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立医疗(300633)

搜索文档
开立医疗股价连续5天下跌累计跌幅8.11%,华宝基金旗下1只基金持718.67万股,浮亏损失2076.97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8 15:22
股价表现 - 8月28日股价下跌0.52%至32.76元/股 成交额1.74亿元 换手率1.23% 总市值141.76亿元 [1] - 股价连续5天下跌 区间累计跌幅达8.11% [1] 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为医疗诊断及治疗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1] - 彩超产品占主营业务收入58.07% 内窥镜及镜下治疗器具占40.90% 其他业务占1.02% [1] 机构持仓 - 华宝中证医疗ETF二季度增持13.42万股 现持有718.67万股 占流通股比例1.66% [2] - 该基金当日浮亏122.17万元 连续5天累计浮亏2076.97万元 [2] 基金概况 - 华宝中证医疗ETF最新规模261.47亿元 今年以来收益率16.35% 近一年收益率40.88% [2] - 基金经理胡洁任职12年320天 管理规模843.36亿元 任职最佳回报142.59% [3]
股票行情快报:开立医疗(300633)8月27日主力资金净卖出1489.37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8-27 21:53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2025年8月27日收盘价32.93元,单日下跌2.75%,成交额2.76亿元,换手率1.91%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489.37万元(占比5.4%),游资净流入1411.13万元(占比5.12%),散户净流入78.23万元(占比0.28%) [1] - 近5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出3016.16万元,其中8月21日单日净流入1872.8万元(占比5.88%),8月22日净流出1954.83万元(占比6.71%) [2] 财务指标与行业对比 - 总市值142.49亿元,高于行业均值120.81亿元,行业排名24/123 [3] - 毛利率62.08%显著高于行业均值51.64%,但净利率4.88%低于行业均值11.01% [3] - 动态市盈率151.49倍高于行业均值73.16倍,市净率4.57倍高于行业均值3.9倍 [3]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中报营收9.64亿元,同比下降4.78%,归母净利润4703.03万元,同比下降72.43% [3] - 第二季度单季营收5.34亿元,同比微增0.17%,但净利润3895.56万元同比下降44.65% [3] - 负债率22.46%,财务费用为-3507.41万元,投资收益201.85万元 [3] 机构关注度 - 最近90天内15家机构给予评级,其中12家买入、3家增持,目标均价42.65元 [4]
深圳生物医药产业45年:从“零起步”到2780家企业集聚,千亿元创新高地如何炼成?
搜狐财经· 2025-08-27 16:07
产业规模与结构 - 深圳市累计拥有生物医药企业2780家 其中医疗器械企业2468家 保健品企业133家 生产化药的企业114家 [1] - 规上医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达499.22亿元(2022年) 产业规模正向千亿元目标迈进 [1] 龙头企业与创新成果 - 涌现迈瑞医疗等全球医疗器械巨头和华大基因等生物技术领军企业 [4][6] - 药品申报与临床试验量 优先/特别审批医疗器械量位居全国前列 [4] - 在AI+医疗等前沿领域加速构建创新集群 [4] 政策支持与创新生态 - "20+8"产业集群战略提供精准指引 生物医药被列为重点发展方向 [4][7] - 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4] - 政府牵头创新孵化器 为中小企业协调场地和处理杂务 [7] 空间布局与产业集聚 - 形成坪山"核心集聚" 南山 福田 龙岗 光明和大鹏协同创新发展的"一核多中心"格局 [8][10] - 坪山区 光明区 龙岗区布局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环节 [10] - 南山区 福田区 大鹏新区布局研发设计环节 [10] 医疗基础设施与应用场景 - 社康机构总数达975家 构建"15分钟社康圈" 近三年本市就诊率超98% [11] - 社康机构完成全市38.7%诊疗量 管理72万高血压患者和30万糖尿病患者 [13] - 三甲医院总数达33家 7家入选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单位 拥有2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14] 人工智能与医疗融合 - 建立市"医疗健康+人工智能"创新平台 13个医学AI应用场景纳入城市应用清单 [13] - AI技术在医疗影像诊断 辅助决策 疾病预测等多环节应用 [13] - "深小卫"AI健康助手和"华佗GPT"等AI导诊系统在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13]
开立医疗股价微跌0.85% 医疗器械行业BD模式引热议
金融界· 2025-08-27 03:34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26日收盘股价33.86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85% [1] - 当日成交额1.82亿元 振幅1.79% 换手率1.24% [1] 资金流向 - 8月26日主力资金净流入62.77万元 [1] - 近五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出2599.07万元 [1] 业务定位 - 公司专注于医疗设备研发与生产 产品涵盖超声诊断系统及电子内窥镜 [1] 行业模式特征 - 医疗器械与创新药BD逻辑存在差异 更依赖本地化应用和持续投入 [1] - 需根据不同市场调整产品设计 难以通过单纯授权实现快速扩张 [1]
开立医疗(300633):2025Q2环比改善,期待下半年新品放量
华安证券· 2025-08-26 18:5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9]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64亿元同比下滑4.78% 归母净利润0.47亿元同比下滑72.43% [2] - 单二季度营收5.34亿元同比增长0.17%环比增长24.24% 归母净利润0.39亿元环比增长382.45% [2][7] - 渠道库存消化后下半年业绩有望好转 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48.7% [5][6] - 公司战略性投入研发 费用率达25.31% 高端产品持续放量奠定增长基础 [7] 财务表现 - 2025H1超声收入5.50亿元同比下降9.87% 内镜及耗材收入3.88亿元同比持平 [6] - 国内收入4.95亿元同比下降9.2% 海外收入4.69亿元同比增长0.3% [6]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3.11/4.75/6.14亿元 对应增速118.5%/52.7%/29.3% [9][11] - 2025年预测EPS 0.72元 PE估值43倍 [9][11] 业务进展 - 超声S80/P80平台持续迭代 高端占比提升 [6] - 内镜HD-580系列放量 新增HD-650/SV-M4K200系列接力增长 [7] - 海外本地化团队建设加强 新品注册推进 [6] - 微创外科及心血管介入新产品线获战略性投入 [7]
开立医疗(300633):业绩季度环比改善,盈利能力有望回升
信达证券· 2025-08-26 15:34
投资评级 - 未明确给出投资评级 [1] 核心观点 - 业绩季度环比改善明显 2025Q2收入端恢复正增长至5.34亿元(yoy+0.17%) 主要受益于国内医疗设备招采复苏 [2] - 彩超业务收入5.50亿元(yoy-9.87%) 内窥镜收入3.88亿元(yoy+0.08%) 招标与收入确认存在时间差导致短期承压 [2] - 毛利率短期承压至62.08%(yoy-5.35pp) 受集采降价及新业务线占比提升影响 [2] - 费用率提升明显 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1.63%(yoy+5.33pp)/7.11%(yoy+0.91pp)/25.31%(yoy+4.36pp) 公司持续投入研发和销售为未来蓄能 [2] - 高端新产品放量有望驱动盈利能力回升 包括超声80系列、内镜HD650、微创外科SV-M4K200平台、V20i集成式血管内超声诊断设备等 [2]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3.18/27.97/33.42亿元 同比增速15.1%/20.6%/19.5% [2][3]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4/4.79/6.08亿元 同比增速134.4%/43.6%/27.0% [2][3] - 对应2025年8月25日收盘价 PE分别为44/31/24倍 [2][3] - 预计毛利率逐步回升 2025-2027年分别为62.0%/64.2%/65.2% [3] - 预计ROE持续改善 2025-2027年分别为9.9%/12.9%/14.6% [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64亿元(yoy-4.78%) 归母净利润0.47亿元(yoy-72.43%) [1] - 2025Q2单季度营业收入5.34亿元(yoy+0.17%) 归母净利润3896万元(yoy-44.65%)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50亿元(yoy-1,756.17%) [1] - 2024年营业收入20.14亿元(yoy-5.0%) 归母净利润1.42亿元(yoy-68.7%) [3] - 货币资金15.71亿元 应收账款2.12亿元 存货6.53亿元(2024年) [4]
开立医疗(300633):25Q2业绩环比改善,高端新品密集推出
国信证券· 2025-08-26 14:24
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1][3][5]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营收9.64亿元(同比-4.78%),归母净利润0.47亿元(同比-72.43%),扣非归母净利润0.40亿元(同比-74.26%)[1][8] - 终端招投标市场回暖显著,但渠道库存消化导致业绩承压,净利润下滑幅度超过收入主要因新产品线投入较大[1][8] - 25Q2单季营收5.34亿元(同比+0.17%),归母净利润0.39亿元(同比-44.65%),环比改善显著[1][8] - 2025年为"产品大年",高端新品密集推出包括iEndo系列4K智慧内镜平台HD-650、高端超声S80/P80平台及4K三维荧光腔镜SV-M4K200,临床反馈积极[2][22] 财务表现 - 分业务:超声业务收入5.5亿元(同比-9.87%),内窥镜及镜下治疗器具收入3.88亿元(同比基本持平)[1][14] - 分地区:国内业务收入4.95亿元(同比-9.17%),国外业务收入4.69亿元(同比基本持平)[1][14] - 毛利率62.08%(同比-5.34pp),受集采及新业务规模效应不足影响[2][20] - 费用率:销售费用率31.63%(+3.26pp)、研发费用率25.31%(+4.36pp),四费率合计60.42%(+7.76pp),因持续投入人才引进及竞争力建设[2][20]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23.4/26.9/30.9亿元,同比增速16%/15%/15%[3][22] - 预计归母净利润3.1/4.0/4.8亿元,同比增速120%/27%/22%[3][22] - 当前股价对应PE为47/37/31倍[3][22] - 2025年预测每股收益0.72元,净资产收益率9.5%[4][25] 行业与产品 - 高端新品推出优化产品结构,为未来增长奠定基础[2][22] - 可比公司中迈瑞医疗2025年预测PE为23.98倍,澳华内镜为125.66倍,开立医疗估值处于行业中位[24]
国产创新药靠BD大火,医疗器械能否复制这一路径?
新浪财经· 2025-08-26 07:51
核心观点 - 创新药BD交易活跃 上半年交易总额达608亿美元超过2023全年[1] - 医疗器械行业存在与创新药不同的BD逻辑 不适合简单对外授权模式[2][3][4] - 医疗器械BD更注重产品落地能力 已注册产品交易价值高于在研项目[6] - 行业呈现交易前置趋势 合作方更早介入研发注册阶段[7] 政策环境 - 2025年7月政策明确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发展 重点领域包括医用机器人/高端医学影像设备/AI医疗器械/新型生物材料医疗器械[2] - 政策支持医疗器械企业出海发展 完善出口销售证明相关政策[2] 行业特点 - 创新药建立统一评价标准 临床数据全球通用 器械缺乏标准评价体系[3] - 创新药投入集中在上市前 器械需要上市后持续投入验证使用效果[3] - 医疗器械需要根据各地解剖结构差异进行适应性调整 体现应用层面多元化创新[3] - 器械高度依赖使用场景与术者经验 审批路径更短技术壁垒更低[4][6] 企业案例 - 国内代表性企业包括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威高骨科 均走在创新转型路上[2] - 开立医疗强调器械需要不同市场持续性研发投入 与创新药模式完全不同[3] - 归创通桥倾向在海外建立综合能力 包括产品研发/注册/临床等环节[4] - 2023年2月国药器械与GE医疗中国成立合资公司 为基层市场提供普惠型医疗设备[5] BD交易模式 - 广义BD涵盖技术授权/联合开发/区域代理/合作注册/交叉持股/企业并购/合资公司等多种形式[6] - 器械交易最看重"有注册证/有医生在用/有医保支付"三要素[6] - 数据包/医生反馈/渠道通路比技术专利更重要[6] - 从"产品注册后"交易转向研发早期介入 共同承担风险获取结构性红利[7] - 影像AI/手术机器人/微创介入/国产替代等领域已出现"设计交易路径"新模式[7]
开立医疗(300633):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025H1业绩承压,看好后续业绩修复
开源证券· 2025-08-25 20:01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5] 核心观点 - 2025H1业绩短期承压但招标趋势向好 预计2025H2迎来业绩拐点 [5] - 营收9.64亿元同比下降4.78% 归母净利润0.47亿元同比下降72.43% [5] - 下调盈利预测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2/4.44/5.64亿元 [5] -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5.9/33.2/26.2倍 [5] 财务表现 - 单Q2实现营收5.34亿元同比增长0.17% 归母净利润0.39亿元同比下降44.65% [5] - 销售费用率31.63%同比上升3.26个百分点 管理费用率7.11%同比上升0.91个百分点 [5] - 研发费用率25.31%同比上升4.36个百分点 [5] - 主营业务毛利率62.08%同比下降5.35个百分点 净利率4.88%同比下降11.96个百分点 [5] - 彩超收入5.50亿元同比下降9.87% 毛利率57.31%同比下降3.34个百分点 [5] - 内窥镜及镜下治疗器具收入3.88亿元同比增长0.08% 毛利率67.93%同比下降4.17个百分点 [5] - 国内收入4.95亿元同比下降9.17% 海外收入4.69亿元同比增长0.33% [7] 产品研发进展 - 超高端彩超S80/P80系列持续装机上量 高端便携X11和E11系列填补高端便携空白 [6] - 2025年发布iEndo系列4K智慧内镜平台HD-650搭载超分辨成像 [6] - 推出EB-6P17 EB-6P22两款细径化电子支气管镜 [6] - 发布SV-M4K200平台支持4K三维白光-荧光融合成像 [6] - IVUS血管内超声导管通过集采加速入院 [6] 市场拓展策略 - 彩超系统产品加快渗透三级医院等高端市场 [7] - 软镜业务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开拓国内外市场 [7] - 4K荧光硬镜和微创外科配套产品 血管内超声和兽用超声成为新增长动能 [7] - 海外市场通过本地化深耕和学术赋能实现业务突破 [7]
开源证券给予开立医疗买入评级
搜狐财经· 2025-08-25 17:16
公司业务与产品 - 研发创新丰富产品管线 内窥镜与超声业务双轮驱动 [1] - IVUS业绩快速释放 [1] - 国内高端市场加速渗透 [1] - 海外本地化深耕助力新品拓围 [1] 投资评级 - 开源证券8月25日给予开立医疗买入评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