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

搜索文档
2025中国—东盟建设部长圆桌会议共商住建领域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 2025-09-16 09:21
9月15日,以"数智赋能 文化传承 推动中国—东盟建设领域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5中国—东盟建 设部长圆桌会议在广西桂林举行。中国和文莱、柬埔寨等东盟10国以及东盟观察员东帝汶的建设部长和 代表,共商加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务实合作,携手推进住房城乡建设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为 深化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增添强劲动力。 本届会议通过了成果文件《桂林倡议》,其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数智赋能、城乡历史文化保护、"好 房子"建设、新城新区建设、城市更新等方面的密切合作,为增进人民福祉、共建"一带一路"、建设更 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据悉,中国—东盟建设部长圆桌会议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新城市议程、全球发展 倡议和全球治理倡议搭建了务实合作平台。自2023年设立以来,双方一致达成并积极落实《南宁倡议》 《吉隆坡共识》,交流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人才技术联合培养成效显著,一批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合作 广度和深度持续拓展、合作成果日益丰富。 2025中国—东盟建设部长圆桌会议现场(主办方供图) ...
用光影连接 让文明对话 ——来自第二届金熊猫奖的思考
人民日报· 2025-09-16 07:08
然而,技术只是工具,人文才是灵魂。当技术为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时,我们必须警惕:技术那过于耀 眼的光芒,是否会遮蔽故事本身的光辉?我始终认为,技术应是思想的羽翼,而非创作的枷锁。人工智 能可以修复历史影像,辅助生成瑰丽场景,但它无法替代导演的判断、编剧的匠心与演员发自灵魂深处 的表演。技术没有温度,而好的电影永远是温暖的,因为它关乎人性。爱、希望、回家、告别……这些 人类共通的命题,才是影视艺术的灯塔。在这个图像信息爆炸的时代,影视创作更应当回归本心:关注 人的命运,探索生命的意义,追问存在的价值。真正的创新不是对技术的盲目崇拜,而是思考如何运用 新工具,去讲述古老而永恒的人类故事,这或许才是技术赋予我们这个时代最具想象力的挑战。 镜中天地,文明相照。时代赋予影视的使命,早已超越娱乐与叙事,成为连接古今、沟通世界的文化力 量。它深植于人类文明的古老土地,也辉映着世界文化的灿烂星空,而技术正以创新之力不断推动着影 像表达的新生,赋予其跨越时空的可能。传承、互鉴、创新,三者互为动力,彼此激荡,构建起文化演 进的循环。让我们在对话中抵达理解,在互鉴中携手进步,以影像之镜,照见人类共同的未来——那正 是我们命运与共、美 ...
颐和园恢复6条重要观景视廊,昆明湖南岸焕新
新京报· 2025-09-15 19:52
此外,昆明湖南岸还新增了30套座椅和3处观景平台,满足游客休憩需要。同时,园方依据历史文献, 还原了昆明湖南岸的文化意境,实现生态修复与文化传承的双重效益。 颐和园园林科技科科长赵晓燕介绍,为还原历史景观,设计团队深入研究清代样式雷图档、弘旿《都畿 水利图》等历史文献,并从绣漪桥东侧"春敷"、西侧"秋澹"的题额意境中汲取灵感,挑选园林植物品 种,增加观花、观果和秋色叶树种,沿步道增加宿根花境和雨水花园,再现南岸开阔疏朗的历史风貌, 进一步提升整体景观效果。 颐和园副园长王树标表示,这次南岸改造是颐和园持续推进生态修复与优化游览体验的重要举措。希望 通过增强植被多样性、完善便民服务设施,让皇家园林的历史风貌与现代功能需求有机融合。这不仅能 助推北京"花园城市"建设,也为市民游客打造一个"走得进来、坐得下来、还想再来"的舒适空间。 新京报讯 据"北京海淀"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不少市民游客在颐和园昆明湖南岸散步时发现,从南 如意门至西门沿线的主路景观经过改造,已经焕然一新。新铺设的园路、预留的观景平台以及沿途增设 的休息座椅,为游客提供更多便利与休憩选择。 为了让视野不再被密植遮挡,工作人员疏减过密植株、修剪遮挡 ...
校馆弦歌丨西南联大博物馆:汲取文化力量 赓续精神血脉
新华社· 2025-09-15 14:54
近日,云南师范大学大一新生们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文化之旅,他们走进西南联大博物馆,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汲取文化力量,寻找文化 传承的密码。 作者:孙敏、钱磊、王相博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近年来,西南联大博物馆通过多维角度开展互动教学,让更多学生触摸历史,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与人格塑造产生深远影响。 ...
聚焦“金熊猫”主论坛:陈凯歌提醒警惕技术过度“遮故事”,单霁翔揭秘文化遗产新打开方式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3 20:59
每经记者|杜蔚 每经编辑|张海妮 希腊前总理乔治·帕潘德里欧、中国导演陈凯歌、瑞士演员文森特·佩雷斯、英国影视制作人尚塔尔·里卡兹、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歌唱家廖昌 永⋯⋯9月13日,来自全球多国的政要、影视名人、文化大家等齐聚"2025金熊猫国际文化论坛"。 该论坛为第二届金熊猫奖的主体活动之一。《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活动现场感受到,不同肤色与语言的交流,让"文明共聚 开创未来"的论坛主题愈发鲜 活,嘉宾们对文明传承、影像交流与文化创新的探讨,是金熊猫奖背后跨越国界的文化凝聚力。 在这场国际文化对话中,中国文化界人士的发言尤为引人关注。从影四十余年的导演陈凯歌,如何从三星堆、杜甫草堂的蜀地文脉中汲取创作灵感,又为何 强调"技术是工具,人文是灵魂"?曾守护故宫的单霁翔,又以怎样的案例阐释"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陈凯歌:技术应是思想的羽翼,而非创作的枷锁 "向内观,在传统根脉中照见精神的源头。"陈凯歌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艺术创作的深厚根基。从《黄土地》探寻孕育先人的水土,到《霸王别姬》 借京剧展现时代与人的命运,再到《长安三万里》《哪吒之魔童闹海》等作品,陈凯歌认为它们都是扎根传统、汲取中华文明 ...
“航空+文旅”相辅相成 甘肃民航精心构造“空中文化会客厅”
中国民航网· 2025-09-13 16:08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空中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在旅客眼中,甘肃究竟只是航班表上一个匆匆掠过的 地名,还是海报上敦煌飞天的曼妙姿态?是一句带着西北味道的"您慢走",还是丝绸之路上那颗璀璨的 历史明珠?甘肃的文化形象,正是在这些细微之处逐渐清晰。而机场,恰恰是传递这份印象的第一窗 口。 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联合省文旅厅推出了"航空+文旅"产品,旅客购票即可领取景区优惠券、非遗体验 券。去年一年,仅通过兰州机场就有近十万旅客走进甘肃,亲身感受这片土地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从候机楼内回荡的《河西走廊之梦》旋律,到黄河巨鼎、敦煌飞天、水车等多元化装饰;从一碗地道的 牛肉面、一枚清润的软儿梨,到一句西北乡音的亲切问候……当旅客因一场数字敦煌展示而心驰神往, 因一阵牛肉面香气而思念涌动,因一句"烦事先'放哈'"的洒脱而会心一笑,此时此刻,机场已不仅仅是 出行的中转站,更是文化共鸣的起点、心灵旅行的首站,成为一座"可以触摸的文化场馆"。 于机场筑千年文明"会客厅" 当旅客因一场 "数字敦煌" 展示而对莫高窟心生向往,因一缕牛肉面香气而爱上西北味道,因一句亲切 乡音而倍感温暖时,机场已悄然变身 "可以触摸的文化场馆"——这里是 ...
文旅燃情 共享美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1 21:42
穿过科技感十足的时空隧道,1号剧场《回响》准时开演。班超戍边、解忧公主和亲、玄奘西行……一 个个丝路故事,通过演员的倾情演绎和现代声光电技术变得真实可感。西部计划志愿者孙政辉感 慨:"课本里的历史变得可触可感,玄奘西行的坚韧精神尤其令人动容。"他表示,这场演出让他对新疆 的感情更深了,"希望更多同龄人来这里实现人生价值"。 在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一座名为"天山明月城·丝路有戏"的沉浸式文旅街区成为新晋网红地标。这座 街区的前身是产业园的闲置厂房,经过改造,3.16万平方米的空间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成为展现丝路文 明的"活态博物馆"。华灯初上,身着盛装的青年演员击打手鼓、翩跹起舞,邀请四海宾朋共赴一场穿越 时空的文化之旅。 "丝路有戏"项目总导演马波透露,创作团队深入调研,挖掘历史遗存,精心打造8场主题演出,"我们以 史实为基础,构建360度全景式丝路体验空间,让观众成为文明交流的亲历者"。 演员李含笑分享了一次难忘经历:一次演出结束后,一位来自广东广州的小朋友要向她学习新疆舞 蹈,"那一刻我深切体会到,我们每个人都是文化传播的桥梁"。 据悉,该项目自今年初试运营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33万人次。 与"丝路有戏"一 ...
到沈阳,赏亦古亦今的文化长卷
证券时报网· 2025-09-08 10:13
文博矩阵,让历史记忆"暖"起来。浑南区中央公园旁,辽宁省博物馆新馆的展厅里,一位游客正带着孩 子凝视红山文化的代表性藏品——玉猪龙。"这是五千年前我们祖先创造的文明,凝聚着先民的智 慧。"作为新中国第一座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年均20余场特展轮番上演,线上展厅更让馆藏珍品"远 行"千里。从纹饰丝巾到文具套装的300余种文创产品,让观众把"历史的温度"带回家。这个暑期,辽宁 省博物馆迎来客流高峰,众多"亲子团""游学团"奔赴打卡。沈阳市副市长刘克斌表示,沈阳正在构 建"博物馆之城",联动各大文博单位,共同构成讲述沈阳故事的文化集群,不断凝聚文气、增添人气。 抗战遗址,让红色基因"强"起来。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广场上,残历碑的时间定格在1931年9月18 日,自1999年起,每年"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都在此举行。馆内,泛黄的家书、残破的武器、黑白 的照片,串联起壮阔抗战史诗。博物馆开馆30余年来,累计接待观众数以千万人次,还面向青少年开 设"红色课堂",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沈阳以"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等6大文博场馆为主线,精心打造"抗 战记忆之旅"主题精品游径,全面呈现自九一八事变至新中国审判日本战犯的历 ...
为来访者提供优质旅行体验!外媒称“北京是全球城市发展的卓越范本”
观察者网· 2025-09-06 15:45
城市文化资源 - 北京故宫作为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且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 承载明清两代历史记忆并吸引大量国际游客[1] - 前门夜市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包括传统手工艺制作和地方美食 什刹海可体验戏曲面具等传统工艺品制作[3] - 胡同小巷与天坛、颐和园、大运河及长城共同构成中国文化核心景观 展现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生活方式[3] 城市更新与地标建设 - 首钢园从钢铁厂转型为文艺范休闲娱乐综合体 作为冬奥会场址象征工业时代向可持续发展创新时代的转变[3] - 三里屯作为时尚娱乐中心聚集豪华精品店、前卫画廊及国际餐厅 开放式广场营造自由氛围成为潮流发源地[4]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 北京地铁网络为全球最长铁路轨道之一 2024年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达36.22亿人次[4] - 全年公共客运总量73.47亿人次 含公共汽电车23.2亿人次和租赁自行车骑行量11.44亿人次[4] - 绿化覆盖率49.84% 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92.92% 体现绿色低碳城市发展理念[5] 国际旅游与交流 - 2024年1-5月入境游客197万人次 同比增长54.1% 反映国际旅游吸引力显著提升[5] - 作为使馆与国际组织总部聚集地 北京成为全球对话关键平台和双奥之城[4]
趣丸科技“AI乐之乡”走进乡村,以AI音乐激活文化传承新动能
金融界· 2025-09-05 16:06
项目背景与范围 - 趣丸科技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发起"AI乐之乡"项目 以AI技术为核心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 [1] - 项目覆盖广东省揭阳 清远 潮州 肇庆等地近70个乡村公益站点 服务近千名乡村儿童 [1] - 项目获得中国网络视听协会网络公益工作委员会指导 并联合广东省岭南教育慈善基金会等组织实施 [1] 音乐教育创新模式 - 通过户外音乐课堂引导儿童聆听自然之声 并用肢体动作或即兴哼唱表达情绪 [2] - 采用有奖问答 趣味游戏和陶笛互动等形式降低音乐学习门槛 [2] - 儿童使用站点配置的iPad在10分钟内即可通过AI工具完成音乐创作 [2] 科技与文化融合实践 - 在连南瑶族自治县将AI与国家级非遗"客家山歌"深度融合 儿童借助AI平台创作融合传统与科技的作品 [3] - 广州龙潭村儿童挖掘800年水乡文化 将龙舟竞技 古榕等元素转化为音乐素材 [3] - 潮州沙溪镇儿童通过"图生曲"功能将绘画作品转换为歌曲 实现科技与文化表达的结合 [3] 项目成果与社会影响 - 创作作品将参评"律动羊城・韵传九州"青少年AI音乐征集大赛 与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形成联动 [3] - AI工具成为青少年认识世界和表达自我的"数字画笔" 全流程培养创新思维 [4] - 项目为乡村文化振兴与教育均衡发展注入新动能 使音乐创作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