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
搜索文档
小扎新AI,凉得彻底?
美股研究社· 2025-10-23 19:28
Vibes功能定位 - Meta推出名为Vibes的AI视频流功能,嵌入Meta AI应用中,用户可浏览AI生成短视频并进行一键二次创作,包括添加音乐、更换风格或Remix他人作品,并分享至Instagram和Facebook [3] - Vibes定位为媒体与创作合体的内容入口,打通浏览、创作、分享三个环节,用户可从空白页生成视频或基于他人作品Remix,并直接同步至社交平台 [9][10][13][15] - 功能设计强调闭环体验,用户可在Instagram刷到Vibes视频后跳回Meta AI应用继续Remix,旨在将AI视频变为日常内容循环 [15][24] 公司战略意图 - Meta将AI视为核心驱动力,通过Vibes降低AI视频创作门槛,将其从工具升级为主流社交场景的内容形态,在AI视频时代争夺主动权 [6][18][19][24] - 公司利用Instagram和Facebook等内容分发网络,将AI视频入口植入自身生态,实现流量闭环,避免创作者流向其他平台 [25][26] - Vibes与Meta硬件(如Ray-Ban智能眼镜)及AI助手串联,未来可能实现通过语音指令直接生成视频并同步分享,推动生成式AI融入现实日常 [41][42][44] 行业竞争格局 - 短视频成为全球社交平台必争之地,TikTok凭借算法推荐占据年轻人注意力,YouTube通过Shorts追赶,Meta则依靠Instagram Reels守稳阵地 [17] - TikTok等平台已出现由AI工具批量生成内容的账号,形成被动收入模式,同时TikTok尝试将AI用于商业场景,如生成虚拟代言人多语言广告 [31][34] - AI视频生成本身快速迭代,Meta研究团队推出MovieGen模型,支持在视频中插入新物体、修改背景并保持动作连贯性,为Vibes提供技术支撑 [21][45] 内容生态影响 - Vibes将创作门槛压至极低,用户通过提示词或Remix即可快速生成视频,使AI视频进入主流社交舞台,可能激活更多创作灵感 [28][29][38] - 行业面临原创与二次创作边界模糊问题,Remix常态化可能引发版权、肖像权及创作归属争议,已有平台因AI拟脸模板下架案例 [35][37] - 算法推荐与生成式内容结合可能放大虚假信息传播,对平台治理提出更高要求,AI视频加入社交平台可能加剧创意与混乱并存的局面 [37][38][46] 技术发展前景 - AI视频生成本身仍在快速迭代,Meta的MovieGen等模型技术逐步融入产品,将增强用户视频生成能力 [45][46] - 智能眼镜被视为未来自然计算平台,AI为其核心,Vibes作为Meta生态节点,可能与硬件结合推动内容生成场景扩展 [42][44] - AI视频可能成为继短视频后的下一个全民入口,从手机屏幕到智能眼镜,Meta正推动新的内容循环,但技术发展伴随版权与真伪治理难题 [49][50][52][53]
山东政商要情(10.13—10.19
经济观察报· 2025-10-19 17:12
(原标题:山东政商要情(10.13—10.19) 1,前三季度山东外贸进出口总值位居全国第五、北方第一 记者从10月16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5年前三季度,山东外贸进出口总值排 在广东、江苏、浙江和上海之后,北京、福建之前,位居全国第五位。 前三季度,山东省进出口值增长5.5%,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占全国比重为7.8%,相比于去年同期提 升0.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占8%,进口占7.5%。按国际通行的HS商品编码统计,山东有631项商品出 口值列全国第一。 提示:今年以来,在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下,山东推动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接续发力、落地见效,进出口 展现出顽强韧性,扛住了压力、顶住了冲击,实现了稳健增长,体现了"走在前、挑大梁"的责任担当。 2,第四届儒商大会将于10月29日在济南举办 10月16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四届儒商大会筹备情况。 记者从会上获悉,第四届儒商大会将于2025年10月29日至31日在济南举办,以"厚道儒商 向新而行"为 主题,包括央企、国企、民营企业代表,日本、韩国、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企业代表,专家学者, 商协会负责人和海外社团及侨届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邓鸿森:创意经济有三大趋势
中国经济网· 2025-10-17 18:11
文章核心观点 - 版权在创意重生过程中至关重要,使创作者能控制内容并为创新者带来新市场动力 [1] - 数字技术、创新地理格局改变及贸易向无形资产转变是当前创意经济的三大趋势 [2][3] 数字技术趋势 - 数字技术作为创意经济塑造者和驱动者崛起,数字经济的版权占所有专利申请三分之一 [2] - 数字技术改变市场规模、深度和复杂性,带来新内容传播方式并模糊传统界限 [2] - 部分平台公司理解中国文化对短片叙事偏好,依靠算法系统、数据中心及知识产权战略,发明短剧新内容形式 [2] - 2024年短剧在中国创造505亿元规模 [2] 创新地理格局趋势 - 数字革命使市场更开放、壁垒更少,短剧产业成功模式从中国传播至全球,标志娱乐消费格局深刻转变 [2] 无形资产贸易趋势 - 贸易增长从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转变,贸易主要对象变为技术、品牌、数据、设计和创意等知识产权 [3] - 例如印尼传统蜡染工匠通过数字平台销售,并利用区块链版权系统保护设计,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工业生产并行 [3] - 手机及电脑普及使内容获取无限,各国政府寻求从知识产权捕捉价值,升级创意生态系统 [3] - 全球创新指数中亚洲、阿拉伯、非洲国家排名稳步上升,中国首次进入十大最具创新力经济体之列 [3]
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暨2025国际版权论坛开幕
人民日报· 2025-10-17 06:05
本届版博会以"数智引领未来,版权创新发展"为主题,设置五大板块,规划场馆面积近5万平方米,共 吸引57个展团、超1100家企业参展,集中展示全球版权领域数字化、智能化创新成果,系统总结"十四 五"期间版权工作历史性成就,高水平搭建版权产品和服务展览交易国际化平台,深入推进国际版权领 域交流对话,为加快建设文化强国提供版权支撑。 在本届版博会上,国家版权局举办"版权促进文化强国建设"展览,展览主要分为法制保障、权益保护、 产业发展、国际合作、宣传培训和中国版权好故事等6个部分,重点展示"十四五"期间我国版权工作在 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方面作出的积极贡献。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10月16日,由国家版权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主办,山东省版权局、山东省青岛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十 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暨2025国际版权论坛在青岛开幕。中央宣传部、山东省委、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有 关负责同志出席相关活动。 2025国际版权论坛以"数字时代的创意产业:版权助力发展的再构想"为主题,汇集境内外400余名版权 领域嘉宾参会。论坛期间,中国国家版权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颁发了2025中国版权金奖,中国国 家版权局对重点版权工作 ...
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暨2025国际版权论坛在青岛开幕
齐鲁晚报网· 2025-10-16 19:01
2025年10月16日,由国家版权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主办,山东省版权局、青岛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暨2025国际版权论坛在青岛 开幕。中央宣传部、山东省委、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负责同志出席相关活动。 2025国际版权论坛以"数字时代的创意产业:版权助力发展的再构想"为主题,汇集境内外400余名版权领域嘉宾参会。会议一致认为,中国版权的创新实 践,既为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助力,也为各国版权发展提供了广阔机遇。面向未来,版权领域将着力完善全球版权治理,共同加强版权保护,不断扩 大版权国际交流合作。论坛期间,中国国家版权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颁发了2025中国版权金奖,中国国家版权局对重点版权工作进行展示。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杨雪徐润杰 本届版博会以"数智引领未来,版权创新发展"为主题,设置五大板块,规划场馆面积近5万平方米,共吸引57个展团、超1100家企业参展,集中展示全球 版权领域数字化、智能化创新成果,系统总结"十四五"期间版权工作历史性成就,高水平搭建版权产品和服务展览交易国际化平台,深入推进国际版权领 域交流对话,为加快建设文化强国提供版权支撑。开幕当天,版博会举办了丰富多彩的人文交 ...
第十届版博会落地青岛崂山,5大展区展示我国版权新成就
新京报· 2025-09-26 17:05
5大展区分别为国家版权事业展区、国际组织展区、全国各省区市展区、版权成果转化展区和优秀版权 企业展区。此次版博会上还将同期举办2025国际版权论坛、配套举办9场交流研讨活动、若干场路演推 介活动,集中展示我国版权领域数字化智能化创新成果、版权赋能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实践和国际版权 交流合作新进展。 本届版博会将呈现多个特点,包括:规划高标准版权展览方案,展示版权成就;打造高层次国际交流平 台,深化文明互鉴;聚焦高质量版权供需对接,推动产业发展;举办高水平版权配套活动,营造创新环 境。 新京报讯(记者张建林)9月26日,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以下简称"版博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 行。记者从会上获悉,本届版博会将于10月16日至18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举办。 会上,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局长、版博会组委会秘书长王志成介绍,本届版博会以"数智引领未来,版权 创新发展"为主题,聚焦版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采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 运作"模式,设置5大展区,展览面积约5万平方米。 据悉,各个展区将积极组织协调出版、影视、音乐、动漫、游戏、设计、文博、潮玩、民间文艺、网络 文学、网络视听、人工智能等 ...
《两只蝴蝶》赚 5 亿,作者只拿了 5000 元
36氪· 2025-08-18 08:40
核心观点 - 歌曲《两只蝴蝶》在彩铃时代创造了超5亿流水但词曲作者仅获得5000元收入 反映早期音乐行业版权分配机制存在系统性缺陷 [5][9][16] - 创作者牛朝阳对收入落差表现出超然态度 更看重作品传唱度和情感价值而非经济利益 [11][13][15] - 彩铃时代利益链中运营商和唱片公司占据主导 创作者分成比例极低且缺乏透明度 [9][16][18] - 盗版横行进一步侵蚀创作者收益 行业缺乏有效维权渠道和版权保护机制 [9][16][19] 行业分析 彩铃业务模式 - 每条彩铃定价2元 运营商先抽取大部分收入 剩余部分由唱片公司分配 创作者实际到手不足应得一半 [9][16] - 《两只蝴蝶》彩铃下载量达2.6亿次 理论总流水5.2亿 但创作者分成仅0.01% [5][9] - 运营商被指常隐瞒真实销售收入 通过复杂分成规则压缩内容方利润空间 [16] 版权保护现状 - 2004年牛朝阳仅以5000元价格授权版权3-5年 此后未再获得任何分成 [7][9] - 盗版市场通过磁带/CD/影视配乐等渠道非法获利 创作者无法追踪和索赔 [9][16] - 行业缺乏标准化版权管理系统 短视频等新兴渠道加剧侵权现象 [16][18] 公司动态 创作者牛朝阳 - 2004年同时担任电视剧《281封信》编剧/导演/词曲创作 十首原创歌曲包含《两只蝴蝶》 [5] - 证实版权从未被买断 但主动维权意愿较低 更关注创作本身的社会价值 [7][11][15] - 作品商业价值与情感价值形成鲜明对比 单曲创造的文化影响力远超经济回报 [13][15][20] 相关方庞龙 - 作为《两只蝴蝶》演唱者获得主要公众知名度 但未提及具体收益分成情况 [7][15] - 同名专辑推动歌曲成为彩铃时代现象级作品 单日下载量峰值达千万级 [5][7] 行业影响 - 案例折射早期音乐产业"重渠道轻内容"的结构性问题 创作者权益保障机制缺失 [16][18][21] - 现行版权分配体系难以激励持续创作 需建立透明化分成规则和维权通道 [18][20][21] - 用户消费习惯从彩铃转向流媒体 但核心版权问题仍未彻底解决 [16][18]
喜马拉雅要靠山,腾讯音乐要希望
创业邦· 2025-07-28 11:05
核心观点 - 喜马拉雅以209亿估值出售给腾讯音乐,相比最后一轮融资估值缩水1/3 [4] - 版权是在线音频平台的核心资产,喜马拉雅拥有行业最大规模资源库但面临高成本压力 [5][8][11] - 在线音频行业存在用户规模与商业效率天花板,喜马拉雅付费率仅11.6%且增长乏力 [14][22][24] - 腾讯音乐通过收购喜马拉雅和懒人听书占据在线音频行业75%市场份额 [40] 版权价值 - 喜马拉雅拥有520万本有声书资源,覆盖47.7%中国畅销书,160万泛娱乐音频及1620万播客内容 [10] - 2014年与德云社开展版权合作,2015年掌握70%有声书改编权 [8] - 2021-2023年内容成本与收入分成占收入超30%,为最大经营支出 [20] - 相比UGC平台荔枝1%付费率,喜马拉雅12%付费率已属行业领先 [14] 商业困境 - 2023年月活3亿(1.3亿移动端+1.7亿物联网),但付费率从2021年12%降至11.6% [18][22] - 订阅收入增速从2021年57.1%暴跌至2023年8.5% [24] - 广告收入50%依赖开屏广告,音频内容广告占比不足3% [24] - 5年累计亏损超30亿,通过裁员40%与高管降薪50%勉强盈利 [19][20] 行业对比 - 腾讯音乐2024年1.2亿付费用户贡献152亿订阅收入,付费率21.76% [32][34] - 懒人听书因《庆余年》等IP被腾讯27亿收购,估值达荔枝50倍 [15] - 音乐流媒体付费习惯成熟,Spotify付费率达喜马拉雅4倍 [34][36] - 喜马拉雅用户日均使用时长130分钟,但受限于通勤场景 [22] 市场格局 - 收购完成后腾讯音乐控制喜马拉雅(45.52%份额)和懒人听书(29.76%份额) [40] - 腾讯音乐曾运营企鹅FM失败,8年仅获200万月活 [40] - 网易云音乐因周杰伦版权纠纷赔偿腾讯85万,反映版权争夺激烈 [26][29]
喜马拉雅要靠山,腾讯音乐要希望
36氪· 2025-07-27 17:33
核心观点 - 喜马拉雅以209亿估值出售给腾讯音乐,相比最后一轮融资估值缩水1/3,反映出在线音频行业面临版权成本高、商业效率低的困境 [4] - 版权是在线音频平台的核心资产,喜马拉雅拥有行业最大规模的内容资源库,包括520万本有声书、160万泛娱乐音频、1620万播客和1440万知识付费内容 [9][10] - 在线音频行业用户规模和商业效率存在明显天花板,喜马拉雅3亿月活中1.7亿来自物联网设备,付费率仅11.6%,订阅收入增速从2021年的57.1%下滑至2023年的8.5% [18][24][27] - 相比在线音乐行业,在线音频缺乏广泛的受众群体和成熟的商业机制,导致版权投资回报率较低 [36][39][44] 行业格局 - 喜马拉雅市场份额达45.52%,收购懒人听书(29.76%市场份额)后,腾讯音乐将控制在线音频行业大半江山 [48] - 腾讯音乐此前尝试发展企鹅FM但失败,最终选择通过收购进入在线音频市场 [48] - 在线音乐行业版权竞争激烈,腾讯音乐曾占据中国音乐版权市场90%份额,即使解除独家版权后仍保留少数头部独家版权 [32][33] 商业模式 - 喜马拉雅收入结构中订阅收入贡献过半,广告收入占比较小且主要来自开屏广告,音频内容广告占比不足3% [10][28] - 内容成本占收入比超过30%,包括收入分成和内容采购两大支出 [21] - 为控制成本,公司裁减四成员工、高管降薪一半,但未削减版权投入 [22] 用户数据 - 喜马拉雅2023年全平台月活突破3亿(1.3亿移动端+1.7亿物联网及第三方平台),人均使用时长130分钟 [18][24] - 移动端付费率从2021年的12%下滑至2023年的11.6%,远低于腾讯音乐21.76%的付费率 [14][39] - 典型热门内容如《郭德纲30年相声精选》完播人数400万,远低于周杰伦新歌1.5亿的播放量 [37][38] 版权战略 - 喜马拉雅2014年起与德云社合作,2015年获得阅文战略投资后掌握70%有声书改编权 [7][8] - 版权协议陆续到期后续签成本可能高出数倍,构成重大经营压力 [28] - 缺乏类似《甄嬛传》的爆款内容,未能实现高投资回报 [23]
喜马拉雅要靠山,腾讯音乐要希望
远川研究所· 2025-07-24 17:53
核心观点 - 喜马拉雅以209亿元估值出售给腾讯音乐,相比最后一轮融资300亿元估值缩水1/3 [1][2] - 版权是喜马拉雅最核心的资产,但高昂的版权成本和有限的商业化能力导致其长期亏损 [5][24][26] - 在线音频行业面临用户规模和商业效率的天花板,喜马拉雅的经营指标已接近触顶 [29][32][34] - 腾讯音乐收购喜马拉雅后,将占据在线音频行业45 52%的市场份额,但行业前景仍存疑 [64][65] 估值与行业对比 - 喜马拉雅最终出售价格209亿元,相当于7个知乎、8个Keep、11个斗鱼的估值 [2] - 公司5年累计亏损超30亿元,4次冲击上市未果 [2] - 2023年月活用户突破3亿(1 3亿移动端+1 7亿物联网及第三方平台用户),与小红书、B站相当 [22] - 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达130分钟,超过抖音 [22] 版权资产分析 - 拥有行业最大规模内容库:520万本有声书(覆盖47 7%畅销书)、160万泛娱乐音频、1620万播客、1440万知识付费课程 [11][12] - 2014年起与德云社合作,2015年掌握70%有声书改编权,2016年《好好说话》单日销售额500万元 [8][9][10] - 2021-2023年订阅收入占比过半,广告收入中开屏广告占50%,音频内广告不足3% [13][36] - 内容成本+收入分成占收入超30%,是最大经营支出 [26] 商业化困境 - 付费率从12%下滑至11 6%,订阅收入增速从57 1%降至8 5% [17][35] - 物联网用户占比达57%,主要依赖被动收听场景 [31] - 缺乏《甄嬛传》式爆款内容,音频广告植入效率远低于视频 [28][36] - 2022年《郭德纲30年相声精选》完播人数400万,同期周杰伦新歌MV 8小时播放量1 5亿 [51][52] 行业竞争格局 - 腾讯音乐收购懒人听书(市场份额29 76%)后,与喜马拉雅(45 52%)形成垄断 [64] - 在线音乐行业付费率21 76%(腾讯音乐),是喜马拉雅的近2倍 [53] - 音乐版权市场90%份额曾由腾讯音乐掌控,周杰伦版权纠纷导致网易云赔偿85万元 [44][46] - 虾米音乐因"版权获取不足"关停,印证版权决定行业生死 [47][48] 赛道局限性 - 音频用户时长受通勤时间限制,难以通过内容质量突破 [33] - 缺乏成熟付费机制,有声书行业未经历类似唱片业向流媒体的转型 [56][58] - 腾讯音乐旗下企鹅FM运营8年月活仅200万,最终停运 [62] - 行业整体面临"值钱不赚钱"悖论,版权续约成本可能数倍增长 [3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