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科学装置
icon
搜索文档
夏季达沃斯论坛有句“潜台词”
中国发展网· 2025-06-27 12:06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评论员 崔立勇 在短期财务报表中难以显现的"隐形"投入,最终锻造出抵御外部风浪的"显性"实力。中国工业已经拥有 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这份产 业韧性,绝非一日之功,其根基在于数十年如一日对基础科研、人才培养、产业链稳定的持续投入。 对长远的关注,并非脱离现实。当全球经济的起伏牵动人心,那些看似超脱于统计指标之外的思考,同 样是人类社会稳健前行、持续创新的动力源泉。 中国经济的发展轨迹同样充满了"长期主义"的智慧。 当部分发达国家削减基础科学领域的研究经费,中国正在持续投资建设大科学装置。位于贵州的"中国 天眼"FAST,虽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却帮助天文学家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科研成果,向各国天文学家开 放更是实现了全球携手探索浩瀚宇宙的梦想。位于北京的怀柔科学城,4个大科学装置正式运行,16个 科技设施平台面向全球开放共享。 "解读新质生产力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将如何发展","AI助力工厂转型升级","如何提振国内消 费"……这些2025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人气最高的分论坛,承载着世界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关注和期待。 "谁想要长 ...
大科学装置“夸父”低杂波电流驱动系统完成测试并通过验收
快讯· 2025-06-18 18:34
大科学装置"夸父"低杂波电流驱动系统 - 低杂波电流驱动系统完成测试并通过验收 标志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夸父"的重要进展 [1] - 系统总体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采用厘米波段电磁波实现波粒相互作用 驱动等离子体电流并加热等离子体 [1] - 系统最大功率相当于4000台1000瓦微波炉同时工作 类比"微波灶台"的运行机制 [1] 技术突破 - 该系统为"夸父"设施19个子系统之一 属于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 [1] - 通过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主导研发 测试结果获专家组认可 [1]
建好用好大科学装置 更好服务产业发展 加快建设新动能强劲的国家创新名城
西安日报· 2025-05-26 10:48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 西安举办"阿秒看清微观世界"活动,聚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与产业协同发展 [1]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介绍阿秒设施建设进展及应用前景 [2] - 多位院士及科学家参与交流,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志南、中国科学院院士房喻、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大科学装置首席科学家赵卫 [2] 政府支持与政策导向 - 西安市委书记方红卫强调大科学装置是推动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国之重器 [2] - 西安加快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 [2] - 政府推动科技创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队伍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发展 [3] 科技成果转化 - 西安推进大科学装置"沿途下蛋"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3] - 完善技术经理人激励机制,促进科技金融协同增效 [3] - 政府引导基金和人才政策优化升级,构建协同创新生态 [3] 产学研合作 - 陕西长安先导产业创新中心进行主题推介 [2] - 科研院所、高校、行业协会、重点企业代表参与活动 [3] - 西咸新区党工委书记等政府官员出席活动 [3]
长三角“超级环线”经济与大湾区双向奔赴互动发展
上海证券报· 2025-05-12 02:27
@@@@ @ @ @ @ o 曾凡银 长三角"超级环线"经济与大湾区双向奔赴互动发展 □ 曾凡银 (作者系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教授) 一是高铁"超级环线"经济。2024年6月,"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首条环线正式开通运营,串联起上海、 南京、合肥、杭州等4座长三角中心、副中心城市。沪苏浙皖首次借由环线列车产品连线成"圈",轨道 上的长三角成为一体化发展的标志性成就之一。高铁"超级环线"以区域内人流带动物流、信息流、技术 流、资金流、项目流、商流、文旅流的畅通,促进双向奔赴、相互赋能,由地理上的"空间一体化"向跨 越时空的区域内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功能一体化"迈进,从"跨界"到"无界"的同城化协同发展,给区域 经济发展带来多重效益。同时,高铁"超级环线"还串联起沪宁、宁蓉、京港、宁安、池黄、杭昌、沪昆 等7条高铁线路,将促进长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等区域融合发展。 二是科创(产业)"超级环线"。它由G60科创走廊与沪—宁—合(武)产业创新带由都市圈、产业创新 带、科创走廊演变构成。目前,上海市松江区与杭州、合肥等8市签约共建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和上 海市普陀区牵头的南京、泰州等"七市一区"打造沿沪宁 ...
浦东夯实“热带雨林”式科创生态 持续布局大科学装置 深耕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三大先导产业
解放日报· 2025-05-01 11:34
科技创新企业案例 - 傅利叶公司研发GR-2通用人形机器人,核心产品外骨骼机器人进入全球40多个国家的2000多家医院和机构,累计帮助数十万患者[1] - 傅利叶从2015年起专注机器人技术赋能康复医疗,是浦东土生土长的科技创新企业代表[1] - 合珀生物联合创始人表示生物医药行业致力于创造新药以帮助更多患者[2] 浦东产业集群发展 - 浦东"中国芯""创新药""智能造""蓝天梦""未来车""数据港"六大硬核产业迅猛发展,2024年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8323.1亿元,占全市比重45.9%[2] - 浦东集成电路产业链布局最完善、产业集聚度最高,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对标世界级园区[2] - 浦东生物医药产业2024年1月获批2款1类创新药和4款创新医疗器械,2019年以来累计获批1类创新药21个(占上海75%),创新医疗器械31个(占上海58.5%)[2] 科创生态建设 - 浦东"揭榜挂帅"平台累计发布政府类榜单20个、企业类榜单542个,意向金额超14亿元[3] - 浦东创投集团2025年底基金规模预计达4000亿元,聚焦科技成果转化[3] - 浦东创建18个市级、14个区级特色产业园,总面积111.2平方公里,"模力社区"已集聚近200家垂类模型上下游企业[3] 科研基础设施 - 浦东落地14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形成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大科学设施集群[4] - 张江科学城持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科学城[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