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移动机器人(AMR)

搜索文档
给项目又给钱,顺丰“喂”出一个物流IPO
36氪· 2025-07-04 08:13
公司上市及募资计划 - 凯乐士科技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国泰君安国际和中信证券 [1] -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推进核心机器人产品线、底层技术研发、产能扩张和全球市场扩张战略 [1] 公司业务及技术优势 - 公司成立于2014年,主营物流机器人研发,拥有三大核心产品线:多向穿梭车机器人、自主移动机器人和输送分拣机器人 [2] - 公司是全球少数掌握全栈机器人技术并实现场内物流核心功能全覆盖的企业之一 [2] - 截至2024年底待交付项目合同总金额达21亿元人民币 [2] - 2024年机器人及系统销售业务收入7.03亿元,占总收入97.4% [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6.57亿元、5.51亿元、7.21亿元人民币 [3] - 同期毛利分别为1.03亿元、9166.7万元、1.14亿元人民币 [3] - 年度亏损从2022年2.10亿元收窄至2024年1.78亿元 [3] - 经调整净亏损从2022年1.17亿元减少至2024年5050万元 [3] 市场拓展与客户增长 - 截至2024年底业务覆盖12个国家和地区 [3] - 2022-2024年海外市场营收分别为7718.5万元、3647.6万元和1.05亿元 [3] - 累计项目数量从2022年1156个增至2024年1530个 [2] - 累计客户数量从2022年566家增至2024年779家 [2] 股东结构及融资历史 - 创始人谷春光拥有清华大学和MIT学位,曾任麦肯锡管理咨询 [4] - 公司完成多轮融资:2017年A轮6750万元,2020年D轮数亿元,2022年E轮数亿元 [4] - 2022年E轮融资后估值达35亿元 [4] - 创始人夫妇及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40.3% [5] - 主要股东包括顺丰科技(8.46%)、中金基金旗下基金(6.22%和3.93%)、招商局先进技术(6.48%) [6] 战略合作与客户关系 - 顺丰集团既是股东也是客户,公司为其提供智能物流机器人解决方案及售后服务 [6] - 2017年与清华长三院全面合作 [4] - 售后服务项目从2022年390个增至2024年515个 [2]
港股机器人板块扩容高研发投入催生融资热
证券时报· 2025-06-27 01:48
港股机器人板块生态圈扩容 - 优必选、地平线机器人、越疆等已构建龙头地位,卧安机器人、云迹科技、乐动机器人等内地企业加速冲刺港股IPO,埃斯顿、石头科技等A股公司推进A+H计划 [1] - 地平线机器人6月24日完成再融资46.74亿港元,优必选多次配股融资,行业呈现"高增长、高研发、暂未盈利"特点,上市后普遍启动再融资 [1][6] - 机器人企业面临"技术变现"核心命题,商业模式各异但需解决商业化落地问题 [1] 机器人企业密集赴港上市 - 2025年港股迎来机器人企业上市潮:斯坦德机器人6月23日提交申请,极智嘉6月22日通过聆讯,仙工智能、乐动机器人等纷纷递交招股书 [2] - 已上市企业股价表现强劲:截至6月26日,优必选累计涨50.86%,地平线机器人涨83.06%,越疆涨141.56% [2] - 细分领域标杆涌现:地平线机器人实现智驾方案量产,优必选拥有全球最多人形机器人专利,越疆协作机器人产品组合全球最丰富,极智嘉连续6年全球AMR市场份额第一 [2] 赴港上市动因分析 - 宏观环境有利:全球投资者高度关注机器人行业,对产业未来持乐观预期 [3] - 港股规则改革:允许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为早期企业提供融资契机 [3] - 国际金融中心优势:港股兼具"走出去"与"引进来"功能,吸引不同类型投资者,互联互通机制引入内地资金支撑 [3][4] - 地缘政治因素:部分原计划赴美企业转向港股,规避潜在政策风险 [4] 再融资潮与行业特性 - 行业高研发投入:优必选2024年研发费用4.78亿元占营收40%,地平线机器人、越疆等同样保持高位 [5][6] - 典型融资案例:优必选上市14个月内4次配售累计20.68亿港元,地平线机器人6月配售募资46.74亿港元(20亿用于研发) [6][7] - 技术迭代压力: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成本占整机50%以上,国产供应链成熟度不足倒逼企业持续投入 [8] 市场前景与政策支持 - 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470亿美元增至2028年1080亿美元 [9] - 政策鼓励技术研发:各地政府通过产业基金、研发补贴等方式支持企业发展 [9] - 盈利挑战仍存:核心技术研发成本高,市场培育需资源投入,企业普遍面临"营收高增长、利润深亏损"悖论 [10] 再融资对市场影响 - 投资者信心分化:频繁融资或引发对"失血"担忧,但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进展可增强长期信心 [10][11] - 资金使用透明度关键:明确研发投入与订单数据佐证,强化产业资本协同降低不确定性 [11] - 2025-2026年为行业关键窗口期:头部科技公司逐步实现盈亏平衡 [12]
387亿到1621亿!中国机器人能否撕开千亿市场缺口?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26 16:32
全球AMR市场驱动因素 - 全球电商爆发、劳动力成本攀升与柔性供应链需求强力驱动仓储自动化升级,自主移动机器人(AMR)凭借柔性与可扩展性迅速赢得市场认同 [1] - 灼识咨询报告指出全球AMR解决方案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387亿元提升到2029年1621亿元,复合增速达33.1%,未来五年将释放超千亿元增量空间 [1] AMR的颠覆式优势 - AMR方案能灵活处理不同规模订单、快速适应运营变化、降低初期投入成本,支持快速部署和模块化扩展 [2] - AMR解决方案市场增速高于仓储自动化解决方案整体增速,渗透率将从2020年4.4%跃升至2029年20.2% [2] - AMR企业展现出替代传统AGV系统集成商的潜力,尚有近千亿元市场空间待开拓 [2] 全球AMR竞争格局 - 中国、美国、欧洲已发展出典型代表企业,中国AMR企业极智嘉异军突起占据市场领导地位 [3] - 极智嘉连续6年保持全球AMR市占率第一,全球化运营覆盖超40个国家和地区 [6] - 极智嘉2024年总收入达24.1亿元,2021-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45%,毛利率34.8% [6] - 极智嘉经调整EBITDA亏损从2021年6.72亿元大幅收窄至2024年0.25亿元,接近商业化成功 [7] - 欧洲Exotec专注于三维移动机器人,Skypod系统提高仓库空间利用率,业务侧重欧洲市场 [10] - 美国Locus Robotics聚焦"人到货"模式,跟随拣选AMR已实现50亿件拣选总量,主要覆盖北美市场 [13] 传统仓储自动化企业 - AutoStore专注于立方体仓储,全球部署超70,000台机器人,占据80%-90%市场份额,2024年营收6.83亿美元 [14] - Symbotic高度依赖沃尔玛客户,2024年营收达18.22亿美元 [14] 行业竞争关键要素 - 多机器人协同调度能力和算法是核心竞争壁垒,直接影响订单履约效率和运营成本 [16] - 仓储AMR是唯一将"多机协同调度"置于核心竞争力中心的机器人领域,形成强者恒强格局 [16] - 规模效应带来成本边际递减与算法持续迭代双重红利,行业集中度将远超其他赛道 [17] - 极智嘉具备单仓调度超5000台机器人能力,拥有10余个"千台级"项目,验证了最高调度能力 [17] - Locus Robotics系统具备调度超1000台机器人能力,Exotec最大项目规模为百台级 [17] 未来市场展望 - 极智嘉凭借最大市场份额、复杂项目落地经验及已验证的最高调度能力,已占据规模效应制高点 [18] - 头部企业有望在行业整合中持续扩大优势,定义全球智能物流新版图 [18]
凯乐士科技递表港交所
经济观察报· 2025-06-26 11:48
公司概况 - 凯乐士科技已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国泰君安国际和中信证券 [1] - 公司是综合智能场内物流机器人专家,通过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重新定义供应链运作模式 [1] - 提供三大核心产品线:多向穿梭车机器人(MSR)、自主移动机器人(AMR)以及输送分拣机器人(CSR) [1] - 机器人产品组合涵盖存取、分拣及搬运等核心功能,覆盖整个场内物流业务范围 [1] 技术优势与市场地位 - 掌握全栈机器人技术并拥有全面自主研发的机器人产品组合 [1] - 是全球少数实现场内物流核心功能全覆盖、能满足所有高度和负载全场景需求的企业之一 [1] - 按2024年收入计算,公司是中国前五大综合智能场内物流机器人公司之一 [1] - 四向穿梭车及极窄巷道自主移动机器人(VNA AMR)等尖端智能机器人的出货量在2024年处于领先地位 [1] 客户与项目数据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累计服务客户达779名,覆盖28个行业 [2] - 累计获取项目数量超过1500个,待交付合同总金额高达人民币21亿元 [2] 财务表现 - 2022年度、2023年度及2024年度收益分别约为6.57亿元、5.51亿元、7.21亿元人民币 [2] - 同期毛利分别约为1.03亿元、9166.7万元、1.14亿元人民币 [2] - 净亏损分别为人民币2.096亿元、人民币2.416亿元及人民币1.781亿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