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选择

搜索文档
聊聊张雪峰
虎嗅· 2025-09-25 14:33
张雪峰之所以能赚很多钱,主要是教育就业信息差导致的。这本来应该成为公共服务的一部分。一个学 校的学科就业情况,或者至少所有学校的学科整体就业情况,应当披露出来,而不是藏起来。你不披 露,没有张雪峰,也会有李雪峰、王雪峰。你不披露,大家也会花钱去找,无非把解决信息差的机构养 大,但这对社会的正效益有多少呢?就业数据不好看可能是学校不披露的理由,但按目前的人口趋势, 不久以后,很多学校就会自然缩编。 只要不披露,这种机构就有存在的价值,老百姓就会真金白银的选择。没有这家,还有那家。 但张雪峰有两点可能考虑欠周,足以成为他同行的警示: 一是专业化意味着不能走大V路线,定制化服务不是能靠网红效应去持续维系的。 有人讲张雪峰伤了很多学校的利益,这其实不太对,因为最终招不满的情况几乎不存在,无非就是分数 线的差异。只要学籍人口数量和招生数量比例控制好了,只有分数线的差异。所以谈不上学校利益受多 大影响,顶多对某些学科教授的声誉有影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太阳照常升起,作者:慕峰,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普通人挣了钱,要收敛、低调,尤其就业环境如此的时候。民族牌、爱国牌其实都不是护身符。以前喊 口号的多了,哪次有用? 去年还 ...
更看重专业和就业前景,越来越多考生不再追求名校光环
第一财经· 2025-07-27 18:30
高考志愿选择新趋势 - 2025年高考录取结果显示高分考生更看重专业和就业前景而非名校光环 多名636分、674分考生放弃985高校选择福耀科技大学等新型大学 [1] - 福耀科技大学在5个省份投档线均超610分 在广西和湖南的分数线超过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985高校 [1] - 上海海关学院05专业组在江苏物理类投档线达657分(全省排名2618名) 超过众多985高校 [2] 新型大学崛起 - 福耀科技大学等三所首次招生的新型研究型大学投档线比肩或超过985/211名校 [1] - 新型大学定位清晰 借鉴国际经验精准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4] - 新型大学的出现促进高校间良性竞争 [4] 传统名校面临挑战 - 北京大学在湖北本科提前批(历史类)出现征集志愿空档 因考生不服从调剂 [2] - 江西某中学3名高分考生拒报清华北大 校方最终尊重学生志愿选择 [3] - 部分够清北冷门专业分数的考生转向其他顶尖高校热门专业 [3] 就业导向选择 - 考生倾向选择"有编制"的大学专业 将未来不确定性转为确定性 如上海海关学院 [2] - 互联网/AI发展提升学生志愿选择自主性 就业竞争促使考生提前考虑职业前景 [3] - 高校需坚持特色办学定位 适应学生根据兴趣/能力/职业发展择校的新趋势 [4]
专科批次志愿填报开始 如何选择专业?专家建议:结合实际 扬长避短
央视网· 2025-07-24 18:38
高职专科院校及专业概况 - 全国高职专科院校数量达1554所 [1] - 高职专科专业覆盖19个专业大类、97个专业类、771个具体专业 [1] - 2025年拟招生专业布点目标为67898个 [1] 专业选择趋势与产业关联 - 专业布局优化方向聚焦国家战略产业:芯片、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高档数控机床 [3] - 民生需求领域专业受重视:粮食、养老、托幼等 [3] - 院校所在地产业集聚效应显著:如汽车制造业集中区域优先选择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 跨境电商发达地区侧重电子商务专业 [3][4] 志愿填报策略建议 - 职业本科大学的专科专业可共享本科师资与实训设备 办学实力较强 [3] - 建议参考同校本科类似专业设置作为专科志愿填报质量指标 [3] - 需结合考生个人兴趣与擅长领域 避免盲目跟风热门专业 [4]
高考三年之后,我逆天改命了吗?
虎嗅· 2025-07-05 19:13
高考与人生转折 - 高考被视为人生重要转折点 但真正改变命运的是长期积累和兴趣发现 [2] - 高中阶段存在迷茫期 缺乏明确目标和方向 导致学业和生活停滞 [3] - 国际政治兴趣的发现成为关键转折点 促使学习态度和人生轨迹发生根本改变 [5] 专业选择与职业发展 - 国际政治专业的选择基于长期兴趣积累 而非院校排名或就业前景 [8] - 专业热情带来显著优势 包括学术资源积累 实习机会获取和职业发展 [8] - 专业选择比院校选择更重要 兴趣匹配是长期发展的关键因素 [12] 学习与成长历程 - 兴趣驱动下完成大量专业阅读 一年内读完近百本相关书籍 [5] - 积极参与学术活动 包括模联 辩论赛和论文发表 获得多项荣誉 [6] - 建立专业学习社群 带动同学共同探索各自兴趣领域 [6] 高等教育体验 - 双非院校的专业学习体验超出预期 获得优质学术资源和实习机会 [8] - 专业热情转化为学术优势 包括论文获奖 课题参与和实习offer获取 [8] - 学历差距可通过专业积累弥补 关键在充分利用学习机会 [9] 行业认知与建议 - 志愿填报前需深入了解专业内容 避免兴趣与实际的错配 [12] - 建议通过阅读入门教材 了解专业核心课程和知识体系 [12] - 专业选择应基于个人特质和兴趣 而非单纯就业前景 [12]
没人能预测你的专业四年后会怎样,唯有热爱永恒
虎嗅· 2025-06-29 13:29
公务员职业现状 - 基层公务员面临形式主义、无用内耗、严苛层级制度等问题,导致心理压抑 [1] - 体制内父母与年轻一代对职业稳定性认知存在代际差异,前者强调"铁饭碗"优势,后者更关注个人价值实现 [1] - "上岸"群体中普遍存在"真香"心态,将月薪5000元的稳定收入视为核心优势 [1] 考公考编社会现象 - 专科警校录取热度攀升,部分警校分数线超过211高校,反映就业市场结构性失衡 [2] - 公务员体系扩张导致公共支出压力增大,体制内外供需关系出现恶性循环 [2] - 历史数据显示体制外上升空间收缩与体制内吸引力呈负相关,但体制内资源承载能力存在上限 [2] 高等教育与就业选择 - 高考志愿填报呈现功利化趋势,人文学科被系统性低估 [4] - 专业热度存在周期性波动,四年前热门专业可能出现就业饱和现象 [4] - 以考公为导向的专业选择策略面临容纳空间有限的问题 [4] AI时代就业挑战 - AI技术发展将优先淘汰标准化工具型岗位,而非单纯替代特定行业 [5][6] - 中国教育体系培养的标准化人才在AI时代竞争力存疑,个性与创意成为关键差异点 [6] - 人文素养在技术变革期的重要性超过短期技能培训 [6] 职业发展长期视角 - 经济下行期社会容错空间缩小,传统"稳定"职业的长期保障性减弱 [7] - 热爱驱动的职业选择在技术变革期展现更强韧性 [7] - 二十年前经济上行期的职业选择逻辑在当前环境下适用性降低 [7]
热爱且擅长:专业选择的应有考量
科技日报· 2025-06-23 09:20
高考落幕,志愿填报提上日程。常言道,高考是"七分考,三分报"。可全国有3000多所高校、800 多个本科专业,如何精准筛选、填报,成了家长与考生百般纠结的心事。 从现实看,近年来高考志愿填报有两大误区:一是纯就业导向,即以就业率为唯一标尺,忽略学生 兴趣与长期职业适配性。二是盲目追捧热门专业,却未深入了解专业难度、学习要求,也忽视了自身基 础。 纯就业导向者,殊不知"现在吃香不等于未来吃香"。曾几何时,土木工程专业因房地产黄金时代成 为"香饽饽",而今随着行业调整,用人需求锐减;外贸英语专业亦因跨境电商模式迭代,传统岗位需求 大幅缩水。 原标题:热爱且擅长:专业选择的应有考量 追捧热门专业者,殊不知学一门不适合自己的专业犹如"赶鸭子上架"。十多年前,物联网风靡一 时,最多一年曾有300多所高校开设物联网专业。而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物联网被视为"最难学的专 业"之一,导致不少学生因难以适应而中途转专业。 唯有擅长,方能从容应对。能力是最实在的资本,也是最核心的优势,选择擅长的领域,可以让自 己持续积累形成强大的竞争力。从小就展现数学天赋的韦东奕,一直醉心于数学研究,解决了流体力学 中"流动稳定性"核心难题,证实了 ...
张雪峰又“退网复播”,他是高考路上的收费站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6-21 11:56
高考志愿填报市场 - 张雪峰高考志愿填报服务价格从11999元/17999元涨价至12999元/18999元,20分钟内售罄,去年3小时收入达2亿元[3][4] - 行业市场规模过去十年增长10倍,全国现存1300多家相关企业,70%集中在河北[5][30] - 新三板公司旭德教育一对一咨询毛利率78.3%,百年育才规划咨询毛利率达89.34%[31] 政策演变与填报机制 - 填报机制从梯度志愿(志愿优先)转向平行志愿(分数优先),2008年后普及降低掉档风险[11][12] - 新高考模式下可填报志愿数量激增:辽宁可填112个专业,四川理论最多可填270个专业志愿[14][15] - 内蒙古取消实行20年的动态排名机制,2025年起全面改为平行志愿模式[8][9] 专业选择与产业关联 - 高校本科专业数量从309种增至845种,但985/211院校数量保持115所不变[16][17] - 专业选择与产业景气周期存在4年滞后性:2011年计算机被列为红牌专业,2012年土木工程受追捧,2022年新能源材料反成热门[24][25] - 行业人才定价取决于两大特征:持续盈利能力(如互联网大厂)和阶段性短缺(如2012年深度学习领域)[26] 商业模式与用户心理 - 典型服务包含基础信息扫盲和分数匹配方案,客单价近2万元但效果验证周期长达4年[32] - 填报复杂性催生信息差:新高考"专业+院校"模式取消调剂环节,"院校专业组"模式允许组内调剂[16] - 用户付费本质是消除不确定性焦虑,类似"封闭期4年的理财产品"购买行为[27][32]
李德美:葡萄酒不是风花雪月,却是对新人友好的行业
搜狐财经· 2025-06-18 19:55
葡萄酒专业本质 - 葡萄酒专业并非外界想象的风花雪月或轻松高薪行业,而是需要付出努力和体力的领域 [4] - 选择专业需从自身出发,明确未来生活目标和职业规划,而非仅看行业表象 [4] - 真正热爱行业的人才能在低谷期坚守,专业选择需结合个人兴趣与长期深耕意愿 [6] 北京农学院招生与教学 - 北京农学院酿酒工程专业每年仅招30人,以本地生源为主,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9] - 专业培养重点包括感官品评能力、酿造理论及市场趋势理解,需摒弃个人喜好探索消费者需求 [9] - 学生毕业后多投身酒类行业,部分深入工厂一线并在技术岗位崭露头角 [11] 年轻从业者特点 - 85后及Z世代从业者更纯粹,不为生计妥协理想,能推动中国葡萄酒多样化与个性化发展 [11] - 年轻酿酒师在表达维度上比老一辈更纯粹,被视为行业未来希望 [11] 中国葡萄酒行业现状 - 行业前景广阔且未饱和,对新人友好,岗位未被占满 [13] - 当前呈现"进口高端化、国产品质化、消费日常化"格局,但产业规模、品牌积累等与国际老牌产酒国仍有差距 [13] - 行业需时间沉淀以缩小差距,现阶段需持续积累与提升 [15] 未来行业展望 - 未来3-5年期待中国葡萄酒走进千家万户,消费者可轻松购买本土产品 [15] - 部分企业已在推动平价优质葡萄酒普及,预计不久将实现 [15] - 葡萄种植是行业薄弱环节,亟需技术人才提升田间工作水平 [17]
张雪峰是人生路上的收费站
投资界· 2025-06-18 15:47
高考志愿填报市场分析 市场概况 - 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市场规模在过去十年翻了十倍[3] - 张雪峰直播间的高考志愿填报服务(11999元/17999元两档)去年2万个名额被抢空,今年涨价1000元后20分钟内售罄[3] - 中国正常运营的高考志愿填报相关企业有1300多家,近70%来自河北[23] 商业模式 - 新三板上市公司旭德教育一对一咨询业务毛利率达78.30%,百年育才规划咨询业务毛利率达89.34%[24] - 志愿填报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报考规则/专业/院校的基础信息扫盲和根据具体分数确定填报方案[25] - 志愿填报咨询的附加值更多是对庞杂信息的筛选整理,解决信息差问题[25] 高考志愿填报机制演变 机制变化 - 高考志愿填报机制经历了从估分报志愿转向知分报志愿(1995年后),从梯度志愿转向平行志愿(2008年后)[6] - 平行志愿模式下分数最高的考生优先获得投档资格,分数越高选择余地越大[7] - 内蒙古的"动态排名、精准定位"机制在2025年起切换为平行志愿模式[6] 新高考模式 - 新高考模式下志愿填报分为"专业(类)+院校"和"院校专业组"两种模式[9] - 采用"专业(类)+院校"的辽宁本科批次可填112个专业,采用"院校专业组"的四川最多可填270个专业志愿[9] - 新高考模式下专业的权重超过学校,高校本科专业从309种增加到845种[10][11] 专业选择与行业发展 专业选择困境 - 专业的受欢迎程度滞后于产业发展,2011年计算机科学曾被列为"红牌专业",但2010年后成为高附加值产业延伸[18] - 专业选择与行业景气错配,2012年学金融四年后进银行降薪,学材料反而赶上新能源领域投资热潮[19] - 高校专业设置受产业影响,2017年电竞热度爆发后三年内60多所高校开设电竞专业,但2022年行业收入首次下滑[19][5][6] 人才定价因素 - 决定人才定价的是具体产业和公司,高薪酬岗位企业需具备长期持续盈利能力或面临阶段性人才短缺[19] - 行业上升期会创造阶段性人才紧缺,如2012年后深度学习突破导致研究者供给不足[21] - 比亚迪2022年营收4000亿、净利润同比暴涨449%后,800名清华北大毕业生应聘[20] 市场焦虑与消费心理 - 志愿填报复杂性增加导致信息差扩大,为咨询机构创造利润空间[12] - 志愿选择影响职业生涯,"把高考的每一分在未来最大化变现"成为具体目标[13] - 志愿填报咨询类似消除不确定性的安慰剂,技术门槛不高但能缓解焦虑[26][27]
张雪峰是人生路上的收费站
创业邦· 2025-06-18 11:13
高考志愿填报市场发展 - 高考志愿填报市场规模过去十年增长十倍[4] - 张雪峰团队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定价分别为12999元/18999元 较2022年涨价1000元 20分钟内售罄[3] - 行业头部企业毛利率惊人:旭德教育一对一咨询业务毛利率78.3% 百年育才规划咨询业务毛利率达89.34%[25] 高考志愿填报机制演变 - 填报机制经历两次重大变革:1995年从估分报志愿转向知分报志愿 2008年从梯度志愿转向平行志愿[7] - 新高考模式下志愿数量激增:辽宁采用"专业+院校"模式可填112个志愿 四川"院校专业组"模式最多可填270个专业志愿[11] - 内蒙古施行近20年的动态排名机制2025年废止 改为平行志愿模式[7] 专业选择与产业周期错配 - 高校本科专业数量从309种增至845种 但专业增减调整频繁导致信息差扩大[13] - 典型案例显示专业选择滞后产业周期:2011年计算机被列为红牌专业 但2010年后成为高附加值产业核心[18][20] - 产业影响高校专业设置:2017年电竞热催生60多所高校开设相关专业 但2022年行业首次出现收入下滑[20] 行业竞争格局与商业模式 - 全国现存1300多家志愿填报企业 近70%集中在河北[24] - 典型服务模式包含基础信息扫盲和分数匹配方案 客单价最高达18999元[26] - 行业技术门槛主要体现在信息整合能力 但服务效果存在四年延迟验证的特性[26] 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 - 决定人才定价的核心要素是产业盈利能力和阶段性人才短缺 典型案例显示比亚迪2022年营收4000亿元后吸引800名清北毕业生[21] - 专业权重超过学校:过去十年大学数量增400所但985/211院校保持115所 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未扩容[12] - 行业上升期创造人才紧缺窗口 如2012年后深度学习突破导致算法人才供给严重不足[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