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心脉医疗(688016)
icon
搜索文档
心脉医疗获融资买入0.49亿元,近三日累计买入1.50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20 08:02
融资交易情况 - 8月19日公司获融资买入额0.49亿元 居沪深两市第587位 [1] - 当日融资偿还额0.25亿元 实现净买入2362.93万元 [1] - 最近三个交易日(15-19日)融资买入额分别为0.41亿元、0.61亿元和0.49亿元 [1] 融券交易情况 - 8月19日融券卖出0.13万股 净卖出0.08万股 [2]
心脉医疗获融资买入0.61亿元,近三日累计买入1.48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19 08:04
融资交易情况 - 8月18日融资买入额0.61亿元 居沪深两市第555位 [1] - 当日融资偿还额1.02亿元 净卖出4100.18万元 [1] - 最近三个交易日(14日-18日)融资买入额分别为0.46亿元、0.41亿元、0.61亿元 [1] 融券交易情况 - 当日融券卖出0.03万股 净卖出0.03万股 [2] 数据来源 - 金融界 [3]
创新药械行情持续,细分赛道景气度提升
中泰证券· 2025-08-17 20:31
行业投资评级 - 医药生物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2] 核心观点 - 创新药械行情持续,细分赛道景气度提升,医药生物板块本周上涨3.08%,跑赢沪深300指数2.37%的涨幅[4][8] - 医药子板块中医疗服务、化学制药、医疗器械、生物制品、中药分别上涨6.60%、3.80%、2.22%、1.74%、0.92%,医药商业下跌0.95%[4][8] - 创新药械行情扩散至CXO、疾病早筛标的,GLP-1、二代IO及出海医疗器械标的领涨[4][8] 行业热点事件 - 礼来宣布将英国减肥药Mounjaro价格最高上调170%[8] - 康方生物PD-1/VEGF双抗依沃西III期临床结果将在WCLC主席专题研讨会发布[8] - ACC/AHA高血压指南新增去肾神经术(RDN)作为辅助降压方案[8] 重点推荐个股 - 8月重点推荐个股包括药明生物、三生制药、长春高新、先声药业等10家公司[4] - 重点推荐组合本周平均上涨6.75%,跑赢医药行业3.68个百分点[26] 板块估值 - 医药板块2025年预测PE为27.0倍,相对全部A股(扣除金融)溢价率32.9%[16] - TTM估值31.4倍PE,低于历史平均水平(35.0倍PE)[16] 细分赛道投资机会 - GLP-1药物:华东医药、众生药业、歌礼制药等[8] - 二代IO/三抗:君实生物、博安生物、基石药业等[8] - 创新医疗器械:微创医疗、赛诺医疗、心脉医疗等[8] - CRO/CDMO: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奥浦迈等[8] 市场表现 - 2025年初至今医药板块收益率25.02%,跑赢沪深300指数18.22个百分点[12] - 医疗服务子板块以6.60%涨幅领跑,医疗研发外包(+7.77%)和化学制剂(+4.27%)表现突出[9] 科创板动态 - 当前医药生物行业科创板申报企业5家,其中1家注册生效,2家提交注册[12] - 禾元生物已注册生效,北芯生命、必贝特医药处于提交注册阶段[12]
心脉医疗获融资买入0.41亿元,近三日累计买入1.36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16 08:18
融资情况 - 8月15日公司获融资买入额0 41亿元 居两市第595位 [1] - 当日融资偿还额0 79亿元 净卖出3812 63万元 [1] - 最近三个交易日(13日-15日)分别获融资买入0 49亿元 0 46亿元 0 41亿元 [1] 融券情况 - 当日融券卖出0 00万股 净买入0 02万股 [2]
心脉医疗获融资买入0.46亿元,近三日累计买入1.86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15 08:15
融资交易情况 - 8月14日融资买入额0.46亿元 居沪深两市第553位 [1] - 当日融资偿还额0.83亿元 形成净卖出3622.07万元 [1] - 最近三个交易日融资买入额持续下降 分别为0.91亿元、0.49亿元和0.46亿元 [1] 融券交易情况 - 当日融券卖出0.02万股 [2] - 当日融券净买入0.18万股 [2]
心脉医疗:Minos 腹主动脉支架在利比亚完成首例临床植入
证券时报网· 2025-08-14 23:35
公司业务拓展 - 心脉医疗的Minos腹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在利比亚成功完成首例临床植入 [1] - 该产品正式进入利比亚临床应用阶段 [1] - 公司在非洲市场的业务拓展取得重要突破 [1] 产品信息 - Minos腹主动脉支架是心脉医疗的核心产品之一 [1] - 产品名称为"定海塔"腹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 [1]
心脉医疗收盘下跌4.40%,滚动市盈率31.87倍,总市值142.61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14 21:32
股价表现与估值 - 8月14日收盘价115.7元 单日下跌4.40% 滚动市盈率31.87倍 总市值142.61亿元 [1] - 行业平均市盈率55.76倍 行业中值39.14倍 公司市盈率排名行业第64位 [1][3] - 市净率3.71倍 低于行业平均市净率4.91倍 [3] 机构持仓情况 - 2025年一季报显示5家机构持仓 包括4家基金和1家券商 [1] - 合计持股32.49万股 持股市值0.29亿元 [1] 主营业务与产品 - 专注于主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销售 [2] - 主要产品包括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 腹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 术中支架类 球囊类 支架类 [2] 荣誉资质 - 获上海市政府质量金奖 科创板公司价值30强 中国A股上市公司成长力年度企业 [2] - Castor分支型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获中国专利金奖预获奖项目 [2] - 静脉支架等产品入选上海市"新优药械"产品目录和浦东新区创新药械产品推荐目录 [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32亿元 同比下降7.23% [2] - 净利润1.30亿元 同比下降29.66% [2] - 销售毛利率69.61% [2] 行业对比 - 九安医疗市盈率11.18倍 总市值188.72亿元 [3] - 英科医疗市盈率14.78倍 总市值233.49亿元 [3] - 鱼跃医疗市盈率20.19倍 总市值357.58亿元 [3] - 安图生物市盈率20.62倍 总市值235.08亿元 [3]
心脉医疗:Minos腹主动脉支架在利比亚完成首例临床植入
证券时报网· 2025-08-14 20:12
产品进展 - Minos®腹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在利比亚完成首例临床植入 [1] - 该产品以"定海塔™"为商业名称进入临床应用阶段 [1] 市场拓展 - 公司实现非洲市场业务突破 产品正式进入利比亚医疗市场 [1] - 此次临床植入标志着公司在非洲市场的战略性进展 [1]
心脉医疗获融资买入0.49亿元,近三日累计买入2.58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14 08:19
融资交易情况 - 8月13日融资买入额0.49亿元 位列沪深两市第503位 [1] - 当日融资偿还额0.69亿元 净卖出1991.44万元 [1] - 最近三个交易日融资买入额持续下降 11日1.18亿元 12日0.91亿元 13日0.49亿元 [1] 融券交易情况 - 8月13日融券卖出0.00万股 [1] - 当日融券净买入0.02万股 [1]
耗材集采密集来袭,双联盟搅动千亿市场格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18:12
低值耗材集采 - 辽宁省牵头24省联盟启动缝合线、注射器、泵用输液器、吸氧管、真空采血管5类低值耗材集采 覆盖超2/3省份 采购规模超千亿元 [1][2] - 注射器协议采购量218733.68万支 按单支0.3元测算规模超65亿元 真空采血管及配套针采购量超12亿支规模约30亿元 整体采购规模预计突破百亿元 [2] - 集采规则按采购需求量分A、B组 需求量≥1%或排名靠前进入A组 设置复活机制和价格纠偏 报价不高于复活价即可拟中选 但需调整高于现行最低价的中选价 [4] - 行业集中度有望从30%提升至60%以上 威高、康德莱等头部企业因年产能大且原材料采购成本低15%-20%更易胜出 中小企业可能3年内逐步退出 [5] - 基层医院采购价可能下降30%-40% 因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降低流通成本 此前基层耗材价格常比三甲医院贵 [5][6] 高值耗材集采 - 黑龙江省牵头22省联盟启动腔静脉滤器和消融电极两类高值耗材信息维护 覆盖超10亿人口 [7] - 腔静脉滤器用于拦截深静脉血栓预防肺栓塞 消融电极用于肝脏、甲状腺等实体肿瘤热消融 临床需求稳定庞大 [7] - 集采规则优化价差计算标准 不再只看最低价 要求最低价企业说明价格合理性且不能低于成本价 避免低价低质风险 [11] - 国产企业在腔静脉滤器领域市占率提升 先健科技Aegisy滤器2021年市占率达56% 归创通桥Octoplus滤器带动上半年收入增31.1% [10] - 2023年中国微波消融市场规模38.7亿元同比增长29.87% 预计2024年达50.7亿元 为国产替代提供空间 [9][10] 行业影响 - 医用耗材行业从分散议价转向联盟协同 市场规则与企业竞争逻辑深度调整 [1] - 低值耗材流通环节原有加价常达100%-200% 集采倒逼企业比拼成本控制能力 [5] - 高值耗材集采推动国产替代 鲁晋冀豫联盟集采后基层滤器使用率从30%升至55% [11] - 外资品牌如美敦力、强生在消融电极领域靠精准温控占高端市场 但需调整价格策略或加快本土化生产保份额 [10][11] - 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竞争 缺乏竞争力企业加速退出 技术深耕、质量严控企业留存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