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工智能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马斯克称美政府无可救药,债务重压下改革碰壁,特朗普也无力回天
搜狐财经· 2025-09-13 11:01
其次,让马斯克深感失望的还有联邦政府令人绝望的低效运作。2024年,马斯克曾接受邀请出任美国政府效率改革特别顾问,负责推动联邦政府的数字化转 型和机构精简。他雄心勃勃地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包括引入自动化办公系统、裁撤冗余部门、优化采购流程等。然而,这场改革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 力:超过5000名联邦雇员被裁减,数十个存在浪费现象的政府项目被叫停,这立即引发了工会组织的强烈抗议和国会两党的激烈争论。在演讲中,马斯克坦 言这段经历让他身心俱疲,不仅改革计划最终流产,还让他的商业声誉受到不小的影响。 2025年9月,在洛杉矶举行的全球科技领袖峰会上,特斯拉和SpaceX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发表了一番震惊全场的言论。面对台下数百名科技精英和政府代 表,这位向来直言不讳的企业家毫不掩饰地表示:自今年5月以来,我就再未踏足华盛顿特区,因为在我看来,整个联邦政府系统已经病入膏肓,基本无可 救药。更令人震惊的是,他随后发出严厉警告:如果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革命不能帮助我们解决国家债务这个定时炸弹,那么整个美国经济体系都 将面临崩溃的危险。 这番言论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引发海啸般的讨论。推特、脸书等平台的 ...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为企业海外经营保驾护航 为全球人才提供贴心服务 企业出海人才落地都有“智能导航”
解放日报· 2025-09-11 09:48
记者 牛益彤 作为立足上海、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重要门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正加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 的开放枢纽和国际化中央商务区,为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提供坚实支撑。为何"大虹桥"能成为企 业"闯世界"的出发地、国际人才"落下来"的栖息地?记者走访虹桥海外发展服务中心与虹桥国际人才服 务中心,一探究竟。 高效匹配全球资源 "我是一家纺织企业,打算在越南投资,有没有可推荐的园区?"在虹桥海外发展服务中心,天册荣 科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演示其开发的"Aura投资去哪"平台。企业只需清晰说明需求,不到半分钟,系统 便会生成5个越南园区的详细对比报告,涵盖优惠政策、物流费用、配套服务等关键信息。 以往,企业赴海外设厂选址要么依赖熟人介绍,要么需对接多家中间商,不仅耗费大量时间与人 力,获取的信息还常存在偏差或滞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让海外选址从"盲 目摸索"变为"精准匹配"。 全球人才的"贴心站" 距离海外发展服务中心仅几百米的虹桥国际人才服务中心,同样是一派繁忙景象。在这里,外国人 才可同时申请永久居留证与驾驶证,整个流程仅需3个工作日,较以往缩短了12天;中心还开通24小时 自助服务, ...
智能客服在电商领域的应用:助力减轻客服人员压力
搜狐财经· 2025-09-05 11:40
智能客服行业背景 - 电商行业蓬勃发展 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部分 [1] - 电商平台用户数量不断增加 商家面临巨大客服压力 [1] - 智能客服应运而生 在电商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 [1] 智能客服技术原理 -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自动化客户服务系统 [3] - 通过自然语言处理 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理解用户语言 [3] - 预先设定大量常见问题和答案 通过关键词匹配和语义理解快速反馈 [3] 电商领域应用场景 - 快速响应用户咨询 实时在线避免用户长时间等待 [4] - 探域智能体实现三秒响应 自动生成话术 [4] - 精准解答常见问题 节省用户时间减轻人工客服负担 [5] - 根据用户浏览历史和购买行为提供个性化推荐 [6] - 处理退换货申请 退款流程等售后问题 提高处理效率 [7] 对客服人员支持作用 - 减轻重复性工作 让客服人员专注于复杂问题解决 [8] - 提供辅助支持 对复杂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信息整理 [10] - 帮助人工客服更快了解问题核心 提供更精准解决方案 [10] 技术局限与发展前景 - 对复杂情感问题或需要高度灵活处理的情况存在局限性 [11] -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 智能客服性能将不断提升 [11] - 未来有望与人工客服更好协同工作 实现更高效人性化服务 [11]
马斯克亲口证实xAI代码库被盗,涉案前员工被起诉,已跳槽OpenAI
36氪· 2025-09-01 16:05
刚刚,马斯克自曝,xAI的整个代码库都被偷走了。 就在今天,xAI起诉了一名离职员工,指控他窃取商业机密。 而且按xAI的说法,这名员工已经跳槽到了OpenAI。 前有离职研究员威胁Meta,后有新员工从xAI窃密,让网友不禁要问上一句,为什么总是OpenAI。 虽然xAI在这起案件中并未将OpenAI列为被告,但这波奥特曼挖马斯克墙角,也是挖到了烫手山芋。 到目前为止,被告员工和OpenAI均未进行任何置评。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窃密事件发生之前,这位前员工刚刚将手中的xAI股权套现,累计获得近700万美元。 尴尬的是,这位被告前员工还是硅谷AI争夺中最受关注的华人。 离职员工偷走xAI整个代码库 这名离职华人员工是Xuechen Li,xAI向加州北区联邦地方法院递交的起诉书显示,xAI一共对他进行了四项指控。 指控包括违反保密协议、侵犯商业秘密、违反加州计算机数据法规和欺诈,诉求则包括赔偿金和禁止加入OpenAI等竞争对手的禁制令,以及交出要求 Xuechen Li交出所有涉案设备和账户。 8月11日,xAI在例行的安全软件日志审查中发现了数据外泄的迹象,立即向Xuechen Li发函,指出发现了他非法外 ...
“十年九旱”的西北,如今为何暴雨频发?
虎嗅· 2025-08-31 22:28
西北地区降水模式变化 -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和径流量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持续增加 部分干涸湖泊水位回升 洪水事件更加频繁 但降水呈现"东多西少"空间分布格局 [2] - 极端降水事件频率 强度和持续时间显著增加 新疆北部 河西走廊及陇中地区尤为明显 兰州等城市突发性强降水事件增多趋势明显 [2] -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大气持水能力增强 北极增温及热带气旋活动变化调整水汽输送路径 使更多水汽深入内陆 [2] 链式灾害特征与成因 - "短时强降水—山洪—城市内涝"链式灾害在西北地区已成为频发态势 非偶然现象 [3] - 全球变暖导致大气能量和水汽含量增加 副热带高压北抬使水汽深入西北内陆 改变区域降水格局 [4] - 西北多山地丘陵地形使强降水迅速汇聚形成山洪 城镇集中于河谷地带导致承灾体高度集中 [5] - 城市化进程中地表硬化 河道侵占 排水系统能力不足削弱自然调蓄功能 放大极端天气致灾效应 [6] 城市气候脆弱性表现 - 自然条件先天不足:降水集中且变率大 易旱涝急转 河谷盆地地形抬升作用显著 生态本底脆弱土壤保水能力差 [7] - 社会经济承灾能力弱:基础设施设防标准基于历史气候 快速城市化扩大承灾体暴露度 防灾减灾资源有限 [7] - 应对极端暴雨能力弱:老城区排水系统标准不高 大雨易导致事故 [7] 预报技术现状与挑战 - 数值预报模式进步使强降水预报能力稳步提升 2024年青海大通暴雨提前24小时准确预报落区 暴雨红色预警提前量达58分钟 [8] - 短期晴雨预报准确率超80% 暴雨预警信号准确率达90%以上 [8] - 西北地形复杂观测站点稀疏 局地突发性对流性暴雨预报仍存挑战 时间地点量级预报存在不确定性 [8] 预警能力提升方向 - 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精密监测网弥补观测空白 [8] - 发展公里级精细化区域数值预报模式更好刻画地形与云雨物理过程 [8] - 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数据融合和预报解释应用 [8] - 优化预警信号导向的"叫应"机制解决预警发布最后一公里问题 [8] 气候数据转化防灾建议 -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将大尺度预测降尺度至城市尺度生成高分辨率预估产品 [10] - 结合下垫面信息和社会经济数据开展暴雨内涝风险评估识别高风险区域 [10] - 修订排水防涝工程设计标准 优化海绵城市布局 建立分级气候风险预警响应流程 [10] - 建立动态适应路径定期更新预测数据调整防灾策略形成闭环管理 [11] 跨部门合作挑战与对策 - 存在气象数据与工程设计参数格式标准不一 部门间数据共享机制不畅等数据壁垒 [12] - 气候风险长期性与工程决策当期效益矛盾导致政策落地难 [12] - 需建立跨部门协作平台推动数据标准化 提供用户友好型产品 将气候适应纳入长远规划 [12] 未来极端降水预测与标准修订 - CMIP6多模型模拟显示未来西北降水总量和极端降水强度均增加 高排放情景下增幅更显著 [14] - 过去几十年一遇极端降水事件将更频繁 传统基于气候平稳性假定的工程设计可能系统性低估未来风险 [15] - 建议采用最新数据重新计算设计值 引入非平稳性频率分析理论 增设气候变化调整系数 [15] - 兰州排水系统基于历史气候条件 可能存在低估风险 需尽快开展标准修订和工程改造 [15] 传统措施失效风险与地形效应 - 工程性措施和预报预警可能因降水变率加剧而失效 超越设计标准的暴雨可使排水系统饱和 [16] - 长期干旱后土壤下渗能力下降加剧地表径流 极端干旱导致水库蓄水不足但暴雨提升调度难度 [16] - 黄河河谷地形及周边山地存在地形强迫增强效应 对气流动力抬升使降水效率增高强度更大 [16] 高风险区域识别 - 气候风险评估模型能识别黄河及其支流河道沿岸洪泛区 湿陷性黄土沟壑区与山前斜坡带 [19] - 城市低洼易涝区及排水系统能力不足区 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影响区均为高风险区域 [19] - 高风险区域识别可为国土空间规划和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0]
俄乌,突发!10万大军集结!
券商中国· 2025-08-30 18:41
俄乌军事局势动态 - 俄军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集结多达10万兵力准备进攻行动[1][2] - 俄军过去一周在顿涅茨克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控制6个定居点[2] - 俄军每月占领600至700平方公里领土 乌军损失逾34万人和逾6.5万件装备[3] 俄罗斯军事部署进展 - 2025年俄军对乌军146个关键目标实施35次大规模集群攻击[3] - 乌克兰62%的关键军工企业受损[3] - 俄军部队已接收22725辆摩托车和全地形车 年内将再接收12186辆[3] 美国对乌军售支持 - 美国批准向乌克兰出售价值1.5亿美元星链设备及1.79亿美元爱国者导弹维护设备[5] - 拟向乌出售3350枚增程攻击导弹和3350套GPS导航系统[5] - 挪威 丹麦 瑞典和荷兰为价值10亿美元美国制造装备提供资金[8] 北溪管道爆炸调查 - 德国警方确认6名乌克兰籍嫌疑人并发出逮捕令 另1名或已死亡[9] - 破坏团队使用伪造罗马尼亚护照和官方签发乌克兰假护照[9] - 嫌疑人经波兰入境德国 租用帆船使用高爆炸药摧毁3条天然气管道[9]
人民日报推出“江山如画”系列短视频
人民日报· 2025-08-18 05:49
媒体内容策划与制作 - 人民日报社推出"江山如画"系列短视频第一期《不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将于8月18日全网上线 [1] - 该系列以十余件抗战美术经典为基底,采用数字水墨技术进行再创作,融合动画影像、原创歌曲与当代叙事,实现从静态画作到立体叙事的跨媒介转化 [1] 技术应用与创新 - 项目依托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历代名画与发展新景,通过数字时代的视觉手段弘扬抗战精神 [1] - 采用"丹青为媒、时代为魂、技术为舟"的创作理念,完成古今共笔的盛世画卷创作 [1] 项目定位与意义 - "江山如画"是人民日报社文艺宣传协调机制下的美术融媒重点项目 [1] - 作品旨在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气象万千,传递"江河滔滔,山海远阔,如歌岁月,画笔共执"的创作意蕴 [1]
涉巴拿马运河,中方在安理会驳斥美国:停止造谣生事
环球时报· 2025-08-13 06:57
巴拿马运河主权争议 - 美国代表在联合国安理会会议上炒作中国在巴拿马运河影响力增强的言论 声称可能威胁国际贸易与全球安全 [1] - 中方代表严正驳斥美方言论 指出美方炮制谎言是为控制巴拿马运河制造借口 [1][4] - 巴拿马总统重申对运河拥有完整主权 强调运河永久中立地位需所有国家尊重 [1] 巴拿马运河运营现状 - 巴拿马运河是世界航运重要战略枢纽 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 每年为全球贸易运输数以亿吨货物 [1] - 巴拿马运河管理局发言人明确表示运河完全由巴拿马人运营 否认中国影响力增强的说法 [3] - 巴拿马政府多次就所谓"中国控制运河"等言论作出澄清 [3] 美国对巴拿马运河的施压行动 - 美国国务卿要求巴拿马"立即改变"所谓中国对运河的"影响和控制" [3] - 美国贝莱德牵头财团计划收购香港长江和记实业旗下运营巴拿马运河港口的大部分股份 [3] - 美国政府寻求让美船只免费通过巴拿马运河 并宣称已在运河部署军队 [3] 国际海上安全形势 - 国际刑警组织秘书长警告海上安全面临多重威胁 包括海盗活动 武装抢劫 跨国犯罪及网络攻击风险 [1] - 特别指出不法分子可能利用AI技术攻击网络安全防护薄弱港口 对全球港口运营和航运安全构成挑战 [1] 中方立场与回应 - 中方代表强调尊重巴拿马对运河主权 承认运河作为永久中立国际水道的地位 [4] - 指出美国霸权主义和单边行径加剧全球海上安全风险 [4] - 批评美国未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单方面开发国际海底资源等行为 [4]
Viant(DSP) - 2025 Q2 -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5-08-12 05:00
业绩总结 - 2025年第二季度的收入为7,790万美元,同比增长18%[4] - 2025年第二季度的贡献(ex-TAC)为4,840万美元,同比增长16%[4] - 调整后的EBITDA为1,130万美元,同比增长46%[4] - 2025年第二季度净收入为1,787,000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1,488,000美元增长20.1%[48] - 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为1,520,000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1,726,000美元改善12.0%[49] - 2025年第二季度非GAAP净收入为8,012,000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7,207,000美元增长11.1%[48] - 2025年上半年非GAAP净收入为10,801,000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8,555,000美元增长26.3%[49] 用户数据 - 2025年第二季度的CTV广告支出占总广告支出的近45%,创下Q2新高[5] - 与家庭ID相关的广告支出同比增长15%[5] - 2025年第二季度的员工人数为373人,较2024年同期的336人增长11%[55] - 2025年第二季度每位员工的贡献(不含TAC)为517,000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468,000美元增长10%[55] 未来展望 - 公司建立了超过2.5亿美元的潜在年度广告支出机会的增长管道[5] - 2025年第二季度的调整后EBITDA和贡献ex-TAC的具体数据尚未提供,未来的GAAP财务结果可能受到不可预测的影响[35] 财务指标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73亿美元,且无债务[5] - 非GAAP运营费用同比增长16%,环比下降1%[14] - 调整后的EBITDA占贡献(ex-TAC)的比例为23%[6] - 2024年第一季度调整后EBITDA占贡献(ex-TAC)的比例为9%,第二季度为23%[44] - 2025年第二季度每股基本收益为0.02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0.00美元有所改善[48] - 2025年上半年的加权平均稀释普通股在外流通股数为21,187,000股,较2024年同期的19,198,000股增加10.4%[49] 费用和支出 - 2025年第二季度股票基础补偿费用为6343千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5537千美元增长14.5%[51] - 2025年第二季度的折旧和摊销总额为4,559,000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4,167,000美元增长9.4%[53] - 2025年第二季度经营活动提供的净现金为20,934,000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14,369,000美元增长45.5%[57] - 2025年第二季度经营活动提供的净现金减去经营资产和负债变动为13,693,000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12,206,000美元增长12.1%[57]
脑机接口技术不断发展,我们准备好了吗
新华社· 2025-08-03 15:02
脑机接口技术发展现状 - 脑机接口技术在人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直接通信通道,推动人机交互方式演进并开辟脑科学研究和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新路径[1] - 德国CorTec公司研发的32通道"电极垫"可双向记录大脑神经元电活动并实施电刺激[1] - 美国"神经连接"公司采用1024微电极植入体实现与神经元直接连接,全球已有5名重度瘫痪患者通过该技术实现基础"脑控"功能[2] 临床应用案例 - 美国一名52岁中风瘫痪患者植入CorTec脑机接口芯片,尝试通过康复训练结合大脑刺激恢复神经通路功能[2] - 华盛顿大学研究证实存活神经元在外部刺激下可形成新通路,帮助大脑"重新学习"丧失功能[2] - 帕金森病患者通过神经刺激器改善运动功能的传统应用已有数十年历史[2] 技术商业化进展 - "神经连接"公司宣布将在英国开展新临床研究,测试芯片对重度瘫痪患者控制数字设备的辅助作用[2] - 可植入脑机接口与人工智能结合推动研究领域拓展,吸引科技资本持续关注[2] 伦理与法律挑战 - 脑机接口直接接触思维产生区域,引发数据所有权、设备管理权限和意志纯粹性争议[3] - 神经科学家指出大脑活动信号输出可能导致思想、情感等隐私信息被全面获取[3] - 法学专家认为深度交互后芯片应视为人体部分,需重新界定厂商硬件/软件产权边界[3] 未来技术影响 - 情绪自动调节功能可能被动改变使用者自我认知方式[4] - 技术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与世界互动模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