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乳业(02319)

搜索文档
a2牛奶公司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增 拟12亿收购蒙牛乳业旗下公司
长江商报· 2025-08-18 16:26
战略转型与资产重组 - a2牛奶公司以2.82亿新西兰元(约12亿元人民币)收购雅士利新西兰乳品有限公司 实现供应链转型的关键里程碑 [1] - 公司同时出售马陶拉谷乳品有限公司75%股权及中国牧工商集团持有的25%股权给Open Country Dairy Limited 预计获得净现金约1亿新西兰元并产生1.3亿新西兰元账面亏损 [2] - 收购雅士利新西兰工厂使公司获得更多中文标签注册配方产能 出售马陶拉乳业资产符合其优化资产组合战略 [1][2] 财务表现与运营数据 - 公司2025财年营收增长13.5%至19.02亿新西兰元 净利润增长21.1%至2.029亿新西兰元 [2] - 中国及亚洲地区营收增长13.9% 美国地区增长22.5% 马陶拉乳业增长42.7% 澳新地区持平 [3] - 婴配粉业务总体增长9.9% 其中中标产品增长3.3% 英标产品增长17.2% 液态奶增长14.4% 原料业务增长41.9% [3] 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 - 公司在中国婴配粉市场份额从2024财年7.1%提升至8% 成功跻身市场前四大品牌 [3] - 通过收购获得新西兰奶粉工厂产能 该工厂系中国企业在新西兰首家从零建设的奶粉工厂 [1] - 公司与雅士利工厂联合开发英标产品a2 Genesis与a2 Gentle Gold 强化产品组合优势 [2]
乳品业去产能,蒙牛12亿甩卖新西兰奶粉工厂
观察者网· 2025-08-18 16:25
交易概述 - a2公司以2.82亿新西兰元(约12亿元人民币)收购蒙牛旗下雅士利新西兰乳品有限公司 [1] - 交易包括新西兰波基诺工厂及两款中文标签婴配粉产品配方注册证 预计9月1日完成交割 [1] - 该工厂为蒙牛-雅士利全资子公司运营的首家海外工厂 总投资额不低于11亿元人民币 [1] 工厂详情 - 工厂建于2013年 2015年11月投产 厂区面积7万平方米 年产能5.2万吨基粉+2.5万吨成品奶粉 [1] - 配备先进生产设备 产品供应中国、新西兰及欧洲市场 [1] - 分析师称其为新西兰最好工厂之一 收购将完善a2在新西兰的供应链布局 [1] 交易背景 - 蒙牛称出售系主动管控资本性支出、评估低效资产、优化资产组合的系列管理动作 [1] - 2018年雅士利曾拟出售该工厂49%权益给a2但未成功 [2] 财务表现 - 2024年蒙牛营收886.75亿元同比下降10.09% 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下降97.83% [3] - 净利润下降主因贝拉米商誉减值及现代牧业乳牛资产减值 [3] - 奶粉业务收入33.20亿元(占营收3.74%)同比下降12.66% [4] - 液态奶收入73.07亿元(占82.40%)同比下降10.97% [5] - 冰淇淋收入51.75亿元(占5.84%)同比下降14.12% [5] - 奶酪收入43.20亿元(占4.87%)同比下降0.86% [5] 战略调整 - 2025年策略更聚焦利润率提升 但降本增效难抵消收入下滑影响 [5] - 行业供大于求促使企业去产能 出售工厂系变相去产能手段 [6] - 出售资金将用于产业结构调整、新品研发和拓展 [6] 业务展望 - 婴儿奶粉业务正全面回暖 预计2024年营收可达近10亿元 [6] - 当前奶粉业务规模仍较小 与飞鹤、伊利等企业存在差距 [6]
蒙牛国际化战略持续深化 艾雪和贝拉米新兴市场渗透加速
证券日报网· 2025-08-18 14:16
国际化战略进展 - 公司以"一体两翼"战略框架为指导,通过本土化运营与全球化资源协同,重点布局高增长潜力市场并优化全球资源配置[1] - 艾雪冰淇淋品牌已成为中国食品企业国际化的典型案例,自2015年开拓印尼市场以来实现业务规模快速扩张[1] - 2025年初公司及艾雪战略股东增资超1亿美元,支持艾雪在东南亚和其他新市场的快速扩张[1] 艾雪冰淇淋业务表现 - 艾雪在印尼市场份额达34%位居市场首位,菲律宾市场排名第二,越南市场市占率突破至行业第二[2] - 艾雪年营收突破20亿元,进入印尼市场三年后年销售额从2000万元增长至12亿元[2] - 艾雪在东南亚地区已建成4个生产基地,并加速全球化布局拓展非洲和拉美市场[2] 本土化运营策略 - 艾雪根据印尼消费者口味偏好开发甜点系列冰淇淋产品[2] - 实施"冰柜投放计划"累计向乡村地区投放近60万台冰柜,覆盖约40万家零售终端[2] - 建立完整本地化供应链体系,包括合资建设冷链基础设施和在印尼自建三家生产基地[2] 新兴市场拓展 - 艾雪已完成非洲和拉美两大区域市场的业务架构搭建[2] - 在非洲市场组建本地化运营团队并开发适合当地口味和消费水平的产品系列[3] - 在拉美市场选择巴西作为切入点,已完成当地团队组建并开始产品销售[3] 贝拉米业务发展 - 贝拉米作为公司国际化战略重要支柱,在东南亚市场展现出强劲增长动能[3] - 贝拉米高端产品线"贝拉米白金有机A2"保持高速增长[3] - 贝拉米2025年上半年完成产品线升级,经典蓝罐系列和有机蓝盾系列新品登陆澳洲和越南市场[4] - 贝拉米在越南市场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获得越南国家电视台专题报道和政府代表团考察[4]
赞助权益与传播声量的背离:中国乳业双雄在巴黎奥运会中的赞助营销策略分析
经济观察网· 2025-08-18 10:41
核心观点 - 伊利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通过埋伏营销策略 在国内社交媒体互动和海外媒体报道数量上显著超越蒙牛 尽管蒙牛作为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享有更高赞助权益[2][6][10] - 研究提出"双轨竞合营销模型" 包含竞争轨道(直接争夺市场份额与消费者心智)和合作轨道(品牌联动提升行业整体形象)两部分[2][40][42] 赞助层级与权益对比 - 蒙牛为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TOP) 权益覆盖2024-2032年六届奥运会 享有全球使用奥运五环标志 优先广告投放权 场馆独家产品供应及圣火传递参与权[11][14][17] - 伊利仅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官方乳制品合作伙伴 无权使用奥运官方标志 广告投放限于中国代表团相关宣传 且受蒙牛行业排他权限制[16][17] 财务与市场地位 - 2023年伊利总营收1257.58亿元人民币 净利润104.28亿元 市占率26.4% 连续多年行业第一[4] - 蒙牛2023年营收986.24亿元 净利润48.86亿元 市占率21.6% 两家企业合计占据中国奶制品行业近半份额[4] 蒙牛营销策略分析 - 推出GCI广告《巴黎玩出味》 通过微观视角展现产品80%生牛乳添加量的营养优势 并更新包装融入巴黎地标元素增强奥运关联度[19][20] - 与张艺谋团队联合制作TVC《开幕》 微博平台视频点赞量13.9万 转发量100万 相关话题阅读量达3亿次[21] - 纪录片《要强 不止金牌》获腾讯视频9.5分评价 主话题阅读量突破16亿次 讨论量115万次[22] - 邀请贾玲 赵露思 王一博等娱乐明星代言 通过明星效应扩展品牌认知度[23] - 海外传播存在明显短板 Instagram和Facebook账号奥运期间无营销动作 国际主流媒体报道稀缺[24] 伊利营销策略分析 - 推出PET A2β酪蛋白纯牛奶新品 在限量版包装上印制热门运动员形象形成市场话题性[26] - 国风大巴巡游活动覆盖上海 重庆和巴黎 车身设计融合中国红 毛笔字和功夫元素 引发法国媒体报道[27][31] - 微博话题伊利为中国健儿加油累计阅读量166.2亿 讨论量1606.6万[28] - 借助巴黎奥运会徽撞脸陈鲁豫的热点 官宣鲁豫为"观赛大使" 相关活动实现超1.3亿观看量[29][38] - 电商促销活动"中国夺几金 伊利送几金"带动液态奶天猫渠道GMV同比增长50%以上 旗舰店GMV增长200%以上[30] 埋伏营销具体表现 - 签约樊振东 全红婵 孙颖莎等奥运健儿组建"伊利之队" 通过运动员形象建立品牌与奥运强关联[34][35] - 推出"功夫装"限定纯牛奶及奶卡产品 以国潮美学强化品牌差异化[36][37] - 利用社交媒体快速响应热点 通过伊利听劝话题引发网友互动 规避奥运知识产权限制[38] 传播效果数据对比 - 赛事期间(7月27日至8月12日)伊利相关内容数量是蒙牛的4.4倍 用户参与度约为蒙牛2倍 心智占有率达蒙牛3倍多[6] - 数说故事发布的"巴黎奥运会品牌社媒营销力榜单"显示伊利社媒营销力指数位居榜首[6] - 艾瑞咨询报告显示伊利以91923印象分成为观众印象最深中国广告品牌 蒙牛位列第三[32] 国际化战略布局 - 伊利实施"全球织网"战略 投资海外上游生产基地 以东南亚为突破口构建覆盖四大洲的全球化体系[5] - 蒙牛沿"一带一路"布局"海外奶源-海外加工-海外销售"完整产业链 在澳大利亚 新西兰建立工厂拓展市场[5]
乳业巨头逐鹿B端:蒙牛伊利们掀起千亿市场争夺战
东京烘焙职业人· 2025-08-17 16:33
中国乳制品行业战略转型 - 行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提升"模式,核心驱动为技术创新、产品差异化和价值链延伸 [5][6] - 转型背景包括全球供应链调整、消费升级及国内奶源阶段性过剩 [6] - C端市场饱和导致价格战加剧,利润空间压缩,B端市场成为新增长点 [6] B端乳制品市场发展现状 - 市场规模达千亿级别,咖啡、烘焙、茶饮行业为主要驱动力 [9] - 2023年现制奶咖销量33亿杯(增速37.5%),2025年预计达50亿杯 [9] - 华安证券预测2025年咖啡赛道为乳品行业带来265亿元扩容 [12] - 烘焙市场规模2024年达6110.7亿元(同比+8.8%),2029年预计增至8595.6亿元 [12] 国产替代加速趋势 - 高端稀奶油、黄油等领域国产化率不足30%,国际品牌主导 [13] - 国产乳企供应链更短,成本优势显著(生鲜乳价格2024年4月3.07元/千克,同比-11.3%) [15][16] - 反倾销政策提升国内乳企竞争力,70%-80%份额仍由进口品牌占据 [15] - 头部企业如君乐宝、伊利、蒙牛通过技术突破填补高端产品空白 [17] 乳企B端布局策略 - **蒙牛**:2021年推出"蒙牛专业乳品",聚焦餐饮、咖啡等场景,核心SKU包括餐饮纯牛奶、稀奶油和厚乳奶基底 [21][23] - **伊利**:设立"伊利索非蜜斯"品牌,与奈雪的茶等连锁合作,上海应用创新中心支持多场景需求 [23] - **君乐宝**:差异化切入高端稀奶油市场,与西诺迪斯合作推出"蔻曼纯净稀奶油",绑定新茶饮供应链 [24] B端市场竞争逻辑与挑战 - 竞争焦点转向产品专业性、定制化能力及供应链效率 [29] - 技术壁垒(研发投入)、规模壁垒(产能要求)和品牌壁垒(客户信任)构成行业门槛 [32] - 价格战风险可能扰乱市场,低价策略影响盈利与产品质量 [32]
在拼多多读懂新消费:蒙牛推出“哪吒”联名款纯牛奶,单月爆卖超20万件
经济观察网· 2025-08-17 14:00
营销策略创新 - 线上营销活动"买牛奶抽公仔"吸引超过80%下单用户参与[1] - 公司通过与热门IP联动强化与年轻消费者连接 尤其针对Z世代群体[1] - 首次尝试与"哪吒"IP联名 初期团队对产品选择和滞销风险存在顾虑[1] - 拼多多团队建议在消费基数更大的纯牛奶产品上尝试IP联名 以提高溢价和宣发效果[1] 联名产品表现 - "哪吒"联名款纯牛奶首月销量突破20万件[3] - 春节前两周备货的10万件产品在拼多多独家发售迅速售罄[3] - 平台"年货节"大促进一步推动产品热销[3] 行业竞争态势 - 新兴乳业品牌如"认养一头牛"快速崛起 吸引年轻消费者[1] - 行业原奶过剩降低准入门槛 新品牌采用代工模式降低成本[3] - 新品牌涌现导致品牌触达用户成本显著增加[3] 平台合作赋能 - 拼多多推出"千亿扶持"计划 为品牌提供产品、运营、营销和技术全方位支持[4] - 平台政策帮助公司每月节省营销成本十余万元 资金将投入产品研发[4] - 拼多多团队为联名产品设计完整销售方案 包括备货补货规划和平台补贴[3] 产品创新探索 - 推出"轻彩绘量贩装"纯牛奶 主打环保包装理念 上线即销售6万提[4] - 与平台合作开发"大转盘抽奖"等互动模式 拓展产品功能价值[4] - 电商渠道采用分批交付模式 降低库存积压风险[3]
易方达港股通红利混合A近一周上涨1.01%
搜狐财经· 2025-08-17 11:15
易方达港股通红利混合A基金表现 - 最新净值为0 8609元 [1] - 近一周收益率1 01% [1] - 近3个月收益率16 94% [1] - 今年以来收益率22 37% [1] 基金基本信息 - 成立于2018年3月7日 [1] - 基金经理为唐博伦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基金规模26 56亿元 [1] 持仓情况 - 股票持仓前十合计占比33 37% [1] - 前十大持仓股包括:龙源电力、中国移动、中石化炼化、中化化肥、北控水务集团、蒙牛乳业、新华文轩、中石化冠德、大唐新能源、四川成渝高 [1]
龙头引领 梯队跟进 呼和浩特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聚“链”成势
内蒙古日报· 2025-08-16 23:13
产业集群发展 - 呼和浩特以乳业、草种业为龙头形成乳、肉、粮、油、薯、菜、草七大主导产业链 [1] - 集聚规上企业110家,较2024年新增28家,占全市"六大产业集群"规上企业总数的29.8% [3] - 伊利、蒙牛等龙头企业引领贯通"饲草种植—奶牛养殖—乳品加工—终端销售"的全产业链 [8] 科技创新突破 - 优然牧业赛科星首创奶牛性控精液生产技术,生产效率较国外提升3倍、成本降低70%、性别控制准确率达94% [3] - "育种一号芯片"集成CAGT靶向捕获测序技术,可筛选高产、高繁、抗病、低碳、长生产期的优良基因型奶牛 [3] - 芯片已应用于300余头奶牛检测,基因筛选准确率达国际先进水平,公司成为国内首家市场化应用该技术的企业 [4] 草业技术升级 - 正时集团通过智慧气象管理模块实现苜蓿种植精准决策,提升效率并节约灌溉量 [6] - 攻克苜蓿越冬难、雨季收储风险高等难题,将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提升至20%以上,亩均产量从600公斤增至1200公斤 [6] 政府战略规划 - 呼和浩特市农牧局重点建设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园、数字产业集群及科技引领型集群 [8] - 布局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二期、创建国家级草业技术中心与奶牛核心育种场,突破农牧业卡脖子技术 [8] 产业协同效应 - 科技赋能推动"龙头引领、梯队跟进"的全链发展格局,形成生态友好、链条完整的现代农牧业体系 [3][8][10] - 乳业、草种业技术突破显著提升牛群遗传品质和牧场降本增效能力,同时促进绿色低碳转型 [5][6]
全产业链齐发力,践行“两山”理念的蒙牛样本
财经网· 2025-08-16 12:21
生态牧场建设 - 公司在乌兰布和沙漠累计种植9800万棵沙生植物,绿化沙漠面积超220平方公里,将"生命禁区"改造为"沙漠绿洲"[2] - 在沙漠绿洲上打造有机牛奶产业链,包括35万亩草场、34座牧场和14万头奶牛,实现"种养加、草牧奶"协同发展[4] - 在全国推动生态牧场建设,通过能源效率提升、粪便处理优化等措施,建成资源高效利用的绿色低碳牧场[6] 绿色工厂实践 - 武汉工厂污水处理中心日处理量达5000吨,年节约用水7万吨,光伏发电量300万度/年,获福布斯认证为全球最大单体低温酸奶工厂[8] - 宁夏工厂实现能源消耗降低43%,办公楼降碳20%-40%,获LEED金级认证,是全球液态奶首座"灯塔工厂"[10] - 曲靖工厂为行业首个国际国内双认证"零碳工厂",连续三年保持认证[10] - 全国已建成37座国家级绿色工厂,涵盖智能制造、绿色能源等技术应用[10] 可持续供应链与生态圈 - 公司采购中国首单"零毁林"大豆,并制定《森林保护政策》,承诺2030年前实现大宗商品"零毁林"[12] - 在供应链端组建"负责任的产业生态圈",推动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12] - 消费者端推出"碳中和"牛奶等产品,开展包装减塑、净摊等环保项目,倡导低碳生活方式[12] - 通过世界杯、奥运会等国际平台传播环保理念,在巴黎奥运展示中国治沙成果[14] 战略与行业影响 - 公司践行"两山"理念20年,成为乳业绿色发展的行业标杆[1] - 通过"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实现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4] - "十五五"期间将继续发挥乳业"国家队"作用,推动全产业链绿色创新[14]
乳业巨头逐鹿B端:蒙牛伊利们掀起千亿市场争夺战
36氪· 2025-08-14 16:57
中国乳制品行业战略转型 - 行业从"规模扩张"模式转向"价值提升"模式 核心特征为技术创新 产品差异化和价值链延伸 [1] - 转型驱动因素包括全球供应链调整 消费升级 国内奶源阶段性过剩 [1] - C端市场趋于饱和 竞争同质化严重 利润空间压缩 [1] - B端市场成为新增长点 吸引蒙牛 伊利等巨头战略倾斜 [1] B端乳制品市场发展现状 - 市场规模已达千亿级别 咖啡 烘焙 茶饮行业为主要驱动力 [4] - 2023年中国现制奶咖销量33亿杯 增速37.5% 2025年预计达50亿杯 [4] - 咖啡赛道2025年将为乳业带来265亿元扩容空间 [7] - 2024年烘焙食品零售市场规模6110.7亿元(同比+8.8%) 2029年预计8595.6亿元 [7] 国产替代加速趋势 - 高端稀奶油 黄油 奶酪领域国产化率不足30% 国际品牌主导 [8] - 国产优势包括供应链路径短(新鲜度+成本) 本土化响应能力 [10] - 反倾销政策提升国内乳企竞争力 抑制进口低价产品冲击 [10] - 2024年4月主产省生鲜乳均价3.07元/千克(同比-11.3%) 2025年7月降至3.04元/千克(同比-6.5%) [11] 头部乳企B端布局策略 - 蒙牛推出"蒙牛专业乳品"品牌 聚焦餐饮 咖啡 茶饮 烘焙领域 [15] - 核心SKU包括餐饮纯牛奶 稀奶油和厚乳奶基底 [17] - 伊利推出"伊利索非蜜斯"品牌 设立上海专业乳品应用创新中心 [17] - 君乐宝聚焦深加工领域 推出"蔻曼纯净稀奶油" 与茶饮品牌深度合作 [19] B端市场竞争特点与挑战 - 竞争焦点转向产品专业性 定制化能力和供应链效率 [23] - 需满足咖啡行业脂肪含量 烘焙行业黄油熔点等专业指标 [23] - 连锁餐饮对供应链稳定性要求极高 断供可能导致重大损失 [24] - 存在技术壁垒 规模壁垒和品牌壁垒 新进入者突围难度大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