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医药(02196)

搜索文档
\t复星医药(02196.HK)拟8月26日举行董事会会议以审批中期业绩
格隆汇· 2025-08-08 18:56
复星医药董事会会议及中期业绩公告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26日举行董事会会议 [1] - 会议内容包括审议并通过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中期业绩 [1] - 中期业绩将在会议后予以刊发 [1]
复星医药(600196) - 复星医药关于为控股子公司提供担保的进展公告

2025-08-08 18:00
担保情况 - 截至2025年8月8日,为南通健嘉担保余额3650万元,本次担保2000万元[2] - 截至2025年8月8日,为汕头健嘉担保余额2494万元,本次担保550万元[2] - 截至2025年8月8日,为西安健嘉担保余额1100万元,本次担保1100万元[2][3] - 截至2025年8月8日,为扬州健嘉担保余额2832万元,本次担保500万元[3] - 截至2025年8月8日,为复星安特金担保余额107703万元,本次担保9000万元[3] - 截至2025年8月8日,为美中互利担保余额1000万元,本次担保1000万元[3] - 截至2025年8月8日,公司实际对外担保金额折合人民币约2393074万元[4] - 对外担保金额占2024年12月31日公司经审计净资产的比例为50.64%[4] - 本次部分被担保方资产负债率超过70%[4] - 2024年度股东会通过至2025年度股东会结束,集团可续展及新增担保额度不超350.48亿元[11] - 截至2025年8月8日,资产负债率低于70%的控股子公司获批担保额度310.91亿元,已使用7.455亿元,剩余303.455亿元[12] - 截至2025年8月8日,资产负债率70%以上的控股子公司获批担保额度39.57亿元,已使用0.46亿元,剩余39.11亿元[12] - 截至2025年8月8日,已获批担保额度合计350.48亿元,已使用7.915亿元,剩余342.565亿元[12] 子公司情况 - 南通健嘉注册资本5600万元,健嘉康复、南通康健分别持股70%、30%[13] - 2025年1 - 3月南通健嘉资产总额1.0867亿元,负债总额0.8578亿元,净利润 - 81万元[13] - 汕头健嘉注册资本4000万元,健嘉康复、欧瑞康复分别持股51%、49%[15] - 2025年1 - 3月汕头健嘉资产总额0.8444亿元,负债总额0.6256亿元,净利润 - 400万元[15] - 西安健嘉注册资本3600万元,健嘉康复、致康佑爱分别持股60%、40%[17] - 2025年1 - 3月西安健嘉资产总额0.9753亿元,负债总额0.6386亿元,净利润 - 233万元[17] - 复星医药产业持有复星安特金约70.08%的股权,其他17名股东合计持有约29.92%的股权,复星安特金注册资本为人民币8312.82483万元[20] - 复星安特金2024年度资产总额366145万元、负债总额59102万元、资产净额307043万元、营业收入284万元、净利润 -1603万元;2025年1 - 3月资产总额378178万元、负债总额72479万元、资产净额305699万元、营业收入569万元、净利润 -1682万元[20] - 公司持有美中互利100%的股权,美中互利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744.48597万元[21] - 美中互利2024年度资产总额29632万元、负债总额22658万元、资产净额6974万元、营业收入12960万元、净利润312万元;2025年1 - 3月资产总额26231万元、负债总额19400万元、资产净额6831万元、营业收入523万元、净利润 -143万元[21] 合同相关 - 《保证合同一》《保证合同二》《保证合同三》《保证合同四》自2025年8月7日起生效,《保证合同五》《保证合同六》自2025年8月8日起生效[22][23][24][27][28][29] - 担保保证方式主要为连带责任保证和最高额连带责任保证,保证范围包括债务本金、利息及其他应付费用等,保证期间多为自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三年[22][23][24][27][28][29] - 2025年8月7日,健嘉医疗与南通农商行、交通银行、扬州农商行分别签订《保证合同》[34] - 2025年8月8日,公司与成都农商行签订《保证合同》,与北京银行签订《最高额保证合同》[34]
复星医药(600196) - 复星医药关于2025年度第二期科技创新债券发行完成的公告

2025-08-08 18:00
债券发行 - 公司中期票据注册金额40亿元,有效期2年[1] - 2025年4月完成第一期中期票据发行,总额5亿元[1] - 2025年度第二期科技创新债券实际发行总额10亿元[1] 债券信息 - 第二期科技创新债券期限2年,发行价格100元/百元,利率2.70%[1] - 起息日2025年8月7日,兑付日2027年8月7日[1] 关联方获配 - 关联方复星联合健康保险最终获配金额0.3亿元[1]
复星医药(600196) - 复星医药H股公告-董事会会议日期

2025-08-08 17:45
业绩相关 - 公司将召开董事会审议并发布2025年上半年中期业绩[3] - 董事会会议定于2025年8月26日举行[3] 人员相关 - 公司执行董事为陈玉卿等4人[4] - 公司非执行董事为陈启宇等3人[4]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为余梓山等4人[4] - 公司职工董事为严佳[4] 公告相关 - 公告日期为2025年8月8日[4]
复星医药拟8月26日举行董事会会议以审批中期业绩
格隆汇· 2025-08-08 17:11
公司公告 - 复星医药将于2025年8月26日举行董事会会议 [1] - 会议内容包括审议并通过公司及附属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中期业绩 [1] - 中期业绩将在会议后予以刊发 [1]
复星医药(02196) - 董事会会议日期

2025-08-08 16:31
业绩相关 - 公司将召开董事会审议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业绩并刊发[3] - 董事会会议时间为2025年8月26日[3] 人员相关 - 公司执行董事为陈玉卿等四人[4] - 非执行董事为陈启宇等三人[4] - 独立非执行董事为余梓山等四人[4] - 职工董事为严佳女士[4]
复星医药成立复星医药产业发展(成都)有限公司
证券之星· 2025-08-08 07:54
公司新设子公司 - 复星医药产业发展(成都)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 法定代表人王可心 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 [1] - 经营范围涵盖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 药物检测仪器销售 制药设备销售 包装材料销售 普通货物仓储 进出口业务及技术服务 [1] - 许可项目包括药品委托生产 药品批发 药物临床试验服务 需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 [1] 股权结构 - 该公司由复星医药(600196 SH/02196 HK)全资持股 通过天眼查APP股权穿透显示 [1] 数据来源 - 相关信息数据来源为天眼查APP [2]
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控股子公司获美国FDA药品临床试验批准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8-08 03:06
核心观点 - 复星医药控股子公司复宏汉霖获美国FDA批准开展靶向PD-L1抗体偶联药物HLX43用于治疗胸腺癌的I期临床试验 [2] - 该新药为复宏汉霖自主研发的抗体偶联药物(ADC),拟用于晚期/转移性实体瘤治疗 [3] - 全球范围内尚无同类靶向PD-L1的抗体偶联药物获批上市 [4] 研发进展 - 复宏汉霖计划在澳大利亚、日本、美国等地开展该适应症的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 [2] - 截至2025年6月,公司针对该新药的累计研发投入约1.82亿元人民币(未经审计) [3] - 该新药结合了引进的新型DNA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小分子毒素-肽链连接子与自研PD-L1抗体 [3] 行业地位 - 该药物属于创新性抗体偶联药物(ADC)领域 [3] - 目前全球未有同类靶向PD-L1的ADC药物上市 [4] - 适应症针对胸腺癌和晚期/转移性实体瘤等未满足临床需求领域 [2][3]
复星医药股价小幅下跌 子公司获FDA批准开展新药临床试验
金融界· 2025-08-08 02:41
公司股价表现 - 复星医药股价报26 37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 98% [1] - 盘中最高触及26 74元 最低下探至26 29元 [1] - 成交金额7 24亿元 [1]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是以药品制造与研发为核心的大型医药企业 [1] - 业务覆盖医药健康全产业链 [1] - 主要产品包括抗肿瘤药物 心血管系统药物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等 [1] 研发进展 - 控股子公司复宏汉霖获得美国FDA批准 将开展注射用HLX43用于治疗胸腺癌的I期临床试验 [1] - 该药物为靶向PD-L1的抗体偶联药物 拟用于晚期/转移性实体瘤的治疗 [1] - 公司计划在澳大利亚 日本 美国等地开展该适应症的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 [1] - 截至2025年6月 公司针对该新药的累计研发投入约为1 82亿元 [1]
复星医药(600196)控股子公司获美国FDA药品临床试验批准
搜狐财经· 2025-08-08 01:54
核心观点 - 复星医药控股子公司复宏汉霖获美国FDA批准开展靶向PD-L1抗体偶联药物HLX43用于治疗胸腺癌的I期临床试验[1] - 公司计划在澳大利亚、日本、美国等地开展该适应症的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1] - 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10.67亿元,净利润27.7亿元[4] 业务结构 - 制药业务为核心业务,包括创新药业务、成熟产品及制造业务、疫苗业务三大板块[2] - 创新药业务聚焦肿瘤、免疫炎症领域,重点发展抗体/ADC、细胞治疗、小分子等技术平台[2] - 成熟产品业务聚焦差异化、高技术壁垒产品,加大首仿、复杂制剂及改良型新药比重[2] - 疫苗业务已建立细菌性和病毒性疫苗两大技术平台,加速推进自研产品上市[2] - 医疗器械业务形成医疗美容、呼吸健康、专业医疗三大分支[2] - 医学诊断业务以生化诊断为基石,拓展免疫诊断、分子诊断等多领域[2] - 医疗健康服务业务包括大湾区综合性医疗机构和康复专科连锁[2] 行业地位 - 位列2023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第4位[3] - 2024年中国药品研发实力排行榜:研发综合实力第4位、化药研发第3位、生物药研发第4位[3] - 连续三年入选Citeline全球TOP25管线规模制药公司[3] - 2024年医院用处方药销售收入全国第12位[3] - MSCI ESG评级维持A级,入选"中国ESG上市公司先锋100"榜单[3] 财务数据 - 2024年营业收入410.67亿元[4] - 2024年净利润27.7亿元[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