压顶,南宁项目前景不明
广西日报· 2025-08-19 19:45
公司清盘程序启动 - 香港高等法院于2025年8月11日颁布清盘令 委任富事高咨询有限公司周伟成及潘路洋为共同及各别清盘人 [1] - 公司股票自2025年8月11日上午10时55分起暂停买卖 并将继续停牌直至另行通知 [1] 股价与市值表现 - 停牌前股价报0.107港元 较2023年峰值下跌95% [1] - 市值缩水至12.24亿港元 较峰值超300亿港元出现大幅下跌 [1] 债务状况 - 公司面临609亿港元债务压力 [1] 子公司运营影响 - 南宁华南城作为旗下城市项目 未来运营前景不确定性增多 [1] - 子公司命运与母公司紧密相关 在整体债务危机中难以独善其身 [1]
聚龙湾太古里一期计划年底开业;华润全国首座“万象里”亮相济南;蓝瓶咖啡将开北京首店
搜狐财经· 2025-08-18 14:46
商业地产行业趋势 - 商业地产行业分化加剧 头部企业华润置地前7月租金收入185.6亿元增长12.2% 龙湖集团运营收入81.9亿元稳健增长 而华南城被清盘 中国恒大即将退市 新世界发展寻求资产出售 [2] - 凯德中国信托基金零售物业平均租金下降2.7% 但出租率仍维持96.9%的高位 显示优质物业依然稀缺 [2] - 奥特莱斯业态迎来建设热潮 成都30亿元熊猫主题奥特莱斯 东莞40亿元奥莱+乐园综合体 西南最大奥特莱斯项目在青白江开建 唯品会奥特莱斯同店销售实现双位数增长并启动34.8亿元REIT募资 [3] - 传统零售业态分化加剧 步步高上半年净利润超2亿元大幅扭亏 19家完成调改的门店销售额同比激增3-6倍 麦德龙北京海淀四季青店作为全国首家学习胖东来自主调改门店重装亮相 [4] - 免税经济迎来政策红利期 深圳和广州两大一线城市的首家市内免税店几乎同步开业 韩国宣布对中国团体游客实施免签政策 乐天免税店已开始加强与中国旅行社合作 [5] - 消费复苏呈现结构性特征 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7% 网上零售额1-7月累计增长9.2% 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比达24.9% 餐饮收入7月仅增长1.1% 远低于商品零售的4.0% [6][7] 企业财务表现 - 华润置地前7月经营性不动产业务租金收入约185.6亿元 按年增长12.2% 7月经常性收入约41.7亿元 按年增长7.0% [12] - 龙湖集团7月经营性收入154.5亿元 运营收入约81.9亿元 服务收入约72.6亿元 [12] - 九龙仓集团上半年股东应占集团盈利5.35亿港元 基础净盈利增加3%至20.35亿港元 集团收入减少19%至56.69亿港元 [12] - 越秀房产基金上半年收入总额9.66亿元 对比上年同期下降6.6% 物业收入净额6.79亿元下滑8.6% 整体出租率约82.2% [12] - 361度上半年营收57.05亿元同比增长11% 净利润8.58亿元增长8.6% 儿童业务12.608亿元占比22.1% 电商业务18.169亿元占比31.8% [18] - 茅台上半年净利润454.03亿元同比增长8.89% 营业收入893.89亿元增长9.1% [18] - 利郎集团上半年营收17.272亿元同比增长7.9% 权益股东应占利润2.43亿元减少13.4% [18] 项目开发与开业 - 拉萨新世界购物广场8月23日开业 总投资3.6亿元 总建筑面积12.1万平方米 引入150家品牌 [12] - 上海百联成都熊猫主题奥莱总投资30亿元 占地142.6亩 规划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 2025年9月开工 2027年投入运营 [12] - 东莞名冠绿洲主题乐园总投资40亿元 占地480亩 总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 2029年开业 [12] - 武汉华中科态城万象汇总建面24.6万平米 包括两栋办公楼及5层裙房商业 2025年5月已动工 [12] - 西南最大奥特莱斯在青白江开建 占地323亩 总建设35万平米 一期6.9万平米 2026年第四季度开业 [12] - 广州聚龙湾太古里一期计划年底开业 位于白鹅潭核心区 全国首个国际高端滨水双太古项目 [18] - 深圳前海华发冰雪世界10万平方米空间 包含5条赛事级雪道等设施 [18] 资本市场活动 - 百联股份21.06亿元ABS专项计划更新为已受理 [18] - 广州安居集团16亿元ABS专项计划状态更新为已受理 [18] - 石家庄长安兴安7.75亿元ABS城市更新专项计划更新为已受理 [18] - 太古地产4500万美元出售迈阿密地块 [18] - 传长实集团拟收购中环中国建设银行大厦50%股权 [18] - 太平鸟全资收购国际知名华裔设计师品牌Jason Wu在中国大陆 日本 韩国及东南亚市场运营权 [18] 零售品牌动态 - GU中国首店上海淮海中路门店8月24日关闭 [18] - Forever 21重返中国 与上海橙迪贸易达成合作 [18] - 京东完成收购香港佳宝食品超级市场 进军香港实体零售 [18] - 家乐福中国微信公众号正式更名为客优仕CACIOUS [18] - 深圳第三家Apple Store8月16日开业 [21] - 蓝瓶咖啡计划在北京连开三家门店 选址三里屯 国贸 九龙山等核心商圈 [21] - 始祖鸟全球首家出发地门店在北京王府半岛酒店开业 占地300平方米 [21]
地方国资大股东纾困未果 华南城被法院下清盘令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4 20:53
法院清盘令与债务危机 - 香港高等法院对公司下达清盘令 富事高咨询有限公司周伟成及潘路洋被委任为共同及个别清盘人 [1] - 公司股票已暂停交易并进入无限期停牌状态 停牌前股价报0 107港元 较2023年峰值下跌99 6% 市值仅剩12 24亿港元 [1] - 2024年2月公司宣布美元债违约 2025年1月花旗国际提出清盘呈请 涉及2024年4月到期的2 89亿美元9 0%优先票据 欠款金额达3 06亿美元 [4] - 公司总资产875 51亿港元 总负债609 44亿港元 其中157 42亿港元有息负债未按期偿还 触发交叉违约条款 导致3 75亿港元负债可被要求提前偿还 [5] -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2024年年报出具"无法表示意见" 指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疑问 [5] 业务布局与行业影响 - 公司被清盘与业务布局失衡有直接关联 将迎来境内外资产处置加速期 [3] - 公司成为继中国恒大之后被清盘的又一大型房地产开发商 [5] - 行业下行与公司治理、财务激进等多重因素导致清盘结果 资产结构决定清偿率较低 [9] 大股东纾困与流动性支持 - 2021年12月公司与深圳市特区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签订股权认购协议 特区建发成为单一最大股东 持股29 28% [6][7] - 特区建发2022年7月以12 57亿港元接盘深圳第一亚太物业管理50%股权 同年12月斥资50亿港元认购西安华南城69 35%股权 [8] - 2022年11月特区建发与公司签订全面协同合作约定 发起总规模110亿港元股权投资基金 [8] - 2023年3月公司与11家银行签订60亿港元流动资金银团贷款合同 年利率4 7% 预计每年节省2亿~3亿港元利息成本 [8] - 2024年初特区建发明确不再追加流动性支持 要求公司优先处置资产 [9] 经营业绩恶化 - 2023/2024财年公司合约销售额78亿港元 同比下跌48% 2024/2025上半财年进一步萎缩至21亿港元 [9]
又一家粤系民营房企彻底出局!未来能撑下去的,估计都是些深耕本土的开发商!
搜狐财经· 2025-08-14 19:18
行业格局演变 - 粤系房企曾占地产50强榜单30个席位 但经历多轮暴雷潮后 目前仅剩广深两地低调非上市企业存活[1] - 行业正经历残酷市场出清 恒大 碧桂园 世茂等知名企业逐渐消失 多数暴雷房企处于债务重组阶段[6] - 未来存活民企需具备稳健财务和过硬产品力 行业从规模时代转向品质制胜新赛道[6] 企业案例:华南城 - 香港高等法院下令华南城清盘 股票停牌 最终报价0.107港元 较巅峰市值300亿港元缩水95%[3] - 深圳国企特区建发入股时股价1.12港元 现亏损81% 并被追债14.07亿美元[4][5] - 华南城总负债609亿元 其中182亿元立即到期 资金链断裂[5] - 商业模式崩溃:依靠城市边缘低价拿地先盖房后配套的模式失效 商铺滞销 租金受电商冲击暴跌[5] 企业案例:金沙集团 - 在单一四线城市实现年销售额60亿元 且保持零负债无杠杆运营[16] - 在三四线城市市场下行时仍实现开盘售罄甚至日光 去化率远超行业平均20%水平[16] - 超50%销售额通过老业主推荐达成 工程品质要求墙面平整度≤3mm 瓷砖空鼓率≤0.5%[17][18] - 采取极致廉洁政策 工地每日对业主开放 实景效果超越效果图[18][19] 行业转型方向 - 政策导向推动行业从温和调整进入深度重构阶段 重点关注"好房子"建设[6] - 出现一批深耕地级市/县域的本土品质民企 通过提升经营力 组织力 产品力等建立领导地位[7] - 金沙集团将于8月23-24日举办深度研学活动 分享设计赋能 运营破局 成本管控等实战经验[11][13]
华南城(01668) - 押后 2025 年 8 月 15 日举行之股东特别大会
2025-08-13 21:26
会议与交易 - 2025年8月15日股东特别大会押后至另行通告[2][3] - 股份自2025年8月11日上午10时55分起暂停买卖,继续停牌直至另行通知[4]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成员职权于2025年8月11日清盘命令颁布时终止[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