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少子化
icon
搜索文档
主题研究|育儿补贴对少子化及宏观经济的影响——基于日本的历史经验
中国育儿补贴政策分析 - 中国近期落地的育儿补贴政策无收入限制,覆盖范围较日本1992年仅覆盖14%低收入家庭更广 [2][9] - 中国每孩每年3600元补贴占家庭年可支配收入4.4%,高于日本1992年4.1%的占比 [2][10] - 2025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育儿补贴支出约100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0.34% [6] 中日政策比较 - 日本育儿补贴政策呈现明显扩大趋势:从1986年仅覆盖二胎家庭发展到2024年无收入限制的全覆盖 [7][8] - 日本1992年初次覆盖一胎时设定家庭年收入门槛358.9万日元,相当于当年14%有孩家庭可享受 [9][10] - 中国政策设计降低操作成本,便于全国快速推广,但可能不够精准 [10] 少子化现状与影响 - 中国2022年出生人口跌破1000万,总和生育率低于日本2020年水平 [11] - 日本劳动年龄人口持续下降,2015年后已婚生育率成为拖累总和生育率主因 [15][22] - 有孩家庭消费显著高于无孩家庭:一孩家庭月消费高出3万日元,四孩家庭高出6.2万日元 [32][33] 日本政策演变 - 日本政策经历三阶段:1990年代聚焦育儿支持、2000年代加入工作平衡、2010年代扩展至婚恋和地方振兴 [40][41] - 2017年实施幼儿教育免费化,2023年推出"前所未有的少子化对策"扩大补贴范围 [39][41] - 政策工具从单一保育服务扩展到婚恋支持、经济压力缓解等多维度 [38][40] 区域差异与产业影响 - 东京都低生育率主因结婚率低(3.9‰),北部地区则因已婚生育率低下 [24][25] - 日本童装市场规模2015年达峰后持续下滑,2023年较2019年下降明显 [35][36] - 教育服务行业企业数量2016年较2009年减少8.3%,行业集中度提升 [35][37]
人口16连降,日本绷不住了
虎嗅APP· 2025-08-14 08:18
人口趋势 - 日本人口连续16年下降,2025年总人口为1.2065亿,较上年减少90.8万,创历史最大降幅[4][6] - 自2008年以来累计减少近700万人,相当于两个大阪市人口规模[6] - 2024年出生人数68.6万创历史新低,死亡人数近160万创历史新高[8] - 人口中位数年龄达49.4岁,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29.6%,为全球最老龄化国家[12][13] 区域分化 - 2024年日本47个都道府县中仅东京都人口增长,其余46个地区均下滑[15] - 东京都人口突破1400万,都市圈超3000万,而鸟取县人口仅剩52万[15] - 年均关闭400多所中小学校,超半数私立大学招生未满员[16][17] 生育政策 - 2024年总和生育率1.15创1947年以来新低,远低于2.1的世代更替水平[20][22] - 过去20年累计投入66万亿日元(约3.2万亿人民币)刺激生育[6] - 构建0-18岁全方位补贴体系,平均每个孩子补贴352万日元(约16.4万人民币)[26] - 三孩家庭可享国立大学学费全免,基础教育阶段学费全免[27][28] 国际比较 - 欧盟2024年人口4.504亿创历史新高,净增107万,主要依赖230万移民净流入[33][39] - 日本2024年外国居民数大增35万至377万,创11年最大增幅[44] - 东亚国家普遍面临文化认同障碍,移民政策相对保守[40][45]
幼儿园招生,进入白热化
创业邦· 2025-08-11 18:19
以下文章来源于表外表里 ,作者洞见数据研究院 表外表里 . 洞见数据研究院 刷到大班儿童免保教费这条消息时,幼师姜媛正蹲守在对家幼儿园门口。 继3岁以下婴幼儿每年3600元"国补"后,短短一周,又一剂刺激生育的"强心剂"出台。看着朋友圈铺 天盖地的转发,姜媛仿佛嗅到行业回暖的气息。 但比起未来的期许,她更关心该怎么把手里一摞摞传单发出去。 如果当天不能发完传单、加满8个家长联系方式,她会被领导拎去工作群"游街示众",拖累整体招生 指标完成的话,还要面临降薪处罚。 墨墨的处境也大差不差——在商场摆摊搞免费手工课,她和同事忙前忙后哄了一下午孩子,最后却一 个学生也没招到。 这些幼儿园以私立园为重灾区,它们大多经历过开一家火一家、热钱扎堆的黄金年代,在行业剧变来 袭时,仍对旧时光恋恋不忘,直至时代列车驶至自己跟前。 来源丨表外表里(ID: excel-ers ) 作者丨 严贝贝 陈梓洁 编辑丨曹宾玲 而这样的"赔本买卖",她们年后就开干了,比秋季开学足足提前了半年。 在这个炎热的夏季,幼儿园招生卷入白热化阶段,但仍然无法阻止一批又一批的学校锁上大门、消失 在地图上。 | | 国内幼儿园"关门潮"愈演愈烈 | | | ...
幼儿园招生,进入白热化
虎嗅APP· 2025-08-09 21:38
行业现状 - 国内幼儿园"关门潮"愈演愈烈,7月内全国多地关停幼儿园数量达120所以上,私立园为关停重灾区 [9] - 幼儿园招生竞争白热化,部分机构提前半年启动招生,但仍面临生源流失,教师被迫转型为招生专员 [7][8][23] - 公办园快速扩张挤压民办园生存空间,某片区5年内新增5所公办园,导致民办普惠园生源从500人骤降至300人 [22][36] 历史发展 - 2010-2018年为行业黄金期,高端民办园年学费从8万飙升至20万,超985大学MBA费用,家长需提前1年半排队并支付数万占位费 [12][13] - 民办幼儿园在园人数曾以每年10%以上增速增长,2016年占比达56%成为学前教育主体 [14] - 85后90后父母推动教育消费升级,催生双语教学、个性化培养等高端需求,带动行业投资热潮 [13] 政策影响 - "小区配套幼儿园必须转为公办或普惠园"政策导致民办园新建项目夭折,某园长2000万投资分校因资质取消无法落地 [19][20] - "公办园占比50%+普惠园30%"政策目标直接冲击营利性民办园,部分机构转向0-3岁托育业务规避限制 [21] - "严禁幼儿园小学化"政策消除民办园教学差异化优势,使其与公办园站在同一起跑线 [22] 经营挑战 - 成本刚性上升与收入下滑形成剪刀差:房租为高峰期长租合约,但生源缩水75%导致某园月均刚性支出数十万无法覆盖 [25][35] - 招生手段内卷至剧场级营销,某园为吸引家长组织儿童表演《哈姆雷特》并配备专业摄制团队,单场成本超5万 [25] - 价格战加剧,部分幼儿园降价2-3万并免餐费,或赠送粮油等实物补贴,导致行业整体利润率下滑 [25] 供需关系逆转 - 家长议价权显著增强,从"怕报不上名"转变为货比5家,甚至出现拖欠学费并鼓动集体违约的极端案例 [25][31] - 教师沦为服务方,需对家长进行"三审三校"式照片审核,任何失误可能引发社交媒体曝光威胁 [33] - 生源稀缺催生畸形考核:教师填错身份证号扣50元,未穿规定裤子罚款等变相裁员手段频现 [34] 人力资源困境 - 公办园招聘门槛(本科+35岁以下+党员)使80%经验丰富的老幼师无法转型,行业出现人才断层 [37] - 教师离职率攀升,某园因学费追讨纠纷一学期流失3名教师,剩余人员需承担翻倍招生指标 [31][34] - 优质教师资源向公办园集中,民办园陷入"生源流失-降薪裁员-服务质量下降"的恶性循环 [36][37]
幼儿园招生,进入白热化
36氪· 2025-08-09 14:02
行业政策与市场环境 - 政府近期出台针对3岁以下婴幼儿每年3600元"国补"和大班儿童免保教费政策,旨在刺激生育[1] - 国家提出"两个比例"目标:公办园占比提高至50%,普惠性民办园占30%,限制过度逐利[13] - "小区配套幼儿园必须办成公办园或普惠园"政策导致部分民办园办学资质被取消[12] - "严防幼儿园小学化"禁令使民办与公办园教学差距缩小[14] 幼儿园行业现状 - 国内幼儿园"关门潮"持续加剧,7-8月多地出现集中关停现象,其中湖北武汉江夏区关停36所,江西吉安遂川县关停17所,湖南邵阳大祥区关停12所[4] - 民办幼儿园为关停重灾区,曾经历开一家火一家、热钱扎堆的黄金年代[4] - 公办幼儿园数量快速增加,某片区二胎放开后新建5所公办园[13] - 在园人数自2021年起逐年递减,少子化影响显现[17] 市场竞争与招生策略 - 招生竞争白热化,部分幼儿园提前半年启动招生,采用免费手工课、摆摊等方式吸引家长[3] - 高端民办园曾出现"入学热",需提前一年半排队并支付数万元占位费,面试淘汰率达25%[7] - 当前家长选择倾向变化:从"怕报不上"转为货比四五家,对细节要求严苛[16] - 部分幼儿园采取降价策略,降幅达2-3万并免餐费,或赠送生活用品[16] 企业经营与成本压力 - 高端民办园学费从2014年8-9万涨至10万,一线城市顶级园年费超20万[9] - 某民办园每月刚性支出达数十万,包括长租场地、员工社保和招生宣传[16] - 生源萎缩严重,某园小班人数较峰值减少75%,中班27名学生中有10名转学[24][25] 教师与家长关系变化 - 教师工作重心从教学转向招生,需完成每日加8个家长联系方式等硬性指标[3] - 家长话语权增强,教师需"三审三校"照片避免投诉,面临被网络曝光威胁[19][23] - 部分家长拖欠学费并鼓动其他家长拒交,导致教师被迫花一年时间催缴[19] 历史发展对比 - 2010年代初期民办园供不应求,摇号中签率低,园长收"关系条子"厚如字典[7] - 85后/90后父母推动高端幼教需求,国际化课程、双语教学受追捧[8] - 民办园曾占学前教育主体地位,在园人数持续增长[9]
“生育国补”,救不了天价私立幼儿园
虎嗅· 2025-08-09 11:58
行业政策与市场环境 - 政府近期出台针对3岁以下婴幼儿每年3600元"国补"及大班儿童免保教费政策以刺激生育[2] - "小区配套幼儿园必须办成公办园或普惠园"政策导致民办营利性幼儿园办学资质被取消[27] - 国家提出"两个比例"目标:公办园占比提高至50%,普惠性民办园占30%,限制过度逐利[28] - "严防幼儿园小学化"禁令使民办与公办幼儿园教学差距缩小[33] 行业供需变化 - 城镇化初期出现"孩子比学校多"矛盾,优质民办幼儿园需提前一年半排队且面试淘汰率25%[12][14] - 2014-2016年高端民办园学费从8万-9万涨至10万,一线城市顶级园年费超20万[17] - 2021年起"少子化"导致在园人数逐年递减,某园小班人数较峰值缩水75%[42][52] - 公办园快速扩张,某片区5年内新建5所公办园,民办普惠园生源从500人降至300人[31][23] 行业竞争格局 - 民办幼儿园曾占学前教育主体地位,在园人数持续增长[19] - 公办园凭借操场大、设施新、学费低优势抢夺生源,民办园被迫降价2万-3万并赠送餐费[32][39] - 招生竞争白热化:民办园提前半年启动招生,采用免费手工课、88元体验班等营销手段[7][56] - 部分幼儿园为招生投入"声光电"舞台表演、多机位拍摄等高端营销[37][38] 企业经营压力 - 民办园刚性成本高企:长租物业、员工社保、水电杂费每月支出达数十万[41] - 生源流失加剧:某中班27名学生中10名转学至公办园,小班招生持续未满[53] - 家长议价能力提升:拖欠学费、集体"造反"现象频发,园方被迫妥协[45][46] - 私立园成关停重灾区,7-8月全国多地累计关停超120所(湖北36所、湖南12所等)[9] 从业人员现状 - 幼师工作重心从教学转向招生,被迫承担摆摊、刷好评、摄影等非教学任务[35][51] - 家长投诉压力大:照片分发需"三审三校",幼师面临小某书曝光威胁[48][50] - 公办园招聘门槛将老幼师拒之门外(要求全日制本科、35岁以下、党员优先)[58] - 行业裁员加剧:同事因招生压力崩溃离职,幼师强忍眼泪失业[44][57]
一分钟了解日本|日本应对少子化的政策
日本少子化政策背景 - 日本结婚率和生育率在上世纪70年代出现断崖式下跌 终身不婚率在90年代快速攀升 [3] - 1994年"天使计划"出台 标志着日本政府开始系统性应对人口问题 [3] 生育支持政策 - 提供0岁起可托管的保育园服务 弥补日本缺乏保姆资源和祖辈协助育儿的传统 [4] - 实施1年育儿假制度 孩子1岁前男女职工均可申请 [4] 数据来源 - 政策效果数据引用自日本致策研究·研修机构2023年统计 [4] - 研究基础为野村东方国际证券2024年11月7日发布的专题报告 [7] 关联研究 - 该机构同期发布过日本饮料行业发展趋势研究 [8]
中国育儿补贴少?还是养育费高?
日经中文网· 2025-08-06 11:01
育儿补贴政策 - 中国政府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发放育儿补贴 适用对象为3岁以下儿童 每人每年3600元 [2] - 财政部2025年预算900亿元用于育儿补贴 预计年度财政负担1000亿元左右 [4] - 2024年中国3岁以下儿童约2800余万 出生人数954万 比2016年峰值减少一半 [4][6] 中日韩补贴比较 - 日本儿童补贴为不满3岁儿童每人每年18万日元(约8786元人民币) 韩国为8岁以下儿童每年约6200元人民币 [6] - 补贴占人均GDP比例 日本和中国均为3.8% 韩国为2.4% [6] - 中国家长认为补贴期限太短 金额不足 尤其缺乏小学阶段教育补贴 [6] 教育费用现状 - 中国"双减"政策实施后 育儿家庭抚养费用不降反升 全国平均达53.8万元 较2022年上涨11% [7] - 大城市抚养费用更高 上海北京约100万元 补习班和兴趣班是主要支出 [7] - 家长教育热情高涨 家教需求增加导致教育费用膨胀 补习班倒闭频发但需求不减 [9] 财政负担分析 - 若将补贴扩大至高中阶段 年度预算将达1万亿元 占2025年公共预算支出的3% [9] - 补贴对象将扩大10倍 给中央财政带来沉重负担 [9]
66万亿「生育补贴」,救不了日本生育率?
36氪· 2025-08-06 08:12
日本生育政策与民众反应 - 日本政府计划于2024年推出"儿童与育儿支援金",通过医保参保人员征收资金以补贴育儿家庭,年收入越高缴纳金额越高,例如年收入200万日元者2028年需缴纳4200日元/年 [16][17][18] - 该政策被民众称为"单身税",尽管官方否认针对性,但因惠及对象仅为有娃家庭,引发未婚人群强烈不满,社交媒体相关讨论激增,仅2023年6月就有20万条负面帖子 [19][24][27] - 日本政府2023年生育相关支出达7.3万亿日元,但新生儿数量仍跌破73万,创历史新低,10%民众明确表示拒绝生育 [30][39][40] 生育补贴政策演变与效果 - 日本自1971年实施《儿童补贴法》,2024年补贴标准提升至未满3岁儿童1.5万日元/月,3岁以上1万日元/月,多孩家庭翻倍 [34][36] - 2004年以来累计投入66万亿日元生育补贴,但养育成本高达2000万-4000万日元/孩,补贴被民众认为杯水车薪 [38][43][44] - 学者测算新增1万亿日元补贴仅能提升生育率0.1%,政策边际效应显著,且加剧生育分化现象(不生或多生) [45][48] 地方成功案例与配套措施 - 千叶县流山市通过扩建托儿所(2010年17所增至2023年100所)、提供低价托管服务(首小时100日元)等措施,生育率连续6年居日本首位 [54][55][57] - 冈山县奈义町(生育率2.95)和兵库县明石市采用社区互助育儿模式,由政府培训育儿支援员协助家庭,降低父母时间成本 [62] - 成功地区共性在于构建"育儿友好型社会",将养育责任从家庭扩展到社会体系,如东京周边家庭因托育资源迁入流山市 [58][63][65]
66万亿「生育补贴」,救不了日本生育率?
36氪· 2025-08-04 11:44
日本生育政策与"单身税"争议 - 日本政府计划于2024年4月征收"儿童与育儿支援金",虽非针对单身人士,但被民众广泛称为"单身税",引发强烈不满[1][5][14] - 该支援金面向全体医保参保者按收入阶梯征收,2028年最高年收入者(1000万日元)需缴纳19,800日元/年,最低收入者(200万日元)缴纳4,200日元/年[10] - 政府需每年筹集2.1万亿日元用于生育补贴,但2023年实际支出已达7.3万亿日元,民众质疑资金使用效率[5][16] 日本生育补贴历史与效果 - 日本自1971年《儿童补贴法》实施生育补贴,2024年标准为:3岁以下儿童每月1.5万日元,3岁以上1万日元,多孩家庭翻倍[18] - 2004-2024年累计投入66万亿日元,但2024年新生儿数量仍低于73万,创历史新低,10%民众表示"无论如何不愿生育"[20][22] - 学者估算每增加1万亿日元补贴仅能提升生育率0.1%,养育成本(2000万-4000万日元)远超补贴金额[23] 地方成功案例与差异化政策 - 千叶县流山市通过扩建托儿所(2010年17所增至2023年100所)、提供延时托管服务(最晚至20点,首小时100日元),生育率连续6年居日本首位[27][29] - 冈山县奈义町(生育率2.95)和兵库县明石市采用社区互助育儿模式,证明非资金支持(如托育服务、社会协作)对提升生育率更有效[32] - 流山市因育儿配套完善吸引东京家庭迁入,带动当地公寓价格6年内从3000万日元涨至6000万日元[29][32] 政策演变与系统性挑战 - 1994年"天使计划"提出构建托育环境与延长育儿假,但因缺乏强制力推进缓慢,当前地方试点正尝试落实该理念[35][37] - 生育分化现象显现:不生家庭与多孩家庭两极分化,二胎及以上占比逐年上升[25] - 民众更倾向税收减免而非普遍征收支援金,反映对现行政策边际效应的质疑[2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