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文档
百威亚太:短期业绩受中国区业务压力影响;长期仍具竞争实力
交银国际证券· 2024-12-03 10:5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 [1][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短期业绩受中国区业务压力影响;长期仍具竞争实力 [1] - 中国区业务承压,下调盈利预测;品牌优势持续扩大以保证中长期竞争力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亚太西部业务压力较大 - 2024年3季度中国区销量下滑14.2%,平均单价下滑2.1%,量价均延续承压 [2] - 中国业务收入于3季度下滑16.1% [2] - 印度市场高端及超高端产品组合实现双位数增长 [2] - 亚太西部(中国、印度、越南等)销量/单价分别下滑13.5%/1.9% [2] - 预计4季度的销量及单价将延续与3季度相似趋势 [2] 亚太东部业务销售持续复苏 - 2024年3季度韩国市场收入同比增长中双位数 [2] - 销量增长约为中个位数,大多数的增长由产品组合优化所带来的单价提升所贡献 [2] - 餐饮渠道和非即饮渠道份额的扩张带动百威亚太于韩国取得了市场份额的强劲增长 [2] - 亚太东部业务(韩国、日本、新西兰)销量/单价分别实现3.9%/11.4%的同比增长 [2] 3季度业绩回顾 - 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51.04亿美元,同比下降6.1% [3] - 正常化EBITDA为15.79亿美元,同比下降6.2% [3] - 归母净利润为7.77亿美元,同比下降11.6% [3] - 单3季度收入和正常化EBITDA分别为17.05/4.79亿美元,同比下滑9.4%/16.6% [3] - 归母净利润同比跌幅加深至25.0% [3] 财务数据 - 2022-2026年收入预测分别为6,478、6,856、6,531、6,740、7,000百万美元 [7] - 2022-2026年净利润预测分别为913、852、751、830、924百万美元 [7] - 2022-2026年每股盈利预测分别为0.07、0.06、0.06、0.06、0.07美元 [7] - 2022-2026年市盈率预测分别为13.7、14.7、16.6、15.0、13.5倍 [7] - 2022-2026年市账率预测分别为1.16、1.16、1.15、1.13、1.10倍 [7] - 2022-2026年股息率预测分别为4.0%、5.6%、4.5%、5.0%、5.6% [7]
华润啤酒:短期内啤酒消费环境承压;高端化仍为长期推动力
交银国际证券· 2024-12-03 10:5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 [2][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短期内啤酒消费环境承压,但高端化仍为长期推动力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短期内业绩面临压力 - 啤酒市场在今年前三季度整体表现较弱,餐饮渠道是啤酒销售的重要渠道(约占4成以上),但今年以来餐饮市场总体表现较为疲软。2024年1-8月,全国餐饮相关企业注册量较去年同期减少了44.4万家,餐饮相关企业注销、吊销的数量超过了160万家(超过了2023年全年的9成)。除此之外,啤酒消费环境承压以及天气多变也对啤酒市场造成负面影响 [1] 高端化进程仍在持续 - 在整体行业面临较大压力的情况下,中国啤酒行业整体的高端化进程有所放缓。但华润啤酒的业绩表现优于行业,2024上半年公司中档及以上啤酒销量占比首次超过50%,次高档及以上产品销量实现个位数增长,高端及以上的销量则实现双位数的亮眼增长,喜力、老雪和红爵等产品销量同比增速超20%。尽管上半年公司啤酒业务销量下滑3.4%,但高端产品组合的优异表现引领了均价的提升,使得公司整体收入表现较为稳定 [1] 管理层积极调整策略 - 管理层表示,尽管今年以来啤酒行业整体承压,明年啤酒消费环境仍需观察,但公司将继续推进高端化、差异化和地区性产品。同时,公司将在新品研发、消费渠道和消费场景拓展、营销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在经济环境较好的时期实现双位数的销量增长目标,经济环境一般的时期实现个位数增长目标。因短期行业压力,下调财务预测和目标价,但仍看好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最新目标价37.29港元,基于19倍(过去三年平均市盈率下调1个标准差)2025年市盈率(前为22.2倍2024-25年平均市盈率) [1] 上半年业绩回顾 - 华润啤酒于2024上半实现收入237.4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下滑0.5%。其中,啤酒业务收入为225.7亿元,同比下滑1.4%,销量/单价分别同比-3.4%/+2.0%,表现优于行业平均水平。产品结构提升和部分原材料价格的下降积极作用于毛利率,带领啤酒业务毛利率实现0.6个百分点的提升至45.8%。白酒业务收入达11.8亿元,同比提升20.6%。有效的库存管理利于终端价格的稳定,带动毛利率提升2.1个百分点至67.6%。归母净利润同比实现1.2%的增幅,达47亿元 [1] 财务数据 - 收入:2022年35,263百万元人民币,2023年38,932百万元人民币,2024E 39,778百万元人民币,2025E 40,842百万元人民币,2026E 42,695百万元人民币 [3] - 同比增长:2022年5.6%,2023年10.4%,2024E 2.2%,2025E 2.7%,2026E 4.5% [3] - 净利润:2022年4,344百万元人民币,2023年5,153百万元人民币,2024E 5,331百万元人民币,2025E 5,877百万元人民币,2026E 6,563百万元人民币 [3] - 每股盈利:2022年1.39人民币,2023年1.62人民币,2024E 1.64人民币,2025E 1.81人民币,2026E 2.02人民币 [3] - 同比增长:2022年26.2%,2023年16.3%,2024E 1.4%,2025E 10.2%,2026E 11.7% [3] - 市盈率:2022年17.2倍,2023年14.8倍,2024E 14.6倍,2025E 13.2倍,2026E 11.8倍 [3] - 每股账面净值:2022年8.33人民币,2023年9.34人民币,2024E 10.05人民币,2025E 11.04人民币,2026E 12.15人民币 [3] - 市账率:2022年2.87倍,2023年2.56倍,2024E 2.38倍,2025E 2.17倍,2026E 1.97倍 [3] - 股息率:2022年2.2%,2023年3.9%,2024E 3.4%,2025E 3.8%,2026E 4.2% [3]
中国太平:预计全年盈利增速较上半年提升,上调目标价
交银国际证券· 2024-11-24 13:49
报告投资评级 - 买入评级[4][10] 报告核心观点 - 预计中国太平保险2024年盈利增速在2023下半年的低基数上增速加快,新业务价值增速继续领先同业,上调目标价至15.0港元[1] - 预计2024年新业务价值增速保持领先同业,预计公司2024年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56%[2] - 预计已公布的支持经济和稳定资本市场的政策仍将持续落地,后续财政政策仍存在发力空间,推动股票市场呈企稳回升态势,利好保险公司资产端表现[2] 盈利预测变动 2024年 - 新业务价值预测为11,694百万港元,较前预测增长3.2%;新业务价值率为31.2%,较前预测增长0.6ppt;寿险内含价值为268,196百万港元,较前预测增长0.1%;内含价值为221,422百万港元,较前预测增长0.1%;综合成本率为97.5%,与前预测相同;总投资收益率为4.0%,较前预测增长0.3ppt;归母净利润为8,685百万港元,较前预测降低1.7%;ROAE为8.8%,较前预测降低0.1ppt[3] 2025年 - 新业务价值预测为12,333百万港元,较前预测增长0.8%;新业务价值率为31.0%,较前预测增长0.4ppt;寿险内含价值为292,697百万港元,较前预测增长0.1%;内含价值为240,704百万港元,较前预测增长0.1%;综合成本率为97.7%,与前预测相同;总投资收益率为3.7%,较前预测增长0.1ppt;归母净利润为9,004百万港元,较前预测降低5.9%;ROAE为8.5%,较前预测降低0.5ppt[3] 财务数据 2024年 - 保险服务收入预计为112,675百万港元,同比增速4.8%;保险服务费用预计为-88,634百万港元;持有的再保合同淨费用预计为-3,281百万港元;保险服务业绩预计为20,760百万港元;总投资收益预计为57,145百万港元;承保财务费用预计为-47,814百万港元;分出再保险财务收益预计为261百万港元;投资合约负债变动净额预计为-200百万港元;淨投资业绩预计为9,391百万港元;小计预计为30,151百万港元;除税前溢利预计为24,548百万港元;除税后溢利预计为14,238百万港元;归母本公司股东净利润预计为8,685百万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预计为47,661百万港元;银行存款预计为60,622百万港元;金融投资预计为1,363,669百万港元;投资物业预计为24,686百万港元;于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的权益预计为34,007百万港元;买入返售证券预计为6,397百万港元;投资资产合计预计为1,499,517百万港元;固定资产预计为41,932百万港元;其他资产预计为110,728百万港元;总资产预计为1,652,178百万港元;负债预计为1,506,422百万港元;保险合同负债预计为1,328,161百万港元;需付息票据预计为10,012百万港元;银行贷款预计为73,312百万港元;卖出回购证券预计为37,525百万港元;其他负债预计为57,412百万港元;总负债预计为1,506,422百万港元;归母股东权益预计为102,587百万港元;非控股股东权益预计为43,169百万港元;总权益预计为145,755百万港元[12] 2025年 - 保险服务收入预计为116,997百万港元,同比增速3.8%;保险服务费用预计为-92,108百万港元;持有的再保合同淨费用预计为-3,398百万港元;保险服务业绩预计为21,491百万港元;总投资收益预计为58,529百万港元;承保财务费用预计为-51,920百万港元;分出再保险财务收益预计为268百万港元;投资合约负债变动净额预计为200百万港元;淨投资业绩预计为7,078百万港元;小计预计为28,569百万港元;除税前溢利预计为22,710百万港元;除税后溢利预计为14,761百万港元;归母本公司股东净利润预计为9,004百万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预计为51,474百万港元;银行存款预计为65,472百万港元;金融投资预计为1,502,038百万港元;投资物业预计为25,180百万港元;于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的权益预计为37,748百万港元;买入返售证券预计为6,717百万港元;投资资产合计预计为1,649,228百万港元;固定资产预计为42,351百万港元;其他资产预计为108,967百万港元;总资产预计为1,800,546百万港元;负债预计为1,641,466百万港元;保险合同负债预计为1,454,336百万港元;需付息票据预计为10,213百万港元;银行贷款预计为75,512百万港元;卖出回购证券预计为39,401百万港元;其他负债预计为62,005百万港元;总负债预计为1,641,466百万港元;归母股东权益预计为110,153百万港元;非控股股东权益预计为48,926百万港元;总权益预计为1,800,546百万港元[12]
万国数据-SW:国际业务进展良好,上调目标价
交银国际证券· 2024-11-24 11:44
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上调至22.88港元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3季度业绩符合预期,上调全年CAPEX指引 [1] - 国际业务进展良好,上调目标价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表现 - 2024年3季度,公司实现收入约29.66亿元,同比增加17.7%,经调整EBITDA为12.95亿元,同比增加15.0% [1] - 公司维持全年业绩指引不变,预计全年收入在113.4亿至117.6亿元之间,同比增速在13.9-18.1%,调整后EBITDA在49.50亿至51.50亿元之间,同比增速在7.0-11.4% [1] - 公司调整2024年全年CAPEX指引,从此前65亿元上调至110亿元 [1] 中国业务 - 3季度中国业务实现营收26.2亿元,同比增长6.1%,经调整EBITDA为12.05亿元,同比增长3.6%,经调整EBITDA利润率同比下跌1.0个百分点至43.7% [2] - 3季度新增使用面积为25,647平方米,较2季度的20,265平方米明显提速 [2] - 今年前三季度在中国已投入使用面积达到62,744平方米,已超过去年全年的48,739平方米 [2] 国际业务 - 3季度在巴淡岛签署了一份大型销售合同,合约/储备容量达34/38MW,并预期于18个月内进驻 [2] - 公司与另一全球领先科技公司在泰国投资数十亿元,在春武里府收购数据中心园区土地,计划电力容量为120MW [2] - 截至2024年3季度,国际业务客户已锁定容量已达431MW [2] 估值与评级 - 目标价上调至22.88港元,对应~14倍的2024年EV/EBITDA,维持买入评级 [3]
爱奇艺:会员持续承压,关注微短剧投入及商业化进展
交银国际证券· 2024-11-24 10:43
报告投资评级 - 买入 [3][22] 报告核心观点 - 基于10 - 11月内容播放表现,预计4季度会员收入继续承压,同/环比-13%/-5%,广告收入或受电商大促、手机/医药行业投放旺季带动环比小幅增长,考虑较少的内容置换,预计内容发行收入同比降20% [1] - 下调爱奇艺(IQ US)的2024/25年收入及盈利预测,考虑剧集表现仍有不确定性,短期会员压力持续。基于10倍2025年市盈率,下调目标价至2.9美元(原为3.8美元),考虑丰富的内容储备以及内容生产/运营机制升级或带来财务方面边际改善,维持买入 [1] - 3季度总收入/调整后运营利润分别为72.5亿/3.7亿元(人民币,下同),同/环比延续下降趋势 [2] - 战略更新包括优化影剧漫综生产和运营机制,资源分配向头部内容/高ROI内容倾斜,加大微短剧布局,推出“微剧场”和“短剧场”,满足用户多元观看需求。内容投入以1 - 5分钟微剧为主。产品侧升级改版,爱奇艺主站更侧重长视频+会员模式,极速版主打微短剧+广告模式 [2] 相关目录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年3季度总收入/调整后运营利润分别为72.5亿/3.7亿元(人民币,下同),同/环比延续下降趋势 [2] - 预计2024年4季度总营收6,632百万人民币,付费会员4,164百万人民币,在线广告1,369百万人民币,版权分销406百万人民币,其他693百万人民币,各项收入较2023年4季度及2024年3季度有不同程度变化 [17] 股份资料 - 52周高位(美元)5.79,52周低位(美元)1.96,市值(百万美元)1,060.94,日均成交量(百万)40.40,年初至今变化(%)-58.61,200天平均价(美元)3.21 [1] 盈利预测变动 - 收盘价2.02美元,目标价2.90美元,潜在涨幅+43.6% [1]
百度:生成式AI搜索内容占比增至20%,关注2025年变现进程
交银国际证券· 2024-11-22 19:09
报告投资评级 - 评级:买入[6][12] 报告核心观点 - 2024年3季度业绩:收入336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降3%,调整后净利润59亿元,对应净利率18%,低于预期5%,营销及管理费用同比增2%,高于预期4%[1] - 百度核心业绩要点:收入265亿元,同比持平,调整后经营利润/利润率67亿元/25%,同比基本持平。广告收入同比降4%,智能云收入保持双位数增速,同比增11%,萝卜快跑单量98.8万,同比增20%。3季度/10月全无人驾驶单量占比达70%+/80%[2] - 大模型进展:文心大模型11月日均调用量15亿次,较8月的6亿次大幅增长。文心一言用户规模达4.3亿,对比1季度的2亿翻倍。生成式AI和大模型贡献云收入11%,环比增2个百分点。目前20%+的百度搜索结果由AI生成(对比8月18%)。文库AI用户累计2.3亿+,AI功能使用次数28亿+,订阅收入同比增23%[3] - 展望及估值:广告收入预计4季度增长继续承压(同比降6%),AI云预计4季度增13%,较3季度加速。2025年或将看到AI搜索及智能体相关变现的开展,预计2025年广告收入与2024年持平。按2025年10倍市盈率,调整目标价至107美元/105港元,现价对应2025年7.6倍市盈率,仍在估值底部区间,维持买入[4]
拼多多:百亿减免政策落地导致佣金收入及利润不及预期,预计投入持续
交银国际证券· 2024-11-22 16:11
报告投资评级 - 评级:买入[4] 报告核心观点 - 百亿减免政策落地导致佣金收入及利润不及预期,预计投入持续。3季度业绩低于预期,主要因佣金收入低于预期,反映百亿减免政策落地对佣金率带来的短期影响。预计4季度佣金率下降影响持续,扰动利润增长预期[1]。 - 下调2024/25年利润5%/7%,基于2025年10倍市盈率(前为13倍,反映利润增长不确定性及海外关税政策风险),目标价从188美元下调至144美元。现价对应2025年7倍市盈率,维持买入评级[1]。 相关目录总结 股份资料 - 52周高位为157.57美元,52周低位为89.17美元,市值为144,557.07百万美元,日均成交量为32.82百万,年初至今变化为-28.86%,200天平均价为129.68美元,收盘价为104.09美元,目标价为144.00美元,潜在涨幅为+38.3%[1]。 业绩情况 - 3季度收入同比增44%至993.5亿元(人民币,下同),符合预期,较彭博一致预期低3%。调整后净利润为274.6亿元,同比增61%,较彭博一致预期的292亿元低6%,主要因收入成本增长高于预期。广告/佣金收入分别同比增24%/72%,广告收入符合Visible Alpha(VA)一致预期,佣金收入较VA一致预期低5%[2]。 - 预计4季度调整后净利润315.8亿元,利润率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2]。 盈利预测变动 - 下调2024/25年利润5%/7%,基于2025年10倍市盈率(前为13倍,反映利润增长不确定性及海外关税政策风险)[1]。 财务数据 - 2024年预计收入403,922百万元人民币,2025年预计收入540,049百万元人民币,2026年预计收入699,653百万元人民币[3][14]。 - 2024年预计线上营销服务收入200,441百万元人民币,2025年预计收入230,320百万元人民币,2026年预计收入253,961百万元人民币[3]。 - 2024年预计佣金收入203,481百万元人民币,2025年预计收入309,729百万元人民币,2026年预计收入445,692百万元人民币[3]。 - 2024年预计毛利润250,446百万元人民币,2025年预计毛利润343,807百万元人民币,2026年预计毛利润469,328百万元人民币[3]。 - 2024年预计毛利率62.0%,2025年预计毛利率63.7%,2026年预计毛利率67.1%[3]。 - 2024年预计经调整运营利润121,643百万元人民币,2025年预计经调整运营利润159,659百万元人民币,2026年预计经调整运营利润215,723百万元人民币[3]。 - 2024年预计经调整净利润124,076百万元人民币,2025年预计经调整净利润156,038百万元人民币,2026年预计经调整净利润204,184百万元人民币[3]。 - 2024年预计经调整净利率30.7%,2025年预计经调整净利率28.9%,2026年预计经调整净利率29.2%[3]。
英伟达:Blackwell开始贡献收入,Hopper需求保持旺盛
交银国际证券· 2024-11-22 08:2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未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FY3Q25英伟达业绩再超预期,收入351亿美元超指引中位数和预测,数据中心业务收入308亿美元,环比增17%,同比增112%,毛利率75%符合指引;FY4Q25指引收入375亿美元(+/- 2%),超上季度指引50亿美元,同时指引Non - GAAP毛利率73.5%(+/- 50个基点) [1] - Blackwell本季度开始向主要客户发货,管理层维持“数十亿”美元收入预测,随着其逐步发货,毛利率或先降到70%+后反弹至75%左右,FY4Q25 Hopper发货量或仍高于FY3Q25,预测Blackwell出货量在FY2Q26超Hopper成占比最高产品 [2] - 上调FY4Q25收入预测到381亿美元,其中数据中心为340亿美元;预测FY26全年收入1909亿美元,毛利率在FY1Q26见底到71.9%,到FY4Q26恢复到75.1%;预测2025/2026年调整后EPS分别为2.95/4.32美元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一览 - 52周高位148.88美元,52周低位45.50美元,市值3,578,681.70百万美元,日均成交量260.59百万,年初至今变化194.60%,200天平均价121.69美元 [4] 盈利预测 |项目|2025E|2026E|2027E|4Q25E|1Q26E|2Q26E|3Q26E|4Q26E| | ---- | ---- | ---- | ---- | ---- | ---- | ---- | ---- | ---- | |收入(non - GAAP)(百万美元)|129,290|190,902|222,999|38,124|42,022|45,666|49,439|53,775| |毛利率(non - GAAP)(%)|75.6|73.6|74.6|73.8|71.9|72.6|74.3|75.1| |数据中心收入(百万美元)|113,597|173,415|205,357|33,991|38,018|41,429|44,907|49,061| |摊薄EPS(non - GAAP)(美元)|2.95|4.32|5.19|0.85|0.92|1.02|1.14|1.26| [6] 财务数据 |项目|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收入(百万美元)|26,974|60,922|129,290|190,902|222,999| |主营业务成本(百万美元)|(11,618)|(16,621)|(32,160)|(51,016)|(57,334)| |毛利(百万美元)|15,356|44,301|97,130|139,886|165,666| |经营利润(百万美元)|4,224|32,972|80,998|121,140|145,375| |净利润(百万美元)|4,368|29,760|71,214|104,620|125,310| |Non - GAAP标准的净利润(百万美元)|8,366|32,312|73,326|107,424|128,114| |每股指标(美元):核心每股收益|0.174|1.193|2.865|4.220|5.074| |全面摊薄每股收益|0.174|1.193|2.865|4.220|5.074| |Non - GAAP标准下的每股收益|0.334|1.296|2.950|4.321|5.188| |每股股息|0.016|0.016|0.034|0.040|0.040| |每股账面值|0.882|1.723|3.059|5.611|9.055| |利润率分析(%):毛利率|56.9|72.7|75.1|73.3|74.3| |净利率|16.2|48.8|55.1|54.8|56.2| |Non - GAAP标准净利率|31.0|53.0|56.7|56.3|57.5| |盈利能力(%):ROA|10.6|45.3|66.9|61.3|49.2| |ROE|19.8|69.2|93.7|75.0|56.0| |ROIC|12.6|54.0|79.4|68.3|52.8| |其他:净负债权益比(%)|34.2|5.7|净现金|净现金|净现金| |流动比率|3.5|4.2|4.6|8.0|12.7| |存货周转天数|122.0|114.6|74.8|67.2|72.0|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57.4|41.4|39.5|42.1|43.9|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46.7|42.7|47.5|43.2|41.2| [9] 交银国际科技行业覆盖公司 |股票代码|公司名称|评级|收盘价(交易货币)|目标价(交易货币)|潜在涨幅|最新目标价/评级发表日期|子行业| | ---- | ---- | ---- | ---- | ---- | ---- | ---- | ---- | |981 HK|中芯国际|买入|26.85|32.00|19.2%|2024年11月05日|晶圆代工| |AMD US|超微半导体|买入|137.60|187.00|35.9%|2024年11月20日|半导体设计| |300782 CH|卓胜微|买入|95.25|106.00|11.3%|2024年10月31日|半导体设计| |603501 CH|韦尔股份|买入|104.92|133.00|26.8%|2024年10月07日|半导体设计| [7]
快手-W:3季度业绩符合预期;核心商业增长稳健
交银国际证券· 2024-11-22 08:19
报告投资评级 - 评级:买入[4][26] 核心观点 - 3季度业绩符合预期,收入和利润增长,维持目标价,估值处于低位,预计4季度收入继续增长,但短期股价或有波动,长期盈利趋势不变[1][2][3] 业务情况 3季度业绩 - 总收入311亿元,同比增11%,符合预期。经调整净利润39亿元(同比+24%),与预期基本一致,对应经调整净利率12.7%,环比降2.4个百分点,主要因奥运会内容版权摊销、短剧/电商补贴加大,以及AI研发投入增加[1] 业务概览 - DAU突破4亿,同比增5%,总时长同比增7%。电商GMV同比增15%,符合预期,月均动销商家数及月活跃买家数维持增长趋势,泛货架GMV占比提升至27%,电商收入增速>GMV增速。线上营销收入增20%,主要受外循环广告拉动,内循环广告增速不及电商GMV增速。直播收入受业务调整影响同比-4%,降幅进一步收窄,3季度末签约公会机构数量/签约主播数量同比增40%+/60%+。本地生活日均支付用户/GMV/收入环比增28%/26%/35%[2] 展望 - 预计4季度收入同比增10%,与此前预期基本一致。电商GMV同比增14%,行业竞争影响持续,对应全年GMV增17%。线上营销收入同比增15%,短剧/平台电商等对外循环广告拉动持续,但内循环广告增速仍将<GMV增速[2] 估值情况 - 基本维持2024/25年收入及利润预期,基于10倍2025年市盈率,维持目标价54港元。现价对应2025年市盈率8.7倍,2024 - 26年利润复合增速22%,估值处于低位[3] 财务数据 历史财务数据 - 2022 - 2024E收入分别为941.83亿元、1134.7亿元、1271.7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6.2%、20.5%、12.1%;净利润分别为-57.52亿元、102.71亿元、177.53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72.5%、-271.1%、74.7%[7] 预测财务数据 - 2025E - 2026E收入分别为1400.76亿元、1533.99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0.1%、9.5%;净利润分别为218.2亿元、265.97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3.4%、22.1%[7]
信义光能:供给侧改革有望加速行业出清,相比同业估值优势明显,上调至买入
交银国际证券· 2024-11-21 14:1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信义光能 (968 HK) 的投资评级从“中性”上调至“买入”,目标价为4.04港元,潜在涨幅为22.8%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光伏玻璃价格持续下跌,但行业大幅减产后有望进入去库周期,价格反弹可期 [1] - 公司通过扩产和冷修同时进行以降低成本,目前光伏玻璃已实现供需平衡 [2] - 供给侧改革有望出台,加速行业出清并利好能耗更低的龙头企业 [2] - 相比同业,信义光能估值优势明显,盈利较稳定,负债率低,仍可整体盈利并逆势扩产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光伏玻璃业务 - 光伏玻璃价格自5月起持续下跌,2.0/3.2毫米玻璃价格跌幅高达35%/24%,所有企业的光伏玻璃业务均已陷入净利亏损 [1] - 7月起行业开始大规模冷修,9月起不再有新产能点火,内地名义日熔量由6月最高的11.5万吨降至目前的9.8万吨,降幅达14% [1] - 公司8月如期点火马来1200吨产能,同时冷修老旧产能以降低成本,目前在产产能由年初的25,800吨降至25,200吨 [2] - 公司已建成产能中能耗较高的900吨以下窑炉仅占7%,低于另一龙头福莱特的10%和行业平均的20%以上 [2] 财务表现 - 2022-2026年收入预测分别为20,544百万港元、26,629百万港元、23,254百万港元、24,926百万港元、28,965百万港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7.9%、29.6%、-12.7%、7.2%、16.2% [4] - 2022-2026年净利润预测分别为3,820百万港元、4,187百万港元、2,732百万港元、2,715百万港元、3,988百万港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2.5%、9.5%、-34.7%、-0.6%、46.9% [4] - 2025年市盈率和市账率分别为10.8倍和0.84倍,远低于福莱特的24.5倍和1.18倍 [3] 估值与评级 - 基于1.03倍2025年市账率(相比福莱特的1.20倍折让14%),将目标价下调至4.04港元,上调至买入 [3] - 公司股价自9月17日最低收盘价以来涨幅仅18%,远低于福莱特的47% [3] - 公司光伏发电业务盈利较稳定,并可持续提供现金流,负债率也明显低于光伏玻璃同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