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能电力(600578)

搜索文档
京能电力跌2.05%,成交额9136.44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485.80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8 11:26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18日盘中下跌2.05%至4.29元/股 成交9136.44万元 换手率0.32% 总市值287.20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485.80万元 特大单卖出707.84万元占比7.75% 大单买入1747.15万元占比19.12% 卖出2525.12万元占比27.64% [1] - 年内累计上涨26.18% 但近期呈下跌趋势:近5日跌4.45% 近20日跌3.16% 近60日跌5.51% [1] 股东结构变化 - 股东户数5.03万户 较上期减少8.30% 人均流通股133133股 较上期增加9.05%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增持1940.28万股至5371.24万股 位列第五大流通股东 [3] - 南方中证500ETF增持410.82万股至2974.59万股 华夏中证500指数增强A退出十大流通股东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0.80亿元 同比增长4.98% [2] - 归母净利润19.49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113.33%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售电业务89.74% 售热业务9.29% 其他业务合计0.96% [1] 分红与行业属性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02.76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23.10亿元 [3] - 所属申万行业为公用事业-电力-火力发电 概念板块涵盖低价、氢能源、风能、海上风电、太阳能 [1]
电力板块9月16日跌0.59%,嘉泽新能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21.27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16 16:46
板块整体表现 - 电力板块当日下跌0.59% 跑输上证指数(涨0.04%)和深证成指(涨0.45%)[1] - 板块内个股分化明显 涨幅最高为亨通股份(6.54%)跌幅最大为嘉泽新能(-5.15%)[1][2] - 板块成交活跃 露笑科技成交额达36.91亿元 上海电力成交额达43.79亿元[1][2] 个股价格变动 - 涨幅前三位个股:亨通股份(4.07元 +6.54%)杭州热电(22.69元 +5.88%)长青集团(7.24元 +4.62%)[1] - 跌幅前三位个股:嘉泽新能(4.42元 -5.15%)华米环能(17.00元 -4.92%)上海电力(21.07元 -2.81%)[2] - 价格异动个股:露笑科技(9.83元 +4.57%)成交量达376.75万手 京能电力(4.39元 -2.66%)成交量153.68万手[1][2] 资金流向分析 - 电力板块整体主力资金净流出21.27亿元 游资净流入5.61亿元 散户净流入15.66亿元[2] - 主力资金集中流入露笑科技(1.98亿元 净占比5.37%)恒盛能源(2472.02万元 净占比9.75%)杭州热电(2127.21万元 净占比6.45%)[3] - 资金净流入占比最高个股:新中港(主力净占比20.89%)华电能源(主力净占比14.02%)晋控电力(主力净占比14.24%)[3] 成交活跃度 - 成交额前三个股:上海电力(43.79亿元)露笑科技(36.91亿元)天富能源(11.24亿元)[1][2] - 成交量前三个股:露笑科技(376.75万手)亨通股份(282.67万手)上海电力(204.70万手)[1][2] - 中小盘股活跃:嘉泽新能成交206.80万手 京能电力成交153.68万手 大唐发电成交152.43万手[2]
完善就近消纳价格机制落地,推荐南网能源、南网储能配置机会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16 14:03
国家发改委与能源局新能源就近消纳政策 - 就近消纳项目电源应接入用户和公共电网产权分界点的用户侧 新能源年自发自用电量占总可用发电量比例不低于60% 占总用电量比例不低于30% 2030年起新增项目不低于35% [1] - 项目需具备分表计量条件 由电网企业在发电 厂用电 并网 自发自用 储能等关口安装计量装置 准确计量各环节电量数据 [1] - 政策推荐工商业屋顶光伏南网能源 关注安科瑞 [1] 储能与抽水蓄能发展情况 - 8月大储招标超预期 AI赋能与136号文落定驱动大储经济性稳中有升 国内大储自发性需求超预期 [1] - 南网储能作为南方电网电网侧大储运营标的有望充分受益 2025H1公司新型储能电站累计建成装机规模65.42万千瓦/129.83万千瓦时 [1] - 抽水蓄能投产装机总规模1028万千瓦 在建抽水蓄能电站1200万千瓦 [1] 行业核心数据跟踪 - 2025年8月电网代购电价同比下降2%环比上升1.3% [2] - 截至2025/9/12动力煤秦皇岛5500卡平仓价680元/吨 周环比上升1元/吨 [2] - 三峡水库站水位162.88米 入库流量17500立方米/秒同比上升33.59% 出库流量22600立方米/秒同比上升198.15% [2] 用电量与发电量数据 - 2025M1-7全社会用电量5.86万亿千瓦时同比+4.5%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居民城乡用电分别同比+10.8% +2.8% +7.8% +4.1% [2] - 2025M1-7累计发电量5.47万亿千瓦时同比+1.3% 火电-1.3% 水电-4.5% 核电+10.8% 风电+10.4% 光伏+22.7% [2] - 2025H1新增装机容量 火电新增2578万千瓦同比+41.3% 水电新增393万千瓦同比-21.2% 风电新增5139万千瓦同比+99% 光伏新增21221万千瓦同比+107% [2] 投资建议与关注标的 - 推荐关注南方电网体系上市公司布局机会 南网能源 南网储能 南网科技 [3] - 绿电领域建议关注龙源电力H 中闽能源 三峡能源 龙净环保 光伏资产与充电桩资产价值重估建议关注南网能源 协鑫能科 朗新集团 [3] - 火电推荐京津冀投资机会 关注建投能源 京能电力 大唐发电 水电重点推荐长江电力 核电重点推荐中国核电 中国广核 建议关注中广核电力H [3]
李育海任京能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证券时报网· 2025-09-10 22:15
公司管理层变动 - 京能集团宣布李育海新任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职务 [1] - 阚兴因到龄退休不再担任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职务 [1] - 本次人事调整由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 [1]
公用事业AI带动数据中心景气向上,电力需求有多少?
天风证券· 2025-09-08 10:4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 维持[1] 报告核心观点 - AI带动数据中心景气度向上 电力需求快速增长[3][4] - 中国数据中心行业2024年市场规模预计达3048亿元 标准机架规模突破1000万架 双双同比增长超20%[2][25] - DeepSeek带动中国第三方数据中心上架率显著上升 环京和长三角区域算力中心或率先实现供需反转[3][88] - 全球数据中心用电量2030年将达945TWh 较2024年增长一倍以上 2024-2030年复合增速约15%[4][101] - 中国数据中心用电量2030年预计达3000-7000亿千瓦时 占全社会用电量2.3%-5.3% 2024-2030年复合增速10.4%-27.1%[4][108] - 需求和能源矛盾倒逼算力绿色化变革 包括算力设备高效化 算力载体节能化 算能协同清洁化和算用协同赋能[4][111] 中国数据中心产业进度 - 中国数据中心发展历经网络中心 IT中心 云中心和算力中心四个阶段 2020年后算力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发展引擎[9][13][17] - 2023年全球数据总产量129.3ZB 过去五年平均增速超25% 预计2028年达384.6ZB 较2023年翻近3倍[24] - 2023年全球计算设备算力总规模1397EFlops 同比增54% 其中智能算力规模875EFlops 同比增94% 占比63%[24] - 中国数据中心呈现八大枢纽十大集群布局 2023年机架区域分布京津冀21.5% 长三角24.5% 其他六大枢纽25.5% 非枢纽节点28.5%[32][34] - 2023年签约情况呈现东热西冷特征 华北 华东和华南地区签约率和服务费价格普遍高于其他地区[38] - 2023年算力行业应用互联网占比46.3% 政务21.3% 金融11.3%[41] - 2023年中国在用算力中心平均PUE1.48 较2022年1.52改善 超大型算力中心平均PUE1.33 大型1.43[45] - 2024年全国算力中心PUE降至1.46[45] 数据中心景气度变化 - 2020-2023年受投资热潮和需求放缓影响 数据中心服务费和上架率承压 2023年末中国内地运营中数据中心平均上架率56.4%[53][56] - 2020-2023年上海平均机柜租赁服务费累计下降约20%[56] - 2022-2023年中国数据中心建设投资金额回落[59] - 2023年底全球多数成熟市场数据中心空置率跌破10% 核心区域低于5%[3][74] - 2023年北美主要数据中心租赁市场250-500KW需求平均月服务费同比涨18.6% 达163.44美元每月每KW[75] - 2025年1月DeepSeek发布 7天增长1亿用户[80] - 万国数据2025Q1和2025Q2数据中心上架率分别为75.7%和77.5% 创2022年以来新高[84] - 2024年末全国第三方算力中心上架率69% 灼识咨询预计环京地区2025年上架率突破80% 长三角2026年超80%[88] 电力需求预测 - 数据中心电力成本占运营总成本50%-60% 互联网类终端客户项目占比高达70%-80%[95] - 训练一次GPT-3模型耗电量约19万度 10万GPU集群年耗电量近16亿度[100] - 2024年全球数据中心用电量415TWh 占全球电力需求1.5%[101] - 2030年美国数据中心用电量较2024年增长约240TWh(增130%) 中国增长约175TWh(增170%) 欧洲增长超45TWh(增70%) 日本增长约15TWh(增80%)[101] - 2024年中国数据中心用电量1660亿千瓦时 占全社会用电量1.68%[104] 算力绿色化变革 - 绿色算力发展框架包括算力设备高效化 算力载体节能化 算能协同清洁化和算用协同赋能[111][113] - 算力设备绿色化核心指征IT设备能耗 算效(CE) 存效(SE) 英伟达Blackwell芯片相比八年前Pascal芯片AI算力提升1000倍 能耗下降350倍[114] - 算力载体绿色化核心指征电能使用效率(PUE) 水资源利用率(WUE) 2024年底中国超140个数据中心绿色低碳等级达4A级以上[116] - 算能协同绿色化核心指征可再生能源使用率 数据中心绿电绿证采购应用量 中国数据中心超过80%绿电消费通过市场化采购实现 自发自用清洁能源占比不足2%[122] - 算用协同绿色化案例包括镇海炼化采用5G+AI视觉检测使VOCs排放量下降37% 海尔冰箱工厂通过数字孪生优化发泡工艺使单台产品能耗降低19%[124]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新能源运营商 火电转型新能源运营商 核电运营商 垃圾焚烧发电公司和液冷设备等相关公司[5][132]
经营业绩明显好转,火电企业“备考”电力市场
第一财经· 2025-09-03 21:01
行业业绩表现 - 五大发电集团核心上市公司华能国际、大唐发电、华电国际、国电电力和中国电力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42.67亿元 创2016年以来半年报净利润新高 [1] - 华银电力、豫能控股、建投能源、晋控电力、京能电力等多家火电资产较重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均超100% 其中华银电力净利润2.07亿元 同比增利2.02亿元 增幅达4147% [1] 成本结构变化 - 煤炭价格中枢下移对火电企业成本控制和利润改善起关键作用 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显示二季度曹妃甸港5500大卡均价618元/吨 同比下降超20% [2] - 华电国际上半年入炉标煤单价850.74元/吨 同比下降12.98% 国电电力和华能国际入炉综合标煤单价分别下降9.5%和9.2% [2] - 皖能电力营业成本同比降低8.51% 有效对冲营业收入5.83%的降幅 [3] 收入端压力 - 华电国际上网上半年网电量1133亿千瓦时 同比下降6.46% 上网电价517元/兆瓦时 同比下降1.44% [2] - 安徽省1-5月调火电发电量同比下降8.31% 年度交易电价同比下降2.4分/千瓦时 [3] - 火电作为基荷电源角色被削弱 年利用小时数整体呈下降趋势 更多承担调峰功能 [3] 电力市场竞争格局 - 上半年新增煤电核准同比增长152% 全年超60GW概率较大 [4] - 2024-2025年6月项目多分布于三北地区 新疆、甘肃、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五省份核准规模占比达40% [4] - 负荷中心区如浙江广东电力需求旺盛 煤电可通过现货市场高价套利实现利润最大化 [5] - 清洁能源占比高的西部地区如甘肃青海 煤电需通过容量电价补偿电量损失 [5] 行业转型挑战 - 煤电机组需进行节能降耗改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的"三改联动" [6] - 当前改造项目投资金额高实施难度大 但改造后经济收入无显著增长预期 电力市场机制不完善影响企业改造积极性 [6] - 煤电未来定位主要是安全支撑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转型 需保障合理利润空间而非追求超额利润 [6]
公用事业行业跟踪周报:9月江苏电价不及预期,关注新能源对火电发电量的挤占影响-20250901
东吴证券· 2025-09-01 16:04
行业投资评级 - 公用事业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1] 核心观点 - 2025年9月江苏电力集中交易加权均价319.48元/兆瓦时 低于市场预期[4] - 新能源装机高速增长对火电发电量形成挤占效应[1][4] - 绿电国补欠款问题有望解决 资产质量见底回升[4] - 光伏、充电桩资产有望通过RWA和电力现货交易实现价值重估[4] - 水电板块呈现量价齐升趋势 核电成长确定性增强[4] 电力板块跟踪总结 用电量情况 - 2025H1全社会用电量4.84万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3.7%[4][15] - 第一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8.7% 第二产业增长2.4% 第三产业增长7.1% 居民用电增长4.1%[4][15] - 用电量增速较2025M1-5的3.4%提升0.3个百分点[15] 发电量情况 - 2025H1累计发电量4.54万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0.8%[4][23] - 火电发电量同比下降3.1% 水电下降2.9%[4][23] - 核电发电量同比增长11.3% 风电增长10.6% 光伏增长20.0%[4][23] 电价情况 - 2025年8月电网代购电价算术均价388元/MWh 同比下降2% 环比上升1.3%[4][41] - 江苏2025年8月电网代购电价为427.4元/兆瓦时[45] 火电板块 - 动力煤秦皇岛5500卡平仓价690元/吨 周环比下降14元/吨 同比下降17.76%[4][46] - 2025H1火电新增装机2578万千瓦 同比增长41.3%[4][49] - 2024年火电利用小时数4400小时 同比下降76小时[49] 水电板块 - 三峡水库水位162.19米 处于正常水平[4][55] - 三峡入库流量16800立方米/秒 同比上升35.48% 出库流量17400立方米/秒 同比上升47.46%[4][55] - 2025H1水电新增装机393万千瓦 同比下降21.2%[57] 核电板块 - 2024年核准11台核电机组 2019-2024年累计核准46台[67] - 2025H1核电累计装机0.61亿千瓦 同比增长4.9%[69] - 2024年核电利用小时数7683小时 同比上升13小时[69] 新能源发电 - 2025H1风电累计装机5.7亿千瓦 同比增长23% 光伏累计装机11亿千瓦 同比增长54%[74] - 风电新增装机5139万千瓦 同比增长99% 光伏新增装机21221万千瓦 同比增长107%[4][74] - 2024年风电利用小时数2127小时 同比下降107小时 光伏利用小时数1211小时 同比持平[74] 投资建议 - 推荐长江电力在高股息资产中的配置价值[4] - 绿电板块关注龙源电力H、中闽能源、三峡能源、龙净环保[4] - 光伏和充电桩资产关注南网能源、协鑫能科、朗新集团、霍普股份[4] - 火电板块推荐京津冀地区投资机会 关注建投能源、京能电力、大唐发电[4] - 核电板块重点推荐中国核电、中国广核 关注中广核电力H[4]
华电新能“华智·智新”新能源智慧生产管理平台在京发布
中国电力报· 2025-08-31 09:54
公司业务发展 - 华电新能装机容量突破8000万千瓦,风光场站超1100个,居行业前列 [2] - 公司构建"远程集控、分级诊断、片区维护、专业检修"的生产运营管理体系 [2] - 通过省域集中监控和场站无人值守使运行人员平均减少约60% [5] 技术平台建设 - 发布"华智·智新"新能源智慧生产管理平台,实现发电形式全领域、管理主体全层次、生产业务全范畴覆盖 [1][2] - 平台开发集控、诊断、安防、巡检等十余种功能,打造新能源生产运营的"最强大脑" [2][4] - 搭建国产化数字底座,实现设备层至平台层全链自主可控 [5] 运营效率提升 - 通过智能监盘、智能巡检、智能报表等手段使巡检效率提高约80% [6] - 推动检修模式由"计划检修"向"状态检修"转型,提升设备安全性和可靠性 [5] - 研发风机螺栓智能检测系统,检测效率提升4~5倍 [7] 技术创新应用 - 利用AI大模型技术研发高精度功率预测系统,对统调负荷及新能源出力进行精准预测 [7] - 研发构网型变流器主动支撑控制技术、多能互补能源系统集成与调控技术等关键技术 [7] - 融合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打造全容量覆盖的数智化管理系统 [5] 战略发展方向 - 公司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 [5] - 未来将积极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7] - 平台上线是集约化、数智化和科技赋能的重要节点,也是管理变革和科技创新的起点 [6]
京能电力(600578) - 京能电力:关于召开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2025-08-27 17:07
业绩说明会信息 - 2025年9月4日13:00 - 14:00举行半年度业绩说明会[2][4] - 地点为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路演中心[2][5] - 方式为自行视频录制与网络文字互动结合[2][5] - 2025年8月29日至9月3日16:00前可预征集提问[2][5] - 参加人员有总经理李染生等[5] - 联系人郝媛媛,电话01065566807,邮箱jndl@powerbeijing.com[6] 报告与公告 - 2025年8月23日发布半年度报告[2] - 业绩说明会公告2025年8月28日发布[8]
华电新能新平台上线
中国电力报· 2025-08-27 16:25
核心观点 - 华电新能发布"华智·智新"新能源智慧生产管理平台 通过集约化、数智化和科技赋能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电力市场化改革和新能源数智化转型 提升生产运营效率和价值创造能力 [1][2][5][6][7] 集约化管理 - 公司装机容量突破8000万千瓦 风光场站超1100个 居行业前列 [2] - 构建"远程集控、分级诊断、片区维护、专业检修"生产运营管理体系 应对新能源项目"小、散、远、多"分布特性 [2] - 平台开发集控、诊断、安防、巡检等十余种功能 实现发电形式全领域、管理主体全层次、生产业务全范畴覆盖 [2] 数智化转型 - 融合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 打造全容量覆盖、全要素感知、全业务联动的数智化管理系统 [5] - 省域集中监控和场站无人值守使运行人员平均减少约60% [6] - 智能巡检使巡检效率提高约80% 大幅降低劳动强度 [6] - 搭建国产化数字底座 实现设备层至平台层全链自主可控 [5] 技术突破与应用 - 研发AI大模型高精度功率预测系统 对统调负荷及新能源出力精准预测 [7] - 开发构网型变流器主动支撑控制技术、多能互补能源系统集成与调控技术、智慧储能管理系统等关键技术 [7] - 风机螺栓智能检测系统实现技术跨代升级 检测效率提升4-5倍 [8] 行业影响与战略定位 - 平台实现新能源全生命周期管理 提升电站发电能力、设备可靠性和安全保障水平 为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参考 [4] - 公司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 [5][7] - 未来将积极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 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提升生产经营管理水准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