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威高骨科(688161)
icon
搜索文档
威高骨科(688161):集采风险出清,基本面边际向好趋势明确
湘财证券· 2025-05-21 11:1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3][6][10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业绩修复超预期,集采影响逐渐消化,营收与净利润全面恢复增长 [1] - 核心产品线量价齐升,2025年业绩有望进一步修复 [2] - 多元化研发布局,积极拓展集采外业务,组织修复业务成新业绩增长点 [2] 各部分总结 业务情况速览 - 威高骨科是国内骨科耗材行业龙头之一,2024年营收14.53亿元,位居国产前列 [10] - 业务线全面,覆盖关节、脊柱、创伤、运动医学四大骨科业务,还有其他相关耗材及拓展业务 [11] - 2024年脊柱、创伤、关节产品线销量齐升,公司业绩反转,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大幅增加 [22][25] 市场边际变化 - 采购执行超一年,2025年产品价格边际变化平稳,未来大幅降价风险低,业绩边际变化值得期待 [31][33] - 老龄化趋势下,骨科市场需求量潜力持续,未来2 - 3年骨科手术量或加速提升,带动耗材需求上涨 [35][44] 威高集采中标情况 - 人工关节接续采购量价双升,市场份额维持稳定,业务线风险基本出清,2025年销量确定性高 [45] - 脊柱是威高优势产品,集采份额居首,2025年有望量价齐升,未来价格预期平稳 [62][63][75] - 创伤产品价格趋于稳定,2024年边际上升,未来有望维持市场份额稳定,实现业务自然增长 [81][82] 对内精细化管理,对外积极拓展标外业务 - 费用精细化管理,净利率回升,通过优化营销架构等降低销售费用,推进生产数字化转型降本增效 [84][88] - 并购实现业务外延拓展,收购新生医疗和量子医疗,拓展组织修复和脊柱微创业务线,业绩增长明显 [92][93][96] - 研发进展良好,围绕多领域布局,2024年获多项产品注册证和专利,有多个重点在研项目 [97][99] 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实现营收15.75/18.21/21.10亿元,归母净利润2.65/3.17/3.61亿元,对应2025年5月19日收盘价,EPS分别为0.66/0.79/0.90元,PE分别为39.30/32.83/28.79倍,维持“增持”评级 [3][102]
威高骨科(688161) - 关于参加2025年山东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的公告
2025-05-12 17:00
活动信息 - 公司将参加2025年山东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2] - 活动于2025年5月15日15:00 - 16:30网络远程举行[2] - 投资者可通过“全景路演”网站等参与[2] 沟通安排 - 届时公司高管将在线与投资者就2024年度业绩等问题交流[2]
国家战略下的材料突围:2025-2030"十五五"新材料万亿级机遇解读
材料汇· 2025-05-05 22:59
行业背景 - 创新材料产业规模突破6万亿元,年增速20%,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新材料市场 [2] - "十五五"规划将创新材料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领域,配套出台《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4年版)》,涵盖299种新材料 [2] - 半导体材料国产化率从2020年的15%提升至2024年的25%,新能源材料领域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国产化率达95% [2] - 高端光刻胶、航空发动机材料等国产化率不足10% [2] - 行业呈现三大特征:政策密集赋能、技术加速突破、应用场景拓展 [2] - 固态电池材料、高温超导材料、钙钛矿光伏材料等前沿领域催生千亿级新赛道 [2] 市场现状分析 产业规模与结构分布 - 2024年总体规模达6万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1万亿元 [4] - 半导体材料(增速50%)、新能源材料(52%)、生物医用材料(87%)构成三大增长极,传统结构材料增速稳定在8-10% [4] - 长三角占据半导体材料领域45%份额,珠三角主导新能源材料,京津冀在生物医用材料方面形成集群优势 [4] 应用领域重构 - 传统应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占比从2019年的65%降至2023年的48% [6] - 新兴领域如AI服务器(MLCC用量增长100%)、折叠屏手机(UTG玻璃需求年增30%)、氢能源(质子交换膜国产化率60%)快速崛起 [6] - 安集科技CMP抛光液全球市占率达5% [6] 竞争格局与产业链演变 - 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呈现"国家队引领+民营专精"的双轨格局 [7] - 中国建材集团2023年研发投入超100亿元,在碳纤维、氮化硅陶瓷等领域实现突破 [7] - 赣锋锂业规划10万吨固态电解质产能,乐普医疗可降解支架进入临床三期 [7] - 中国在大宗材料产业化方面领跑,但在高端半导体材料、生物医用级材料方面仍与美日存在代际差距 [7] - 半导体材料领域形成"晶圆厂+材料厂"捆绑开发模式,新能源材料呈现"车企+电池厂+材料商"三位一体研发 [7] - 传统经销模式占比降至40%,定制化服务(35%)、技术授权(15%)、联合研发(10%)等增值模式成为主流 [7] - 低端产能过剩(利用率仅65%),高纯度电子级材料仍依赖进口 [7] 影响因素分析 政策环境与制度创新 - 工信部《前沿材料产业化重点发展指导目录(第一批)》明确超导材料、石墨烯等七大方向 [9] - "十五五"规划设立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关键材料攻关 [9] - 广东省设立百亿元级新材料产业基金,重点投向半导体材料 [9] - 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覆盖80%关键材料,使企业研发风险降低30% [9] - 中国建材集团参与制定ISO国际标准52项 [9]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 中科院通过高通量计算+实验,将新型锂电电极材料研发周期缩短70% [10] - AI辅助设计使高温合金性能提升20% [10] - 新材料领域发明专利仅占全球12%,远低于美国的38% [10] - 中复神鹰西宁基地实现2.5万吨碳纤维单线规模全球最大,单位成本下降40% [10] - 中材科技锂电池隔膜厚度降至5μm,良品率达90% [10] 市场需求与产业痛点 - AI服务器推动高频高速CCL材料需求增长60%,新能源汽车使MLCC用量达传统车6倍 [11] - 宁德时代麒麟电池采用硅碳负极,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 [11] - 医疗材料临床审批需5-7年,半导体材料晶圆厂认证需2-3年 [12] - 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比15%,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2.3%) [12] - 复合型材料工程师缺口达20万 [12] 未来预测分析 市场规模与增长动力 - 2025年达1万亿元,2030年突破3万亿元,CAGR保持18% [14] - 12英寸硅片自给率从15%提升至50%,带动半导体材料规模达3000亿元 [14] - 固态电池材料(CAGR 60%)、钙钛矿光伏(50%)等前沿领域爆发 [14] - AI服务器材料需求年增30%,生物可降解材料在医疗领域渗透率突破25% [14] - 长三角R&D投入占比4.5%,成渝聚焦"军转民"材料应用,粤港澳探索跨境数据驱动的新材料研发新模式 [14] 技术趋势与产业变革 - 未来五年技术突破聚焦四大方向:极限性能突破、智能化升级、绿色制造、跨界融合 [15] - "逆向创新"模式兴起,预计到2030年,30%的新材料创新将由应用场景反向驱动 [15] 国际竞争格局演变 - 全球形成三极竞争格局:美国主导基础研发,日本掌控精密制造,中国优势在产业化速度 [16] - 技术"脱钩"风险加剧,美国出口管制清单新增量子计算材料,欧盟拟限制石墨产品进口 [16] - 高纯靶材、电子级气体等35种材料进口依赖度超80% [16] 企业战略建议 - 龙头企业布局"材料+装备+算法"全栈能力,中小企业深耕单点技术,初创企业探索颠覆性创新 [18] - 半导体材料企业与晶圆厂建立"认证+采购"长期协议,生物材料企业提前5年布局临床试验,新能源材料商嵌入车企电池技术路线图 [19] 投资策略建议 - 重点布局三大赛道:国产替代确定性高、技术迭代受益者、平台型技术公司 [23] 政策与行业建议 - 国家层面构建"三支柱"支撑体系:基础研究、应用转化、国际合作 [23] - 行业协会建立"红名单"共享合格供应商数据库,组织共性技术攻关,推动建立材料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标准 [23]
威高骨科2025年一季度盈利能力增强但营收下滑
证券之星· 2025-05-01 09:35
营收与利润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2.9亿元,同比下降16.59% [1] - 归母净利润5178.9万元,同比上升48.37% [1] - 扣非净利润4906.69万元,同比增长41.95% [1] 盈利能力 - 毛利率63.68%,同比增加7.1% [2] - 净利率18.11%,同比大幅增长75.73% [2] - 每股收益0.13元,同比增长44.44% [2] 成本控制 -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财务费用总计9755.73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从41.20%降至33.62%,降低18.40个百分点 [3] 现金流与资产状况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14元,同比增长272.12% [4] - 货币资金余额17.14亿元,同比减少5.70% [4] - 有息负债从457.36万元降至374.39万元,降幅18.14% [4] 应收账款与偿债能力 - 应收账款2.33亿元,同比减少16.01% [5] - 应收账款与利润比例高达104.35% [5] 商业模式与未来发展 - 业绩主要依赖营销驱动,需优化应收账款管理以确保资金链安全 [6]
威高骨科(688161) - 第三届监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04-29 20:22
会议情况 - 第三届监事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25年4月29日现场召开,3名监事全出席[2] 议案审议 - 审议通过《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等3项议案,均3票同意[3][4] 激励计划 - 以2025年4月29日为首次授予日,13.89元/股向54人授670万股[5]
威高骨科(688161) - 第三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04-29 20:20
会议相关 - 第三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25年4月29日召开,9位董事全出席[2] - 《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议案9票同意通过[3] 激励计划 - 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总量720.00万股、首次授予670.00万股不变[4] - 首次授予激励对象由55人调为54人[4] - 4月29日为首次授予日,13.89元/股向54人授予670.00万股[5]
威高骨科(688161) - 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激励对象名单 (截至授予日)
2025-04-29 20:18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 2025年首次授予股票总数670万股,占总股本1.68%[1] - 董高技获授297万股,占首次授予总数44.33%,总股本0.74%[1] - 43名核心骨干员工获授373万股,占首次授予总数55.67%,总股本0.93%[1]
威高骨科(688161) - 关于调整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相关事项的公告
2025-04-29 20:18
激励计划时间线 - 2025年3月25日董事会和监事会审议通过激励计划议案[1][2] - 3月27 - 4月5日对激励对象内部公示,监事会无异议[3] - 4月21日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激励计划议案[4] - 4月29日董事会和监事会审议通过调整及授予议案[4] 激励计划调整 - 因1名激励对象离职,首次激励对象由55人调为54人[5] - 授予总量720.00万股、首次授予670.00万股不变,未获授将授予他人[5] 调整合规性 - 调整符合规定,对财务和经营无实质影响[7] - 监事会同意,调整后激励对象资格合法有效[8] - 法律意见书认为调整获授权批准,符合规定[9]
威高骨科(688161) - 关于向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激励对象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的公告
2025-04-29 20:18
激励计划基本信息 - 股权激励方式为第二类限制性股票[4] - 激励计划有效期最长不超过60个月[13] - 激励计划授予总量720.00万股,首次授予670.00万股[4][9] - 首次授予占公司股本总额40,000.00万股的1.68%[4] - 授予价格13.89元/股,授予日为2025年4月29日[3][22] 激励对象情况 - 首次授予激励对象由55人调整为54人[9] - 董事长陈敏获授100万股,占首次授予总数14.93%,占总股本0.25%[19] 流程进度 - 2025年3月25日,董事会和监事会审议通过相关议案[3][5] - 2025年3月27 - 4月5日,对激励对象进行内部公示[6] - 2025年4月21日,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相关议案[6] 归属安排 - 首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分四个归属期,每期归属比例25%[15] 合规情况 - 任何一名激励对象获授不超总股本1%,累计不超20%[18] - 激励对象名单除1人离职外与草案相符[21] - 参与激励计划的董高在授予日前6个月无买卖股票行为[22] 测算数据 - 用Black - Scholes模型测算,授予日收盘价27.03元/股[23] - 历史波动率分别为20.2517%、17.2950%、16.2018%、16.3098%[23] - 无风险利率分别为1.50%、2.10%、2.75%、2.75%[23] 费用摊销 - 需摊销总费用9364.93万元[24] - 2025 - 2029年摊销费用分别为3207.53万、3294.38万、1786.55万、874.37万、202.09万元[24] 综合评定 - 公司和激励对象未出现不得授予情形,授予条件成就[11] - 本次授予已取得必要授权和批准,符合规定[27] - 限制性股票费用摊销影响净利润,但激励计划对长期业绩有积极作用[26]
威高骨科(688161) - 监事会关于公司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激励对象名单的核查意见(截至授予日)
2025-04-29 20:18
山东威高骨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 关于公司 2025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 激励对象名单的核查意见(截至授予日) 山东威高骨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监事会根据《中华人 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 称"《证券法》")、《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以下简称"《上市规则》")、《上海证 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1 号——规范运作》《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 管指南第 4 号——股权激励信息披露》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和《公司 章程》的有关规定,对公司 2025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以下简称"本次激励 计划")首次授予激励对象名单(截至授予日)进行了核查,现发表核查意见如 下: 一、本次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的激励对象均不存在《管理办法》规定的不得 成为激励对象的情形: (一)最近 12 个月内被证券交易所认定为不适当人选; (二)最近 12 个月内被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认定为不适当人选; (三)最近 12 个月内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被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行政 处罚或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