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合科技(300491)

搜索文档
通合科技(300491) - 关于为子公司提供担保额度的进展公告
2025-08-22 18:58
石家庄通合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证券代码:300491 证券简称:通合科技 公告编号:2025-036 关于为子公司提供担保额度的进展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内容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没有虚假 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一、担保情况概述 2025年2月28日,石家庄通合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 "通合科技")召开了第五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第五届监事会第八次会议,审 议通过了《关于为子公司提供担保额度的议案》,同意公司在子公司申请综合授 信、借贷业务或开展其他日常经营业务时为其提供担保,预计担保额度合计不超 过46,000万元,其中为资产负债率低于70%的子公司西安霍威电源有限公司(以 下简称"霍威电源")提供担保额度为不超过18,000万元,为资产负债率70%以 上(含70%)的子公司河北通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合新能源")、 陕西通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西通合")提供担保额度为合计不超 过28,000万元。担保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保证、抵押、质押、反担保等方式,担保 额度有效期自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一年内,担保额度在授权期限内可循环使 用。担保额度有效期 ...
电动重卡专题报告:需求陡峭提升,空间星辰大海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20 23:22
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电动重卡行业,给予"看好"评级 [2] 核心观点 - 国内新能源重卡销量及渗透率快速提升,1H25销量达7.92万辆,渗透率22% [3] - 预计2028年中国电动重卡销量将达到50万辆,带动250GWh电池需求 [3] - 欧洲电动重卡渗透率较低但增长潜力大,预计26年销量达1.7万辆,渗透率提升至5% [3] - 电动重卡产业链生态协同发展,竞争格局集中助推盈利弹性 [3] 国内电动重卡市场 - 1H25新能源重卡销量7.92万辆,渗透率22.3%,接近24年全年水平 [15] - 主要应用于城建工程、矿区钢厂、港口码头、市政环卫等区域物流场景 [18] - 政策支持、经济性优势和技术创新共同驱动需求增长 [39] - 预计2028年销量达50万辆,带动250GWh电池需求 [58][60] 欧洲电动重卡市场 - 24年欧洲电动重卡销量0.4万辆,渗透率1.4% [62] - 政策驱动商用车电动化,碳排放考核、补贴激励和充电设施建设是关键 [67] - 电池技术迭代和新车型推出解决续航和补能问题 [79] - 预计26年销量达1.7万辆,渗透率提升至5% [86] 产业链分析 - 电池及电力驱动装置占电动重卡成本大头,分别占比40-50%和20%以上 [90] - 国内新能源重卡市场集中度高,1H25 CR7达81% [93][95] - 电池配套集中,1H25宁德时代占比67% [97] - 电机配套集中,特百佳动力1H25占比17% [103] 投资建议 - 关注电动重卡整车厂商:福田汽车、中国重汽、一汽解放 [3] - 关注电池环节: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中创新航 [3] - 关注零部件环节:银轮股份、蓝海华腾、万里扬等 [3]
AI电气专题:AIdc建设迎风起,产业加速迭代创新机会
东吴证券· 2025-08-12 20:26
行业投资评级 - 全球AIDC资本开支高增长驱动行业需求高景气,2025年全球数据中心总装机量有望突破100GW,2024-2030年CAGR在中性/乐观假设下分别为15%/21% [2][18] - AI服务器电源市场2030年规模预计达1470亿元,2024-2030年CAGR约42% [69][89] - UPS+HVDC电源市场2030年规模预计达996亿元,2024-2030年CAGR约50% [68] 核心观点 技术演进方向 - 供电系统从传统UPS向240/336V HVDC→800V/±400V HVDC→固态变压器(SST)迭代,效率提升至98%+ [35][36][61] - 服务器电源功率密度持续突破,5.5kW随GB200放量,8-12kW产品适配下一代Rubin架构 [69][77] - 超容/BBU从选配转向标配,21700电芯和EDLC/HIB超容技术加速渗透 [96][100] 市场增长驱动力 - 云厂商资本开支激增:阿里25-27年计划投入3800亿元,亚马逊/微软/谷歌25年指引分别达930/800/850亿美元 [17] - 单机柜功率密度跃升:GB200机柜达120kW,较H100提升3倍,驱动配电设备价值量增长 [74][121] - 电气设备占数据中心CAPEX 36%,其中UPS/HVDC占比超60% [28] 细分领域总结 供电电源 - HVDC渗透率从2024年10%提升至2030年82%,800V架构将带动单价从0.6元/W升至1.5元/W [67][53] - 国内中恒电气主导240/336V标准,禾望/良信布局800V配套产品 [49][56] - SST产业化加速,中国西电2MVA产品已商用,成本接近传统方案 [63][65] 服务器电源 - 功率密度从3.3kW向12kW演进,SiC/GaN器件应用提升效率至98% [85][87] - 台达全球市占率超50%,大陆仅麦格米特进入英伟达供应链,替代空间显著 [81] - 高功率电源利润率提升,5.5kW产品毛利率较2kW高5-10pct [77] 增量市场 - BBU市场规模2031年预计达166亿美元,蔚蓝锂芯21700电芯送样台达/亚马逊 [107] - 超容随GB300放量,2030年市场规模310亿元,江海股份技术对标日本武藏 [100][123] - APF(有源滤波器)市场2027年达11.7亿元,盛弘股份推出SiC机型 [112] 配套设备 - 固态直流断路器价值量为交流产品2-3倍,良信股份合作维谛开发800V方案 [117][120] - 母线槽替代线缆趋势明确,威腾电气1250A直流母线已量产 [174] - 移相变压器需求增长,新特电气2MW SST样机通过认证 [184] 重点公司布局 - **麦格米特**:大陆唯一英伟达服务器电源供应商,5.5kW产品25H2放量 [129] - **中恒电气**:主导国内HVDC标准,阿里/腾讯核心供应商 [138] - **江海股份**:超容方案通过GB300验证,成本优势显著 [156] - **良信股份**:直流断路器国产替代先锋,定制化能力突出 [169] - **四方股份**:SST技术领先,参与东数西算项目 [65]
通合科技(300491) - 监事会关于公司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预留授予部分第二个归属期及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及预留授予部分第一个归属期归属名单的核查意见
2025-08-12 19:08
激励计划审议 - 会议审议通过2022、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部分归属期符合条件议案[3] 激励对象情况 - 2022年计划预留授予部分二归属期拟归属23人[3] - 2023年计划部分归属期3人成监事、11人离职、91人可归属[4] 监事会意见 - 监事会同意符合归属条件的激励对象名单[5]
通合科技(300491) - 关于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及预留授予部分第一个归属期符合归属条件的公告
2025-08-12 19:08
激励计划基本情况 - 激励计划有效期最长不超过48个月[7] - 限制性股票总量不超过105.82万股,占股本总额0.61%[5] - 首次授予84.66万股,占股本0.49%,占权益总数80%[5] - 预留授予21.16万股,占股本0.12%,占权益总数20%[5] 授予与归属安排 - 2023年10月17日首次授予,价格12.46元/股,数量84.66万股,人数105人[20] - 2024年4月26日预留授予,价格12.46元/股,数量2.02万股,人数11人[20] - 2025年8月12日同意为91名对象办理41.485万股归属[24] - 首次授予部分第一个归属期自2024年10月17日起,权益占比50%[25] - 预留授予部分第一个归属期自2025年4月28日起,权益占比50%[26] 业绩要求与完成情况 - 首次授予第一个归属期要求2023年营收较2022年增长率不低于20%[11] - 预留授予第一个归属期要求2024年营收较2022年增长率不低于44%[12] - 2023年营收1,008,571,647.52元,增长率57.80%[27] - 2024年营收1,209,136,277.56元,增长率89.18%[27] 人员变动与归属条件 - 3名激励对象成监事、11名离职,作废3.71万股[22] - 首次授予91人、预留授予10人符合归属任职期限要求[27] - 91名激励对象个人绩效考核均为A,归属比例100%[28] 其他要点 - 授予价格因利润分配调整为12.27元/股[21][30] - 归属后公司总股本增至175,152,949股[38] - 归属对财务、股权结构无重大影响[38] - 归属事项需信息披露和办理后续手续[39]
通合科技(300491) - 上海荣正企业咨询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石家庄通合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及预留授予部分第一个归属期符合归属条件相关事项之独立财务顾问报告
2025-08-12 19:08
激励计划时间 - 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日为2023年10月17日[13] - 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预留部分(第一批次)授予日为2024年4月26日[14] - 2025年8月12日审议通过调整授予价格等议案[14] 业绩数据 - 2023年营业收入1,008,571,647.52元,较2022年增长57.80%[18] - 2024年营业收入1,209,136,277.56元,较2022年增长89.18%[18] 归属情况 - 首次授予91人归属40.59万股,比例50.00%[20] - 预留授予10人归属0.895万股,比例50.00%[20][21] 其他要点 - 授予价格(含预留)调整后为12.27元/股[20] - 首次授予激励对象个人层面归属比例100%[18]
通合科技(300491) - 第五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08-12 19:08
限制性股票价格调整 - 2022年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调整为6.61元/股[4][5] - 2023年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调整为12.27元/股[5] 限制性股票归属与作废 - 3.71万股2023年限制性股票作废处理[8] - 23名激励对象可归属11.62万股2022年限制性股票[12] - 91名激励对象可归属41.485万股2023年限制性股票[14] 会议与议案表决 - 第五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于2025年8月12日召开[2] - 相关限制性股票议案表决均全票通过[7][10][13][15]
通合科技(300491) - 关于作废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部分已授予尚未归属的限制性股票的公告
2025-08-12 19:06
激励计划进程 - 2023年9月22日审议通过激励计划相关议案[2] - 2023年10月17日股东大会批准实施激励计划[4] - 2024年4月26日审议通过授予预留部分限制性股票议案[5] 股票作废情况 - 3名激励对象成监事、11名离职致3.71万股限制性股票作废[7][8] 影响与决策 - 作废事项对财务和经营业绩无重大影响[9]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和监事会同意作废事项[10][11]
通合科技(300491) - 北京植德律师事务所关于通合科技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调整授予价格、预留授予部分第二个归属期符合归属条件相关事项的法律意见书
2025-08-12 19:06
激励计划流程 - 2022年5月25日董事会、监事会审议通过激励计划相关议案[8] - 2022年5月26 - 6月4日激励对象名单内部公示[9] - 2022年6月10日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激励计划相关议案[9] 激励计划调整 - 2022年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由6.68元/股调整为6.61元/股[16] 利润分配 - 2025年7月9日实施2024年年度利润分配,每10股派0.68元(含税)[15] 业绩考核 - 以2021年营收为基数,2024年营收增长率不低于33%[19] - 2024年营收12.09亿元,较2021年增长187.16%[20] 归属情况 - 预留授予部分第二个归属期自2025年6月9日起[18] - 23名激励对象符合归属要求,可归属11.62万股[19][21]
通合科技(300491) - 关于调整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及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价格的公告
2025-08-12 19:06
激励计划审议 - 2025年8月12日审议通过调整2022及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价格议案[2][6][7][11] - 2022 - 2024年多次审议2022、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相关议案[2][3][5][8][10][6] 激励计划公示与批准 - 2022年5月26 - 6月4日公示2022年激励计划激励对象名单[3] - 2022年6月10日2022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批准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4] - 2023年9月23 - 10月11日公示2023年激励计划拟激励对象名单[9] - 2023年10月17日2023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批准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9] 权益分派 - 2023年度以174,041,249股为基数,每10股派现金股利1.20元,派20,884,949.88元[12] - 2024年度以174,738,099股为基数,每10股派现金股利0.68元,派11,882,190.73元[12] - 2023年年度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为2024年7月15日,除权除息日为2024年7月16日[12] - 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7月8日,除权除息日为2025年7月9日[13] 价格调整 - 2022年激励计划授予价格由6.68元/股调整为6.61元/股[15] - 2023年激励计划授予价格由12.46元/股调整为12.27元/股[15] 调整影响及意见 - 本次调整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无实质性影响[16] - 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监事会同意激励计划授予价格调整[17][18] - 法律意见书表明本次调整符合相关法律法规[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