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蒙牛乳业(02319)
icon
搜索文档
蒙牛乳业(02319)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7 22:11
收入与利润表现 - 收入人民币415.672亿元,同比下降6.9%[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415.6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9%,相比2024年同期的446.71亿元人民币[22]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415.67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9%[72] - 经营利润人民币35.382亿元,经营利润率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至8.5%[3] - 经营利润同比上升13.4%至35.382亿元人民币,经营利润率提升1.5个百分点至8.5%[75] - 权益股东应占利润人民币20.455亿元[3] - 权益股东应占利润同比减少16.4%至20.455亿元人民币[77] - 公司税前利润28.3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5%,相比2024年同期的31.02亿元人民币[20][21] - 公司净利润21.5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9%,相比2024年同期的25.32亿元人民币[20][21] - 基本每股盈利人民币0.523元,同比下降16.1%(对比2024年0.623元)[6] - 每股基本盈利为0.523元人民币,同比减少16.1%[77] 毛利率与成本费用 - 毛利率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至41.7%[3] - 毛利率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至41.7%[73] - 销售存货成本241.8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3%[25] - 销售及经销费用人民币116.143亿元,同比下降8.4%[6] - 销售及经销费用减少8.4%至116.143亿元人民币,占收入比例降至27.9%[74] - 产品及品牌宣传营销费用减少0.4%至44.822亿元人民币,占收入比例10.8%[74] - 行政费用上升0.3%至19.474亿元人民币,占收入比例4.7%[74] - 雇员福利费用39.2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7%[25] 各业务线收入表现 - 液态奶业务收入322.82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77.7%,同比下降10.8%[20][21] - 液态奶业务收入为人民币321.917亿元,占蒙牛总收入的77.4%[46] - 冰淇淋业务收入38.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6%,表现突出[20][21] - 冰淇淋业务收入38.785亿元,占总收入9.3%(2024年:33.714亿元,占比7.5%)[58] - 冰淇淋业务实现双位数增长[58] - 奶粉业务收入17.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1%[20][21] - 奶粉业务收入16.756亿元,占总收入4.0%(2024年:16.353亿元,占比3.7%)[54] - 奶酪业务收入23.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2%[20][21] - 奶酪业务收入为人民币23.739亿元,占蒙牛总收入的5.7%[60] - 奶酪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3%(2024年同期为21.143亿元)[60] 业务运营与市场表现 - 国际化业务收入录得快速增长,海外市场覆盖广度与深度提升[43] - 公司越南市场市占率突破至行业第二,艾雪品牌稳居印度尼西亚市场份额第一[59] - 常温品类面临消费信心和需求不足、行业阶段性原奶过剩、供需不平衡的挑战[47] - 健字号系列实现指数级增长,量利双收超预期[50] - 特仑苏沙漠有机以全产业链思维打造差异化高端奶,有机苗条升级沙漠奶源[47] - 蒙牛酸奶销量持续跑赢品类,实现连续21年市场份额第一[50] - 优益C连续4年品牌行业第一,2025年跨界柠檬茶饮料赛道[51] - 低温行业持续回暖,蒙牛通过品牌营销等多维举措优化渠道结构[50][51] - 常温事业部优化基础白奶等重点品类结构,稳步提升大白奶份额[48] - 蒙牛加速通路模式优化及重构,深化高增势能渠道合作[45] - 鲜奶业务2025年上半年实现双位数增长,市场份额显著提升[52] - 每日鲜语高端品牌持续高速增长并引领市场[52] - 鲜奶业务O2O及电商平台份额居前,便利店覆盖新增超400家[53] - 婴幼儿奶粉业务录得同比双位数增长[54] - 贝拉米白金有机A2产品上半年同比增长翻倍[56] - 妙可蓝多奶酪市场占有率达38%,奶酪棒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第一[61] - 蒙牛自主研发国内首支国产稀奶油,荣获2025国际美味奖最高星级奖项[64] - 虹摹生物科技成为唯一获HMO 2'-FL与LNnT双认证的中国本土企业[66] - 迈胜运动营养品牌荣获2025世界乳品创新大奖最佳新品牌/初创企业奖[65] - 妙可蓝多持续拓展烘焙、零食量贩、母婴及会员店等势能渠道[63] - 即食零售渠道GMV和订单量实现历史突破[59] - 蒙牛专业乳品显著提升稀奶油及黄油销量,深化餐饮连锁客户覆盖[64][62] 税务与联营公司业绩 - 应占联营公司业绩亏损人民币5.851亿元,同比扩大242.6%[6] - 应占联营公司亏损约为5.445亿元人民币(2024年:1.33亿元人民币)[7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支出为人民币684,459千元,同比增长20.0%[29] - 所得税支出为人民币6.845亿元,同比增长20.0%,有效税率升至24.1%[78] - 即期所得税支出为人民币891,531千元,同比增长34.5%[29] - 递延所得税收益为人民币207,072千元,同比增长123.3%[29] - 香港利得税率为16.5%,澳洲、新西兰及印尼税率分别为30%、28%及22%[29] - 公司未确认任何第二支柱所得税,但持续评估其潜在影响[30] - 政府补助收入1.4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9.4%[23] 现金流与资本支出 - 经营业务现金净流入人民币28.061亿元,同比增长46.2%[80] - 资本支出为人民币10.104亿元,同比减少40.3%[79] - 现金及银行结存人民币156.491亿元,较2024年末减少9.7%[8] 借贷与财务结构 - 未偿还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减少至人民币297.029亿元,净借贷为人民币140.538亿元[81] - 债务权益比率降至61.8%,融资成本为人民币6.081亿元,占收入比重1.5%[81] - 公司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流动部分为179.97亿元人民币(17,996,825千元)[9] - 公司非流动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为117.06亿元人民币(11,706,102千元)[9] 股份回购 - 公司以总代价1.97亿港元回购11,302,000股股份[92] - 2025年1月回购1,840,000股,最高价17.02港元,最低价14.86港元,总支付29.3百万港元[93] - 2025年4月回购2,070,000股,最高价19.50港元,最低价17.64港元,总支付38.716百万港元[93] - 2025年5月回购3,064,000股,最高价19.90港元,最低价17.50港元,总支付56.102百万港元[93] - 2025年6月回购4,328,000股,最高价18.22港元,最低价15.98港元,总支付72.892百万港元[93] - 报告期后以总代价48.617百万港元回购2,900,000股,最高价17.56港元,最低价15.84港元[94] - 未来12个月股份回购计划不低于前12个月规模[95] - 回购股份中5,930,000股已于期内注销,5,372,000股后续注销[92] 其他财务数据 - 存货人民币47.063亿元,较2024年末减少4.7%[8] - 应收账款及票据人民币32.753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0.4%[8] - 应收账款及票据总额为人民币3,275,259千元,其中97.7%账龄在一年以内[40] - 应付账款及票据为81.62亿元人民币(8,162,236千元)较期初下降5.6%[9] - 应付账款及票据总额为人民币8,162,236千元,同比减少5.6%[41] - 87.8%应付账款账龄在3个月以内,金额为人民币7,163,260千元[41] - 其他应付款项及预提费用为103.55亿元人民币(10,354,547千元)较期初下降7.9%[9] - 公司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21.35亿元人民币(2,134,869千元)[13] - 公司总流动负债为371.31亿元人民币(37,130,965千元)[9] - 公司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626.61亿元人民币(62,661,222千元)[9] - 公司总权益为480.24亿元人民币(48,024,422千元)[10] - 公司保留利润为333.86亿元人民币(33,386,302千元)[10] - 非控股股东权益为66.70亿元人民币(6,670,407千元)[10] - 计算每股基本盈利所用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3,910,986千股,同比减少0.5%[35] - 公司已发行股份数目为3,903,768,513股[94] - 2025年上年度末期股息支付人民币1,991,229千元,同比增长3.5%[33] - EBITDA利润率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至11.1%[77] 生产能力与可持续发展 - 年产能合计1395万吨,生产基地数量为45个国内及6个海外[82] - 累计回收超过50万个乳品包装,3个工厂获AWS黄金级认证[84] - 2025至2030年将开展“零毁林和零植被破坏”巴西大豆贸易[85] - 集团共聘用雇员38,800名[87] 审计信息 - 中期财务信息由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按香港审阅准则第2410号进行审阅[97]
食品生鲜品牌TOP15,健康预制菜受青睐|世研消费指数品牌榜Vol.62
36氪· 2025-08-26 08:43
品牌热度排名 - 蜜雪冰城以1.78综合热度指数位列榜首 [1][2] - 青岛啤酒以1.66综合热度指数排名第二 [1][2] - 蒙牛以1.64综合热度指数排名第三 [1][2] - 佳沛以1.49综合热度指数位列第四 [2] - 农夫山泉以1.44综合热度指数排名第五 [2] 夏日饮品消费趋势 - 消费者需求呈现"冰爽刺激"与"健康无负罪感"双重特性 [3] - 青岛啤酒通过花果香白啤、果味精酿及杨洋代言强化高端形象 [3] - 和路雪推出芝士流心新品,以蜜桃芝心口味满足猎奇需求 [3] - 伊利蒙牛加码冰激淋市场,主打真材实料与奶源优势 [3] - 伊利通过杨迪短视频推广满口果仁雪糕等健康新品 [3] 健康预制菜与生鲜策略 - 正大食品聚焦胡椒猪肚鸡等免洗免切5分钟即食品类 [3] - 佳沛推出花青素含量翻倍的血红果肉专利品种 [4] - 佳沛采用镀金礼盒包装打造高端水果定位 [4] - 都乐主推菲律宾进口无冠金菠萝与超甜蕉小包装单品 [4] - 高端生鲜通过山姆、Ole'等渠道强化精致品质形象 [4] 行业监测范围 - 指数报告覆盖3C数码、食品生鲜等12大消费行业 [6] - 监测体系包含品牌消费热门指数榜等四大核心榜单 [5]
生产线变身“风景线”
内蒙古日报· 2025-08-24 23:38
公司业务动态 - 蒙牛工业旅游区开展研学团参观活动 提供现代化生产线参观体验[2] - 公司工业旅游区提供乳制品品尝服务 增强游客互动体验[7] - 游客在园区参与合影留念活动 提升品牌互动性[9] 行业发展趋势 - 工业旅游成为暑期关注热点 吸引大量游客进入工厂参观体验[2] - 呼和浩特市以蒙牛伊利等企业为抓手 探索工业旅游新模式[5] - 行业积极拓展新业态新场景 挖掘工业旅游潜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5] 产品与服务特色 - 提供沉浸式参观体验 展现制造业独特魅力[4][2] - 工业旅游区包含现代化生产线参观 展示先进制造技术[2] - 通过乳制品品尝等增值服务 提升游客参与度[7]
美团Keeta在卡塔尔上线;泡泡玛特股价创新高;华伦天奴任命新CEO
搜狐财经· 2025-08-22 12:21
投资动态 - 美国植物肉初创公司The Better Meat完成3100万美元A轮融资 由Future Ventures和Resilience Reserve联合领投 采用B2B模式为食品服务供应商和肉类加工企业提供植物蛋白 [3] - 融资超额认购 参与方包括Hickman's Family Farms首席执行官Glenn Hickman、Epic Ventures、Sigma Ventures等投资者 [3] - 公司成立于2018年 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市 植物蛋白可与肉类产品融合 提高口感与可持续性 [3] 收购动态 - 中国蒙牛乳业考虑出售冰淇淋品牌艾雪约20%少数股权 寻求约10亿美元估值 品牌专注于东南亚市场 年收入超过30亿元 [6] - 艾雪在印尼零食冰淇淋市场占据领先地位 在菲律宾市场排名第二 还向越南、泰国、老挝等市场销售 [6] - 全球营养补充剂生产商艾兰得健康控股股东考虑出售合计持有股份 估值预计超过15亿美元 交易仍处于早期阶段 [8] 品牌动态 - 百威英博在美国圣路易斯啤酒厂新增1500万美元投资 用于创造和维持制造业就业岗位 是3亿美元投资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10][11] - 美团旗下国际外卖品牌Keeta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上线 计划拓展至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地区 数月内进入巴西市场 [14] - Louis Vuitton在南京德基广场开设全球首家香水美妆精品店 同步发售La Beauté美妆系列 8月25日开启全球线上预售 [16] - 泡泡玛特股价涨超8%突破300港元 市值突破4000亿港元 2025年上半年营收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4% 经调整净利润47.1亿元同比增长362.8% [19][20] 人事动态 - 好时公司任命Natalie Rothman为首席人力资源官 负责领导全球人力资源职能 向总裁兼首席执行官Kirk Tanner汇报 [23] - 华伦天奴宣布Riccardo Bellini为新任CEO 9月1日就任 此前担任母公司Mayhoola董事总经理 常驻巴黎、罗马和米兰办公室 [26] - 美国折扣零售商塔吉特宣布Michael Fiddelke将于2026年2月1日接任CEO 现任首席财务官兼首席运营官 2003年以实习生身份加入公司 [28]
《2025 品牌足迹》中国市场榜单:前十阵营稳定,东方树叶、三只松鼠新晋前50
凯度消费者指数· 2025-08-21 15:03
核心观点 - 2025品牌足迹报告揭示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消费者首选前50品牌,以消费者触及数(CRP)为核心指标,涵盖渗透率和购买频次[1] - 中国市场增长动力呈现"双轮驱动"特征,渗透率与购买频次同时发力成为所有规模品牌的主要增长路径[3] - 前250名增长品牌中93%的增长源于渗透率提升,扩大消费群体是品牌增长首要引擎[11] - 渗透率与购买频次同时发力驱动增长的比例达70%左右,双轮驱动是品牌破局关键[11] 中国消费者十大首选品牌 - 伊利以11.67亿户次消费者触及数稳居榜首,渗透率和年均购买频次均为最高[4][5] - 蒙牛以9.68亿户次消费者触及数排名第二,在乳类制品领域保持优势[4][6] - 康师傅(8.01亿户次)和海天(7.54亿户次)分列第三四位,渗透率均超80%[4][6] - 心相印(5.52亿户次)、维达(4.87亿户次)、金龙鱼(4.33亿户次)、农夫山泉(4.15亿户次)、旺旺(4.08亿户次)、统一(3.98亿户次)渗透率普遍超60%[4][6] 快速增长品牌表现 - 东方树叶首次进入前50榜单,消费者触及数1.27亿户次,增速达59.6%,通过大瓶装推新和下沉市场布局实现增长[8][10] - 三只松鼠首次进入前50榜单,消费者触及数1.37亿户次,增速59%,通过供应链优化和线下布局吸引新客[8][10] - 娃哈哈(3.93亿户次,渗透率60.8%)、白象(1.94亿户次,增速45.9%)、心相印(增速14.5%)等品牌也表现亮眼[8][10] 各规模品牌增长情况 - 大品牌(渗透率>30%<=70%):怡宝(1.90亿户次,增速6.5%)、云南白药(1.27亿户次,增速11.6%)[12] - 中等品牌(渗透率>10%<=30%):法丽兹(4620万户次,增速29.4%)、东鹏(6790万户次,增速61.1%)、漫花(8810万户次,增速218%)[12] - 小品牌(渗透率>1%<=10%):新希望(4140万户次,增速24.7%)、果子熟了(2690万户次,增速77.9%)、蔬果园(2560万户次,增速211.5%)[12] 市场趋势洞察 - 线上线下渠道边界模糊化,"精准触达消费者每一次决策瞬间"能力被放大[11] - 大部分增长品牌通过吸引更多消费者实现突破,双轮驱动成为增长核心[12] - 品牌需同时通过渗透触达潜在消费者和提升购买频次巩固现有用户[11]
蒙牛出售新西兰雅士利工厂:一场战略性的断腕求生
新浪财经· 2025-08-20 18:26
交易核心 - 新西兰乳企a2牛奶公司以约12亿元人民币收购蒙牛旗下雅士利国际位于新西兰Pokeno的奶粉工厂 [1] - 交易是蒙牛在业绩承压、资产减值、战略收缩三重压力下的主动调整 标志着其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聚焦的转折 [1] 资产出售背景 - 雅士利新西兰工厂因产能利用率不足、运营成本高企 成为蒙牛海外资产中的低效资产 [2] - 蒙牛2024年营收同比下滑 归母净利润大幅缩水 创上市以来最差业绩 [2] - 蒙牛对高溢价收购的贝拉米计提大额商誉及无形资产减值 联营企业亏损进一步拖累利润表现 [2] - 出售工厂回笼资金将用于增资东南亚核心业务及强化市场布局 [2] 战略调整 - 蒙牛2024年新任管理层推进低效业务优化 行政与销售费用显著下降 雇员规模缩减 [3] - 资源集中于两个核心战场:东南亚冰淇淋市场和有机奶粉业务 [3] - 旗下冰淇淋品牌艾雪在印尼等市场占据重要份额 年营收规模突破20亿元 并向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渗透 [3] - 2025年上半年艾雪再获大额增资 冷链网络从区域核心市场向更广阔新兴区域延伸 [3] - 贝拉米有机奶粉在越南等东南亚高端母婴市场快速增长 与艾雪形成品类协同 [3] - 资本支出规模收缩 更倾向于通过内生增长实现扩张 [3] 行业影响 - a2牛奶公司收购获得雅士利工厂持有的中文标签婴配粉资质 填补其依赖外部代工的产能不确定性缺口 [4] - 中国婴配粉配方注册制对工厂产能与资质有严格限制 一个工厂最多可生产的配方数量有限且需定期重新申请 [4] - a2计划通过新增配方注册覆盖低线城市及线上渠道 进一步扩大中国市场份额 [4] - a2在华收入持续增长 全家营养等新品类拓展初见成效 [4] 未来挑战 - 蒙牛国内核心品类增长乏力 海外新兴市场扩张依赖高资本投入 [5] - 公司整体负债率仍处高位 现金流压力不容忽视 [5] - 2024年毛利率提升主要依赖成本控制而非产品溢价 [5] - 竞品通过技术差异化和渠道精细化运营实现份额提升 [5] 战略意义 - 交易标志蒙牛国际化进入精耕细作阶段 从全球工厂向区域品牌的价值重构 [7] - 未来重点在东南亚终端争夺战中持续领跑 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品牌认知 [7]
虹摹生物A轮融资在即 蒙牛合成生物布局获资本认可
证券日报网· 2025-08-20 12:03
公司融资进展 - 虹摹生物正积极推进A轮融资 估值较前轮显著提升 多家投资机构已进入实质尽调阶段[1] - Pre-A轮融资于2024年6月完成 金额超亿元 由中金启德基金领投 茅台基金跟投 北海蒙牛创投追加投资[1] - Pre-A轮融资资金用于新品研发 实验室建设 产业化落地及商业化推进[1] 股权结构与产业协同 - 蒙牛体系通过上海蒙牛生物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持股35.02747% 北海蒙牛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1.1569%[1] - 紧密股权纽带为虹摹生物提供产业链协同优势和研发支持[1] - 公司由蒙牛与弈柯莱生物科技合资成立 系蒙牛创投基金培育的合成生物企业[1] 技术布局与研发方向 - 重点布局HMO及新管线开发 持续培育新质生产力[1] - 蒙牛自2016年起联合国内外科研机构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化"全链条创新体系[2] - 蒙牛创投基金以发现和布局早期优质项目为使命 早期参与虹摹生物投资与孵化[2] 市场认可与成果转化 - 虹摹生物获2025世界乳品创新大奖"最佳初创品牌奖" 系唯一获奖的中国原料企业[2] - HMO技术已应用于瑞哺恩系列奶粉 未来星HMO儿童液态配方奶 每日鲜语HMO儿童呵护营养奶等产品[2] - 蒙牛通过前瞻性技术布局建立先发优势 回应新健康时代营养需求[2] 行业地位与发展前景 - 一级市场对虹摹生物估值预期再度攀升 反映市场对HMO等前沿技术研发成果的长期看好[2] - 公司总部设于上海浦东 拥有先进合成生物学技术平台[1] - 中国功能营养科技在全球乳品创新领域实现里程碑式突破[2]
瞄准中国奶粉市场份额 a2牛奶公司收购蒙牛雅士利新西兰工厂
新京报· 2025-08-18 23:00
收购交易概述 - a2牛奶公司以2.82亿新西兰元收购蒙牛子公司雅士利国际旗下的新西兰Pokeno工厂100%股权,旨在获得2个新国标中文标签配方奶粉注册机会[2] - 收购基于"无债务、无现金"基础,完成后计划投资约1亿新西兰元提升产能,新增超过100名员工[3] - 公司同时计划将持有的马陶拉乳业股权有条件出售给第三方,作为供应链优化的重要举措[3] a2牛奶公司战略布局 - 收购Pokeno工厂是公司供应链转型的战略重点,旨在发展自有生产并推进中文标签婴配粉注册[5] - 公司计划在完成交易后派发3亿新西兰元的全额免税特别股息,并考虑额外股东回报[3] - 通过垂直制造利润率的获取,预计2028-2029财年投资资本回报率将超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8] - 2025财年公司营收增长13.5%至19.02亿新西兰元,税后净利润增长21.1%至2.029亿新西兰元[9] 中国市场战略 - 中国是a2公司婴配奶粉最大的海外市场,2021财年中文标签婴幼儿营养品营收增长15.4%至3.899亿新西兰元[6] - 公司在中国婴配粉市场份额从2024财年的7.1%提升至8%,计划通过中文标签产品组合扩展支持长期增长[10] - 预计2026财年收入实现高个位数百分比增长,税后净利润与2025财年持平[10] 供应链调整 - 2023年9月取消新莱特在中国、澳新市场的独家生产和供应权,部分英文标签产品转移到马陶拉乳业生产[7] - 收购Pokeno工厂后,现有中文标签奶粉"a2至初"将继续由新莱特工厂生产[9] - 公司历史上曾持有新莱特19.8%股权,为其第二大股东[7] 蒙牛战略调整 - 出售新西兰资产是蒙牛主动管控资本性支出、评估低效资产、调整优化资产组合的一部分[2][4] - 蒙牛国际化业务主要依靠冰淇淋品牌"艾雪"和婴幼儿奶粉品牌"贝拉米",拓展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2] - 2024年对贝拉米相关商誉及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拨备,影响接近40亿元[11] 行业背景 - 中国婴幼儿奶粉配方注册制规定一个工厂最多只能生产3个系列、9个配方,且5年有效期届满后需重新申请注册[5] - 跨境购奶粉优势不再,业内将无法通过配方注册的英文标签奶粉称作"二等产品"[6] - 新莱特工厂曾两次拿到中国婴配粉注册资质,为a2奶粉扩大中国市场份额起到关键作用[6]
瞄准中国奶粉市场份额,a2牛奶公司收购蒙牛雅士利新西兰工厂
贝壳财经· 2025-08-18 23:00
收购交易核心 - a2牛奶公司以2.82亿新西兰元收购蒙牛子公司雅士利国际旗下的新西兰Pokeno工厂100%股权,旨在获取2个新国标中文标签配方奶粉注册机会,扩大中国市场准入 [1] - 交易基于"无债务、无现金"基础完成,收购后a2计划追加1亿新西兰元投资提升产能,新增超100名员工 [2] - 公司同时计划剥离持有的马陶拉乳业股权,完成交易后将派发3亿新西兰元特别股息并考虑额外股东回报 [3] a2公司战略布局 - 此次收购是公司供应链优化的重要里程碑,旨在强化对中文标签婴配粉生产的控制权,突破对新莱特乳业的单一依赖 [8] - Pokeno工厂已取得2个中文标签注册名额,预计2028-2029财年投资回报率将超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9] - 公司2025财年营收增长13.5%至19.02亿新西兰元,中国市场份额从7.1%提升至8%,中文标签奶粉营收达6.325亿新西兰元 [10] 蒙牛资产优化 - 出售新西兰工厂是蒙牛近两年主动管控资本支出、评估低效资产系列动作的一部分,国际化业务现聚焦冰淇淋品牌"艾雪"和奶粉品牌"贝拉米" [1] - 蒙牛奶粉业务2024年收入33.205亿元占总收入3.7%,贝拉米重点拓展东南亚市场,艾雪在东南亚年营收突破20亿元 [11][13] - 公司对贝拉米相关资产计提近40亿元减值拨备,以应对行业下行周期影响 [12] 行业背景与竞争 - 中国2016年实施婴配粉配方注册制,规定单个工厂最多生产3个系列9个配方,5年需重新注册 [5] - a2公司中文标签奶粉营收从2017财年占比8%提升至2021财年3.899亿新西兰元,同期英文标签奶粉下滑51.8%至3.57亿新西兰元 [5] - 新莱特乳业作为a2长期合作伙伴,持有其19.8%股权,曾两次帮助a2获得中国婴配粉注册资质 [6][7] 市场前景 - a2公司计划2026财年实现高个位数收入增长,重点挖掘中国市场潜力并拓展新兴市场 [10] - 行业专家认为收购帮助a2突破注册限制完善供应链,同时使蒙牛实现产能去化和结构调整 [13] - 跨境购奶粉优势减弱,中文标签产品成为市场主流,a2计划通过产品组合扩展支持长期增长 [9]
a2牛奶公司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增 拟12亿收购蒙牛乳业旗下公司
长江商报· 2025-08-18 16:26
战略转型与资产重组 - a2牛奶公司以2.82亿新西兰元(约12亿元人民币)收购雅士利新西兰乳品有限公司 实现供应链转型的关键里程碑 [1] - 公司同时出售马陶拉谷乳品有限公司75%股权及中国牧工商集团持有的25%股权给Open Country Dairy Limited 预计获得净现金约1亿新西兰元并产生1.3亿新西兰元账面亏损 [2] - 收购雅士利新西兰工厂使公司获得更多中文标签注册配方产能 出售马陶拉乳业资产符合其优化资产组合战略 [1][2] 财务表现与运营数据 - 公司2025财年营收增长13.5%至19.02亿新西兰元 净利润增长21.1%至2.029亿新西兰元 [2] - 中国及亚洲地区营收增长13.9% 美国地区增长22.5% 马陶拉乳业增长42.7% 澳新地区持平 [3] - 婴配粉业务总体增长9.9% 其中中标产品增长3.3% 英标产品增长17.2% 液态奶增长14.4% 原料业务增长41.9% [3] 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 - 公司在中国婴配粉市场份额从2024财年7.1%提升至8% 成功跻身市场前四大品牌 [3] - 通过收购获得新西兰奶粉工厂产能 该工厂系中国企业在新西兰首家从零建设的奶粉工厂 [1] - 公司与雅士利工厂联合开发英标产品a2 Genesis与a2 Gentle Gold 强化产品组合优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