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搜索文档
多层次推动生态循环农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环境报· 2025-11-10 13:46
文章核心观点 - 生态循环农业是农业领域实现绿色发展和现代化转型的关键切入点 通过立体化循环突破传统平面式生产困境 目前行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需在"十五五"期间全方位、多层次推动其高质量发展 [1] 技术支撑与人才培养 -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需建立针对性、适应性、系统性的技术支撑机制 [1] - 需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评价和转化机制 并建立模式试点以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1] - 应重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通过增加分类分级技术培训课程和建设科教基地来强化理论与实践 推动专业人才向该领域聚集 [1] 产业链拓展与产业融合 - 需拓展延长循环农业产业链条 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自身小循环 并推动各产业部门间构建大循环 [2] - 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生态循环方向发展 进行精深加工 加强副产物综合利用 并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 [2] - 加强"三品一标"认证管理 探索"互联网+生态农产品"新模式 打造农文旅融合新业态 引导绿色消费 [2] - 加快构建企业间、产业间的循环产业链 推动种植、养殖、加工、服务等多产业循环链接 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2] 政策支持与投入机制 -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需在税收优惠、生态补偿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3] - 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 推进财政资金扶持政策向有重点、专项专用的方向转变 [3] - 通过财政投入引导工商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等投入 形成政府导向、农业生产主体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 [3] - 健全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 通过精深加工、生态种养、品牌化经营等模式提高生态产品价值 进而提升经济效益 [3]
广西贺州:葡萄酒叩开大湾区市场 农民增收有 “甜” 方
中国新闻网· 2025-11-04 15:13
产业模式与规模 - 公司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模式发展葡萄种植与葡萄酒酿造 [2] - 公司所在区域葡萄种植总面积已达1700亩,拥有10余个品种 [2] - 公司所在的解元村葡萄种植面积达200亩,年产量约200吨,产值约160万元 [2] 产品与市场 - 公司产品一部分销往果蔬市场,另一部分用于酿造葡萄酒,葡萄酒产品已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2] - 公司一缸(容量150公斤)葡萄酒售价可达9000元 [1] - 公司负责人计划打造本土葡萄酒品牌,并探索“葡萄酒+农业”、“葡萄酒+旅游”的融合发展路径 [2] 技术与生产 - 公司引进国外酿酒设备,并与贺州学院专业团队合作优化酿酒工艺 [2] - 公司采用限根、限产、人工除草、生物除虫等独特种植策略,确保葡萄绿色有机 [2] - 公司负责人种植夏黑、阳光玫瑰、酿酒葡萄等优质品种共31.5亩,预计总产量可达39吨 [1] 社会效益与未来发展 - 公司产业带动了30多户农户参与种植 [2] - 当地正着力打造集采摘体验、特色民宿、农家餐饮、研学教育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入股分红等模式让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4] - 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和参与果园工作,实现了收入增加 [4]
淮安市大福村着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新华日报· 2025-11-03 07:27
产业发展模式 - 公司采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一产以2850亩耕地进行稻麦轮作,并发展400亩西瓜大棚、100亩葡萄及100亩水蜜桃等设施农业和高效农业[4] - 公司结合农耕文化与果园风景推动农文旅融合,打造“一心一轴多园”布局,包括研学基地和四季采摘体验,年均接待游客超1万人次,为村集体带来30万至40万元年收入[3][4] - 公司利用近郊区位和“15分钟交通圈”优势,规划350亩村民创业点,建成近2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引进14家企业,带动260余名村民就业,并通过厂房租赁等方式为村集体贡献稳定收入[4] 财务与运营表现 - 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52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为2.9万元[5] - 田趣园占地80亩,种植十余种农作物,专供研学,并与城区多所中小学共建劳动实践教育基地,抓住春游秋游时机实现增收[2] - 创业园内企业涵盖农产品加工等领域,通过厂房租赁和服务配套为村集体创造可观收入[4] 社会服务与社区建设 - 公司将集体收入用于民生服务,将废弃厂房改建成2000平方米的幸福院,为632位60岁以上老人提供3元午餐、居家照护及健康问诊等服务[7] - 针对留守儿童,公司组织返乡大学生、退休教师等志愿者开设“福娃”兴趣班,今年暑期有89名大学生志愿者为106名留守儿童开设4期免费课堂[8] - 公司持续实施广场建设、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并举办运动会、篮球赛等文体活动,计划新建足球场以深化农文体旅融合[8]
电白力江合作社:一棵牛大力,一条共富路㉕丨聚焦兴农“新”力量
南方农村报· 2025-10-20 11:32
电白力江合作 社:一棵牛大 力,一条共富路 ㉕丨聚焦兴 农"新"力量_南 方+_南方plus 在粤西茂名市电 白区的青山绿水 间,一片片翠绿 的牛大力茁壮成 长,散发着沁人 心脾的药香。这 里孕育着一家不 平凡的农民专业 合作社——茂名 市电白区力江绿 色种植专业合作 社。成立八年 来,合作社以一 棵牛大力为依 托,探索出一 条"内强素质、 外强能力"的发 展新路,成为带 动周边农户增收 致富、推动乡村 振兴的典型样 板。 科技创新赋能, 标准化生产提质 增效 力江合作社自成 立之初,就确立 了科技兴社的发 展思路。合作社 大力引进先进农 业机械设备,配 备全自动化智能 烘干设备4套、 脱皮机、分拣机 等现代化加工设 备,建设了3间 400㎡的冷藏库 和7200多平方的 牛大力加工车 间,形成了从种 植到加工的全产 业链条。 "过去我们种植 牛大力全靠经 验,现在通过标 准化生产,产量 和品质都得到了 大幅提升。"合 作社负责人李东 打造"益力江"品 牌,延伸产业链 条 在提升产品质量 的同时,力江合 作社高度重视品 牌建设,着力打 造"益力江"品 牌。合作社通过 开展质量认证, 强化品牌营销推 广,不断提升 ...
海垦集团与乐东座谈
海南日报· 2025-10-17 10:01
合作背景与目标 - 海垦集团与乐东黎族自治县举行座谈会,旨在完善垦地融合推进机制 [1][2] - 合作基于乐东作为垦地融合和民生改善试点市县的基础,双方希望抢抓机遇实现互利共赢 [2] 具体合作领域 - 双方探讨的议题包括垦区更新和民生改善、垦区未规范管理土地整治、垦地农业产业融合以及毛公山景区规划 [2] - 合作重点在于推动空间规划、土地利用、产业项目投资建设等方面的一体化融合发展 [2] - 依托海南农垦"一场一品"战略,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共同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 合作机制与预期成果 - 双方将推行清单化管理,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效果清单" [2] - 目标包括持续改善垦区民生环境,全力化解一批历史遗留问题 [2] - 共同谋划热带特色高效农业项目,以拓宽乐东产业结构 [2]
陈刚:广西县域经济大有可为,要加快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子
广西日报· 2025-10-11 11:04
会议核心观点 - 自治区党委召开专题协商座谈会,核心目标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广西现代化建设筑牢基础 [1] - 会议强调要抢抓历史发展机遇,加快走出具有广西特色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子 [2] - 会议明确了激发干部内生动力、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三大实施路径 [3] 发展战略与路径 - 发展路径坚持“因地制宜、错位发展,产业兴县、富民增收,生态筑基、城乡融合” [3] -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时代,创造更多本地就业机会 [3] - 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县域经济新格局 [3] 产业发展重点 - 坚持三产协同、绿色发展,用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实现深度融合 [4] - 统筹制定“一县一策”产业发展规划,打造一批竞争力强的县域拳头产业和区域产业集群 [4] - 强化招商引资,坚持一把手招商常态化,吸引优质企业项目落地 [4] 政策与机制保障 - 以制定实施县域经济“创先争优”三年行动方案为契机,加大财政支持并完善激励考核机制 [4] - 深化“标准地+承诺制+全代办”改革,提升服务效能以破解企业投资堵点并激发市场活力 [4] - 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的用人导向,把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选用到重要岗位 [3]
江西广昌白莲生“金”,数十亿产业生机蓬勃
中国新闻网· 2025-08-29 16:48
产业规模与产值 - 广昌县白莲种植面积达11万余亩 年产通芯白莲9500吨 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43.4亿元[5] - 2024年白莲线上销售额突破3亿元 占总销量35%[8] - 耀莱农产品公司2024年销售水果莲8万公斤 夏季两个月销售额达1800万元[1] 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 - 采用直氮保鲜技术实现鲜莲21天保质期 推动鲜莲全国24小时达商超[1] - 新一代"太空莲66号"莲蓬比上一代产量提升10% 抗病性增强[1] - 开发莲子汁、荷叶茶饮品、莲藕汁等20余个品类150余个品种产品[2][4] - 液体菌种种植模式利用白莲废弃物制作菌棒 生产周期从6个月缩短至75天[7] 产业链延伸与多元化发展 - 从单一干莲加工拓展至赏花旅游、鲜莲采摘、深加工等多元业态[2] - 聚集20余家深加工企业 2024年新引进绿芯源等企业投入生产[4] - 莲田景区2024年吸引游客近300万人次 带动民宿餐饮等收入超2亿元[5] - 鲜莲种植亩收入从6000元提升至8000元[2] 政策支持与产业协同 - 2023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达165.64万元[4] - 通过"乡贤回归"工程引进30余家加工企业 成立130余个生产合作社[7] - 菌菇产业利用白莲废弃物实现资源化利用 成为全国知名食用菌生产大县[5][6]
我省有效保护1000多个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组群 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
新华日报· 2025-08-22 07:07
传统村落保护成果 - 江苏省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 有效保护1000个省级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组群 [1] - 全省已有79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累计公布624个省级传统村落和381组传统建筑组群 [2] - 省级传统村落名录实现76个涉农县(市、区)全覆盖 [2] 保护范围与标准 - 2017年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江苏省传统村落保护办法》 推动保护工作法制化规范化 [1] - 保护范围不仅包括历史建筑 还涵盖体现特定时期建造传统和建筑风格的建筑群 [1] - 保护对象包括新石器时代遗址、上世纪60年代青砖房、粮仓、老供销站等不同年代历史遗存 [1][2] 资金支持与金融服务 - 省级财政累计下达专项资金1.92亿元用于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建设补助 [5] - 创新推出"苏乡贷"金融服务模式 截至6月末累计授信近270亿元支持保护利用和人居环境整治 [5] 人居环境改善 - 南京市溧水区上庄投入1265万元开展乡村建设 建成交通路网污水管网等现代设施 [3] - 全省624个传统村落中有324个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占比超过一半 [4] - 236个传统村落创成特色田园乡村 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4] 活化利用与产业发展 - 苏州市明月湾村年游客量达80多万人次 门票收入500万元 [6] - 2025年春节和"五一"期间举办文化活动2800余场次 吸引游客1214万人次 带动乡村旅游收入7.15亿元 [7] -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度假、传统手工艺等适宜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6] 未来规划 - "十五五"期间将建设100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提升项目 [7] - 推动保护发展与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增强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内生动力 [7]
特色农业的升级之路
齐鲁晚报网· 2025-08-14 14:26
农业产业升级 - 沂源县东里镇推进果业振兴"221工程" 聚力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聚焦农业现代化 在一产上重塑提质 全面做实农业全链条发展路径 聚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10家以上 实现二产延链增值 同时打造集标准化种植 精深加工 流通销售 观光旅游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模式 [5] - 东安城葡萄园全产业链一体化项目实现温度 湿度和施肥的智能化管理 保证果品品质 节约人力成本 [1] - 山东星辉农业公司规划总占地面积1300亩 预算总投资3.9亿元 今年启动实施占地120亩的东星数字农业产业园项目 建设设计容量5万吨的智慧冷链物流中心 日分拣能力300吨的数字分拣配送中心 年交易10万吨的农产品交易中心和年加工3000吨的果品深加工中心 [3] 产业规模与效益 - 沂源县现有果品面积75万亩 其中苹果32万亩 年产70万吨 "沂源红"品牌价值达到149.3亿元 果品收入占群众收入的70% [7] - 山东绿果源有限公司年生产果蔬脆片达500吨 年销售额1500万元 利润300万元 利税240万元 [5] - 金黄金桃标准化生产示范园总占地面积150亩 栽植金黄金桃树1.6万株 年产金黄金桃90余万斤 年可实现产值300余万元 商品果率高达90% [11] 科技创新与品质提升 - 沂源县累计完成老果园更新重建和改造提升26万亩 实现果树品种 种植技术 管理模式的升级换代 [7] - 沂源水中锶平均含量5.48毫克/升 是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的27.4倍 土壤中锶平均含量160.5毫克/千克 超过二级丰度标准 发展富锶农产品2.3万亩 推广苹果新品种26个 [8] - 沂源建成25处数字果园 64处现代农业示范园 果品优果率和综合效益提高30%以上 [9] 产业链延伸与市场拓展 - 山东星辉农业公司全方位精准对接湖南红星农批市场 建强产供销一体化订单式集成化销售专线 确保果品销得畅 卖得出 实现果品的优质优价 [3] - 绿果源黄桃加工项目延长农业产业链 为沂源农业的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 [5] - 金黄金桃标准化生产示范园成功入选第四批"好品山东"知名品牌 福禄坪村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11]
新疆:“水产大省”养成记
新华网· 2025-08-12 14:22
核心观点 - 新疆通过科技创新和资源综合利用在干旱内陆地区发展出规模化水产养殖产业 形成三文鱼 有机鱼和盐碱水养殖等多条产业链 并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5][11] 三文鱼养殖 - 新疆天蕴在尼勒克县利用冰川雪融水资源建设三个养殖加工基地 养殖水面14.7万亩 年产能1.2万吨 采用抗风浪网箱和半封闭循环水系统进行生态养殖 [3] - 吐鲁番大河泉冷水鱼公司利用地下冷泉水 通过陆基过水养殖技术实现三文鱼规模化养殖 建有52个标准化鱼池 水体总量2万立方米 设计年产能500吨 预计今年产量350吨 [4] - 2024年新疆三文鱼加工产量超过5000吨 产品覆盖国内一二线城市 并出口东南亚 欧洲和中东地区 [5] 淡水湖渔业 - 博斯腾湖作为新疆最大湖泊(面积1600多平方千米) 去年渔业产量5300吨 预计今年超6000吨 采用禁渔期管理和生态养殖模式 生产32种鱼类及水产品 [6][7] - 乌伦古湖池沼公鱼捕捞季采取管控式捕捞 设8个捕捞点 164条渔船 预计年产量超2500吨 [8] - 赛里木湖自1998年引进高白鲑 现已形成从鱼苗孵化到餐饮的完整产业链 成为知名冷水鱼养殖基地 [8] 盐碱水养殖 - 塔里木大学研发"弃水—养殖—治沙灌溉"模式 在天鹅湖盐碱水域成功养殖罗非鱼 加州鲈等品种 去年收益20多万元 [9][10] - 十四团养殖水域达1500余亩 投放南美白对虾1515万尾 金刚虾360万尾 青蟹15.6万只等 预计年产值超3000万元 [11] - 盐碱水养殖通过建设引水渠解决水位问题 采用低密度养殖实现"以鱼养水" 显著增加水域鸟类种群 [10] 产业规模 - 新疆宜渔水域滩涂面积4600余万亩 2024年水产品产量19.25万吨 同比增长4.63% [11] - 成功实现白斑狗鱼 河鲈等土著鱼类人工繁殖 并向全国十余省份推广 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