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商业化

搜索文档
极智嘉港交所上市:清华系创业十年,打造港股最大收入机器人企业
搜狐财经· 2025-07-10 00:32
郑勇,一位在创业道路上摸爬滚打十年的企业家,终于迎来了他的高光时刻。他创立的极智嘉公司在港交所成功上市,成为全球AMR仓储机器人 领域的首家上市公司。此次IPO,极智嘉以每股16.8港币的价格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净额达到22.06亿港币,公司总市值超过218亿港币。 与极智嘉同日上市的还有五家公司,共同见证了港股IPO市场的繁荣。今年上半年,港股市场迎来了44只新股,募资总额超过1000亿港币。极智 嘉的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获得了133.62倍的超额认购,国际配售部分也获得了30.17倍的认购,成为今年港股市场上国际配售倍数最高的前三名之 一,同时也创下了港股科技板块的最高国际配售倍数纪录。众多主权财富基金、国际长线基金、科技专项基金以及对冲基金都积极参与了认购。 极智嘉的IPO不仅是机器人企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H股IPO,也是今年以来香港市场上规模最大的非"A+H"科技企业IPO。开盘后,极智嘉的股价冲 高0.95%,达到16.96港元/股,市值达到220亿港元。 回顾郑勇的创业历程,2014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当时,他作为新天域资本的高级投资经理,在一次考察亚马逊仓库物流项目时,被正在全面 推广的机器人深深震撼 ...
国产四足机器人再进化 商业化进程提速
证券日报· 2025-07-10 00:14
近日,在"智绘光谷"CMG世界机器人技能大赛的首赛上,国产四足机器人新一代"黑豹2.0"以10.3米/秒 的惊人速度,打破了由波士顿动力WildCat保持十年的8.89米/秒世界纪录,引发全球关注。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字平台分会副会长高泽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黑豹2.0'此次打破世界纪 录,标志着国产四足机器人在速度这一关键性能指标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提升了国产机器人在国际上 的知名度和话语权,增强了国内企业的技术自信与创新动力,此外,还增强了用户对国产四足机器人的 信任和认可度,将促进产品在实际场景中的规模应用。" 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四足机器人又被称作"机器狗",是模仿动物四肢结构和行走方式的四腿仿生机器人,能够在多种复杂地 形中稳定行走和执行任务,因其承载能力强、稳定性高和结构简单,成为特种作业、灾难救援等场景的 理想选择。 近年来,随着产品性能的提升,国产四足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加速拓展。今年6月份,中国移动 (600941)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于MWC上海2025展会上首发智能卫星通信机器狗"智星犬"。该产品搭载 了移动通信基站,能在断电、断路、断网的情况下进入灾区,为被困群众提供应急通信服务。 今年 ...
清华系迎来一IPO,为港股收入最大的机器人公司
36氪· 2025-07-09 09:48
创业第10年,郑勇终于带着极智嘉在港交所上市了,成为全球AMR仓储机器人第一股。 此次IPO,极智嘉定价16.8港币/每股,募集资金净额22.06亿港币。总市值超218亿港币。与极智嘉同一天敲钟的还有5家,它们也赶上了港股IPO大年。今 年上半年,港股迎来44只新股,募资超1000亿港币。 极智嘉香港公开发售超额认购133.62倍,国际配售获30.17倍认购,是今年港股最高倍数的国际配售Top 3,更创下港股科技板块最高国际配售倍数纪录。 主权财富基金、大量国际长线基金、科技专项基金以及对冲基金踊跃认购。极智嘉(02590.HK)开盘后股价冲高0.95%至16.96港元/股,市值达220港元。 本次IPO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机器人企业H股IPO,也是今年以来香港市场规模最大的非"A+H"科技企业IPO。 2014年,对郑勇来说是重要的转折年。当时,他还在新天域资本担任高级投资经理。在一次亚马逊仓库物流项目考察中,郑勇被正全面推广的机器人震 撼。考察完他便开始在中国寻找类似创业团队,但最终没找到。 于是在2015年,郑勇亲自下场创业物流机器人。促使郑勇创业的原因与其经历密切相关:他从清华大学毕业后,曾在机器人" ...
开放招商!2025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
思宇MedTech· 2025-07-04 21:43
行业现状与趋势 - 2025年医疗机器人产业进入深水区 产品形态持续演进 临床路径逐步清晰 资本趋于冷静 产业生态日益复杂[1] - 行业关注焦点从单一设备性能转向医院系统重构 技术路线 供应链变革 医院升级 国际趋势成为核心议题[1] - 手术机器人行业正经历系统化升级 全链条生态构建与全球化路径成为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主题[1][2] 大会核心议程 技术演进方向 - 探讨下一代手术机器人核心架构趋势 包括AI提升自主性 术中导航影像控制的中台化演进[8] - 聚焦医工融合转化 临床需求如何精准对接工程目标 细分领域如神外/泌尿/骨科等术种进化逻辑[7][13] - 研发体系构建重点:全球领先的临床验证闭环 真实世界数据(RWD)对产品注册的助推作用[8][13] 商业化落地路径 - 分析全球市场差异化需求 包括欧美 东南亚 中东地区对手术机器人的真实需求[8] - 医院采购决策逻辑从设备评估转向系统评估 需平衡医生认可度 技术可信度与财务可持续性[8] - 探索日间手术与基层市场普惠路径 应对资本冷静期的融资困境突围方法[8] 全球化战略 - 国产机器人多地认证挑战:FDA/CE/NMPA同步认证路径[8] - 国际合作新范式涌现 包括OEM联合推广 国内外供应链协同机制最佳实践[8][13] - 中国企业构建全球品牌影响力的实战经验分享成为关键议题[8] 产业生态构建 - 供应链深度剖析:从减速器 电机到编码器的国产核心部件机会与瓶颈[13] - 生态价值边界探讨:培训系统 维修体系 远程支持等配套服务体系建设[13] - 技术标准化进程加速 从产品对接到行业共识建设成为产业链闭环关键[13] 行业影响力 - MedRobot年度颁奖已成为中国医疗机器人领域最具关注度的技术奖项[14] - 大会平台定义行业头部玩家标准 参与者需展示对下一代医疗系统的定义力[14] - 汇聚整机厂 部件商 算法公司 临床团队等多方视角 识别可落地的未来技术伙伴[14]
巨头密集押注机器人赛道 万亿产业商业化落地进入“快车道”
中国经营报· 2025-06-28 18:01
行业巨头布局机器人赛道 - 海尔集团完成战略入股工业机器人龙头新时达,持股10%并控制29.24%表决权,成为控股股东[2][3] - 家电和汽车行业巨头加速布局机器人领域,约20家车企涉足人形机器人,包括特斯拉、上汽、小米、奇瑞等[2][5] - 花旗银行预测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达7万亿美元,数量达6.48亿台[2] 明星机器人公司融资动态 - 宇树科技完成C轮融资,由吉利资本、腾讯、阿里等领投,吉利控股董事长与创始人展开对话[4][5] - 5月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融资总额35.03亿元,环比增长106.06%,同比增长2594.62%[6] - 逐际动力半年内完成5亿元A轮融资,上汽旗下尚颀资本持续追加投资[5] 商业化落地进展 - 汽车行业利用现有供应链优势加速人形机器人商业化,技术复用率高[7] - 上汽投资诺仕机器人支持行星滚柱丝杠量产,与线控汽车部件协同[7] - 优必选人形机器人在极氪工厂实现多场景协同作业,包括分拣、搬运和装配[7] 技术协同与场景应用 - 汽车与人形机器人软硬件技术相似度高,车企可复用规模化生产资源[7] - 家电企业通过机器人化升级传统业务,拓展家庭服务场景[8] - 人形机器人仍需突破运动控制技术瓶颈和成本控制挑战[8]
优必选(9880.HK):国产人形机器人领军者 持续推进商业化进程
格隆汇· 2025-06-26 10:21
公司概况 - 优必选是国内第一家以人形机器人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产品围绕家庭、商用、工业三大应用场景 [1] - 家庭场景产品包括Alpha系列智能机器人、可编程教育机器人、宠物智能用品等 [1] - 商业和工业场景产品包括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智能搬运机器人、导航机器人、清洁机器人等 [1] 财务表现 - 公司营收从2020年的7.40亿元提升至2024年的12.9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0% [2] - 归母净利润从2020年亏损7.07亿元增至2023年亏损12.34亿元,2024年亏损收窄至11.24亿元 [2] - 净利率从2020年的-95.5%下滑至2023年的-120.8% [2] - 研发投入持续较高,2020-2024年均超过35% [2] 人形机器人业务 - 公司目前共有6款人形机器人,Walker S系列主要用于工业场景 [2] - Walker、Walker X、Walker C主要用于商业及家庭服务场景 [2] - 工业人形机器人已收到车厂500台意向订单,2024年目标产能约1000台 [3] - 已与东风柳汽、吉利汽车、比亚迪等多家车企及富士康、顺丰等企业合作 [3] 其他业务表现 - 2024年消费级机器人、教育机器人、物流机器人收入分别为4.77亿、3.63亿、3.22亿元 [3] - 消费级机器人主要面向出口,2025年计划迭代高端型号并扩大线下渠道 [3] - 公司是教育机器人龙头,未来受益于教育机器人渗透率提升 [3] - 物流机器人需求大但市场竞争较激烈 [3] 未来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为18.91/26.62/36.21亿元,同比增长45%/41%/36% [4] - 预计2025-2027年净利润为-9.64/-7.71/-4.42亿元 [4] - 随着收入规模增加,规模效应显现,亏损有望持续收窄 [4] - 公司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技术布局全面,有望率先实现商业化落地 [4]
如何令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路径更为清晰
证券日报· 2025-06-26 00:24
人形机器人行业投资与市场现状 - 2025年以来国内人形机器人相关投资金额达61.06亿元,超过2024年全年的58.93亿元 [1] - 今年前5个月新增人形机器人相关企业10万家,同比增长44% [1] - 人形机器人在B端工业、商用及高校科研场景已有应用,但C端家用场景商业化落地仍面临挑战 [1] 商业化落地面临的挑战 - 人形机器人短期难以实现商业化落地,尤其在C端场景对功能多元性、数据处理和自主交互能力要求较高 [1] 推动商业化落地的建议 技术研发 - 需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建立跨部门、跨行业合作机制,整合资源并开源研究成果 [2] - 高校与企业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应用上优势互补,例如通过合作加速"灵巧手"研发并提升性能可靠性 [2] 场景应用 - 需挖掘场景优势,通过实景训练和细分应用降低数据采集复杂度,提高数据积累效率 [2] - 工业领域可针对汽车制造、电子装配等需求开发精密操作机器人,服务领域可开发接待、清洁等场景机器人 [2] 企业核心竞争力 - 企业需专注核心技术研发、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明确自身定位 [3] - 掌握高精度减速器、伺服控制器、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技术的企业具有战略地位,需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性能 [3]
11亿元!宁德时代领投这一企业
起点锂电· 2025-06-23 18:39
活动信息 - 2025第五届起点两轮车换电大会及轻型动力电池技术高峰论坛将于7月10-11日在深圳宝安登喜路国际酒店举办 主题为“换电之城 智慧两轮” [1][2] 银河通用融资与业务进展 - 公司于2025年6月完成11亿元人民币新一轮融资 两年累计融资超24亿元 [2] - 本轮融资由宁德时代领投 其他投资方包括溥泉资本、国家开发银行国开科创、北京机器人产业基金、纪源资本等 [3] - 公司成立于2023年5月 专注于具身多模态大模型通用机器人研发 重点布局智慧零售、工业和康养医疗场景 [3] - 智慧零售领域:2025年3月发布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智慧零售解决方案Galbot 可执行50平米无人店铺内5000种商品的全流程运营 单个门店部署仅需1天 目前北京已有近十家店常态化运营 年内计划扩展至全国百家门店 [3][4] - 汽车工业领域:2025年6月与博世集团旗下博原资本成立合资公司并签署三方战略备忘录 同时与天奇股份成立合资公司聚焦汽车制造场景 已实现数家整车厂、电池厂定制化应用验证 并与奔驰、极氪、韩国现代等主机厂达成合作 [4][5] 机器人行业动态 - 2025年机器人商业化加速 截至5月31日行业共发生223起融资事件 总金额达232.32亿元人民币 大模型与具身智能结合企业热度突出 [5] - 电池企业成为机器人发展主要推动力 宁德时代通过自研机械臂、联合高校开发及外部投资(如银河通用、富临精工、千寻智能)三种方式布局 [5] - 欣旺达2025年6月投资北京阿米奥机器人 2月计划与星航资本共同投资宝时得 [5] - 赣锋锂业提供机器人电池解决方案 支持7C高倍率放电、3小时持续放电及15km续航 已与多家厂商达成定制合作 [6] - 行业认为机器人赛道爆发前夕卡位可打造新增长曲线 2025年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量产元年 市场规模预计突破500亿元 [6][7] 车企布局 - 特斯拉、丰田、北汽、上汽、小鹏、比亚迪、理想等车企通过自研或投资热门公司切入机器人赛道 [7]
人形机器人进厂打工,高成本下效率却不及工人一半?
搜狐财经· 2025-06-21 18:28
行业趋势与市场前景 - 人形机器人成为汽车行业创新热点 车企如特斯拉 小鹏 小米 广汽等纷纷布局 理想 蔚来等也在筹备或调研中 [1] - 特斯拉的先行示范为行业提供三大支撑 硬件复用性 软件迁移能力 资源共享 [1] - 立德研究院预测2029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达750亿元 中金预计2030年出货量35万台 [1] 车企布局与产品展示 - 小鹏在上海车展展出人形机器人IRON 成为国内少有的公开产品 [3] - 车企展示的机器人目前多用于车展而非工厂应用 工厂部署计划仍停留在PPT阶段 [3] - 特斯拉曾计划今年在工厂部署数千台机器人 但据知情人士透露尚未实现 [3] 技术挑战与标准化进程 - 人形机器人技术成熟度不足 峰瑞资本李丰指出硬件到软件定型标准化不到20% [3] - 关键零部件如电机 灵巧手 传感器等技术方案仍不成熟 [3] - 特斯拉在Optimus灵巧手上的调优经验为国内车企提供借鉴 小米等也在研发数据采集手套 [3] 应用场景与商业化难题 - 工业场景被视为商业化落地首选 但汽车工厂总装线自动化难度高 仍需大量人工 [6] - 人形机器人在搬运 质检 拧螺丝等任务表现远不及工人 [6] - 特斯拉Optimus成本价6万美元(约43.4万元) 远高于国内用工成本 [6] 数据与算法瓶颈 - 人形机器人需在三维世界主动碰撞物体 训练水平和传感器要求高于自动驾驶 [4] - 行业缺乏统一数据获取范式 特斯拉和Google等巨头也面临数据挑战 [4] 发展前景与行业建议 - 高盛报告指出人形机器人处理通用任务能力不足 技术拐点不明朗 [8] - 车企需审慎考虑战略定位和市场前景 避免盲目跟风 [8]
MedRobot Next | 下一站技术未来:2025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
思宇MedTech· 2025-06-20 19:19
活动概况 - 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以"MedRobot Next|下一站技术未来"为主题,聚焦智能手术系统的系统化升级、全链条生态构建与全球化路径 [1] - 活动将于2025年9月4日-6日在北京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行 [1] - 大会不仅是手术机器人整机企业的舞台,更是技术路线、供应链变革、医院系统升级、国际趋势对话的交汇点 [1] 核心议题 技术系统与智能演进 - 探讨下一代手术机器人的核心架构趋势 [7] - AI+手术机器人如何提升自主性与系统协同效率 [7] - 术中导航×影像×控制:机器人协作的"中台化"演进 [7] 商业化与医院系统落地 - 手术机器人与医院系统的融合挑战 [7] - 医院采购决策全解析:从"设备"到"系统"的评估逻辑 [7] - 日间手术与基层市场:机器人普惠路径探索 [7] 全球化战略与出海路径 - 欧美、东南亚、中东:不同市场对手术机器人的真实需求 [7] - 国产机器人如何实现FDA/CE/NMPA多地同步认证 [7] - OEM与联合推广:国际合作新范式 [7] 研发与医工融合 - 临床需求如何精准转化为工程目标 [7] - 医院研发团队如何嵌入机器人产品开发 [7] - 真实世界数据(RWD)如何助推注册与优化 [7] 供应链与生态体系 - 如何构建完整医疗机器人产业链闭环 [11] - 从减速器、电机到编码器:国产核心部件机会与瓶颈 [11] - 国内外供应链协同机制对比与最佳实践 [11] 行业价值 - 大会已成为中国医疗机器人领域最受关注的技术奖项之一 [12] - 参与者可了解"医疗系统如何被技术重构"的第一现场 [12] - 帮助识别真正"能落地、可持续、有协同"的未来技术伙伴 [12] 往届回顾 - 首届大会成功举办,聚焦人机交互体验优化路径及细分术种的机器人进化逻辑 [11] - 第二届大会探讨手术机器人与医疗成果转化等议题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