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众精工(688097)
搜索文档
博众精工(688097) - 第三届监事会第十三次临时会议决议公告
2025-07-23 17:45
会议情况 - 第三届监事会第十三次临时会议于2025年7月23日召开,3位监事均出席[2] 议案审议 - 审议通过调整2023 - 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价格议案[3][4] - 审议通过作废处理2024年部分限制性股票议案[5][7] - 审议通过2024年首次授予部分第一个归属期归属条件成就议案[8][9] - 审议通过取消监事会、修订《公司章程》暨办理工商变更议案[10][11] 后续安排 - 取消监事会议案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12]
博众精工(688097) - 监事会关于公司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第一个归属期归属名单的核查意见
2025-07-23 17:45
激励计划 - 公司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第一个归属期拟归属激励对象164名[1] - 164名激励对象对应限制性股票归属数量为126.7625万股[2]
博众精工(688097) - 第三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临时会议决议公告
2025-07-23 17:45
激励计划 - 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价格由6.18元/股调整为6.04元/股,2024年由12.52元/股调整为12.38元/股[3] - 公司将作废处理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部分限制性股票[8] - 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第一个归属期164名激励对象可归属126.7625万股[11] 议案表决 - 《关于调整公司2023年、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价格的议案》同意6票[5] - 《关于作废处理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部分限制性股票的议案》同意7票[9] - 《关于公司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第一个归属期归属条件成就的议案》同意6票[13] - 《关于取消监事会、修订<公司章程>暨办理工商变更的议案》同意7票,尚需股东会审议[17][18] 公司治理 - 公司修订部分内部治理制度,部分需股东会审议生效[20] - 董事会同意召开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会,具体事宜另行通知[22][23]
博众精工: 关于首次公开发行前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第二个行权期行权限售股上市流通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22 00:23
关于博众精工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第二个行权期限售股上市流通公告 核心观点 - 公司2020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第二个行权期限售股将于2025年7月29日上市流通,数量为1,385,250股,占总股本0.31% [1][2] - 本次上市流通涉及股东330人,股票类型为股权激励股份,认购方式为网下 [1][2] - 行权后公司总股本由402,516,500股增至403,901,750股 [2] 本次上市限售股类型 - 限售股来源于2020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第二个行权期,锁定期为自行权日起三年 [2] - 本次上市流通数量占公司当前总股本(截至公告日)的0.31% [2] 股本变化情况 - 2022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导致总股本由403,901,750股增至444,305,790股 [2] - 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归属使总股本由444,305,790股增至445,008,765股 [3] - 2023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第三个行权期行权使总股本由445,008,765股增至446,647,765股 [3] 限售股上市流通明细 - 本次上市流通数量合计1,385,250股,无单独列示股东明细 [4] - 上市流通日为2025年7月29日 [4] 相关法律依据 - 限售股流通遵守《公司法》《证券法》《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及科创板相关法规 [3][4] - 激励对象自愿承诺遵守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规定 [3]
博众精工(688097) - 关于首次公开发行前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第二个行权期行权限售股上市流通公告
2025-07-21 18:31
股票上市信息 - 本次为股权激励股份网下上市,股数1,385,250股,2025年7月29日流通[4] 股本变化 - 首次发行后总股本401,000,000股[5] - 行权后总股本增至403,901,750股[5] - 2022年定增后总股本变为444,305,790股[7] - 2023年归属后总股本变为445,008,765股[7] - 2023年行权后总股本变为446,647,765股[8] 限售股情况 - 本次上市限售股1,385,250股,股东330人,占比0.31%[5][6] - 限售股为2020年激励计划第二个行权期,新增股份三年不减持[11][12]
机器人产业跟踪:量产积极信号频现,海内外共振有望开启新行情
东方证券· 2025-07-11 20: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机械设备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维持)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尽管Optimus订单暂缓引发担忧,但产业已步入量产前夜,智能化技术迭代、国内企业资本化与商业化加速、海外产能扩张,有望推动量产超预期,开启海内外产业共振新行情 [9] - 马斯克发布的新一代AI模型Grok4意义重大,具备多模态交互等能力,为机器人智能化提供新路径,加速其从机械执行向复杂智能决策演进,有望实现应用跃迁,为量产按下“加速键” [9] - 国内智元、宇树等机器人头部企业有上市计划,资本涌入与上市预期将驱动企业在技术创新、产能建设上持续加码,商业化落地存在超预期空间,助力我国在全球产业竞争中占据战略高地 [9] - 海外领军企业Figure持续释放量产积极信号,产能扩张超预期,产量目标上调,人才引进为创新与产能释放提供支撑,推动产业链快速成熟 [9] 投资建议与投资标的 - 建议关注三类产业链优质标的:深度绑定海内外头部客户、具备卡位优势的企业;布局前瞻且量产能力有保障的企业;自身具备强降本基因的企业,此类标的在行业放量期有望率先受益 [3] - 建议关注的具体标的:五洲新春(603667,买入)、震裕科技(300953,买入)、赛摩智能(300466,未评级)、博众精工(688097,未评级)、领益智造(002600,买入) [3] 产业近期要闻 - 2025年7月7日,星动纪元完成近5亿元A轮融资,今年已交付超200台产品,超50%订单来自海外,核心产品STAR1入选摩根士丹利全球16强人形机器人名单 [11] - 2025年7月8日,Figure 03制造成本较Figure 02降低90%,内部启动量产中心“Bot Q”,推进物流场景商业落地;云深处科技完成近5亿元新一轮融资,用于扩建产线等,已完成约7轮融资并入选2025杭州市重点拟上市名单;智元机器人拟21亿元收购上纬新材控股股权;魔法原子推出高动态双足人形机器人MagicBot Z1 [11] - 2025年7月9日,Figure将三季度人形机器人产量目标上调至原计划的3倍,为BotQ开放35个招聘岗位;极智嘉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成为全球首家AMR仓储机器人上市企业;蓝黛科技实控人拟转让股份,马鞍山市政府有望成新实控人;智元机器人回应暂无重大调整计划,开启全球首个工业场景作业直播;越疆机器人发布六足仿生机器人 [11] - 2025年7月10日,马斯克发布新一代AI模型Grok 4,具备多模态能力等,挑战传统AI对齐范式 [11] 产业重点事件预告 - 2025年7月17日,第6届亚太国际智能装备博览会将于青岛召开 [12] - 2025年7月22日,“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将于齐齐哈尔市举办 [12] - 2025年7月23日,艾邦在深圳举办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论坛 [12] - 2025年7月24日,特斯拉将于收市后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的财务业绩 [12] - 2025年7月26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将在上海召开 [12] - 2025年7月29日,2025中国国际人形机器人博览会将在上海召开;2025长三角具身智能场景应用大赛将于昆山举办 [12] - 2025年8月1日,第六届中国机器人学术年会将在长沙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12] - 2025年8月8日,2025世界机器人博览会在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12] - 2025年8月13日,2025中国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大会暨展览会于上海召开 [12] - 2025年8月14日,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在北京召开 [12] - 2025年8月27日,2025深圳国际通用人工智能大会暨产业博览会(AGIC)将在深圳召开 [12]
博众精工: 股东减持股份计划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1 20:17
股东持股情况 - 员工持股平台苏州众二、苏州众六、苏州众之七、苏州众之八、苏州众十合计直接持有公司153,586,468股,占总股本的34.39%,均为IPO前取得且已于2024年5月13日起上市流通 [1] - 苏州众二当前持股121,186,468股(27.13%),苏州众六持股7,200,000股(1.61%),苏州众之七持股7,200,000股(1.61%),苏州众之八持股7,200,000股(1.61%),苏州众十持股10,800,000股(2.42%) [2][3] - 控股股东江苏博众智能科技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包括上述员工持股平台)合计持有294,411,155股,占总股本的65.91% [3] 减持计划 - 员工持股平台拟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13,358,157股,占总股本比例不超过2.99%,减持期间为公告披露后15个交易日起3个月内 [1] - 苏州众二计划减持不超过1,006,933股(0.23%),苏州众六减持不超过2,272,500股(0.51%),苏州众之七减持不超过3,870,003股(0.87%),苏州众之八减持不超过1,420,001股(0.32%),苏州众十减持不超过4,788,720股(1.07%) [4] - 减持原因为股东自身资金需求,实际控制人不参与减持 [1][4] 历史减持情况 - 苏州众二过去12个月内通过协议转让减持24,235,107股(5.426%),通过集中竞价及大宗交易减持9,306,425股(2.084%),合计减持33,541,532股 [3][4] 股东承诺 - 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承诺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IPO发行价,且需提前披露减持计划 [5] - 若公司触及重大违法退市情形,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在退市前不得减持股份 [6] - 本次减持计划与已披露承诺一致,不涉及控股股东减持首发前股份 [6][7]
博众精工(688097) - 股东减持股份计划公告
2025-07-11 19:48
股东持股情况 - 苏州众二、众六、众之七、众之八、众十合计直接持有公司153,586,468股,占总股本34.39%[3] - 苏州众二持股121,186,468股,持股比例27.13%[6] - 苏州众六持股7,200,000股,持股比例1.61%[6] 减持计划 - 上述股东拟减持不超13,358,157股,占总股本不超2.99%,15个交易日后3个月内进行[4] - 苏州众二计划减持不超1,006,933股,比例不超0.23%[9] - 苏州众六计划减持不超2,272,500股,比例不超0.51%[11] 其他 - 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承诺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价不低于发行价[13] - 减持计划实施有不确定性,不会对公司重大影响及变更控制权[16][17]
博众精工(688097) - 关于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股东质询函》的回复公告
2025-07-03 16:30
财务数据 - 2024年12月31日上海沃典所有者权益合计13264万元[3] - 2024年12月31日至合并日预计净利润2023 - 2300万元[4][6][7] - 2025年1 - 6月股东分配股利11000万元,实缴出资3990万元[5] 收购情况 - 预计合并日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8277 - 8554万元[5] - 2024年12月31日股东全部权益评估值68100万元[7] - 基准日后至协议签署日前权益价值减少7010万元[8] - 标的资产交易价格60000万元[8] - 公司4.2亿元收购上海沃典70%股权[9]
2025年中国换电连接器行业功能概述、政策汇总、产业链图谱、发展规模、企业分析及发展趋势研判: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推动换电连接器规模上涨[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03 09:28
换电连接器行业核心观点 - 换电连接器是换电模式中的核心组件,在换电站中实现动力电池的快速更换,有效缓解电动汽车补能焦虑 [1] - 2024年中国换电连接器行业市场规模达50亿元,同比增长35.7%,预计2025年将增至64.2亿元 [1][15] - 行业应用领域广泛,涵盖乘用车、商用车等新能源汽车及能源、工业等多个领域 [1][15] 行业定义与分类 - 换电连接器属于高压连接器,由插头和插座组成,通过精密对接机制实现电池组稳定连接与断开 [3] - 主要功能包括电力传输、安全保障、高效稳定、智能控制和适应性强等特性 [3] - 汽车连接器分为低压连接器(<14V)、高压连接器(60V-380V)和高速连接器,分别应用于传统汽车三电系统、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和智能化场景 [5][6] 政策支持 - 2023年《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基础元器件等重点领域突破 [6][8] - 2023年《制造可靠性提升》工程聚焦提升核心基础元器件可靠性水平 [8] - 2024年《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要求加快居住区充电设施和换电站建设 [8] 产业链分析 - 上游:主要包括金属材料(如铜材)、塑料材料和电镀材料,2024年中国铜材产量达2350.3万吨 [9][11] - 中游:换电连接器生产制造商,包括永贵电器、瑞可达等上市公司 [1][18] - 下游:应用于换电站和电动汽车领域,截至2025年5月中国换电站保有量达4819座 [13] 市场现状 - 行业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繁荣和换电模式普及,市场需求迅猛增长 [15] - 主要上市企业包括永贵电器(2024年车载与能源信息板块收入11.7亿元,+52.24%)、瑞可达(2024年新能源连接器收入21.8亿元,+59.46%)等 [18][20] 竞争格局 - 国际品牌如泰科、安费诺、莫仕占据技术领先地位 [17] - 国内品牌如中航光电、航天电器、永贵电器和四川华丰在中高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17][18] 发展趋势 - 技术创新:引入新型导电材料和高耐腐蚀材料,提升产品性能 [22] - 标准化:推动不同品牌和车型间的换电兼容性 [23] - 智能化:开发智能控制系统实时监测电池状态 [24] - 环保化:采用低碳环保材料,提高能效比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