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瑞银(UBS)
icon
搜索文档
“左手科技,右手黄金”!ETF资金本月涌入黄金ETF、恒生科技ETF
格隆汇· 2025-10-26 13:45
市场策略 - “左手科技,右手黄金”成为华尔街最拥挤的交易策略 [2] - 全球对冲基金10月对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硬件的敞口达到自2016年跟踪数据以来的最高水平 [2] - 美国银行调查显示43%的受访投资者将“做多黄金”列为最拥挤交易,超过“做多七巨头”的39% [2] - 全球投资者采用杠铃策略,一边通过科技股押注高增长,另一边用黄金对冲风险 [2] 资金流向 - 10月以来,黄金ETF、恒生科技ETF等强势吸金,其中黄金ETF吸金100.31亿元,黄金基金ETF吸金68.39亿元 [4] - 科创芯片ETF在10月吸金23.88亿元 [4] - 科创半导体ETF近五日上涨6.07%,份额增加4000万份,主力资金净流入5381.6万元 [8] - 云计算50ETF近五日上涨8.67%,主力资金净流入846.3万元 [9] 机构观点与预测 - 瑞银将全球股市评级上调至“有吸引力”,并将2025年全球盈利增长预期从6.5%上调至8% [5] - 瑞银将标普500指数2025年底目标点位上调至6900点,将MSCI新兴市场指数目标位上调至1470点 [5] - 瑞银将科技作为“全球首选行业”,并将中国科技股评级上调至最具吸引力,预测2026年中国科技股每股收益增长近40% [5] - 中金公司认为黄金定价逻辑从商品属性转向金融资产安全属性,金价将迎来长牛市 [5] - 若全球央行将外汇储备中黄金比例提高到15%,对应的黄金需求将达到5000吨,相当于全球一年半的供应总量 [6] 行业与产品表现 - 黄金在今年迎来2018年以来的最大涨幅 [5] - 全球央行在2022年至2024年连续三年实现一千吨以上黄金购买 [6] - 食品饮料ETF近五日下跌1.36%,市盈率20.21倍,主力资金净流出4777.5万元 [8] - 游戏ETF近五日上涨0.97%,市盈率42.23倍,主力资金净流出4784.6万元 [8]
UBS Names New Chief Operating Officer in Executive Team Reshuffle
Yahoo Finance· 2025-10-24 14:42
瑞银集团管理层重组 - 瑞银集团宣布高级管理团队进行重组,任命非核心资产主管比阿特丽斯·马丁为新任首席运营官 [1] - 集团提名合规主管马库斯·罗纳为董事会副主席,以接替决定退休的卢卡斯·格维勒 [1][2] - 卢卡斯·格维勒自2022年起担任董事会副主席,将在明年的年度股东大会上不再寻求连任并决定退休 [1] 瑞信整合进程与职责调整 - 公司表示,仍有望在2026年底前完成对瑞士信贷的整合工作 [1][5] - 管理层变动旨在使马丁作为首席运营官负责完成瑞信的整合,同时她将继续担任可持续发展负责人、集团非核心及遗留业务主管以及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总裁兼英国首席执行官 [3] - 米歇尔·贝雷奥于2023年被任命为集团首席整合官,曾领导完成瑞士的客户迁移工作,她将卸任现有职责以担任新的合规与操作风险控制主管职务 [4] 其他关键人事任命 - 公司将政府与监管事务的职责划归财务主管托德·塔克纳管辖 [2] - 即将退休的格维勒在金融领域拥有45年职业生涯,在瑞信整合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并曾担任其最后一任主席 [4]
Veteran UBS Banker Lukas Gähwiler Bows Out After 45 Years in Finance
Finews.Asia· 2025-10-24 13:26
核心人事变动 - 资深银行家Lukas Gähwiler将在2026年4月的年度股东大会上退休,结束其长达45年的金融生涯 [1][2] - UBS董事会副主席Lukas Gähwiler的退休决定,标志着其在瑞士金融业领导、战略和转型领域旅程的顶峰 [2] - UBS宣布将提名Markus Ronner在2026年股东大会上接任董事会副主席一职 [1][5] Lukas Gähwiler的职业贡献 - Lukas Gähwiler在UBS担任过一系列关键职位,包括2010年至2016年担任UBS瑞士总裁及集团执行董事会成员,后成为UBS瑞士AG董事长,并于2022年出任UBS集团AG副主席 [3] - 在其职业生涯中,他指导公司度过了包括收购和整合瑞信在内的历史性阶段 [3] - 公司董事长Colm Kelleher赞扬Gähwiler是瑞士最受尊敬的银行家之一,其诚信、社交技巧和职业道德出众,是公司在瑞士取得成功的关键推动力 [4] - 公司首席执行官Sergio Ermotti称Gähwiler为值得信赖的伙伴,赞扬其从根本上加强了国内业务,并帮助领导了瑞信的整合工作,其影响将持续多年 [4] 继任者Markus Ronner的背景 - 被提名为副主席的Markus Ronner是瑞士国民,在公司拥有超过40年的工作经验,自1981年加入 [6] - Markus Ronner是备受全球监管机构尊重的风险、合规和治理专家,目前担任集团首席合规与治理官 [6] - 在2022年至2023年期间,他曾担任UBS瑞士AG董事长 [6] 领导层过渡的意义 - 从Gähwiler到Ronner的过渡象征着公司领导层的新老交替,由一位资深银行家交接给另一位深植于公司文化的资深人士 [8] - 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均对Ronner的提名表示欢迎,认为其在金融服务领域的独特广泛经验将为董事会带来宝贵见解,其过去15年的基础工作帮助塑造了公司的现代治理结构及管理非财务风险的能力 [7] - 此次人事变动被视为在全球银行业转型时期,公司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的体现 [8][9]
高盛、摩根大通、瑞银等外资机构集体看多中国股市
财经网· 2025-10-24 10:53
外资机构对中国资本市场的观点 - 高盛、摩根大通、瑞银等国际投行在中期维度上继续看好中国股市表现,认为市场已进入更具持续性的上行趋势 [1] - 预计主要股指到2027年底将上涨约30%,摩根大通看好沪深300指数未来一年表现 [1] - 企业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和估值重新定价等多重因素显著提升了市场的长期可投资性 [1] 外资机构对中国资产的调研与配置 - 截至10月23日,今年以来已有748家外资机构合计调研A股公司5888次 [1] - 汇川技术、迈瑞医疗等来自新能源、高端医疗、机器视觉等细分领域龙头获得关注 [1] - QFII积极加仓优质A股公司,如摩根士丹利增持思源电气,法国巴黎银行增持南京银行,显示长期配置意愿 [1] 企业盈利增长的动力 - 高盛认为趋势性每股盈利增速提升至约12%,动力来自AI改写盈利格局、AI资本支出提振、“反内卷”举措以及企业“出海”彰显的竞争力 [2] - 联博基金认为A股市场正朝更健康、可持续方向发展,投资者应聚焦具备持续盈利增长能力的优质企业 [2] 企业估值提升的逻辑 - 摩根大通指出医疗保健服务、金融及文教娱乐等领域龙头公司股价处于相对合理区间,未来估值将提升 [2] - 高盛认为中国股市相对全球市场长期存在估值折让,美联储政策放松也对股票估值构成利好 [2] 外资机构的布局方向 - 布局科技与“反内卷”领域成为外资机构共识,瑞银认为大科技板块股价回调已释放部分风险,市场杠杆水平可控 [3] - 富达国际认为中国在电动汽车、电池、机器人等科技领域领先,科技生态系统有望进一步完善,科技股吸引力上升 [3] - 摩根大通看好“反内卷”主题后续表现,认为AI、机器人等主题已被充分捕捉 [3] 高股息资产的吸引力 - 富达国际指出中国监管机构推动企业通过回购和增加派息回馈股东,上市公司更注重股东回报,市场吸引力提升 [3]
中国经济展望_三季度增长分化放缓;未来更趋疲软China Economic Perspectives _Q3 growth slowed with divergence; more..._
2025-10-23 21:28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中国宏观经济[2][3][4][5] * 房地产行业[2][9][11] * 出口与工业制造业[2][8][14][21] * 消费零售行业[2][10][11] * 基础设施与制造业投资[2][11][13] * 金融与信贷[22][36] 核心观点和论据 * **2025年第三季度GDP增长放缓至4.8% 较第二季度的5.2%有所放缓 通缩压力持续 GDP平减指数为-1.0%[2][8]** * **增长动力出现分化 出口和新兴行业表现强劲 而国内活动疲软[2][8]** * 出口增长稳健 第三季度同比增长6.6% 支撑了工业生产的稳定增长 第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长5.8%[8] * 国内消费和投资减弱 零售销售增长放缓至3.4% 固定资产投资意外收缩-6.2% 房地产活动进一步恶化[2][8][11] * **预计第四季度增长将进一步放缓至约4% 将2025年全年GDP增长预测上调至4.8%[3][30]** * 预计出口增长将因高基数和全球需求放缓而失去动力 净出口对年内迄今GDP增长的1.5个百分点贡献将收窄[3][29] * 消费增长将因以旧换新补贴的高基数效应和疲软的家庭收入而放缓[3][30] * 房地产低迷在缺乏重大政策刺激的情况下将持续[3][30] * **预计将有适度的政策宽松[4][36]** * 财政政策方面 已宣布发行5000亿元政策性银行专项债券 并提前使用2026年地方政府专项再融资债券额度以支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置换[4][36] * 货币政策方面 预计未来3-4个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将降息20个基点 最早在2025年第四季度可能降息10个基点[4][36] * **中美贸易关系出现缓和迹象 但不确定性仍存[28][29]** * 双方同意尽快进行新一轮贸易谈判 美国威胁的100%额外关税可能不可持续[28] * 基本假设是美国的额外关税在未来几个季度将大致稳定在目前约32%的水平 若100%关税生效 可能使中国总出口增长减少6-8个百分点 并使GDP增长减少约1个百分点[29] 其他重要内容 * **正举行的第四届全会将讨论第十五个五年计划 预计将设定略低的"隐性"GDP增长目标区间为4.5-5.0%[5][37]** * **9月信贷增长放缓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微降0.1个百分点至8.7% 新增人民币贷款低于预期 显示私人信贷需求持续疲弱[22]** * **9月CPI和PPI同比降幅均收窄 CPI为-0.3% PPI为-2.3% 预计2025年CPI平均为0%[23]** * **第三季度工业产能利用率因反内卷推动季节性反弹0.6个百分点至74.6% 但仍低于2017-2024年同期水平[21]**
多家外资机构齐发声:看多A股配置成长
证券时报· 2025-10-23 01:20
外资机构对A股市场展望 - 高盛认为中国股市正步入慢牛行情,投资者思维模式应从“逢高减仓”转向“逢低买入” [1][2][3] - 摩根大通维持对A股市场的积极看法,在中期维度上看好沪深300指数截至2026年底的表现 [1][3] - 瑞银证券认为股票市场中期依然向好,成长风格或仍是投资主线 [3] 市场表现与指数分析 - MSCI中国指数相对于2022年末的周期底部已反弹80% [2] - 本月以来创业板指、科创50等指数有所回调,而红利指数则逆势上涨 [3] “十五五”规划预期与投资主题 - 摩根大通预计新质生产力和突破高科技瓶颈仍是首要任务,“反内卷”与产能退出可发挥振兴作用 [4][5] - 瑞银认为促进“高质量增长”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未来多年首要任务,由创新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推动 [5] - 新的五年规划可能强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遏制地方政府无序投资,促进地方消费 [5] 资产配置与投资策略 - 瑞银分析师孟磊表示中期“成长”风格可能跑赢“价值”风格,当前投资创业板的风险回报较好 [6] - 高盛建议采取以超额收益为中心的策略,在成长型股票中重点关注中国民企十杰、中国AI题材、出海领军企业、“反内卷”受益企业和A股小盘股 [6] - 摩根大通强调“反内卷”和服务消费机遇是额外的主题选择,区别于已被充分捕捉的供给侧主题如人工智能、机器人和先进制造 [7]
The market could be somewhere between 6,700 and 6,900 by year-end, says UBS' Alan Rechtschaffen
Youtube· 2025-10-22 23:37
市场前景与驱动因素 - 市场处于6700点水平并非偶然,是生产力与政策协同作用的结果[2] - 美联储政策转向预示利率下降,将成为市场的推动力[3] - 人工智能带来的生产力提升、普遍较低的利率以及场外7万亿美元资金共同创造积极市场环境[9][12][16] 财政与利率环境 - 财政支出增长放缓甚至出现下降,同时关税收入增加,形成"财政红利"[4][5] - 财政部对稳定币作为2万亿美元产业的认可及《天才法案》下国债作为稳定币储备的用途,显示应对财政现实的努力[6][7] - 劳动力市场出现疲软迹象给予美联储降息信心,经济已显现放缓[10][11] 资金流向与资产配置 - 因收益率曲线长期倒挂而滞留货币市场基金的7万亿美元资金正寻求新的投资方向[12][13] - 尽管信贷市场尤其是较小信贷义务存在风险,但在股市任何回调时增加敞口可能获益[14] - 黄金价格上涨可能反映投资者购买风险保险或对全球财政问题的认知[15][16] 具体市场预测 - 预计市场在今年底可达6700-6900点,明年六月前看到7300点,看涨情景下可达8000点[15]
高盛、瑞银 看多中国资产
上海证券报· 2025-10-22 23:20
高盛对中国股市的展望 - 预计MSCI中国指数到2027年底将上涨约30%,主要受企业盈利增长和估值修复推动 [1][2] - 建议投资者思维模式从“逢高减仓”转向“逢低买入” [1][3] - 指数相对于2022年末的周期底部已反弹80%,但期间经历了四次大幅回撤 [2] 支撑股市的积极因素 - 政策利好窗口开启、企业盈利增长提速至12%、当前估值较低、资金面强劲是四大支撑因素 [2] - AI资本支出、“反内卷”政策、企业“出海”共同提升趋势性每股盈利增速 [2] - 居民资产转配股票可带来数万亿元潜在资金流,中国市场已重回全球投资者视野 [2] 高盛推荐的投资策略 - 建议关注中国民企龙头、AI题材、出海领军企业、“反内卷”概念和A股小盘股等成长型股票 [3] - 可通过股东回报投资组合获取高现金收益率以实现平衡 [3] - 维持对A股和H股的超配评级,预测未来12个月潜在上行空间分别为8%和3% [3] 瑞银对中国股市的看好 - 在新兴市场中继续给予中国股票超配评级,相较于印度市场更看好中国股票 [1][4] - 中国企业营收和每股收益增长更快,资本回报率在改善,而印度市场基本停滞 [4] - 当前中国市场的估值较印度市场折价约33% [4] 市场风格切换与科技股前景 - 10月以来A股市场风格切换,创业板指及科创50指数回调较深,沪深300指数和红利指数表现坚挺 [5] - 科技板块股价回落已部分释放仓位拥挤风险,成交金额占比从38%下降至32% [5] - 中国科技股在电动汽车、电池、机器人等领域领先,具备强劲基本面和有吸引力的估值 [5][6]
Down 10.7% in 4 Weeks, Here's Why You Should You Buy the Dip in UBS (UBS)
ZACKS· 2025-10-22 22:35
近期股价表现与趋势反转信号 - 瑞银集团股价近期面临显著抛售压力,在过去四周内下跌了10.7% [1] - 该股目前已处于超卖区域,为趋势反转做好了准备 [1] - 导致趋势反转的技术指标是相对强弱指数,瑞银的RSI读数为28.96,低于30的超卖阈值 [2][5] 基本面改善与分析师预期 - 华尔街分析师普遍认为公司将报告比此前预测更好的盈利 [1] - 过去30天内,卖方分析师对瑞银当前年度盈利预期的强烈共识,使一致EPS预期上调了4.3% [7] - 盈利预期修正的上行趋势通常在短期内会转化为股价上涨 [7] 投资评级与市场地位 - 瑞银目前拥有Zacks Rank 2评级,这意味着其在被评级的4000多只股票中位列前20% [8] - 该评级基于盈利预期修正和EPS惊喜的趋势,是股票近期潜在反弹的更明确指标 [8]
行情步入慢牛,外资巨头集体发声
证券时报· 2025-10-22 21:21
高盛观点 - 中国股票市场正步入慢牛行情,预计主要股指到2027年底将上涨约30%,受到盈利增长12%的趋势和估值进一步上修5%至10%推动 [1][3] - 牛市具备四大支撑:政策利好窗口开启、经济增长再度提速、股市估值较低、资金流强劲 [3][4] - 建议投资者思维模式从“逢高减仓”转向“逢低买入”,并关注成长型股票如中国民企十杰、中国AI题材、出海领军企业等 [1][4] 摩根大通观点 - 中期看好沪深300指数截至2026年底的表现,主要原因是居民资产配置逐步向股市转移 [1][6] - 特别看好“反内卷”主题,认为其可能成为“十五五”规划重点并有望带来18至24个月的投资行情 [6] - 建议关注服务消费领域机遇,如医疗保健服务、金融及文教娱乐,指出中国居民在医疗保健支出占比为9%低于美国的17%,在金融服务支出极低而美国为8% [7] 瑞银观点 - 市场中期向好,成长风格或仍是投资主线,短期内风格切换源于中美贸易摩擦、科技板块获利了结及杠杆资金担忧 [8][9] - 市场已大致反映关税冲击,科技板块成交金额占比从9月底的38%下降至32%,处于过去两年均值,融资余额不减反增显示杠杆水平可控 [9] - 当前投资创业板的风险回报较好,但小盘股进一步扩大超额收益的难度有所提升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