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精品化
搜索文档
红果短剧爆火,张一鸣要发大财了
搜狐财经· 2025-11-05 09:36
红果短剧月活超2.36亿 无声无息中,红果短剧又攀上了新高峰。 QuestMobile数据显示,红果短剧9月月活已经达到2.36亿,同比暴增近94%,位列短剧应用排行榜第 一,位居第二的,则是河马剧场,月活5158万,同比暴增100%。如此看来,红果短剧可谓是在短剧领 域遥遥领先。 图源: QuestMobile 而红果短剧的崛起,也堪称行业奇迹。2023年8月,红果短剧正式上线。初期,其主要依托抖音和番茄 小说的流量支持,以及免费内容和广告变现的模式,快速积累用户,以试图迅速打开市场。 除此之外,红果短剧能在竞争激烈的短剧内容赛道上异军突起,也离不开其对内容创制的持续完善,以 及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洞察与迎合。 随着短剧市场的逐渐成熟,内容质量已成为平台竞争的关键因素。曾几何时,短剧凭借"短平快"的节 奏、强冲突的剧情和精准的爽点设置,迅速抓住用户的碎片化时间,实现了爆发式增长。然而,当市场 逐渐从野蛮生长进入到存量竞争阶段,用户的审美阈值不断提高,单纯依靠猎奇、狗血或同质化套路, 已经难以留住用户,而精品化也日益成为短剧发展的重要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广电总局还发布了一则关于短剧行业发展的管理提示。 ...
“双11”短剧带货火了!淘宝、京东、拼多多纷纷入局!
证券时报网· 2025-11-04 12:42
尽管短剧带货模式前景可期,但潜在问题仍不容忽视。张毅直言,短剧带货模式的核心挑战集中在三方 面:一是内容质量与商业化的平衡难题,二者相互制约,处理不当易彼此影响;二是内容同质化加剧引 发用户审美疲劳,对流量稳定性构成考验;三是供应链与履约能力的支撑,流量涌入后,商品品质、发 货速度、售后服务等后端环节至关重要。 对于短剧是否是好的变现场景,有人持有不同观点。电商投资人、海豚社创始人李成东对证券时报记者 表示,短剧带货本质是行业特定阶段的变现尝试,但短剧短时长、高信息密度、快节奏的核心特征,与 带货环节存在适配性问题,插入购物环节会显得突兀,既破坏用户体验,也与内容场景不匹配,并非合 适的变现模式。 头部电商均已入局 在传统电商流量红利见顶、获客成本高企之际,短剧成为"用户注意力新入口"。在今年"双11"电商大促 激战中,短剧这种集品牌营销、用户留存与消费转化于一体的综合载体,成为电商与内容平台加码布局 的焦点,掀起了"短剧+电商"融合热潮。 红果短剧试水带货功能 近日,有消息称,字节跳动旗下免费短剧APP红果短剧小范围测试带货功能,商品均来自抖音电商品牌 旗舰店,聚焦服饰、配饰等与短剧内容强相关品类。 证券时 ...
电厂 | 红果短剧创作服务平台成立,为创作者提质增效
搜狐财经· 2025-10-17 10:30
红果短剧创作服务平台升级 - 平台正式成立,旨在通过更具竞争力的合作政策、更丰富的合作资源和更优质的产品能力服务创作者 [1] - 平台深度介入短剧创作环节,从生产端给予激励,为参与各方提供机遇并创造收益 [2] - 平台致力于打破行业信息壁垒,降低沟通与搜寻成本,提升整体协作效率,建设服务型生态 [7] 短剧市场潜力与趋势 - 精品短剧如《云渺》、《盛夏芬德拉》播放量达到1亿、10亿、20亿、30亿,显示观众对高质量内容的认可与渴求 [3] - 短剧市场充满潜力,从业者及新人均对行业表现出浓厚兴趣,期待创作出高热度作品 [6] - 短剧精品化是大势所趋,平台与合作伙伴共同做大并分享蛋糕,加强创作的可持续性 [2] 平台具体合作政策与激励措施 - 剧本合作政策提高短剧剧本最高保底金额至20万元和分成比例至40% [12] - 针对编剧工作室推出专属拉新激励,引入新编剧可获得额外激励金额2万元/人,新编剧完成有效投稿并实现等级提升可获得最高20万元/人的阶梯式奖励 [12] - 2025年8月至10月期间,平台针对玄幻仙侠、历史古代等六大重点品类开展专项激励活动,在原有分账基础上增加10%至25%的激励 [7] - 演员合作政策引入分账机制,基于演员产能和作品质量等因素制定保底或激励方案,并与演员运营机构合作帮助演员成长 [13] 行业活动与生态建设 - 平台于2025年8月在杭州举办首场短剧行业编剧沙龙,系统复盘2025年上半年创作数据,为创作者指明潜力品类和创作标准 [15] - 平台拟定于2025年11月25日至27日在山西太原举办首届创作者大会,汇聚行业核心力量共探短剧创作未来 [15] - 平台通过规范化要求、标准化流程和产品化服务,为创作者扫除后顾之忧,使其更专注于内容本身,提升创作效率 [11]
短剧男性观众占比超女性,阅文机会来了?
观察者网· 2025-10-17 08:48
短剧用户结构变化 - 短剧用户性别比例从2025年第一季度的49:51(男:女)转变为第三季度的52:48,男性用户超越女性用户[1] - 用户年龄分布从2024年上半年30岁以上占多数,转变为当前30岁以下用户占多数[1] - 短剧用户群体从早期偏重三四线下沉市场、年龄更大的冲动付费型用户,转向吸引更多高线城市年轻用户,尤其年轻男性用户加入[1] 阅文集团短剧业务进展 - 阅文集团已有30部漫剧作品播放量突破千万,《大明贤婿》《刷爆无敌模拟系统》等作品播放量破亿并多次登顶平台榜单[1] - 公司月均上线短剧剧目数从第一季度3部提升至当前15部以上水平,大幅提升产能[3] - 为鼓励网文作者转型,公司提供行业内较高分成政策,部分爆款剧作者已获得最高200万元分账收入[3] 短剧行业发展趋势 - 截至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505亿元,首次超过电影票房规模[4] - 短剧题材呈现多元化趋势,从单一追求"爽感"向悬疑、非遗民俗、年代剧和群像剧等领域拓展[3] - 更多专业影视从业者涌入短剧赛道,部分传统影视公司成立专门短剧制作公司[4] 阅文集团业务战略调整 - 公司正式推出升级版"创作合伙人计划"和"全球潮玩共创计划",旨在共创短剧与漫剧新生态[3] - 利用AI技术解决网文改编瓶颈,AI助手可将上百万字小说提炼成两三万字大纲,提升改编效率[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调整后净利润同比减少27.7%,主要由于新丽传媒未能延续爆款趋势,在长剧行业萎靡背景下发力短剧成为重要战略[6]
月产超600部,撑不起郑州的“短剧之都”梦?
36氪· 2025-10-16 15:55
行业规模与市场地位 - 郑州微短剧市场规模在去年达到23亿元,同比增长27.4% [6] - 郑州短剧月产量为600-800部,占据全国总产量的20%左右 [6] - 郑州市政府提出目标,计划在2027年将微短剧市场规模推至100亿元 [6] - 郑州年流水在1亿元上下的短剧公司已增至十余家 [24] 产业基础与成本效率优势 - 郑州凭借人口众多、价格低廉成为国内重要的内容工厂,信息流剪辑师月薪曾高达9000元,显著高于当地私营单位月平均工资4811.5元 [9] - 郑州短剧拍摄周期仅需5-6天,比横店的7-8天更短,擅长人海战术提升效率 [20] - 通过自有模式,日新阅益公司将一部市场价40万元的短剧成本压至20万元,月产能一度达200部 [15] - 郑州存在大量闲置楼盘,场地费用极低,起步阶段几万元即可拍一部短剧 [12] 产业链配套与平台合作 - 郑州涌现出超过30个专业短剧拍摄基地,例如大志影视基地面积1.1万平,有30个实景,日承接8-10个剧组 [26][28] - 郑州短剧团队已与主流短剧平台深度绑定,如日新阅益、宙途文化、星曼互娱背靠红果,花样年华背靠河马 [24] - 花样年华影业建设了1000多平的定妆筹备基地,配备超1万件服装并每季度更新 [13] - 平台看重郑州团队稳定生产80-85分短剧的能力,如《烽火千金谋》全网播放量超3亿 [22] 面临的挑战与竞争压力 - 郑州成本优势减弱,男女主演片酬从早期不到2000元涨至1万-2万元,影视后期人员无责底薪达1.2万-1.5万元 [34] - 湖州、鹰潭等地拍摄基地给出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如湖州影视城单日费用低至3500元 [32] - 平台对低成本短剧需求减少,精品化趋势导致行业减产,日新阅益月产300部计划被平台叫停 [36] - 郑州产业集聚效应不足,业务以出品承制为主,缺乏上游剧本原创与IP孵化能力,全国短视频行业标准委员会41个席位中郑州仅占2席 [37][38] 转型举措与发展方向 - 部分公司开始探索精品化,花样年华尝试制作成本200万元的精品短剧,并留出30%资金探索创新题材 [45][47] - 持续投资建设产业基础,如星河古装短剧拍摄基地占地2万平,投资8000万元,满足古装拍摄需求 [42] - 政府推动人才建设,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开设微短剧专业,并主办全国性行业盛会"2025郑州微短剧高质量发展大会" [44] - 有从业者探索演员经纪等新业务,开发选角小程序,试图推动行业标准化与规范化 [48][57]
红果「成熟」,短剧「爆仓」?
格隆汇· 2025-10-06 03:35
导语:短剧平台进入"后保底时代",谁能靠技术砌出护城河? 5年前人们在社交平台上吐槽《龙王赘婿》的时候,怎么也想不到5年后短剧会成为主流。 QuestMobile数据显示,红果月活达2.12亿,正式超过了优酷视频的2.006亿月活用户,与哔哩哔哩的月 活用户相差仅1300多万。 但就在蒸蒸日上之时,红果突然宣布取消短剧保底机制。 近日,2025 郑州微短剧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红果宣布"果燃计划"调整方向,对于引入的成片短剧,红果 不再提供保底费用,制作方自负盈亏,靠市场表现获得收益。 "成熟"了的红果想要迈向品质化竞争,但已经"爆仓"了的短剧,能靠精品化打造护城河吗? 取消保底机制可以预见,这就像打车、外卖平台在取得一定市场地位后,补贴的降低,用户都吸引过来 了,也没必要一直烧钱。 而且红果想要在以量跑马圈地的微短剧市场中,靠品质修筑一条护城河,这想法并无不妥。 但短剧市场当下仍是以内容的数量为核心竞争力。 就像红果的成功离不开免费模式与字节的资源倾斜,靠着番茄小说的IP供给与字节AI技术加持,红果迅 速拉起了庞大的短剧内容生态。 但随着保底机制的取消,短剧制作商们传统跑量模式不再旱涝保收,就可能产生两个情况,一 ...
短剧江湖真相:日进斗金的平台,咬牙求生的工作室
虎嗅· 2025-09-25 14:20
红果短剧平台的崛起 - 字节跳动旗下红果短剧平台在2025年月活跃用户超过1.73亿,单日用户使用时长高达1.38小时,超越爱奇艺、优酷、芒果TV、腾讯视频等长视频平台 [5] - 平台采用免费观看模式,依托抖音集团的流量生态和穿山甲的广告变现能力,构建了完整的商业闭环 [4][5] - 红果实行“保底分成”机制,2025年3月单月分账金额突破5亿元,其中超过10家版权方单月分账超过千万元 [6] - 平台战略目标并非短期盈利,而是通过资本投入扩大市场规模,其互联网式打法类似于过去的百团大战和外卖大战 [7] 短剧市场格局与规模 - 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在2024年预计将达到504.4亿元,市场集中度高 [28] - 行业呈现冰火两重天格局,红果平台迅速崛起的同时,大量制作公司陷入盈利困境 [3] - 红果短剧日活跃用户超过5000万,单版权方年内累计分账突破亿元,累计分账破千万的版权方超过20家 [28] 制作公司面临的挑战与转型 - 传统影视公司带入的“精品化”理念在短剧市场面临挑战,短剧底层逻辑是互联网产品而非传统影视作品 [9][11] - 行业从业者增多导致产品供给过剩,用户增长跟不上产品增长,制作公司利润率大幅降低 [9] - 试图将短剧做成精品的公司90%以上将面临亏损,高投入模式如于正新剧《吉天照》成本达800万元,若无平台保底支持则风险极高 [11] - 演员群体收入与工作强度相对最高,而编剧和后期制作人员面临工作强度与回报不匹配的情况 [13] - 平台方占据了短剧行业近一半的利润份额,多数中小制作公司及基层创作者仅能分享较小比例收益 [32] AI漫剧的新机遇 - AI动态漫短剧成为制作公司应对精品化陷阱的新出路,具备低成本、高效率批量生产的优势 [14][17] - 案例《明日周一》由10人团队45天完成50集内容,80%由AI生成,效率提升7倍,成本降低40% [15] - 生数科技Vidu AI制作的《一品布衣》将单集制作周期从传统的30-35天压缩至3天,制作成本节省93%以上,核心团队从30人精简至1人 [16] - AI漫剧公司高峰期日收入超过百万元,分钟成本从早期数千元降至百元左右,且成本仍在持续下降 [2][17] - AI技术通过智能角色生成、场景搭建和剧情辅助编写等工具,使动态漫短剧单月产能提升30%至50%,实现多项目并行开发 [18] 农村土剧的下沉市场策略 - 农村小土剧制作成本控制在5万元以内,采用“一天拍摄、剪辑5天、剧本1天、一周上线”的高效模式,成功率约30% [19][20] - 此类剧集题材贴近下沉市场用户生活,精准抓住目标用户情感需求,虽制作粗糙但市场反响良好 [19][21] - 案例《闪婚老伴是豪门》上线半个月累计播放量达5亿次,冲上全网短剧热度排行第一 [21] - 微短剧的中老年用户群体显著增长,40岁到59岁用户占比高达37.3%,60岁以上用户占比12.1%,该群体对内容质量要求不高但对情感共鸣要求高 [22] 传统长视频平台的困境 - 爱优腾等传统长视频平台在短剧领域布局艰难,其“大投入、大制作、大明星”的重资产模式与短剧轻量化、快速迭代的本质相悖 [23][24] - 传统平台决策链条长,剧本或选题审批流程可能长达两个月,而红果平台一些项目几分钟即可敲定,效率差距巨大 [25][26] - 传统平台在市场初期存在“叶公好龙”现象,未能及时把握机遇,待市场成熟后因试错成本高而错失良机 [25] 小平台的生存空间 - 在红果和传统长视频平台的夹击下,小平台独立生存空间有限 [27] - 部分小平台通过聚焦特定区域或垂直题材,结合本地化运营,在细分市场中寻求生存机会 [29] - 随着头部平台持续扩张和内容精品化加速,小平台的生存空间预计将进一步被压缩 [29]
短剧双“疯”:美国主妇疯狂氪金,中国团队疯狂“烧钱”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9-24 08:07
海外短剧市场概况 - 2025年8月美国短剧市场收入达1.02亿美元,环比增长4.48% [5] - 中国公司包揽2025年上半年海外短剧收入前三:ReelShort(2.64亿美元)、DramaBox(2.33亿美元)、GoodShort(1.04亿美元) [9] - 行业预测海外短剧为"百亿美金蓝海"但依赖用户新鲜感和冲动消费 [4][34] ReelShort平台表现 - 以29.13%市场份额稳居美国短剧市场榜首 [5] - 连续38天霸榜美国Google Play娱乐应用免费榜 [6] - 2025年8月单月通过付费点播和会员订阅获得超5000万美元净收入 [21] - 上半年双端下载量达7764万次,行业排名第二 [21] 枫叶互动财务数据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7.60亿元,同比增长154.14% [9][37] - 从2024年同期盈利2293.34万元转为亏损4651.15万元 [9][37] - 2024年全年营收29.10亿元,净利润791.17万元,同比增长超3138% [13][14] - 2023年营收6.86亿元,净利润仅24.43万元 [14] 商业模式与运营策略 - 采用"中国内核+美式制作+快进快出"模式 [5] - 单部剧制作成本控制在30万美元以内,制作周期3个月 [20] - 通过Instagram、YouTube、Facebook投放广告获客 [21] - 目标用户为18-45岁女性,特别是全职妈妈群体 [21] - 建立好莱坞制作团队,故事背景完全美国化 [33] 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18款中国厂商APP跻身海外短剧投放TOP20 [23] - ReelShort上半年投放13.7万组素材,月均2.3万条 [22] - 点众科技旗下DramaBox月投放量达9万+ [22] - 枫叶互动被点众科技指控侵权 [39] 内容制作与创新 - 采用完全本土化制作策略,欧美口音和演员 [33] - 原创剧《The Quarterback Next Door》获Telly Awards戏剧类奖 [33] - 开始尝试互动剧、校园题材等新形式 [35] - 计划推出首部韩国本土自制剧 [36] 国内短剧市场对比 - 2024年国内短剧市场规模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0% [25] - 预计2025年达677.9亿元,2027年突破千亿 [25] - 红果短剧采用免费观看+广告变现模式 [27] - 红果短剧45岁以上用户占比超50% [28] - 2024年国内免费短剧市场规模约250亿元,同比增长150% [31] 成本与费用结构 - 2024年销售费用下降3.38%,研发费用下降28.61% [15] - 枫叶互动2024年销售费用约1624万元,研发费用约2468万元 [15] - 2024年短剧投流规模约330亿元,占收入65% [31] - 预计2025年投流规模接近400亿元 [31]
暑假兼职拍短剧,清华女博士回应“赚快钱”:前期多数零片酬,未来想成为制片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1 17:58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05亿元 较2023年373.9亿元增长35% [24] - 行业规模爆发式增长 2021年仅3.68亿元 三年间规模扩张超137倍 [24] - 头部平台月均上新短剧约2000部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20] 制作投入与成本结构 - 单剧拍摄周期通常6-8天 部分压缩至3天以控制成本 [14] - 场景投入升级 单个剧组使用场景达11个 包场规模向长剧看齐 [19][20] - 制作团队规模扩大 部分剧组工作人员超100人 [15] 薪酬体系与人力成本 - 演员薪酬采用日结制 头部演员日薪达1.5万-3万元 [10][12] - 普通主演日薪2000-5000元 配角800-1500元 群演80-100元 [13] - 主编岗位薪酬最高 月薪中位数达2万-3万元 [12] - 行业薪酬涨幅显著 演员日薪较去年翻倍 [12] 工作强度与行业风险 - 行业实行14小时工作制 部分剧组单日拍摄达20小时 [8][13] - 演员日均拍摄15-20场戏 日均睡眠时间仅2-3小时 [8][14] - 高强度作业引发健康问题 有演员拍摄期间住院治疗 [14] 内容升级与商业模式 - 精品短剧观看时长是普通剧集的2-3倍 [22] - 商业模式从付费转向免费 免费端收益已超付费端 [22] - 收入来源多元化 中插广告成为主要盈利方式 [22] - 新技术应用加速 XR/VR技术提升沉浸式体验 [8] 行业发展方向 - 短剧向精品化发展 注重故事价值与情绪价值 [8][22] - 新兴赛道持续涌现 漫画短剧/AI元素/IP联名成为新方向 [22] - 资本加速涌入 行业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24]
70集200块,新人编剧逃不过短剧骗稿?
36氪· 2025-08-28 20:22
短剧行业骗稿现象普遍性 - 小红书平台存在大量"短剧骗稿"相关搜索内容 显示该问题广泛存在且恶劣程度触目惊心 [1][2] - 新人编剧遭遇骗稿"白嫖"几乎是行业普遍现象 多数创作者在入行初期都有类似经历 [3] - 头部短剧承制公司责编确认骗稿行为常见 包括冒名顶替投稿 窃取核心创意后找写手复刻等情况 [10] 具体骗稿手法与案例 - 存在以200元报酬骗取70集4.5万字剧本的极端案例 相当于单集仅2.86元 [4][5][6] - 常见手法包括:以政府合作为名申请扶持资金 拿到全本后消失;虚假承诺署名机会;恶意拖欠尾款 [5][6][9] - 部分公司直接盗用编剧设计的核心创意和剧情钩子 数月后上线相同内容的短剧 [8] 行业分层与认知错位 - 头部公司已进入精品化转型阶段 而下沉市场仍存在"低门槛 赚快钱"的错误认知 [2][11][16] - 跨界从业者轻视短剧创作逻辑 试图通过"降维打击"获利但实际上不理解行业特性 [16][17] - 新人编剧缺乏经验和话语权 成为最容易被收割的群体 [3][17] 行业规范与维权困境 - 短剧行业缺乏透明反馈机制和规范合同 信息差被投机者利用 [18][24] - 维权成本高昂:稿费通常仅几千到上万元 但诉讼成本远高于可能获得的赔偿 [22] - 合同存在明显漏洞:分期付款条件 验收标准 修改次数等关键条款约定模糊 [24] 平台监管与行业发展趋势 - 红果平台严打剧本抄袭 对复制粘贴 洗稿 创意抄袭等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 [14] - 内容需求转向创新题材:男频开拓都市玄幻 都市日常 女频转向都市情感 现言甜宠等 [14] - 行业进入沉淀期但规范未同步建立 收稿渠道混乱 审核标准不透明等问题突出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