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远海控(601919)

搜索文档
38.52亿元主力资金本周撤离交通运输板块
证券时报网· 2025-08-02 10:05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本周下跌0.94%,申万行业中有6个行业上涨,医药生物和通信行业涨幅居前,分别上涨2.95%和2.54% [1] - 煤炭和有色金属行业跌幅最大,分别下跌4.67%和4.62%,交通运输行业下跌3.22% [1] - 两市主力资金本周合计净流出2118.64亿元,仅银行行业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43.27亿元 [1] 行业资金流向 - 有色金属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规模最大,一周净流出259.90亿元,计算机行业净流出204.46亿元,电子、非银金融、电力设备行业净流出资金也较多 [1] - 银行行业是唯一主力资金净流入的行业,净流入43.27亿元,房地产行业净流出43.84亿元,食品饮料行业净流出44.12亿元 [2] - 医药生物行业虽然上涨2.95%,但主力资金净流出46.82亿元,通信行业上涨2.54%,主力资金净流出50.17亿元 [2] 交通运输行业表现 - 交通运输行业本周下跌3.22%,主力资金净流出38.52亿元,行业124只个股中14只上涨,109只下跌 [3] - 重庆路桥、福然德、申通快递涨幅居前,分别上涨8.84%、8.11%、7.00%,锦江在线、大众交通、海汽集团跌幅居前,分别下跌13.53%、8.92%、8.28% [3] - 交通运输行业资金净流入个股中,大秦铁路净流入4.13亿元,韵达股份净流入1.80亿元,海航科技净流入1.63亿元 [3][4] - 资金净流出个股中,大众交通净流出4.08亿元,中远海控净流出3.89亿元,海航控股净流出3.26亿元 [3][5]
中证周期稳健成长50指数下跌0.84%,前十大权重包含中国石油等
搜狐财经· 2025-08-01 21:44
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下跌0 37% 中证周期稳健成长50指数下跌0 84% 报1652 84点 成交额171 07亿元 [1] - 中证周期稳健成长50指数近一个月上涨3 62% 近三个月上涨7 90% 年至今下跌1 53% [1] 指数编制规则 - 中证周期稳健成长50指数选取50只市净率较低 营业收入增长较高和ROE较高的周期性行业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1] - 指数以2013年12月31日为基日 以1000 0点为基点 [1]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分别在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实施 [2] 指数持仓结构 权重股分布 - 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9 2% 前三大为中国建筑(9 6%) 中国石油(9 45%) 中远海控(9 33%) [1] - 其他权重股包括陕西煤业(7 78%) 中国铝业(5 87%) 华友钴业(5 86%) 华鲁恒升(3 55%) 卫星化学(3 24%) 神火股份(2 82%) 南山铝业(2 74%) [1] 行业分布 - 原材料行业占比最高达40 39% 工业占比29 59% 能源占比28 80% 房地产占比1 22% [2] 市场板块分布 - 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76 10% 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23 90% [1]
航运港口板块8月1日跌0.25%,海峡股份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1.1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01 16:42
板块整体表现 - 航运港口板块当日下跌0.25%,表现弱于上证指数(下跌0.37%)和深证成指(下跌0.17%)[1] - 板块内个股分化明显,10只个股上涨,10只个股下跌[1][2]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1.1亿元,但散户资金净流入1.1亿元,游资资金净流入8.89万元[2] 领涨个股表现 - 安通控股(600179)涨幅2.60%居首,收盘价3.16元,成交量54.25万手,成交额1.70亿元[1] - 国航远洋(833171)涨幅1.70%,收盘价10.76元,成交量18.57万手,成交额2.03亿元[1] - 宁波海运(600798)涨幅1.52%,收盘价4.00元,成交量37.32万手,成交额1.50亿元[1] 领跌个股表现 - 海峡股份(002320)跌幅3.57%领跌,收盘价7.84元,成交量63.38万手,成交额5.04亿元[2] - 中远海控(616109)跌幅0.90%,收盘价15.50元,成交量69.56万手,成交额10.82亿元[2] - 中远海发(601866)跌幅0.80%,收盘价2.47元,成交量89.20万手,成交额2.21亿元[2] 资金流向特征 - 上港集团(600018)主力净流入2547.37万元,主力净占比14.30%,但散户净流出2969.70万元[3] - 中远海发(601866)虽然股价下跌,但主力净流入1198.81万元,同时游资净流入2475.59万元[2][3] - 广州港(601228)主力净流入1049.02万元,主力净占比达13.76%,但散户净流出1407.89万元[2][3] 成交活跃度 - 中远海发成交最为活跃,成交量达89.20万手,成交额2.21亿元[2] - 中远海控成交额最高,达10.82亿元,成交量69.56万手[2] - 海峡股份成交额5.04亿元,成交量63.38万手,为跌幅最大个股[2]
交通运输行业董秘薪酬榜:中远海控肖俊光2024年薪腰斩仍以298万高居业内第二
新浪财经· 2025-08-01 15:37
董秘薪酬概况 - 2024年A股上市公司董秘薪酬合计达40.86亿元,平均年薪7万元 [1] - 1144位董秘年薪超百万,占比超21% [1] 交通运输行业董秘薪酬 - 交通运输行业(申万一级)进入统计的上市公司共299家,董秘薪酬合计金额9375万元 [1] - 交通运输行业董秘平均年薪约83.70万元,中位数约72万元 [1] - 行业内董秘薪酬前10位的上市公司分别为建发股份、中远海控、上港集团、渤海轮渡、顺丰控股、中远海能、招商港口、中远海发、安通控股和招商轮船 [1] 中远海控董秘薪酬变动 - 中远海控董秘肖俊光2024年降薪296.6万元,幅度高达50% [1] - 降薪后仍以297.5万元的年薪高居业内第二 [1]
交通运输行业董秘薪酬榜:中远海控肖俊光2024年薪腰斩 仍以298万高居业内第二
新浪证券· 2025-08-01 15:28
董秘薪酬概况 - 2024年A股上市公司董秘薪酬合计达40.86亿元,平均年薪75.43万元 [1] - 1144位董秘年薪超百万,占比超21% [1] - 中远海控董秘肖俊光2024年薪酬大降近50%,但仍以297.5万年薪高居业内第二 [1] 交通运输行业董秘薪酬 - 交通运输行业(申万一级)进入统计的上市公司共299家,董秘薪酬合计金额9375万元,平均年薪约83.70万元,中位数约72万元 [1] - 行业内董秘薪酬前10位的上市公司分别为建发股份、中远海控、上港集团、渤海轮渡、顺丰控股、中远海能、招商港口、中远海发、安通控股和招商轮船 [1] 交通运输行业董秘薪酬详情 - 建发股份董秘江桂芝以387.0万年薪位居行业第一,薪酬同比增长79.0万元 [2] - 中远海控董秘肖俊光薪酬同比下降296.6万元,降幅达50% [1][2] - 上港集团董秘丁向明年薪275.9万元,同比增长84.0万元 [2] - 渤海轮渡董秘宁武年薪261.2万元,同比增长9.1万元 [2] - 顺丰控股董秘日玲年薪237.8万元,同比下降101.7万元 [2] - 中远海能董秘倪艺丹年薪177.9万元,同比增长39.4万元 [2] - 招商港口董秘刘利兵年薪171.0万元,同比下降3.0万元 [2] - 中远海发董秘蔡磊年薪168.6万元,同比增长81.2万元 [2] - 安通控股董秘荣兴年薪152.7万元,同比增长29.1万元 [2] - 招商轮船董秘孔康年薪152.7万元,同比增长5.7万元 [2]
金十图示:2025年08月01日(周五)富时中国A50指数成分股今日收盘行情一览:银行股走势分化,石油、证券、医药股走软
快讯· 2025-08-01 15:07
银行股走势 - 光大银行市值2392.96亿元 成交额6.38亿元 股价4.05元 涨跌幅0.00% [3] 保险行业 - 中国太保市值3608.68亿元 成交额9.02亿元 股价58.20元 下跌0.36元(-0.96%) [3] - 中国平安市值3569.15亿元 成交额28.60亿元 股价37.10元 下跌0.49元(-0.83%) [3] - 中国人保市值10598.36亿元 成交额6.15亿元 股价8.16元 下跌0.02元(-0.24%) [3] 酿酒行业 - 贵州茅台市值17800.32亿元 成交额42.01亿元 股价1417.00元 下跌4.67元(-0.33%) [3] - 山西汾酒市值2182.64亿元 成交额9.39亿元 股价178.91元 下跌0.09元(-0.05%) [3] - 五粮液市值4696.75亿元 成交额14.91亿元 股价121.00元 下跌0.15元(-0.12%) [3] 半导体行业 - 海光信息市值2379.85亿元 成交额49.98亿元 股价329.80元 下跌5.40元(-1.61%) [3] - 北方华创市值2882.85亿元 成交额18.35亿元 股价689.10元 下跌20.40元(-2.88%) [3] - 寒武纪-U市值3201.78亿元 成交额31.52亿元 股价137.75元 下跌1.45元(-1.04%) [3] 石油与铁路公路 - 中国石化市值6898.85亿元 成交额23.52亿元 股价5.39元 下跌0.32元(-5.32%) [3] - 中国石油市值15575.09亿元 成交额19.53亿元 股价5.69元 下跌0.36元(-4.06%) [3] - 京沪高铁市值2637.09亿元 成交额4.68亿元 股价8.51元 下跌0.01元(-0.19%) [3] 煤炭与汽车 - 陕西煤业市值1939.97亿元 成交额5.95亿元 股价105.80元 下跌0.60元(-1.57%) [3] - 比亚迪市值7462.62亿元 成交额38.17亿元 股价37.56元 下跌0.14元(-0.69%) [3] - 中国神华市值9646.00亿元 成交额9.24亿元 股价20.01元 上涨0.56元(+0.53%) [3] 航运与电力 - 中远海控市值2400.91亿元 成交额27.38亿元 股价27.99元 上涨0.15元(+0.54%) [3] - 行业公司市值1884.03亿元 成交额5.16亿元 股价15.50元 下跌0.14元(-0.90%) [3] - 行业公司市值6848.65亿元 成交额10.82亿元 股价9.16元 下跌0.03元(-0.33%) [3] 证券与电池 - 中信证券市值3522.42亿元 成交额27.87亿元 股价19.98元 下跌0.27元(-0.93%) [4] - 国泰君安市值4260.91亿元 成交额17.12亿元 股价28.75元 下跌1.55元(-0.59%) [4] - 宁德时代市值11994.18亿元 成交额66.83亿元 股价263.07元 下跌0.32元(-1.58%) [4] 消费电子与互联网 - 工业富联市值3661.80亿元 成交额72.94亿元 股价23.17元 下跌0.06元(-0.26%) [4] - 立讯精密市值6553.62亿元 成交额27.58亿元 股价33.00元 下跌1.61元(-4.65%) [4] - 东方财富市值2657.14亿元 成交额61.97亿元 股价36.64元 上涨0.01元(+0.03%) [4] 家电与食品 - 格力电器市值2228.96亿元 成交额10.73亿元 股价45.89元 上涨0.06元(+0.24%) [4] - 海尔智家市值2570.49亿元 成交额6.08亿元 股价24.90元 下跌0.26元(-0.68%) [4] - 海天味业市值2336.35亿元 成交额6.50亿元 股价38.09元 上涨0.27元(+0.59%) [4] 医药与物流 - 恒瑞医药市值2337.44亿元 成交额45.46亿元 股价45.81元 下跌1.59元(-2.53%) [4] - 牧原股份市值4069.27亿元 成交额13.76亿元 股价61.31元 下跌0.55元(-1.19%) [4] - 顺丰控股市值2502.49亿元 成交额10.18亿元 股价46.17元 上涨0.17元(+0.37%) [4] 化学与医疗 - 万华化学市值5118.84亿元 成交额23.51亿元 股价227.23元 下跌3.97元(-1.72%) [4] - 迈瑞医疗市值2755.03亿元 成交额16.40亿元 股价60.92元 上涨0.11元(+0.57%) [4] - 行业公司市值1907.08亿元 成交额24.09亿元 股价19.26元 下跌1.39元(-2.23%) [4] 基建与通信 - 中国中车市值2330.47亿元 成交额7.49亿元 股价未提供涨跌数据 [4] - 中国建筑市值1663.27亿元 成交额14.22亿元 股价未提供涨跌数据 [4] - 中国联通市值2097.89亿元 成交额7.02亿元 股价未提供涨跌数据 [4]
重压之下,李嘉诚服软了,长和将邀请中远集团加入港口业务交易
搜狐财经· 2025-08-01 10:55
交易背景与核心资产 - 长江和记实业拟向贝莱德与地中海航运财团出售全球港口资产包 包含43个港口及199个泊位 总价值228亿美元 [1] - 资产包中巴拿马运河东西两岸的巴尔博亚港与克里斯托瓦尔港属于战略关键资产 控制太平洋与大西洋航运咽喉 [1] - 巴拿马运河承担全球6%海运贸易量 其中中国商船通过占比高达21% 五分之一中国外贸集装箱依赖该水道 [1] 监管与政治压力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声明交易各方不得规避反垄断审查 [3] - 商务部警告未获批准前不得实施集中 [5] - 香港政要警示交易须符合法律法规 长和系上市公司市值一度蒸发超780亿港元 [5] - 巴拿马政府指控长和税务违规 [5] 战略转折与中方介入 - 长和公告拟邀请大陆企业加入财团成为重要成员 [1] - 中远海运集团与财团接触 表示对符合战略需要的资源有兴趣 [7] - 中远与长和早有合作基础 共同运营上海明东码头 盐田国际及埃及苏科纳港 [7] 谈判关键条款 - 谈判聚焦三方均衡持股 贝莱德 MSC与中远股权制衡以打破美资独大局面 [7] - 设置否决权机制 仿照金股制度确保中远在核心利益上的决策权 [7] - 中国船只通行数据由中远托管 杜绝商业情报外泄 [9] 地缘战略意义 - 中远参股巴拿马港口后将与希腊比雷埃夫斯港 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形成欧亚海运战略三角 [9] - 交易涉及12个司法管辖区反垄断审查 [9] - 中国驻巴拿马大使与运河管理局就海运贸易合作达成战略共识 [3]
港口大甩卖遭卡壳,李嘉诚急邀大陆入伙,中美两边都不想得罪
搜狐财经· 2025-08-01 08:44
交易背景与进展 - 长江和记于今年三月份公告出售巴拿马运河沿岸两大战略港口 但交易因监管问题暂停[1] - 公司与地中海航运牵头财团展开145天独家谈判 期限至7月27日[1] - 公司拟引入中国大陆战略投资者加入财团 以推动交易获得监管批准[3] 战略投资者参与细节 - 中远海运集团明确表达收购意向 要求以平等股东身份参股[3] - 中远要求对中方船只调度 费率及安全审查享有一票否决权 同时要求超额利润分配权和数据访问权[3] - 中远于六月份加入与长江和记及财团的谈判[3] 港口战略价值 - 巴拿马港口是国际贸易咽喉要道 涉及能源 粮食等战略物资运输安全[3] - 中远获取否决权可防止美国单方面主导运营规则 削弱供应链脱钩执行力[4] - 港口资产位于全球航运关键节点 每日通行船只承载海量国际贸易[6] 公司战略调整动机 - 出售港口是公司退出重资产领域 加码科技与新能源战略的一部分[7] - 交易预期带来190亿美元现金 用于减轻负债及新领域投资[9] - 公司今年已陆续抛售内地多个地产项目 套现囤地利润[7] 地缘政治风险管理 - 港口资产易成为大国博弈焦点 出售可减少地缘政治风险曝光[9] - 引入中资可向中美展示交易中立性 降低政治风险[7] - 公司内地资产规模约300亿港元 占全球总资产四分之一[6]
中欧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发起(QDII)A连续5个交易日下跌,区间累计跌幅2.31%
金融界· 2025-08-01 00:44
基金表现 - 中欧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发起(QDII)A在7月31日下跌1.89%,最新净值为1.24元,连续5个交易日下跌,区间累计跌幅2.31% [1] - 该基金成立于2024年7月,基金规模为0.44亿元,成立以来累计收益率为24.95% [1] 持有人结构 - 截至2024年末,机构持有0.10亿份,占总份额的46.36%,个人投资者持有0.12亿份,占总份额的53.64% [1] 基金经理信息 - 现任基金经理FANG SHENSHEN女士为澳大利亚国籍,拥有本科、学士学位 [1] - 历任高盛私人财富管理部税务分析师,Cooper Investors助理基金会计师、交易员、新兴市场组研究员 [1] - 曾任中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员、高级研究员,现任该公司基金经理 [1] - 自2024年5月31日起担任中欧港股数字经济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QDII)基金经理 [1] - 自2024年7月1日起担任中欧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QDII)基金经理 [1] - 自2025年1月14日起担任中欧恒生科技指数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QDII)基金经理 [1] 基金持仓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前十持仓占比合计28.90% [2] - 具体持仓及占比:中远海控(6.62%)、东方海外国际(3.04%)、中信银行(2.92%)、中国石油股份(2.45%)、中国光大银行(2.42%)、中国外运(2.37%)、农业银行(2.36%)、中国海洋石油(2.28%)、建设银行(2.25%)、工商银行(2.19%) [2]
中方出手反将一军,李嘉诚180度大转弯,邀请中企入局收购港口
搜狐财经· 2025-07-31 19:15
交易背景与核心变化 - 长和集团原计划将43个港口(含巴拿马运河)出售给美国贝莱德财团 [1][3] - 中方在7月27日交易截止前干预 要求中远集团参与否则直接否决 [3] - 长和集团于7月28日公告三项调整:结束与贝莱德独家谈判但仍继续 邀请中国投资者加入 强调需获监管批准 [3] 战略价值与地缘政治 - 巴拿马运河承担全球6%海运贸易量 是中国20%对外贸易的关键通道 [3] - 交易涉及中美战略博弈 美国试图通过资本掌控关键基础设施 [3][9] - 中方通过市场规则与监管权力反制 确保航运安全与战略利益 [7][9] 交易结构调整 - 中远集团有望获得30%-35%股份 并在运价调整与军事船舶通行权上拥有否决权 [5] - 贝莱德与地中海航运对否决权范围存异议 但中方坚持中企平等参与或取消交易 [5][7] - 港口可能形成中美企业共同管理模式 避免完全被美掌控或交易流产 [9] 商业动机与行业影响 - 长和集团出售原因为港口维护成本高、回报周期长 变现可回笼大量资金 [5] - 交易反映跨国企业在全球化退潮背景下需平衡商业利益与国家战略 [7][9] - 事件开创中美在第三方市场合作新模式 竞争中有合作与制衡 [9][11] 企业战略调整 - 李嘉诚商业帝国近年频遇政治阻力 此次为重要战略转折点 [7] - 企业规模达到量级时需与国家利益交集 商业决策需兼顾社会责任 [9][11] - 引入中资既保障中国市场立足点 也避免舆论与监管风险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