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石科技(300684)
icon
搜索文档
中石科技:累计回购公司股份461500股
证券日报· 2025-08-01 21:15
公司股份回购 - 中石科技通过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461,500股 [2] - 回购股份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0 15% [2] - 回购计划截至2025年7月31日 [2]
中石科技(300684.SZ):已累计回购0.15%股份
格隆汇APP· 2025-08-01 16:52
股份回购情况 - 截至2025年7月31日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回购股份461,500股 占公司总股本0.15% [1] - 最高成交价21.93元/股 最低成交价21.15元/股 [1] - 成交总金额996.4023万元(不含交易费用) [1]
中石科技(300684) - 关于回购股份进展的公告
2025-08-01 16:38
股份回购方案 - 2025年4月14日通过回购方案,资金1500 - 3000万元,价格不超30元/股[2] - 因2024年权益分派,回购价上限调为不超29.35元/股[3] 截至2025年7月31日情况 - 回购股份461,500股,占总股本0.15%[4] - 最高成交价21.93元/股,最低21.15元/股[4] - 成交总金额9,964,023元(不含费用)[4] - 回购专用账户持股1,726,500股,占总股本0.58%[4]
散热革命:液冷吞噬风冷市场!华为微泵黑科技曝光,这些公司躺赢
材料汇· 2025-07-31 23:31
热流密度与散热挑战 - 电子设备热流密度激增成为产业升级关键瓶颈,温度每升高10℃系统可靠性降低50% [7][8] - 芯片功率从1980年代几瓦跃升至2024年NVIDIA/AMD产品的1000W,制程从10nm微缩至2nm推动热流密度达100W/cm² [11][13] - 射频组件输出功率和FET失效率随温度上升显著恶化,150℃以上场效应晶体管失效率急剧增加 [8][9] 被动式散热技术演进 - 金属散热片导热系数铜400W/(m·K)、铝200W/(m·K),但高功率场景面临效能瓶颈 [28][31] - 石墨膜X-Y轴导热300-1900W/(m·K)优于金属,但Z轴仅5-20W/(m·K)且机械强度不足 [33][36] - 热管通过相变传热实现10000-100000W/(m·K)导热系数,但一维传热限制覆盖效率 [43][45] - VC均热板二维传热突破热管局限,中兴实测3DVC方案降低整机温度超10℃ [47][49] 主动式散热创新 - 微泵液冷功耗较风冷降低90%,艾为电子推出180Vpp压电微泵方案填补国内空白 [97][103] - 数据中心液冷渗透加速,单机柜功率密度突破100kW,曙光数创市占率达61.3% [80][119] - HBM4采用D2C液冷技术,HBM5/HBM6将升级至浸没式冷却 [83][87] 材料与组合方案 - 碳基TIMs垂直取向导热材料成趋势,思泉新材投资2439万元布局石墨烯项目 [22][145] - 智能手机散热方案从"石墨+导热界面材料"升级至"VC+石墨烯+导热界面材料"组合 [60][64] - 协同方案产生非线性增益,如华为Mate60 Pro采用均热板+石墨烯+导热界面材料 [66] 产业链与市场空间 - 全球散热模组市场规模2023年80亿美元,预计2028年达125亿美元(CAGR+9.5%) [110][112] - 均热板市场2024年规模10.89亿美元,2018-2024年CAGR+13.85% [115][117] - 数据中心液冷设备市场2024年26.57亿美元,2031年预计92.31亿美元(CAGR+19.8%) [120][121] 核心厂商布局 - 飞荣达热管理产品营收占比35%,覆盖VC/液冷板全链条 [128][129] - 苏州天脉均温板全球市占率8.92%,客户含三星/华为/宁德时代 [114][136] - 立讯精密布局数据中心液冷系统,1Q25营收617.88亿元(YoY+17.9%) [158][160] - 英维克全链条液冷方案通过英特尔验证,累计交付达1.2GW [166][170]
电子化学品板块7月31日跌1.53%,容大感光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7.95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7-31 16:36
板块表现 - 电子化学品板块当日下跌1.53% 领跌个股为容大感光[1] - 上证指数下跌1.18%至3573.21点 深证成指下跌1.73%至11009.77点[1] 个股涨跌 - 思泉新材涨幅20%居首 收盘价103.66元 成交量6.63万手 成交额6.67亿元[1] - 天承科技上涨1.97%至65.26元 成交量9.80万手 成交额6.59亿元[1] - 同宇新材微涨0.91%至175.37元 成交量3.21万手 成交额5.72亿元[1] - 光华科技上涨0.61%至19.80元 成交量37.20万手 成交额7.48亿元[1] - 中石科技上涨0.50%至30.01元 成交量32.12万手 成交额9.77亿元[1] 资金流向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7.95亿元 游资资金净流出5670.95万元[3] - 散户资金净流入8.51亿元 显示散户与机构资金出现分化[3]
中石科技:公司基本实现3C行业头部客户全覆盖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0 16:43
公司产品应用 - 公司产品包括高导热石墨产品、导热界面材料、热管、均热板、热模组、EMI屏蔽材料、胶粘剂材料和密封材料 [2] - 产品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设备等领域 [2] 客户覆盖情况 - 公司基本实现3C行业头部客户全覆盖 [2] - 长期服务于北美大客户、三星、微软、谷歌、亚马逊、H客户、荣耀、大疆等国内外主要消费电子客户 [2]
热管理之端侧行业深度:主动散热释放端侧AI无限潜力
东北证券· 2025-07-30 15:5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优于大势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摩尔定律放缓叠加端侧 AI 驱动,热管理行业不断升级,端侧散热压力陡增;端侧 AI 的发展受端侧散热限制,也将因散热技术突破释放潜力;被动散热近物理极限,移动终端将进入主动散热时代;看好微泵液冷、微型/超薄风扇两类终端主动散热技术在 AI Agent 时代发展 [1][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摩尔定律放缓叠加端侧 AI 迭代,被动散热已接近物理极限 - 摩尔定律放缓,芯片单位面积功耗增加:先进制程逼近极限,晶体管密度提升速度显著放缓,5nm 以下制程晶体管密度复合增速降为个位数;制程提升,单个晶体管功耗不再下降;芯片单位面积功耗增加,英伟达大算力芯片每 mm²对应的 TDP 逼近 900mW,苹果手机芯片每 mm²对应的 TDP 接近 100mW [19][20][24] - 端侧 AI 加速落地,散热方案持续升级:终端需求提升,手机功耗普遍增加,从最初 5 - 6W 的 TDP 上升到 10W;端侧 AI 加速落地,预计 2028 年 AI 手机渗透率达 54%;SoC 算力需求增加,在摩尔定律放缓趋势下功耗相应提升,旗舰智能手机 AI 算力 2025 年将达 60TOPS 以上 [25][32][37] - 面积增加和材料迭代变慢,被动散热接近物理极限:手机散热主要采用被动散热方式,常见材料有 VC 均热板、石墨烯膜、石墨膜等;面积增加和材料迭代难度递增,通过堆料难以满足散热需求;超薄 VC 工艺仍待突破,厚度与性能不可兼得;吸液芯结构持续优化,材料改进趋于放缓 [43][45][47] 2. 技术成熟度提升叠加成本优化,移动终端有望进入主动散热时代 - 性能提升叠加轻薄化的瓶颈日益凸显,主动散热方案有望陆续推出:主动散热方案过去多用于游戏机,体积、能耗和噪音成为大规模应用障碍;随着微泵液冷、拇指风扇等技术成熟,移动终端有望进入主动散热时代,假设 2030 年主动散热渗透率达 30%,ASP 下降到 44 元,预计 2030 年市场规模将达 201 亿元 [70][74] - 微泵液冷:从手机壳渗透到后盖,有望替代被动散热:微泵液冷方案最早由华为推出,用于 Mate60 系列手机壳,跑分和帧率得以提升,释放手机性能;技术成熟叠加成本下降,看好从配件渗透到手机后盖;产业链分为上游零部件、中游模组厂及下游终端三大环节,国内厂商已实现国产替代 [78][81][84] - 微型风扇:从游戏机渗透到普通机型,微型风扇技术逐渐成熟:内置风扇最早始于红魔游戏手机,OPPO 今年首次搭载于普通机型;手机温度显著降低,微型风扇进一步释放手机性能;体积、噪音、功耗等技术难点突破,看好微型风扇进一步渗透 [95][103][106] - 主流品牌厂商积极储备相关技术,手机即将进入主动散热时代:安卓厂商积极储备相关专利,如华为布局微型风扇技术;苹果前瞻布局主动散热,研发方向为液冷技术;随着技术成熟度和成本进一步优化,手机有望进入主动散热时代 [109][112][113] 3. 投资要点与受益环节 - 主动散热释放端侧 AI 无限潜力:端侧智能体 AI Agent 将改变智能手机使用方式,端侧 AI 发展受散热限制,也将因散热技术突破释放潜力;从直板机到折叠屏、眼镜等 AI 终端,主动散热成长空间广阔 [116][117] - 端侧主动散热产业链各环节梳理:微泵液冷相关标的包括飞荣达、苏州天脉、中石科技、艾为电子、南芯科技等,微型风扇相关标的包括峰岹科技、日本电产、台达电子等 [120] 4. 相关标的 散热模组核心标的 - 飞荣达:华为战略供应商,立足电磁屏蔽材料领域,拓展多元产品矩阵,产品应用广泛,行业矩阵丰富;电磁屏蔽材料为基本盘,热管理材料营收占比提升,2024 年热管理材料产品营收 18.64 亿元,占比 37.05% [123][125][128] - 苏州天脉:中高端导热散热材料开拓者,具备中高端导热材料和热管、均温板量产能力,产品矩阵多元,应用领域广泛;均温板营收占比持续提升,逐渐成为主要营收来源,2024 年热管理材料营收 9.28 亿元,占比 98.37% [132][134][138] - 中石科技:石墨散热龙头,散热解决方案行业领先,立足导热材料及消费电子级导热产品,多元布局胶黏剂产品矩阵;导热材料是主要收入来源,2024 年导热材料产品营收 14.90 亿元,占比 95.13% [140][142][144] - 领益智造:果链精密制造供应商,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以精密功能及结构件为核心,布局材料、汽车及光伏产业;精密功能及结构件为基本盘,充电器营收占比不断提高,2024 年 AI 终端产品营收 407.31 亿元,占比 92.13% [147][148][149] - 思泉新材:北美大客户进展顺利,深耕热管理材料领域,探索多元产品矩阵,行业领域覆盖广泛,产品应用拓展丰富;热管理材料营收持续提升,逐渐成为主要营收来源,2024 年热管理材料产品营收 6.09 亿元,占比 92.81% [153][156][158] - 捷邦科技:苹果供应链深度渗透,深耕结构功能件领域,布局多元产业生态,行业领域覆盖广泛,产品应用拓展丰富;碳纳米管业务营收稳步增长,逐步成为新增长极,2024 年碳纳米管产品营收 5576 万元,占比 7.03% [160][164][166] 芯片端核心标的 - 艾为电子:中国领先的数模混合芯片设计企业,深耕模拟芯片行业,多元布局产品矩阵;高性能数模混合芯片为主要收入来源,电源管理芯片和信号链芯片营收稳定增长,2024 年高性能数模混合芯片收入 13.92 亿元 [168][170][172] - 南芯科技:电源管理芯片深耕者,为多场景提供电源管理方案,产品矩阵覆盖移动设备、智慧能源、通用设备、汽车电子等领域;产品矩阵拓展带动营收结构优化,移动设备电源管理芯片担当营收增长主力,2024 年移动设备电源管理芯片营收 18 亿元,占比 70% [178][180][184] - 峰岹科技:国内 BLDC 电机驱动控制芯片行业领先者,专注于电机驱动控制芯片设计,掌握核心技术,产品线涵盖电机驱动控制全部关键芯片,布局多元化;电机主控芯片 MCU 为主要收入来源,各项产品营收稳中有进,2024 年电机主控芯片 MCU 收入 3.85 亿元 [186][188][192]
中石科技(300684.SZ):主要产品具有普适性,可应用于AI眼镜领域
格隆汇· 2025-07-30 15:16
产品应用领域 - 热管理解决方案产品包括高导热石墨产品、导热界面材料、热管、均热板、热模组等 [1] - 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行业 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设备等 [1] - 产品应用于数字基建领域 包括通信基站、服务器、光通信模块等 [1] - 产品覆盖智能交通和清洁能源行业的电子设备 [1] - 主要产品具有普适性 可应用于AI眼镜领域 [1]
中石科技:公司主要产品具有普适性,可应用于AI眼镜领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0 12:59
公司产品应用范围 - 热管理解决方案产品包括高导热石墨产品 导热界面材料 热管 均热板 热模组等 [2] - 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 包括智能手机 平板电脑 笔记本电脑 智能穿戴设备 智能家居设备等 [2] - 同时覆盖数字基建行业 如通信基站 服务器 光通信模块等应用场景 [2] - 产品还涉及智能交通和清洁能源行业的电子设备 [2] AI眼镜领域布局 - 公司主要产品具有普适性特征 可应用于AI眼镜领域 [2] - 散热产品技术方案具备跨行业适配能力 覆盖新兴智能穿戴设备市场 [2]
中石科技:基本实现3C行业头部客户全覆盖
金融界· 2025-07-30 12:06
公司产品应用领域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高导热石墨产品、导热界面材料、热管、均热板、热模组、EMI屏蔽材料、胶粘剂材料、密封材料等 [1] - 产品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设备等领域 [1] 客户覆盖情况 - 公司基本实现3C行业头部客户全覆盖 [1] - 长期服务于北美大客户、三星、微软、谷歌、亚马逊、H客户、荣耀、大疆等国内外主要消费电子客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