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02331)

搜索文档
NEW REALITY 2025|中国户外市场的密码与隐忧(上)
搜狐财经· 2025-09-02 11:21
行业规模与增长趋势 - 2025年中国运动品牌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00亿元人民币[2] - 2024年户外市场规模达1504亿元,同比增长23%[5] - 骑行、垂钓、滑翔伞等细分领域增速最高超过100%[11] - 预计2035年中国户外运动渗透率接近欧美水平(45%以上)[13] - 高端户外市场年复合增速达35%[28] 市场驱动力与消费行为转变 - 国民健康素养水平五年间从19%跃升至32%[2] - 社交媒体户外相关内容获得140亿次浏览热度[2] - 消费价值从"符号占有"转向"价值共鸣",健康投资取代身份投资[16][18] - 户外活动成为年轻都市白领的社交货币,体现成就感与健康生活[18] - 消费者需求从泛化向精准具象跃迁,注重多场景适配性[7][31] 品牌业绩与市场表现 - 亚玛芬集团大中华区Q1营收4.46亿美元,同比增长43%[2] - 威富集团大中华区Q1营收2.17亿美元,同比增长4%[2] - 阿迪达斯大中华区Q1营收10.29亿欧元,同比增长13%[2] - BranDNA业绩保持稳定强劲增长,已签约Body Glove、Dakine等国际品牌[15] 竞争格局与品牌动态 - 近三年超20个国际户外品牌通过直营、代理或合资模式进入中国市场[20] - 超10家本土品牌开拓国内市场,本土品牌产品均价涨幅达25%-65%[24] - 安踏收购狼爪,报喜鸟收购美国高端户外品牌Woolrich[24] - 李宁收购瑞典户外品牌Haglöfs,其全球旗舰店将落户上海[20] - 德国品牌Vaude、丹麦品牌Nordisk、北美品牌Alo均加速布局中国市场[20] 本土化战略与创新方向 - 本土品牌通过深度洞察消费习惯、灵活运营和供应链响应形成竞争壁垒[25] - 安踏推行"千店千面"全直营策略,361度采用"超品店"一站式购物模式[25] - 萨洛蒙在中国市场投资本土创新,开发特殊剪裁和适应城市环境的材料[29] - 品牌竞争焦点从品牌力延伸至本土化服务、场景适配和供应链效率[27] 行业挑战与发展方向 - 赛道过度拥挤导致产品同质化风险,但消费者更忠于赛道而非单一品牌[23] - 未来竞争关键在于对场景和品质颗粒度的把握,需兼顾时尚与功能[29] - 风险在于价值定位模糊及为短期利益牺牲创新和质量[29] - 户外赛道细分加速,涵盖专业、时尚、轻量化等多维赛道并行发展[28][31]
港股运动鞋服四巨头:营收普增利润分化 折扣战致毛利率承压
经济观察网· 2025-09-02 09:56
营收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四大运动品牌均实现营收增长 安踏体育以385.4亿元领跑且增速达14.26% 李宁、特步国际、361度营收分别为148.2亿元、68.38亿元、57.05亿元 增速依次为3.29%、7.14%、10.96% [2] - 过去三年中报周期除安踏体育外其余三家呈现增速下滑 特步国际从14.76%降至7.14% 361度从18.00%波动降至10.96% 李宁从12.98%降至3.29% [2] - 安踏体育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营收增长 但主品牌与FILA增速降至个位数 超10%整体增速主要由迪桑特、可隆等户外品牌拉动 [2] 线上渠道 - 线上渠道成为共同增长亮点 2025年上半年安踏体育、李宁、361度线上营收增速分别为17.6%、7.4%、45% 特步主品牌电商占比超30% [2] - 线上业务已成为重要营收支柱 安踏体育、李宁、361度线上营收占比分别为34.8%、29%、31.8% [3] - 线上扩张拖累多数企业毛利率 安踏体育毛利率下降0.7个百分点至63.37% 特步主品牌毛利率降0.3个百分点 李宁毛利率下降0.4个百分点至50.04% [3] 毛利率与费用 - 361度毛利率逆势增长0.2个百分点至41.5% 但通过"以价换量"策略实现 成人及儿童服装平均批发售价分别下调4.5%和6.3% 销量增长4.2% [3] - 361度销售费用率同比增长0.34个百分点至17.67% 主要因电商业务扩张 支付电商平台佣金和费用同比增长45.3%至1.21亿元 物流开支同比增长40.2%至1750万元 [4] 净利润表现 - 四大品牌净利润表现分化 李宁归母净利润17.37亿元同比减少10.99% 安踏体育归母净利润70.31亿元同比下降8.9% [5] - 若剔除2024年上半年Amer Sports上市权益摊薄利得 安踏体育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5% 但较2024年同期62.62%增速大幅回落 [5] - 361度净利润8.58亿元同比增长8.61% 低于去年同期12.23%的增速 [5] 产品战略 - 跑鞋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四大品牌均依托原创研发打造当家跑鞋IP 安踏有C系列 李宁有飞电系列 特步有竞速160X系列 361度有飞燃系列 [6] - 品牌聚焦细分场景与人群推出"精准细分款"跑鞋 如安踏马赫5se适配夏季短训与通勤 C10PRO服务前掌跑法精英 李宁飞电5C定位国民碳板赛训鞋 [7] 渠道升级 - "开大店"成为四大品牌共同选择 旗舰店面积普遍超1000平方米 布局于核心商圈或高人流量购物中心 [7] - 大店功能转向"体验+服务+社交"复合模式 安踏"超级安踏"整合多品类产品 李宁旗舰店设置智能科技跑步机 特步X—STREET设DIY定制专区 361度"361°超品"店侧重全家庭运动场景 [7]
丁世忠的“大冒险”:激进并购、出海承压、李宁夹击
新浪财经· 2025-09-01 15:20
并购战略 - 公司今年完成对JACK WOLFSKIN的收购并投资MUSINSA中国 新成立时尚电商公司 并购动作激进 [1][2][4] - 潜在收购目标包括锐步 彪马 加拿大鹅(已否认) 以及2023年收购的瑜伽品牌MAIA ACTIVE [4][7][8] - 多品牌组合通过差异化与互补性驱动增长 过去十年FILA成功运作提供利润和资金支持 [4][8] 全球化与出海挑战 - 东南亚市场2028年流水目标15亿美元 但当前海外门店仅249家(占全球门店2%) 营收贡献较低 [11][12][13] - 海外营收估算约1亿多美元 叠加亚玛芬体育亚太地区(不含大中华)营收5.12亿美元 目标完成度不足40% [13][16][17] - 主品牌出海为核心战略 但FILA经营权限于中国及部分亚洲地区 限制全球化拓展 [14][15][18] 品牌表现与竞争压力 - 主品牌上半年营收169亿元(同比增长5.4%) FILA营收141亿元(同比增长8.6%) 与李宁148亿元体量接近 [22][24][25] - FILA增长遇瓶颈 2024年第三季度录得低单位数负增长 成为唯一负增长子品牌 [26][27] - 李宁获得2025-2028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合作 对主品牌构成竞争压力 [6][23] 财务数据与运营表现 - 集团上半年收入385.44亿元(同比增长14.3%) 经营溢利101.31亿元(同比增长17%) [24] - 主品牌毛利93.08亿元(同比增长2.2%) FILA毛利96.37亿元(同比增长5.1%) 其他品牌毛利54.8亿元(同比增长63.9%) [24] - 其他品牌收入74.12亿元(同比增长61.1%) 成为增长主要动力 [24][27]
李宁:多空辩论;超配
2025-09-01 00:21
嗯 这是一份关于李宁公司的详细研究报告 让我仔细阅读并提取关键信息 **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公司为李宁公司 股票代码2331 HK 属于中国消费品行业[1][7] * 行业为运动服饰行业 涵盖篮球 跑步 羽毛球等细分品类[10] **核心观点和论据 - 看涨论点 (Bull Thesis)** * 摩根士丹利维持对李宁的增持评级 并将目标价从22港元上调至25港元 隐含27%的上涨空间[1][7][28] * 认为利润率恢复是未来几年关键的盈利驱动因素 其“防御性策略”和“聚焦核心”应能带来未来的经营杠杆[1] * 尽管上半年报告净利润下降11% 但调整后净利润估计为21亿元人民币 显示出约6%的增长 高于报告净利润20%以上 这主要由于公司积极清理遗留资产和改善现金流 在2023年下半年至2025年上半年期间 非现金费用累计达12亿元人民币[4] * 升级的营销资源将发挥关键作用 包括与COC 中国奥委会 2025-28年的合作 以及NBA球员杨瀚森的代言 这些将品牌与运动员故事联系起来[5] * 产品组合改善 专业产品 鞋类和装备 贡献了超过60%的总收入 在2025年上半年分别达到56%和9%的历史新高[10] * 跑鞋品类过去三年行业复合年增长率约9% 而李宁超过20% 其市场份额目前为15% 紧随领先的国际品牌之后[10] * 组织架构调整 设立了品类业务单元以推动增长 业务单元负责人负责供应链 产品 渠道和营销[11] * 基于17倍2025年预期市盈率 目标价为25港元 在牛市情景中 假设每股收益比基准高5% 应用21倍市盈率 目标价为32港元 在熊市情景中 假设每股收益比基准低15% 应用11倍市盈率 目标价为13.5港元[24][25] **核心观点和论据 - 看跌论点 (Bear Thesis)** * 看跌观点关注近期趋势 不喜欢公司增长慢于同行 单一品牌 以及缺乏快速增长品类 如户外[2] * 宏观环境疲软和激烈的竞争 包括价格和产品质量 使其品牌更难差异化[2] * 公司表示三季度迄今销售压力更大 尤其是8月份 第二季度销售增长1-2% 折扣加深 第二季度线下折扣加深了低单位数百分点[3][9] * 上半年毛利率收缩0.4个百分点至50% 下半年进一步收缩的风险可能普遍存在[3] * 尽管上半年核心营业利润超预期20-25% 但公司维持2025年指引不变 收入持平 净利润率为高单位数百分比 意味着报告净利润将出现双位数百分比下降 上半年下降11%[3] * 基于报告净利润 李宁交易于16-17倍2025年预期市盈率 不被认为便宜 看跌者预期第三季度销售疲软 这将打击看涨者对复苏的信心[3] **其他重要内容** * 2025年指引保持不变 公司维持2025年销售稳定和高单位数百分比净利润率的指引 并仍以10%以上的净利润率为长期目标[9] * 运营费用预计在2025年下半年将快速增长 主要由于1 更多与奥运会相关的费用 包括米兰冬奥会的宣传活动 为比赛提供的装备和服装 以及更多的赞助费 仅在2025年上半年记录了5月起的两个月 2 基于股票的薪酬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12] * 渠道组合 尽管2025年上半年在线业务增长快于线下 但公司仍预期收入组合相对稳定 在线占30% 线下占70% 批发和零售的收入贡献也不会有太大变化[13] * 税收 2025年上半年较高的税率 33% 对比2024年27% 部分原因是由于公司将更多资金从在岸汇回离岸 导致预提税较高 此外 高的非现金 不可抵税费用使税率更高 公司指引2025年税率将同比上升 但对2025年下半年影响低于上半年[14] * 减值 1.06亿元人民币的投资物业减值损失中 约7600万元来自深圳的项目 门店减值为1.53亿元人民币 主要针对公司近年在一二线城市开设的门店 公司预期这部分影响将逐渐减少 此外 凯胜的7200万元商誉减值是一次性项目 考虑到其对集团的销售贡献有限[15] * 创始人通过Viva Goods增持股份 反映了其对李宁的长期信心 尽管承认近期压力[17] * 摩根士丹利认为 在其覆盖的中国运动服饰公司中 李宁在未来12个月内有最强的盈利上调可见性[22] * 共识评级分布为55%增持 36%中性 9%减持[37]
李宁“掉队”,安踏“一骑绝尘”,国产运动“四巨头”大比拼
中国基金报· 2025-08-31 22:32
行业整体表现 - 国内体育用品四巨头2025年上半年合计营收达659.04亿元 但企业间出现明显分化 [1] - 安踏营收规模达385.4亿元 超过李宁 特步与361度三家企业的总和 [1][2] 安踏业绩表现 - 安踏营收同比增长14.3%至385.4亿元 再创历史新高 [1][2] - 归母净利润达70.31亿元 几乎等于其余三家总和的两倍 [3] - 核心品牌安踏收入同比增长5.4%至169.5亿元 FILA收入同比增长8.6%至141.8亿元 所有其他品牌收入同比增长61.1%至74.1亿元 [4] - 平均存货周转日数从114天增加至136天 库存压力隐现 [8] - 整体毛利率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至63.4% [8] 李宁业绩表现 - 收入同比增长3.3%至148.17亿元 净利润同比下降11%至17.37亿元 [1][3] - 研发投入增长8.7% 高于营收增速 [5] - 跑步 篮球 综训三大运动品类零售流水占比达67% [5] - 服装业务营收同比下降3%至51.9亿元 [9] - 经营现金净流入24.1亿元 现金循环周期为31天 [9] 特步业绩表现 - 收入同比增长7.1%至68.4亿元 [2] - 净利润同比增长21.5%至9.1亿元 创历史新高且增速居四家公司首位 [3] - 主品牌收入增长4.5%至60.53亿元 [5][10] - 专业运动分部收入增长32.5%至7.85亿元 占总收入11.5% [5][10] - 索康尼品牌定位为第二增长曲线 但营收占比不足12% [10] 361度业绩表现 - 收入同比增长11%至57.05亿元 [2] - 净利润增长8.6%至8.6亿元 [3] - 儿童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1.4%至12.61亿元 占总营收22.1% [6] - 电商业务呈现45%爆发式增长 [6] 公司战略重点 - 安踏坚持单聚焦 多品牌 全球化战略 户外赛道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4][5] - 李宁加大顶级专业运动资源投入 强化品牌专业运动形象 押注奥运周期 [5] - 特步持续聚焦跑步垂直赛道 索康尼品牌运营杠杆效应突出 [3][5] - 361度以专业化 年轻化 国际化为方向 儿童与电商业务快速增长 [6]
李宁“掉队”,安踏“一骑绝尘”,国产运动“四巨头”大比拼
中国基金报· 2025-08-31 22:26
行业整体表现 - 四家体育用品公司2025年上半年合计营收659.04亿元,行业呈现明显分化态势 [2] - 安踏营收385.4亿元(同比增长14.3%)超过李宁、特步与361度三家总和 [2][4] - 特步净利润同比增长21.5%至9.1亿元,增速位居四家公司首位 [5] 各公司财务数据 - 安踏归母净利润70.31亿元,几乎等于其余三家总和的两倍 [5] - 李宁收入148.2亿元(同比增长3.3%),净利润17.4亿元(同比下降11%) [4][5] - 特步收入68.4亿元(同比增长7.1%),净利润9.1亿元(同比增长21.5%) [4][5] - 361度收入57.05亿元(同比增长11%),净利润8.6亿元(同比增长8.6%) [4][5] 品牌战略与业务构成 - 安踏实施"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战略:核心品牌收入169.5亿元(+5.4%),FILA收入141.8亿元(+8.6%),其他品牌收入74.1亿元(+61.1%) [8][9] - 李宁加大专业运动资源投入,研发投入增长8.7%,跑步、篮球、综训三大品类占比达67% [9] - 特步专注跑步赛道,索康尼品牌收入增长32.5%至7.85亿元,占集团总收入11.5% [10] - 361度聚焦"专业化、年轻化、国际化",儿童业务营收12.61亿元(占比22.1%,+11.4%),电商业务增长45% [11] 运营压力与挑战 - 安踏存货周转日数从114天增至136天,毛利率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至63.4% [13] - 李宁服装业务营收51.9亿元(同比下降3%),线下客流减少带来经营压力 [14] - 特步主品牌收入增速放缓至4.5%(低于去年同期6.6%),索康尼营收占比不足12%尚未形成第二增长曲线 [15]
10个NBA球星扎堆来中国,球鞋市场能否再掀热潮?
第一财经· 2025-08-31 00:33
NBA球星中国行热潮 - 阿迪达斯在两个月内邀请多位NBA球星开展中国行活动 包括安东尼·爱德华兹、詹姆斯·哈登等七位球星 [2] - 体育品牌通过球星中国行推动新品营销 球星通过本地化互动提升粉丝热度 [2] - 行业认为球鞋市场未衰退 与马拉松崛起观点形成对比 [2] 球鞋业务商业价值 - 阿迪达斯2024年末与达米安·利拉德签署终身合同 其为现役第四位获终身合同的球星 [4] - 安德玛通过签约斯蒂芬·库里实现业务增长 收入从2013年23.3亿美元增至2021年57亿美元 球鞋收入增长三倍至13亿美元 [4] - Jordan品牌收入持续增长 从2018年28亿美元升至2023年66亿美元 成为北美第二大鞋类品牌 [6] - 球星商业回报丰厚 乔丹每年获得Jordan品牌5%销售收入 远超NBA赛事薪酬 [6] 球鞋市场溢价现象 - 限量球鞋存在高溢价现象 Jordan系列曾从发行价1000元炒至10000元 [6] - 李宁韦德之道4全明星款官网售价1499元 但在得物网标价达48889元 [6] - 中国人民银行2019年发布金融简报 警示炒鞋热为击鼓传花式资本游戏 [8] 市场热度变化 - 2024年Stock X平台仅47%球鞋交易价高于发售价 低于2020年58%的比例 [8] - 限量球鞋排队抢购现象减少 消费者高价购买意愿下降 [8] - 行业认为降温与消费环境变化相关 运动习惯向马拉松等方向转移 [9] 品牌战略布局 - 李宁明确篮球为不可或缺的核心品类 持续加大运动资源投入 [9] - 阿迪达斯选择在中国全球首发球星签名鞋 体现对中国市场重视 [9] - 行业坚持篮球鞋高端定位 视为技术代表和品牌护城河 [11] - 企业认为需通过产品吸引力推动理性消费 而非依赖炒作模式 [11]
李宁赌上三把牌
虎嗅APP· 2025-08-30 21:3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5.5%至30.13亿元,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进一步下滑11.0%至17.37亿元[2] - 2024年收入同比仅增3.9%,2025年上半年收入增速放缓至3.3%,远低于疫情前水平[2] - 安踏2024年收入同比增速达13.6%,年内溢利增超五成至169.89亿元,与李宁差距拉大[2] 渠道运营调整 - 2025年上半年门店总数净减少51家,其中直接经营零售门店减少1.5%,李宁YOUNG门店减少2.2%[12][13] - DTC直营门店收入同比下降3.4%,特许经销商渠道增长4.4%但仍面临市场需求不足压力[2] - 大货店铺平均面积242平方米,平均月店效30万元,高层级市场流水贡献接近60%[14] - 核心商业体进驻率约90%,已完成超级奥莱和奥莱大店建设第一阶段[14] 战略转型举措 - 从"国潮流量"转向"专业壁垒",聚焦跑步、篮球、训练三大核心运动领域[5][6][9] - 2025年上半年鞋类收入占比提升至55.6%,成为营收支柱[6] - 研发投入同比增长8.7%,显著高于营收增速,重点发展"䨻"科技等核心技术[9] - 器材配件业务增速达23.7%,户外、网球、匹克球等新兴品类列为拓展重点[9] 品牌与营销重塑 - 营销重心从文化输出转向科技性能、专业运动员故事和赛事体验[10] - 签约苏炳添、谢震业等奥运选手,并成为2025-2028年中国奥委会官方合作伙伴[10] - 中国李宁系列转向"文化符号"定位,控制曝光频率与产量,回归小众路线[9] - 童装业务"李宁YOUNG"独立运营,提升专业度与客群精准度[15] 多品牌布局 - 以最高4200万年薪聘请Zara前高管Victor Herrero操盘多品牌业务[18][19] - 非凡领越2024年营收104.86亿港元,其中Clarks贡献90亿港元[19] - 目前多品牌矩阵包括Clarks、堡狮龙、Testoni,但缺乏专业运动品类国际品牌支撑[19][20] - 市场传闻皮诺家族评估出售彪马股权,李宁被列为潜在收购方但未进行实质性谈判[20]
李宁赌上三把牌
虎嗅· 2025-08-30 19:5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11.0%至17.37亿元 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5.5%至30.13亿元 [1]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增速放缓至3.3% 2024年收入同比仅增3.9% [1] - 毛利率下降0.4个百分点至50.0% [2] - DTC直营门店收入同比下降3.4% 特许经销商渠道增长4.4% [1] 竞争对比 - 安踏2024年收入同比增速达13.6% 年内溢利增超五成至169.89亿元 [1] - 李宁收入增速远低于疫情前水平 [1] 战略转型 - 从国潮流量转向专业壁垒定位 聚焦跑步篮球训练三大核心领域 [4][7] - 鞋类收入占比达55.6%成为营收支柱 [4] - 研发投入同比增长8.7% 增速高于营收增速 [7] - 推出䨻科技超轻赤兔飞电等明星产品线 [7] 渠道优化 - 门店总数净减少51家 实施渠道外科手术 [11][12] - 关闭低效门店 聚焦一线新一线核心商圈 [12][13] - 大货店铺平均面积242平方米 平均月店效30万元 [13] - 高层级市场流水贡献接近60% 核心商业体进驻率约90% [13] 多品牌布局 - 以4200万年薪聘请Zara前高管Victor Herrero负责多品牌运营 [16][17] - 非凡领越控股平台2024年营收104.86亿港元 Clarks贡献90亿 [17] - 旗下品牌包括Clarks堡狮龙Testoni 聚焦休闲皮具领域 [17] 营销升级 - 营销重心转向科技性能专业运动员故事赛事体验 [8] - 签约苏炳添谢震业等奥运运动员 成为2025-2028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 [8] - 中国李宁系列转向文化符号定位 控制曝光频率与产量 [7] 新业务拓展 - 器材配件业务增速达23.7% [7] - 拓展户外网球匹克球等新兴运动品类 [7] - 将航天技术应用于运动服开发航天速干航天防晒等产品 [7]
李宁(2331.HK):业绩表现超预期 整体经营趋稳
格隆汇· 2025-08-30 12:11
财务业绩 - 2025H1实现营收148.2亿元,同比增长3.3% [1] - 归母净利润17.4亿元,同比下降11.0% [1] - 中期股息派发8.7亿元,分红比例达50% [1] - OPM同比略降0.2个百分点至16.5%,表现超市场预期 [1] 渠道表现 - 直营渠道营收33.8亿元,同比下降3% [1] - 批发渠道营收68.8亿元,同比增长4% [1] - 电商渠道营收43.0亿元,同比增长7% [1] 品类表现 - 跑步品类流水同比增长15% [1] - 综训品类流水同比增长15% [1] - 篮球品类流水同比下降20% [1] - 运动生活品类流水同比下降7% [1] - 专业产品收入占比超60% [2] 成本与费用 - 毛利率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至50.0% [1] - 广告及市场推广开支比例同比略增0.3个百分点至9.0% [1] - 折旧费用率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至4.0% [1] - 员工成本费用率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至7.7% [1] - 所得税率同比升至33%(2024H1为25%) [1] 营运指标 - 全渠道库销比约4个月保持稳健 [2] - 6个月以内新品占比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至82% [2] - 新品当季折扣率同比改善1个百分点 [2] - 当季售罄率维持70%-80%中段 [2] - 平均月店效30万元保持平稳 [2] 产品策略 - 拓展商品SKU至30%-40%中段 [2] - 降低产品深度至10%-20%低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