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

搜索文档
中国的“和”蕴含深刻的世界性(环球热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24 06:22
李集雅的学术背景与成就 - 首位将《论语》和《中庸》翻译成意大利语的汉学家,40余年致力于汉学研究及中意文化交流 [3] - 1982年进入威尼斯大学学习中文,1984年赴北京语言大学进修,1985年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接触《庄子》等典籍 [4] - 1992年起在威尼斯大学教授汉语、中国哲学等课程,2020年成为该校首位女性校长 [4] 翻译工作与文化传播 - 翻译《论语》《中庸》时注重汉字结构解析,如“仁”由“人”和“二”组成,强调人际关系内涵 [5] - 著作《儒家》向意大利读者系统介绍儒家思想脉络,认为其是全球性哲学与生活方式 [6] - 计划将《山海经》及中国志怪小说引入威尼斯大学课程,以多样性文学吸引学生 [9] 对“和”理念的现代诠释 - “和”涵盖和谐、包容、可持续发展,体现环境、经济与社会多维度平衡 [7] - 认为“和而不同”是解决当代文明冲突的关键,倡导差异共存而非绝对一致 [7] - 指出中国经典如《大学》的“止于至善”为当代政治思想提供源头活水 [7] 中意文明共鸣与教育实践 - 强调意大利与中国共享家庭价值观和友善传统,文化亲近性显著 [8] - 威尼斯大学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合作学生交流项目,促进实地文化体验 [10] - 主张语言学习不可替代,中文专业学生需从大二学习文言文以深入理解中国文化 [9][10] 未来人文交流展望 - 呼吁年轻人成为当代“马可·波罗”,通过交流续写中意友谊 [10] - 高校责任包括经典文本教学,如精读《论语》《中庸》选段 [9] - 认为AI时代仍需语言学习,因语言承载思维方式差异 [9][10]
济宁|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落幕后,济宁暑期旅游热度攀升印证文旅引力
大众日报· 2025-07-16 10:39
文旅业态升级 - 曲阜尼山鲁源村景区通过AI机器人"探源者"、数字光影秀、沉浸式游园等新文旅元素,打造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体验项目,提升游客文化自豪感[2] - 景区将论坛青年辩论会话题融入文旅设计,游客可通过NPC或数字交互设备互动,学习"仁义礼智信"等儒家价值观[2] - 曲阜市推出尼山夜游、明故城夜游及《金声玉振》等文艺演出,孔子博物馆利用AI和AR技术打造沉浸式数字临展,强化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体验[3] 区域联动与营销 - 泗水县围绕尼山主题拍摄216条短视频、撰写36篇文稿进行全媒体推广,并举办首届乡旅咖啡节,吸引6000余名游客,带动周边餐饮、住宿及农产品消费增长[3] - 龙湾湖艺术小镇活动整合10余辆主题咖啡车、20余个文创摊位及湖畔美食区、音乐会等,形成多元化消费场景[3] 文化影响力拓展 - 尼山论坛推动儒家文化从学术研讨向实践转化,如中医药论坛成果渗透基层卫生体系,文化遗产论坛议题转化为学校"非遗"课和博物馆社教活动[4] - 孔子研究院计划加强儒家文化对外传播,探索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路径",论坛为济宁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4]
在尼山,对话世界文明
人民日报· 2025-07-11 06:52
论坛概况 -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于7月9日至10日在山东曲阜尼山举办,主题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 [2] - 论坛下设6个分议题,包括"文明的起源与未来发展""儒家文化的世界意义和时代价值"等,举办2场主旨演讲、4场高端对话、8场分组对话会及7场平行论坛 [2] - 参会嘉宾500余人,其中国际嘉宾近300人,来自70多个国家,包括外国政要、驻华使节、国际组织代表等 [2] 论坛历史与定位 - 自2010年首届论坛以来已举办11届,首届主题为"和而不同与和谐世界",历届主题紧扣文明交流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3] - 论坛定位为不同文明对话交流平台,旨在化解偏见与误解,推动文明互鉴和谐共生 [3] - 尼山作为孔子诞生地,论坛依托儒家文化资源,成为全球学者探讨文明价值的重要场所 [3] 主题解读与学术活动 - 主题体现儒家"和而不同""仁爱"等价值观,反对单边主义,倡导国际合作共赢 [5] - 论坛举办38场学术活动(主论坛16场、平行论坛22场),400余名学者参与,其中国外专家220余名,超过230名学者发表演讲 [5] - 新增高端访谈、分组对话等互动形式以促进交流 [5] 国际反响与文化传播 - 马尔代夫副总统评价论坛"恰逢其时",柬埔寨国务大臣强调现代化需铭记文化本源 [4] - 韩国学者认为主题体现了对不同文明的尊重与平等交流共识 [4] - 论坛邀请国内外媒体及自媒体实地报道,举办"尼山杏坛"演讲并制作多语种视频,同期推出"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 [6]
倾听尼山2025|“尼山”共识:不同文明之间急需加强交流互鉴
经济观察报· 2025-07-10 17:48
文明交流的紧迫性 - 全球560余位中外嘉宾齐聚尼山论坛探讨"和合共生"之道 [2] - 地缘冲突加剧、贸易壁垒增加背景下论坛主题聚焦"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3] - 人类文明演化过程中不同文明相处问题日益凸显 [5] 东西方文明交流现状 - 中国儒家思想在印度多层级教育体系中广泛传播 [8] - 德国曾兴起儒家研究热潮但当前相关德文书籍稀少 [9] - 中国对外国文学翻译数量是外国译中数量的70倍 [11] 文明互鉴的实践路径 - 建议将文明交流融入教育体系如开设课程、建立研究中心 [15] - 英国中文学习者少于德法但对中国文化兴趣浓厚 [15] - 国际法需从西方单一文明转向多元文明共同书写 [16] 儒学的全球传播潜力 - 儒学三期说提出从曲阜走向世界应对西方文明挑战 [17] - 东方文明包容性特质可为全球和平提供思想资源 [8] - 需加强儒家思想在欧洲的展示以重建东方文化热潮 [10]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明冲突 - 全球6500种语言和多元文化亟需相互理解以避免暴力冲突 [14] - 当前世界秩序由西方主导500年带来物质文明与冲突并存 [15] - 科技发展使人类具备摧毁地球能力需通过文明互鉴达成合作 [16]
当AI问计儒学,中国探索“科技+文明”新形态
新华社· 2025-07-10 16:10
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 - 山东曲阜鲁源村推出《鲁源奇妙夜》文旅产品,融合数字光影秀、积分式研学、沉浸式游园等新元素,为游客提供跨越2500年的"儒学探源"体验[1] - 景区通过AI机器人"探源者"引导游客,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场景的创新融合,游客可沉浸式感受明"礼"生活方式[2] - 该产品成为曲阜文旅多业态融合典范,通过实景演出和互动场景设计,增强游客对儒家思想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1] 人工智能与文化传播 - 尼山论坛与会专家认为AI技术压缩时空距离,使沉浸式文化产品实现文明"具身化"传播,扩展文明新表达形态[2] - 行业尝试将儒家"礼"理念融入AI技术设计,使其成为文化差异"调和者",借鉴"和而不同"智慧建立算法动态调节机制[5] - 业内人士呼吁AI发展需根植人文土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6] 科技伦理与行业规范 - 专家指出AI对人类身份认知、文化传承及伦理体系的影响尚不明确,需关注其对道德塑造和代际价值观传递的深层影响[2] - 行业建议建立审慎评估机制,通过制度设计将民族文化特色嵌入AI体系,使其成为服务社会进步的建设性力量[6] - 论坛提出需建立立法监管体系明确AI应用边界,同时推进科技伦理教育培育大众判断能力[6] 人机关系哲学思考 - 学者强调AI发展应趋向"把人当人",避免技术霸权,需在儒家思想框架下设置伦理"围栏"[5] - 行业认为在"人机共生"共识下,建立"以人为本"的伦理坐标系比技术迭代更为紧迫[5] - 建议开发者怀有恻隐之心,用儒学智慧引导AI技术发展方向[5]
“尼山”共识:不同文明之间急需加强交流互鉴
经济观察网· 2025-07-10 09:27
文明交流与互鉴 - 来自全球560余位中外嘉宾参与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 探讨不同文明"和合共生"之道 [1] - 论坛主议题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 聚焦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挑战 [1] - 各国专家学者形成共识 不同文明之间急需加强交流与互鉴 [2] 东西方文明特性 - 东方文明(中国 印度)具有和平特性 以包容 非侵略性思想为核心 [4] - 中国儒家思想在印度教育体系中有广泛传播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流传甚广 [3] - 德国曾对中国儒家思想形成研讨热潮 但当前相关德文书籍和文献已非常稀少 [4] 文明交流现状 - 中国对外国文学翻译数量与外国对中国文学翻译数量的比率约为70:1 显示中外了解程度不平衡 [5] - 英国大学中文系学生数量少于德文 法文 但学生对中国文化 烹饪 艺术文字兴趣浓厚 [7] - 全球有200多个主权国家和6500多种语言 文化多样性显著 [6] 文明交流方式 - 文明交流应融入教育体系 开设大中小学课程 建立研究机构和学者互访机制 [7] - 国际法应从西方单一文明法转变为多元文明共同书写的法律体系 [8] - 需通过政府支持 机构推动和个人往来等多层次方式促进文明交流 [7] 儒学发展前景 - 儒学发展分为三期:从曲阜到中国 到东亚 再到走向世界应对西方文明挑战 [8] - 当前处于儒学第三期起点 需对西方文明挑战做出创造性回应 [8] - 儒家思想是区域历史经验总结的升华 具有超越意识形态和政治的普遍性 [8]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今明两日在曲阜尼山举办
大众日报· 2025-07-09 09:06
文化论坛与学术交流 -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于7月9日至10日在曲阜尼山举办,聚焦儒家文化与现代议题的融合[1][2] - 论坛吸引了来自13个国家的22名国际汉学家参与驻研计划,已举办多场学术对话会,包括"儒学作为哲学研究的当代意义"等主题[3][4] -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16所高校合办研究生院,招收1836人,并设立海外分中心和研究基地,推动"尼山品牌"国际化[4] 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 - 山东广饶傅家遗址发现距今4750年前的史前母系社会组织,为世界首次确证[7] - 山东推进"海岱考古"工程,城子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研学热点,打破"中国文化西来说"[7] - 全省博物馆达839家(国家一级馆32家),国有可移动文物286万余件(套),全部实现数字化保护[8] 古籍整理与数字化 - 《齐鲁文库》计划出版13亿字、4000多册典籍,已整理出版《儒典》1816册和《齐书》1096册[8] - 山东省古籍数字资源平台上线408种古籍(4903册),提供36万余拍数字资源,支持智能检索和跨终端阅读[8] 文化惠民与乡村振兴 - 济宁市兖州区开展非遗"课目制"活动100余场,覆盖群众3.7万余人,推动非遗进社区[10] - 山东打造"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覆盖1200多个乡镇和5万多个村,带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12] - 全省开展移风易俗小戏小剧巡演,整治高价彩礼等陋习,推动乡村文明建设[11]
倾听尼山2025|王建宝:以儒寻根,构建全球新商业文明
经济观察报· 2025-07-06 17:13
儒家商业伦理与现代企业实践 - 儒家思想强调"重农不轻商",倡导通过正当商业活动实现个人与社会繁荣,与西方"重农抑商"传统形成鲜明对比 [10][12] - 儒商精神五大核心:明分工、通有无、反垄断、行公益、重生态,体现商业文明的特殊性与复杂性 [14] - 当代企业需建立"五位一体"责任观(供应商/员工/客户/社区/股东),避免贪婪性扩张 [19] 新商业文明构建路径 - "学以成人、商以载道"八字纲领:商业活动需承载人道与天道,通过财富弘扬天人合一精神 [15] - 企业需从经济人理性(法治/创新)升级至文化人认同(传统经典)和生态人信仰(万物共生) [24] - 反对与民争利的经营模式,引用"拔葵去织"典故警示企业应专注核心领域,为产业链留生存空间 [22] 行业现存问题与儒家解决方案 - 超长账期问题反映商业伦理缺失,根源在于缺乏文化认同与主体意识 [18] - 企业底线思维缺失,需践行"不做赔不起生意"原则,避免"凶财"积累 [20][21] - 分工理论启示:社会有机运转依赖专业协作,企业过度多元化会破坏产业生态平衡 [14][22] 典型案例分析 - 广西旅游企业以"横渠四句"为企业精神,实践"风险可控"的底线经营哲学 [6][20] - 历史对照:欧美早期野蛮发展阶段仍保持宗教约束,反衬当代中国需重建文化根基 [17] - 汽车行业账期乱象体现供应链霸权,需通过文化认同建立契约精神 [16][18]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将于7月9日至10日在曲阜尼山举办
大众日报· 2025-07-05 08:22
论坛概况 -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将于7月9日至10日在曲阜尼山举办,主题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 [1] - 论坛下设6个分议题,包括"文明的起源与未来发展""儒家文化的世界意义和时代价值""人工智能发展与人类文明走向"等 [1] - 确认参会嘉宾560余人,其中国际嘉宾约300人,涵盖五大洲70多个国家 [1] 活动安排 - 论坛将举办2场主旨演讲、4场高端对话、8场分组对话会、7场平行论坛 [1][2] - 平行论坛包括尼山儒学对话会、古典文明对话会、中医药文化论坛等,其中世界文化遗产论坛、金融文化论坛、水文化论坛为首次举办 [2] - 金融文化论坛主题为"传统文化与现代金融" [2] 学术活动 - 论坛将举办38场学术活动(主论坛16场、平行论坛22场),40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参会(国外220余位、国内180余位) [4] - 超过230名学者将在38场学术活动中演讲和对话,已收到30多个国家的论文150余篇 [4] - 学术活动形式创新,包括高端访谈增设观众问答环节、高端对话采用"1主持人+6嘉宾"互动模式 [4] 主题解读 - 论坛主题体现尊重文明多样性、倡导互助合作共同发展,与全球文明倡议核心理念一致 [3] - 主题呈现儒家思想"和而不同""仁爱思想"等价值观,是儒家思想的现代表达 [3] - 主题反对"单边主义",倡导互相尊重合作共赢,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3] 文化传播 - 论坛邀请国内外媒体记者报道,特别邀请外国主流媒体和自媒体人实地采访 [4] - 举办多场"尼山杏坛"专家演讲,同步制作多语种视频节目 [4] - 孔子博物馆联合故宫博物院举办"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部分文物首次出京展览 [4]
倾听尼山2025 | 刘延常:博物馆的文化积淀与未来
经济观察网· 2025-07-01 13:10
论坛概况 -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将于2025年7月9日至10日在山东曲阜举办 主题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 [2][3] - 论坛设置六大分议题 包括"人工智能发展与人类文明走向""儒家文化的世界意义和时代价值"等 汇集全球专家学者探讨文明互鉴 [2] - 尼山论坛创立于2010年9月 已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和文明交流平台 本届聚焦全球现代化进程中的文明关系 [2] 齐鲁文化与儒学价值 - 齐鲁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从周代齐 鲁两国文化发展而来 战国时期形成"邹鲁之风"的儒学传播氛围 [6] - 儒家学说以"仁""礼"为核心 思孟学派传承脉络清晰 汉代独尊儒术后成为传统文化主体 具有世界层面的东方文化价值 [5][6] - 考古发现证实鲁国推行周礼制 出土文物如32 8厘米战国玉璧(现存山东博物馆)体现礼乐文明传播 [9][10] 博物馆职能与创新 - 山东博物馆建筑面积8 29万平方米 设计融合"天圆地方"理念与趵突泉意象 馆藏40余万件文物 含1万余片甲骨文等重要藏品 [10][11] - 数字化展陈成效显著 已推出30多个线上展厅 裸眼3D运河体验等科技项目 2025年将新增900平方米数字展厅与南北极探索中心 [12][13] - 2024年"五一"假期接待13 7万人次 年观众量超300万 未来将强化公共服务与社区美育 推动博物馆融入日常生活 [13][14] 考古发现与研究 - 丹土遗址发掘揭示大汶口至龙山文化三叠城址 证实海岱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关键地位 [15] - 会泉庄遗址发掘填补东夷文化研究空白 出土1008件红褐色素面陶片 明确商文化与东夷文化边界 [15] - 考古成果与博物馆展陈紧密结合 如鲁国故城出土文物实证周礼传播 强化儒学历史渊源阐释 [9][10] 文化传播与推荐 - 重点推荐《史记》《论语》及《齐鲁瑰宝:百件文物看山东》 通过文物与经典展示山东文化脉络 [16] - "海岱日新"通史展系统呈现山东60万年人类史 1万年文化史及3000年齐鲁文化史 为馆内核心展览 [11] - 明鲁王朱檀墓出土文物展等专题展览热度高 结合数字化手段提升观众互动体验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