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首创证券(601136)
icon
搜索文档
侃股:券商A+H的意义不仅仅是融资
北京商报· 2025-10-21 21:16
文章核心观点 - 券商采用A+H股上市模式是顺应金融全球化趋势的理性选择,能带来融资、客户和业务等多方面优势,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1][3] - A+H模式堪称券商股发展的捷径,使公司能够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施展拳脚,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 - 未来预计将有更多券商走上A+H之路 [3] 融资优势 - A+H模式为券商开辟了更为广阔的资金渠道,可根据自身发展需求灵活地从A股和H股两个市场中汲取资金 [1] - A股市场依托庞大的国内投资者群体,资金流动性强,对本土券商有深厚认知基础 [1] - H股市场汇聚全球投资者,资金规模庞大且具有国际化特征 [1] - 这种融资优势是单一市场上市所无法比拟的,为业务扩张和创新发展提供坚实资金保障 [1] 品牌与客户价值 - 成功在港股上市能极大地提高券商在国际投资者群体中的知名度,吸引全球投资者的目光 [2] - 国际关注度的提升带来品牌价值的跃升,一个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知名度的券商更容易获得客户信任和认可,从而吸引更多客户资源 [2] - 客户资源的积累为券商带来更广阔的业务发展空间,在经纪业务方面,更多客户意味着更多交易量,进而提升佣金收入 [2] 业务发展机遇 - 国际知名度提升有助于券商在投行业务领域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全球范围内的企业在进行融资、并购等活动时更倾向于选择具有国际影响力和专业能力的券商作为合作伙伴 [2] - A+H模式使券商能够快速融入国际市场,借鉴国际先进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3] - 该模式打破了地域和市场壁垒,使券商能够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开展业务,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
市值超588亿,首创证券赴港IPO,来自北京朝阳区
36氪· 2025-10-21 20:23
券商板块表现与市场环境 - 上证指数突破3900点,券商板块出现拉升,天风证券、长江证券、华泰证券等翻红 [1] - 作为牛市旗手,券商在股市行情好时表现强劲,因交易量增加带动经纪和自营业务 [1] - 2025年上半年,42家上市券商实现归母净利润1040亿元,同比增长65% [1] - 2025年前三季度证券交易印花税1448亿元,同比增长103.4%,预示券商三季度业绩向好 [1] 首创证券业务概况与收入结构 - 公司采用全牌照架构经营,业务涵盖证券经纪、投资咨询、承销与保荐、自营、资产管理等 [2] - 报告期内(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投资类业务收入占比从26.9%提升至51.8%,成为主要收入来源 [3][4] - 资产管理类业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37.0%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1.7% [4] - 2025年上半年,资产管理类业务的所得税前分部利润同比下降67.1%,利润率由62.5%降至37.7% [4] 首创证券财务业绩 - 2022年、2023年、2024年和2025年1-6月,公司总收入分别约为25.19亿元、29.7亿元、35.88亿元、18.45亿元 [7] - 同期净利润分别约为5.55亿元、7.01亿元、9.85亿元、4.9亿元 [7] - 2023年、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公司分别向股东宣派股利约5.06亿元、4.24亿元、2.6亿元,累计近12亿元 [8] - 2025年上半年,投资收入及收益为8.73亿元,是收入增长的重要驱动 [10] 证券行业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证券行业市场规模为4512亿元,预计到2029年将增长至5743亿元,2024-2029年复合增长率为4.9% [5] - 投资业务增速预计高于其他业务板块 [5] - 截至2024年末,中国有150家注册证券公司,前十大券商约占行业总收入的70% [11] - 2024年首创证券营业收入约24.18亿元,在A股上市券商中排名第40多位,规模远低于头部券商 [11] 首创证券发展战略与IPO计划 - 公司总部位于北京,控股股东为首创集团,持股约56.77% [13] - 公司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若成功将成为中国第14家"A+H"上市券商 [1][14] - 本次IPO募集资金拟用于资产管理类业务、投资类业务、投资银行类业务、财富管理类业务、IT科技投资及补充营运资金 [14] - 截至2025年10月20日收盘,首创证券A股市值超过588亿元 [1]
市值超588亿!首创证券赴港IPO,来自北京朝阳区
格隆汇APP· 2025-10-21 18:32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为首创证券 [1] - 公司来自北京朝阳区 [1] 资本市场动态 - 公司正在进行赴港IPO [1] - 公司市值超过588亿元 [1]
首创证券赴港IPO,行业竞争激烈,营收规模不及头部券商
格隆汇· 2025-10-21 18:00
行业宏观背景 - 券商板块作为牛市旗手,在股市行情好时表现强劲,主要受益于交易量增加带来的经纪业务和自营业务增长 [1] - 2025年A股迎来牛市,沪深300指数在2024年反弹上涨14.7%,市场交易量随之上升 [14] - 2025年上半年,42家上市券商实现归母净利润1040亿元,同比增长65% [1] - 2025年前三季度证券交易印花税达1448亿元,同比增长103.4%,反映出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 [1] - 中国拥有5000多家A股上市公司和2亿多股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1] 首创证券业务结构分析 - 公司采用全牌照架构经营,业务涵盖证券经纪、投资咨询、承销保荐、自营、资产管理等全业务领域 [5] - 报告期内(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资产管理类及财富管理类业务收入占比均有所下滑,投资类业务的收入占比从26.9%提升至51.8%,撑起半壁江山 [4][8] - 2025年上半年,资产管理类业务的所得税前分部利润同比下降67.1%,利润率由2024年上半年的62.5%降至37.7% [10] - 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佣金及手续费收入、利息收入、投资收入及收益三大板块 [17] 首创证券财务业绩 - 2022年、2023年、2024年和2025年1-6月,公司总收入分别约为25.19亿元、29.7亿元、35.88亿元、18.45亿元,净利润分别约为5.55亿元、7.01亿元、9.85亿元、4.9亿元 [14] - 2023年、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公司分别向股东宣派股利约5.06亿元、4.24亿元、2.6亿元,两年半累计宣派股利近12亿元 [15] - 截至2025年10月20日收盘,公司市值为588亿元 [1] 证券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证券行业竞争激烈,存在数量众多、整体规模偏小、同质化竞争等特点 [18] - 截至2024年末,中国有150家注册证券公司,其中前十大证券公司约占行业总收入的70% [18] - 2024年,首创证券以约24.18亿元的营业收入在A股上市券商中排在第40多位,营收规模远低于头部券商 [18] - 近年来券商领域出现并购重组案例,如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合并为国泰海通,这有利于行业市场集中度的提升 [19] 首创证券港股IPO计划 - 公司近期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若成功上市将成为中国第14家"A+H"上市券商 [1][22] - IPO募集资金拟用于资产管理类业务、投资类业务、投资银行类业务、财富管理类业务、IT科技投资以及补充营运资金 [22] - 公司控股股东为首创集团,持股约56.77% [21] - 公司董事长为毕劲松,总经理为张涛,管理层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 [21]
总会计师系国富浩华前合伙人!首创证券启动港股IPO
新浪财经· 2025-10-21 15:05
H股上市申请 - 公司于2025年10月16日晚间正式向港交所递交H股发行上市申请 [2] - 此次港股IPO的联席保荐人包括中信证券、中国银河国际、中信建投国际和中银国际 [2] - 审计及申报会计师为安永会计师事务所 [2] - 公司于2025年7月26日宣布启动H股上市计划,并于8月28日获得北京市国资委批复 [10] - 公司表示H股上市旨在提升资本实力与综合竞争力、整合国际资源、增强国际影响力 [10]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总额从2022年的人民币2,536.5百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人民币3,601.8百万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9.2% [11] - 公司归属于股东的利润从2022年的人民币554.9百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人民币984.9百万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3.2% [11]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及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在国内42家A股上市证券公司中分别排名第五及第十 [11] - 2024年,公司总资产收益率及扣非加权净资产收益率在A股已上市证券公司中分别排名第一及第七 [11] - 2025年上半年收入总额为人民币1,854.9百万元,略高于2024年同期的1,842.4百万元 [12] 业务条线分析 - 资产管理类业务是核心业务,2024年收入贡献为35.6%,在管规模从2022年的人民币1,073亿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655亿元 [13] - 投资类业务收入贡献从2022年的26.9%显著提升至2024年的37.3%,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增至51.8% [13] - 财富管理类业务收入贡献从2022年的27.9%下降至2024年的17.2% [13] - 投资银行类业务收入贡献从2022年的6.0%微降至2024年的5.8% [13]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董事会目前由13名董事组成,包括4名执行董事、4名非执行董事及5名独立非执行董事 [17] - 公司主要股东为首创集团持股63.08%、京投公司持股19.23%、京能集团持股9.23% [16] - 总会计师唐洪广先生,55岁,2024年度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80.7万元 [8][10] - 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何峰先生2024年税前报酬为83.10万元 [10] 募集资金用途 - 本次IPO募集资金将主要分配至资产管理类业务,以巩固其核心引领作用 [19] - 资金将用于提升投资类业务的买方能力,构建全球视野、多资产协同的投资体系 [19] - 部分资金将分配至投资银行类业务以实现多元化发展,以及财富管理类业务以完善服务和产品体系 [19] - 资金将投入IT及科技领域以推动数智化转型,并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和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19] 行业背景 - 目前A股市场共有42家上市证券公司,其中已有13家实现了"A+H"两地上市 [22]
600亿中资券商冲击港股IPO,首创证券由北京国资委控股82%
搜狐财经· 2025-10-21 08:57
上市进程 - 公司于10月16日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 正式启动"A+H"双重上市进程 [1] - 联席保荐人为中信证券 中国银河国际 中信建投国际 中银国际 [1] - 公司H股发行上市事项已于今年8月获北京市国资委批复 [2] - 若成功上市 公司将成为第14家"A+H"上市券商 [2]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成立于2000年 是一家由北京市国资委实际控制的券商 [2] - 公司于2022年12月22日登陆上交所 上市首日股价大涨43.99% 总市值达278亿元 [2] - 截至2025年10月17日收盘 公司市值已达600亿元 [2] - 2022至2024年 公司收入及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在42家A股上市券商中分别排名第五及第十 [2] - 2024年 公司平均总资产收益率及扣非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在A股上市券商中分别排名第一及第七 [2] 股权结构 - 上市前 北京市国资委通过首创集团持股56.77% 为公司控股股东 [6] - 北京市国资委旗下京投公司 京能集团分别持股17.31% 8.31% [6] - 北京市国资委合计控股82.39% [6] 财务业绩 - 2022年 2023年 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 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5.19亿元 29.70亿元 35.88亿元 18.45亿元 [3]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5.55亿元 7.01亿元 9.85亿元 4.90亿元 [3]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0.44% 净利润同比增长2.73% [4] - 2025年上半年总投资收入及收益为8.73亿元 较2024年同期的5.79亿元显著增长 [3]
首创证券冲刺第14家A+H上市券商,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增
搜狐财经· 2025-10-20 18:43
上市进程 - 公司于10月16日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正式启动“A+H”双重上市进程,联席保荐人包括中信证券、中国银河国际、中信建投国际、中银国际 [1] - 公司H股发行上市事项已于今年8月获北京市国资委批复 [2] - 若顺利通过聆讯,公司将成为第14家“A+H”上市券商 [2]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北京市国资委实际控制的券商,于2022年12月22日登陆上交所 [2] - 公司上市首日股价大涨43.99%,总市值达278亿元,截至2025年10月17日收盘,其市值已达600亿元 [2]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及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在中国42家A股上市证券公司中分别排名第五及第十 [2] - 2024年,公司平均总资产收益率及扣非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在A股已上市证券公司中分别排名第一及第七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5.19亿元、29.70亿元、35.88亿元和18.45亿元 [3] - 同期,公司净利润分别为5.55亿元、7.01亿元、9.85亿元和4.90亿元 [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0.44%,净利润同比增长2.73% [4] - 2025年上半年,公司佣金及手续费收入为6.89亿元,投资收入及收益为8.73亿元 [3]
四大券商联合保荐!首创证券启动港股IPO!
搜狐财经· 2025-10-20 14:43
上市进程与基本信息 - 10月16日,首创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向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正式提交上市申请书,启动"A+H"双重上市进程 [1][2][3] - 此次H股发行上市事项已于8月28日获得北京市国资委批复 [2] - 公司本次发行上市尚需取得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和香港联交所等相关机构的批准,事项仍存在不确定性 [9] 保荐团队与市场地位 - 公司委任了四家联席保荐人兼整体协调人,包括中信里昂证券、中国银河国际证券(香港)、中信建投(国际)融资有限公司和中银国际亚洲有限公司 [3][5] - 目前A股市场共有42家上市证券公司,其中13家已实现"A+H"上市,若顺利通过聆讯,首创证券将成为第14家"A+H"上市券商 [2][15] -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在中国会计准则下,2022年至2024年,首创证券的收入及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在中国42家A股上市证券公司中分别排名第五及第十 [8] 募资用途与业务发展 - 港股上市募集的资金将用于支持公司资产管理类业务、投资类业务等核心业务发展,加强IT和科技投资,推动数智化转型 [2][11] - 资产管理类业务的具体资金用途包括设立资管子公司、优化多资产多策略布局、支持存量渠道产品发行以及加强私募基金子公司专业能力建设 [12][13][14] - 投资类业务资金将用于提升买方能力,构建全球视野、多资产协同的投资体系,并加大证券投资及衍生品业务投入 [14] - 部分资金将分配给投资银行和财富管理业务,以实现多元化发展,并用于科技领域的设备更新、系统升级及数智化运营服务提升 [14] 公司财务与市场表现 - 2024年,根据中国会计准则,首创证券的平均总资产收益率及扣非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在A股已上市证券公司中分别排名第一及第七 [8] - 公司持续实施高比例现金分红,并成功入选沪深300指数、上证180指数、MSCI中国指数等市场标杆指数的成分股 [8]
首创证券A股原地踏步赴港二次IPO 债市震荡影响资管业务收入骤降54%
长江商报· 2025-10-20 07:43
港股上市计划 - 公司于2025年10月16日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主板上市申请,若成功将成为第14家"A+H"上市券商[1][2] - 本次港股IPO募资计划用于资产管理业务、投资类业务、投资银行类业务、IT及科技投资并补充营运资金[1][2] - 上市事项尚需取得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和香港联交所等相关机构的批准,存在不确定性[3] 募资用途规划 - 资产管理业务方面,计划设立资管子公司,优化多资产多策略布局,扩大代销渠道合作并提升资产管理规模[2] - 投资类业务方面,计划加大证券及衍生品业务投入,增加国际化资产配置,加强另类投资子公司资本实力[2] - 投资银行类业务方面,计划提升服务科技企业能力,并在资产证券化、跨境融资等领域开拓增长点[3] 2025年上半年经营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84亿元,同比增长2.33%,净利润4.9亿元,同比增长2.8%[5] - 第二季度业绩显著反弹,实现营业收入8.52亿元,同比增长23.29%,净利润3.39亿元,同比增长32.17%,带动上半年整体增速回正[5] 各业务板块表现 - 资产管理类业务受债市震荡影响,实现收入2.53亿元,同比减少54.06%,占营业收入比重降至19.74%[1][5] - 投资类业务成为主要增长驱动力,实现收入8.19亿元,同比增长56.07%,其中固定收益投资交易业务收入6.37亿元,同比增长2.77%[1][6] - 投资银行类业务受益于IPO市场复苏,实现收入8842.91万元,同比增长38.54%[6] - 财富管理类业务实现收入2.2亿元,同比增长23.21%,但期货子公司首创京都期货净利润亏损661.70万元[6] 股权结构与股价表现 - 递表前夕控股股东首创集团将所持3.56%股份无偿划转至京投公司,划转后首创集团、京投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53.2%和20.87%[6][7] - 北京市国资委下属国企合计持有公司82.38%股份,股权集中[7] - 截至2025年10月17日,公司A股股价报21.86元/股,总市值597.15亿元,年内股价累计涨幅为-0.21%,在50家上市券商中排名第40位[1][3][4]
首创证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冲击上市
搜狐财经· 2025-10-17 20:56
上市申请与资金用途 - 公司于10月16日晚间向港交所递交H股发行上市申请 [1] - 上市募集资金将用于支持资产管理类业务、投资类业务等核心业务发展 加强IT及科技投资 推动数智化转型 提升行业竞争力 [1] - 公司于7月26日宣布启动H股上市计划 8月28日获北京市国资委批复 [1] 行业地位与市场背景 - 目前A股市场共有42家上市证券公司 其中13家实现了"A+H"上市 [1] - 在国内会计准则下 2022年至2024年 公司收入及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在42家A股上市证券公司中分别排名第五及第十 [2] - 2024年 公司总资产收益率及扣非加权净资产收益率在A股已上市证券公司中分别排名第一及第七 [3] 公司战略与发展态势 - 公司立足北京、服务全国 打造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 拥有多元且稳定增长的客户群体 [1] - 公司旨在通过H股上市提升资本实力与综合竞争力 整合国际资源 增强国际影响力 [1] - 公司已成长为一家价值创造能力领先 资产管理能力突出 追求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金融服务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