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产业链
搜索文档
创新药与CXO业绩表现靓丽,医用设备板块有望加速回暖:医药生物行业2025年三季报总结
光大证券· 2025-11-05 13:05
行业投资评级 - 医药生物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5] 核心观点 - 创新药与CXO业绩表现靓丽,医用设备板块有望持续回暖[1] - 2025年第三季度医药生物行业整体业绩呈现回暖态势,单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0.78%至5985.4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67%至405.1亿元[1] - 公募基金医药持仓占比环比回落,板块配置价值凸显[3] 行业整体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医药生物板块实现总收入18257.4亿元,同比下滑1.97%,实现归母净利润1396.6亿元,同比下滑1.59%[1] - 销售毛利润为5734.5亿元,同比下滑6.1%,整体毛利率为31.4%,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1] - 单三季度业绩改善明显,收入恢复正增长,净利润增速显著高于收入增速[1] 细分板块业绩分析 - **化学制剂板块**:25Q3收入同比下滑0.82%,但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05%,主要得益于创新药公司产品销售放量及BD交易首付款[2] - **医疗器械板块**:医疗设备子板块25Q3收入同比增长10.65%,国内招标回暖趋势有望延续至25Q4;医疗耗材子板块收入同比下滑0.50%,受集采等政策影响需求承压[2] - **医疗服务板块**:CXO子板块表现强势,25Q3收入同比增长10.93%,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47.90%;医院子板块收入同比下滑1.19%,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8.51%[2] 公募基金持仓分析 - 2025Q3股票型公募基金重仓医药市值占比为11.93%,环比下降0.32个百分点;剔除医药基金后的占比为5.91%,环比下降0.53个百分点[3] - 重仓持股市值排名上升较快的公司包括荣昌生物(上升18名)、百济神州(H)(上升13名)[3] - 持股基金数排名上升较快的公司包括中国生物制药(H)(上升83名)、英科医疗(上升79名)[3] 投资建议 - 看好创新药产业链,包括BD出海加速的创新药公司(如百济神州-U、信达生物(H)等)和创新药上游的CXO公司(如药明康德、药明生物等)[3] - 看好创新医疗器械,关注创新升级的高端医疗器械和高值耗材公司(如迈瑞医疗、联影医疗等)[3]
医药三季报总结:持仓环比降低,出口和创新业绩较好:医药行业周报(25/10/27-25/10/31)-20251104
华源证券· 2025-11-04 14:2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看好(维持)[4] 报告核心观点 - 医药行业已完成新旧增长动能转换,创新药显著打开增长新曲线,出海能力加速提升[5] - 创新药作为全年投资主线,经过持续低迷后迎来强势反弹,核心创新资产反弹行情有望持续并创出新高度[5] - 板块内部景气度分化,建议关注创新药、CXO&科研上游、原料药等细分领域[5][25] - 展望25Q4,继续看好创新药主线,关注三季度业绩开始企稳回升的医疗器械,建议布局2026年行业有望反转的老龄化及院外消费[5] 2025年三季报总结 基金持仓分析 - 2025Q3公募基金医药持仓占比环比下降:全市场主动公募基金医药重仓合计市值2284亿元,占公募基金总重仓比例11.08%,环比下降0.39个百分点[11][12] - 非医药主题基金对医药的持仓有所下降:其医药重仓合计市值1251亿元,占全市场总重仓比例6.4%,环比下降0.12个百分点[11][12] - 医药主题基金医药重仓合计市值1033亿元,占全市场主动基金持有医药市值的比例45.2%,环比下降1.1个百分点[12][15] - 医药基金和非医药基金均首选重仓创新药:医药主题基金25Q3创新药持仓占比67%(25Q2为69%),CXO持仓占比提升至19%(25Q2为15%)[17] - 非医药主题基金25Q3创新药持仓占比达45%(25Q2为40%),CXO占比从25Q2的8%提升至25Q3的12%[17] - 个股持仓方面:医药主题基金持仓市值增加前五大个股为药明康德、恒瑞医药、荣昌生物、康龙化成和百利天恒[20];非医药主题基金持仓增加前五大个股为药明康德、恒瑞医药、康方生物、英科医疗和百济神州[21] 25Q3业绩总结 - 创新药:2025Q1-3实现营收161.4亿元,同比增长4.24%;归母净利润-19.57亿元,同比亏损主要因24年计入BD收入增厚利润[26] - 化药:2025Q1-3实现营收2929.12亿元,同比下降3.33%;实现归母净利润305.06亿元,同比下降1.67%[31] - 医疗器械:2025Q1-3实现营收1611亿元,同比下滑2.99%;实现归母净利润250.36亿元,同比下滑14.52%[36];25Q3单季度实现收入543.3亿元,同比增长1.93%[36] - 生物制品:2025Q1-3实现营收738.5亿元,同比下滑17.8%;实现归母净利润100.1亿元,同比下滑34.3%[38] - 中药:2025Q1-Q3实现营收2528.41亿元,同比下降3.46%;实现归母净利润299.36亿元,同比下降0.60%[39] - 原料药:2025Q1-Q3实现营收885.6亿元,同比-4.64%;实现归母净利润122.2亿元,同比+3.77%[43] - 医药商业:2025Q1-3实现营收7776.7亿元,同比+0.5%;实现归母净利润161.6亿元,同比增长4.7%[45];线下药店25Q3实现归母净利润9.7亿元,同比+37.8%[45] - 医疗服务:2025Q1-Q3实现营收559.03亿元,同比下滑4.56%;实现归母净利润39.78亿元,同比下滑13.61%[49] - CXO&科研服务产业链:2025Q1-Q3实现营收785.8亿元,同比增长12.60%;实现归母净利润174.91亿元,同比增长58.07%[50] 行业观点与市场表现 市场表现 - 本周(10月27日至10月31日)医药指数上涨1.31%,相对沪深300指数超额收益为+1.74%[5] - 年初至今医药指数上涨21.10%,相对沪深300指数超额收益为3.17%[52] - 本周上涨个股数量283家,下跌个股178家[5] - 细分赛道年初至今表现:化学制剂(+40.8%)、医疗服务 II(+40.2%)、化学原料药(+20.4%)、生物制品 II(+14.6%)、医疗器械 II(+10.1%)、医药商业 II(+2.6%)、中药 II(-1.0%)[58] 估值水平 - 截至2025年10月31日,申万医药板块整体PE估值为38.8X,在申万一级分类中排第13位,估值仍在历史相对较低位置[62] 投资建议与关注标的 - 创新药械及产业链:建议关注恒瑞医药、科伦药业、信立泰、科伦博泰、康方生物等;产业链关注药明康德、凯莱英、泰格医药等[71] - 制造出海:建议关注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华大智造、鱼跃医疗等[71] - 老龄化及院外消费:建议关注昆药集团、鱼跃医疗、可孚医疗、华润三九、同仁堂等[73] - 高壁垒行业:建议关注麻药(人福医药、恩华药业等)和血制品(派林生物、天坛生物等)[73] - AI主线:建议关注制药(晶泰控股)、大数据模型(润达医疗)、医疗设备(鱼跃医疗、联影医疗)等[73] - 本周建议关注组合:信立泰、泽璟制药-U、三生制药、前沿生物、热景生物[74] - 十一月建议关注组合:恒瑞医药、信立泰、中国生物制药、三生制药、热景生物、信达生物、上海谊众、方盛制药、马应龙、人福医药[74]
2025国家医保目录谈判稳步推进,药企积极参与国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4 10:15
创新属性突出:恒生医药ETF(159892)。 每日经济新闻 商保创新药目录的设立则有望缓解高值创新药的支付压力,当前纳入医保+商保的创新药大多处于 放量初期,随着医保支持创新药的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纳入目录的创新药收入有望快速提升,患者有望 持续受益。 创新药产业链相关ETF: CXO含量领先:港股通医疗ETF(520510); 10月30日,2025年国家医保目录谈判工作在京启动,药企积极参与基本目录、商保目录谈判。据医 保局数据,2025年基本药品目录调整有535个药品通用名通过形式审查,其中目录外311个、目录内224 个。2025年共有121个药品通过商保创新药目录形式审查,其中同时申报基本医保目录和商保创新药目 录的有79个。 2025年医保目录外申报呈现数量扩容与质量提升的双重特征,通过形式审查的通用名达311个,创 历年新高,其中抗肿瘤新药表现尤为突出,涵盖双抗、HER2、ADC等前沿生物药,国内创新药企临床 竞争力持续增强。 (责任编辑:张晓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 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 ...
百普赛斯(301080):海外业务持续拓展驱动业绩高增长
华泰证券· 2025-10-29 16:47
投资评级与估值 - 报告对百普赛斯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3][5] - 目标价为77.99元人民币,较前值72.20元有所上调 [3][5] - 估值基于2026年56倍市盈率,高于可比公司Wind一致预期均值38倍 [3][12] 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9M25收入为6.13亿元,同比增长32.3%;归母净利润为1.32亿元,同比增长58.6% [1][5] - 3Q25单季度收入为2.26亿元,同比增长37.5%;归母净利润为0.49亿元,同比增长81.5%,增速显著提升 [1][9]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1亿元、2.34亿元、2.97亿元,对应同比增长率分别为46.1%、29.2%、26.9% [3][8] 盈利能力与费用控制 - 9M25毛利率为91.23%,同比略微下滑0.09个百分点 [2] - 费用控制成效显著,9M25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8.90%、14.69%、22.10%,同比分别下降2.62、2.44、4.18个百分点 [2] - 预测净利率将从2024年的18.61%提升至2025-2027年的21.64%、22.03%、22.36% [18] 业务驱动因素与增长前景 - 业绩增长主要驱动力来自海外业务的持续拓展,渠道已覆盖亚太、北美及欧洲 [1] - 公司积极开拓国际生物医药公司、生物科技公司、科研院所等终端客户 [1] - 预测2025-2027年营业收入将保持高速增长,增速分别为25.64%、26.92%、25.03% [8][18] 行业地位与公司定位 - 百普赛斯被定位为专注服务创新药产业链的国产生物试剂龙头 [3] - 公司当前市值约为108.45亿元人民币 [5]
大涨!“硬科技”爆发
中国证券报· 2025-10-27 22:44
市场整体表现 - 10月27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沪指逼近4000点,创业板指和科创50指数分别上涨1.98%和1.50% [4] - 中证A50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午后走强,分别上涨1.30%和1.19% [4] - 港股市场走强,半导体、建材、大金融等板块集体上涨 [9] "硬科技"板块领涨 - 存储芯片、光模块、半导体设备等"硬科技"板块涨幅靠前,兆易创新、生益科技等个股涨停,新易盛、工业富联、闻泰科技等涨超8% [4] - 部分5G通信主题ETF涨超5%,芯片设备ETF、通信ETF广发、信息技术ETF等涨超3% [4] - 芯片ETF龙头跟踪国证半导体芯片指数,覆盖半导体全产业链,其前五大权重股寒武纪、中芯国际、海光信息、北方华创、澜起科技合计权重超48%,10月以来该ETF资金净流入超4.8亿元,最新规模超51亿元 [4] - 芯片设备ETF今年以来涨幅超55%,10月以来资金净流入超3亿元,最新规模超16亿元 [5] - 港股通科技ETF连续11周获得资金净买入,最新规模突破57亿元 [5] 黄金ETF资金流向 - 10月20日至10月23日,黄金ETF及上海金ETF合计净流入超155亿元,但10月24日转为净流出近20亿元 [2][11] - 上周多只黄金主题ETF获得显著资金净流入,例如黄金ETF净流入31.35亿元,黄金基金ETF净流入30.78亿元 [12] - 黄金ETF、上海金ETF在10月27日小幅收跌 [2][6] 其他板块及ETF表现 - 游戏、地产、消费等板块表现趋弱,3只游戏主题ETF均跌超1.5% [6] - 香港证券ETF交投活跃,10月27日成交额激增近120亿元,达到284.77亿元,创近两周新高,当日涨幅超2% [9] - 中韩半导体ETF交投持续活跃,换手率连续两个多月维持在100%以上 [9] - 上周可转债ETF和30年国债ETF均吸引超10亿元资金净流入 [11] - 上周双创主题ETF遭遇资金净流出,创业板ETF和科创50ETF分别净流出超37亿元和20亿元 [11][12] 跨境ETF溢价风险 - 截至10月27日,多只跟踪纳斯达克100、日经225等指数的跨境ETF溢价率在5%以上 [3][15] - 多家基金管理人发布公告提示跨境ETF溢价风险,提醒投资者关注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溢价风险 [15] 机构观点 - 有机构认为海外扰动影响最大的时刻或已过去,市场进入积极因素密集催化阶段,风险偏好有望抬升,科技成长景气主线共识有望再次凝聚 [13] - AI板块经历调整后拥挤度压力显著回落,创新药产业链情绪消化较为充分,后续有望回归基本面逻辑 [13] - 有观点指出短期内外风险均有所缓和,A股中期上行趋势有望延续,投资主线仍围绕科技,建议关注国产算力、海外算力、机器人等方向 [13]
药明康德业绩后高开逾7%,港股医药ETF(159718.SZ)涨逾1%
新浪财经· 2025-10-27 10:09
10月27日早盘,医药板块高开,港股医药ETF(159718.SZ)涨1.02%。成分股诺诚健华(09969)上涨 1.95%,复星医药(02196)上涨1.61%,三生制药(01530)上涨1.36%,绿叶制药(02186),先声药业(02096) 等个股跟涨。 消息面上,药明康德公布,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328.6亿元,同比增长18.6%,持续经营 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0.76亿元,同比增长84.84%。公司预计2025 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重回双位数增长,增速从13-17%上调至17-18%。公司预计全年整体收入从人民币 425-435亿元上调至人民币435-440亿元。公司将聚焦CRDMO核心业务,持续提高生产经营效率。 兴业证券指出,本周进入三季报业绩密集落地期,CXO板块继续延续上半年亮眼表现,药明康德、博 腾股份、MEDPACE等公司超预期。叠加三季度全球及国内投融资数据均较为表现,创新药产业链基本 面持续向好。创新药板块近期情绪回落,本周信达重磅BD落地,再次验证创新药出海趋势可持续,调 整后板块弹性进一步提升。此外,左侧角度出发,考虑行业逐 ...
海外CXO业绩分析:看好外需型CXO
华福证券· 2025-10-26 16:12
行业投资评级 - 医药生物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评级)[7] 核心观点 - 海外CXO行业已进入景气度加速回升阶段 需重视国内外需型CXO公司的配置机会[4] - 创新仍将为产业主线 创新药板块在经历调整后预计于三季报结束后再次崛起[5] - 中长期重点关注创新药、创新药产业链(尤其是外需型CXO)、医疗器械以及业绩优秀的标的[5] 周专题:从海外视角看外需型CXO的投资机会 - 宏观层面显示PE/VC融资仍有待恢复(25Q1-3全球生物医药融资额192.6亿美元 同比下降13.8%)但BD交易(25H1总金额1199亿美元)和并购交易(25H1总金额425亿美元)已呈现明显复苏趋势[17] - 微观层面显示新分子业务(如多肽、Lonza的Advanced Synthesis业务)在25Q2和Q3维持高景气度 且多数海外CXO公司上调了全年业绩指引 行业景气度拐点向上趋势明显[21][25] - 建议关注的外需型CXO公司包括药明康德、药明合联、康龙化成、博腾股份、凯莱英等[4] 医药板块行情回顾 - 本周(2025年10月20日-24日)中信医药指数增长0.6% 跑输沪深300指数2.7个百分点 在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7位[3][32] - 2025年初至今中信医药生物板块指数上涨20.5% 跑赢沪深300指数2.1个百分点 排名第13位[3][32] - 医药子板块中医疗服务表现最佳(+4.0%) 其次为医药流通(+1.4%)和医疗器械(+0.6%)[36] - 截至2025年10月24日 医药板块整体估值(TTM 剔除负值)为29.83倍 相对全A的估值溢价率为15.24% 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41][43] - 本周医药板块成交额为4526.8亿元 占A股总成交额的5.0% 较上一周期下降13.3%[46] - 本周涨幅前五的个股为:特一药业(+22.3%)、毕得医药(+18.9%)、景峰医药(+16.6%)、金石亚药(+16.2%)、华兰股份(+15.5%)[47] 港股医药行情 - 本周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下跌0.8% 跑输恒生指数4.5个百分点[60] - 2025年初至今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上涨73.7% 跑赢恒生指数43.3个百分点[60] - 本周涨幅前五的港股医药个股为:华康生物医学(+24.7%)、澳至尊(+24.6%)、德斯控股(+19.7%)、顺腾国际控股(+15.6%)、中生北控生物科技(+14.3%)[61]
公募基金,四季度投资策略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10-17 16:37
市场整体展望 - 四季度A股强势开局,沪指站上3900点,市场存在做多机会[1] - 慢牛行情需要基本面支撑,市场对基本面的定价权重会提升[2] - 结构性行情或仍有空间,整体流动性预期充裕,市场仍具备做多机会[3] - 随着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及国内政策发力,市场风险偏好有望持续修复[3] - A股和港股盈利呈现企稳复苏态势,估值处于合理区间,有望吸引全球长线资金流入[4] 资金面分析 - 四季度股市配置吸引力进一步凸显,银行理财和保险等长期资金的配置压力持续释放[3] - 银行理财存续规模庞大,固收+产品面临低风险资产收益下滑困境[3] - 保险资金运用规模可观,负债成本刚性,低风险资产收益与负债成本倒挂压力迫使寻求更高收益资产[3] 投资策略与布局方向 - 宜优先布局行业景气持续验证的科技成长方向,同时关注高股息蓝筹股[1] - 攻守兼备的配置策略是四季度较佳选择[5] - 高股息蓝筹股集中在银行、公用事业、交通运输等领域,平均股息率显著高于债券收益率,业绩稳定性强且估值处于历史低位[6] - 高景气成长股聚焦新能源、AI算力等赛道,满足对成长性溢价的需求[6] - 看好科技成长的结构性机会,同时建议密切关注内需相关顺周期板块的投资机会[6] - 持续看好红利资产的配置价值[6] 行业板块观点 - 创新药及其上下游产业链存在结构性投资机会,美联储降息有利于创新药估值提升及产业融资规模恢复[6] - 四季度医疗器械行业逐步迎来基本面底部企稳回升,行业景气度有望修复[6] - 拥有稳定高股息政策和充沛现金流、兼具消费属性的中药企业基本面企稳,具备长期配置价值[6] - 黄金有色板块方面,联邦基金利率与长期目标利率存在较大下行空间,为金价提供宏观支撑[7] - 全球财政扩张与债务规模攀升强化黄金避险与抗通胀属性,全球央行增持黄金为金价形成长期托底[7] 市场节奏与潜在催化 - 上行主线板块不会轻易切换,主要是阶段再平衡,分化行情可能演绎至行情尾部[4] - 10月至11月重要关注点在于四中全会和中美元首会晤,十五五规划纲要建议有望提振市场风险偏好并衍生主题投资机会[7] - 10月份中美贸易冲突升级可能短期影响股市情绪,市场或将在震荡中企稳上涨[7]
港股创新药50ETF(513780)早盘冲高一度涨超3%,机构:坚定看好创新产业链长牛行情
新浪财经· 2025-10-16 13:10
指数与ETF表现 - 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午间收盘强势上涨2 29% 成分股三生制药上涨6 68% 康方生物上涨5 98% 荣昌生物上涨5 70% [1] - 港股创新药50ETF半日收涨1 61% 早盘冲高一度涨超3% 换手率达14 12% 半日成交4 73亿元 [1] - 港股创新药50ETF近3月规模增长21 32亿元 实现显著增长 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第一 近16个交易日合计资金流入4 13亿元 [1] 行业动态与催化剂 - 1-9月中国创新药专利出海合同总金额超1000亿美元 同比增长170% [1] - 10-11月将召开一系列海外医药学术会议 包括10月17日-21日召开的ESMO会议 中国创新药企业将展示最新成果 [1] - 第四季度作为创新药BD业务发展旺季 中国药企出海表现值得关注 [1] 机构观点与行业前景 - 资本市场融资复苏及创新药出海交易规模上涨推动国内创新药研发需求回暖 [2] - 叠加美国降息 CXO行业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迎来业绩修复 建议关注已授权创新药管线在海外的临床推进 [2] - 创新药出海已成趋势 年底预期将有更多业务发展合作兑现 坚定看好创新产业链长牛行情 [2] 产品信息 - 港股创新药50ETF跟踪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 可T+0交易 指数囊括药明生物 信达生物 百济神州等港股创新药龙头 [2] - 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中生物制品与化学制药权重占比近90% 该基金配置有场外联接基金A类023597和C类023598 [2]
港股医药拉升,港股通医药ETF、港股创新药50ETF、香港医药ETF涨超3%
格隆汇· 2025-10-15 16:27
港股医药板块市场表现 - 港股医药相关ETF大幅上涨,港股通医药ETF、港股创新药50ETF、香港医药ETF等涨超3% [1] - A股主要指数午后拉升,沪指涨1.22%,深证成指涨1.73%,创业板指涨2.36% [1] - 全市场成交额2.09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缩量5062亿元,超4300股上涨 [1] 中国创新药出海交易趋势 - 2025年上半年中国License-out交易达72笔,已超过2024年全年交易数量的一半 [2] - 2025年上半年交易总金额较2024年全年高出16%,单笔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交易达16笔 [2] - 全球创新研发向更高效率的中国转移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创新药出海是产业趋势不可逆转 [2] - 2025年Q3出海趋势延续,但上市公司重磅BD较少,NewCo形式BD未达市场预期 [2] 行业催化剂与未来展望 - 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将于10月17日至21日召开,最新研究摘要将在演讲当日公布 [1][3] - 华鑫证券认为第4季度随着更多BD落地,对出海的信心会逐步恢复 [2] - 华福证券指出ESMO年会上公布的中国创新药临床数据预计会成为市场主要关注点 [3] - 建议关注三季度业绩报告披露和11月的国家医保谈判 [3] 机构观点与投资机会 - 国金证券对医药板块在2025年走出反转行情抱有强烈信心,创新药主线和左侧板块困境反转是最大投资机会 [3] - 创新药建议关注泛癌种潜力的双/多抗药物、解决未满足临床需求的慢病药,以及ADC、双抗/多抗、小核酸赛道 [3] - 国内外创新药投融资数据边际改善,CXO行业订单趋势向上,有望迎来估值、业绩双双改善 [3] - 华福证券认为创新药行情核心正从广泛估值修复转向关注企业基本面兑现能力 [3] - 看好创新药5-10年的产业趋势,BD出海、持续数据催化和新产品销售放量将依次推动创新药崛起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