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能源战略
icon
搜索文档
吉电股份(000875.SZ)子公司拟投资56.98亿元建设白城二期2×66万千瓦保供煤电项目
智通财经网· 2025-11-13 21:04
项目拟建设2×66万千瓦级超超临界、一次再热、凝汽式湿冷燃褐煤发电机组,机组具备供热(蒸汽)能 力,配套烟气脱硫、脱硝和高效除尘设施,预留CCUS装置和液氨掺烧建设条件。同步建设智慧电厂及 燃料智能化系统,满足《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新建机组相关要求。 该项目是国家及吉林省双重重点保供煤电项目,已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符合国家能源战略,具备重 要战略价值与现实意义。本项目可发挥高峰电力支撑、系统调节作用,有效增强吉林省电力供应保障能 力;有利于优化区域电力结构,增强公司的区域竞争力,落实均衡增长战略。 智通财经APP讯,吉电股份(000875.SZ)发布公告,为落实公司发展战略,持续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公司 全资子公司白城吉电瀚海发电有限公司拟投资建设白城二期2×66万千瓦保供煤电项目,该项目总投资 56.98亿元,建设工期预计26个月。 ...
吉电股份拟投资56.98亿元 建设白城二期2×66万千瓦保供煤电项目
证券时报网· 2025-11-13 21:00
11月13日晚间,吉电股份(000875)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白城吉电瀚海发电有限公司拟投资建设白 城二期2×66万千瓦保供煤电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56.98亿元,建设工期预计26个月。 该项目拟建设2×66万千瓦级超超临界、一次再热、凝汽式湿冷燃褐煤发电机组,机组具备供热(蒸汽)能 力,配套烟气脱硫、脱硝和高效除尘设施,预留CCUS装置和液氨掺烧建设条件。同步建设智慧电厂及 燃料智能化系统,满足《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新建机组相关要求。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56.98亿元,项目资本金比例不低于总投资20%,根据工程进展情况逐步注入,其余 建设资金通过长期贷款方式解决。据公司测算,该项目资本金内部收益率为8.32%,全投资内部收益率 (税后)为4.69%。 对于此次投资的目的,公告称,本项目是国家及吉林省双重重点保供煤电项目,已纳入国家"十四五"规 划,符合国家能源战略,具备重要战略价值与现实意义。本项目可发挥高峰电力支撑、系统调节作用, 有效增强吉林省电力供应保障能力;有利于优化区域电力结构,增强公司的区域竞争力,落实均衡增长 战略。 公告同时提示风险称,吉林省未来电力现货市 ...
吉电股份子公司拟投资56.98亿元建设白城二期2×66万千瓦保供煤电项目
智通财经· 2025-11-13 21:00
吉电股份(000875)(000875.SZ)发布公告,为落实公司发展战略,持续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公司全资 子公司白城吉电瀚海发电有限公司拟投资建设白城二期2×66万千瓦保供煤电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6.98 亿元,建设工期预计26个月。 该项目是国家及吉林省双重重点保供煤电项目,已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符合国家能源战略,具备重 要战略价值与现实意义。本项目可发挥高峰电力支撑、系统调节作用,有效增强吉林省电力供应保障能 力;有利于优化区域电力结构,增强公司的区域竞争力,落实均衡增长战略。 项目拟建设2×66万千瓦级超超临界、一次再热、凝汽式湿冷燃褐煤发电机组,机组具备供热(蒸汽)能 力,配套烟气脱硫、脱硝和高效除尘设施,预留CCUS装置和液氨掺烧建设条件。同步建设智慧电厂及 燃料智能化系统,满足《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新建机组相关要求。 ...
单台年发电60亿度!中国最大火电厂投产,西方为何突然“失声”?
搜狐财经· 2025-11-05 06:06
项目规模与战略意义 - 国家能源集团北仑电厂9号机组于2025年11月投产,使该厂成为中国装机规模最大的火力发电厂 [1] - 单台机组年发电量超过60亿千瓦时,足以满足一座中等城市全年能源需求,或相当于300万户普通家庭一年的用电总和 [4] - 项目位于用电需求旺盛的长三角地区,该地区聚集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制造业集群和全球最大的数字经济产业带,其稳定供电保障了企业生产生命线 [4] 技术先进性与环保表现 - 机组采用全球最先进的超超临界技术,发电效率提升至48%以上,远高于传统火电机组30%左右的效率 [6] - 每发一度电比十年前的老机组少消耗120克标准煤,全年可减少近7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种植350万棵树 [6] - 配备全套脱硫、脱硝、除尘系统,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浓度远低于国家标准,甚至低于天然气发电排放 [6] - 中国煤电平均煤耗已从2012年的325克/千瓦时降至2024年的275克/千瓦时,十年间下降15%,降幅比欧盟同期高出近一倍 [6] 在能源转型中的角色定位 - 火电在储能技术未取得革命性突破前,是解决风能、太阳能间歇性问题的关键,具备快速启动、灵活调节的能力,为电网提供稳定支撑 [8] - 中国能源战略采用双轨制,一方面风电、太阳能装机容量占全球40%,光伏组件产量占全球80%;另一方面升级传统能源,使火电从主力电源转型为调节电源 [8] - 该模式被联合国环境署认可,认为中国在安全、环保、经济之间找到了平衡,并为印度、巴西、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借鉴方案 [12] 国际影响与行业地位 - 项目的投产在国际舆论场引发关注,但其技术先进性和清洁度使西方主流媒体陷入既无法反驳又不愿承认的尴尬境地 [10] - 中国在超超临界机组、智能电网等领域已成为全球标准的制定者,通过稳定的电力供应支撑了全球三分之一的制造业产出 [10][12]
中国高价进口大量原油,却低价出口成品油,为何要赔本赚吆喝?
搜狐财经· 2025-10-28 12:53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原油进口与成品油出口的价格差异并非简单的亏本生意,而是基于能源安全、税收制度、产业布局和国际市场战略的综合考量 [3][5][25] - 该操作是国际惯例下的常规商业策略,旨在提升炼化能力、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9][14][20] - 短期让利出口实为长期战略投资,涉及产能优化、地缘经济布局和能源转型 [24][25][27] 税收政策 - 成品油出口价格远低于国内零售价,主因是“来料加工贸易”享受税收优惠:原油进口免关税,成品油出口免交消费税和增值税 [7] - 国内汽油零售价包含每升1.52元消费税和17%增值税等税费,导致国内终端价格显著高于出口价 [7] - 一吨成品油内销比出口多缴税费超过2000元,政策意图是鼓励企业提升炼化能力和开拓国际市场 [9][10] - 亚洲炼油中心如新加坡、韩国普遍采用类似“外松内紧”税制,中国操作符合国际惯例 [12] 运输成本与市场策略 - 成品油出口运输成本高昂,例如中国至菲律宾航线(13000公里、16天)单趟成本可达3000万元,涵盖燃油、船员、港口费和保险 [12] - 出口定价已计入运输成本,并通过适度降价策略抢占亚洲市场份额,如2024年对澳大利亚出口量增加且价格微调 [14] - 亚洲市场竞争激烈,适度让利可换取长期客户,类似“薄利多销”的长期商业逻辑 [16] - 大型炼油基地(如浙江石化、恒力石化)凭借港口一体化、管道物流等规模优势摊薄成本,增强出口价格竞争力 [18] 炼油产能与产业转型 - 中国炼油总产能达10亿吨/年,但国内年需求仅3.9亿吨,产能过剩超一半,倒逼企业通过出口消化库存 [18][20] - 新能源汽车发展加速产能过剩,2024年中国电动车渗透率超40%,国内成品油需求萎缩,出口成为必要出路 [20] - 部分炼厂转型生产高附加值化工产品(如乙烯、PX),某民营炼厂化工产品出口利润翻倍,实现产能优化和利润提升 [20] - 成品油出口服务于“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在东南亚、中亚、非洲等地搭建地缘经济桥梁,提升国际影响力 [22][24]
大唐阜新煤制气项目:突围脱困启新程
中国能源网· 2025-10-17 17:15
项目概况与最新进展 - 国家能源战略重点工程、东北地区首个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大唐阜新煤制气项目一期主装置全流程合拢贯通 [1] - 项目一期设计年产煤制天然气13.3亿标准立方米,计划2026年10月投产 [2] - 项目全部投产后,年产值预计超40亿元,与新能源深度融合后有望突破60亿元 [2] 战略意义与影响 - 项目产出的天然气将为沈阳、铁岭、抚顺、本溪和阜新5座城市的1596万人口提供稳定气源,显著增强东北天然气供应能力 [2] - 项目是推动辽宁全面振兴、能源低碳转型的关键工程 [2] - 项目有望成为新型煤化工转型升级的典范,是央地协同践行国家能源战略、推动老工业基地重生的示范 [2] - 项目总投资超220亿元,计划年产40亿标准立方米天然气并配套334公里输气管网,是国家能源战略布局的关键落子 [3] 项目历史与重启背景 - 项目于2011年开工建设,2013年底基本建成,但随后因煤源保障不稳、关键技术磨合不畅、市场环境变化等多重压力而暂停 [3][4] -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2022年党的二十大强调“确保能源安全”,2023年《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将“能源结构优化”列为重点,为项目重启提供政策支持 [5] - 2022年阜新市将项目盘活纳入产业转型攻坚任务,2023年辽宁省政府将其纳入全省重点项目推进清单 [6] 央地协同与资源保障 - 中国大唐将服务东北振兴作为集团战略重点,2023年将阜新项目纳入重点规划,集中技术、资金资源突破瓶颈 [6] - 中国大唐将项目列为集团与地方协同发展的示范工程,深化与辽宁省的战略合作,统筹内部煤电、化工板块资源提供保障 [6] - 双方设立专项重启资金,成立联合推进专班,建立月度会商机制,推动央地协同落地见效 [7] - 2025年8月19日,项目重启专班正式运行 [8] 技术突破与创新 - 中国大唐克旗项目气化炉创下超400天连续稳定运行的行业新纪录,技术实力为阜新项目提供支撑 [10] - 中国大唐低阶煤制天然气成果被鉴定为“创新性强,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0] - 大唐克旗项目建成全球在役最大规模煤制天然气装置,能源转化效率达57.59%,生产千标立方米天然气的煤耗、水耗均显著优于设计值 [10] - 针对阜新项目原料特点,应用国际先进的自主开发4.0兆帕碎煤加压气化工艺,该技术已获27项专利,14台气化炉满负荷运行可实现日产400万标立方米天然气 [10] - 甲烷化催化剂实现进口替代,运行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 [10] 绿色转型与未来规划 - 项目新增绿氢耦合装置,可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与绿氢反应生成甲醇,实现碳资源循环利用 [11] - 项目采用的废水处理技术已实现“零排放”,全链条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11] - 项目分阶段推进,一期产能13.3亿标准立方米于2026年底投产,后续逐步释放40亿标准立方米全产能,并延伸产业链发展可降解材料、高端化工品,打造“煤—气—化”一体化集群 [12]
东北地区煤制天然气项目取得关键进展
央视新闻· 2025-10-15 09:56
项目进展 - 东北地区首个煤制天然气项目大唐阜新一期工程实现全线贯通 [1] - 项目合成装置低温甲醇洗换热器已完成吊装工作,标志着进入新建设阶段 [1] - 工程团队克服技术集成与设备安装等多重挑战,确保一期工程按计划贯通 [3] 市场与供应 - 项目所产天然气将直接供应沈阳、铁岭、抚顺、本溪和阜新五座城市 [3] - 项目将为约1596万人口提供稳定气源 [3] - 项目将与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形成协同互补,共同构建应急保供体系 [3] 经济与社会影响 - 项目预计可带动当地2000余个就业岗位 [3] - 项目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支撑 [3] - 项目推进为类似地区的能源项目建设积累了实践经验 [3] 战略意义 - 项目有助于提升区域能源供应在特殊情况下的韧性与稳定性 [3] - 项目持续建设将优化东北地区能源结构 [3] - 项目为国家能源战略实施提供了重要支撑 [3]
让美国没想到,德法更没想到,中国的石油,如今会“遥遥领先”
搜狐财经· 2025-09-21 17:25
中国页岩油开发进展 - 2025年第一季度吉庆油田页岩油产量达21.5万吨创历史新高 [2] - 2024年全国页岩油产量600万吨同比增长超30% 新疆吉木萨尔、大庆古龙、胜利济阳建成国家级示范区 [4] - 中国页岩油储量283亿吨居世界第三 精准压裂技术使采收率从10%以下提升至15%以上 [4] - 2025年计划新增10个页岩油示范区 2030年目标年产量突破1亿吨 [11] - 国际能源署预测2035年前中国页岩油产量将超过加拿大居全球第二 [13] 海上油气开采技术突破 - 2024年海南文昌海域成功测试一体式水下井口系统 可在500米水深及120摄氏度高温环境工作 [6] - 新系统比传统方法效率提高30%成本降低20% 集地基与生产通道于一体 [6] - 2025年文昌油田年产量预计突破500万吨 全国海上油气产量达8000万吨 [6] - 渤海、东海油田推广新系统 预计2026年产量突破9000万吨 [6][13] - 第二套一体式水下井口系统已投入运营 [13] 能源战略与全球影响 - 2024年中国进口原油5亿吨占全球贸易10%以上 实施"有进有出"平衡策略 [7][9] - 国家能源局2023年制定"稳油增气"目标 吉庆油田2024年追加10亿元投资开发新型压裂设备 [9] - 美国2024年进口原油占全球贸易15%且限制出口 中国技术突破引发美国能源界警惕 [4][9] - 2025年迪拜能源展中国页岩油设备受沙特、俄罗斯关注 美国公司提出技术合作意向 [15] - 德国法国在传统能源领域投入不足 西方代表在国际能源论坛研究中国技术经验 [6][11][15]
谈判临近,美国却突然夹带“私货”!中美关税战,不会那么轻易落幕
搜狐财经· 2025-08-21 02:50
中美贸易谈判动态 - 美方在贸易谈判中夹带地缘政治议题 试图干预中国能源战略 [5] - 特朗普宣称谈判处于"结束阶段" 但实际在谈判桌下加码 [3][4] - 谈判本质是对美方诚意的压力测试 而非结束前奏 [9] 关税战对美国影响 - 对华加征关税使美国企业年损失超500亿美元 [8] - 芯片行业库存积压严重 波音和高通出现订单流失 [8] - F-35战机因稀土供应问题延迟交付 [8] 中国应对策略与优势 - 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31% 美企在华本地化率超60% [8] - 电动车转向欧洲市场 光伏组件出海东南亚 [8] - 掌握稀土资源和超大市场两张王牌 [8] - 通过扶持东盟和拉近欧盟重构供应链 [9] 中欧关系新发展 - 中欧举行四小时闭门会谈 达成重要共识 [10] - 欧盟明确表示欧中靠近"与美无关" [11] - 德国宣称"不是任何国家附庸" 法国拒绝武装乌克兰并暂停F-35采购 [11] - 欧洲防务评估显示完全执行美方要求将导致倒退十年 [11] 全球贸易格局变化 - 贸易战成为中欧合作催化剂 中国在气候/数字贸易/新能源/生物医药领域主动让利 [11] - 美国"非友即敌"冷战思维与中国"求同存异"形成鲜明对比 [11] - 全球供应链重构加速 美国霸权地位受到挑战 [12]
印度被特朗普吓得停买俄油,俄罗斯转头打折卖给中国,这场能源生意的枪声,比关税还响
搜狐财经· 2025-08-17 20:59
地缘政治与能源贸易动态 - 美国对印度施加额外关税压力 特朗普在原有25%关税基础上追加25% 导致印度大幅削减俄罗斯原油进口[2] - 俄罗斯原油迅速转向中国市场 在原有折扣价基础上每桶再降价1美元 乌拉尔原油价格区间为64-66美元/桶[2] - 中国能源企业积极评估运输成本与汇率风险 通过北极航道加速原油运输流程[2] 能源供应链重构 - 印度炼油厂面临原料供应中断 港口作业陷入停滞状态[2] - 中国炼油厂预留储罐接收俄油 保障加油站汽油与化工原料供应[3] - 俄罗斯建立双客户战略避免单一依赖 同时维持中印两个能源出口渠道[3] 宏观经济影响 - 廉价原油降低中国企业生产成本 有效控制消费者端价格压力[3] - 能源贸易路线调整形成地缘经济对比 中国港口保持高作业强度而印度码头出现闲置[3] - 俄罗斯通过灵活定价策略维持现金流 避免美国制裁导致的能源出口中断[3] 长期战略布局 - 中国借机建立直接能源供应渠道 即便印度恢复采购也难以取代现有管道[4] - 俄罗斯能源战略转向多边合作 通过北极航道等新运输路线提升交付效率[2][4] - 全球能源贸易格局重新洗牌 航运路线调整成为新型地缘政治竞争手段[4]