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科学装置
icon
搜索文档
“十四五”大国科技取得“硬核”成绩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速跑”
央视网· 2025-10-12 16:28
大科学装置是国家创新高地的重要要素,知识创新、科学成果产出丰硕,技术溢出、人才集聚效应显著,相应的,它们通常投资 大、周期也长。我们究竟为什么要花这么长时间和这么多经费来建造大科学装置呢?下面咱们通过一个短片,了解大科学装置的三大 硬核本领。 大科学装置的三大硬核本领 这五年,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科技强国根基不断夯实。我们在科技领域的投入也持续增加,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 元,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研发人员总量达到世界第一。 硬核本领一:从0到1 挑战根本性科学问题 央视网消息:"十四五"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 大科学装置是原始创新的策源地,能够催生颠覆性和变革型技术。例如,利用散裂中子源可以研究材料的内部应力,为航空航 天、高铁等高端制造提供关键数据;利用大科学装置平台,还能将新材料的研发周期和成本"减半",为我国在芯片、新能源等关键领 域实现突破提供强大工具,解决国家面临的"卡脖子"技术难题。 硬核本领二:创新策源 催生颠覆性技术突破 硬核本领三:关切民生 保障人民生命健康 大科学装置看似高大上,但其实与我们的日常生活 ...
“超级显微镜”解决卡脖子难题
经济日报· 2025-10-10 06:40
中国散裂中子源装置与技术突破 - 我国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硼中子俘获治疗装置在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完成国内首例复发鼻咽癌患者的治疗 [1] - 该抗癌新手段源于被誉为"超级显微镜"的中国散裂中子源 是散裂中子源技术转化应用的一个典型案例 [1] - 中国散裂中子源是国内第一台、全球第四台脉冲式散裂中子源 20年前选址东莞 [1] 装置建设历程与目标 - 团队在建设中克服了诸多挑战 例如在南方地下水丰富地区修筑隧道时因渗水问题返工 但最终如期完工 [1] - 装置建设的目标是普惠医疗 让地市一级医院都有能力运行硼中子俘获治疗设备 [1] - 当前国内对大科学装置的需求非常强烈 需加快推动其建设和应用 [1] 应用成果与用户规模 - "十四五"期间 散裂中子源的实验终端中子谱仪从3台增至11台 [2] - 这些装置为解决国家"卡脖子"难题作出贡献 应用领域包括测量高铁车轮寿命、提升电动汽车电池性能等 [2] - 装置在科学前沿带来突破 为超导材料、纳米材料、拓扑材料等研究提供理想"探针" [2] - 中国散裂中子源已完成14轮向全球科学家开放 每年运行超5000小时 注册用户超9000人 完成近2300项课题 [2] 未来发展规划 - 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已于去年初启动建设 计划2029年完工 [2] - 二期工程完工后 散裂中子源性能将提高5倍 实验终端增加到20台 基本覆盖中子散射研究所有领域 [2]
比太阳亮万亿倍!高能同步辐射光源今年底试运行 “大国重器”有何“硬核”底气?
央视网· 2025-10-01 16:28
央视网消息:大科学装置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利器,也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牢固基石。"十四五"期间,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 心布局的6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已有4个通过国家验收正式运行。世界上设计亮度最高的高能同步辐射光源也将在今年年底开启试运 行。 从空中俯瞰,它的外形酷似一个超级放大镜,未来这里将能造出比太阳亮万亿倍的光,是观测物质微观世界的"大国重器"。2019年,该光 源在北京怀柔科学城开工建设,今年3月启动带光联调。 它如同一座巨型X光机,通过发射出我们看不见的X光射线,科学家们可以比以往更细致地观察微观物质世界,解决航空航天、能源环 境、生命医药、新材料研发等诸多领域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为基础科学和工业创新等领域的原创性、突破性研究提供重要支撑。 巨型X光机 探索微观世界的利器 这样一台巨型X光机是如何看清楚微观物质世界的呢?下面我们跟随记者走进高能同步辐射光源,一探究竟。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可以说是北京怀柔科学城里占地面积最大的一个大科学装置,它的总体占地达到了976亩,而它的主体中间储存环的周 长达到了1360.4米,中间可以容纳下多达20个足球场。如果从空中俯瞰这座大科学装置,可以说它就像 ...
“走进国之重器”系列科普活动启动
陕西日报· 2025-09-15 07:17
9月9日,2025年陕西省全国科普月重点活动——"走进国之重器"系列科普活动在西安启动。首场科 普活动邀请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研究员李孝辉作了题为《追溯时间来源,探索时空奥秘》的科普报 告,西安市临潼区150余名高中生参加活动。 "走进国之重器"系列科普活动还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志南、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副所长付玉喜 分别围绕"AI催生生物医药4.0时代""如何拍摄原子、电子电影"主题进行科普报告。 "我们将以大科学装置建设为契机,聚焦科协工作主责主业,推动科普产品供给和科普基础设施建 设,积极培养科普理论研究和科普传播人才队伍,营造全社会崇尚科学的氛围,构建完善的科学素质建 设体系。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主动担当,深入挖掘大科学装置的历史底蕴与时代价值,将前沿科研成果 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内容,讲好科技故事,传递科学精神。"省科协负责人说。(记者:霍强) 李孝辉从时间的重要性、国家标准时间的产生、国家标准时间的发播及大科学装置对未来的展望4 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国家授时体系的建设和发展过程,展示了国家授时体系从弱到强、从跟随到引领的 曲折历程,分享了国家授时体系建设的辉煌成就。报告会后,青少年学生走进时间科学馆 ...
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首栋建筑单体完工
科技日报· 2025-07-31 07:56
项目进展 - 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首栋建筑单体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厅于7月29日顺利提前完工 为后续设备安装和系统联调奠定基础 [1] - 工程计划于2026年8月竣工 目前正按计划推进建安工程节点 目标8月底背散射谱仪实验站完工 年底实现全面主体封顶 [2] 设施建设 - 二期建安工程将新建5栋建筑单体包括直线设备楼 实验支撑设备楼 背散射谱仪实验站 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厅和高能质子实验厅 [2] - 工程于2024年7月开工 是广东省和东莞市重点建设项目 [2] 技术能力 - 二期工程将建设11台中子谱仪和实验终端 新增国内首台缪子实验终端和高能质子实验终端 [1] - 建成后中子散射应用覆盖范围和能力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设备装置研究能力大幅提升 实验精度和效率显著提高 [1] 战略意义 - 装置位于广东省东莞市 被誉为超级显微镜的大科学装置 2018年8月通过国家验收 [1] - 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原始创新能力 与其他大科学装置形成集群优势 [2] - 为国家重大需求和产业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提供科技利器 [1]
夏季达沃斯论坛有句“潜台词”
中国发展网· 2025-06-27 12:06
夏季达沃斯论坛核心议题 - 论坛聚焦全球经济脉搏与中国发展前沿,探讨社会进步与创新思想,体现现实与长远并重的特点 [1] - 历届论坛核心议题包括寻找增长动能、拥抱新兴技术、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 [1] - 2025年论坛将"中国展望"列为五大核心议题之一,重点关注中国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模式 [1] 中国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 - 中国工业拥有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3] - 中国持续投资基础科研,如贵州FAST天文望远镜和北京怀柔科学城(含4个大科学装置和16个开放科技设施平台) [3] - 2024年各部门出台21份政策文件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框架,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3] 分论坛热点话题 - 2025年分论坛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发展、AI工厂转型、提振国内消费等经济议题 [1] - 论坛涉及医疗健康(虚拟医院)、前沿科技(AI哲学)、社会公平(性别进步)、文化艺术(沉浸艺术)等跨领域议题 [2] - 科技类分论坛包括"AI助力工厂转型升级""科技助力野火防控"等垂直行业话题的全球视角探讨 [1][2] 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 - 论坛展出四位国际艺术家融合尖端技术、生态数据与美学的作品,探讨未来文明走向 [2] - AI相关议题既关注技术应用(工厂转型),也探讨伦理层面(如何让AI多行善) [1][2] - 中国通过长期基础科研投入形成产业韧性,典型案例包括天文设施共享和全产业链布局 [3]
大科学装置“夸父”低杂波电流驱动系统完成测试并通过验收
快讯· 2025-06-18 18:34
大科学装置"夸父"低杂波电流驱动系统 - 低杂波电流驱动系统完成测试并通过验收 标志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夸父"的重要进展 [1] - 系统总体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采用厘米波段电磁波实现波粒相互作用 驱动等离子体电流并加热等离子体 [1] - 系统最大功率相当于4000台1000瓦微波炉同时工作 类比"微波灶台"的运行机制 [1] 技术突破 - 该系统为"夸父"设施19个子系统之一 属于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 [1] - 通过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主导研发 测试结果获专家组认可 [1]
建好用好大科学装置 更好服务产业发展 加快建设新动能强劲的国家创新名城
西安日报· 2025-05-26 10:48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 西安举办"阿秒看清微观世界"活动,聚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与产业协同发展 [1]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介绍阿秒设施建设进展及应用前景 [2] - 多位院士及科学家参与交流,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志南、中国科学院院士房喻、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大科学装置首席科学家赵卫 [2] 政府支持与政策导向 - 西安市委书记方红卫强调大科学装置是推动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国之重器 [2] - 西安加快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 [2] - 政府推动科技创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队伍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发展 [3] 科技成果转化 - 西安推进大科学装置"沿途下蛋"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3] - 完善技术经理人激励机制,促进科技金融协同增效 [3] - 政府引导基金和人才政策优化升级,构建协同创新生态 [3] 产学研合作 - 陕西长安先导产业创新中心进行主题推介 [2] - 科研院所、高校、行业协会、重点企业代表参与活动 [3] - 西咸新区党工委书记等政府官员出席活动 [3]
长三角“超级环线”经济与大湾区双向奔赴互动发展
上海证券报· 2025-05-12 02:27
长三角"超级环线"经济 - 长三角正在形成高铁、科创(产业)、水运三大"超级环线"经济,加速区域一体化发展 [3] - 高铁"超级环线"串联上海、南京、合肥、杭州4座中心城市,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流动 [3] - 高铁环线连接7条高铁线路,推动长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区域融合 [3] 高铁"超级环线" - 2024年6月首条环线开通运营,实现沪苏浙皖四省"连线成圈" [3] - 促进区域内从"空间一体化"向"功能一体化"升级,实现同城化协同发展 [3] 科创(产业)"超级环线" - 由G60科创走廊与沪-宁-合产业创新带构成,形成"廊-带-圈"结构 [4] - 已建立新能源汽车4小时产业圈、集成电路产业圈等专业化分工体系 [4] 水运"超级环线" - 由江淮运河、长江、淮河、京杭运河构成"井字形"多式联运网络 [4] 区域协同发展 - 长三角与大湾区通过高铁网实现知识、技术、资金等要素双向流动 [5] - 三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张江、大湾区)协同创新,共享科技基础设施 [5] - 沪深港合作推动金融产品组合,促进科创、产业、人才、资金跨区域融合 [5] 产业合作 - 在AI、芯片、生物医药等未来产业领域实现差异化布局和优势互补 [5] - 通过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推动产业链组链、延链、嵌链式发展 [5]
浦东夯实“热带雨林”式科创生态 持续布局大科学装置 深耕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三大先导产业
解放日报· 2025-05-01 11:34
科技创新企业案例 - 傅利叶公司研发GR-2通用人形机器人,核心产品外骨骼机器人进入全球40多个国家的2000多家医院和机构,累计帮助数十万患者[1] - 傅利叶从2015年起专注机器人技术赋能康复医疗,是浦东土生土长的科技创新企业代表[1] - 合珀生物联合创始人表示生物医药行业致力于创造新药以帮助更多患者[2] 浦东产业集群发展 - 浦东"中国芯""创新药""智能造""蓝天梦""未来车""数据港"六大硬核产业迅猛发展,2024年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8323.1亿元,占全市比重45.9%[2] - 浦东集成电路产业链布局最完善、产业集聚度最高,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对标世界级园区[2] - 浦东生物医药产业2024年1月获批2款1类创新药和4款创新医疗器械,2019年以来累计获批1类创新药21个(占上海75%),创新医疗器械31个(占上海58.5%)[2] 科创生态建设 - 浦东"揭榜挂帅"平台累计发布政府类榜单20个、企业类榜单542个,意向金额超14亿元[3] - 浦东创投集团2025年底基金规模预计达4000亿元,聚焦科技成果转化[3] - 浦东创建18个市级、14个区级特色产业园,总面积111.2平方公里,"模力社区"已集聚近200家垂类模型上下游企业[3] 科研基础设施 - 浦东落地14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形成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大科学设施集群[4] - 张江科学城持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科学城[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