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武镁业(002182)
搜索文档
工信部力挺,电池技术新方向,这些概念股获大幅加仓
证券时报· 2025-10-26 07:41
政策支持与行业前景 - 工信部官员在2025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大会上提出建议,系统布局全固态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新一代电池研发工作,加速产业化进程[1] - 政策层面持续释放对金属空气电池的重视信号,相关规划可追溯至2015年的《中国制造2025》解读、2017年的《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以及2022年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3] - 研究机构QYResearch报告预计,全球金属空气电池市场的收入规模将从2023年的2.96亿美元增至2031年的8.52亿美元,2023-2031年的复合年增长率超过14%[5] 技术优势与特点 - 金属空气电池利用锌、镁、铝等常见金属与氧气、海水制成,是一种半储能半燃料的电池,能量密度可达锂离子电池的3至4倍以上[3][4] - 该电池技术充电高效、续航更长,与锂离子电池联用可使续航时间达到锂电设备的2到3倍,且制造、使用、回收等流程均无有害物质释出,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能源"[4] - 铁—空气电池以极低的单位容量成本切入100小时级别市场,成为长时储能的潜在解决方案[4] 技术研发进展 - 国内多所高校在金属空气电池领域取得技术突破,例如西北工业大学团队在2023年提出了用于指导空气电池正极设计的本征描述符,实现了Li-CO2电池的长时间稳定循环[9] - 哈尔滨工业大学团队在2024年于双功能氧电催化剂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为新一代阴极催化剂的设计提供新思路[9] 市场格局与商业化 - 从全球范围看,金属空气电池生产商主要包括金山科技、Duracell Activair、麦克赛尔、松下、Energizer Holdings等,其中金山科技占据较大市场份额[3] - 在细分领域,锌空气电池是目前商业化最成熟的,市场份额最高,已广泛应用于助听器、电子手表等小型电子设备;铝空气电池份额位居其次[8] 产业链相关公司 - 国内多家上市公司已对金属空气电池技术进行布局,包括鹏辉能源、云铝股份、中国铝业、上海洗霸、派能科技、雄韬股份、科力远等[10][11][12] - 从市场表现看,截至10月24日,金属空气电池产业链公司年内平均涨幅超过60%,其中上海洗霸涨幅接近241%,云铝股份涨幅超过70%,派能科技涨幅超过64%[10][11] - 截至10月23日,与去年末相比,雄韬股份、科力远、中国铝业、云铝股份及鹏辉能源等公司获融资客加仓,科力远获加仓超过40%,中国铝业获加仓超过35%,鹏辉能源获加仓近15%[11][12]
宝武镁业涨2.17%,成交额1.58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390.69万元
新浪证券· 2025-10-21 13:29
宝武镁业所属申万行业为:有色金属-小金属-其他小金属。所属概念板块包括:汽车轻量化、一体化压 铸、富士康概念、小米概念、3D打印等。 截至9月30日,宝武镁业股东户数6.33万,较上期增加1.43%;人均流通股13666股,较上期减少1.41%。 2025年1月-6月,宝武镁业实现营业收入43.52亿元,同比增长6.78%;归母净利润6412.42万元,同比减 少46.47%。 10月21日,宝武镁业盘中上涨2.17%,截至13:19,报14.13元/股,成交1.58亿元,换手率1.30%,总市值 140.14亿元。 资金流向方面,主力资金净流入390.69万元,特大单买入772.97万元,占比4.90%,卖出924.43万元,占 比5.86%;大单买入4233.86万元,占比26.86%,卖出3691.70万元,占比23.42%。 宝武镁业今年以来股价涨25.82%,近5个交易日跌5.10%,近20日跌8.96%,近60日涨15.25%。 资料显示,宝武镁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东屏街道开屏路11号,成立日期1993年 11月30日,上市日期2007年11月13日,公司主营业务涉及镁、铝合金 ...
金属矿企入局低空经济:一场不能输的“空中材料战争”
经济观察报· 2025-10-19 14:40
低空经济驱动材料革命 - 低空经济被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并在2025年明确为需"培育壮大"的新兴产业,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航空级材料需求激增 [2][3] - 2025年低空经济铝材消费量预计突破125万吨,市场规模达3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36% [3] - eVTOL和物流无人机等终端产品实现量产破局,正将航空级材料推向市场热潮 [2][3] 航空铝材市场需求与价格 - 某铝业制造集团2025年2月的航空级铝锭报价达24,200元/吨,较2023年同期上涨23%,但市场需求仍在激增 [5] - 截至2025年10月,云海金属的7系铝合金产线满负荷运转,宝钛股份的钛合金棒材订单已排至2026年第二季度 [6] - 物流无人机消耗大量6系挤压铝型材,载人eVTOL则以高端7系铝合金为主,需求呈几何级数增长 [8] 金属矿企战略转型与产能扩张 - 一家金属矿央企启动专项计划,投资52亿元改造产线,目标将航空铝材产能提升至总产能的40% [11][12] - 南山铝业投资12亿元的智能工厂投产,将交货周期从45天压缩至18天 [6] - 一家民企铝业集团将原19.8亿元的新能源汽车铝材项目变更为总投资26.2亿元的智能化建设项目,产能目标从15万吨提升至45万吨 [13] 材料技术创新与研发突破 - 通过添加0.15%的钪元素,一家民企开发的7B50铝合金将薄壁件厚度从1.2毫米降至0.8毫米,可使单架物流无人机减重八千克,材料成本增加30%但性能提升50% [13][27] - 一家上市公司通过微观组织调控,将钛合金的耐高温性能提升8%,使其材料进入三家头部eVTOL供应链 [28] - 西部超导的第三代制备工艺将钛合金杂质含量从百万分之五十降至百万分之二十以下 [28] 供应链生态重构与商业模式创新 - 南山铝业创造"材料-设计-制造"协同开发模式,通过参与客户产品设计阶段来锁定长期订单 [20] - 五矿集团联合电池企业成立中冶新能源,投资40余亿元布局年产8万吨高镍三元前驱体项目,构建从矿产到电池的全产业链 [21] - 有团队开始尝试与物流公司合作,收入模式从材料销售扩展至技术服务甚至运营分成 [38] 企业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 新型航空材料认证周期平均需要24个月,费用动辄数千万元 [31] - 航空材料领域复合型人才稀缺,有企业开出百万年薪仍难招聘,至2025年航天航空装备领域人才缺口预计达47.5万人 [31] - 部分核心原材料如钪元素依赖进口,地缘政治因素可能导致供应不稳定 [33]
全市有色金属产业迈入千亿级新时代
齐鲁晚报· 2025-10-15 19:30
产业发展格局与规模 - 构建铜、铝双主导产业链的"双链三区"发展格局 [1] - 产业链规上企业达68家,2024年实现营收1195.1亿元 [1] - 成功培育阳谷铜及铜加工、茌平绿色功能铝两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以及茌平铝制功能部件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1] 企业引进与集群建设 - 通过"链式"招引云海金属、海亮股份、上海友升、嘉元科技等行业领军企业 [1] - 聊城市绿色低碳有色金属材料集群入选山东省先进制造业集群 [1] 技术创新与竞争优势 - 建设国家铜铝冶炼及加工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组建聊城市有色金属产业技术研究院 [1] - 累计培育9个国家级和48个省级创新平台 [1] - 信发集团电工圆铝杆、云信科技铝中间合金、中铁北赛电工高铁接触导线等多项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列 [1] 绿色低碳发展 - 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省级绿色工厂9家 [2] - 祥光铜业入选国家"能效领跑者"及国际"双十佳"最佳节能实践清单 [2] - 信发集团累计完成碳配额交易总量3573万吨,交易额23.22亿元,交易量约占全国5% [2] - 聊城市电解铝产品成功入选国家首批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名单 [2] 未来发展方向:高端化与链群协同 - 产业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2] - 发挥原材料优势,围绕"新三样"开展延链补链强链 [2] - 做优做强绿色低碳有色金属材料集群,突破高强高导铜合金材料等关键技术,发展泡沫铝等铝基轻质功能材料产品 [2] 未来发展方向:绿色转型 - 积极稳妥推动碳达峰,加快布局再生铝、再生铜,提高再生有色金属产量比例 [2] - 推广绿色低碳新技术,推进清洁能源替代,提高风能、太阳能发电应用比重,提升余热回收水平 [2] 未来发展方向:数字化与智能化 - 推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有色金属融合创新发展 [3] - 培育建设绿色功能铝等细分产业大脑,提升产业链数字化水平和资源协同配置效率 [3] - 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与有色金属深度融合,围绕工艺优化、能耗控制、质量检测等应用场景打造大模型应用示范样板 [3]
小金属板块10月15日跌1.67%,北方稀土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20.92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10-15 16:27
小金属板块整体表现 - 10月15日小金属板块整体下跌1.67%,表现弱于大盘,当日上证指数上涨1.22%,深证成指上涨1.73% [1] - 板块内部分化明显,盛和资源领涨5.04%,而北方稀土领跌4.05% [1][2] - 板块资金整体呈净流出态势,主力资金净流出20.92亿元,游资资金净流出1.73亿元,散户资金净流入22.65亿元 [2] 领涨个股表现 - 盛和资源涨幅最大为5.04%,收盘价26.26元,成交量为319.28万手,成交额为85.97亿元 [1] - 盛和资源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6.50亿元,主力净占比达7.56%,是板块中唯一获得主力资金大幅净流入的个股 [3] - 安宁股份上涨2.05%,收盘价33.85元,成交量为6.84万手,成交额为2.31亿元 [1] 领跌个股表现 - 北方稀土下跌4.05%,收盘价54.50元,成交量为303.12万手,成交额为166.17亿元 [2] - 东方锆业下跌3.83%,收盘价27.14元,成交量为28.59万手,成交额为7.70亿元 [2] - 中国稀土下跌3.16%,收盘价59.45元,成交量为100.66万手,成交额为59.48亿元 [2] 个股资金流向 - 多只个股遭遇主力资金净流出,宝钛股份主力净流出2717.45万元,主力净占比-8.80% [3] - 浩通科技主力净流出1883.53万元,主力净占比-13.37% [3] - 宝武镁业主力净流出1536.41万元,主力净占比-4.05% [3]
宝武镁业:镁基轻合金与镁合金本质上属于包含关系
证券日报· 2025-10-09 18:10
公司产品定义澄清 - 公司明确镁基轻合金与镁合金为包含关系,镁合金是镁基轻合金的一种[2] - 镁基轻合金严格定义为所有以镁为基体的轻质合金材料[2] - 镁合金被公司定义为镁基轻合金中最常见的类型[2]
宝武镁业:赛力斯的问界镁合金产品均为公司提供,单车用量目前已达20Kg以上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9 11:44
公司与赛力斯的合作关系 - 公司为赛力斯问界车型提供全部镁合金产品 [1] - 当前单车镁合金用量已达20公斤以上 [1] - 未来通过增加电驱壳体、后地板、门内板等大型压铸件,单车用镁量有望提升至50-100公斤 [1] 镁合金应用前景 - 镁合金在汽车轻量化领域的应用呈现显著增长趋势 [1] - 大型压铸技术的推广是提升单车用镁量的关键驱动因素 [1] - 单车用镁量存在从20公斤向100公斤大幅提升的潜力 [1]
趋势2025!中国储氢合金行业基本原理、技术路线、产业链全景、技术创新及未来发展前景分析:资源优势巩固行业地位,创新引领打开市场空间[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0-02 11:40
文章核心观点 - 储氢合金凭借高安全性、高体积储氢密度及长周期循环稳定性,成为氢能储运核心材料,技术路径区别于高压气态与低温液态储氢 [1] - 中国已构建完整产业链,依托稀土资源禀赋与政策驱动,形成“上游资源垄断—中游技术迭代—下游场景多元”的协同创新模式 [1] - 全球市场呈现稀土基主导、镁基/钛基等材料加速迭代格局,中国在技术突破与专利布局上持续领跑,行业未来将在技术、产业、国际竞争三大维度实现突破 [1][8] 储氢合金技术概述 - 储氢合金是一类通过可逆化学反应实现固态储氢的功能材料,工作原理是氢气分子在合金表面分解为原子并进入金属晶格形成氢化物 [2][3] - 主流储氢方式包括高压气态、低温液态和固态储氢合金,其中固态储氢安全性最高、体积储氢密度最大,但重量储氢密度较低且材料成本较高 [5][6] - 主要储氢合金技术参数差异显著:镁系合金储氢容量最高达5.6-7.6wt%但需高温工作,稀土系容量1.2-2.0wt%且动力学性能优良,钛系成本低廉但难以活化 [6] 中国行业发展背景 - 氢气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推动储氢合金行业快速发展,政府通过《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等纲领性文件明确战略定位与发展路径 [7] - 政策体系覆盖技术创新、产业落地、标准制定,如制定《固态储氢用稀土系储氢合金》行业标准,并优先支持氢储运标准研制,构建全方位政策保障 [7] 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上游以稀土和镁基资源为核心,中国凭借全球80%的稀土储量和榆林等地镁资源形成资源卡位优势 [8] - 产业链中游有厦门钨业、中国稀土集团等企业,通过真空感应熔炼等工艺加工合金产品,并取得高容量、低成本镁基贮氢合金等技术进展 [8] - 产业链下游应用涵盖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储能系统和工业用氢等领域,上下游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形成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模式 [8] 全球及中国行业发展现状 - 全球储氢合金市场规模预计到2030年达4.4亿美元,2025–2030年复合增长率保持8.6%,技术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8] - 中国技术突破显著:有研集团镁基储氢模块循环寿命突破2000次,中科院BCC结构合金吸氢量达3.5wt%以上且2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超92% [8][9] - 中国专利申请量快速增长,覆盖材料设计、制备工艺及应用优化全链条,申请主体包括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形成协同创新格局 [9] 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创新将聚焦新型多元合金体系研发,通过元素掺杂、纳米化处理优化动力学性能,并开发抗粉化、耐腐蚀表面处理技术以提升循环寿命 [10][11] - 产业布局通过企业并购重组加速整合,优势企业打造行业龙头,上下游企业构建协同链条,形成全产业链产业集群以释放规模效应 [10][12] - 国际竞争方面,行业将依托规模优势巩固市场,同时加大研发突破技术瓶颈,强化知识产权布局与国际标准参与度,融入全球产业链 [10][13][14]
宝武镁业(002182):半年度业绩点评:项目产能快速释放,镁产业链齐头并进
东方证券· 2025-09-30 15:55
投资评级与估值 - 报告对宝武镁业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为18.2元,当前股价为15.64元(截至2025年09月29日)[3][6] - 基于可比公司2026年35倍市盈率的估值水平,对应目标价18.2元[3] - 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17亿元、5.19亿元、7.67亿元,原预测2025-2026年为7.72亿元、11.59亿元,盈利预测下调主要因镁价下行及项目建设节奏调整[3] 核心观点与业绩展望 - 报告核心观点为“项目产能快速释放,镁产业链齐头并进”[2] - 预测公司营业收入将从2024年的89.83亿元增长至2027年的136.21亿元,2026年预计同比增长25.6%[5] - 预计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将显著改善,2025年预测为3.17亿元,同比增长98.6%,2026年预测为5.19亿元,同比增长63.7%[5] - 盈利能力指标呈现回升趋势,毛利率预计从2024年的11.7%提升至2027年的14.5%,净利率从1.8%提升至5.6%[5] 产能扩张与产业链优势 - 白云石矿资源方面,青阳项目当前具备产能1350万吨,650万吨白云石破碎项目预计2025年底投产,剩余2000万吨预计2026年中投产,五台云海另有1000万吨产能[9] - 白云石价格出现上涨,2025年9月18日五台白云石市场价上行20元/吨至210元/吨,公司凭借完整产业链和靠近矿山的布局具备低成本优势[9] - 未来三年母公司及参股公司的镁合金产能有望从当前的20万吨快速增长至60万吨[9] 市场需求与增长动力 -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实施,对轻量化要求趋严,为镁材料在电动两轮车领域带来广阔前景,公司已与爱玛、雅迪、小牛等头部车厂合作[9] - 镁铝比已降至0.8-0.9的历史低位,镁合金材料性价比凸显,新能源汽车镁合金中大部件需求有望迎来明显增长[9] - 公司压铸技术取得突破,竖罐炼镁工艺通过增加单罐产量、缩短生产周期等,有效实现能耗降低与成本控制[9]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89.83亿元,同比增长17.4%,营业利润为1.80亿元,同比下降51.1%[5]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为98.50亿元,同比增长9.7%,营业利润为3.54亿元,同比增长96.9%[5] - 净资产收益率(ROE)预计从2024年的3.0%持续提升至2027年的11.9%[5] - 市盈率(PE)从2024年的97.2倍预计下降至2027年的20.2倍[5]
宝武镁业:接受银河基金等投资者调研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16:12
公司活动与经营概况 - 公司于2025年9月26日接受了银河基金等投资者的调研,由公司董事长等人参与接待并回答问题 [1] - 2025年1至6月份,公司营业收入97.17%来源于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务 [1] - 2025年1至6月份,公司其他业务收入占比为2.8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