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力泰(300225)
icon
搜索文档
*ST金泰(300225) - 关于投资者诉讼事项的进展公告
2025-11-11 16:46
证券代码:300225 证券简称:*ST金泰 公告编号:2025-117 上海金力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2021年6月14日,公司披露了《关于总裁及控股子公司总经理增持股份计 划的公告》(公告编号:2021-036):公司董事兼总裁袁翔先生及时任控股子公 司上海金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罗甸先生计划自本公告披露日 (2021年6月15日)起6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分别不低于1.5亿元,增 持金额合计不低于3.0亿元。2022年9月30日,公司披露了《关于公司总裁及时任 控股子公司总经理增持股份计划期限届满暨实施结果的公告》(公告编号: 2022-100),增持主体在增持承诺期间内增持公司股份0股,增持金额0元,未完 1 关于投资者诉讼事项的进展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和完整,没有虚假 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重要内容提示: 1、案件所处的诉讼阶段:一审审结; 2、上市公司所处的当事人地位:被告; 3、执行金额: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部分其他被告承担人民币1,232,724.95 元赔偿责任; 4、对公司损益的影响:对公司当期损益不产生影响。 上海金力泰化工股 ...
推动上市公司董监高勤勉义务落到实处
国际金融报· 2025-11-10 13:01
公司违规事件概述 - 金力泰公司因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收到上海证监局《行政处罚决定书》并被处以罚款,同时深交所对公司及相关当事人给予公开谴责处分 [2] - 违规直接原因是公司时任董事长、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三人商议后,决定不接受年报审计机构拟出具的"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导致公司预计无法按时完成年报编制披露 [2] - 公司直至2025年7月1日才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远迟于法定期限 [2] - 证监局认定公司行为违反《证券法》相关规定,上述三人被认定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2] 信息披露制度的重要性 - 上市公司董监高负有勤勉尽责义务,确保公司按时披露定期报告是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石 [3] - 《公司法》和《证券法》明确规定董监高应保证发行人及时、公平、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信息 [3] - 定期报告是投资者了解公司经营状况的主要渠道,拒绝接受审计机构专业意见并难以披露合规年报,等同于架空信息披露制度的功能 [3] - 董监高不能以任职时间短、非专业人士等理由规避或免除责任 [3] 完善公司治理与监管的建议 - 建议健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机制,明确董监高在信息披露中的具体职责和流程,审计委员会应建立信披质量内部评估机制并对定期报告编制进行全程监督 [3] - 建议加强董监高专业培训,交易所及上市公司协会等组织应定期开展信息披露、公司治理专题培训,提升董监高专业素养和合规意识 [4] - 建议强化市场监督约束,鼓励媒体、证券分析师、机构投资者等市场力量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进行持续关注和评价 [4] - 建议细化董监高勤勉尽责的认定标准,根据不同岗位划清责任边界,对身兼多职者应有更高要求,并依据是否已采取合理措施或是否明知违规而参与进行精细化责任认定 [4][5]
股市必读:*ST金泰(300225)11月7日主力资金净流入228.9万元
搜狐财经· 2025-11-10 02:56
股价与交易表现 - 截至2025年11月7日收盘,公司股价报收于6.37元,较前日上涨0.95% [1] - 当日换手率为2.13%,成交量为10.1万手,成交金额达6416.37万元 [1] - 11月7日主力资金净流入228.9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入91.24万元,而散户资金净流出320.14万元 [1][2] 监管处罚与合规状况 - 公司因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违反《证券法》相关规定,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处以警告并罚款200万元 [1][2] - 时任董事长罗甸、董事吴纯超、财务总监隋静媛被认定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分别被处以警告及100万元、80万元、80万元罚款,相关责任人合计被罚逾400万元 [1][2] - 公司已于2025年7月1日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该处罚事项不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1]
对甲方坚决说“不”!两份处罚书凸显两会计所“硬”气质
中国经营报· 2025-11-09 22:48
金力泰处罚与审计问题 - 公司及3名高管因未按期披露2024年年报被合计罚款460万元 [1] - 在知悉审计机构拟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报告后 公司高管决定不接受该意见 但最终审计报告仍为“无法表示意见” 并对内部控制出具否定意见 [1] - 审计报告指出 公司2024年通过与3家贸易商进行资金循环 累计转出资金9.31亿元 累计转回9.30亿元 存在资金占用重大风险 [2][3] - 审计机构无法对资金流进行完整穿透 无法判断是否存在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财务报表相关科目金额的准确性 [3] 南卫股份审计与处罚情况 - 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李平、前任财务总监因内幕交易分别被罚没4710.67万元和160.17万元 [4] - 审计机构天衡所在发现公司存在资金占用问题后 确定拟对2022年度财报出具非标准意见 对内部控制出具否定意见 [5] - 公司实际控制人李平曾咨询审计报告结论能否修改 被明确告知结论确定不可能修改 [5] - 截至2022年底 公司应收实际控制人及附属企业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款(含利息)为4335.49万元 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 [5] 审计机构的角色与行业影响 - 审计机构作为独立第三方 可通过查验会计记录、银行流水等方式识别资金异常流向 揭示资金占用风险 [6] - 审计意见能向市场传达公司财务风险信号 促使管理层正视问题并推动整改 为监管部门和投资者提供判断依据 [6] - 审计机构坚持专业判断和独立立场 对上市公司起到监督制衡作用 有助于促进公司强化内控和提升信息披露质量 [1][6]
8家上市公司被立案或处罚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1-09 20:25
A股强监管态势 - 11月7日晚间,8家A股上市公司密集披露被证监会立案或行政处罚的消息,涉及5家公司或责任人被立案,3家公司受到行政处罚 [2] - 监管信号持续释放“退市不免责”,彻底打破部分公司“一退了之”的侥幸心理,退市不是终点而是追责起点 [2] - 10月中旬一周之内有3家退市公司相关方被立案或处罚,9月初至今还有恒立退、ST思科瑞、ST创意等多家公司受到行政处罚 [10][11] 立案调查公司具体情况 - 八一钢铁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违规,*ST长药涉嫌定期报告等财务数据虚假记载,被立案主体为上市公司本身 [3] - 退市海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铜川高鑫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 [3] - 洲际油气股东海口东铎商务服务合伙企业在与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达到总股本5%时未停止交易 [3][4] - 上海洗霸职工董事潘阳阳和副总裁索威均涉嫌短线交易 [4] - 多家公司称立案不会对日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但*ST长药提示若后续认定触及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将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5] 行政处罚公司违规细节 - 退市龙宇(原龙宇股份)被查明连续4年财务造假,2019年至2022年累计虚增营收约145.4亿元,累计虚增利润总额3731.96万元 [6] - 龙宇股份还存在非经营性资金占用,2022年至2024年资金占用余额累计达20.9亿元,公司及徐增增等5名责任人被合计罚款3810万元,徐增增被采取十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6][7] - *ST金泰因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公司及吴纯超等3人被合计罚款460万元 [8] - ST天圣2017年、2018年年报虚增利润总额,公司和22名相关责任人被罚款合计499万元,控股股东刘群被终身禁入证券市场 [8] 其他受罚公司案例 - ST思科瑞2022年年报共计虚增营业收入996.04万元,虚增利润总额700.54万元,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被合计罚款560万元 [12] - ST创意2022年年报、2023年半年报分别多计营业收入2.68亿元、1.25亿元,公司及4名相关责任人被合计罚款800万元 [12] - 恒立退因未按期披露2024年年报,公司被罚款350万元,7名相关责任人被合计罚款800万元 [11]
8家上市公司被立案或处罚
第一财经· 2025-11-09 20:15
监管动态概述 - A股强监管持续,8家上市公司于11月7日密集披露被立案或处罚的消息 [3] - 监管层释放“退市不免责”信号,彻底打破部分公司“一退了之”的侥幸心理 [3] - 退市公司也难逃处罚,10月中旬一周内曾有3家退市公司相关方被立案或处罚 [12] 公司立案调查详情 - 5家公司或责任人遭立案,涉及八一钢铁、退市海越、洲际油气、上海洗霸、*ST长药 [5] - 立案原因包括涉嫌信息披露违规、短线交易、持股达5%时未停止交易等 [5] - 部分公司称立案系对股东或高管的个人调查,不会对日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6] - *ST长药提示若因财务数据虚假记载被认定触及退市情形,将面临强制退市风险 [6] 行政处罚案例分析 - 3家公司受行政处罚,包括退市龙宇、ST天圣和*ST金泰 [7] - 退市龙宇被查明连续4年财务造假,2019年至2022年累计虚增营收约145.4亿元,累计虚增利润总额3731.96万元 [9] - 退市龙宇还存在非经营性资金占用,2022年至2024年资金占用余额累计达20.9亿元,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被合计罚款3810万元,实际控制人被采取十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9] - *ST金泰因未按期披露2024年年报被罚款460万元 [10] - ST天圣因2017年、2018年年报虚增利润总额等被罚款499万元,实际控制人被终身禁入证券市场 [10] 其他违规处罚实例 - 9月初至今多家公司受行政处罚,恒立退因未按期披露2024年年报被罚款350万元,7名相关责任人被合计罚款800万元 [14] - ST思科瑞2022年年报虚增营业收入996.04万元,虚增利润总额700.54万元,被合计罚款560万元 [15] - ST创意2022年年报、2023年半年报分别多计营业收入2.68亿元、1.25亿元,被合计罚款800万元 [15]
定期报告未按期披露,*ST金泰及时任高管合计被罚460万元
中国证券报· 2025-11-08 14:25
处罚事件概述 - 公司收到上海证监局《行政处罚决定书》,因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定期报告被处以警告及200万元罚款,三名时任高管被处以合计260万元罚款 [1] - 处罚总额为460万元,其中时任董事长罗甸被罚100万元,时任董事、执行总裁、董事会秘书吴纯超和时任财务总监隋静媛各被罚80万元 [3][4] 违法细节与决策过程 - 未按期披露定期报告是内部决策所致,公司时任董事长罗甸、时任董事吴纯超、时任财务总监隋静媛三人商量后决定不接受审计机构拟出具的“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 [2] - 审计机构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拟对公司2024年度财务报表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预计无法在法定期限内完成年报编制及披露 [2] - 公司自4月23日起陆续发布多份无法按期披露的风险提示公告,直至7月1日晚才正式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及2025年一季报 [2] 高管责任认定 - 上海证监局认定罗甸、吴纯超、隋静媛未勤勉尽责,构成“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3] - 针对高管吴纯超以其“非财务专业出身”、“董秘职务任职时间短”等为由的申辩,上海证监局未予采纳,明确指出其作为董事会秘书须对信息披露承担不可推卸的勤勉尽责义务 [3] 行业影响与解读 - 行业人士认为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监管的基石,其质量与时效性直接关系到市场信心与投资者权益 [1] - 券商投行部负责人指出,审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通常意味着公司在财务数据、关联交易、持续经营能力等方面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公司选择不披露是短视行为,会加剧市场猜测并引发信任危机 [2] - 资深律师认为此次处罚认定表明高管责任覆盖其职务所涉全部职责范围,关键岗位人员须对公司信息披露行为承担全面责任 [3]
*ST金泰: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7 19:02
公司违规事实 - 公司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违反《证券法》相关规定,构成违法行为 [1] 监管处罚决定 - 对公司处以警告及200.00万元罚款 [1] - 对时任董事长、总裁、法定代表人罗甸处以警告及100.00万元罚款 [1] - 对时任董事、执行总裁、董事会秘书吴纯超处以警告及80.00万元罚款 [1] - 对时任财务总监隋静媛处以警告及80.00万元罚款 [1] 相关责任人员认定 - 罗甸、吴纯超、隋静媛被认定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均未勤勉尽责 [1]
*ST金泰(300225) - 关于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公告
2025-11-07 19:01
违规事件 - 公司未在法定期限披露2024年年报,2025年5月6日被证监会立案[3] - 2025年4月23日决定不接受“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预计无法按期披露年报[8] - 2025年7月1日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9] 处罚情况 - 公司被警告,并处200万元罚款[11] - 时任董事长罗甸等三人被警告,分别处以100万、80万、80万罚款[11] 经营现状 - 公司不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生产经营正常[13]
股市必读:*ST金泰(300225)11月3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269.42万元
搜狐财经· 2025-11-04 01:51
交易数据 - 截至2025年11月3日收盘,公司股价报收于6.76元,上涨3.21% [1] - 当日换手率为7.22%,成交量为34.29万手,成交额为2.34亿元 [1] - 11月3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269.42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入1211.41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58.01万元 [1][3] 风险警示与监管状态 - 公司股票因2024年度内部控制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否定意见审计报告而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1][3] - 公司股票自2025年7月3日起因2024年度财务报表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而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1] - 公司因未按时披露2024年年报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但不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1] 公司整改措施 - 公司已成立以新董事长为首的工作小组,优化采购审批流程并强化风控与问责机制 [1] - 公司推动全员学习法律法规以提升合规意识,并设立合规管理部门统筹合规体系建设 [1] - 针对战略备库供应商资金问题,公司已签署还款协议并收回5000万元 [1] - 公司持续加强与监管部门沟通汇报整改进展,并将每月披露进展公告直至风险消除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