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元成股份(603388)
icon
搜索文档
每周股票复盘:*ST元成(603388)市值跌破5亿或触发退市
搜狐财经· 2025-10-19 05:34
股价表现与市值 - 截至2025年10月17日收盘,公司股价报收于1.28元,较上周1.65元下跌22.42%,盘中最低价1.28元触及近一年最低点 [1] - 公司当前最新总市值为4.17亿元,在基础建设板块市值排名45/45,在两市A股市值排名5158/5158 [1] - 2025年10月14日公司收盘市值为4.85亿元,首次低于5亿元,若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此值将触发交易类强制退市 [2][4] 交易异动与大宗交易 - 公司股票因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跌幅偏离值累计达到12%,于2025年10月15日登上龙虎榜,为近5个交易日内第2次上榜 [1][3] - 2025年10月13日至17日连续五个交易日发生大宗交易,累计成交金额达1296.86万元 [1][4] 股东股权变动 - 控股股东祝昌人因民间借贷纠纷,其所持975,520股无限售流通股被司法划转,持股比例由10.06%降至9.76%,其与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由12.17%降至11.87% [2][4] - 杭州北嘉投资有限公司所持6,872,194股(占总股本2.11%)于10月15日至16日二次拍卖流拍 [5] - 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38,672,194股,占总股本11.87%,累计被轮候冻结股份占其持股84.19%,被标记股份占其持股100% [5] 财务问题与经营风险 - 2025年上半年未经审计净利润为-12,679.50万元,公司持续亏损,持续经营能力存疑 [3] - 公司部分募集资金逾期未归还,合计17,160.35万元,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全部质押,部分被司法冻结并进入拍卖程序,流动性紧张 [3] 监管处罚与退市风险 - 公司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认定2020年至2022年通过虚增项目成本和产值,虚增营业收入208,897,751.81元、利润总额50,460,213.55元,2022年年报虚增营业收入14,161,361.04元、利润总额13,453,292.99元 [2][4] - 公司非公开发行文件被认定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可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同时面临财务类与重大违法退市风险 [2][3]
靶向攻坚“追首恶” 年内39名实控人被罚近3亿元
中国经营报· 2025-10-18 03:21
执法动态与数据 - 自2025年以来,已有39名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共(拟)被罚款2.86亿元 [1][3] - 截至10月15日,年内有36家上市公司披露的处罚文件提及实际控制人(拟)被处罚情形 [3] - 2024年,证监会严肃追究35起财务造假案件中大股东、实控人的组织、指使责任,同比增长近60% [6] 典型案例分析 - *ST元成(元成股份,603388.SH)连续三年虚增收入和利润,证监会拟对上市公司罚款3745.46万元,对5名责任人员合计罚款4200万元 [4] - *ST元成时任董事长、实际控制人祝昌人被罚款2800万元,并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1][4] - *ST广道(广道数字,920680.BJ)实际控制人金文明被处以1500万元罚款,并被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5] 执法原则与专家观点 - “追首恶”的核心逻辑在于“权责利”对等的法律原则,实际控制人是财务造假行为的最大和最终获利者 [7] - 实际控制人能够对上市公司人事、财务和经营决策进行控制,在财务造假等案件中多数扮演“总策划”身份 [8] - 将实际控制人作为重点处罚对象,有助于增强法律威慑力,从源头遏制违法行为的发生 [2][8] 追责体系与完善建议 - 当前“行民刑”立体化追责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包括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和刑事追责 [9] - 证券法规定,发行人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组织、指使虚假陈述,可处以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罚款 [9] - 专家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实际控制人的处罚力度,例如建立行政处罚金额动态调整机制 [10] - 建议推广“举证责任倒置”规则,并建立“赔偿保证金制度”以解决投资者索赔难问题 [11]
元成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第二次风险提示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10-18 02:44
公司涉嫌财务造假及退市风险 - 公司因涉嫌2020年至2022年年报财务数据虚假披露及2022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文件编造重大虚假内容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2][4][6] - 公司于2025年10月10日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认定三项主要违法事实 [2][4][5][6] - 若根据正式处罚决定书结论公司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2][6] 财务造假具体事项(事项一) - 2020年至2022年通过虚增越龙山项目成本和产值累计虚增营业收入208,897,751.81元利润总额50,460,213.55元 [4] - 2020年年报虚增营业收入153,560,382.76元占当期披露金额绝对值21.48%虚增利润总额38,480,428.48元占比36.60% [4] - 2021年年报虚增营业收入36,169,962.53元占比6.31%虚增利润总额11,093,853.67元占比19.32% [4] - 2022年年报虚增营业收入19,167,406.52元占比5.86%虚增利润总额885,931.40元占比1.62% [4] 财务造假具体事项(事项二) - 2022年因未及时将淮阴项目价审差异入账处理虚增营业收入14,161,361.04元占比4.33%虚增利润总额13,453,292.99元占比24.60% [5] 非公开发行股票文件造假(事项三) - 公司在2022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文件中引用了越龙山项目2020年2021年不真实不准确的财务数据编造重大虚假内容 [6] 其他退市风险 - 截至2025年10月17日收盘公司股票已连续4个交易日总市值低于5亿元若连续20个交易日出现此情形将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 [7]
*ST元成严重财务造如何提前避雷?现三大异常 审计机构天健、致同是否需追责
新浪证券· 2025-10-17 18:24
财务造假概况 - 公司2020年至2022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通过虚增越龙山项目成本与产值,累计虚增营业收入2.09亿元,虚增营业成本1.58亿元,虚增利润总额5046万元 [2] - 2020年虚增营业收入1.53亿元,占当期披露金额的21.48%,虚增利润总额3848万元,占比36.6%;2021年虚增营业收入3617万元,占比6.31%,虚增利润总额1109.39万元,占比19.32%;2022年虚增营业收入1916万元,占比5.86%,虚增利润总额88万元,占比1.62% [2] - 2022年未及时调整淮阴项目结算审定单,导致虚增营业收入1416万元,占当期4.33%,虚增利润总额1345万元,占当期24.6% [3] 欺诈发行与监管处罚 - 公司在2022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文件中引用了造假的越龙山项目财务数据,文件编造重大虚假内容,涉嫌欺诈发行 [3] - 证监会拟对上市公司罚款3745.46万元,对5名责任人员合计罚款4200万元,并对实际控制人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1] - 因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上交所将依法启动退市程序 [1] 异常关联交易信号 - 公司与控股股东下属企业共同投资的越龙山开发存在大额关联交易,2017-2021年关联销售金额占当年销售总额比重最高达60.92% [5] - 2021年出现回收款项大幅超过当年收入确认金额的情形,从越龙山开发收到工程款5.22亿元,是同期关联交易确认收入2.56亿元的两倍左右 [6] - 公司于2021年对存在大额异常关联交易的越龙山开发进行剥离 [7] 流动性风险与财务不匹配 - 2021年末公司货币资金余额0.79亿元,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负债达5.03亿元,出现较大资金缺口 [8] - 在收入持续下滑背景下现金流异常好转,2020年收入下降29.08%但经营现金流由负转正,2021年收入下滑19.84%但经营现金流涨幅达814.21% [8] - 公司于2022年通过定增成功融资近3亿元,为资金压力背景下的外部输血 [8] 审计机构变更情况 - 财务造假年份频繁更换年审审计机构,2020年审计机构为天健所,2021年变更为致同所,2022年又更换为中兴财光华所 [9] - 尽管连续三年财务造假,上述三家审计机构均对公司年报出具了标准无保留的审计意见 [11] - 参考星星科技案例,审计机构可能因出具存在虚假记载的审计报告及未勤勉尽责而被证监会追责处罚 [11]
A股平均股价13.33元 31股股价不足2元
证券时报网· 2025-10-17 18:13
A股市场整体股价概况 - 截至10月17日收盘,沪指报收3839.76点,A股平均股价为13.33元 [1] - 高价股及低价股数量在A股市场总体占比相对较少 [1] 低价股群体特征 - 股价低于2元的个股共有31只,股价最低的是*ST高鸿,最新收盘价为0.38元 [1] - 股价低于2元个股中,共有14只ST股上榜,占比为45.16% [1] - 低价股中,今日上涨的有4只,下跌的有25只 [1] 代表性低价股列表 - *ST高鸿(通信行业)最新收盘价0.38元,市净率0.99倍 [1] - *ST苏吴(医药生物行业)最新收盘价0.97元,日涨跌幅-3.00%,市净率0.39倍 [1] - *ST元成(建筑装饰行业)最新收盘价1.28元,日涨跌幅-5.19%,市净率0.58倍 [1] - 重庆钢铁(钢铁行业)最新收盘价1.50元,日涨跌幅-0.66%,市净率0.81倍 [1] - 荣盛发展(房地产行业)最新收盘价1.55元,日涨跌幅-2.52%,市净率0.56倍 [1] - ST岭南(建筑装饰行业)最新收盘价1.55元,日涨跌幅-3.13%,市净率3.01倍 [1] - *ST辉丰(基础化工行业)最新收盘价1.58元,日涨跌幅2.60%,市净率1.78倍 [1] - 海航控股(交通运输行业)最新收盘价1.68元,市净率28.33倍 [1] - 金隅集团(建筑材料行业)最新收盘价1.72元,日涨跌幅-3.37%,市净率0.45倍 [1] - ST明诚(房地产行业)最新收盘价1.79元,日涨跌幅0.56%,市净率14.89倍 [2] - ST合纵(电力设备行业)最新收盘价1.95元,日涨跌幅-2.50%,市净率2.00倍 [2]
*ST元成今日大宗交易平价成交111.96万股,成交额143.3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7 17:33
大宗交易概况 - 2025年10月17日,*ST元成发生大宗交易,总成交量111.96万股,总成交金额143.3万元,占该股当日总成交额的72.64% [1] - 大宗交易成交价为每股1.28元,与当日市场收盘价持平 [1] 交易明细分析 - 当日共发生三笔大宗交易,单笔成交量分别为50万股、31.16万股和30.8万股 [2] - 三笔交易的成交价均为每股1.28元,单笔成交金额分别为64万元、39.88万元和39.42万元 [2]
*ST元成(603388) - 元成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第二次风险提示公告
2025-10-17 17:32
财务造假 - 2020 - 2022年越龙山项目累计虚增营业成本1.58亿元、营收2.09亿元、利润总额5046.02万元[5] - 2022年淮阴项目未及时入账,虚增营收1416.14万元、利润总额1345.33万元[6] 立案与募资问题 - 公司2025年7月1日因财务数据虚假披露被立案调查[4] - 2022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2.85亿元,文件编造重大虚假内容[7] 退市风险 - 截至10月17日收盘,公司股票连续4日总市值低于5亿元[8] - 连续20日总市值低于5亿,上交所将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8]
股市必读:10月16日*ST元成现96.35万元大宗交易
搜狐财经· 2025-10-17 04:43
股价与交易表现 - 2025年10月16日收盘价报1.35元,单日下跌4.93%,成交额仅36.18万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26.07万元,占成交额比例高达72.05% [1][3] - 当日发生一笔96.35万元的大宗交易 [1] 退市风险警示 - 公司股票于2025年10月13日至15日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价格跌幅偏离值累计超过12%,构成异常波动 [1][3] - 2025年10月14日收盘价为1.49元,市值4.85亿元,已连续2个交易日总市值低于5亿元,可能触发交易类强制退市 [1][3] - 公司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2020年至2022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非公开发行文件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可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1][3] - 2025年上半年未经审计净利润为-126.795百万元,公司近三年连续亏损,存在财务类退市风险 [1] 控股股东及股份状况 - 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股份38,672,194股,占总股本11.87%,其持股已全部质押 [1][2] - 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杭州北嘉投资有限公司所持6,872,194股(占总股本2.11%)于2025年10月15日至16日司法拍卖流拍 [2][3] - 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被轮候冻结股份数量占其持股的84.19%,占公司总股本8.22%,累计被标记股份数量占其持股的100% [2][3] 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 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流动性面临重大挑战 [1] - 公司有17,160.35万元募集资金未按期归还 [1] - 公司公告称目前生产经营正常 [2]
10月16日,证监会发出通报!终止上市,3大消息出炉
搜狐财经· 2025-10-17 00:55
退市新规与监管趋严 - 证监会于10月16日通报ST元成因严重财务造假被终止上市,该公司曾市值百亿,因连续多年虚构交易、虚增利润被清退 [1] - 2024年4月退市新规正式实施,增加“一年严重造假即可退市”条款,并将财务类退市指标中“净利润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调整为“净利润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直接扩大退市覆盖范围 [3] - 新规实施后退市效率显著提升,2025年以来已有超过50家公司被终止上市或进入退市程序,4月30日单日有ST旭蓝等四家公司因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而集体摘牌 [3] 财务造假典型案例分析 - ST卓朗在2018年至2022年间通过虚构业务循环累计虚增营业收入18.15亿元,手段包括伪造银行流水、虚构海外客户及利用关联方进行资金闭环操作 [3] - 青岛中程(ST中程)从2017年到2022年连续六年财务造假,虚增利润总额超过13亿元,采用手法包括虚报海外工程项目进度、伪造政府批文等 [5] - 在调查ST富润时,稽查人员调取其合作物流企业的GPS数据,发现所谓的大宗商品运输车辆90%从未离开注册地半径50公里范围 [10] 退市渠道与市场表现 - 面值退市成为主流退出渠道,2025年面值退市公司数量已占全部退市公司的六成以上,例如6月17日ST易连和ST富通因股价连续20日低于1元被终止上市 [5] - 审计意见非标类退市案例增加,ST九有因2023年净资产为负值被警示后,其2024年财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ST鹏博也因连续两年审计报告无法表示意见而触及退市条件 [5] - 多数退市公司在退市整理期股价跌幅超过50%,日均换手率不足1%,显示流动性枯竭和市场自我调节机制在起作用 [18] 监管技术与手段升级 - 监管系统通过设备指纹技术识别出某公司为托盘交易开设的358个账户,其登录设备的MAC地址重合率高达97% [11] - 卫星遥感技术被引入监管,例如对汇洲智能宣称的“智慧农业基地”经卫星图像分析,近三年植被指数显示实际农作物覆盖率不足15% [11] - 2025年上半年交易所发出问询函数量同比增长40%,其中针对财务数据异常的问询占比超过六成,构成事前预警机制 [18] 市场影响与投资者行为 - 持有退市公司股票的散户账户平均亏损幅度超过70%,部分投资者仍抱有“赌重组”心态,但在现行规则下风险极高 [15] - 多家公募基金二季度报告显示,其对小市值、低流动性股票的配置比例降至五年新低,加速了劣质公司的边缘化 [13] - 量化模型对财务指标异常公司的权重配置已降至历史低点,这种算法驱动的避险行为加速了市场分化 [20] 立案调查公司名单 - 文档2、6、7、8、9列出了大量因信息披露违规等原因被立案调查的公司名单,包括股票代码、简称和立案调查时间,例如ST天圣(002872)于20250109被立案,日发精机(002520)于20250111被立案 [2][6][7][8][9] 行业与市场结构性变化 - 2025年以来港交所已接纳20余家创新药企上市,涵盖ADC药物、基因编辑等前沿领域,与传统行业退市潮形成对比,凸显市场资源配置的转向 [15] - 上海发布《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6-2027年)》明确支持人形机器人量产制造,加速资本向新兴产业集中 [15] - 中核集团建成聚变能量导出研究台架,带动相关上市公司切入装置核心部件领域,展示技术驱动型公司的潜力 [16]
A股13家退市企业牵连11家券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6 21:47
退市新规与市场影响 - 2025年1月1日退市新规结束过渡期后,因重大违法被强制退市的上市公司数量明显增加 [6] - 截至10月15日,年内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指标的上市公司数量创下历史新高,达13家 [1][7] - 13家退市公司中,8家已摘牌,5家已被启动退市程序 [7] 涉事券商投行概况 - 13家退市公司背后涉及11家券商投行,包括海通证券、国泰君安、第一创业、东吴证券等 [7] - 券商投行是否需为上市公司造假担责,取决于其是否尽到勤勉尽责义务,最终结果有待监管调查 [7] - 第一创业作为ST东通定增的保荐机构,该公司在2019至2022年连续四年财务造假并构成欺诈发行 [8] - 五矿证券是广道数字的保荐机构,该公司于2018年至2024年上半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高达14.65亿元 [8] 投行履职情况分析 - 部分问题公司在造假期间频繁更换投行,例如高鸿数据在长达数年的造假周期内接连更换了四家服务机构 [2][10] - 多数涉事投行在督导期内为后来被证实造假的公司出具了“无异议”或“未发现问题”的背书报告 [2] - 国融证券是11家涉事券商投行中唯一一家在报告中明确指出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机构 [12] - 持续督导业务因收入较低,导致投行投入精力有限,易出现未能发现上市公司问题的情况 [14] 行业应对与监管趋势 - 随着全面从严监管推进,越来越多投行因持续督导环节问题收到罚单,对该环节的人力投入显著增加 [15] - 多家投行已全面加大股权项目尽职调查力度,尤其关注此前投入较少的持续督导期间 [15] - 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方面也增强精力投入,新增独立复核流程并加派人手,适当延长审计时间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