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誉(02256)

搜索文档
和誉-B:专注小分子差异化研发,核心资产匹米替尼待商业化-20250410
平安证券· 2025-04-10 15:3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致力于差异化小分子创新管线研发,核心管线匹米替尼与德国默克达成战略合作,预计2025年内中、美两地分别申报上市 [7] - 公司旗下拥有19款研发管线,12款产品已进入临床阶段,且在早研领域坚持研发为公司长期发展提供动力源 [7]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匹米替尼上市后销售分成及合作里程碑付款,对应年份收入体量分别为6.19/6.23/6.64亿元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致力于差异化小分子研发,2024年首次实现全年盈利 - 公司致力于小分子肿瘤精准治疗,截至2025年3月有19款肿瘤候选药物产品管线,12个处于临床开发阶段,还与多家知名药企达成合作 [12] - 公司创始人团队在药物研发领域经验丰富,创始人兼CEO徐耀昌博士有30余年新药研发和管理经验,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官喻红平博士有20余年研发经验 [18] - 2025年公司启动不超过2亿港元股票回购计划,2024年已回购并注销2259.4万股股份(占总股本3.22%),累计涉及金额6874万港元 [21] - 2024年公司首次实现盈利,净利润2830万元,全年收入达5.04亿元,主要来自授权合作收入,且现金流管理稳健,年底现金及银行结余达19.59亿元 [23] - 2025年公司主要研发进展包括匹米替尼预计国内和下半年在美递交治疗TGCT上市申请等多项管线推进 [28] CSF - 1R匹米替尼治疗TGCT有望今年中、美递交上市申请 - TGCT治疗存在未满足临床需求,靶向抑制CSF - 1为治疗提供新思路,匹米替尼靶向CSF - 1R治疗TGCT疗效为同类最佳,安全性耐受良好,预计2025年中美递交上市申请,且与德国默克合作增加现金储备并最大化管线价值 [32][34][36] -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发生率为30 - 70%,自2017年以来FDA批准4款药物治疗,治疗cGvHD新型口服ROCK抑制剂2024年全球销售额达4.7亿欧元,CSF - 1R单抗获批验证了该靶点在GvHD适应症的成药确定性 [39][41][42] - 匹米替尼治疗cGvHD临床2期数据展现出优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整体ORR达63%,口服给药方式有望为患者提供便捷治疗选择 [44] FGFR小分子抑制剂多维度布局,探索单药及联合治疗潜力 - 国内肝癌高发,疾病进展迅速且预后差,针对免疫治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失败后的肝癌患者,后续临床给药缺乏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方案,国内已获批的1L/2L TKI市场规模在50 - 60亿之间,未来有望扩容 [46][48][50] - FGF19/FGFR4复合物的异常信号传导是HCC致癌驱动因素,FGFR4抑制剂单药或联用有望为HCC治疗提供新策略,公司自研FGFR4抑制剂ABSK011单药2L + 治疗肝癌临床1期数据展现出可控安全性和优异抗肿瘤活性,联合阿替利珠单抗临床2期数据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2025年有相应开发计划 [52][59][63] - FGFR信号通路异常与多种肿瘤发生密切相关,ABSK061是全球首款进入临床试验的FGFR2/3抑制剂,治疗实体瘤处于临床2期,预计2025年推进相关临床研究,其治疗软骨发育不全(ACH)预计2025年国内进入临床1期研究 [67][69][71] 口服PD - L1抑制剂ABSK043探索联合治疗潜力 - 预计2024年全球PD - (L)1市场规模约525亿美元,2031年将达1700亿美元,K药全球销售额居首位,2024年达295亿美元 [76][79] - 2024年国内PD - (L)1市场规模预计为165亿元,国产品牌占本土市场主力,2024上半年非小细胞肺癌是免疫治疗主要领域 [81] - PD - (L)1单抗存在不足,研发小分子有广阔前景但充满挑战,公司自研PD - L1抑制剂ABSK043单药临床1期数据显示在PD - L1 TPS高表达组ORR达41.7%,其联合治疗潜力开发已进入临床2期,并与艾力斯达成联合用药合作协议 [87][89][95] 公司早期管线及双抗ADC平台布局 - 公司早期管线布局包括合成致死PRMT5抑制剂ABSK131预计2025年启动临床1期等多项进展,还布局双抗ADC创新技术平台 [102] 关键假设与投资评级 - 匹米替尼治疗TGCT海外销售预计2026、2027年公司分成收入分别为1.26/2.53亿元,国内销售预计对应分成收入为0.22/0.44亿元 [100] - 预计2025 - 2027年匹米替尼里程碑收入分别为6.12/4.68/3.60亿元,ABSK3376里程碑确认收入均为100万美元 [101] - 整体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收入体量分别为6.19/6.23/6.64亿元,主要由产品销售分成和里程碑付款组成 [103]
和誉-B(02256):专注小分子差异化研发,核心资产匹米替尼待商业化
平安证券· 2025-04-10 14:2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致力于差异化小分子创新管线研发,核心管线匹米替尼与德国默克达成战略合作,预计2025年内中、美两地分别申报上市 [7] - 公司旗下拥有19款研发管线,12款产品已进入临床阶段,且在早研领域坚持研发为公司长期发展提供动力源 [7]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匹米替尼上市后销售分成及合作里程碑付款,对应年份收入体量分别为6.19/6.23/6.64亿元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致力于差异化小分子研发,2024年首次实现全年盈利 - 公司致力于小分子肿瘤精准治疗,截至2025年3月有19款肿瘤候选药物产品管线,12个处于临床开发阶段,还与多家知名药企达成合作推动全球化布局 [12] - 公司创始人团队在药物研发领域经验丰富,创始人兼CEO徐耀昌博士有30余年新药研发和管理经验,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官喻红平博士有20余年研发经验 [19] - 2025年公司启动不超过2亿港元股票回购计划,2024年已回购并注销2259.4万股股份(占总股本3.22%),累计涉及金额6874万港元 [21] - 2024年公司首次实现盈利,净利润2830万元,全年收入达5.04亿元,主要来自授权合作收入,研发费用微增4%,管理费用同比下滑23%,年底现金及银行结余达19.59亿元 [23] - 2025年公司主要研发进展包括匹米替尼预计国内递交治疗TGCT上市申请、下半年在美递交申请等多项管线推进 [28] CSF - 1R匹米替尼治疗TGCT有望今年中、美递交上市申请 - TGCT治疗存在未满足临床需求,靶向抑制CSF - 1为治疗提供新思路,美国每年患者约1.4万人,我国约6万人 [33] - 匹米替尼靶向CSF - 1R治疗TGCT疗效为同类最佳,2024年11月临床3期达主要终点,第25周ORR达54%,安全性好,预计2025年中美递交上市申请 [35] - 2023年12月公司与德国默克就匹米替尼达成合作,总金额6.055亿美元,2025年4月默克行使全球商业化选择权,行权费用8500万美元 [37] -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发生率为30 - 70%,自2017年以来FDA批准4款药物治疗,2024年全球GvHD市场规模预计达28.5亿美元 [40] - 治疗cGvHD新型口服ROCK抑制剂Rezurock 2024年全球销售额达4.7亿欧元,自2021年上市以来放量优异 [42] - 2024年8月CSF - 1R单抗Axatilimab获批治疗cGvHD,关键注册2期临床数据显示不同剂量组总体缓解率等表现良好 [43] - 匹米替尼治疗cGvHD临床2期数据优异,整体ORR达63%,安全性好,口服给药有望提供便捷治疗选择 [45] FGFR小分子抑制剂多维度布局,探索单药及联合治疗潜力 - 2022年我国新发肝癌病例数达36.77万人,死亡病例数为31.65万人,肝癌负担重且致死率高,对新型疗法需求强劲 [47] - 国内晚期肝癌一线标准治疗为免疫治疗联合靶向药物,免疫疗法联合靶向药物治疗失败的肝癌患者二线治疗方案缺乏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 [49] - 国内已获批的1L/2L TKI市场规模在50 - 60亿之间,预计未来随着新药获批及患者生存获益延长,市场规模有望扩容 [51] - FGF19/FGFR4复合物异常信号传导是HCC致癌驱动因素,FGFR4抑制剂单药或联用有望为HCC治疗提供新策略 [53] - FGFR4在FGFRs中同源性最低,激酶结构域含独特C552氨基酸,高特异性选择抑制FGFR4成为可能 [56] - 公司自研FGFR4抑制剂ABSK011单药2L + 治疗肝癌临床1期数据展现出可控安全性和优异抗肿瘤活性,22mg每日2次给药组ORR达44.8% [60] - ABSK011联合阿替利珠单抗临床2期数据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220mg BID队列在FGF19过表达HCC患者中ORR高达50% [64] - ABSK011单药2L + 肝癌患者预计2025年开启关键性注册临床2/3期研究,联合阿替利珠单抗有望在2025年学术大会更新数据并确定后续方案 [65] - FGFR信号通路异常与多种肿瘤发生密切相关,胃癌主要为FGFR2突变,约10%的G/GEJ患者存在FGFR2基因扩增或FGFR2b过表达 [68] - ABSK061是全球首款进入临床试验的FGFR2/3抑制剂,治疗实体瘤处于临床2期,预计2025年推进相关临床2期研究 [70] - 软骨发育不全(ACH)患者大多存在FGFR3基因突变,公司自研ABSK061治疗ACH预计2025年国内进入临床1期研究 [72] 口服PD - L1抑制剂ABSK043探索联合治疗潜力 - 预计2024年全球PD - (L)1市场规模约525亿美元,2031年将达到1700亿美元,截至2024年底在美已获批10款PD - (L)1 [77] - K药全球销售额居首位,2024年全球销售体量达295亿美元,K药和O药在美核心化合物专利将分别于2028年和2027年到期 [80] - 2024年国内PD - (L)1市场规模预计为165亿元,国产品牌占本土PD - (L)1市场主力,2024上半年非小细胞肺癌是免疫治疗主要领域 [82] - PD - (L)1单抗存在不足,小分子药物有优点,研发PD - (L)1小分子前景广阔但充满挑战,全球尚无一款上市 [88] - 公司自研PD - L1抑制剂ABSK043单药临床1期数据显示在PD - L1 TPS高表达组ORR达41.7% [90] - ABSK043联合伏美替尼治疗NSCLC、联合FGFR2/3分子ABSK061治疗胃癌均已进入临床2期,还与艾力斯KRAS G12C戈来雷塞片达成联合用药合作协议 [96] 公司早期管线及双抗ADC平台布局 - 合成致死PRMT5抑制剂ABSK131预计2025年启动临床1期;口服KRAS G12D ABSK141预计2025年下半年进入IND审批阶段;泛KRAS抑制剂P021预计2025年上半年提交PCC;公司布局双抗ADC创新技术平台 [103] 关键假设与投资评级 - 匹米替尼治疗TGCT海外销售预计2026年、2027年在美销售对应公司分成收入分别为1.26/2.53亿元 [101] - 匹米替尼治疗TGCT国内销售预计2026年、2027年国内销售对应公司分成收入0.22/0.44亿元 [101] - 预计2025 - 2027年匹米替尼里程碑收入分别为6.12/4.68/3.60亿元 [102] - 假设2025 - 2027年ABSK3376里程碑确认收入均为100万美元 [102] - 整体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收入体量分别为6.19/6.23/6.64亿元,主要由产品销售分成和里程碑付款两部分组成 [104]
再获默克8500万美元行权费用,和誉-B(02256)FIC/BIC品种BD潜力持续释放
智通财经网· 2025-04-02 11:18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和誉因与默克的BD交易首次实现全年盈利,双方合作的匹米替尼项目进展顺利,商业化启动在即,和誉创新研发管线的多款FIC/BIC品种有巨大商业化和BD潜力,有望持续提振股价增强投资者信心 [1][3][8] 分组1:和誉与默克的BD交易情况 - 2024年和誉因与默克就核心产品匹米替尼达成“高首付、高里程碑、高分成”的BD交易获7000万美元首付款,实现创新收益和扭亏为盈 [1] - 今年4月1日默克行使匹米替尼全球商业化选择权,行权费用8500万美元,双方BD合作已为和誉带来逾1.5亿美元现金 [1] - 根据协议和誉后续还将获默克研发及销售里程碑付款,潜在付款总额可能高达6.06亿美元,还有两位数净销售分成 [1] 分组2:匹米替尼的情况 - 匹米替尼是首个中国自主研发进入全球III期TGCT临床试验的CSF - 1R抑制剂,已获中美欧多国监管机构突破性疗法认定,在TGCT和cGVHD等适应症有潜力 [2] - 匹米替尼针对腱鞘巨细胞瘤疗效最佳且安全性大幅改善,全球III期MANEUVER研究顶线结果显示客观缓解率达54.0%,显著优于安慰剂组,治疗耐受性良好 [3] - 去年12月美国ASH年会上展示匹米替尼治疗cGvHD初步II期积极研究结果,20mg剂量组ORR达64%,并覆盖多器官缓解 [3] - 匹米替尼或在今年提交NDA申请,商业化启动在即,默克此时行权意味着双方BD合作进入新阶段 [3] 分组3:和誉股价及市场预期情况 - 今年3月3日和誉董事会批准动用2亿港元回购股份,公告发布后股价上扬,3月28日盘中达8.98港元,较3月3日开盘价区间累涨逾40% [4][5] - 中金维持和誉“跑赢行业”评级,将目标价升至9.2港元,市场对和誉“进入港股通”预期加大 [5] 分组4:和誉创新研发管线情况 - 和誉医药聚焦肿瘤精准治疗与免疫治疗,覆盖多个热门靶点,建立了包括19款候选药物的差异化创新研发管线,多款在研创新药有“同类最优”或“全球首创”潜力 [5] - 依帕戈替尼已实现全球小分子管线进度领先,有望成为Global FIC/BIC药物,相比其他FGFR4靶向药有依从性和经济性优势,有望成为“超十亿美元分子” [5][6] - 3月28日和誉宣布携四项研究成果参加今年AACR年会,其中PRMT5*MTA抑制剂ABSK131具备较强BIC潜质,已获美国FDA和中国CDE批准 [6][7] - 和誉前沿性布局泛KRAS抑制剂,还布局KRAS抑制剂耐药方向,其创新研发的KRASG12D小分子抑制剂等品种有重磅BD交易可能性 [7]
携四项研究成果再登AACR年会,和誉-B(02256)创新价值获国际学界和市场双重认可
智通财经网· 2025-03-28 12:06
文章核心观点 创新药研发与投资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和誉携多项临床前研究成果参加AACR大会展示研发成绩,公司营收增长扭亏为盈支撑研发,多款在研药有潜力,核心管线将迎商业化兑现期,内在价值在二级市场持续释放 [1][4] 公司研发成果 - 和誉相关研发领导携4项最新临床前研究成果参加今年AACR大会,将以壁报形式发布EGFR Exon20ins抑制剂ABSK112、PRMT5*MTA抑制剂ABSK131以及KRAS抑制剂的成果 [1] - ABSK112是二代EGFR Exon20ins口服抑制剂,有优异活性、选择性和入脑特性,临床前研究中入脑特性、针对野生型EGFR选择性、Exon20ins突变覆盖谱更优,在小鼠肿瘤模型中有积极体内药效,有望成新一代同类优效药物 [1][2] - ABSK131选择PRMT5靶点切入合成致死路径,口服给药有良好药物代谢和药代动力学特性,能透过血脑屏障,IND申请获美国FDA和中国CDE批准,其研发成果入选大会受国际学界关注 [2][3] 公司经营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5.0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544%,扭亏为盈,强劲收入增长和现金流预期支撑创新研发,报告期内研发投入4.51亿元 [1] 公司研发管线 - 公司聚焦肿瘤精准治疗与免疫治疗,覆盖热门靶点,建立含15种候选药物的差异化创新研发管线,多款在研创新药有“同类最优”或“全球首创”潜力 [3] - 创新管线内多款优质管线处于早期临床和临床前阶段,匹米替尼、依帕戈替尼、ABSK043等核心管线临床进展稳步推进,将迎商业化价值兑现期 [4] 公司二级市场表现 - 3月28日,和誉盘中股价触及最高8.98港元,创2022下半年以来最高记录,未来更多研发成果获认可,内在价值有望在二级市场加速释放 [4]
和誉-B:小分子创新药研发能力突出,肝癌新药星辰大海-20250320
国元国际控股· 2025-03-20 15:4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11.50港元,较现价有43%的升幅 [5][4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小分子创新药龙头,小分子创新药研发能力突出,将迎来快速增长,启动2亿元的回购,董事会主席增持,体现管理层对公司长期发展的信心 [5][49] - 预计2025 - 27年收入分别为人民币6.50亿、6.80、7.3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97亿、1.11亿、1.42亿元 [5][49] 各目录总结 公司概况:小分子肿瘤及免疫创新药龙头 - 公司致力于发现及开发创新且差异化的小分子肿瘤疗法,自2016年成立以来开发出16种主要专用于肿瘤学的候选药物组成的产品管线,包括10种处于临床阶段的候选药物,专注于小分子肿瘤精准治疗及小分子肿瘤免疫治疗领域 [8][11] - 研发团队约221名专业人员,70%拥有研究生或以上学位,21%持有博士学位,由徐耀昌博士、喻红平博士领导 [8][39] - 股权结构合理,创始人徐耀昌博士直接及Yaochang Family Holding Limited间接持有11.77%的股份,创投基金Qiming Venture Partners VI, L.P占比6.74%,喻博士及陈博士直接持有1.09%股份 [10] - 2024年收入达5.04亿元人民币,源于与默克BD合作的匹米替尼项目首付款7000万美元,24年研发开支增至451百万元人民币,行政开支减至40.3百万元人民币 [12] 行业概况 - 创新药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前景广阔 - 2025年内将发布第一版医保丙类目录,聚焦创新程度高、临床应用价值显著、患者获益大的药品,国家医保局将采取激励措施引导商保纳入,打通与基本医保目录通道,促进创新药临床使用,国内创新药占比提升空间广阔 [15] - 2023年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数量96个,总金额85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中国创新药研发工程师素质及数量全球领先,国内三甲医院提供良好临床研究基地,未来扎根国内走向全球趋势延续 [16] 公司核心产品管线 - 全球BIC产品匹米替尼数据优秀,即将商业化,2024年11月完成国际多中心关键临床数据读出,第25周客观缓解率(ORR)为54.0%,而安慰剂组为3.2%(p<0.0001) [3][17] - 依帕戈替尼是高选择性小分子FGFR4抑制剂,获批开展治疗FGF19过表达的晚期肝细胞癌注册性临床试验,前期临床数据显示220mg BID联用阿替利珠单抗队列在既往接受过ICI治疗的FGF19+ HCC患者中ORR达50% [4][17] - 口服PD - L1及FGFR2/3等处于二期临床阶段,ABSK061在软骨发育不全症及多种癌症方面潜力大,市场空间广阔 [4][37] 公司创新优势明显,核心竞争力突出 - 公司在小分子肿瘤精准治疗及小分子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研发能力突出,与默克等大公司有商业化合作,研发管理团队经验丰富,新药即将商业化 [39] - 研发团队约221名专业人员,专注肿瘤领域,70%有研究生或以上学位,21%持有博士学位,由徐耀昌博士、喻红平博士领导,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获近30项IND或临床试验批准 [39] - 靶点选择重点突出,针对多种重要肿瘤靶点研究,适应症广泛,积极探索联合治疗方案,有全球战略 [40] 管理团队 - 徐耀昌博士为联合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在肿瘤及其他疾病领域有逾30年研发经验 [40] - 喻红平博士为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官,曾在多家知名药企任职 [43] - 嵇靖博士为首席医学官、执行董事,有丰富临床开发及监管战略经验 [44] - 张子栋博士为首席财务官,有全面财务管理及资本运作经验 [45] 财务状况 - 随着研发管线推进,匹米替尼即将商业化,和默克合作取得首付款497百万元,2024年年度总收入约504百万元,较2023年增加约485百万元,净利润扭亏为盈 [46]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2026年匹米替尼为公司带来110百万元分成收入,2028年达450百万元;依帕戈替尼预计2028年商业化,2028年收入达200百万元,2029年达360百万元 [47] - 预计2025 - 27年收入分别为人民币6.50亿、6.80、7.3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97亿、1.11亿、1.42亿元,根据DCF模型得出目标市值78.2亿港元,目标价11.50港元,给予买入评级 [49]
和誉-B:ABSK021的TGCT III期结果优秀,ABSK011将启动HCC III期临床-20250315
天风证券· 2025-03-14 22: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医疗保健业/药品及生物科技,6个月评级为买入(维持评级),当前价格7.52港元,目标价格9.12港元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核心产品读出数据优秀,后续在研管线丰富,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为6.30亿元、2026年营业收入从6.17上调至6.84亿元,2027年营业收入为6.34亿元;将2025 - 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从0.28亿元、0.13亿元上调至0.45亿元、0.68亿元,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0.98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 - 2024年全年总收入5.04亿元,同比增长2544%,主要因收到来自Merck的7千万美元首付款;2024年净利润为2830万元,同比增长107% [1] ABSK021药物情况 - TGCT适应症III期疗效安全性双优,2024年11月,ABSK021(50mg QD)治疗TGCT的III期MANEUVER研究取得积极顶线结果,该剂量组达到主要终点,所有关键次要终点相较于安慰剂组均有显著改善,25周ORR为54.0% vs 3.2%,NRS为 - 3.0 vs - 0.57,BPI为 - 2.32 vs 0.23,耐受性良好,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停药率极低,且无胆汁淤积性肝毒性证据;Ib期长期随访数据显示,最佳ORR达85.0%,中位治疗持续20.67个月,安全性特征稳定 [2] - GvHD的II期试验表现良好,2024年美国血液学会年会上公布的ABSK021用于2L cGvHD的II期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总体ORR为57.7%,中度和重度cGvHD患者的ORR分别为66.7%和52.9%,20mg QD ORR为64%,且该剂量下所有受累器官均观察到缓解,不良事件以1级为主且可逆;目前正推进全球多中心TGCT III期临床试验及cGvHD II期试验 [3] ABSK011药物情况 - III期注册临床已获CDE批准,2024年12月获批开展注册性临床研究,该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双盲试验,旨在评估ABSK - 011联合BSC对比安慰剂联合BSC,在既往接受过系统性治疗的FGF19过表达晚期或不可切除HCC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之前公布的200mg BID ABSK011单药治疗既往接受过ICI和mTKI治疗且FGF19过表达的HCC患者中的ORR为44.8%、DCR为79.3%、mPFS为5.5个月 [4] ACH市场及ABSK061情况 - ACH适应症存在未满足的治疗需求,ACH在活产婴儿中的发病率为1∶17000 - 1∶28000,全球约有36万受累个体,该疾病有多种并发症,患者早逝风险增加,平均寿命比一般人短约10年,大多数ACH由FGFR3基因突变引起,目前在研药物以FGFR3抑制剂、CNP药物、生长激素为主 [5] - 主要药物拜玛林制药的CNP伏索利肽于2021年开始陆续在欧洲和美国获批上市,2024年全球销售额达到7.35亿美元,同比增长56.42%,目前在中国内地仅在海南先行区获批;还有3款FGFR3靶点药物开展了关于软骨发育不全的临床试验 [5]
和誉-B:ABSK021的TGCT III期结果优秀,ABSK011将启动HCC III期临床-20250314
天风证券· 2025-03-14 21:0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医疗保健业/药品及生物科技,6个月评级为买入(维持评级),当前价格7.52港元,目标价格9.12港元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核心产品读出数据优秀,后续在研管线丰富,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为6.30亿元、2026年营业收入从6.17上调至6.84亿元,2027年营业收入为6.34亿元;将2025 - 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从0.28亿元、0.13亿元上调至0.45亿元、0.68亿元,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0.98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 - 2024年全年总收入5.04亿元,同比增长2544%,主要因收到来自Merck的7千万美元首付款;2024年净利润为2830万元,同比增长107% [1] ABSK021药物情况 - TGCT适应症III期疗效安全性双优,2024年11月,ABSK021(50mg QD)治疗TGCT的III期MANEUVER研究取得积极顶线结果,该剂量组达到主要终点,所有关键次要终点相较于安慰剂组均有显著改善,25周ORR为54.0% vs 3.2%,NRS为 - 3.0 vs - 0.57,BPI为 - 2.32 vs 0.23,耐受性良好,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停药率极低,且无胆汁淤积性肝毒性证据;Ib期长期随访数据显示最佳ORR达85.0%,中位治疗持续20.67个月,安全性特征稳定 [2] - GvHD的II期试验表现良好,2024年美国血液学会年会上公布的ABSK021用于2L cGvHD的II期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总体ORR为57.7%,中度和重度cGvHD患者的ORR分别为66.7%和52.9%,20mg QD ORR为64%,该剂量下所有受累器官均观察到缓解,不良事件以1级为主且可逆;目前正推进全球多中心TGCT III期临床试验及cGvHD II期试验 [3] ABSK011药物情况 - III期注册临床已获CDE批准,2024年12月获批开展注册性临床研究,该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双盲试验,旨在评估ABSK - 011联合BSC对比安慰剂联合BSC,在既往接受过系统性治疗的FGF19过表达晚期或不可切除HCC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之前公布的200mg BID ABSK011单药治疗既往接受过ICI和mTKI治疗且FGF19过表达的HCC患者中的ORR为44.8%、DCR为79.3%、mPFS为5.5个月 [4] ACH市场及相关药物情况 - ACH适应症存在未满足的治疗需求,ACH在活产婴儿中的发病率为1∶17000 - 1∶28000,全球约有36万受累个体,该疾病有多种并发症,患者早逝风险增加,平均寿命比一般人短约10年,大多数ACH由FGFR3基因突变引起,目前在研药物以FGFR3抑制剂、CNP药物、生长激素为主 [5] - 主要药物拜玛林制药的CNP伏索利肽于2021年开始陆续在欧洲和美国获批上市,2024年全球销售额达到7.35亿美元,同比增长56.42%,目前在中国内地仅在海南先行区获批;还有3款FGFR3靶点药物开展了关于软骨发育不全的临床试验,分别为诺华的英菲格拉替尼(FGFR1/2/3,III期)、Ascendis Pharma的那韦培肽(FGFR3,II/III期)和Tyra Bioscience的TYRA - 300(FGFR3,II期) [5]
和誉-B(02256):ABSK021的TGCTIII期结果优秀,ABSK011将启动HCCIII期临床
天风证券· 2025-03-14 19:0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医疗保健业/药品及生物科技,6个月评级为买入(维持评级),当前价格7.52港元,目标价格9.12港元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全年总收入5.04亿元同比增长2544%,净利润2830万元同比增长107%,核心产品读出数据优秀,后续在研管线丰富,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30亿元、6.84亿元、6.34亿元,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5亿元、0.68亿元、0.98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1][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ABSK021相关情况 - ABSK021的TGCT适应症III期疗效安全性双优,2024年11月50mg QD治疗TGCT的III期MANEUVER研究取得积极顶线结果,25周ORR为54.0% vs 3.2%等,耐受性良好;Ib期长期随访最佳ORR达85.0%,中位治疗持续20.67个月,安全性特征稳定 [2] - ABSK021用于2L cGvHD的II期初步研究总体ORR为57.7%,20mg QD ORR为64%,不良事件以1级为主且可逆,目前正推进全球多中心TGCT III期临床试验及cGvHD II期试验 [3] ABSK011相关情况 - ABSK011的III期注册临床已获CDE批准,研究评估其联合BSC对比安慰剂联合BSC在特定HCC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之前200mg BID单药治疗特定HCC患者ORR为44.8%、DCR为79.3%、mPFS为5.5个月 [4] ACH及ABSK061相关情况 - ACH在活产婴儿中发病率为1∶17000 - 1∶28000,全球约36万受累个体,大多数由FGFR3基因突变引起,存在未满足治疗需求 [5] - 主要药物拜玛林制药的CNP伏索利肽2024年全球销售额达7.35亿美元同比增长56.42%,还有3款FGFR3靶点药物开展相关临床试验 [5]
和誉-B(02256)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03 20:54
公司人员变动 - 陈椎博士自2025年3月3日起辞任公司执行董事,嵇靖博士同日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2] - 徐耀昌博士、喻红平博士及陈椎博士自2025年3月3日起终止一致行动协议[2] - 徐海音女士自2025年2月28日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72] - 王磊先生自2025年2月28日起辞去独立非执行董事职务[72] - 2025年3月3日起,陈椎博士辞任公司执行董事等职务,不再担任首席科学官,公司或视情况委任其为顾问[152] - 因陈博士辞任,徐博士、喻博士及陈博士自2025年3月3日起终止一致行动协议[155] - 公司认为执行董事变动不会对集团运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154] - 公司认为终止协议对集团运营并无重大不利影响[156] - 紧接签订终止协议前,徐博士股份总数114300768股,股权概约16.82%;喻博士股份总数114300768股,股权概约16.82%;陈博士股份总数114300768股,股权概约16.82%[157] - 紧随签订终止协议后,徐博士股份总数79902980股,股权概约11.76%;喻博士股份总数17190394股,股权概约2.53%;陈博士股份总数17207394股,股权概约2.53%[157] - 2025年3月3日嵇靖博士获董事会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任期至获委任后公司第一次股东周年大会[161] - 嵇靖博士于公司4475000股股份中拥有权益,占公司于公告日期已发行股本约0.66%[162] - 嵇靖博士拥有的权益中3600000股为根据公司2019年股权激励计划授出的购股权所涉相关股份[162] - 嵇靖博士拥有的权益中150000股为根据公司首次公开售后购股权计划授出的购股权所涉相关股份[162] - 嵇靖博士拥有的权益中725000股为根据公司首次公开售后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授出的受限制股份单位所涉相关股份[162] - 嵇靖博士与公司订立为期三年服务合约,自2025年3月3日起计[164] - 嵇靖博士不会收取董事袍金薪酬,2025年作为公司高级管理层薪金为每年人民币3797016元[164] - 嵇靖博士有权收取公司参考其表现等因素而定的酌情花红[164] - 公告日期公司董事会包括执行董事徐耀昌博士、喻红平博士及嵇靖博士[166] - 公告日期公司董事会包括独立非执行董事孙飘扬博士、孙洪斌先生及徐海音女士[166] 产品管线及临床研究进展 - pimicotinib治疗TGCT的全球III期MANEUVER研究25周客观缓解率为54.0%,安慰剂组为3.2%[4] - pimicotinib治疗TGCT的Ib期研究中,50mg剂量42名患者最佳客观缓解率为85.0%,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为20.67个月[5] - pimicotinib治疗cGvHD的初步II期研究中,20mg QD治疗患者亚组客观缓解率达64%[6] - 2024年12月公司获中国CDE批准开展irpagratinib治疗FGF19过表达的晚期或不可切除HCC患者的注册性研究[7] - ABSK043在49名未经过肿瘤免疫治疗的可评估患者中,活性剂量客观缓解率达20.4%[8] - ABSK043在15名未经过肿瘤免疫治疗的NSCLC患者中客观缓解率达33.3%,疾病控制率达73.3%[8] - ABSK061在8名携带FGFR激活突变因子的实体瘤患者中客观缓解率达37.5%[9] - irpagratinib 220mg BID组在经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前线治疗的FGF19+晚期HCC患者中客观缓解率达44.8%[10] - 公司自2016年成立构建出由19种主要用于肿瘤的候选药物组成的产品管线,12个候选药物处于临床开发阶段[22] - 2024年9月中国NMPA批准ABK3376(AST2303)用于治疗具有EGFR - C797S突变的NSCLC患者的I期研究[14] - 2024年10月公司在EORTC - NCI - AACR会议发布ABSK131的临床前研究成果,12月获美国FDA的IND批准并向中国NMPA提交IND申请[14] - 公司产品管线涵盖精准/靶向肿瘤学、其他/免疫肿瘤学等领域,各候选药物处于不同开发阶段[24] - pimicotinib是中国研发的首个进入针对TGCT的全球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MANEUVER的CSF - 1R抑制剂[30] - 2024年4月完成pimicotinib用于治疗TGCT的全球III期MANEUVER研究的患者入组,共94名患者入组,超90名患者目标,试验在全球30多个研究中心进行,欧美患者占一半以上[32] - 2024年11月宣布pimicotinib用于治疗TGCT患者的III期MANEUVER研究取得积极顶线结果,由BIRC基于RECIST 1.1版标准评估的25周ORR为54.0%,安慰剂组为3.2% (p<0.0001) [32] - 2024年11月在2024年CTOS年会上发布pimicotinib用于治疗TGCT患者的Ib期研究的长期随访结果,截至2024年6月30日,接受50mg QD剂量pimicotinib的42名患者由IRC基于RECIST 1.1版标准评估的最佳ORR为85.0%,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为20.67个月(0.5, 30.1) [33] - 2024年12月在第66届ASH年会上发布pimicotinib用于治疗cGvHD的初步II期研究结果,截至2024年11月22日,接受pimicotinib 20mg QD治疗的患者亚组中初步观察到64%的ORR [34] - irpagratinib是高选择性小分子FGFR4抑制剂,正开发用于治疗有FGF19/FGFR4信号通路高度活化特征的晚期HCC患者,FGF19/FGFR4过表达的患者数约占全世界HCC患者总数的30% [35] - 2024年12月中国NMPA的CDE批准开展irpagratinib的注册性临床研究[36] - 2024年9月在2024年ESMO年会上发布irpagratinib用于治疗曾经过治疗的aHCC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最新I期临床数据,Irpagratinib 220mg BID组在先前治疗经ICI和mTKIs治疗的FGF19 + 晚期HCC患者中ORR为44.8%、mDoR为7.4个月、mPFS为5.5个月[36] - 2024年4月irpagratinib用于治疗HCC获美国FDA授予ODD [37] - 2024年6月在2024年ESMO - GI大会上发布irpagratinib联合atezolizumab用于治疗晚期HCC的最新II期临床试验数据,Irpagratinib 220mg BID联用atezolizumab在FGF19 + HCC患者中ORR达50% [38] - ABSK043在49名疗效可评估的未经肿瘤免疫治疗患者中,活性剂量(600 - 1000mg BID)的ORR达20.4%[41] - 15名未经肿瘤免疫治疗的NSCLC患者中,ABSK043的ORR达33.3%,DCR达73.3%[41] - PD - L1高表达(TPS≥50%)的NSCLC患者中,ABSK043的ORR达41.7%[41] - 90名曾接受ABSK043治疗的患者中,仅8.9%的患者报告3级或以上的TRAE,并无观察到ILD[41] - ABSK061 75mg BID及150mg QD组在伴有FGFR激活改变因子的实体瘤患者中的ORR达37.5%[44] - fexagratinib用于FGFR3变异(包括突变及/或融合)的mUC患者的已确认ORR达30.7%(4/13)[49] - fexagratinib用于FGFR3突变患者的已确认ORR为44%(4/9)[49] - 有3%至5%的NSCLC患者会发生EGFR外显子20突变[52] - 2024年4月,X4已从美国FDA获得Xolremdi (mavorixafor)用于治疗12岁或以上的WHIM综合征患者的市场批准[55] - 2024年12月,公司向中国NMPA提交了ABSK061用于治疗ACH的IND申请[46] - CD73抑制剂ABSK051正进行中国I期试验,2024年1月完成首例患者给药[57] - FGFR4突变抑制剂ABSK012于2023年11月获美国FDA人体I期临床研究IND批准,2023年4月用于治疗软组织肉瘤获美国FDA授予ODD[59] - PRMT5*MTA抑制剂ABSK131于2024年10月发布最新临床前研究成果,2024年12月获美国FDA的IND批准并向中国NMPA提交IND申请[60][61] - EGFR - C797S抑制剂ABK3376于2023年5月已向艾力斯授出大中华区权利,2024年9月中国NMPA批准其I期研究[62][63] - 小分子KRAS - G12D抑制剂ABSK141于2024年10月发布临床前研究成果,目前正在进行临床前开发研究[6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收入为人民币504.0百万元,利润为人民币28.3百万元[15] - 2024年3月13日董事会批准以不超100.0百万港元额度购回股份,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共购回并注销22,594,000股股份,占2024年1月1日已发行股份总数的3.22%,累计涉及金额68.7百万港元[15] - 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银行结余为人民币1,959.2百万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971.5百万元略微减少人民币12.3百万元[15] - 2024年较2023年收入增加484,932千元,同比变动2,544%;毛利增加484,932千元,同比变动2,544%;研发开支增加17,640千元,同比变动4%;年内利润增加459,885千元,同比变动107%;年内经调整利润增加433,226千元,同比变动113%;现金及等价物减少12,303千元,同比变动 -1%[16] - 2024年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为20,739千元,较2023年的47,398千元减少26,659千元,同比变动 -56%[19] - 2024年研发开支由2023年的人民币433.7百万元增加人民币17.7百万元至人民币451.4百万元[20] - 2024年收入503,992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9,060千元人民币[74] - 2024年研发开支451,376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433,736千元人民币[74] - 2024年年内利润28,302千元人民币,2023年亏损431,583千元人民币[74] - 2024年非流动资产总值86,613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73,980千元人民币[75] - 2024年流动负债总额135,442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09,166千元人民币[75] - 2024年资产净值1,958,336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981,102千元人民币[75] - 客户合同收入从2023年的19060千元人民币增加至2024年的503992千元人民币,增长484900千元人民币[89] - 其他收入及收益从2023年的87376千元人民币增加至2024年的104090千元人民币,增长16714千元人民币[92] - 研发开支从2023年的433736千元人民币增加至2024年的451376千元人民币,增长17640千元人民币[94] - 行政开支从2023年的96401千元人民币减少至2024年的74210千元人民币,减少22191千元人民币[95] - 其他开支从2023年的5700千元人民币减少至2024年的2900千元人民币,减少2800千元人民币[96] - 财务成本从2023年的2170千元人民币减少至2024年的1608千元人民币[97] - 2024年欧盟地区收入497273千元人民币,中国内地收入671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中国内地收入19060千元人民币,欧盟无收入[89] - 2024年利息收入89099千元人民币,2023年65493千元人民币[92] - 2024年政府补助13196千元人民币,2023年21177千元人民币[92] - 中国内地运营的附属公司一般按2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一家2022年10月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享15%优惠税率[101] - 澳大利亚注册的附属公司就当地估计应课税利润按30%税率缴纳所得税,集团年内无相关应课税利润故无拨备[10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须就德国客户授权收入缴纳德国预扣税49,727千元人民币[103][105] - 一名德国客户超缴预扣税7870万元人民币,按协定授权收入一般须缴10%预扣税,相关非流动资产2900万元人民币[106] - 2024年用于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年内已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633,992,967股,2023年为647,226,272股[107][108] - 2024年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28,302千元人民币,2023年亏损431,583千元人民币[108] - 2024年预付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总计61,013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68,993千元人民币[110] - 2024年现金及银行结余1,959,188千元人民币,
和誉-B20250102
-· 2025-01-03 16:23
行业与公司 - 公司为合力公司,专注于医药研发,特别是肝癌、胆管癌、胃癌、肺癌等领域的治疗药物[11][35] - 行业为医药行业,特别是肿瘤治疗领域[11][35]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平美替尼项目**:2023年3月底完成患者入组,11月数据读出,主要临床终点ORR达54%,显著高于竞品的40%[3][5] - **依帕格替尼项目**:单药关键临床注册方案公布,非器官B数据显示ORR达44.8%,PFS为5.5个月,三线肝癌治疗表现优异[6][5] - **ABSK061和FG2,823项目**:实体瘤药物显示37.5%的ORR,胃癌领域将与043口服PPI联合治疗[7][5] - **腱鞘巨细胞瘤新药**:疗效显著,毒性更低,美国及欧洲市场潜力巨大,预计2025年递交NDA申请[15][16] - **商业化策略**:公司倾向于通过授权模式实现商业化,降低成本,提高收益[9][8] 其他重要内容 - **与默克的合作**:2023年12月签订许可协议,获得7,000万美元首付款,预计2025年继续推进[4][5] - **财务状况**:截至去年中报,账面资金约20多亿人民币,预计今年默克海外首付款到账后资金将超过20亿[21] - **临床试验数据**:依帕格替尼在FGF阳性表达患者中展现出优异疗效,填补市场空白[12][13] - **市场预期**:肝癌药物在国内属于稀缺品种,可能采用创新支付手段,市场空间巨大[14][34] - **未来商业化计划**:匹美替尼预计2026年前后商业化,依帕格替尼预计2027-2028年商业化[9][5] 详细数据与进展 - **平美替尼**:第二个适应症GPSD有效性达64%,预计最终OA可能超过64%[3][5] - **依帕格替尼**:非器官B中75%的患者曾接受过ICI和PKI治疗,ORR达44.8%,PFS为5.5个月[6][5] - **ABSK061和FG2,823**:胃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ORR达37.5%[7][5] - **腱鞘巨细胞瘤新药**:三期临床试验ORR超过50%,无显著肝毒性或水肿问题[15][16] - **软骨发育不全药物**:已递交NDA申请,预计一季度获批[7][5] 未来策略与展望 - **研发策略**:加快临床效率,争取多授权一两个品种,通过合作实现商业化[10][8] - **商业化策略**:授权模式为主,预计匹美替尼2026年商业化,依帕格替尼2027-2028年商业化[9][5] - **市场潜力**:肝癌、胆管癌、胃癌、肺癌等领域市场空间巨大,特别是FGF阳性表达患者[11][12][34] - **财务预期**:账面资金充足,股价被低估,未来几年将进入收获期[21][35] 其他项目进展 - **043口服PPI**:展示出优异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正在与艾利斯的辅美替尼开展非小细胞肺癌二期临床试验[7][5] - **Pimt范围项目**:已向FDA提交申请,预计2025年上半年获批[20] - **061软骨发育不全适应症**:已提交NDA申请,预计一季度获批[32] 合作与商业化 - **与默克的合作**:预计2025年完成行权,2026年产生里程碑付款[22][16] - **中国市场申报**:预计2024年第二至第四季度进行,美国市场由于fast track机制,获批时间较短[23][24] - **061项目BD预期**:等待ACH数据出来后寻找合作伙伴,海外市场希望找到具有商业化能力的公司合作[25] 总结 - 合力公司在多个药物研发项目中取得显著进展,特别是在肝癌、胃癌、腱鞘巨细胞瘤等领域[5][6][15] - 公司通过授权模式实现商业化,降低成本,提高收益,未来几年将进入收获期[9][8] - 财务状况良好,账面资金充足,股价被低估,未来发展潜力巨大[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