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创新

搜索文档
深圳打造农业硅谷 以科技辐射带动全国农业升级
证券时报· 2025-08-01 01:57
市乡村振兴局:深圳虽缺乏传统农业基础,却能吸引大量农业科研专家,其核心原因在于政府通过政策 创新和资源整合,将深圳打造为农业科技创新的战略高地。一是人才政策与创新生态的吸引力。深圳始 终把人才作为这座城市最宝贵的财富和最强大的生命力。深圳通过"孔雀计划""高层次人才计划"等构建 多层次的人才政策体系,形成了"天下英才聚鹏城"的局面。同时,深圳突破传统科研机构编制限制,建 立灵活的新型研究机构(如深圳农业基因组所、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为专家提供自由探索的科研环 境。 二是国际化科研平台与产业转化优势。深圳汇聚了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深 圳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建设了全国重点实验室等48个创新平台,并与国际机构合作(如国际水稻研究 所、国际半干旱热带作物研究所等),构建全球前沿的科研网络。此外,深圳的科技企业(如华为、腾 讯、华大基因(300676))也积极为生物育种、数字农业提供技术支撑,推动成果转化。 证券时报记者:政府引入农业育种专家的初心是什么? 市乡村振兴局:政府引入农业育种专家的战略初衷是突破农业"卡脖子"技术,抢占科技制高点,保障国 家粮食安全。深圳聚焦生物育种、数字农业等前沿领 ...
高效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7-27 06:27
安徽是农业大省,以占全国4.3%的耕地,生产了全国6%的粮食,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和5个粮食净调 出省之一。"十四五"时期以来,安徽将农业科技创新视为金字招牌,以科技为笔,在江淮大地上勾勒出 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路径。如今,安徽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7%,农业生产信息化率为52%,均 居全国前列。 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在于科技现代化,这一认知在安徽的发展实践中愈加清晰。"十五五"时期是全面推进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5年,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高效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主粮作物,跨区域、跨行业、跨学科组建联合攻关团队,以提单产、增 效益为主要目标,以科技和绿色双核驱动,高水平建设"江淮粮仓"。 全链提升绿色食品产业链,培育一批头部企业,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此外,还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作物生命信息智能感知、智能农机关键技术与装备攻关,研发 推广无人机精准施药、AI病虫害识别、智能灌溉等技术,汇聚多模态数据,构建数智化种植技术体 系。 (作者系安徽农业大学校长、安徽农业现代化研究院院长)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提升区域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效能,发挥好农 ...
汲取榜样力量 建设农业强国
人民日报· 2025-07-25 06:41
长期扎根黄淮农村,坚持科技兴农,培育优良品种,改良栽培方法,使许多"望天田"变成"高产田";牢 记嘱托,善于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中央宣传部日前授予徐淙祥同志"时代楷模"称号。徐淙祥同志的先进事迹经宣传报道,在干部群众中引 发热议。 "徐淙祥用良种和良技蹚出一条高产路,印证了现代农业的出路在科技、在创新、在人才。我们将注重 农业科技应用,让农业生产更'聪明',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徐圩乡盛世兴农农 机专业合作社领办人、理事长尚跃说。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小麦栽培与耕作团队10余年来助力小麦种植不断取得高产丰产新纪录。团 队成员陈欢表示,将继续从身边榜样汲取奋进力量,把对农业的热爱化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农民 增收致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实际行动,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力量。 在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王店镇韩寨村种粮大户王刚东看来,"时代楷模"这份荣誉,不仅仅是对徐淙祥的 肯定,更彰显了国家对广大农民群众的关心,"未来,我将继续以规模经营为引擎、科技赋能为抓手, 多种粮、种好粮。" "徐淙祥是我们的榜样。"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业姐 ...
农业农村部:支持海南加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高水平建好南繁硅谷
快讯· 2025-07-24 22:39
农业科技创新支持 - 农业农村部支持海南加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高水平建好南繁硅谷 [1] - 发挥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作用,以种业为重点打造农业科技创新高地 [1] 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发展 - 支持海南发挥资源禀赋和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大力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 [1] - 重点发展天然橡胶等产业,推进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 [1]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 支持海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强化产业就业帮扶举措 [1] - 支持海南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1]
以农业创新链延长产业链
经济日报· 2025-07-21 05:59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改革 - 当前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需要提高创新效率、突出产业应用、完善创新生态 [1] - 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实施意见》,提出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1] -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进入世界第一方阵,但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差距 [1]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 强化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企业在科技规划制定、政策决策和计划实施中的参与度 [1] - 隆平高科在杂交水稻育种取得突破,大北农集团在生物饲料和动物育种拥有核心技术,极飞科技将无人机和AI技术应用于农业 [2] - 下一步将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建立企业创新能力动态监测机制,培育龙头型、高速成长型和潜力型农业科技企业 [2] 产业应用与成果转化 - 创新链与产业链脱节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大梗阻,需要构建"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转化"全链条协同体系 [2] - 农业农村部已认定50多个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上千家科研院校和企业参与联盟建设 [2] - 促进成果转化需在前端引入第三方机构,中端加强中试验证,末端突出推广应用实效和市场占有率等产业评价标准 [3] 创新生态建设 - 推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鼓励社会资本设立农业科技创投基金 [3] - 推广创新积分制,强化农业科技领域贷款政策力度,完善融资、保险等专属金融产品及担保机制 [3] - 重视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3] 全球创新网络 - 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加速向农业领域渗透,全球农业发展迎来新格局 [3] -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要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大国际人才和先进技术引进交流 [3]
农技创新!智慧农业蹚出黑土粮仓丰产增收新路径
新华社· 2025-07-19 08:20
黑土地保护与农业技术创新 - 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推广"梨树模式"保护黑土地 该模式以秸秆覆盖、机械种植、轮替休耕、规模经营为特点 通过多功能免耕播种一体机实现多项工序一次性完成[1] - "双保全统"土地托管模式保障农户利益 成本保障和产量保障确保投入不高于周边农户 产量不低于周边农户 合作社统一管理全流程[2] - 智慧农业系统实现精细化管理 应用遥感监测技术对土壤墒情、虫情、苗情及产量进行实时监测 大屏幕显示土壤温湿度等数据[2] 农业科研合作与平台建设 - 吉林长春国家农高区与22家科研机构合作51项科研项目 共建51个研发平台 吸引多个研究中心入驻 谋划寒地区域育种中心项目[2] - 鸿翔种业投资建设生物育种中心 与13家科研机构合作开发新产品新技术 推动优迪871等多个优良品种市场化[3] - 农嫂食品建立3800平方米玉米果蔬食品工程研究中心 研发30多类产品包括真空充氮玉米粒等 产品销往24个国家和地区[3] 现代农业技术应用 - 长春国家农高区推进卫星遥感、激光农业、物联网等新技术与农业融合 建设两个无人农场展示耕、种、管、收全流程无人化作业[4] - 智慧农业控制中心实现地块精细化管理 应用遥感监测技术对土壤和作物生长情况进行全面监控[2]
(活力中国调研行)粮食收购量创新高 黑土地保护显成效
中国新闻网· 2025-07-18 17:08
粮食产量与收购 - 2024年长春全市累计入库新粮1116.5万吨,同比增加19.6万吨,粮食收购量创近10年新高 [1] - 2024年长春粮食产量达259.9亿斤,创历史新高,粮食单产提高到每亩1090.2斤 [1] - 长春6个产粮县(市、区)全部进入国家粮食生产百强县 [1] 农业经济指标 - 长春全市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840亿元 [1] - 当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774元,比5年前增长30%以上 [1] - 2024年长春农产品加工业规上产值达787.1亿元,占全省农产品加工业规上产值的三分之一 [6] 粮食质量与储备 - 长春共抽检粮油样品502批次,确保新收获粮食和成品粮油质量安全 [2] - 主城区成品粮油储备供应量保证15天 [2] - 2021年建立成品粮油储备以来,在承储企业选定、储备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加强监管 [2] 科技创新与农田建设 - 2022年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开展"黑土粮仓"科技合作,建成1个万亩级、17个千亩级示范基地 [2] - 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303万亩,构建现代化农田体系 [2] - "梨树模式"推广面积从225亩增至2025年超340万亩,在东北四省区推广面积超1亿亩 [3] - 农安和公主岭的两个无人农场展示耕、种、管、收各环节无人化作业应用场景 [6] 产业链与品牌建设 - 玉米加工、大米、生猪、肉牛、肉鸡、梅花鹿等多个优势产业链已形成 [6] - 借力成都糖酒会、长杭对口合作等平台,累计达成购销合作约3万吨 [2]
农业强国建设步履铿锵(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07-13 06:10
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 山东沂南县竹泉村通过发展农家乐、民宿和传统手工艺品销售,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至4万元,实现产业兴旺和收入提升 [1] -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2994.8亿斤,为全年粮食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1] - 我国累计建成超10亿亩高标准农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农业抗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 [3] 现代农业与粮食安全 - 山东博兴县庞家镇通过农机合作社联合社统一调度35台收割机,1.2万亩麦田不到一周完成收获,实现从粮田到粮仓一站式服务 [3] - 张庄村800亩耕地统一种管收后面积净增10%以上,村民亩均年分红超1000元,同时可务工增收 [3]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 云南昭通市细沙河村从偏远落后山村转型为生态竹乡,新建宜昭高速和采笋道,引进竹笋加工厂,改善基础设施和产业条件 [4] - 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1年14051元增长至2024年17522元,增速连续4年快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 [4] 农业科技创新 -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智慧农业机器人研究所启用,自主研发的农业机器人人工智能控制器已应用于国内外农场 [5] - 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3%,农业科技创新整体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6]
全国夏粮实现稳产丰收(锐财经)
人民日报· 2025-07-11 05:18
夏粮产量 - 2025年全国夏粮产量2994.8亿斤,比上年减少3.1亿斤,下降0.1%,总体保持稳定 [1] - 在河南、陕西等主产区发生较重旱情的情况下,夏粮产量保持稳定为全年粮食生产奠定基础 [1] 播种面积与地区表现 - 夏粮播种面积基本稳定,25个有夏粮生产的省(区、市)中20个播种面积增加 [2] - 主产区中山东、河北、四川分别增产4.1亿斤、3.6亿斤和2.2亿斤,河南、陕西受旱情影响分别减产7.1亿斤和2.9亿斤,新疆因种植结构调整减产4.0亿斤 [2] - 西部部分地区调减夏杂粮、春小麦等夏收作物,改种玉米等秋粮作物,夏粮播种面积减少 [2] 播种面积稳定的原因 - 各地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撂荒地复耕复垦力度 [2] - 国家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启动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 [2] - 上年秋冬播期间冬小麦主产区光温水匹配良好,土壤墒情适宜,气象条件总体有利 [3] 单产与生产技术 - 2025年全国夏粮单产375.6公斤/亩,比上年增加0.1公斤,基本持平 [4] - 受旱地区积极引水调水,抗旱浇麦,大部分农田实现有效灌溉,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抗旱减灾中发挥重要作用 [4] - 各地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深度融合,落实小麦宽幅精播、播前播后镇压、水肥一体化、"一喷三防"等关键措施 [4] - 中化农业MAP河南温县中心采用"农机+农技"策略,先进农机效率提高1倍,提前完成播种计划 [4] - 甘肃白银会宁县文兵农机专业合作社推广"全程托管"服务模式,覆盖小麦精准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治等关键环节 [4] 政策与科技创新 - 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种植面积占比超过95% [5] - 稳步实施智能农机、丘陵农机、农业机器人等农机研发专项,300马力无级变速拖拉机、15kg/s喂入量谷物联合收获机等高端智能农机开始产业化应用 [5] 粮食安全与产能建设 - 粮食生产实现"21连丰",去年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 [7] - "十四五"规划支持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6亿亩,目前累计已建成超过10亿亩高标准农田 [7] - 全国粮食类农民合作社55.1万家、家庭农场174.9万个,109.4万个经营性主体开展社会化服务,年服务面积超过21.4亿亩次,其中服务粮食作物面积16.1亿亩次 [7] - 农业农村部将强化对农垦企业发展指导,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质增效带动小农户增收行动,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扩面提质行动 [8]
刘国中在北京调研时强调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 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快讯· 2025-07-09 20:28
农业科技创新 - 强调加快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1] - 提出坚定不移推进农业科技现代化,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1] - 强调集聚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各方资源力量,构建协同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协同攻关体系 [1] 种业发展 - 提出扎实推动种业振兴行动,围绕产业急需加快创新突破,提升种源自主可控能力 [1] - 强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种业规范发展 [1] 农业机械化与生产效率 - 聚焦农业机械化短板,加强先进适用农机具研发推广 [1] - 积极探索设施农业、植物工厂、合成生物等现代生产模式 [1] - 大力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加强各类技术集成应用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1] 数字农业 - 积极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以数字化赋能现代农业发展 [1] 科技成果转化 - 突出产业化导向,发挥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作用,加快发展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科技服务 [1] - 强调打通科技成果应用"最后一公里",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