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建(03996)

搜索文档
中国能建广东火电违规被罚
齐鲁晚报· 2025-06-19 15:20
行政处罚事件 - 公司因京能蒙西灵改1018MW新能源项目1号升压站施工现场安全违规被华北能源监管局罚款5万元 [1] - 违规行为包括8个围墙基础开挖孔洞未设置硬质盖板、临边防护栏杆及安全警示标志 [1] -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和第三十五条规定 [1] 公司背景 - 公司全称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火电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1956年 [1] - 公司为世界500强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骨干企业,资产超100亿元 [1] - 拥有超200亿元银行授信,业务覆盖投融资、设计、建设、运营全链条 [1] 业务资质与能力 - 持有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及建筑、市政、机电工程总承包一级资质 [2] - 具备环保、核工程、公路工程、水利水电等专业承包资质 [2] - 业务范围涵盖传统能源、核电、新能源、房屋建筑、市政、环保水务六大领域 [2] 项目经验与规模 - 已完成国内外大中型能源工程300多项,总装机容量超13000万千瓦 [2] - 项目类型包括燃气电站、核电站、垃圾电站、燃煤电站及海上风电等新能源工程 [2] - 业务覆盖国内所有省份及海外20多个国家 [2]
中国能建年内五度中标累计405.6亿 开拓市场净利四连增总资产9045.8亿
长江商报· 2025-06-18 07:40
公司中标情况 - 公司中标江阴苏龙2×66万千瓦四期扩建项目EPC总承包项目,金额50.0508亿元[2][3] - 2025年累计披露5个重大工程中标公告,总金额405.64亿元[2][4] - 1月中标榆能横山电厂二期项目62.55亿元,4月中标哈萨克斯坦供水项目96亿元,同月中标威海热电项目51.18亿元,5月中标中新建电力项目145.86亿元[4] 资产与财务表现 - 总资产从2020年4761亿元增至2025年一季度9045.8亿元,年均增长显著[5] - 资产负债率从2020年71.03%升至2025年一季度76.98%[5] - 2024年营业收入4367.13亿元(同比+7.56%),归母净利润83.96亿元(同比+5.13%),连续四年双增[7][8]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003.71亿元(同比+3.05%),归母净利润16.12亿元(同比+8.83%),均创同期新高[8] 研发与技术创新 - 2022-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104.4亿元、129.8亿元、139.8亿元,2025年一季度同比增长31.80%至21.28亿元[7] - 拥有4个院士工作站、14个博士后工作站、143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8项、有效专利11310项[6][7] 市场地位与业务布局 - 连续11年入选世界500强,ENR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等排名前列[6] - 业务覆盖140多个国家,设200多个境外分支机构,产业链涵盖能源、交通、环保等多元领域[6] 股东回报与信心 - 2024年分红总额16.13亿元(占归母净利润20%),A股累计派现46.86亿元[8] - 控股股东2024年10月至2025年4月增持A股1.37亿股,金额3亿元[8]
中国能建浙江火电被罚:安全设备的安装等不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
齐鲁晚报· 2025-06-17 07:15
公司处罚信息 - 中国能建浙江火电近期因"安全设备的安装、使用、检测、改造和报废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被华中能源监管局罚款人民币2万元[1][2] - 公司在上年9月因红河电厂扩建项目施工中存在多项违规行为,包括深基坑作业区域未设置围栏和警示标识、氧气瓶与乙炔气瓶间距不足等,被国家能源局云南监管办公室罚款10万元[3] - 上年7月公司因庆元百花岩风电项目不按工程设计图纸施工,被国家能源局浙江监管办公室罚款619.43万元[3]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是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骨干成员企业,主营业务涵盖传统电力能源、新能源及综合智慧能源、生态环保、水利、综合交通等多个领域[5] - 截至2022年累计完成大型电力装机总容量108.77GW,其中常规电源103.13GW,新能源5.64GW(包括1924台风机,总容量4.04GW)[5]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成立于1982年,注册资本10.05亿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陈根卫[6] - 由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华东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全资持股[6]
中国能建财务公司:以科技金融“组合拳” 激活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人民日报· 2025-06-06 05:34
数智化转型战略 - 公司以数智化转型为中心,突出全周期、全要素、全生态特点,全面提升运营服务能力与风险防控水平 [1] - 公司通过优化金融服务、释放数据价值、强化灾备体系等举措,为系统打造新能源、新基建、新产业、新材料"四新"能建提供坚实支撑 [1] 全周期数字化金融服务 - 公司依托7×24小时服务的全球网上金融系统,实现账户管理、资金结算、信贷办理、票据业务等全线上化办理 [2] - 公司构建覆盖客户需求对接、业务审批、资金投放、后期管理的全周期数字化服务链条,提供"一揽子"数字化解决方案 [2] - 公司深化与内外部主体的协同联动,构建财企至财银的接力式金融服务 [2] 全要素数据驱动创新 - 公司以海量金融数据为根基,打通内部业务系统与外部产业数据壁垒,构建跨机构、跨层级的数据集成共享平台 [3] - 公司整合资金流、业务流、信息流等全要素数据资源,创新引入"财小智"智能机器人实现数据自动抽取与分析 [3] - 公司搭建可视化数据大屏,实时监测产业政策、市场价格、监管新规等多维数据,推动金融服务向主动预判转型 [3] 全生态灾备体系 - 公司以"云计算+分布式"系统架构为技术底座,构建"京汉两地三中心"的全生态立体化灾备体系 [4] - 公司实现主要业务系统跨区域实时数据同步与应用级容灾切换,通过云平台动态调配计算能力和存储资源 [4] - 公司形成"技术先进、成本优化、生态协同"的灾备体系新布局,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稳健运行 [4]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将持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以科技金融为重点发力方向 [4] - 公司将以"AI+"专项行动为抓手,强化规划设计,统筹推进数智化转型 [4] - 公司致力于提供更优、更精、更智的金融服务,助力中国能建高质量发展 [4]
中国能建安徽院取得用于减窄线路走廊宽度的单回路耐张钢管杆专利,导线走廊宽度可从三角形排列钢管杆的10 m减窄为1m左右
金融界· 2025-05-24 08:41
专利技术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取得"一种用于减窄线路走廊宽度的单回路耐张钢管杆"专利 授权公告号CN222894088U 申请日期为2024年09月 [1] - 该钢管杆采用垂直排列走线设计 可将导线走廊宽度从传统三角形排列的10米减窄至1米左右 显著提升空间利用率 [1] - 结构包含杆身 地线横担 三相跳线支架及挂点 中相导线挂点设于跳线支架根部 跳线挂点设于支架端部 传力路径简洁 [1] - 技术优势包括解决安全距离不足问题 优化线路走廊规划 减少房屋拆迁和带电作业影响 降低工程投资 [1] 公司背景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0年 注册资本4亿人民币 总部位于合肥市 主营专业技术服务业 [2] - 公司对外投资22家企业 参与招投标项目3504次 持有专利573项 获得行政许可108个 [2]
中国能建: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5-22 18:21
公司治理与战略实施 - 董事会2024年工作聚焦"构建科学、决策理性、运行高效"三大目标,通过20次党委会前置研究25项重大事项,192项"三重一大"决策实现穿透式监管[4][5] - 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完成率超80%,"双百""科改"试点考核排名显著提升,4篇改革案例入选国务院国资委案例集[6][7][8] - 章程修订响应新《公司法》要求,全年修订3项制度并新制定4项制度,构建"1+N"战略与产业研究体系[8][9][10] 财务与经营表现 - 2024年实现营收4367.13亿元(+7.56%),归母净利润83.96亿元(+5.13%),新能源业务收入占比达32%[48][49][51] - 资产总额达8690.05亿元(+10.96%),研发投入139.82亿元获1841项专利,压气储能等4项技术入选国家推广名录[10][46][47]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入110.27亿元(+15.3%),加权ROE为7.74%,资产负债率76.31%同比微升0.35个百分点[49][50][52] 投资与资本运作 - 董事会审议通过331.14亿元新能源项目投资,占年度审议总额27.3%,包括甘肃玉门光热储能等国家级示范工程[12][13][14] - 2025年计划新增债券发行212亿元,含公司债/永续债等品种,募集资金用于偿债及项目投资[59][60][61] - 现金分红比例提升至20%创历史新高,中期分红方案获市场积极反响,控股股东实施A股增持提振信心[23][51][52] 产业创新与转型 - 战略新兴产业布局成效显著,应城压气储能、庆阳数据中心等3项目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百大工程"[11][14][17] - 建成全球最大660MW压气储能系统,研制亚洲首套600吨级碳捕集装置,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加速建设[10][11][17] - "四大转型"战略推动传统业务升级,工程建设业务贡献3470.26亿元营收,工业制造业务突破303亿元[48][49][54] 董事会运作机制 - 全年召开10次董事会审议64项议案,4次外部董事调研提出55项专业意见,建立独立董事专门会议机制[12][19][20] - 子企业董事会考核优秀率严控20%以内,创新设计5大维度10指标的外派董事评价体系[20][21][22] - 数字化手段应用于董事会评价体系,实现"两运用两提升"的智慧化治理目标[21][22][44]
中国能建90亿定增通过审核转型提速 新能源业务年营收1397.6亿占32%
长江商报· 2025-05-16 07:23
定增募资进展 - 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已获上交所审核通过 符合发行条件 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 将提交中国证监会注册 [1] - 本次定增计划始于2022年10月 经过多次修订后 拟发行不超过83.38亿股 募资不超过90亿元 [1][3] - 募资将投向四大项目:哈密"光(热)储"多能互补一体化绿电示范项目(30亿元) 浙江火电光热+光伏一体化项目(30亿元) 湖北应城压缩空气储能电站(5亿元) 乌兹别克斯坦风电项目(25亿元) [3]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在火电建设领域代表世界最高水平 同时加速布局新能源业务 [1][7] - 2024年新能源及综合智慧能源业务新签合同额5597.39亿元 占总新签合同额39.73% 近3年复合增长率42.27% [1][7] - 2024年新能源业务营收1397.62亿元 同比增长13.92% 占总营收32% [1][7] - 2024年累计获取风光新能源开发指标7043.5万千瓦 控股并网项目装机容量1519.55万千瓦 同比增长59.7% [7]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4367.13亿元 同比增长7.56% 净利润83.96亿元 同比增长5.13% [7]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003.71亿元 同比增长3.05% 净利润16.12亿元 同比增长8.83% [7] - 2025年一季度新签合同额3888.96亿元 同比增长5.75% 其中新能源项目新签1680.26亿元 同比增长20.04% [8] 公司背景 - 公司为A+H上市公司 2021年通过吸收合并葛洲坝回A 本次为A股上市后首次再融资 [5] - 连续11年进入世界500强 在全球工程设计公司和承包商排名中位居前列 业务遍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6] - 回A后已实施五次分红 累计分红总额约46.86亿元 [8][9]
中国能源建设(03996):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经营稳健,新能源业务快速增长
光大证券· 2025-05-06 14: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发布24年年报及25年一季报,24年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7.6%、5.1%、 - 8.9%,25Q1同比分别增长3.0%、8.8%、24.0% [4] - 新能源业务快速增长,业务结构持续优化,24年新能源及综合智慧能源营收同比增13.9%,控股并网项目装机容量同比增59.7% [5] - 25Q1毛利率有所改善,24年毛利率和净利率下降,25Q1毛利率和净利率同比提升 [6] - 新签合同快速增长,新能源及综合智慧能源订单持续高增,24年新签合同额同比增9.8%,25Q1同比增5.8% [7] - 加强清收,现金流持续改善,24年经营性现金净流入增加,25Q1经营性现金净流出减少 [8] - 考虑“136号文”影响,下调25 - 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新增27年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数据 - 总股本416.91亿股,总市值859.45亿港元,一年最低/最高股价0.90/1.10港元,近3月换手率34.40% [1] 收益表现 - 1M相对收益 - 3.66%,绝对收益1.38%;3M相对收益 - 0.25%,绝对收益 - 0.90%;1Y相对收益 - 1.73%,绝对收益1.35% [3] 业务情况 - 24年新能源及综合智慧能源营收1397.6亿元,同比增13.9%;工程建设、投资运营业务、工业制造、勘测设计及咨询营收分别为3668.2、361.3、322.2、20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8%、22.8%、 - 4.5%、8.6%;境内/境外业务营收3805.7/56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8%、0.03% [5] 财务指标 - 24年毛利率/净利率为12.4%/2.7%,同比 - 0.23/-0.06pcts;25Q1毛利率/净利率为11.2%/2.6%,同比 + 0.47/+0.19pcts [6] - 24年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为0.5%/3.4%/1.2%/3.2%,同比 + 0.08/-0.24/+0.08/持平pcts;25Q1为0.5%/3.8%/1.4%/2.1%,同比 + 0.01/+0.01/持平/+0.46pcts [8] 合同情况 - 24年新签合同额14088.8亿元,同比增9.8%,其中工程建设、勘测设计及咨询、工业制造新签合同同比分别增长6.4%、 - 8.1%、134.5%;新能源及综合智慧能源工程建设、勘测设计及咨询新签合同同比分别增长5.0%、44.1%;境内/境外新签合同同比分别增长8.4%、14.6% [7] - 25Q1新签合同额3889.0亿元,同比增5.8%,其中工程建设、勘测设计及咨询、工业制造新签合同同比分别增长15.5%、41.4%、 - 79.8%;新能源及综合智慧能源工程建设、勘测设计及咨询新签合同同比分别增长20.0%、53.0%;境内/境外新签合同同比分别增长4.2%、10.5% [7] 现金流情况 - 24年经营性现金净流入110.3亿元,较上年同期多流入15.4亿元;25Q1经营性现金净流出145.1亿元,较上年同期少流出16.8亿元 [8] 盈利预测与估值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406,032|436,713|462,538|490,627|520,008| |营业收入增长率|10.82%|7.56%|5.91%|6.07%|5.99%|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7,986|8,396|9,053|9,630|10,107|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2.26%|5.13%|7.83%|6.37%|4.94%| |EPS(元)|0.19|0.20|0.22|0.23|0.24| |ROE(归属母公司)(摊薄)|7.23%|7.24%|7.30%|7.27%|7.14%| |P/E|4.7|4.5|4.2|3.9|3.8| |P/B|0.8|0.8|0.7|0.7|0.6| [9] 财务报表预测 - 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对2023 - 2027年相关财务指标进行了预测 [11][12] 主要指标 - 盈利能力:毛利率、EBITDA率等指标在2023 - 2027年有相应变化 [13] - 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指标在2023 - 2027年有相应变化 [13] - 费用率: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及所得税率在2023 - 2027年有相应变化 [14] - 每股指标:每股红利、每股经营现金流等指标在2023 - 2027年有相应变化 [14] - 估值指标:PE、PB等指标在2023 - 2027年有相应变化 [14]
中国能源建设(03996) - 2025 Q1 - 季度业绩

2025-04-29 19:31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註冊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LIMITED*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的內容概不負責,對其 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對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部分內容 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股份代號:3996) 2025年第一季度報告 本公告乃由中國能源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本公司」)根據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證券上 市規則第13.09條及香港法例第571章《證券及期貨條例》第XIVA部項下內幕消息條文作 出。本季度報告與上海證券交易所公告內容一致。 本公司及其附屬公司依照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及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有關規定編製本 季度報告。 本季度報告載列之全部財務資料均未經審計並按照中國企業會計準則編製。 承董事會命 中國能源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宋海良 中國,北京 2025年4月29日 於本公告日期,本公司執行董事為宋海良先生及倪真先生;非執行董事為劉學詩先生及 司欣波先生;及獨立非執行董事為程念高先生、趙立新先生、魏偉峰博士及牛向春女士。 * 僅供 ...
中国能源建设(03996)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16 18:31
公司重大项目进展 - 湖北應城儲能電站示範工程全容量並網發電,為世界首套300兆瓦級壓縮空氣儲能示範項目[2] - 烏茲別克斯坦1GW光伏項目一期並網發電,是中資企業在中亞投資的最大光伏項目[9] - 湖北应城“能储一号”全球首座30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全容量全商业并网[23] - 公司打造漳州“华龙一号”核电站、新疆大石峡水电站等丰碑工程[21] - 公司投建的巴基斯坦SK水电站、乌兹别克斯坦光储等重大项目投产投运[21] - 2025年1月,世界首套30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湖北应城示范工程全容量全商业并网发电[59] - 公司投建的吉林松原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建成后年产氢3.24万吨,合成氨装置年产16.6万吨,二氧化碳合成甲醇装置年产1.66万吨[59] - 甘肃庆阳“东数西算”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零碳大数据中心园区示范项目总投资约41亿元,总IT功率6万kW,截至2024年底一期建成1700面8至12kW高密机柜并出租[62] 公司利润分配情况 - 2025年3月28日通過2024年度利潤分配預案,以股權登記日總股本為基數,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0.262元(含稅),共計分配現金10.92億元[4] - 2024年半年度已實施中期利潤分配方案,向全體股東派發現金紅利5.21億元[4] - 本年度公司現金分紅(包括中期已分配)總額16.13億元,剩餘利潤結轉下一年度,不實施資本公積轉增股本[4] 公司董事会相关情况 - 董事長宋海良、董事劉學詩、董事司欣波因其他公務未出席董事會,分別委託倪真、牛向春、程念高[3] 公司审计相关情况 - 天健會計師事務所為公司出具了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4] - 公司審計委員會已審閱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業績公告、年度報告及經審計財務報表,未對會計政策及實務提出異議[7] 公司资金及担保情况 - 公司不存在被控股股東及其他關聯方非經營性佔用資金情況[6] - 公司不存在違反規定決策程序對外提供擔保的情況[6] 公司2024年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新签合同额突破人民币1.4万亿元,同比增长9.8%[23]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6%[23] - 2024年公司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0%[23] - 2024年公司现汇业务占比超过70%[23] - 2024年营业收入436,712,757千元,较2023年增长7.56%[42] - 2024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8,396,167千元,较2023年增长5.13%[42] - 2024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净利润6,526,279千元,较2023年下降8.89%[42]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1,027,252千元,较2023年增长16.25%[42] - 2024年末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116,011,181千元,较2023年末增长5.02%[42] - 2024年末总资产869,004,776千元,较2023年末增长10.96%[42]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0.19元/股,较2023年增长5.56%[43]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74%,较2023年下降0.14个百分点[43] - 2024年扣非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95%,较2023年下降1.08个百分点[43] - 2024年公司完成新签合同额14088.76亿元,同比增长9.75%;实现营业收入4367.13亿元,同比增长7.56%;实现利润总额151.28亿元,同比增长7.97%;实现归母净利润83.96亿元,同比增长5.13%[53] - 2024年各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97403938元、96857821元、100876962元、141574036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1480915元、1300966元、822396元、4791890元[47] - 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869888千元,2023年为823302千元,2022年为2102558千元[49] - 2024年公司境外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14.5%,沙特、菲律宾新签合同额均超200亿元,10个国别超100亿元[55] - 2024年公司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占比达38.8%,在全球品牌价值500强排名跃升至192位[55] - 公司营业收现率同比提高8.04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同比增加4.35万元/人[55] - 公司海外装机规模突破3GW,巴基斯坦SK水电站、乌兹别克斯坦1GW光伏等项目顺利投运[55]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67.13亿元,同比增长7.56%,主要因新能源及综合智慧能源业务快速增长[109][110] - 2024年公司发生营业成本3825.30亿元,同比增长7.84%,主要因业务规模扩大[109][110] - 公司销售费用为23.91亿元,同比增长25.83%,因加大市场开发,签约及业务规模扩大[109][111] - 公司管理费用为148.33亿元,同比增长0.55%[109] - 公司财务费用为53.79亿元,同比增长14.92%,因业务规模扩大,融资需求增加[109][112] - 公司研发费用为139.82亿元,同比增长7.72%[109] -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0.27亿元,同比增长16.25%,因加强款项清收[109][113] - 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503.36亿元,因战新业务等投资支出增加[109][114] - 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33.62亿元,同比增长48.02%,因业务发展需要,融资规模扩大[109][115] - 2024年勘察设计及咨询业务营业收入208.34亿元,同比增长8.58%,成本132.90亿元,同比增长14.31%,毛利率36.21%,减少3.20个百分点[118][121] - 2024年工程建设业务营业收入3668.18亿元,同比增长6.80%,成本3389.26亿元,同比增长7.08%,毛利率7.60%,减少0.25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及综合智慧能源营业收入1303.00亿元,同比增长12.61%[118][122] - 2024年工业制造业业务营业收入322.22亿元,同比下降4.47%,成本268.00亿元,同比下降4.36%,毛利率16.83%,减少0.10个百分点[118][123] - 2024年投资运营业务营业收入361.29亿元,成本238.10亿元,同比增长24.96%,毛利率34.10%,减少1.16个百分点[118][124] - 2024年其他业务营业收入53.40亿元,成本35.97亿元,同比下降56.46%,毛利率32.64%,增加18.55个百分点[118][125] - 境内业务2024年营业收入3805.72亿元,成本3329.48亿元,毛利率12.51%,减少0.28个百分点;境外业务营业收入561.40亿元,成本495.82亿元,毛利率11.68%,增加0.02个百分点[120] - 2024年公司总成本3825.30亿元,同比增长7.84%[127] - 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23.91亿元,同比增长25.83%;管理费用148.33亿元,同比增长0.55%[129] - 2024年财务费用53.79亿元,同比增长14.92%;研发费用139.82亿元,同比增长7.72%[130] - 2024年费用化研发投入139.82347亿元,资本化研发投入1.35273亿元,研发投入合计141.1762亿元,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3.23%,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0.96%[131]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10.27252亿元,同比增长16.25%;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33.62251亿元,同比增长48.02%[134] - 2024年资本支出合计579.59266亿元,其中固定资产27.31351亿元,在建工程340.79476亿元,无形资产211.48439亿元[134] - 2024年末应收账款852.37305亿元,占总资产比例9.81%,较上期期末增长8.97%;合同资产1036.55338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1.93%,较上期期末下降8.44%[138] - 2024年末固定资产739.34087亿元,占总资产比例8.51%,较上期期末增长28.40%;在建工程372.1234亿元,占总资产比例4.28%,较上期期末增长46.02%[138] - 2024年末应付账款1885.38218亿元,占总资产比例21.70%,较上期期末下降7.27%;短期借款401.92548亿元,占总资产比例4.63%,较上期期末增长14.79%[138] - 2024年末受限资产合计91.155287亿元,包括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等[141]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负债总额6631.76亿元,资产总额8690.05亿元,资产负债率76.31%,较年初增加0.35个百分点;债项总额2719.42亿元[142] - 报告期内竣工验收项目113个,总金额108.66亿元,其中境内105个、金额95.76亿元,境外8个、金额12.90亿元[145][147] - 报告期内在建项目2701个,总金额1364.80亿元,其中境内2431个、金额1103.07亿元,境外270个、金额261.72亿元[149][151] - 报告期内累计新签项目8341个,金额14088.76亿元[153] - 报告期末在手订单总金额28134.56亿元,其中已签未开工项目金额17389.91亿元,在建未完工部分金额10774.65亿元[154] - 2024年传统能源营收1342.57亿元,占比38.69%;新能源及综合智慧能源营收1303.00亿元,占比37.55%[157] - 2024年传统能源营业成本1253.81亿元,占比39.18%;新能源及综合智慧能源营业成本1216.88亿元,占比38.03%[158]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4367.12亿元,净利润118.24亿元,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年内利润83.96亿元[179] - 2024年公司资产总额8690.05亿元,负债总额6631.76亿元,权益总额2058.29亿元[180] 公司科研及创新情况 - 公司新型储能原创技术策源地纳入国家布局[23] - 公司布局百余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系列城市“八网融合”项目落地实施[23] - 截至2024年底,公司拥有4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个国家级和73个省级研究机构、143家高新技术企业[30]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取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8项,重大科技成果3009项,有效专利11310项,制定和修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近1600项[30] - 2024年公司获专利授权1841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673项,同比增长57%;获省部级/行业级科技奖励269项[57] - 公司完成155个人工智能场景技术开发应用布局[62] 公司未来发展战略 - 新的一年公司将突出“新”字引领促发展,推进科技创新和新技术示范项目建设[24] - 新的一年公司将坚持“干”字当头抓改革,完成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任务,推进子企业重组整合[25] - 新的一年公司将聚焦“效”字至上强管理,推进“五大专项行动”,强化市值管理等[26] - 新的一年公司将围绕“深”字为先走出去,实施“四步走”战略,推进海外业务发展[26] - 公司致力于打造多个一流角色,推进“八网”融合,打造“四新”能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31] - 公司将聚焦国家大型水利基建等重点任务,推进区域水能融合发展[184] - 公司将补齐生态环保领域短板,聚焦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185] - 公司将积极开拓公路业务,参与铁路和机场投资建设,推动交通与能源绿色融合发展[186] - 公司将开拓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市场,发挥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187] - 公司将围绕“四型”企业定位,增强“五大能力”,聚焦“一引领五图强”[189] - 公司将立足“30 • 60”系统解决方案和“两个支撑点”,推进“四大转型”[189] - 2025年公司新签合同额计划为15000亿元,营业收入计划为4585亿元,投资计划为1354亿元[191] - 公司践行以「十八八」为核心的战略体系,包括「十」个三战略发展体系、「八力管理模型」卓越企业管理体系、「八大管理目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体系[19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2014年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