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达汽车(03669)

搜索文档
32家港股公司回购 腾讯控股回购5.00亿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7-03 09:22
港股上市公司回购概况 - 7月2日共有32家香港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回购 合计回购2542 69万股 金额达7 62亿港元 [1] - 腾讯控股以单日回购5 00亿港元居首 友邦保险以2 14亿港元次之 康臣药业以945 91万港元位列第三 [1] - 从回购数量看 方正控股以491 80万股居首 嬴集团(400 00万股)和中电光谷(320 00万股)分列二三位 [1] 重点公司回购动态 - 腾讯控股年内累计回购金额达370 40亿港元 7月2日回购99 60万股 价格区间500 500-508 000港元 [1] - 友邦保险年内累计回购152 03亿港元 7月2日回购300 00万股 价格区间70 850-71 500港元 [1] - 康臣药业年内累计回购3241 46万港元 7月2日回购84 00万股 价格区间11 160-11 340港元 [1] 其他公司回购数据 - 蒙牛乳业单日回购20 00万股 金额327 30万港元 年内累计回购1 99亿港元 [1] - 名创优品单日回购5 44万股 金额192 98万港元 年内累计回购2 78亿港元 [1] - 碧桂园服务单日回购30 00万股 金额196 20万港元 年内累计回购5110 54万港元 [1] 行业分布特征 - 消费行业公司表现活跃 包括蒙牛乳业 安德利果汁 名创优品等均进行回购 [1] - 医疗健康板块有康臣药业 希玛医疗等参与回购 [1][2] - 科技企业如腾讯控股 明源云 乐华娱乐等回购力度较大 [1]
永达汽车(3669.HK):短期迎困境反转,长期受益于领先的新能源战略布局
格隆汇· 2025-06-04 09:20
市场情绪与政策影响 - A股大盘走出"四连阳"行情,汽车板块成为资金追逐的宠儿之一 [1] - 汽车经销商板块集中爆发,港股汽车零售板块连日大幅反弹 [2] - 最新的汽车乘用车购置税减免政策细则出台,超越市场预期,2.0L排量及以下和30万元以下车型受益范围比预期更广,80%的燃油车符合减半条件 [4][5] - 上海全面重启并配套"50条"重振措施,嘉定区对购车补贴1万至2万元 [7][8] 汽车行业复苏与新能源趋势 - 汽车行业步入复苏周期,伴随情绪修复、估值修复再到基本面修复,产生"三阶段反弹"行情 [9] - 新能源车作为历史大潮,仍是政策的"宠儿",新能源车下乡活动提升吸引力,油价上涨进一步推动需求 [9] - 新能源车渗透率迈过10%的拐点后逐步走高,国内主流车厂提前停产油车 [9] - 八家新能源车企5月交付量显示供给改善,积压订单有望快速释放,蔚来、小鹏和理想等将于Q3开启新品周期 [10] 永达汽车的核心优势 - 永达汽车是上海刺激措施的核心受惠者之一,拥有该市30%的汽车经销店,预计6-12月销量将超过10% [9] - 永达符合条件的车型占新车销量约50%,受益于购置税减免政策 [5] - 永达是国内新能源车经销商的先行者之一,4S店渠道环节加速进入电气化阶段 [10] - 永达新能源车销量近1.6万台,涨近六成,占整体销量7.4%,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 [12] 新能源战略布局 - 永达2018年起设立独立新能源车板块,加强与中高端品牌代理合作,介入其他业务链条 [12] - 2021年底永达旗下独立新能源品牌网点达18家,新增13家,覆盖小鹏、Smart、上汽智己等主流品牌 [12] - 计划到2025年销售网点增至500家,销量实现25万台,收入达300亿元,毛利占比达17% [13] - 永达发展出多样化新能源业务模式,如与小鹏合作的"轻资产"模式,初期开店投入仅500万元左右 [14] 业务模式与增长潜力 - 永达通过切入特斯拉后端服务,设立钣喷中心,毛利率达48%,高于传统车售后服务 [14] - 永达更倾向于"小鹏模式",负责从订单招揽到维修等环节,快速扩大新能源品牌覆盖范围 [14] - 传统豪车是永达的基本盘,新能源车作为新的增长曲线将决定未来发展天花板 [15] - 下半年小鹏G9、华为问界M7等多款高端车型上市,对永达销量和利润率形成有利支撑 [15]
33家港股公司出手回购(5月20日)
证券时报网· 2025-05-21 09:36
港股公司回购概况 - 5月20日共有33家香港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回购,合计回购3737.57万股,金额达7.67亿港元 [1] - 腾讯控股以5.00亿港元回购金额位居当日榜首,友邦保险和中远海控分别以1.34亿港元和8035.93万港元位列第二、第三 [1][2] - 有赞以1000.00万股成为当日回购数量最多的公司,中远海控和中远海发分别以556.00万股和500.00万股紧随其后 [1] 重点公司回购详情 - 腾讯控股当日回购97.10万股,价格区间512.500-517.000港元,年内累计回购金额高达220.27亿港元 [1][2] - 友邦保险回购200.00万股,价格区间65.650-67.650港元,年内累计回购90.59亿港元 [1][2] - 中远海控回购556.00万股,价格区间14.200-14.640港元,年内累计回购39.12亿港元 [1][2] 其他公司回购数据 - 时代电气回购38.45万股,金额1247.13万港元,年内累计回购13.24亿港元 [2] - 网誉科技回购462.00万股,金额554.40万港元,年内累计回购2677.78万港元 [2] -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回购200.00万股,金额527.34万港元,年内累计回购4.41亿港元 [2] - 阅文集团回购20.00万股,金额500.39万港元,年内累计回购1.53亿港元 [2] - 永达汽车回购110.00万股,金额281.28万港元,年内累计回购5305.00万港元 [2] - 蒙牛乳业回购15.00万股,金额275.31万港元,年内累计回购9997.98万港元 [2] 小额回购案例 - 归创通桥回购0.20万股,金额4.00万港元,年内累计回购3212.21万港元 [3] - 亚洲联网科技回购4.00万股,金额3.56万港元,年内累计回购57.18万港元 [3] - 摩比发展回购1.30万股,金额0.16万港元,年内累计回购24.87万港元 [3]
永达汽车(03669)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5 16:35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收入74,295百万元,较2023年增长1.05%;毛利5,273百万元,较2023年下降21.2%;毛利率8.3%,较2023年下降0.7个百分点[11][12][17]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201百万元,较2023年下降60.7%[14][17] - 2024年公司收入为人民币634.20亿元,较2023年下降14.6%[30] - 2024年公司毛利为人民币52.73亿元,较2023年减少人民币14.21亿元,下降21.2%[30] - 2024年销售、行政及融资成本三项合计为人民币51.87亿元,同比减少人民币10.32亿元,下降16.6%[30] - 2024年公司净利润及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1.65亿元和人民币2.01亿元,较2023年分别减少人民币4.20亿元及人民币3.72亿元,下降71.8%及64.9%[30] - 撇除非运营项目商誉减值影响,2024年经调整的净利润及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2.06亿元和人民币2.41亿元[30] - 2024年全年收入为634.202亿元,较2023年的742.955亿元下降14.6%[48] - 2024年销售及服务成本为581.468亿元,较2023年的676.011亿元下降14.0%[53] - 2024年毛利52.735亿元,较2023年的66.944亿元下降21.2%,毛利率为8.32%,较2023年下降0.69个百分点[55] - 2024年其他收入、其他收益及亏损为净收益2130万元,较2023年的1.585亿元下降86.5%[56] - 2024年分销及销售费用和行政费用48.89亿元,较2023年的58.914亿元下降17.0%,销管费用率为7.71%,较2023年下降0.22个百分点[57] - 2024年经营利润4.058亿元,较2023年的9.615亿元下降57.8%[58] - 2024年除税前溢利2.086亿元,较2023年的7.403亿元下降71.8%[60]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2.008亿元,较2023年的5.726亿元下降64.9%[63] 新车销售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新车销量171,236辆,较2023年下降11.7%[10][18] - 2024年新车销售及相关服务收入494.55亿元,毛利率1.74%[18] - 2024年新车销量171,236辆,同比下降11.7%,新车销售及相关服务收入494.55亿元,同比下降16.0%[32] - 2024年下半年新车销售及相关服务毛利率为1.83%,环比上半年提升0.19个百分点[32] - 2024年独立新能源品牌新车销量占总体销量超10%,新车毛利率好于传统油车品牌[32] - 2024年独立新能源品牌销量达18,485台,新车平均售价从24.3万元提升到28.3万元[34] - 2024年乘用车销售及服务分部新车经销销售数量为163,836台,较2023年的184,550台下降11.2%[49] - 2024年豪华及超豪华品牌新车销售收入为382.167亿元,较2023年的482.739亿元下降20.8%[50] - 2024年独立新能源品牌新车销售收入为30.239亿元,较2023年的16.362亿元增长84.8%[50] - 2024年与新车销售相关的佣金收入为23.707亿元,较2023年的13.987亿元增长69.5%[50] - 2024年乘用车销售及服务分部新车销售及相关服务毛利8.599亿元,较2023年的20.642亿元下降58.3%,毛利率由3.51%降至1.74%[54] 售后服务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售后服务业务收入97.48亿元,同比持平,毛利率42.16%,零服吸收率79.2%[20] - 2024年独立新能源汽车品牌售后维修收入31,005万元,同比增长95.2%,平均单车产值3,114元,同比增长27.1%[34] - 2024年末独立新能源品牌售后保有客户量达57,400,较2023年末增长134.3%,月均增速11%[34] - 2024年维修保养相关服务收入94.67亿元,较2023年上升0.1%,下半年环比提升3.4%[35] - 2024年维修保养相关服务毛利率为40.45%,与2023年持平,零服吸收率为79.2%,较2023年上升12.5个百分点[35] - 2024年乘用车销售及服务分部售后服务收入为97.481亿元,与2023年的97.586亿元基本持平[52] - 2024年乘用车销售及服务分部售后服务毛利41.101亿元,较2023年的41.47亿元下降0.9%,维修保养毛利率为40.45%,与2023年基本持平[54] 二手车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二手车交易规模74,969台,同比下降19.4%;经销收入37.78亿元,同比下降28.4%;经销毛利率5.59%[20] - 2024年二手车交易规模74,969台,同比下降19.4%,新旧比43.8%[37] - 2024年下半年二手车交易规模39,733台,环比提升12.8%,新旧比45.4%,环比提升3.3个百分点[38] - 2024年二手车经销数量为36,488台,较2023年的44,590台下降18.2%[51] - 2024年乘用车销售及服务分部二手车销售收入为37.776亿元,较2023年的52.771亿元下降28.4%[51] - 2024年乘用车销售及服务分部二手车销售及相关服务毛利2.436亿元,较2023年的3.875亿元下降37.1%,经销毛利率由6.51%降至5.59%[54] 汽车经营租赁服务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汽车经营租赁服务分部收入为4.66亿元,较2023年的4.748亿元下降1.9%[52] - 2024年汽车经营租赁服务分部毛利7090万元,较2023年的1.084亿元下降34.6%,毛利率由22.83%降至15.21%[55] 存货与资金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存货余额41.50亿元,较2023年末下降4.9%,存货周转天数25.8天[20] - 2024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15.18亿元,净负债比率10.2%,较2023年末下降2.0个百分点[2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存货余额为人民币41.50亿元,较2023年末下降4.9%,存货周转天数为25.8天[31] - 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人民币15.18亿元[3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净负债比率为10.2%,较2023年末下降2.0个百分点[3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存货余额为41.499亿元,较2023年的43.632亿元减少4.9%,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为25.8天,2023年为23.0天[67] - 2024年公司资本开支总额为4.931亿元,其中试驾和经营租赁车辆购置开支7.163亿元,汽车销售服务网点新建和升级改造开支4.287亿元,无形资产购置开支0.669亿元,出售资产所得款项7.188亿元[6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借款余额为29.141亿元,较2023年的39.606亿元下降26.4%,其中一年内到期15.659亿元,一至两年到期4.242亿元,两至五年到期9.240亿元[6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净负债比率为10.2%,2023年为12.2%[68] 公司战略与业务发展规划 - 公司目标2026年新能源销量占比达50%,豪华车销量占比40%[21] - 公司将成立全新AI专业部门,探索AI在业务、管理、服务上的应用[23] - 公司将加强新能源、二手车、数字化、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及储备[25] - 2024年公司聚焦头部传统豪华品牌及独立新能源品牌,优化品牌网络结构[42] - 2024年公司加强现金流管理,优化应收账款管理流程,提升资金使用效率[43] - 2024年公司深化降本控费,对人力成本和销管费用精细化管理[44] - 2024年公司保持抖音平台行业领先,开拓新兴平台扩大品牌影响力[45] - 2024年公司加大对新能源品牌投入,推出电池租赁等创新服务[46] - 2024年公司探索洗美、翻新等新商业模式适应市场变化[46] - 2024年公司坚持“增效”和“稳健”原则,确保整体经营稳健可持续[41][47] - 预计到2026年,新能源占集团总体新车销量达50%[73] - 预计到2026年,豪华车占集团总体新车销量约40%[74] - 公司将布局电池循环和智能机器人产业,成立AI应用研究专业部门[73][75][76] - 公司将落实成本和费用管控措施,保障现金流健康稳定[77] - 公司将加强新能源、二手车、数字化、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及储备,优化考核和激励机制[78] - 公司将采取更积极的分红和回购政策,用稳健业绩回报股东和投资者[78] 公司组织架构与人员信息 - 张德安58岁,2012年1月18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负责集团策略规划等[79] - 蔡英杰57岁,2012年1月18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曾担任首席执行官,负责营运及投资等[80] - 王志高56岁,2015年3月23日调任为执行董事,负责集团战略及薪酬等工作[81] - 徐悦49岁,2021年12月21日获委任为首席执行官,负责集团整体业务策略[82] - 张德安曾于1999年11月 - 2005年2月及2005年11月 - 2018年9月担任永达控股董事长[79] - 蔡英杰曾于1998年11月 - 2011年12月及2018年9月至今担任永达股份董事[80] - 王志高自2005年1月起担任永达控股董事,自2003年12月起担任永达股份董事[81] - 徐悦于1999年加入集团,在乘用车经销行业拥有超20年经验[82] - 陈昳52岁,2015年3月23日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负责汽车金融业务经营管理,在银行金融业有超20年经验[83] - 唐亮47岁,2016年9月12日获委任为副总裁,2021年12月21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负责协助集团总裁落实汽车销售服务业务经营管理,在汽车行业有超20年工作经验[84] - 朱德贞67岁,2015年5月8日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30余年财务分析、市场分析、投资管理和企业管理经验[85] - 吕巍60岁,2012年1月18日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系教授[86] - 吕先生自2023年6月起任浙江一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自2021年6月起任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自2021年5月起任上海外高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自2020年5月起任上海广电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等[87] - 牟斌瑞68岁,自2019年1月1日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有超35年银行业经验,曾在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任职,2016年10月退休[88] - 叶明47岁,2012年1月 - 2016年2月、2016年9月12日起任公司副总裁,负责企业、网络、行政管理等工作[89] - 董颖55岁,2012年1月 - 2016年2月、2016年9月12日起任公司副总裁,负责财务管理,有30年相关经验[90] - 卫东55岁,2012年1月 - 2016年2月、2016年9月12日起任公司副总裁,负责二手车业务经营管理,有20年销售管理经验[91] - 张虹41岁,2020年3月25日任公司副总裁,2018年3月20日任公司联席公司秘书,有近18年汽车销售服务行业工作经验[92] - 牟先生198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专业本科,1997年获高级经济师职称[88] - 叶先生2001年取得上海大学法学学士学位,2018年取得复旦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学位[89] - 董先生1993年7月取得华东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工程学士学位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第二专业文凭[90] - 卫先生2002年取得上海市第二工业大学工商管理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文凭[91] - 陶卫、宋佳敏于2019年11月29日获委任为见习总裁助理,孙天涯于2023年2月27日获委任为见习总裁助理[93][94][95] 股息分派与股本信息 - 董事会建议向股东分派2024年度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069元,预计2025年6月30日或前后派付,估计金额约为人民币130百万元[98] - 截至2025年2月28日公司已发行股本总数1,89
永达汽车(03669):传统品牌销量承压,新能源渠道扩张提速
华泰证券· 2025-04-08 19:1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基于可比公司平均PE给予公司25E 13x PE,对应目标2.78港币 [1][5][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4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下滑,或因传统品牌降价超预期致单车盈利下滑;看好25年新能源车销售比例提升,配合数字营销和网点优化带动业绩改善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经营业绩 - 24年营收634亿、归母净利2亿,同比-15%、-65%;24H2营收323亿、归母净利1亿,同比-46%、-20%;24年净利低于Wind一致预期(3.6亿元) [1] - 24年新车销量17.1万辆,同比-12%,销售及相关服务收入494亿元,同比-16%;新能源品牌收入30亿元,同比+85%,销售占比由3%提升至6%,单车平均售价同比提升4万元至28万元;新能源相关售后业务同比提升,独立新能源品牌维修收入3亿元,同比+95%;二手车销售和整体售后服务业务收入分别为97亿、38亿元,同比-28.4%、-0.1% [2] - 24年公司毛利率为8.3%,同比-0.7pct;新车销售及相关服务毛利率同比-1.8pct至1.7%;二手车、售后、汽车经营租赁服务毛利率分别为6.4%、42.2%、15.2%,同比-0.9、-0.3、-7.6pct;24年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为5.3%、2.4%、0.5%,同比-0.1pct、-0.1pct、基本持平 [3] 未来展望 - 预计25年新能源汽车业务比重进一步提升,问界M8、小米YU7等新车或提升单车售价和盈利,新能源品牌替换部分小规模门店有助提升单店销量及效率,高产值新能源汽车成售后服务业务新增长极;预计公司深化组织机构精简,降本增效,终端加强数字营销,带动线索总量提升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下调25/26年净利58%/57%至3.9/5.4亿元,预计27年净利7.1亿元 [5] 关键假设调整 - 下调25E/26E营业收入18%/3%至670.3/819.2亿元 [14][17] - 略上调25/26E新车销售业务毛利率至8.7%/8.8%,较前次提升1.65/1.68pct [14][17] - 调整25/26E其他收入及其他收益预期至0.2/0.3亿元,前值为22.5/24.7亿元 [14][17] 经营预测指标与估值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 (人民币百万)|74,295|63,420|67,026|81,916|93,944| |+/-%|3.15|(14.64)|5.69|22.22|14.68|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 (人民币百万)|572.64|200.80|394.89|544.72|708.80| |+/-%|(59.83)|(64.93)|96.66|37.94|30.12| |EPS (人民币,最新摊薄)|0.29|0.10|0.20|0.28|0.36| |ROE (%)|4.08|1.44|2.83|3.85|4.92| |PE (倍)|7.02|20.20|10.27|7.45|5.72| |PB (倍)|0.29|0.29|0.29|0.28|0.28| |EV EBITDA (倍)|4.81|4.04|3.38|2.87|2.48| [7]
永达汽车(03669.HK)连续2日回购,累计斥资932.67万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4-01 22:00
文章核心观点 - 永达汽车近期进行多次回购,今年以来已累计回购一定数量股份并花费相应金额,且回购期间股价有一定波动 [2] 回购情况 - 4月1日公司以每股2.630 - 2.680港元的价格回购150.00万股,回购金额达399.77万港元,当日收盘价2.650港元,下跌1.49%,全天成交额1550.06万港元 [2] - 自3月31日以来公司连续2日回购,合计回购350.00万股,累计回购金额932.67万港元,其间该股累计下跌0.75% [2] - 今年以来公司累计进行9次回购,合计回购1425.10万股,累计回购金额3481.63万港元 [2] 回购明细 | 日期 | 回购股数(万股) | 回购最高价(港元) | 回购最低价(港元) | 回购金额(万港元) | | --- | --- | --- | --- | --- | | 2025.04.01 | 150.00 | 2.680 | 2.630 | 399.77 | | 2025.03.31 | 200.00 | 2.690 | 2.590 | 532.90 | | 2025.01.24 | 67.10 | 2.590 | 2.590 | 173.79 | | 2025.01.23 | 200.00 | 2.570 | 2.510 | 508.84 | | 2025.01.22 | 215.00 | 2.520 | 2.460 | 540.57 | | 2025.01.21 | 13.00 | 2.430 | 2.430 | 31.59 | | 2025.01.17 | 180.00 | 2.370 | 2.310 | 422.50 | | 2025.01.15 | 200.00 | 2.300 | 2.090 | 434.52 | | 2025.01.14 | 200.00 | 2.210 | 2.160 | 437.16 | [2]
中金:维持永达汽车“跑赢行业”评级 上调目标价至3.00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3-31 11:55
文章核心观点 中金维持永达汽车2025年净利润基本不变,首次引入2026年净利润4.62亿元,维持跑赢行业评级,上调目标价29.9%至3.00港元,2024年业绩符合预期 [1] 业绩情况 - 2024年实现收入634.20亿元,同比-14.64%;归母净利润2.01亿元,同比-64.94% [2] - 2H24实现营收323.84亿元,同比-16.13%,环比+4.35%;归母净利润0.89亿元,同比-46.20%,环比-19.85% [2] 营收分析 - 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主因传统燃油车市场承压,豪华/中高端品牌新车销量同比-12.79%/-13.59%,收入同比-20.83%/-20.87% [3] - 新能源业务表现亮眼,独立新能源品牌新车销量同比+23.4%,平均售价+50%,收入同比+84.63%,占比提升3.62pct至6.52% [3] - 预计2025年随着小米SU7放量等,新能源销量占比有望突破15%,驱动整体营收回暖 [3] 盈利分析 - 2024年毛利率同比-0.69pct至8.32%,主因终端价格竞争激烈,新车销售及相关服务毛利率同比-1.77pct,二手车经销毛利率同比-0.92pct [4] - 维保业务毛利率超40%,保持稳健,费用端管控显效,销管费用率同比-0.22pct至7.71% [4] - 随着新能源高毛利车型放量及售后业务增长,公司盈利水平有望逐步改善 [4] 分红与战略 - 2024年公司全年分红总额2.4亿元,派息率高达120%,持续强化股东回报 [5] - 公司计划2026年新能源销量占比提升至50%,豪华车占比40%,同步推进新业态布局,有望巩固渠道优势,实现高质量增长 [5]
永达汽车公布2024年业绩 全年营收634.2亿元
中金在线· 2025-03-28 22:01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永达汽车服务控股有限公司公布2024年全年业绩,虽收入和毛利下降,但其他营运指标较健康,各业务板块有不同表现,未来将优化品牌网络结构,发展新能源和传统豪华业务,布局创新业务,践行社会责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1][10][11] 业绩情况 - 2024年集团收入634.20亿元,同比下降14.6%;毛利52.73亿元,同比下降21.2%;净利润和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分别为1.65亿元和2.01亿元;每股基本盈利0.11元 [1] - 全年共计派发股息每股0.128元,股息额占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比率提升至120% [1] - 存货余额41.50亿元,较2023年末下降4.9%,存货周转天数25.8天;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15.18亿元,净负债比率10.2%,较2023年末下降2.0个百分点 [2] 业务回顾 新车销售业务 - 期内新车销量171,236辆,新车销售及相关服务收入494.55亿元;2024年下半年新车销售及相关服务毛利率1.83%,环比较上半年提升0.19个百分点 [3] - 新车周转天数25.2天,各品牌企业通过数字化系统提升新车周转效率 [3] 新能源汽车业务 - 独立新能源品牌期内销量达18,485台,占总体销量超10%,新车毛利率好于传统油车品牌;新车平均售价从2023年24.3万元提升到28.3万元;旗下主要经营品牌有超一个月订单深度 [4] - 独立新能源汽车品牌售后业务增长快,维修收入31,005万元,同比增长95.2%;平均单车产值3,114元,同比增长27.1%;年末售后保有客户量57,400,增长率134.3%,新增量超全年新车销售总销量,当前月均增速11% [5] 售后业务 - 维修保养相关服务收入94.67亿元,较2023年同期上升0.1%,下半年环比上半年提升3.4%;剔除企业关停并转因素,较上一年提升2.5%;毛利率40.45%,与2023年同期持平;零服吸收率79.2%,较2023年同期上升12.5个百分点 [6] - 用户运营方面,保持黏性产品高渗透率,延长保养业务招揽周期,开展非管理内用户售后业务营销,管理内用户数持续增长 [6] - 机电维保业务提升高毛利养护业务占比,加强车间成本及结算管控,毛利率同比提升 [6] - 事故车业务通过全员营销等措施,2024年下半年钣喷台次环比上半年提升 [7] - 库存控制方面,年末零部件用品库存金额较2023年末同比下降8.0% [7] 二手车业务 - 2024年新旧比43.8%,二手车交易规模74,969台,同比下降19.4%;经销规模36,488台,经销收入37.78亿元,同比下降28.4%;经销毛利2.11亿元;平均单台经销收入10.4万元,经销毛利率5.59% [8] - 深化「2+1」二手车新零售商业模式,强化数字化运营,建立区域集中化整备中心,10月发布「永达官方认证新能源二手车品牌」 [8] - 探索存量市场增量机会,推出多项创新业务模式,如与新能源品牌合作、布局新渠道、集中定价处置、推进出口等 [9] 网络变化 - 2024年关停并转18家4S店和4家展厅,新增12家网点,获取不少新能源品牌授权 [10] - 未来着力推进品牌代理网络结构优化,预计到2026年,新能源占总体新车销量50%,豪华车占比约40% [10][11] 创新业务 - 布局「电池循环产业」领域业务,打造新能源电池健康管理平台 [11] - 孵化发展智慧机器人业务,探索在销售、租赁、维修保养等场景落地 [11] 股东回报与企业信念 - 上市以来连续派息,派息率持续提升,2024年投入逾7700万港币回购超4400万股 [11][12] - 坚持做优做精重点豪华品牌,拥抱新能源头部品牌,参与国家「低碳」战略,践行ESG社会责任 [11][12]
永达汽车(03669)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8 17:0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634.20亿元,较2023年的742.95亿元下降14.6%[3][8] - 2024年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融资成本总额为51.87亿元,较2023年的62.19亿元下降16.6%[6][8] - 2024年净利润为1.65亿元,较2023年的5.86亿元下降71.8%[6][8]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为2.01亿元,较2023年的5.73亿元下降64.9%[6][8] - 2024年末净负债比率为10.2%,较2023年末的12.2%下降2.0个百分点[6][9] - 2024年货物及服务收入为62,965,292千元,2023年为73,833,363千元[26] - 2024年租赁收入为454,937千元,2023年为462,136千元[26] - 2024年总收入为63,420,229千元,2023年为74,295,499千元[26] - 2024年毛利为5,273,470千元,2023年为6,694,430千元[26] - 2024年经营溢利为405,823千元,2023年为961,472千元[26] - 2024年除税前溢利为208,568千元,2023年为740,317千元[26] - 2024年年内溢利为165,370千元,2023年为585,751千元[26] - 2024年每股盈利(基本和摊薄)为人民币0.11元,2023年为人民币0.29元[26] - 年内溢利为165,370千元(2024年)和585,751千元(2023年),年内全面收益总额为163,136千元(2024年)和584,460千元(2023年)[28]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14,888,752千元,较2023年的15,202,109千元有所减少;流动资产为20,157,511千元,较2023年的17,490,942千元有所增加[29] - 2024年流动负债为17,138,557千元,较2023年的14,559,392千元有所增加;流动资产净额为3,018,954千元,较2023年的2,931,550千元有所增加[29] - 2024年非流动负债为3,691,028千元,较2023年的3,735,208千元有所减少;净资产为14,216,678千元,较2023年的14,398,451千元有所减少[30] - 2024年总收入为62,965,292千元,较2023年的73,833,363千元有所减少[34] - 2024年除税前溢利208568千元,2023年为740317千元[42] - 2024年其他收入以及其他收益及亏损总计21338千元,2023年为158455千元[42] - 2024年政府补贴19485千元,银行存款利息收入44523千元;2023年对应收入分别为34779千元、37415千元[47] - 2024年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及其他无形资产亏损17673千元,就商誉确认的减值亏损40453千元等;2023年对应亏损分别为25259千元、41286千元等[47] - 2024年乘用车销售及服务分部收入约630.13亿元,2023年为739.59亿元,同比下降约14.8%[49] - 2024年乘用车销售及服务分部成本约577.99亿元,2023年为672.40亿元,同比下降约14.0%[49] - 2024年即期税项为1.41亿元,2023年为2.69亿元,同比下降约47.6%[50] - 2024年员工成本总额为22.41亿元,2023年为26.29亿元,同比下降约14.8%[50]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溢利为2.01亿元,2023年为5.73亿元,同比下降约64.7%[51]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为8.52亿元,2023年为9.83亿元,同比下降约13.4%[53] - 2024年预付款及其他应收款项为53.65亿元,2023年为62.17亿元,同比下降约13.7%[54] - 2024年存货为41.50亿元,2023年为43.63亿元,同比下降约4.9%[56] - 2024年用作借款抵押品的存货账面价值为6.33亿元,2023年为7.48亿元,同比下降约15.3%[57] - 2024年用作应付票据抵押品的存货账面价值为28.52亿元,2023年为24.97亿元,同比增长约14.2%[5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12个月,公司收入为634.202亿元,较2023年的742.955亿元下降14.6%[61] - 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为72.5649亿元,2023年为96.7416亿元;应付票据2024年为116.22602亿元,2023年为73.80234亿元[58] - 2024年销售及服务成本为58146.8百万元,较2023年的67601.1百万元下降14.0%[67] - 2024年毛利为5273.5百万元,较2023年的6694.4百万元下降21.2%,毛利率从9.01%降至8.32%[70] - 2024年其他收入、其他收益及亏损净收益为21.3百万元,较2023年的158.5百万元下降86.5%[71] - 2024年分销及销售费用和行政费用为4889.0百万元,较2023年的5891.4百万元下降17.0%,销管费用率从7.93%降至7.71%[72] - 2024年经营利润为405.8百万元,较2023年的961.5百万元下降57.8%[73] - 2024年融资成本为297.6百万元,较2023年的327.4百万元下降9.1%,融资成本率基本持平[74] - 2024年除税前溢利为208.6百万元,较2023年的740.3百万元下降71.8%[75] - 2024年所得税开支为43.2百万元,较2023年的154.6百万元下降72.1%[76] - 2024年溢利为165.4百万元,较2023年的585.8百万元下降71.8%[77]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200.8百万元,较2023年的572.6百万元下降64.9%[78] - 2023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5.384亿元,主要包括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等14.183亿元,部分被出售相关资产所得款项等抵销[81] - 2024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0.052亿元,主要包括净偿还借款、支付股息、利息等[81] - 2023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2.786亿元,主要包括支付股息、利息等[82] - 2024年末存货余额为41.499亿元,较2023年末的43.632亿元减少4.9% [83] - 2024年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为25.8天,2023年为23.0天[84] - 2024年资本开支总额为4.931亿元,包括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等开支[84][85] - 2024年末借款余额为29.141亿元,较2023年末的39.606亿元下降26.4% [86] - 2024年末净负债比率为10.2%,2023年末为12.2% [88] 新车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新车经销收入为464.07亿元,较2023年的564.39亿元下降17.8%[3] - 2024年独立新能源新车经销收入为30.24亿元,较2023年的16.36亿元增长84.8%[3] - 2024年新车销售相关佣金收入为23.71亿元,较2023年的13.99亿元增长69.5%[3] - 2024年新车销量171,236辆,同比下降11.7%,新车销售及相关服务收入494.55亿元,同比下降16.0%,下半年毛利率为1.83%,环比上半年提升0.19个百分点[10] - 2024年新车周转天数为25.2天[11] - 2024年独立新能源品牌销量达18,485台,其中经销模式11,085台,直销模式7,400台,新车平均售价从23年的24.3万元提升到28.3万元[13] - 2024年独立新能源品牌新车销量占总体销量已超10%,且新车毛利率大幅好于传统油车品牌[10] - 2024年新车销售及相关服务收入为49,410,449千元,较2023年的58,758,814千元有所减少[34] - 2024年豪华及超豪华品牌新车销售收入为38,204,693千元,较2023年的48,220,668千元有所减少;中高端品牌新车销售收入为5,139,581千元,较2023年的6,463,300千元有所减少[34] - 2024年独立新能源品牌新车销售收入为3,017,783千元,较2023年的1,634,500千元有所增加;与新车销售相关的佣金收入为2,370,695千元,较2023年的1,398,715千元有所增加[34] - 2024年新车销售及相关服务收入49410449千元,2023年为58758814千元[39] - 2024年乘用車銷售及服務分部新車經銷銷售數量為163,836台,较2023年的184,550台下降11.2%[62] - 2024年豪華及超豪華品牌新車銷售收入為382.167亿元,较2023年的482.739亿元下降20.8%[63] - 2024年獨立新能源品牌新車銷售收入為30.239亿元,较2023年的16.362亿元增长84.8%[63] - 2024年乘用車銷售及服務分部與新車銷售相關的佣金收入為23.707亿元,较2023年的13.987亿元增长69.5%[63] 二手车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二手车交易量为74,969台,较2023年的93,012台下降19.4%[3] - 2024年新旧比43.8%,二手车交易规模74,969台,同比下降19.4%,其中经销规模36,488台,经销收入37.78亿元,同比下降28.4%,经销毛利2.11亿元,平均单台经销收入10.4万元,经销毛利率为5.59%[16] - 2024年下半年新旧比45.4%,环比提升3.3个百分点,二手车交易规模39,733台,环比提升12.8%,其中经销规模19,463台,环比提升14.3%,经销毛利率5.57%,环比持平[17] - 2024年二手车销售收入为3,777,640千元,较2023年的5,277,148千元有所减少;与二手车销售相关的经纪收入为32,431千元,较2023年的43,967千元有所减少[34] - 2024年二手车销售及相关服务收入为3,810,071千元,较2023年的5,321,115千元有所减少[34] - 2024年二手车销售及相关服务收入3810071千元,2023年为5321115千元[39] - 2024年二手車經銷數量為36,488台,较2023年的44,590台下降18.2%[64] - 2024年乘用車銷售及服務分部二手車銷售收入為37.776亿元,较2023年的52.771亿元下降28.4%[64] 售后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独立新能源汽车品牌售后维修收入31,005万元,同比增长95.2%,平均单车产值3,114元,同比增长27.1%,年末售后保有客户量达57,400,较23年末增长134.3%,月均增速11%[13] - 2024年维修保养相关服务收入94.67亿元,较23年同期上升0.1%,下半年环比上半年提升3.4%,剔除相关因素持续经营企业收入提升2.5%,毛利率为40.45%与23年持平,零服吸收率为79.2%,较23年上升12.5个百分点[14] - 2024年售后服务收入为9,744,772千元,较2023年的9,753,434千元略有减少[34] - 2024年售后服务收入9744772千元,2023年为9753434千元[39] - 202
永达汽车(03669)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6 16:3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310.36亿元,毛利25.84亿元,较2023年同期分别下降13.0%及24.5%[6]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1.01亿元,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1.11亿元,较2023年同期分别下降76.1%及72.6%[6]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人民币310.36亿元,较2023年同期下降13.0%[2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毛利为人民币25.84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人民币8.38亿元,下降24.5%[2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行政及融资成本总额为人民币25.68亿元,同比减少人民币4.74亿元,下降15.6%[2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及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1.01亿元和人民币1.11亿元,较2023年同期分别减少人民币3.23亿元及人民币2.95亿元,下降76.1%及72.6%[2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为310.3584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356.8438亿元下降13.0%[3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及服务成本为28,451.6百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1.8%[4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毛利为2,584.2百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4.5%;毛利率为8.33%,较去年同期下降1.26个百分点[4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其他收益及亏损为净收益60.1百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9.4%[4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分销及销售费用和行政费用为2,420.2百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5.8%;销管费用率为7.80%,较去年同期下降0.25个百分点[4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利润为224.2百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66.4%[4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成本为148.0百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2.2%;融资成本率为0.48%,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4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除税前溢利为12620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55200万元下降77.1%[4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所得税开支为2470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12720万元下降80.6%[4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溢利为10150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42480万元下降76.1%[4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69920万元,2023年同期为109940万元[4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2990万元,2023年同期为13060万元[4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04550万元,2023年同期为134300万元[4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存货余额为39.547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3.632亿元减少9.4%[4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借款余额为34.182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9.606亿元下降13.7%[5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净负债比率为12.5%,2023年12月31日为12.2%[53] - 2024年上半年总收入3.1035834亿元,2023年同期为3.5684382亿元,同比下降约13.03%[103] - 2024年上半年毛利2584.244万元,2023年同期为3422.636万元,同比下降约24.50%[103]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溢利224.178万元,2023年同期为667.771万元,同比下降约66.43%[103]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126.176万元,2023年同期为552.004万元,同比下降约77.14%[103] - 2024年上半年期内溢利101.451万元,2023年同期为424.824万元,同比下降约76.12%[103]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和摊薄盈利均为0.06元,2023年同期均为0.21元,同比下降约71.43%[103]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1.5033951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5202109亿元,同比下降约1.11%[105]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1.5284606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7490942亿元,同比下降约12.61%[105]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1.2491341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4559392亿元,同比下降约14.19%[105] - 2024年6月30日净资产为3519.763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3735.208万元,同比下降约5.76%[106] - 2024年1月1日公司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总计为14398451千元人民币,2024年6月30日为14307453千元人民币[107] - 2024年期内溢利为111450千元人民币,期内其他全面亏损为1603千元人民币,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99848千元人民币[107] - 2023年1月1日(经重列)公司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总计为14722596千元人民币,2023年6月30日为14462525千元人民币[108] - 2023年期内溢利为406544千元人民币,期内其他全面收益为184千元人民币,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425008千元人民币[108] - 2024年股份回购及注销确认以权益结算的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使总计减少41789千元人民币[107] - 2023年股份回购及注销使总计减少72808千元人民币,确认以权益结算的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使总计增加26991千元人民币[108] - 2024年6月30日特别储备主要包括向集团附属公司拥有人视作分派333647000元及储备减少约299096000元[109] - 2023年特别储备储备减少约299054000元[109] - 2024年非控股股东注资100千元人民币,支付予非控股权益的股息为30370千元人民币[107]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126,176千元,2023年同期为552,004千元[110]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为825,489千元,2023年同期为1,419,826千元[110]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699,211千元,2023年同期为1,099,422千元[110]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29,935)千元,2023年同期为(130,627)千元[111]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045,510)千元,2023年同期为(1,343,017)千元[112] - 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576,234)千元,2023年同期为(374,222)千元[112] - 2024年1月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201,077千元,2023年同期为2,185,797千元[112] - 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624,843千元,2023年同期为1,811,575千元[112] - 2024年上半年新筹集的银行借款为9,977,647千元,2023年同期为11,035,847千元[112] - 2024年上半年偿还借款为(10,520,007)千元,2023年同期为(10,939,109)千元[112] - 2024年上半年总收益30820150千元,2023年同期为35442779千元[115] - 2024年上半年按时间点确认收益26167691千元,按时间段确认收益4652459千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30240160千元和5202619千元[115]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以及其他收益及亏损总计6.01亿元,2023年同期11.89亿元[120][122] - 2024年上半年分销及销售费用15.71亿元,2023年同期18.53亿元[120][122] - 2024年上半年行政费用8.49亿元,2023年同期10.21亿元[120][122]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成本1.48亿元,2023年同期1.69亿元[120][122]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1.26亿元,2023年同期5.52亿元[120][122] - 2024年上半年员工成本总额9.83亿元,2023年同期11.47亿元[129] - 2024年上半年中国企业所得税48,929千元,2023年为196,614千元;递延税项24,725千元,2023年为127,180千元[130] - 2024年中期已宣派及支付2023年末期股息总额约1.02493亿元(2023年同期:5.75981亿元);董事会拟定2024年中期股息每股0.059元(2023年同期:0.105元)[13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111,450千元,2023年为406,544千元;计算每股摊薄盈利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927,921千股,2023年为1,949,066千股[133] - 2024年上半年集团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约6.70064亿元(2023年同期:8.83162亿元);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值约4.71265亿元(2023年同期:3.19367亿元),获现金4.78639亿元(2023年同期:3.08638亿元),收益737.4万元(2023年同期亏损1072.9万元)[134] - 2024年6月30日使用权资产2,815,198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901,480千元;上半年确认使用权资产约1.7912亿元(2023年同期:1.60085亿元)[135] - 2024年上半年集团以现金5357.7万元收购其他无形资产(2023年同期:6613.2万元)[136] - 2024年6月30日存货3,954,710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4,363,154千元[137]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1,029,350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982,857千元;应收票据932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962千元[139]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7,424,228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7,202,559千元[140] - 2024年6月30日,0至90日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为1,030,282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985,819千元[141]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贸易应付款项为917,951千元,应付票据为6,292,718千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967,416千元和7,380,234千元[142]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总计7,734,008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9,125,044千元[142] - 2024年6月30日,银行借款为3,208,339千元,其他借款为209,901千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3,590,954千元和369,646千元[146] - 2024年6月30日,借款总计3,418,240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3,960,600千元[146] - 2024年6月30日,借款实际利率介乎每年2.90%至6.30%,2023年为3.00%至6.30%[148] - 2024年6月30日,以集团资产作抵押的借款为1,683,400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