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立医疗(300633)

搜索文档
开立医疗收盘上涨4.43%,滚动市盈率54.18倍,总市值131.54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4-01 17:50
最新一期业绩显示,2024年三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98亿元,同比-4.74%;净利润1.09亿元,同 比-66.01%,销售毛利率66.59%。 序号股票简称PE(TTM)PE(静)市净率总市值(元)93开立医疗54.1828.954.22131.54亿行业平均 46.4650.224.93109.40亿行业中值33.0731.042.5248.44亿1硕世生物-1956.94-1956.941.2340.43亿2诺唯 赞-583.67-583.672.5299.23亿3博晖创新-305.50-188.093.3746.89亿4康泰医学-294.1934.523.0157.22亿5华 大基因-216.51236.822.24220.01亿6奥精医疗-121.42-121.421.5522.00亿7睿昂基因-83.80-83.801.3012.12亿 8热景生物-57.27-57.273.15102.65亿9华大智造-54.80-54.804.11328.30亿10中红医疗-54.40-37.010.8648.44 亿11天智航-46.58-46.584.8657.34亿 4月1日,开立医疗今日收盘30 ...
开立医疗(300633) - 关于控股股东部分股份解除质押及再质押的公告
2025-03-14 16:42
一、本次股东股份质押的基本情况 1、本次股份解除质押情况 证券代码:300633 证券简称:开立医疗 公告编号:2025-002 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控股股东部分股份解除质押及再质押的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内容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没有虚假 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近日收到公司 控股股东之一陈志强先生的通知,获悉其将所持有的公司部分股份办理了解除 质押及再质押手续,具体事项如下: 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控股股东陈志强先生、吴坤祥先生(一致行动 人)所持公司股份累计质押情况如下: | 股东 | 是否为控 股股东及 | 本次解除 质押股份 | 占其所 持股份 | 占公司 总股本 | 起始日 | 解除日期 | 质权人 | | --- | --- | --- | --- | --- | --- | --- | --- | | 名称 | 其一致行 动人 | 数量 | 比例 | 比例 | | | | | 陈志 | | | | | 2023-04- | 2025-03- | 中国银河 | | 强 | 是 | 3,000,000 | ...
开立医疗20250313
2025-03-13 23:48
纪要涉及的公司 开立医疗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业务布局特点**:公司起初专注超声业务,2012 年拓展软镜领域,2021 - 2022 年推出影像诊断设备和血管内超声产品布局外科和心血管介入领域 ,形成从内科到外科、从诊断到治疗、从设备到耗材的全面产品布局[3][4] - **招投标预期**:预计 2025 年招投标复苏好于 2024 年,因积压需求释放和行业生态好转 ,超声业务因设备更新项目复苏更明显 ,且公司库存良性,招投标对业绩带动作用显现快,2025 年新产品亏损有望收窄改善整体业绩[4][5] - **新产品进展**:新款软镜 HHD650 今年 1 月获批,预计下半年进入市场补足 4K 产品线提升市占率 ;超声领域推出 80 系列高端设备,结合 AI 技术如凤眼技术用于产科 AI 应用已完成临床验证并获批[4][6] - **业务结构**:收入主要来自超声(50% - 60%)和医用软件开发(约 40%) ,国内收入占比约 50%,海外收入占比约 40%[4][7] - **超声市场情况**:全球超声设备市场增速不到 5%,由 GE、飞利浦、西门子主导 ;国内市场外资企业占重要份额,迈瑞和开立跻身前五,2023 年迈瑞市场份额 32%,开立 7% ;中低端市场基本实现进口替代,中端国产化率接近 50%,低端达 80% ;高端便携彩超迈瑞数量份额 37%居首,开立 80 系列进军高端市场[8] - **软镜领域情况**:国内消化内镜市场主要由日系企业主导,占超 90%市占率 ;通过国产替代,包括开立在内的国产公司市占率不断提升,2023 年安霸市份额达 45%左右,两家国产公司合计接近 20%[4][9] - **技术创新突破**:2016 年首次将 CMOS 芯片应用于医疗设备打破日系 CCD 感光元件垄断 ;改进晶体操控性适应肠道等狭窄区域操作需求 ;推出 85 倍光学放大内镜观察毛细血管级别微结构,推动进口替代进程[10][11] - **超声与 AI 结合**:开立推动超声与 AI 结合,如凤眼技术用于产科 AI 应用已获批,提高诊断准确性和公司竞争力[12] - **新领域布局**:2023 年以来加大力度布局微创外科及硬件相关新兴领域,扩展整体竞争力和盈利能力[13] - **心血管和微创外科业务**:心血管业务中血管内超声(IVUS)处于投入期 ;2023 年利润不佳因行业景气度低仍高投入发展新业务线 ;微创外科领域外资主导,迈瑞截至 2019 年占约 10%市场份额,开立引入外部团队和技术并推出股权激励措施发力该领域[14] - **血管内超声市场**:中国 IVUS 用于 PCI 手术,渗透率低于日本有提升空间 ;大部分市场被外资垄断,开立是国产前几家推出该产品的厂家之一,2022 年获相关认证,2023 年产品入选集采助其进入医院市场[15] - **2025 年展望**:对 2025 年开立医疗持推荐态度 ,公司基本面好转,终端招投标需求复苏,超声产品线带动销量增长 ,库存良性业绩预计改善 ;推出新软件产品,期待依赖新产品提升市占率[1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实控人是创始人陈志强和吴坤祥,他们与已故创始人姚先生均出身于汕头超声背景[7]
开立医疗:深度报告:“硬核”创新频出,多元化战略成型-20250303
上海证券· 2025-03-03 19:0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增持(首次)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多产品线格局初步形成,超声、内镜等产品在细分行业地位稳固,未来各产品线竞争力有望跻身国际前列 [5] - 设备更新项目进展火热,开立医疗有望充分受益,业绩修复可期 [6] - 预计2024 - 2026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 - 2.10%/20.20%/21.14%;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 - 64.27%/95.71%/51.70%,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横纵并拓,多点开花 超声 + 内镜双轮驱动,海内外携手并进 - 国产超声、软镜龙头,多产品线布局初见雏形,产品线从内科到“内科 + 外科”等扩张 [16] - 实控人行业经验丰富,股权较为集中,截至2024Q3,两人合计持有公司44.24%的股份 [17] - 扎根全球,深耕细作,2004年起拓展海外市场,2020 - 2023年海外业务收入CAGR达23.71%,海外收入占比接近一半 [17] 业绩短期承压,研发、销售维持高投入 - 2023年业绩迈上新台阶,2024年前三季度受行业整顿等影响,收入、利润双承压,2024Q1 - 3营业收入13.98亿元,同比下降4.74%;归母净利润1.09亿元,同比下降66.01% [23] - 超声稳健,内镜高增,2020 - 2023年超声业务收入CAGR为15.98%,2020 - 2023年内窥镜及镜下治疗器具业务收入CAGR达40.27% [30] - 2024Q1 - 3毛利率为66.59%,同比下降2.13个百分点;净利率为7.79%,同比下降14.05个百分点,主要系费用支出增加 [34] - 重视技术创新,截至2023年末,公司及子公司共拥有925件境内外已授权专利,2024Q1 - 3研发费用为3.38亿元,同比增长28.33% [36] 多线并起,产品版图持续焕新 超声:推陈出新,更高端、更专业 - 基层扩容与进口替代并行,驱动我国超声市场稳步增长,预计2030年我国超声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216.2亿元,2023 - 2030年CAGR为7.22% [36] - 开立超声全球前十,国内第四,2024H1在全球超声行业排名前十,国内市占排名第四 [44] - 设备更新招标规模持续维持高位,超声、内镜相关企业有望充分受益,开立彩超和内窥镜及镜下治疗器具两大业务板块收入合计占营收比例超95% [45] - 三年一迭代,产品不断步入更高端,2023年推出新一代超高端彩超平台S80/P80系列 [46] - “设备 + AI”技术引领革新,2023年搭载第五代人工智能产前超声筛查技术凤眼S - Fetus 5.0完成临床验证 [47] - 单晶探头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国产超声设备厂家最为丰富的超声探头类型 [49] - 高端机型装机海外,加速本土化步伐,2024H1多台高端彩超产品进驻欧盟国家公立医院 [50] 内镜:撕开重围,全面突破 - 我国消化道肿瘤高发,内镜取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2022年我国消化道肿瘤中的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的发病人数为124.35万人 [51] - 肿瘤早诊早治渐成共识,释放内镜诊疗需求,预计2033年全球医用软镜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67.3亿美元,2023 - 2033年CAGR为6.42% [56] - 开立突破外资封锁,市占率提升显著,2023年开立医疗软镜市占率达11.80%,位列国产第一 [56] - 拥有覆盖多科室应用的产品系列,2023年推出HD - 580系列及国内首款支气管内窥镜用超声探头UM - 1720 [60] - HD - 580系列具有优异性能,有望成为新的旗舰内镜产品,国内三级医院进步空间较大 [61] - 自研多LED冷光源 + 双染色图像处理技术,牢筑产品护城河 [62] - 高端多镜种突破,填补国产空白区,2022年推出多款特殊镜种和高端镜种,多款为国产首发 [63] - 全球第四,国内首家,2024H1开立超声内镜市占率跻身前三,超声内镜产品综合性能达到同类产品国际先进水平 [66] - 软镜4K大势所趋,开立计划于2025H1发布全新4K超高清内镜系统 [70] 微创外科:步入正轨,开辟第三增长曲线可期 - 全球微创外科市场规模超百亿美元,预计2030年我国微创外科手术量将增长至约3423万台,2025 - 2030年CAGR为10.3% [72] - 硬镜摄像系统技术壁垒较高,公司产品出新速度快,性能优越,预计2025H1发布新一代高端腔镜摄像系统 [74][75] - 三重竞争优势有望促进公司微创外科业务快速发展,包括产品种类齐全、一站式解决方案、强强联合 [76] IVUS:长期培育,蓄势突破 - IVUS成为精准介入的“金标准”,我国PCI中IVUS的渗透率显著攀升,预计我国IVUS市场规模有望从2021年约11.5亿元增长至2030年约66.9亿元,CAGR为21.6% [78][80] - 开立IVUS产品临床效果比肩国际品牌,具有国内分辨率最高、外径最小、一键式自动解决方案等优势 [82] - 中标联盟集采,终端加速渗透,2024年1月IVUS导管省际联盟集采中选,未来将以IVUS为基础拓展心血管相关产品 [83] 盈利预测 - 彩超业务预计2024 - 2026年同比增速分别为 - 6.50%/13.00%/11.00% [85] - 内窥镜及镜下治疗器具业务预计2024 - 2026年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5.00%/30.00%/33.00% [85] - 预计2024 - 2026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 - 2.10%/20.20%/21.14%,毛利率分别为66.64%/67.58%/68.49% [86]
持续加大AI研发投入 开立医疗推出多款AI医疗新品
证券时报网· 2025-02-24 10:15
文章核心观点 开立医疗作为国内领先医疗设备厂商,布局AI研发近10年,坚持“医疗设备+AI”策略,其AI产品能解决医疗诊断问题,凤眼S - Fetus技术有重大突破,还将发布搭载新平台的产品并探索智慧内镜中心建设 [1][2][3] 分组1:AI技术应用及优势 - 开立医疗设备上AI可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减少漏诊误诊、提升质控水平,还能对早期疾病信号预警 [1] - 凤眼S - Fetus技术能在动态扫查中识别标准切面、测量指标并自动质控评分,缩短标准图像采集和测量时间 [1] - 凤眼S - Fetus技术是国内首个基于深度学习的产科超声智能检测技术,切面识别率超90%,减少近70%按键次数,节省50%检查时间 [2] - AI内镜可引导医生检查、预警提示,避免检查盲区、减少病灶遗漏、提高消化道早癌检出率 [3] - AI内镜能智能识别回盲部、记录退镜时间,提醒保持退镜速度稳定,提高息肉、腺瘤检出率 [3] 分组2:公司发展策略与规划 - 开立医疗坚持以设备为核心,实施“医疗设备+AI”策略,让AI融入超声和内镜设备为产品赋能 [1] - 开立医疗将发布全新系列产品,搭载自主研发的iEndo®系列医用内窥镜系统平台,采用独立GPU的多核异构智慧影像架构 [3] - 开立医疗积极探索和布局智慧内镜中心建设 [3] 分组3:技术突破与临床意义 - 2024年11月,凤眼S - Fetus获得国内首个产前超声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证,树立产前超声智能化新典范 [2] - 消化道肿瘤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患者生存率超90%、治愈率高达95%,中晚期患者生存率低于25%,开立医疗尝试在内镜产品接入AI提升早癌诊断能力 [2]
开立医疗:国内设备采购逐步恢复,看好公司领衔进口替代
申万宏源· 2025-01-19 09:21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预计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20.62亿元、24.94亿元和29.5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0亿元、4.07亿元和5.83亿元,对应PE分别为56倍、29倍和20倍 [9][11] 核心观点 - 报告看好2025年医疗设备采购复苏,尤其是超声和内镜终端需求的逐步恢复,以及国产化率的提升 [8] - 公司作为国内医疗设备龙头,产品线覆盖超声、内镜、微创外科和心血管介入等领域,市场份额领先,尤其在超声和软镜领域国产份额排名靠前 [7][21] - 公司短期业绩受行业整顿影响,但随着需求恢复,预计2025年将迎来显著增长,净利率弹性较大 [9][31] 公司概况 - 开立医疗成立于2002年,主要产品包括医用超声诊断设备、消化与呼吸内镜、微创外科产品和心血管介入产品,全球拥有7个研发中心,产品销往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7][21] - 公司在超声领域国内市占排名第四,内镜领域国内市占排名第三,国产企业中排名第一 [23][24] - 公司近年来在微创外科和心血管介入领域加大投入,硬镜和IVUS(血管内超声)业务有望成为未来增长点 [26][27][94] 行业分析 - 2024年国内医疗设备招采同比下降约16%,但随着设备更新政策的推进,预计2025年采购需求将显著恢复 [8][42] - 超声市场: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为21.2万台/套,预计2024年增至30.6万台/套,国内市场中高端产品仍以进口为主,国产替代空间大 [50][55] - 内镜市场:国内消化内镜市场持续扩容,2024年国内软镜市场规模为6.3亿美元,预计2033年将达到13.9亿美元,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64][66] 产品线分析 - 超声:公司产品线覆盖高、中、低端市场,2023年超声业务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13%,预计2025年收入增速恢复至15% [8][32][102] - 内镜:2023年内镜业务收入8.5亿元,同比增长39%,预计2025-2026年内镜业务收入增速均为30% [32][102] - 硬镜和IVUS:公司近年来重点投入硬镜和IVUS业务,硬镜产品已获批上市并实现量产,IVUS产品已获NMPA注册证,未来有望通过集采加速进口替代 [26][94][98] 财务预测 - 预计2024-2026年公司收入分别为20.62亿元、24.94亿元和29.5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0亿元、4.07亿元和5.83亿元 [9][103] - 2024年公司毛利率预计为67.1%,2025-2026年毛利率将维持在67.4%和67.9% [7][102] - 公司合理市值为151亿元,相对2025年1月16日市值有约29%的上涨空间 [109]
开立医疗(300633) - 2024 Q4 - 年度业绩预告
2025-01-17 19:26
净利润预测 - 预计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600.00万元至18,200.00万元,同比下降59.95%至70.07%[3] - 预计2024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0,440.00万元至15,040.00万元,同比下降66.01%至76.41%[3] 国内医疗设备市场 - 国内医疗机构终端的医疗设备招采活动减少,超声、内镜行业的全年招标总额明显下降,导致国内业务收入下滑[5] - 国内医疗设备行业竞争加剧,医疗设备的集采项目增多,产品销售毛利率呈下降趋势[6] 公司战略与投入 - 公司持续保持高强度战略投入,加大对新产品线的支持,引进各类研发、销售人才,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同比均增加[6] 股权激励计划 - 公司预计无法完成《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三期和《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二期所设定的公司层面业绩考核,2024年冲回了之前年度累计确认的股份支付费用[6] 非经常性损益 - 非经常性损益对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的影响金额预计为3,160.00万元,主要为政府补助资金和理财产品收益[6]
开立医疗:Q3业绩承压,静待招采恢复业绩环比改善
华福证券· 2024-11-07 18:1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开立医疗(300633.SZ)Q3业绩承压,但预计随着招采恢复,业绩将环比改善 [1][2] 分季度业绩表现 - 24Q1-3公司实现营收13.98亿元(同比-4.7%),归母净利润1.09亿元(同比-66.01%),归母扣非净利润8612万元(同比-73.21%) [1] - 单Q3公司实现营收3.86亿元(同比-9.18%),归母净利润亏损6159万元(同比-229.5%),归母扣非净利润亏损6882万元(同比-242.34%) [1] 业绩承压原因 - 前三季度招采延迟及人员扩张对公司短期业绩造成扰动 [1] - 24Q1-3院端招采活动受影响,主要系医疗行业整顿导致终端医院采购延迟,部分医院等待设备更新政策落地所致 [1] - 24H1新增近三百名员工,造成24Q3单季期间费用同比增加较多 [1] 费用情况 - 24Q1-3销售费用4.59亿元(同比+30.06%),研发费用3.38亿元(同比+28.33%) [1] 新产品研发 - 消化、呼吸:全新4K超高清电子内镜系统预计25H1推出,适配多款全新电子胃肠镜和超细电子支气管镜,并全面兼容550及500系列电子内镜 [2] - 微外:新一代高端腔镜摄像系统预计25H1推出,支持4K超高清白光成像、荧光成像和3D成像 [2]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2.8/4.8/6.8亿元,CAGR为14.6%,当前股价对应PE为57/33.2/23.5倍 [2][3] 财务数据和估值 - 营业收入(百万元):2022A为1763,2023A为2120,2024E为2253,2025E为2686,2026E为3347 [3] - 净利润(百万元):2022A为370,2023A为454,2024E为281,2025E为483,2026E为683 [3] - EPS(元/股):2022A为0.85,2023A为1.05,2024E为0.65,2025E为1.12,2026E为1.58 [3] - 市盈率(P/E):2022A为43.4,2023A为35.3,2024E为57.0,2025E为33.2,2026E为23.5 [3] - 市净率(P/B):2022A为5.9,2023A为5.1,2024E为4.9,2025E为4.4,2026E为3.8 [3] 基本数据 - 日期:2024-11-06 [4] - 收盘价:37.05元 [4] - 总股本/流通股本(百万股):432.71/432.71 [4] - 流通A股市值(百万元):16031.99 [4] - 每股净资产(元):7.21 [4] - 资产负债率(%):24.93 [4] - 一年内最高/最低价(元):52.30/25.04 [4]
开立医疗:公司季报点评:24年压力较大,应收账款环比中报有所下降
海通证券· 2024-11-06 19:1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3.86亿元(同比下滑9.18%),归母净利润-0.62亿元(同比下滑229.50%),扣非归母净利润-0.69亿元(同比下滑242.34%) [5] - 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3.98亿元(同比下滑4.74%),归母净利润1.09亿元(同比下滑66.01%),扣非归母净利润0.86亿元(同比下滑73.21%) [5] - 公司2024Q3销售毛利率64.37%(同比下滑3.72 pp),销售净利率-15.98%(同比下滑27.18 pp),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4.49%(同比增加15.93 pp)、9.89%(同比增加2.93 pp)、32.72%(同比增加10.62 pp)、0.43%(同比增加0.64 pp) [5] - 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公司的应收账款为1.61亿元(环比2024年中报下降约6900万元),公司的存货7.76为亿元(环比2024年中报增加约1.06亿元) [5] - 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EPS分别为0.44、0.94、1.43元,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57.7%、112.0%、52.3% [6][7] - 参考可比公司估值,考虑公司所处软镜及超声行业的高景气度和领先地位,我们给予公司2025年31-40倍PE,对应合理价值区间29.18-37.65元 [6] 分业务营收预测 - 超声仪器2025E-2026E营收分别为1161.8、1301.2、1431.3百万元 [8] - 内窥镜及镜下治疗器具2025E-2026E营收分别为824.7、1113.4、1480.8百万元 [8] - 配件及其他2025E-2026E营收分别为37.9、41.7、45.8百万元 [8] - 其他业务收入2025E-2026E营收分别为15.2、18.2、21.9百万元 [8] 财务指标预测 - 2024-2026年毛利率分别为66.4%、67.7%、69.8% [7] - 2024-2026年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5.8%、10.9%、14.2% [7] - 2024-2026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20.5%、20.9%、20.3% [11] - 2024-2026年流动比率分别为3.36、3.12、3.20 [11] - 2024-2026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均为70天,存货周转天数均为300天 [11]
开立医疗:Q3业绩受政策影响短期承压,预期Q4招采好转带动业绩增长
国盛证券· 2024-11-06 12:1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Q3业绩受政策影响短期承压,预期Q4招采好转带动业绩增长 [1] - Q3收入短期下滑,主要系设备更新+医疗反腐导致延期采购,毛利率波动+期间费用率抬升导致利润端短期承压 [2] - 持续加码研发创新,持续丰富内镜产品矩阵 [3] - 海外本地化布局加速,打开业绩持续成长空间 [4] -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收分别为23.28、27.99、34.4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1、5.94、7.60亿元,对应PE分别为57X、26X、20X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表现 - 2024Q1-Q3,实现营业收入13.98亿元,同比下滑4.74%;归母净利润1.09亿元,同比下滑66.0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8612万元,同比下滑73.21% [1] - 2024Q3,实现营业收入3.86亿元,同比下滑9.18%;归母净利润-6159万元,同比下滑229.5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6882万元,同比下滑242.34% [1] - 2024Q3毛利率为64.37%(同比-3.72pct),销售费用率44.49%(同比+15.92pct),管理费用率9.89%(同比+2.93pct),研发费用率32.72%(同比+10.62pct) [2] 研发创新 - 2024Q1-Q3研发投入为3.38亿元(同比增长28.33%),内镜产品矩阵持续丰富 [3] - 高端内镜HD-580系统进入持续放量阶段;全新4K超高清电子内镜系统将于2025年上半年上市 [3] - 外科软镜已完成多款产品研发,正致力于内镜技术与超声技术的深度整合,预计未来两年内将陆续推出多款新品 [3] 海外布局 - 公司在国际市场建立了覆盖全球近170个国家和地区的营销网络,并持续加强本地化运营 [4] - 2024H1公司海外布局加速推进,欧洲、亚洲、非洲、美洲等地区均取得突破 [4] - 欧洲地区多台高端彩超产品进驻欧盟国家公立医院;亚洲地区参加第49届阿拉伯国际医疗设备博览会;非洲地区完成首台支气管镜装机落地;美洲地区超声产品入驻波哥大医院 [4] 盈利预测 - 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收分别为23.28、27.99、34.4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8%、20.2%、23.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1、5.94、7.6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0.3%、119.2%、27.8% [5] - 对应PE分别为57X、26X、20X [5] 财务指标 - 2024E营业收入2328百万元,同比增长9.8%;归母净利润271百万元,同比下滑40.3% [6] - 2025E营业收入2799百万元,同比增长20.2%;归母净利润594百万元,同比增长119.2% [6] - 2026E营业收入3443百万元,同比增长23.0%;归母净利润760百万元,同比增长27.8%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