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思医疗(688580)
搜索文档
伟思医疗(688580) - 南京伟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10-22 17:45
证券代码:688580 证券简称:伟思医疗 公告编号:2025-038 南京伟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四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决议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 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1 具体内容详见公司同日披露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的《南 京伟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5 年第三季度报告》。 (二)审议通过《关于向激励对象授予预留部分限制性股票的议案》 一、董事会会议召开情况 南京伟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六次 会议于 2025 年 10 月 17 日以书面方式向全体董事发出。会议于 2025 年 10 月 22 日以现场结合通讯方式在公司会议室召开。 本次会议由董事长王志愚先生召集并主持,会议应到董事 7 人,实到董事 7 人,公司全体高级管理人员列席了会议。本次会议的召集、召开程序符合《中华 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范性文件及《南京伟思医疗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 二、董事会会议审议情况 (一)审议通过《关于公司 2025 ...
伟思医疗(688580) - 2025 Q3 - 季度财报
2025-10-22 17:45
收入和利润表现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15亿元,同比增长14.87%[3] - 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总收入为3.26亿元,同比增长11.58%[3][4] -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1.6%,达到3.26亿元人民币[19] - 年初至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2亿元,同比增长30.68%[3][4] - 净利润同比增长30.7%,达到1.02亿元人民币[20] - 营业利润同比增长33.5%,达到1.13亿元人民币[20] - 年初至报告期末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9360万元,同比增长37.35%[3][4] - 基本每股收益从0.82元增长至1.07元,增幅为30.5%[21] 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9.5%,达到1.08亿元人民币[19] - 第三季度研发投入为1499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3.03%,同比下降1.36个百分点[4] - 年初至报告期末研发投入为4128万元,同比下降17.46%[4]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20.6%,降至3171万元人民币[19] 现金流表现 - 第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962万元,同比增长33.74%[3] - 年初至报告期末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4亿元,同比增长69.02%[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4,406,251.44元,较上期的61,772,280.35元增长69.0%[24]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增长12.7%,达到3.66亿元人民币[2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同比增长9.6%,达到3.90亿元人民币[23]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6,217,199.14元,较上期的-487,435,499.57元改善84.4%[24]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8,006,112.57元,较上期的-103,077,397.13元改善24.3%[2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49,802,872.38元,较上期的-528,740,616.35元改善90.6%[25]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017,403,960.35元,较上期的625,060,411.36元增长62.8%[25] 资产负债项目变动 - 货币资金为10.18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10.68亿元人民币减少4.99%[14] - 应收账款为2308.44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2515.23万元人民币减少8.22%[14] - 存货为4539.09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3873.77万元人民币增长17.17%[15] - 固定资产为3.88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8783.10万元人民币大幅增长341.93%[15] - 在建工程为7066.50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3.20亿元人民币大幅下降77.91%[15] - 开发支出为1485.71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528.84万元人民币增长180.94%[15] - 总负债同比下降14.4%,降至1.65亿元人民币[16] - 应付职工薪酬同比下降61.1%,降至891万元人民币[16] 股东持股情况 - 公司第一大股东王志愚持有无限售流通股3778.82万股[11] - 股东丰丽霞合计持股88.91万股,占总股本0.93%[11][12] - 股东申涛合计持股71.20万股,占总股本0.74%[11][12] - 股东胡君合计持股55.94万股,占总股本0.58%[11][12] 现金收支明细 - 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108,426,858.94元,较上期的118,853,074.13元下降8.8%[24] - 支付的各项税费为40,509,905.29元,较上期的46,836,664.77元下降13.5%[24] - 投资支付的现金为2,591,000,000.00元,较上期的2,286,000,000.00元增长13.3%[24] - 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为2,591,000,000.00元,较上期的1,886,000,000.00元增长37.4%[24] -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为77,571,632.14元,较上期的102,191,193.85元下降24.1%[24]
伟思医疗:前三季度净利润1.02亿元,同比增长30.68%
格隆汇· 2025-10-22 17:41
格隆汇10月22日丨伟思医疗(688580.SH)公布,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26亿元,同比增长11.58%;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2亿元,同比增长30.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 净利润9360万元,同比增长37.35%;基本每股收益1.07元。 ...
伟思医疗:第三季度净利润为3282.4万元,同比增长14.99%
新浪财经· 2025-10-22 17:38
伟思医疗公告,第三季度营收为1.15亿元,同比增长14.87%;净利润为3282.4万元,同比增长14.99%。 前三季度营收为3.26亿元,同比增长11.58%;净利润为1.02亿元,同比增长30.68%。 ...
伟思医疗(688580.SH)发布前三季度业绩,归母净利润1.02亿元,同比增长30.68%
智通财经网· 2025-10-22 17:35
智通财经APP讯,伟思医疗(688580.SH)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26亿元,同 比增长11.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2亿元,同比增长30.68%;扣非净利润9360万元,同比增 长37.35%;基本每股收益1.07元。 ...
伟思医疗股价跌5.08%,北信瑞丰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9万股浮亏损失22.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7 14:57
10月17日,伟思医疗跌5.08%,截至发稿,报46.73元/股,成交7097.37万元,换手率1.55%,总市值 44.75亿元。 资料显示,南京伟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宁双路19号9栋,成立日期2001 年1月10日,上市日期2020年7月21日,公司主营业务涉及康复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研发创 新为发展驱动力,致力于在盆底及产后康复、神经康复、精神康复等细分领域为医疗及专业机构提供安 全、有效的康复医疗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磁刺激类39.44%,耗材及配件 19.42%,电生理类19.18%,激光射频类10.26%,电刺激类8.42%,其他3.28%。 从基金十大重仓股角度 数据显示,北信瑞丰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伟思医疗。北信瑞丰健康生活主题灵活配置(001056)二季 度持有股数9万股,与上期相比持股数量不变,占基金净值比例为4.68%,位居第七大重仓股。根据测 算,今日浮亏损失约22.5万元。 截至发稿,庞文杰累计任职时间5年140天,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1.84亿元,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 44.46%, 任职期间最差基金回报-40.05%。 风险提示 ...
2025年中国康复器械行业政策、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应用领域也逐渐拓宽,家庭场景将成为爆发性增长点[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0-11 09:20
行业定义与分类 - 康复器械指用于预防、评估、治疗、训练或补偿功能障碍的设备、器具、用具或技术系统,在康复医学中居核心地位,核心目的是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1][3] - 康复医疗器械主要分为康复医疗辅具、康复理疗设备、康复训练器械、康复评定器械及其他康复设备 [3]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康复器械市场规模约714.6亿元,较2023年增加98.9亿元 [1][6] - 预计2025年中国康复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达815亿元 [1][6] - 康复理疗设备在市场份额中占比最大,达到15%,其次是康复训练器械占4%,康复评定器械占1% [1][6] 市场格局与竞争 - 中国康复器械市场中国产品牌占据主导地位,份额达97.9%,进口品牌约占3% [6] - 行业呈现梯队化竞争格局,鱼跃医疗凭借高注册资本和营收能力位居头部,市场份额最大 [12] - 翔宇医疗、可孚医疗等位于第一梯队,英科医疗、伟思医疗、普门科技、诚益通等位于第二梯队 [12] 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原材料及软件系统,包括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橡胶、纺织材料、电子元器件、结构件及包装材料 [8] - 行业中游为康复器械生产制造 [8] - 行业下游主要应用于综合医院、社区康复医院、康复医院、养老院等医疗机构,服务于老年群体、残疾群体、慢性病群体、产后康复群体及术后患者群体 [8] 驱动因素与前景 - 人口老龄化是核心驱动因素,截至2024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031万人,首次突破3亿人,65岁及以上人口22023万人,80岁及以上人口4155万人 [10] - 慢性病患者数量增加及残疾人群体的康复需求增长,为行业带来巨大市场机遇 [1][12] - 家庭场景预计将成为行业爆发性增长点,在国家政策引导和技术进步下,行业将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12]
伟思医疗涨2.02%,成交额5237.46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入325.57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09 13:18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9日盘中股价上涨2.02%,报收50.59元/股,总市值48.45亿元,成交金额5237.46万元,换手率1.09%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325.57万元,大单买入1009.05万元(占比19.27%),大单卖出683.48万元(占比13.05%)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86.61%,近60日上涨12.35%,近5个交易日上涨2.12%,近20日下跌1.19% [1] - 今年以来公司4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4月30日,龙虎榜净买入236.02万元,买入总计4066.77万元(占总成交额10.42%),卖出总计3830.75万元(占总成交额9.82%) [1] 公司基本情况 - 南京伟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1月10日,于2020年7月21日上市,位于江苏省南京市 [2] - 公司主营业务为康复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专注于盆底及产后康复、神经康复、精神康复等细分领域,提供康复医疗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 [2]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医药生物-医疗器械-医疗设备,概念板块包括互联医疗、养老产业、医疗美容、智慧医疗、医疗器械等 [2]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 - 磁刺激类产品是公司最大收入来源,占比39.44% [2] - 耗材及配件收入占比19.42%,电生理类收入占比19.18% [2] - 激光射频类收入占比10.26%,电刺激类收入占比8.42%,其他业务收入占比3.28% [2] 财务与股东数据 - 2025年1月-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0亿元,同比增长9.85%;归母净利润6932.42万元,同比增长39.71% [2] - 截至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8095户,较上期增加36.44%;人均流通股11830股,较上期减少26.71% [2] - 公司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86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2.26亿元 [2]
伟思医疗:利用AI算法对儿童多动症、抑郁症等病症数据实时分析,辅助临床决策
财经网· 2025-09-30 16:20
研发领域发展规划 - 磁刺激领域聚焦精准神经调控技术研发,深化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心理疾病的靶向治疗方案研究,并加速盆底磁、塑形磁、经颅磁的海外注册 [1] - 电刺激领域重点开发支持多模块自由组合的智能电刺激系统,整合生物反馈技术,实现下一代产品全面取证上市,拓展神经康复、疼痛管理等应用场景 [1] - 电生理和康复机器人领域推进脑电结合智能康复机器人以及康复专用经颅磁联合方案在康复市场的应用与探索 [1] - 激光射频等其他能量源设备领域扩大皮秒激光的适应证范围,完成规模化量产,并推进脉冲光产品开发以构建多层次产品矩阵 [1] 行业前景与公司战略 - 公司对大康复行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认为其未来潜力巨大,康复服务模式正从医院向社区和家庭延伸,多学科融合趋势显著 [1] - 公司将加大对大康复产业的营销推广和产品营销资源投入,积极把握行业发展机遇,扩大业务规模,实现稳健增长 [2] - 行业整合加速和龙头企业崛起预计是一个渐进过程,可能需3至5年,受创新速度、政策力度和需求演变影响 [2]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 经颅磁刺激仪(MagNeuro ONE系列)引入AI驱动的脑部影像处理系统,实现治疗靶点的精准定位与剂量智能调节 [2] - 3A射频机器人结合高精度图形识别算法与实时温度控制技术,实现治疗路径自动化与过程可视化 [2] - 塑形磁PMS采用RMM智能气囊技术,智能化自动评估肌肉训练状态并调整训练强度 [2] - 公司将持续加强AI智能化技术在产品研发中的应用,例如利用AI算法对焦虑症、儿童多动症、抑郁症等病症的生物反馈数据进行实时分析,辅助临床决策 [3] 脑机接口与神经康复技术 - 公司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领域拥有丰富的产品和技术储备,涵盖团体生物反馈、多参数生物反馈、新生儿脑电监测等产品 [3] - 公司已获得数十项与脑机接口相关的专利成果,涉及脑电信号采集、校正、传输解析和机器学习算法等核心技术 [4] - 公司神经康复领域的技术布局已从单一设备向“诊断-治疗-康复”全周期解决方案延伸,具备实现“脑信号采集-意图解析-磁刺激调控-机械辅助执行”闭环康复链的能力 [4] - 针对中风后遗症患者,可通过脑电帽实时捕捉运动想象信号,同步触发康复机器人执行训练,并利用经颅磁刺激增强神经可塑性 [5]
脑机接口行业研究报告:解码大脑交互密码,开启人机协同纪元
光大证券· 2025-09-25 08:53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脑机接口行业持积极看好态度,建议关注医疗场景整合者和侵入式技术领军者两类企业 [4][90][91] 核心观点 - 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百亿蓝海市场加速开启,全球市场规模从2019年12亿美元增至2023年20亿美元,2029年预计达76.3亿美元 [3][24][90] - 临床产品有望加速落地,医疗+消费打造行业双增长曲线,2024年国内临床试验达31项,覆盖10类疾病 [3][65][90] - 国内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增强,多地有望形成产业集群,中国在柔性电极技术、汉语解码、微创植入等产品国产化加速 [4][91] 行业概述 - 脑机接口是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创建信息通道的前沿技术,分为输出式和输入式两大类 [14] - 侵入式是长期技术突破方向,信号强度高但成本较贵,非侵入式使用便捷且成本低 [16][18] - 非侵入式主导当前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4-2029年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为17.50% [23][24][25] - 行业处于技术验证期,投融资活跃,截至2025年2月全球BCI领域投融资事件超过1500起,总金额接近100亿美元 [27][29] - 上游技术创新壁垒高,下游应用场景广泛,医疗是目前最成熟、产业规模最大的行业 [32][33][35] 政策导向 - 国内外对"脑计划"的资金投入大,美国"脑计划"投入资金总额约45亿美元,欧盟"人脑计划"规划总投入10亿欧元 [39][40] - 国内政策支持力度增强,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2027年技术突破、2030年产业生态成型的目标 [42][43] - 国内监管政策不断完善,推动产业走向成熟,2025年9月15日发布首项脑机接口医疗器械行业标准 [45][46][47] - 医疗器械审批严格,植入式脑机接口设备按Ⅲ类医疗器械监管,审批时间1-2年 [49] 临床情况 - 医疗需求带来市场,卒中是脑机接口最主要的适应症,我国肢体残疾1976万人,视觉障碍群体近397万 [54][58] - 临床潜力领域不断拓展,脑机接口技术可应用于意识与认知障碍诊疗、精神心理疾病诊疗和感觉缺陷诊疗等领域 [60] - 截至2025年8月,全球共注册228项脑机接口相关临床试验,2024年中国有31项临床试验注册 [61][63][65] 重点企业及最新进展 - 海外侵入式进展领先,Neuralink受试者数量增至7人,Synchron首次公开演示ALS患者通过意念控制iPad [71][72] - 技术产品多元,市场不断扩容,Neuralink的柔性电极和Blackrock Neurotech的犹他阵列长期领先 [73][74] - 国内进展稳步前进,博睿康的NEO系统成为我国首款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的BCI产品 [81][82] - 中国技术快速跟进,三博脑科、翔宇医疗、伟思医疗等企业在医疗康复、神经外科等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 [83][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