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股份(000959)

搜索文档
首钢股份24年度财报透视 向高而攀、向绿而进、向智而行
全景网· 2025-04-24 11:23
行业概况 - 2024年钢铁行业呈现"供给保持高位、需求结构调整、出口增长强劲、价格持续下降、效益不断挤压"特征,利润普遍下降 [1] - 2024年中钢协重点统计企业利润总额429亿元(同比下降50.3%),平均销售利润率0.71%(同比下降0.63个百分点) [1] - 下游钢材消费结构分化,"工业强、建筑弱"格局凸显,建筑业用钢占比降至50%,制造业用钢占比从2020年42%提升至2024年50% [2]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实现营收1083.11亿元,利润总额7.46亿元,归母净利润4.71亿元 [1] - 2025Q1营业收入265.33亿元,归母净利润3.28亿元(同比扭亏,环比增长22.61%) [1] - 三大战略产品(电工钢/汽车板/镀锡板)2024年产量同比增长7%,2025Q1产量同比增长12%创历史新高 [2][3] 产品结构优化 - 2024年战略及重点产品合计产量1727万吨(占总产量74%,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 [2] - 电工钢产量同比增长17%,汽车板增长9%,镀锡板增长5% [2] - 冷轧专用钢等九类重点产品与三大战略产品共同构成核心产能 [2] 绿色低碳转型 - 启动近"零"碳排放冶炼项目(预计2026年初投产),推动13家供应商开展碳足迹认证 [4] - 与华晨宝马/沃尔沃/吉利/奇瑞等车企签署绿色供应链合作备忘录 [4] - 高炉球团比例达55%(年减排CO₂超10%),大废钢比连浇生产技术达行业先进水平 [5][6] - 2024年发布3个产品EPD声明(累计达10个),绿电采购占比24% [6] 数字化转型 - 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超91%,应用240台工业机器人,建成15个无人化智能库区 [7] - 顺义冷轧入选全球"灯塔工厂"(钢铁行业全球第7家) [8] - 制定《2024-2026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重点推进冷轧灯塔工厂/铁前一体化等项目 [7] - 部署AI大模型应用,建立26个RPA流程机器人用例 [7][8]
首钢股份(000959) - 2025年4月1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4-21 17:20
行业现状与趋势 - 国内钢铁行业产能逐步治理,粗钢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2024 年我国粗钢产量为 10.05 亿吨,同比下降 1.7%,较 2020 年产量达峰下降 4800 万吨,预计 2025 年全国粗钢产量将继续保持小幅下降趋势 [1] - 行业竞争格局加速重构,呈现头部集中、结构优化,产品需求向高端化转移,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的趋势。2024 年排名前 10 位的企业合计产量占全国钢产量的 42.0%,比上年同期提高 1.0 个百分点;中钢协统计重点钢铁企业利润总额为 457 亿元,前五家钢铁企业利润为 445.2 亿元,占比 97.4%;截至 2024 年底,171 家钢铁企业完成或部分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全工序超低排放改造产能占比超 50% [2] 公司发展规划 - 坚持“技术领先、绿色低碳”发展路径,迁钢公司、京唐公司着手申报“引领型规范企业” [3] - 持续提升“制造 + 服务”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巩固优势产品竞争力,将中厚板打造成第四大战略产品,做好客户渠道建设 [3] - 持续深化数智赋能,以《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方案》为指南,聚焦相关工作,挖掘数据价值,强化数智赋能 [3] - 持续推进双碳战略,构建低碳管理体系,打造智慧碳数据平台,做好长流程低碳技术研究,推进近“零”碳排放冶炼高品质钢项目建设,探索建立低碳产品体系 [3] 碳排放交易市场影响与公司准备 - 钢铁行业纳入碳排放交易市场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国际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但短期内企业运营成本会增加,长期将促进绿色发展和劣势产能出清 [4][5] - 公司构建低碳管理体系,搭建智慧碳管理平台,发布《首钢股份低碳行动规划》,推进极致能效工程,开展多项减碳技术研究和试验,推进近零“碳”排放冶炼高品质钢示范项目建设,推动供应商开展碳足迹认证 [5][6][7] 资本开支 - 2024 年公司固定资产投资支出 37.64 亿元,2025 年计划支出 41.26 亿元、2026 年预计与 2025 年持平,主要投资于近“零”碳排放冶炼高品质钢项目及其配套 220kV 变电站项目、镀锌高强度汽车板专用生产线等项目以及钢铁 +AI 的数据应用场景 [8] 汽车板业务 - 2024 年公司汽车板产量 439.4 万吨,同比增长约 9%,超国内汽车行业增速 5 个百分点,2019 - 2024 年产量复合增长率 7.6% [9] - 推出多款首发产品,优化客户服务体系,扩充大客户服务团队,强化客户诉求闭环管理,荣获多项客户奖项 [9][10] - 注重与核心企业合作,启动近“零”碳排放高品质钢项目,建立钢闭环循环回收体系,实现与各系车企合作全覆盖 [11] - 京唐公司将建设一条年产 45 万吨的汽车板生产线,预计 2027 年投产,未来将提供个性化用材解决方案,提升低碳产品、镀锌产品产量 [11] 分红情况 - 2024 年拟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派现金红利 0.22 元(含税),合计分配现金约 1.71 亿元,占 2024 年合并报表归母净利润 36.30%,同比提升 1.07 个百分点 [12] 硅钢业务 - 2024 年公司电工钢产量 198.6 万吨,同比增长约 17%,高端产品产量创历史新高。一季度整体毛利率水平较上年有所提升,取向产品毛利率上升,新能源汽车用产品略有下降 [13] - 目前电工钢总体呈现结构性供需变化,普通产品供大于求,高端产品供需紧平衡,未来高端产品需求存在结构性机遇 [13] - 公司将把握战略机遇,预计 2025 年电工钢总产量将提升至 220 - 230 万吨,比去年增加约 20 万吨以上 [15]
首钢股份电工钢产量一年增17% 优化产品结构首季净利增14倍
长江商报· 2025-04-21 08:21
文章核心观点 在降本增效和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双重驱动下,首钢股份业绩回暖,未来将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提升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7] 分组1:公司概况 - 首钢股份是世界500强首钢集团旗下核心上市公司,1999年12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拥有完整钢铁产业链 [3] 分组2: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5.33亿元,同比下降10.18%;归母净利润3.2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449.36%,扭亏为盈 [2][4] 分组3:高端产品发展 - 2024年公司电工钢产量达198.6万吨,同比增长约17%,高端产品产量创历史新高,高磁感取向电工钢产量同比提高约11%,0.20mm及以下超薄规格高磁感取向电工钢国内销量领先;无取向电工钢产品结构优化,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产品产量同比增长约11%,新能源产品产量同比增长约27% [3] - 2025年一季度电工钢总产量持续攀升,预计全年总产量提升至220 - 230万吨,高端产品产量占比达70%以上,增强盈利能力并扩大高端市场话语权 [3] 分组4:降本增效举措 - 公司通过优化采购策略、推进智能制造、加强内部管理等措施降低成本提升效益 [2][5] - 采购环节建立原燃料采购评价机制,采用长协模式采购大宗原燃料,运用波段采购和低库存管理策略,动态优化高炉入炉料结构 [5] - 生产环节推进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冷轧公司入选全球“灯塔工厂”,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超90%,“一键式控制”工序达51个,无人化智能库区15个 [5] 分组5:绿色转型行动 - 公司成立绿色制造委员会和低碳管理中心,发布《首钢股份低碳行动规划》,形成四条低碳基本路线 [6] - 能源结构优化方面,建成15.97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年发电1529万千瓦时,年减碳排放约8724吨,清洁能源运输比例达85% [6] - 资源循环利用方面,与中山庆琏合作发布新一代酸洗低碳产品,实现废钢资源100%回收利用,冶炼环节废钢比提升至40%,综合降碳30%以上 [6] 分组6: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将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以创新驱动为核心,降本增效为手段,绿色转型为支撑提升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7]
证券代码:000959 证券简称:首钢股份 公告编号:2025-014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04-21 07:55
文章核心观点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于2025年4月18日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在多领域开展合作,建立跨行业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预计不会对公司业绩构成重大影响,但有助于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2][3][14]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概况 合作对方基本情况 - 吉利集团为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法定代表人李东辉,注册资本103,000万人民币,2003年3月24日成立,注册地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江陵路1760号 [4] - 吉利集团经营范围包括投资、汽车销售、零部件制造等,许可项目为道路机动车辆生产 [4] - 吉利集团股权结构为李书福持股82.2330%,宁波翊马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9.7087%,李星星持股8.0583% [4] - 公司与吉利集团不存在关联关系 [5] 签署时间、地点、方式 -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于2025年4月18日在宁波签署 [6] 履行的审议程序 - 该事项无需提交公司董事会及股东大会审议,公司将根据后续合作进展履行相应程序和披露义务 [8]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主要内容 合作双方 - 甲方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乙方为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9] 合作背景 - 双方产业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将发挥各自优势,推动民族汽车品牌高质量发展 [9] 合作原则 - 平等、长期稳定合作、共享、诚实守信、市场化原则 [10] 合作内容 - 双方拟在钢材研发创新和应用技术、“双碳”、智能出行等多领域开展合作,建立跨行业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11] 合作机制 - 双方相互给予业务最优政策支持,吉利集团享有首钢股份新产品试用或应用机会及战略合作份额 [12] - 双方建立高层互访机制,搭建不同层级业务沟通渠道,定期开展多层面交流 [12] 生效条款 -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自签署或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3年,双方协商一致可续签 [13] 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 有助于扩大公司产品在汽车用钢的应用场景和用量 [14] - 有助于推动公司在新产品开发、新工艺应用领域的发展 [14] - 有助于公司探索循环经济模式,助力碳减排目标实现 [14] - 有助于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14] - 预计不会对公司业绩构成重大影响 [3][15]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自愿性信息披露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4-21 03:20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4月18日公司与吉利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在多领域合作建立跨行业战略伙伴关系,预计对业绩无重大影响但有助于增强核心竞争力,具体合作待协商且执行有不确定性 [2][11][12]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概况 - 合作对方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李东辉,注册资本103,000万人民币,2003年3月24日成立,注册地浙江杭州,经营范围广泛,李书福持股82.2330% [4] - 公司与吉利集团无关联关系 [5] - 协议于2025年4月18日在宁波签署,无需提交公司董事会及股东大会审议,后续将按规定履行程序和披露信息 [6]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主要内容 - 甲方为吉利集团,乙方为公司,双方产业互补、潜力大,将发挥优势推动民族汽车品牌发展 [6] - 合作原则为平等、长期稳定合作、共享、诚实守信和市场化 [7] - 双方拟在钢材研发应用、“双碳”、智能出行等多领域合作,建立跨行业战略伙伴关系 [8] - 双方相互给予最优政策支持,吉利集团有新产品试用机会并给予战略合作份额,建立高层互访和多层级沟通机制 [9] - 协议自签署或盖章生效,有效期3年,可协商续签 [10] 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 有助于扩大公司汽车用钢应用场景和用量,推动新产品开发和新工艺应用,探索循环经济助力碳减排,增强核心竞争力 [11] - 预计不会对公司业绩构成重大影响 [12]
首钢股份(000959) -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自愿性信息披露公告
2025-04-20 15:51
市场合作 - 公司2025年4月18日与吉利集团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 - 协议不涉及具体金额,有效期3年可协商续签[2][13] - 双方拟在多领域合作,吉利有新产品试用机会[10][11] 合作影响 - 有助于扩大汽车用钢应用场景和用量[14] - 有助于推动新产品开发和新工艺应用[14] 合作风险 - 协议具体项目可能调整,执行有不确定性[2][15]
[路演]首钢股份:预计2025年电工钢总产量将提升至220-230万吨
全景网· 2025-04-18 17:47
文章核心观点 首钢股份在业绩说明会上介绍电工钢业务情况,2024年产量增长且高端产品创新高,未来产量有望提升,同时公布2024年度及2025年一季度财务数据 [1][2][3] 分组1:电工钢业务情况 - 2024年公司电工钢产量198.6万吨,同比增长约17%,高端产品产量创历史新高 [1] - 高磁感取向电工钢产量同比提高约11%,0.20mm及以下超薄规格高磁感取向电工钢国内销量领先 [1] - 无取向电工钢产品结构持续优化,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产品产量同比增长约11%,新能源产品产量同比增长约27% [1] - 常化酸洗线、连退线等高端硅钢热处理项目全流程贯通,助力高端产品产量创新高 [1] - 一季度电工钢整体毛利率较上年提升,取向产品毛利率上升,新能源产品略有下降 [1] - 新版国家标准实施及电网投资加大,高牌号取向产品需求将增加;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发展及促销费政策发布,高牌号无取向产品需求保持增量 [1] - 公司把握战略机遇抢先布局,满足高端市场需求,未来高端电工钢产量有上升空间,预计2025年总产量提升至220 - 230万吨 [2] 分组2:公司业务与财务数据 - 公司主营业务为钢铁产品和金属软磁材料(电工钢)的生产和销售 [3] - 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83.1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71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20亿元 [3]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65.3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8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49亿元 [3]
首钢股份发布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
证券日报网· 2025-04-18 14:49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披露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开展双重重要性评估识别高相关度议题,重视绿色低碳发展并取得成果,未来围绕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制定多方面战略 [1][2][3] 报告编制情况 - 4月18日首钢股份披露《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依据深交所相关制度标准编写 [1] - 公司对报告披露议题首次开展双重重要性评估,融入财务视角,征求多方意见,识别出30项高相关度议题,含应对气候变化等双重重要性议题 [1] 绿色低碳发展成果 - 公司重视绿色低碳发展,深化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价体系建设,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 [2] - 污染物排放达标率等多项环保指标达100%,环保事故及事件发生率为0,烟粉尘等排放量完成年度目标 [2] - 推进废钢资源等高效循环利用,形成发展新模式,携手下游客户构建汽车钢材循环经济与闭环回收价值体系 [2] - 旗下迁钢公司、京唐公司被评为重点行业环保绩效A级企业,获“清洁生产环境友好企业”称号,通过多轮清洁生产审核,获评能效标杆三年行动先进企业 [2] - 旗下京唐公司入选国家级“无废企业”典型案例,首钢智新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冷轧公司成为北京市第一家实现危险废物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的企业 [2] 未来发展战略 - 公司致力于打造全球钢铁行业多方面引领者,未来围绕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技术创新成核心竞争力 [3] -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引领绿色低碳发展;坚持人才战略,构建人才竞争优势;坚持高端化制造,赋能高质量发展,发展绿色生产力 [3]
首钢股份发布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 主流评级机构ESG评级水平大幅提升
全景网· 2025-04-18 08:48
文章核心观点 4月18日首钢股份披露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公司在可持续发展管理、公司治理、环境管理、社会责任等方面表现出色,未来将围绕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应对气候变化、人才战略和高端化制造等战略 [1][6] 各方面总结 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 - 依据深交所相关制度标准编写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 [1] - 首次开展双重重要性评估,融入财务视角,征求多方意见,识别出30项高相关度议题,对双重重要性议题按4个维度披露,其他议题围绕管理与行动披露 [1] 可持续发展管理 - 参与钢铁行业ESG团体标准制定 [2] - 在主流评级机构ESG评级水平大幅提升,子公司获EcoVadis“银牌”认证勋章,排名全国钢铁行业L型企业第一 [2] - 获评多项ESG相关荣誉,入选相关ESG指数清单和案例 [2] 公司治理 - 坚持党的领导,以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3] - 注重董事会多元化和独立性建设,规范运作机制,构建现代企业治理体系 [3] - 获评相关党建和董事会奖项 [3] - 诚信经营,维护公平竞争环境,反对不正当竞争等行为,开展全面管理 [3] - 营造廉洁文化,抵制腐败行为 [3] - 将风险评估融入各环节,提高信息安全防护水平 [3] 环境管理 - 重视绿色低碳发展,深化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价体系建设,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 [4] - 污染物排放等多项环保指标达标率100%,环保事故发生率为0,排放量完成年度目标 [4] - 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构建汽车钢材循环经济与闭环回收价值体系 [4] - 多家子公司获环保相关荣誉和称号,入选典型案例 [4] 社会责任 - 创新驱动,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有多项首发产品、工艺和设备,专利数量提升,获多项科技奖项 [5] - 推动装备和管理数字化,多家子公司入选相关名录和榜单 [5] -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获多项认证,子公司入选相关榜单,获评质量强国建设领军企业 [5] - 完善客户服务体系,获38项客户奖项 [5] - 强化供应商ESG管理,实现承诺书签订率100% [5] - 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保障员工权益,营造友好工作场所 [5][6] - 加强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安全生产平稳,多项职业卫生指标达标率100% [6] - 履行社会责任,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6] 未来战略 - 围绕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推动技术创新成核心竞争力 [6] -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引领绿色低碳发展 [6] - 坚持人才战略,构建人才竞争优势 [6] - 坚持高端化制造,打造卓著品牌,赋能高质量发展 [6]
首钢股份(000959) -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监事会报告
2025-04-17 21:00
监事会会议 - 2024年监事会召开7次会议,4次通讯表决临时会议[2] - 各次会议审议通过议案数量不等,如4月18日会议通过16项[3][4] 审计报告 - 信永中和对2024年度财务审计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报告[7] - 中介机构对2023年度内控自评报告审计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报告[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